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胡友平,看见勇敢和善良

致敬胡友平,看见勇敢和善良
2024年06月28日 13:56 西坡原创

来源:西坡原创

“胡友平,女,1969年7月生,现居苏州市姑苏区。

”6月24日16时许,胡友平在苏州高新区塔园路新地中心公交站台发现有人持刀行凶,立即奋不顾身上前阻止,被犯罪嫌疑人连捅数刀,经抢救无效不幸离世。胡友平在他人面临严重生命威胁时,不顾个人安危,挺身而出,勇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避免更多人遭受伤害,展现出英勇无畏、匡扶正义的崇高品质,有力弘扬了社会正气。”

2024年6月27日,苏州市公安局作出如上公示。

持刀行凶事件发生至今已4天。犯罪现场有一位女士冲了出来,为了保护无辜,与恶人搏斗,这是第一时间传出来的消息。随后这几天,这位女士的命运一直受到人们的牵挂。与此同时,舆论场关于这起事件也已经出现许多讨论、争论。现在我们知道这位英雄的名字叫胡友平。不幸的是,胡友平已经去世。

恶人的手上沾了一条同胞的生命。谴责暴力,致敬勇士。

苏州公安的公示发出后,平息了一些此前的争论,却也可能激发了更多的争论。

但是我想,一件事发生,我们总要先关心最核心的事实是什么。关于事实的解读,总要靠后一点。

上述公示,遭到诟病的一点是,没有直言凶手意图伤害的是在华日本人。公众有权利获得更多真实信息。围绕此事展开的许多讨论,都可以是有益的。不过最最核心的事实,依然是清楚无疑的:

一个中国人要杀害无辜的外国人,另一个中国人要舍身拯救无辜的外国人,并真的付出了自己的生命。

我们还可以把这个事实剥得更纯粹一点:

一个人要杀人,一个人要救人,救人的人死了。

这种剥离并非无意义的。在一念成佛一念成魔的生死关头,一个人的外在身份都是次要的,其中当然包括国籍。只有把每个人还原到人类个体的层面,我们才能最清楚地感受到人性的阴暗与光明,以及世界的真实面貌。

如果我们不能充分地看到这个赤裸纯粹的核心事实,我们就有可能忽视乃至辜负胡友平女士义举的真实含义。如果这是一场在我们头脑中回放的电影,那么最高光的镜头,只能是胡友平女士的勇敢和善良。

我们生活的世界,很大程度上是由各种各样的事件,和这些事件在人心与制度上引发的层层涟漪决定的。胡友平女士已经做出了选择,我们也需要做出自己的选择。同理,先把自己还原到人类个体的层面,不经任何知识与立场的过滤,直接感受另外一个弱小、无力、赤诚、伟大的人类个体的心脏的跳动。

只要我们还能感受,那么所有勇士的心脏都依然在持续跳动。

齐格蒙特·鲍曼说,人生的旅途基于两个相互影响的因素,一个是命运,一个是命运提供的实际的选择。“命运”是那些我们无力掌控的东西的简称。每个人的命运不一样,命运提供给我们的选择也不一样。但每个人在网络上在现实中,都面临着选择。我们通过一次次的选择,成为我们自己。我还听过一个推演到极致的说法,一个人哪怕到了地狱,都可以有选择,他可以把地狱识别为地狱。这并非无关紧要。

命运给每个人提供的选择都是不透明的,没有知道硬币的另一面是什么。就像胡友平女士选择的是勇敢和善良,而命运回报她的是冰冷到了极点的死亡。所以我们无法要求别人在相似的情境下做出怎样的选择。但也正因如此,对于已经做出选择的勇士,我们有义务将自己的目光和心灵在他们身上停留得足够久。直到我们可以感受到生命与生命的息息相通。

生命是比一切观点、一切思想都更底层的存在。如果我们失去了在生命层面上进行感受的能力,那么在此之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可疑的。人类世界一切有价值的创造,都是从生命出发又返回生命。

不要以为我在说什么抽象玄远的东西。我只是看见,许多人的感受系统发生了紊乱。他们习惯于轻松地跳过生命层面的感受,直接进入论辩的、斗争的程序。我绝不是说,论辩是不对的,如果有人以逝者的名义要求取消论辩,反而是我要极力反对的。

我只是主张,首先要看见勇敢和善良,而且要充分地看见,那才是一切的基石。但愿我说清楚了我的意思。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或立场,不代表新浪财经头条的观点或立场。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与新浪财经头条联系的,请于上述内容发布后的30天内进行。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