转自:证券时报·e公司
新年前夕,受到疫情政策影响,部分牛股一路上行,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多地国资股东变现案例明显增多。从西安旅游集团接连减持西安旅游与西安饮食,到麦趣尔股价大涨翻倍后昌吉州国有资产投资经营集团的大宗交易减持,不少地方国资开启“恐高式”变现。
地方国资减持炒作股并非首次。仅2022年以来,就出现深圳国资平台减持沾边新能源汽车概念的特力A、山东国资减持“核酸检测车”概念中通客车等多起案例。
对于减持原因,不少地方国资并没有明示,且不少上市公司相关披露并非来自于明确的减持公告,而是通过股价异动核查等公告“曲线”告知市场。不过,从此前深投控连续减持深深房A、深天地A和深物业A等公司来看,当时所明确的原因为深投控战略发展需要。叠加多地融资环境等现状,可以推论的是,部分国资减持变现是基于收益与风险权衡考量,背后可能是公司战略发展因素,也可能指向资产负债表的优化,可能还与地方经济的年度成绩单、地方债务等因素有关。
国资股东与公募私募、个人股东不同,往往肩负着实现国有资产优化配置、壮大国有经济实力的职责,其投资和运营通常具有国有资金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诉求。在这个底层逻辑下,国资主体虽然也会和其他投资者与普通股东一样,有着相似的理性逻辑——倘若股价严重低估,出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考虑,便有出手护盘的可能;倘若短期严重高于内在价值,出于锁定投资收益的考虑,也会择机减持变现——不过地方国资在二级市场直接交易买卖股票相当低频,增持和减持动作不少都发生在所涉公司股票短期出现非理性价格波动期间。也正因此,国资股东动作往往被市场认为具有某种信号意义。
具体到国资减持炒作股来看,对于减持主体来说,指向了国资股东对相关标的投资价值、业绩基本面和成长性的综合权衡与考量;对于上市公司股价来说,通常可以视为给市场阶段性降温的明显信号。从这个意义上说,国资股东更像是市场估值泡沫“绝缘体”。
国资股东减持炒作股的这种昭示意义,此前曾多次出现在其他公司案例中。例如,今年5到7月,中通客车因为叠加了“核酸检测车”和“太阳能增程式智能车”两大市场热点概念,遭到资金疯狂围猎,股价累计涨幅近5倍。在公司股价不断上涨途中,二股东山东国投就开启了陆续减持之旅,从目前来看,这种变现决定精准卡点在估值高位。
实际上,短期炒作股多为“情绪市场”的产物,估值能否长期支撑,最根本还要却决于公司基本面。整体统计来看,相当比例的公司股价虽然遭遇资金短期热烈拥趸,但因为所处跑道、行业规模、治理水平等多重因素掣肘,很难像比亚迪、宁德时代等“产业茅”,不断展示“高光时刻”。
无论是中通客车高点后的腰斩,还是麦趣尔、西安饮食业绩告亏,基本面业绩能否跟上上公司股价飙涨的速度,都值得打个大大的问号。这也说明,在估值高企后迎来“戴维斯双击”的案例,毕竟是极少数。从另一个角度说,多地国资“恐高式变现”的昭示意义,值得重视。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