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1年7月16日正式启动上线交易以来,全国碳市场累计运行114个交易日,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1.79亿吨,累计成交额76.61亿元。按履约量计,履约完成率为99.5%。12月31日收盘价54.22元/吨,较7月16日首日开盘价上涨13%。市场运行健康有序,交易价格稳中有升,促进企业减排温室气体和加快绿色低碳转型的作用初步显现。
全国碳市场市场一片向好,但这家公司缺突然宣布终止其业务。新浪财经ESG评级中心获悉,1月11日,北京中创碳投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创碳投)发布了关于停止碳排放核查业务的声明,从2022年起停止碳排放核查业务的开展。全文如下:
据了解,中创碳投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成立于2010年7月,是一家专注于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绿色低碳领域的传新型咨询投资机构,也是碳咨询领域最大的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之一。其核心业务既包括碳核查与审核,也包括企业碳管理咨询,可以说基本覆盖了碳排放交易市场的所有核心业务。
中创碳投自全国碳市场开市以来,已经有超过5000单碳排放核查的业绩,在试点碳市场也核查了超过1000多家企业。未来全国碳市场将纳入更多重点排放行业已是业界共识。如此广阔的业务前景,为何中创碳投却在2022年首月即宣布终止?
事实上,中创碳投此次终止碳核查业务的根本原因,是因为碳核查与碳咨询业务本身是有利益冲突,且有相关国家规定,二者只可取其一。
试想一下,若一家控排企业将碳排放配额计算业务和碳核查业务都交以同一家机构来做,那么不管是为了让自身碳排放数据更“漂亮”,还是为了在碳交易中省去一大笔资金,这其中对碳排放数据人为干预的几率必然大大增加。
这也是为什么生态环境部2021年3月下发的《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核查指南(试行)》中,明确表示,“向重点排放单位提供碳排放配额计算、咨询或管理服务”的公司不应参与碳核查业务,这也是确保核查工作客观公正的开展,碳数据质量的有效上报。
自全国碳市场开市以来,在各地碳排放数据核查过程中,发现了多起数据质量有问题的案例。2021年7月初,内蒙古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官方网站通报了“内蒙古鄂尔多斯高新材料有限公司虚报碳排放报告案”,这是内蒙古自治区首例碳排放报告违法案件,也成为全国碳市场首例造假案。
煤电企业的碳排量来自燃煤量,不同煤种的含碳量不同,燃煤元素碳含量检测报告的真伪,最终使用的碳排放因子的不同,或将导致巨大的碳排放数据出入。
目前看来,我国碳市场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以及法律法规尚不健全。根据生态环境部发布的《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对控排企业发生的造假行为最多只有3万元的罚款,力度远远不够。
企业作为碳信息披露履行主体,其披露义务与责任在法律上尚不明确,我国需要尽快制定和完善《环境保护法》《低碳信息披露法》等法律法规,以法律的形式明确企业碳信息披露义务,加强企业的碳会计核算和信息的披露,进而对碳排放交易与相关活动提供更为严格的法律保障,加大对数据造假的惩罚力度并严格执法。
新浪财经ESG评级中心简介
新浪财经ESG评级中心是业内首个中文ESG专业资讯和评级聚合平台,致力于宣传和推广可持续发展,责任投资,与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价值理念,传播ESG的企业实践行动和榜样力量,推动中国ESG事业的发展,促进中国ESG评估标准的建立和企业评级的提升。
依托ESG评级中心,新浪财经发布多只ESG创新指数,为关注企业ESG表现的投资者提供更多选择。同时,新浪财经成立中国ESG领导者组织,携手中国ESG领导企业和合作伙伴,通过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理念,推动建立适合中国时代特征的ESG评价标准体系,促进中国资产管理行业ESG投资发展。
责任编辑:吕家正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