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错过机会之后,在下次机会出现前,一定要避免冒进

《资治通鉴》:错过机会之后,在下次机会出现前,一定要避免冒进
2024年07月08日 07:34 逸柳投研笔记

来源:逸柳投研笔记

长平之战后,白起打算兵分三路,率军趁机攻占邯郸,一鼓作气灭了赵国。这个时候秦国也开始犯浑了,一方面内部臣子间的矛盾,另一方面秦昭襄王估计也因为年龄或者早年经历的缘故,变得昏聩和猜忌。

五十六年壬寅,十月,武安君分军为三,王龁攻赵武安、皮牢,拔之。司马梗北定太原,尽有上党地。

韩、魏恐,使苏代厚币说应侯曰:“武安君即围邯郸乎?

曰:“然。”苏代曰:“赵亡则秦王王矣。武安君为三公,君能为之下乎?虽无欲为之下,固不得已矣。秦尝攻韩,围邢丘,困上党,上党之民皆反为赵,天下乐为秦民之日久矣。今亡赵,北地入燕,东地入齐,南地入韩、魏,则君之所得民无几何人矣。不如因而割之,无以为武安君功也。

应侯言于秦王曰:“秦兵劳,请许韩、赵之割地以和,且休士卒。

王听之,割韩垣雍、赵六城以和。正月,皆罢兵。武安君由是与应侯有隙。

——《资治通鉴·周纪五·周赧王五十六年》

这里面“苏代”又出来了,按照《资治通鉴》的记载,最早“苏代”出现在燕王哙禅让给子之的事件中,那大概是在公元前316年左右,而长平之战结束是在公元前260年10月,这其中有56年时间。这个“苏代”可能就不是只某个一个人,而更有可能是变成了一个专有名词,只要是喜欢搞阴谋诡计的说客,都被称为“苏代”,所以他能够活上百岁甚至更久。

当然,该故事还有其他的漏洞,比如范雎直接透露秦军要围邯郸,作为秦国丞相,想必还是会有基本的职业操守的吧,对方一问,就直接地回答“然”的可能性并不高。

这一个“苏代”的操作跟基本劝说路径是相同的,可能现在也常常屡见不鲜,也就是利用人性中的私心,一方面是通过金银财宝疏通关系,另一方面则是使用语言挑动人心,重点依然是集中在人的私心上。

不管是处于什么位置,人的私心往往是不可避免的,那些上位者也同样具有这个弱点。所以“苏代”利用的就是范雎的私心,让他担心白起灭了赵国之后,白起会获得比自己更高的权位。

于是范雎向秦昭襄王劝谏,以秦军长年征伐需要休整为理由,提议秦军接受韩国、赵国的割地,然后退兵。

秦昭襄王听从了范雎的建议,从韩国拿到垣雍城,再从赵国获得了六座城池,答应了韩国和赵国的求和。于是在公元前259年正月,白起撤兵。

但是又过了一年之后,秦昭襄王突然又想要攻打邯郸。

五十七年癸卯,公元前二五八年正月,王陵攻邯郸,少利,益发卒佐陵;陵亡五校。武安君病愈,王欲使代之。武安君曰:“邯郸实未易攻也;且诸侯之救日至。彼诸侯怨秦之日久矣,秦虽胜于长平,士卒死者过半,国内空,远绝河山而争人国都,赵应其内,诸侯攻其外,破秦军必矣。”王自命不行,乃使应侯请之。武安君终辞疾,不肯行;乃以王龁代王陵。

——《资治通鉴·周纪五·周赧王五十七年》

时间推迟了一年之后,战机就已然失去了。邯郸之战中,赵国联合楚国、魏国军队,一举战胜了秦军。这过程中先后还出了两个故事,一个是毛遂自荐,另一个则是信陵君窃符救赵。

而白起在攻打邯郸的故事中,表现出了一种任性,不管昭襄王怎么让他出战,他硬是不听从命令,这也埋下了他的祸根。

最后,我们对这个故事进行一个总结。

从范雎被一个说客劝说的事情,我们可以看到上位者的私心对国家的方向会有很大的影响,有时候会让国家错过重要的战略机会。所以一项合理的制度,就是务必限制上位者私心的消极影响,国家是公器,而领导人或者官员都有个体,都有私心,有些人会为了自己的私欲而将国家利益置之不理,或者是做一些破坏国家制度的行为,往往都会对国家发展具有很大的消极作用。

当然,这些都是些大的方略,我们普通人常常是无法改变的,只能是在现有框架下,做出一些自己的适应性应对。

而站在个体的角度来看,这个故事有三点收获:

一是做事情有时候要趁热打铁。刚刚取得成绩的时候,会形成某种自然的“势”,比如长平之战后,秦军因为获胜而士气高涨,而赵国因为打败而人心不稳,这对于秦国而言就是进攻的良机。

二是如果错过了机会,不要因为这个错过而感到懊悔,更不要因此而强行行动。这一点在股市中可能是比较容易出现了,比如某只股票当时一直想买而没有买,涨了一倍两倍之后才懊恼万分,然后又想着去买之类的,这样就很容易变成接盘侠,害怕错过是一种伤,懊悔错过更是又一种伤。

我们的决策应该以机会为导向,而不能引入到太多情绪上的东西。错过机会后,最好的办法就是等待下一次机会出现。

三是有时候长期的顺利会让人失去通常的思考能力,但是审时度势是一种美德,过于固执往往会受其灾殃。秦昭襄王攻打邯郸的战役中,也是有些头脑发热了,似乎失去了长平之战时候、甚至是阏与之战后冷静和镇定,变得有些情绪化,听不进臣子们的不同意见,不断地在邯郸之战中加仓,最后出现了他在位以来最大的一次失败,并且还迁怒于白起,导致秦国既损兵,又折将,放缓了秦军统一中国的步伐。

公元前259年正月,在白起撤回秦军的同时,赵国邯郸降生了一个婴儿,这位婴儿未来将接下秦国统一的任务,他是秦昭襄王孙子嬴异人的儿子,单名一个“政”字,并以“秦始皇”的称号被后人所熟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或立场,不代表新浪财经头条的观点或立场。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与新浪财经头条联系的,请于上述内容发布后的30天内进行。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