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发改委副主任陈德川:今年川渝67个合作共建重大项目 涉及投资1.57万亿元

四川省发改委副主任陈德川:今年川渝67个合作共建重大项目 涉及投资1.57万亿元
2021年09月15日 20:43 封面新闻

原标题:四川省发改委副主任陈德川:今年川渝67个合作共建重大项目 涉及投资1.57万亿元

封面新闻记者赖芳杰

一年多来,川渝两省市按照一张图规划、一盘棋建设、一体化发展的思路,聚焦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推进各项重点任务加快落地落实,实现了良好开局。

9月15日,第十一届中国(四川)—南亚东南亚国家工商领袖峰会,四川省发改委副主任陈德川介绍了成渝双城经济圈的政策和机遇。

去年两省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近7.4万亿元

占全国比重达7.28%

陈德川介绍,川渝共同建立了务实高效的联席会议、协调会议、联合办公等工作机制,及时研究并出台加快推动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决定,联合实施方案等文件。加快编制国土空间规划、综合交通运输发展等专项规划或实施方案,持续深入推动遂宁潼南一体化发展先行区,川渝高竹新区等十个省际合作平台建设,共同推出两批次210项川渝通办政务服务事项,出台便捷生活16条惠民政策措施。

去年两省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近7.4万亿元,占全国比重达7.28%,比2019年提高0.15个百分点,增长极和动力源的特征初步显现。今年两省市滚动推出成达万高铁、成渝中线高铁等67个合作共建重大项目,涉及投资1.57万亿元,现已开工64个,开工率达95.5%,已累计完成投资1783.7亿元,完成年度投资660.5亿元。目前川渝两省市正着力构建双核引领发展格局,就是成都和重庆两个极核,推进区域协同创新发展,加快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特色优势产业集群,深化公共服务领域改革,为川渝两地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发展空间显示新格局

基础设施实现新跨越

今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络规划纲要,明确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并列为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四级,加快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集群。6月2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印发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进一步细化了相关目标任务,一批期盼多年、奠基长远的重大项目将加快落地,进一步完善两地基础设施体系,补齐发展短板,积蓄增长后劲。陈德川认为,其实从这两个国家的文件可以明显的看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政策和机遇都是空前的,相信还有很多更多的利好消息。

两省市乘势借力,做优做强重庆成都两个极核,提升国家中心城市发展能级和综合竞争力,携手打造全国重要的经济中心、科技中心、世界文化名城和国际门户枢纽。同时,带动区域全面提升、整体跨越,推动形成双核联动、两翼协同的区域协调发展格局。

现代化产业构建新体系

创新驱动培育新优势

“通过提升先进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打造数字经济新高地,共建西部金融中心,建设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等举措。”在现代化产业新体系方面,川渝推进汽车、电子信息、新材料、消费品工业等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将促进产业基础高端化、产业链现代化,积极推动成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中国西部科学城、中国绵阳科技城等重大标志性工程为带动,加快布局落地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前沿引领技术创新平台,将大幅提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协同创新能力。

全面开放形成新态势

绿色发展迈入新阶段

接下来,两省市将继续充分发挥区位、通道、腹地等优势,加快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国际航运和物流枢纽、“一带一路”进出口商品集散中心,打造内陆开放战略高地,将大幅提升大进大出大交换的能力和水平,推动“四向拓展、全域开放”向纵深突破。

全面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构筑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强化川西北黄河上游水源涵养补给生态功能,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和转化模式,将加快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建成全国绿色发展示范区。

举报/反馈

封面新闻记者赖芳杰

一年多来,川渝两省市按照一张图规划、一盘棋建设、一体化发展的思路,聚焦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推进各项重点任务加快落地落实,实现了良好开局。

9月15日,第十一届中国(四川)—南亚东南亚国家工商领袖峰会,四川省发改委副主任陈德川介绍了成渝双城经济圈的政策和机遇。

去年两省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近7.4万亿元

占全国比重达7.28%

陈德川介绍,川渝共同建立了务实高效的联席会议、协调会议、联合办公等工作机制,及时研究并出台加快推动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决定,联合实施方案等文件。加快编制国土空间规划、综合交通运输发展等专项规划或实施方案,持续深入推动遂宁潼南一体化发展先行区,川渝高竹新区等十个省际合作平台建设,共同推出两批次210项川渝通办政务服务事项,出台便捷生活16条惠民政策措施。

去年两省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近7.4万亿元,占全国比重达7.28%,比2019年提高0.15个百分点,增长极和动力源的特征初步显现。今年两省市滚动推出成达万高铁、成渝中线高铁等67个合作共建重大项目,涉及投资1.57万亿元,现已开工64个,开工率达95.5%,已累计完成投资1783.7亿元,完成年度投资660.5亿元。目前川渝两省市正着力构建双核引领发展格局,就是成都和重庆两个极核,推进区域协同创新发展,加快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特色优势产业集群,深化公共服务领域改革,为川渝两地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发展空间显示新格局

基础设施实现新跨越

今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络规划纲要,明确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并列为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四级,加快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集群。6月2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印发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进一步细化了相关目标任务,一批期盼多年、奠基长远的重大项目将加快落地,进一步完善两地基础设施体系,补齐发展短板,积蓄增长后劲。陈德川认为,其实从这两个国家的文件可以明显的看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政策和机遇都是空前的,相信还有很多更多的利好消息。

两省市乘势借力,做优做强重庆成都两个极核,提升国家中心城市发展能级和综合竞争力,携手打造全国重要的经济中心、科技中心、世界文化名城和国际门户枢纽。同时,带动区域全面提升、整体跨越,推动形成双核联动、两翼协同的区域协调发展格局。

现代化产业构建新体系

创新驱动培育新优势

“通过提升先进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打造数字经济新高地,共建西部金融中心,建设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等举措。”在现代化产业新体系方面,川渝推进汽车、电子信息、新材料、消费品工业等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将促进产业基础高端化、产业链现代化,积极推动成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中国西部科学城、中国绵阳科技城等重大标志性工程为带动,加快布局落地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前沿引领技术创新平台,将大幅提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协同创新能力。

全面开放形成新态势

绿色发展迈入新阶段

接下来,两省市将继续充分发挥区位、通道、腹地等优势,加快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国际航运和物流枢纽、“一带一路”进出口商品集散中心,打造内陆开放战略高地,将大幅提升大进大出大交换的能力和水平,推动“四向拓展、全域开放”向纵深突破。

全面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构筑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强化川西北黄河上游水源涵养补给生态功能,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和转化模式,将加快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建成全国绿色发展示范区。

举报/反馈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发改委副主任 四川省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9-17 星华反光 301077 61.46
  • 09-16 君亭酒店 301073 12.24
  • 09-16 中捷精工 301072 7.46
  • 09-16 华尔泰 001217 10.46
  • 09-15 多瑞医药 301075 27.27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