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换一个地方,金子就会变得更加闪耀

《资治通鉴》:换一个地方,金子就会变得更加闪耀
2024年08月21日 07:33 逸柳投研笔记

来源:逸柳投研笔记

在公元前247年,秦庄襄王嬴子楚去世,他十三岁的儿子嬴政继承王位,吕不韦掌握朝政,并按照齐桓公和管仲的故事,被尊称为“仲父”。

也许是因为被秦国前几年的连续出兵搞怕了,韩桓惠王决定趁着秦国权力交替的时候做一些动作,于是在公元前246年,韩国派遣水利工程师郑国到秦国去搞大型水利工程,希望以此消耗秦国的国力,让秦国暂缓出兵,从而获得喘息机会。

韩欲疲秦人,使无东伐,乃使水工郑国为间于秦,凿泾水自仲山为渠,并北山,东注洛。中作而觉,秦人欲杀之。郑国曰:“臣为韩延数年之命,然渠成,亦秦万世之利也。”乃使卒为之。注填阏之水溉舄卤之地四万馀顷,收皆亩一钟,关中由是益富饶。

——《资治通鉴·秦纪一·秦始皇元年》

在这个工程进行的时候,秦国就发现了郑国是带着“疲秦”的使命过来的,于是就让人把郑国抓起来,威胁说要杀了他。郑国不慌不忙,他坦率地承认了此行的目标,对秦王说:“我来修渠的确是为韩国延续几年的寿命,但是这条渠道如果修成了之后,秦国世世代代都可以享受水渠带来的好处。”

秦国君臣觉得很有道理,于是命他继续修建水渠,历时十年完工,也就是著名的“郑国渠”。

郑国渠是秦国的三大水利工程之一,由于可以引泾河水灌溉农田,使关中变成了一片沃野,越发富饶,为秦国统一全国提供的经济基础。

在高中时候听《百家讲坛》讲到这个故事时候,觉得韩国君臣的策略有点费解,竟然派人去增加敌国的实力。但是后来看来,韩国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基本上没有什么空间,四面受敌,稍微发展一点就被人摁下去了。所以只能靠着诡计在大国夹缝中生存和腾挪。通过让秦国更加强大的方式,来获得短暂的喘息机会,其实也就表明韩国已经没辙了。

回到这个故事本身,我们首先从郑国的角度看看,他是一个水利专家,在韩国想必也早有名气,但是正因为到了秦国,修建了“郑国渠”,郑国的志向得以达成,并且流芳百世。韩国显然无法给予他施展才华的空间。可见,同一块金子,换了个地方之后,就能够变得更加闪耀

此外,郑国之所以能够保全自己,也与其过硬的专业能力相关,虽说他是因为“疲秦之策”来到秦国,但是能给秦国带来长远的利益,所以能在危难中有惊无险。

然后我们看秦国的表现,秦国之所以强大不是没有道理的,这个事件体现了秦国君臣对于人才的重视,以及充分的容人之量。我们还能够学到的一点是做决策要从长远的角度来考虑,通过十年时间来修建水渠,虽然看起来似乎放慢了统一的步伐,但是却为秦国提供了更强大的物质保障,最后的结果其实是加速了统一进程,所谓的“慢就是快”便是这样的道理。

另外,我们还可以从韩桓惠王的角度来看,显然这种通过让秦国强大而延缓秦国进攻步伐的做法是非常短视的,想必桓惠王也知道,只是他决定躺平了,期望自己在位的时候,能够平安无事,自己不做亡国之君。韩国的弱小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也不只是人力所能决定的,他们就是那样一个四战之地,即便是有申不害变法,也完全是昙花一现。当然,作为个人的话,我们比一个国家的腾挪空间更强一点,躺平是舒适的选择,但是绝非最优的选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苦痛,会遇到不如意和挫折,保持乐观和奋斗是一种很有意思的人生态度,即便输了,也是一段重要的人生体验,没什么可遗憾的

文章配图来自电视剧《大秦赋》。文章配图来自电视剧《大秦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或立场,不代表新浪财经头条的观点或立场。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与新浪财经头条联系的,请于上述内容发布后的30天内进行。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