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债总体可控 局部地区超出承受范围

2013年03月08日 09:28  中国经济网 微博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蔡洪滨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蔡洪滨

  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6日讯 (记者鲍晓倩)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今年拟安排财政赤字1.2万亿元,比去年预算增加400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赤字1.2万亿元,代地方发债3500亿元。如何看待2013年我国积极的财政政策,相关数据该如何解读?记者就此专访了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蔡洪滨。

  赤字增4000亿元仍安全

  考虑到结构性减税的滞后效应,2013年适当增加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十分必要。对比去年,财政赤字猛增4000亿元,这是否安全可控?蔡洪滨代表认为,今年安排财政赤字1.2万亿,比起去年总量上有相当大的提升,但对比我国的财政收入来看,2012年,我国财政收入达到11.72万亿元,2013年财政收入将超过12万亿元,增加4000亿元的赤字并不是一个太大的调整。总体来说,即便今年增加赤字后,我国的赤字率仍在2%左右,总体上处于安全水平。

  蔡洪滨说,国际对比来看,总政府债务除以GDP的比例,日本超过两倍,美国是一倍左右,欧洲主要国家在80%以上,超过一倍的也不少。而我国即便以最宽的口径算,中央加上地方债再加地方融资平台债务,也应该在60%以下,这充分说明,我国的债务负担是在安全可控范围内的。

  地方债存在局部风险

  地方债问题是两会上许多代表委员关注的热点。根据政府工作报告,财政部将代理发行3500亿元地方债,弥补地方财政收支差额。这一数字比去年的2055亿大增40%,也是我国自2009年发行地方债后,地方债发放额度最高的一次。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继续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妥善处理债务偿还和在建项目后续融资问题,积极推进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制度建设,合理控制地方政府性债务水平。蔡洪滨认为,我国的债务总量规模仍然安全,但不排除局部地区存在一定风险。

  “当前,最需要搞清楚地方债究竟有多少,详细了解地方债务情况。2011年审计署曾经公布的地方融资平台债务数据是10万亿元左右,但地方债到底是否可控要看实际情况究竟如何,因为我国的地方差异相当大,有的地方财政收入情况很好,而有些地方的负债率超出了财力和经济承受范围,有可能引发一系列问题,从局部扩散到全国。”蔡洪滨说。

  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是关键

  “财税改革是中国经济改革关键的一步,财政支出结构改革是其中重要改革部分,”蔡洪滨认为,我国的财政支出结构的优化调整已经取得了一些进步,比如我国已实现教育投入占GDP比重4%的目标,但现在的财政支出结构仍需进一步合理优化。

  政府工作报告强调,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继续向教育、医药卫生、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和薄弱环节倾斜,严格控制行政经费等一般性支出。

  蔡洪滨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的最关键因素是改变政府定位和行为模式,“虽然不排除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有许多必要的基础设施投入,但从地方政府来说,如果不改变唯财政收入,唯GDP的发展理念,一定会倾向于把财政投入到有利于经济增长、有利于提升政绩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大型工业项目方向,而不是投入到教育、医药卫生、社会保障等短期看不到直接经济‘效益’的民生领域和环保等薄弱环节。”

  代表小资料:

  蔡洪滨,1967年11月出生,斯坦福大学经济学博士,发起组织了留美中国金融学会并担任首任会长,是 Annals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B.E. Journals in Economic Analysis and Policies和 B.E. Journals in Theoretical Economics杂志的编委,同时为三十多家学术期刊(包括经济学所有顶尖学术期刊)及美国国家科学基金、加拿大社会人文研究委员会和香港研究资助委员会作匿名审稿人,被美国三十多所大学邀请做学术报告,于2006年担任光华管理学院应用经济系主任。2010年12月,当选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案件正在侦查阶段
  • 体育欧联杯-贝尔破门国米0-3热刺 切尔西0-1
  • 娱乐张柏芝张国荣珍贵合影忆逝水年华(图)
  • 财经国税总局:继续提高个税起征点没可能
  • 科技网络发票管理办法公布:4月1日起施行
  • 博客两会代表委员博客 温家宝十年影像记忆
  • 读书民国五大美女间谍悲剧人生(组图)
  • 教育教育部长:取消高考会让有钱人占便宜
  • 育儿英国一父亲吻婴儿致其感染疱疹夭折(图)
  • 陈永昌:从两会看中国经济的运行走势
  • 金岩石:女权经济 强悍的生产力
  • 罗天昊:中国应开放移民 引进1亿女青年
  • 刘石:谁为李杨代表5年赚300亿的牛皮埋单
  • 叶檀:铁道部改革只有用中国模式
  • 刘杉:中国开始收缩货币政策
  • 章玉贵:房地产调控难见显效的三大症结
  • 王海滨:香港地产高价的悖论
  • 朱恒鹏:以药养医局面为何难以改变
  • 杨涛:中国经济的长期挑战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