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好像越来越脆弱了

年轻人好像越来越脆弱了
2023年02月03日 11:23 西坡原创

心理咨询师武志红说,有一段时间他密集接了二十来个厌学的个案,这些学生的心理都在崩溃瓦解边缘,或已经崩溃,但他们的父母没有一个意识到。这些家长的诉求都是:尽快把我们家孩子治好,好让他重返学校,不能耽误学习啊。

孩子的生命之火濒临熄灭,家长还在关心分数,人间的悲哀莫过于此。

现在的年轻人好像越来越脆弱了,但责任不在年轻人。因为他们的脆弱,是与世界互动的结果。他们的基因没有集体突变,变化的是世界本身。从农业到工业,从紧缺到宽裕,从农村到城市,从没网到有网,这世界变化快,到处是增长的数字,没人看到失去的是什么。

过年回家,发现现在村里的孩子都不在街上溜达了。孩子们去哪儿了呢?窝在家里刷手机看电视吧。我们小时候,还没吃完饭,小伙伴已经在边上等着了,放下碗筷立马去下一个小伙伴家,凑齐了人,便村前村后瞎转悠。大人都不管,反正村里也见不着汽车,不用担心安全。不像现在,街上停满了车。

小时候村里没有有线电视,黑白电视转来转去转不出几个台,全村总共没几部电话,我高考成绩还是在别人家里查的。记得临毕业同学互相在笔记本上留言,因为家里没有电话,我还着实自卑了一下。当时只觉出落后带来的窘迫,丝毫意识不到,即将推门而进的究竟是什么。

我们或许要用一生,来消化这场巨变。

在没网没电话没公路没汽车没快递的农村生活时,我曾抱怨那里的闭塞,我和许多同龄人一样,读书只有一个目的,就是逃离。但是后来,随着城市生活新鲜劲逐渐消退,我却开始怀念那个前工业时代的农村,那个宗族的,传统的,慢节奏的,家家养猪养牛的,有炊烟的农村。可是它已经入土了,没人说它的好话。

那时候的农村,出路比现在还少,饮食、衣着、平均寿命都大不如现在。我每次怀念它的时候,都会提醒自己,不要陷入一厢情愿的自我感动,不要被怀旧的情绪冲昏头脑。但我忍不住越来越多地怀念起它,而且经过反复比较与验证,我已经可以确信,旧农村变成新农村的过程中,确实弄丢了一些性命攸关的东西。

那些丢失的东西,或许与现在年轻人的心理状态有莫大的关系。

现在的年轻人喜欢说,压力大,看不到出路,什么都没有意义。可是在从贫穷年代走过来的人眼里,这都是矫情。有吃有喝有穿有玩,这叫什么压力?

没错,可是过来人却忽略了一点,人活着不仅要靠食物,也要靠精神。从前的人,很少思考人生意义这种抽象的问题。什么是人生,为什么要有意义,没意义咋了?而现在的年轻人,人均哲学家,天天思考人生的意义和出路,越思考越脆弱。

并不是从前的人比现在的人更坚强,而是从前不是问题的事情现在成了问题。从前的人生活在习俗中,大事小情被安排地明明白白,照着做就行,别人怎么做你怎么做。现在的年轻人,打小生活在比较中,人生的方方面面都被标好了精确的数字。

经过几十年的狂飙突进,经济理性这尊新神已经摧毁了玉皇大帝、财神爷、灶王爷和列祖列宗们共同守护的旧世界。在破四旧这方面,市场经济比德国的马老师好用太多了。

现在或许是城乡差距最小的时代。但是现在的年轻人,却感受到史无前例的不公与压抑。不能怪他们不抗压,而是因为,他们是全面实现生命数字化的第一代人。家长和学校教会了他们无数的知识与技能,却没有人教他们那个可以救命的知识点:怎样无所事事而又生机勃勃地活着。

这是我从那个已经死去的农村学到的最重要的一课。我们很穷,没有玩具只能自己动手,没有新衣服只能等过年,但是挖坑、点火、捉对厮杀、下水摸鱼这些无意义的活动,奠定了我们对生命最初始的认知。那时候的家长也不懂教育,但因为不懂,才给生命留下了自由发挥的空间。

现在的世界,不管城市还是农村,一切都是标好价的,一切都是有目的的。现在的家长都是教育专家,每一步都给孩子安排地井井有条。但所有的规划指导,所有的用心良苦,最终导向了生命主体对生命本身的怀疑。数字是生命难以承受的重负。

庄子说,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等到生命之火已经熄灭,才意识到数字没有意义,难道不是太晚了吗?

现在的孩子,最需要学会的,就是做一个理直气壮的无用之人。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