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璐:心智障碍者,我们不只是等待安排的生命

冯璐:心智障碍者,我们不只是等待安排的生命
2021年12月10日 13:36 市场资讯

股市瞬息万变,投资难以决策?来#A股参谋部#超话聊一聊,[点击进入]

  主题为“和而不同,思想无界”的 CC讲坛第45期演讲于2021年11月27日在北京以线上直播方式举行。来自北京市丰台区利智康复中心主任、自主生活学院联合创始人冯璐出席并以《心智障碍者:我们不只是等待安排的生命》为题发表演讲。

  以下为演讲全文:

  2010年的一个下午,大家都在办公室忙碌,突然,一位怒气冲冲的青年闯进我们办公室,指着我的鼻子说,冯璐,我告诉你,以后没有我的参与,不要做我的决定。

  这位青年,他叫阿超,25岁,是一位智力障碍者,他去参加了《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的培训,里有一句口号:没有我们的参与,不要做我们的决定。他记住了,跑来质问我们。

  我叫冯璐,十年前加入北京利智。北京利智为16岁以上的心智障碍者提供专业支持服务。心智障碍者是个学名,包括智力障碍者、智力发育迟缓、自闭症人士、以及唐氏综合征人士。刚进入心智行业时,我怀抱美好初心,梦想通过我们的努力,能让他们过上无忧无虑、快乐幸福的生活。

  为了丰富他们的生活,我们把时间从早到晚安排得满满当当的,还想尽办法在企业拉订单,找事情给他们做。记得每年中秋,烘焙坊都会接很多订单,青年们在我们的支持下做手工月饼。一到下班时间,青年们洗洗手、拍拍屁股就走人。我们忙说,今天还没做完咱们得加班。他们摆摆手,我可不干,累死了……后来,我们都变成了烘焙坊的工人。我们在机构内定期组织的生日会、联谊活动、卡拉OK大赛,这一切好像都显得吃力不讨好,他们似乎并不买账。

  我们还会受到他们的投诉,控诉我们不尊重他们,总把他们关在机构里,不能随意外出。前面质问我的青年阿超就曾说,机构就像动物园,经常有人来参观,从来没人问过他们的意见,都是我们说了算,安排好了通知他们。

  两年过去了,我们看起来很努力,但都不快乐!

  我们陷入了深深的沉思,到底是我们做错了什么?还是我们压根就没理解他们想要什么?在团队一次次讨论中,专业成长、专业价值这些词频频出现。我们发现,侵犯心智障碍者权利最多的人,往往是他们最亲近的人。我们总能听到心智障碍者在问同一个问题“妈妈什么时候来接我?”他们一辈子都在等着被安排,被安排几点吃饭、周几洗澡、等着外出,等着妈妈接,最后是等待死亡的到来……而机构的工作人员,像第二个家长一样,认为他是一位有智力受限的人,就替他们安排和决定一切,他们所有生活的权利都被剥夺了。而他们发脾气,砸玻璃,鬼哭狼嚎……正是用这样的方式,来对抗我们和所处的环境呀。

  今天被安排的不只心智障碍者,我们多少家庭都以“爱”的名义,为孩子做决定。这也让我回想起自己的学生时代,尝试了很多方式想要逃脱父母和老师的掌控,一次次失败,终于高考填报志愿,我成功地跑到两千公里外的地方求学。我用各种方式“逃离”,就是希望在生活中拥有自己掌控权和自主权。

  我们每个人刚出生时,都是一无所知的,我们通过听觉、视觉、触觉、感知觉,一点点探索和认知这个世界,累积生活经验,掌握技能本领。我们渴望独立,其实是想知道什么更适合自己。作为心智障碍者的他们,需要自我探索和尝试的机会,更需要自己决定和安排的生活。

  于是,我们开始进行服务的调整,我们认为被安排的生活首先是权利关系的不对等,所以侵犯总在发生,而权利对等首要就是改变称谓。我们和青年们一起讨论,该怎么称呼他们?该如何称呼我们?蜗牛、慢飞天使、憨儿等等名称都被他们否定了,他们说,这些名字有标签,放大了他们的特征和不足。同事灵机一动说“心青年”这个名字怎么样?他们问,心青年是什么意思?同事解释说,心智障碍青年,但重要的是青年。他们觉得特别好,说,对,我们就是青年。同事补充到,还是用心生活的青年人。

  过去,我们是老师,他们是学生,老师的称谓亲切但带有权威,容易让人感觉是教导。想要把生活的机会和权利还给他们,这样的称呼确实不太恰当,经过和心青年们讨论,老师成了助理。助理只是支持者、是资源的协调者和联络者,只是协助心青年,而他们才是自己生活和工作的主人。

  为了心青年更好地掌控自己的生活,我们支持他们制定计划、按计划开展活动、及活动后的总结。我们还支持他们在真实的场景中去活动,这样能在场景中学习和反应,产生人与人之间的互动连结,建立社交关系。通常周一上午召开计划会,讨论一周的生活、学习、工作和休闲计划,周中按照自己的计划执行。周五下午召开总结会,回顾一周的计划是否完成,执行是否满意,经验和教训有哪些?下次是否可以做的更好?每次提起这个场景,很多志愿者都乐,说,这和我们在职场是一模一样的,周一早上做工作计划,周五做总结,其他时间都在搬砖。

  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大家养成了“无计划不出行”的好习惯,心青年们在助理们的支持下开展计划会,计划中包含此次活动的背景、目的、出行方式、注意事项和预算等,我们通过城市探索和夜游计划走遍了城市的公园、博物馆、图书馆、看了各种各样的展览。晚上的休闲生活,青年们做计划选择去三里屯、后海酒吧街这些年轻人喜欢去的地方。这些经历他们过去从未有过。有一次,在后海酒吧街,欣姐看着酒吧里灯红酒绿,有歌手在驻唱,很想进去感受这样的气氛,说,咱们进去吧。和助理一沟通,发现我们预算有限,而她自己也囊中羞涩,于是提议,咱们买一杯酸梅汤,坐在门口听歌也可以。

  这些体验是他们从来没有过的,经历了这些,他们就知道想要去酒吧休闲消遣,得有钱。在酒吧里合宜的社交是什么样的,可以欢呼鼓掌,可以尖叫……他们也会通过不同的环境中的体验来感受情绪的变化,比如在酒吧的气氛是宣泄放松,而在电影院、图书馆更多的是专注和安静。

  还有一次,三位青年人做了一个计划,要去北宫森林公园爬山,他们在助理的提醒下去查询天气预报,当天有雨,是大风降温的天气。助理建议他们行程改期,可是他们坚持一定要按照自己的计划去出行。最后助理还是支持了他们的爬山计划,虽然穿着厚衣服,带着雨伞,可是走到山脚下的时候刮风又下雨,每个人都冷得瑟瑟发抖,都跑到背风的地方去躲雨。回来以后做总结,他们说,雨天再也不去爬山了,实在是不好玩还冷得要命。

  有了雨天爬山这样的经历,他们知道应该随着环境的变化去调整自己的方案。这些经历给了他们学习反馈、提炼总结的机会,丰富了他们的人生经验和阅历,他们的社会规则和生活习惯也越来越靠近一般人。

  记得有一次,一位助理支持金美女坐公交车外出。金美女一上公交车就坐在了司机旁边的侧位上,她上车之后就一直在笑,一直笑到下车,笑得司机都发毛了,好几次忍不住回头去看她。助理回来分享这个案例,我很好奇问金美女为什么一直在笑。助理说,因为这是金美女第一次坐公交车,她每次出行都是家人开车接送,她说从来没坐过这么大的车,从车里可以看外面的风景,好极了,坐公交车时摇摇晃晃的感觉实在是太好玩了。

  我又想起了那句话,“剥夺和侵犯心智障碍者权益最多的人,往往是最亲近的人”。第一次坐公交车的金美女,看风景和摇摇晃晃的感觉是她真实的感受,这些都是旁人无法替代的。金美女的姐姐和我说,过去我们一直为了她的安全着想,不放心让她一个人出行,总是把她和我们绑在一起。坐个公交都能让她这么开心,看来是我们固有的思想和安排束缚住了她的自由,我们应该多给她机会。从那以后金美女出行时,家人总会询问她想要选择什么交通工具,并在出行时认真的教她认线路、认路标、听站牌,遇到困难向司乘人员求助,或者给家人打电话。没过多久,金美女就可以带着手机和一卡通,独立乘坐出租车和公交车外出了。

  我们看到是心青年们生活机会的缺失,而不是他们自身能力的强弱。他们通过参与做选择和决定,也学习和理解选择和结果的关系。为了支持他们在居家生活提升独立性,我们支持心青年在一般社区里租房子,建立自主生活中心。他们在助理的支持下,召开家庭会议,讨论家庭公约,自己决定房间的布置,选择喜欢的卧室,讨论彼此的分工,逐渐掌控居家生活中的节奏,自己能做的事情越来越多;同时他们也和社区的大爷大妈、邻居、保安物业建立关系。

  除了支持心青年们在社区和居家环境中安排自己的生活,随着他们对自我选择和决定的熟悉掌握,培养了人际交往,建立了社交关系,学习独立出行,也认识了金钱的价值和意义,就开始向更高的段位——“就业”迈进了。

  我们机构里安置了三位心青年就业,根据他们的意愿和就业需求,分别在机构担任厨师和保洁的工作。担任厨师的老张,已经在机构里工作十四年,作为机构的老员工,十多年来老张对工作从不懈怠。每天早早出门,晚上也几乎最后一个下班回家。今年七月,北京发布早高峰暴雨橙色预警,我们在工作群里提醒员工错峰出行,午后再到机构。第二天一早不到七点,我看狂风暴雨,赶紧给老张打电话,担心他早早出门被雨淋湿。老张接起电话告诉我,我马上就到机构了。那天,他的鞋和裤子都湿了。他说看到了工作群里的通知,但是担心自己不去上班,在机构里工作的员工和其他心青年就没午饭吃,虽然天气不好,他觉得自己还是要守住工作职责。

  另一位叫阿照的心青年,在金凤成祥面包店工作了九个月。家里长辈们忽然因为房子的事打起了官司,阿照面临无处可住的境地,亲戚们想以他的名义申请廉租房,又撺掇他辞掉工作,因为失业就可以领低保,领低保则加速廉租房的申请进度。

  辞职这个事,他真的快要去自杀了。有一天,我收到阿照的微信:“这是我最后一次给你们发消息,以后你们再也见不着我了。”我们当时大吃一惊,电话拨过去无人接听,又给他舅舅电话,这才把人找到。

  找到后他对我们说:“我有胳膊有腿,可以挣钱养活自己,为什么要去吃低保?”。原来阿照平时很怕舅舅,他就是想借我们的力量给家里人施压,我非常感动,看到了一位心智障碍者,在捍卫“自主选择”的道路上,也同样会采取“斗争策略”。

  心青年们获得就业的机会不多,所以他们格外珍惜这样的机会。通常在工作中也会有稳定的表现,常常都是单位里的好员工。他们诚实、认真、乐于帮助别人,希望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尊重……人性光辉的一面在他们身上也发挥得淋漓尽致。

  心智障碍者的就业率一直不高,我们还需要完善职场的支持,提升环境的接纳度。这里也呼吁更多的企业给心青年就业的机会,他们可以承担企业里的辅助性的工作岗位,他也可以支持企业建立起友善、包容的企业文化和工作氛围,这样的环境是所有人都受益的。而所有这些环境中最宝贵的东西,恰恰都是免费的,比如说理解,包容,尊重他人。

  2016年,我们出版了《智力与发展性障碍者支持性就业指南》一书,2020年,又连续参与出版了三本关于支持性就业的相关书籍。迄今为止,我们已经支持了上百名青年成功就业。2018年开始,我们探索将自主生活的服务模式向各地进行推广,目前已有40余家心智服务机构,通过学习自主生活服务的理念和操作技巧,支持青年人在社区里过和一般人一样的生活。

  为心青年开展服务,不是一蹴而就的,要认识他们、了解他们的真实需求。平等对待他们,不要因为他们有身心的残损或障碍,只是施以同情和怜悯;也不要因为所谓的外星球的孩子或者天才论而去浪漫化他们。在实际的生活中,他们更需要的是平等的对待。

  “没有他们的参与,不要做他们的决定”,毕竟,他们在成为心智障碍者之前,首先是一个人,一个努力、勇敢、用心生活的青年人。

  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和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的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各类残疾人总人数已达8502万,约占中国总人口的比例的6.21%。但是,我们在大街上却很少看到残障人士,他们要么被关在家里,或者住在隔离的机构里。为残障人士提供无障碍环境支持、提供合理便利,以及社会的接纳包容,是残障人士走出家门融入社会的重要因素。将来在大街上,如果我们遇到残障人士,希望大家可以给予他一个微笑。

  《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是国际社会在21世纪通过的第一个综合性人权公约,它标志着人们对待残障人士的态度和方法发生了“示范性转变”。残障人士能够被平等地对待,也是残障人士主体性上的巨大改变。中国也于2007年3月第一批签署公约成为缔约国。十几年来,在政府和民间团体的努力下,中国在大方向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然而,任重道远,我们一起努力!

  我们努力建立一个包容的社会,我们也终将是这个包容社会的受益者。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梁斌 SF055

相关专题: 2021年CC讲坛专题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12-13 超达装备 301186 28.12
  • 12-13 光庭信息 301221 69.89
  • 12-10 亨迪药业 301211 25.8
  • 12-10 南网科技 688248 12.24
  • 12-10 雅艺科技 301113 31.18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