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三层境界:困知勉行,学知利行,生知安行

认知三层境界:困知勉行,学知利行,生知安行
2024年11月29日 08:34 逸柳投研笔记

来源:逸柳投研笔记

认知有三种境界。

第一种比较基础,叫做“困知勉行”(注意这个“勉”字,有一种不得已),即遇到困难之后去求知,基本要求是“夭寿不二,修身立命”,“立命”是核心(孟子原文是:夭寿不二,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树立志向、确立目标,不断完善自己,不因为寿命长短而有分别。

第二种更加高级,名曰“学知利行”(注意这个“利”字,有一种功利心),通过学习获得知识,以有利于实践,基本要求是“存心养性事天”,意思是坚守本心/初心,磨砺心性,遵循自然规律。

第三种是最高的境界,“生知安行”(注意这个“安”字,跟前面相比,是不是有更多的自在的意味?),前面两种都具有某种刻意、被动性(迫于外在情势),这种则是在无意识状态,而且是主动的,也就是孔子说的“从心所欲不逾矩”,龙珠超里面说的自在极易功也是同样的道理,这个境界的要求是“尽心知性知天”,深谙人性和自然规律,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以上三种知行状态都要求内外兼修,困知勉行要求修身立命,学知利行要求存心养性,生知安行要求尽心知性,每一种知行都对应一种自我修养。三种知行的阶越体现着量产和质变关系。

此外,“知”来自于“格物”,获取认知的过程就是讲外物内化的过程,如果没有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就是通常说的“读死书”,完全不会活用。所以说,我们大多数人学习巴菲特芒格以及其他的成功投资人,却无法或不愿实践、做不出他们的成绩,依然无所适从,继续在失败的泥塘里(甚至连困知勉行都做不到)。

那为什么无法将外部知识化为内在自觉呢?

这其中有一些人性和认知方面的客观原因。从人性的角度,人们会对来自外界的东西有潜意识的排斥,也是就形成了自己的偏见或惯性而不自知;而从认知学的角度,外物中都充满着各种假象,剥开假象看到本质的、有价值的东西需要方法论和经验的支撑。

针对上面人性这点,古今中外的哲人都非常强调自我修养,立命、修身、存心、养性,在态度上、觉悟上、思维上,抛开和克制不利于认知和实践的东西,诸如贪欲、焦虑、惰性、狂妄(贪嗔痴慢疑)等。

而针对认知学那点,需要有一些方法论的东西,比如财务分析、管理分析、价值评估等技能(都是理论和经验的统一),还有就是尽量控制自己的主观偏见和杂念,这又回到了人性的问题。

如果在心性上下了功夫做出了改变,后面的更多的是量的积累(方法论也需要量的积累),经历、阅读、思考的不足,常常也会导致认知与外物的割裂、实践与认知的割裂。

股市中,特别需要讲究个人心性的修养和历炼(为什么说特别呢?因为这个领域的噪音尤其频繁),否则就很难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情绪轻易就被市场和各种言论所带动,兴奋和恐惧都完全不受自己控制。

幸运的是,股市中从不缺乏量的积累的机会,即便是看着行情,也是一种历练(可不是能简单做到情绪不随行情而大起大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或立场,不代表新浪财经头条的观点或立场。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与新浪财经头条联系的,请于上述内容发布后的30天内进行。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