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文·凯利:当你捐出10%的收入时,你失去了10%的购买力,但你将获得110%的快乐

凯文·凯利:当你捐出10%的收入时,你失去了10%的购买力,但你将获得110%的快乐
2024年01月10日 20:19 逸柳投研笔记

来源:逸柳投研笔记

凯文·凯利《宝贵的人生建议》中的第66条建议是:

当你捐出10%的收入时,你失去了10%的购买力,但你将获得110%的快乐。

与之相比,你的损失微不足道。(中文翻译版)

When you give away 10% of your income

you lose 10% of your purchasing power

which is minor compared to the

110% increase in happiness you will gain.

关于这条建议,我们可以站在两个视角来考虑,第一个是捐赠人的视角。

捐赠人失去的东西很直观,就是购买力,或者某种物品的消费力。得到的东西相对比较抽象,要么是一种感觉,要么是一种潜在的未来的力量。

并且捐赠带来的失去和得到,跟捐赠的量有一定的关系,也跟我们的财富量有很大的关系。有钱的人,捐赠似乎没有带来多少损失,但是可能会带来很多快乐,因为受捐赠人更会有感恩之心,这种感激有可能并非精神层面的,还会带来很多实利。

看到这条建议让我不自觉想起了田乞的大斗借、小斗还,让利于民众的结果就是:齐地之民归心。让田氏取代姜齐成为了某种必然,只是时间和方式问题了。当时晏子就预测到了这个事件,但是也无能为力。

这当然是个比较极端的例子,是阴谋吗?是但是又不是,田乞的这种行为估计稍微动点脑筋就知道他想干嘛,但是经过他爹田无宇的经营,田氏实力已经难以撼动了。

捐赠如果带有物质目的性,显然有些违背捐赠的本来面目了。精神目的性则是令人们推崇的,追求捐赠带来的快乐。此外,还有一种可能位于中间的目的,即追求捐赠带来的名声。

只是现实生活中,各种目的性往往相互交织起来。

所失去的不值一提的时候,那种捐赠才可能更为纯粹。

而站在受捐赠人的角度,得到的则是直接的物质及附加在物质上的需求,这是具体的;而付出的成本往往是比较抽象的,如果心怀感恩,可能会有未来的购买力付出。而如果缺乏感恩之心,那么之后可能就得不到其他人的帮助了。

但捐赠的时候,又何必担心被捐赠者是否心怀感恩呢?

除了精神上的快乐,我们还能获得内心的安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或立场,不代表新浪财经头条的观点或立场。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与新浪财经头条联系的,请于上述内容发布后的30天内进行。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