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副所长陈道富:银行理财要谋求更具特色化的服务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副所长陈道富:银行理财要谋求更具特色化的服务
2023年02月26日 18:31 《财经》杂志

股市瞬息万变,投资难以决策?来#A股参谋部#超话聊一聊,[点击进入]

  2月26日,由《财经》杂志、《财经智库》、财通汇联合主办的“第五届全球财富管理论坛——经济重构中的财富管理态势”在北京举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副所长陈道富在会上表示,银行系的资管理财的典型特征是稳健保守,无论从客户角度还是从产品角度来看,基本都实现了稳健保守为主的服务特点,确实能担起大船磐石的作用。此外,银行理财在为老百姓养老资金提供资产管理服务中,开始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同时他提到,银行理财在转型过程中做了良好探索,但是特色化的路刚刚开始,未来银行理财要结合自己的定位、客群特点、资源禀赋特点和专业能力,寻找更特色化的服务。更重要的是,要更好开发集团和股东资源优势,更开放的与市场机构合作,让银行理财在更开放的市场中,和其他大类资产相互竞争、融合与合作,通过市场的运作来找到自己真正的定位,培养出核心竞争力。

  以下为发言实录:

  陈道富:谢谢给这个机会跟大家交流。资管新规以后, 银行理财有一个剥离的过程,发展到今天是个非常不容易的过程。银行理财从银行体系中逐步独立出来,形成独立的子公司,较稳定地度过了转型过程,更加专业地从事理财业务。这几年银行理财子公司逐步走向正轨并加速发展,基本实现了刚才步总讲到的净值化转型,在专业化和特色化方面做了非常好的探索。当然,银行理财的特色化的道路才刚刚开始。未来我认为银行理财要重新思考自身的定位,结合资源禀赋特点和塑造的专业能力,在市场竞争中提供更特色化的服务。

  我从三个方面谈谈我对银行理财特色化的观察。

  第一个观察视角是跳出银行理财,从大资管的角度看银行理财。从这个角度观察,银行理财作为一个子行业整体,其特色越来越突出了。相比于券商系、基金系和保险系的理财公司和业务,银行系理财的典型特征是稳健保守。这既是由他们客群特点决定了,也反映出了其产品设计特点,都偏向于无稳健和保守。银行理财确实能担起大船磐石的作用,基本实现了净值化管理和体现出稳健保守特点。

  行业角度的银行理财的另一个特点是银行理财受到了更加严格的管理和监管。银行理财的背后毕竟带着银行色彩,有国家安全网的信任和渠道因素,因此银行理财的内部管理要求更加严格,受到更加严格的监管。这种出身背景和监管要求,银行理财仍能够以相对市场化的机制来探索稳健保守风格的资产管理,在产品销售、产品开发和风险控制上还是显示出银行非常自律的特点。

  行业角度的第三个特点是,个人养老理财管理开始成为银行理财非常重要的开拓领域。银行的稳健保守拓展到为老百姓的养老资金提供理财服务,参与养老资金的管理。

  总之,从大资管角度来看,银行系理财不仅经历了转型对专业化,对净值化的要求,而且越来越跟客群偏好和银行特点,跟监管要求相互融合相互适应,开始闯出稳健保守的特色。

  第二观察视角从银行理财本身。随着银行理财的机构化,银行理财相关的公司治理和内部管理更趋合理和严格。在严管理的情况下,银行理财产品越来越丰富。每家银行都有各种各样的系列产品,很多时候看得都有些眼花缭乱的感觉。还有一个特点,虽然当前银行理财子公司的理财业务相当部分是从传统银行理财承接过来的,相当多的客户是个人,带有“准存款”的偏好。这是银行理财公司的发展基础和优势,也是它的主阵地。难能可贵的是这几年,银行理财大力开发机构客户,虽然总体的占比还不高,但增长速度非常快。另外就是银行理财公司销售渠道开始出现多元化,母行当然仍然是非常重要的渠道,但是我们也看到这几年银行从母行以外开拓一些新的渠道,甚至自己进行销售,在进行非常多样化的探索。银行理财开始在银行、传统客户群基础上,根据自己的资源禀赋特点和培养出来的专业能力,寻找新的有特色的产品销售和管理之路。这是从银行本身来看的一点。

  从银行本身来看,还有一点也需要清醒看到的是,银行理财整体的同质化还比较严重,尤其在底层资产和管理逻辑上,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的流动性不匹配的问题。2022年四季度出新了银行理财市场的调整,出现较为严重的赎回潮事件。这次的调整提醒我们需要更清醒的看待银行理财的发展。银行理财距离客户的期待和市场的完善还有一段相当的距离。银行理财的客户绝大部分是从银行储户直接转移过来的,这些客户有强烈的风险规避偏好,保守谨慎的特征是比较明显的。银行为了适应这个特征,大量开发带有固收+的产品,为提高收益也大量投资地方城投债。类似的客户特征,相似的产品设计,在市场不利波动下容易出现自我强化,羊群效应和自我踩踏。这次事件反映了我们银行理财的同质化问题还是比较严重,也暴露出我们资产和负债在流动性的匹配方面也存在不一致的地方。

  第三个观察从银行理财服务实体经济的角度观察。银行理财直接服务了大量个人客户的理财需求,参与了个人养老理财的资金管理,与普惠金融和共同富裕有很好的契合,通过债券、非标债券和权益投资间接参与了我国重大战略投资,包括科技强国、乡村振兴、战略新兴产业等,还通过一些具体的业务来参与社会责任投资和公益慈善投资等。

  银行理财在服务实体经济中可以发挥出更好的作用,突破自己原来的标签。原来的标签有助于银行理财系整体上形成独特的风格和优势,这是它的本位,是基础。

  在这个基础上,可能需要重新思考两类问题。第一类是关于银行理财的行业定位问题。银行理财公司到底是母行的理财公司,是银行系的理财公司,还是大资管下的带有财富管理的资管类机构?这是一个需要思考的定位问题,我希望能够跳出身份,跳出固有客户,跳出原有的资源禀赋,能够在更广阔市场中真正寻找自己的定位。

  第二类是关于银行理财的能力建设问题。银行理财子公司在承接了过去银行理财部分的个人为主的客户,但我们在跟母行、跟集团在业务协同方面,真的把资源完全开发出来了吗?现在开发的是银行集团层面上的原来的负债端的资源,资产端的资源要不要开发?现在很多券商已经在做股权类的创新基金,银行系跟客户有很多联系,是金融体系的主体。这么大的资源和渠道资源的协同空间,我们的理财公司能不能承接下来?是不是要局限“准储户”的客户群,局限于通过二级市场的标准化产品为主的理财产品,能不能更多的开发,更多的协同?

  在行业合作上,我们是不是要把销售渠道局限在银行行业。银行理财带有银行的标签,要维护好、管理好银行的信用。但继承这个“出身”标签的同时,能不能还有一定的突破,能不能在行业上有更多的合作?财富管理和资产管理的区别,相当部分是不是“以客户为中心”还是“以产品为中心”,是不是有更精细的、更有温度的投资的陪伴和投资共同成长的过程。市场其实有很多这样的渠道和机构,能不能打开?能不能有更好的合作?在管理住风险的基础上,这个能不能再拓展?

  跟这个相关的,与银行理财相关的政策、客户群特点和资源、能力建设容易形成自我强化,形成行业特点。特别是针对客户群的特点,对银行声誉和特殊性的考虑,当然需要在稳健保守方面会形成自我强化。但能不能有更加包容性、更加开放性的探索。总之,银行理财的定位、禀赋、能力和特点,需要通过探索和努力创造和构建出来的,而不是规定下来的。我个人认为,更重要的是银行理财可能需要把它放在更开放的市场环境中,其他大类资产相互竞争的过程中,在相互融合合作的过程中,通过市场的运作来找到自己真正的定位,培养出自己真正的核心竞争力。期待银行理财能将从银行承继过来的资源和特色,和经过市场考验、自己积累出来的专业能力和市场信任结合起来,最终呈现出非标签化特色的银行理财真正的特点。谢谢。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李墨轩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3-08 涛涛车业 301345 --
  • 03-08 宏源药业 301246 --
  • 03-08 泓淋电力 301439 --
  • 03-07 彩蝶实业 603073 19.85
  • 03-06 雅达股份 430556 3.7
  •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