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邢萌
随着年报季收官,5月份掀起“摘星脱帽”小高潮,多家公司焕新生后受到投资者青睐。
5月13日,辉丰股份“摘星脱帽”后首个交易日涨停,股价收于3.11元/股,涨幅9.89%。5月10日至12日则有3家公司“摘星脱帽”后首日收盘涨停。
“由于此类公司市值较小,受到资金关注,股价上涨属于正常现象。”联储证券投资银行部执行董事李尧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上市公司脱帽后并不一定意味着具有真正持续经营能力,尤其在退市新规下,反复“摘星脱帽”的公司往往历史包袱重、经营负担大,投资风险较大。
脱帽后首日交易频现涨停
2021年业绩达标的*ST公司正抓紧申请撤销退市风险警示。
《证券日报》记者据交易所公告统计,仅本周就已有辉丰股份等7家公司摘掉风险警示的帽子,迎来脱帽后的首个交易日。这些公司均因触及财务类退市情形被施以相关风险警示。
“因触发财务类指标和交易类指标而退市的公司占据绝大多数,这也恰恰体现了退市规则改革的难点和重点。主业萎缩、无持续经营能力公司的退市是证券市场制度的必然选择,也是一个正常、理性市场的表现。”华东政法大学国际金融法律学院法学教授郑彧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郑彧认为,证券市场具有资源优化配置和优胜劣汰功能,出于交易成本和投资机会的考虑,证券市场不是一个可无限放大的市场,为了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佳机会,市场资源本身需要有所选择。
从脱帽后首日股价表现来看,上述7家中,索菱股份等4家股价收盘涨停,尤其是索菱股份已于5月11日、12日、13日连续三日涨停。
对于此类股票后市表现,李尧认为不能一概而论。“对于通过重大资产重组或者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等手段注入优质资产的上市公司而言,公司基本面得到大幅改观,脱帽后二级市场对公司估值也随之改变,上市公司股价大涨是正常现象,而且会具备一定持续性。”李尧说。
不过,李尧进一步表示,对于通过破产重整等手段改善经营状况的上市公司,脱帽后恢复造血能力,从而恢复到不存在退市风险的正常估值,股价也会上涨,但是后续表现相对乏力。
警惕反复“摘星脱帽”公司
历史上,反复在“披星戴帽”与“摘星脱帽”之间的上市公司不在少数。
据同花顺数据统计,截至5月13日,209只被列入风险警示板的股票中,不止一次被*ST(施以退市风险警示及其他风险警示)的股票多达60只,占比28.71%。
典型如“屡退不下”的某*ST公司,股票曾于2004年起至今先后5次被*ST。退市新规实施后,退市力度进一步加大,该公司已于今年4月底被交易所拟终止上市。
“通过严格执行退市标准,实现退市常态化,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对于证券市场优胜劣汰,推动证券市场服务实体经济,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都有重要的意义。”同济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刘春彦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针对上市公司股票反复*ST现象,李尧表示,此类上市公司自身基本面依然堪忧。经营能力也较弱,脱帽多靠外部输血,缺乏自身造血能力。
“对于‘摘星脱帽’公司而言,只有增强可持续经营能力,才能获得市场长期认可。”李尧表示,上市公司可通过外延并购和内生增长方式来增强可持续经营能力。上市公司需要重点在开拓新市场、研发产品和精细化管理等方面下大功夫,不断提升公司质量,重获市场信任。
(编辑 才山丹)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