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首富,余晖散尽

南通首富,余晖散尽
2024年06月27日 17:07 栗滴科技

来源:栗滴科技

栗滴科技

前南通首富的公司退市。

十五年浮沉,中南建设迎来终局。

从行业“黑马”到深陷困局,如今面临退市的中南建设艰难的走了6年。

6月24日晚,中南建设(ST中南000961.SZ)发布公告称,已收到深交所出具的《关于江苏中南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终止上市的决定》。

公告称,中南建设股票在2024年4月3日至2024年5月8日期间,连续20个交易日的每日收盘价均低于1元,触及股票终止上市情形。

这也意味着,中南建设15年的上市历程画上了句号。

中南建设作为A股老牌房企,自2009年在陈锦石带领下在深交所挂牌,至今经历十五年风云。

如今62岁的陈锦石已经完成了权力交接,在2020年时就将指挥大权交给了女儿陈昱含。

但每年的业绩大会都少不了陈锦石身影。

4月23日,中南建设举办2023年业绩发布会,陈锦石出席并给出判断:“目前行业已在底部,但预计还将调整一段时间,要有更多的政策落地,市场才会改善。

作为中南建设的掌门人,陈锦石每年都会如约在业绩发布会上解答外界对公司发展的疑惑并提出自己的判断。

这也是陈锦石最近一次的公开露面。

01

从建筑施工队到全国开发商top前20,中南建设的崛起离不开政策的支持,也与创始人陈锦石密不可分。

1962年,陈锦石出生于江苏常乐镇中南村一个农民家庭。

陈锦石两岁时就失去了父亲,失去支柱的家庭自然过的十分艰苦。

从11岁开始,陈锦石以乞讨为生。为了生存,他打过渔、耕过田、捡过废品、学过小手艺、做过小买卖,可谓是吃尽苦头。

1978年,16岁的陈锦石走进建筑工地,跟着亲友做起泥瓦匠、钢筋工、木工。从工人、工长再到技术员、生产经理和项目经理,陈锦石几乎做遍了建筑行业所有工种。

陈锦石的创业史,几乎贯穿了中国经济发展史上变化最大的20年。

八十年代初,伴随着改革春风,陈锦石开始筹划自己的创业之路。

在创业的道路上,陈锦石也并非一帆风顺,从建材到水果贩卖,最初几度尝试均以失败告终。

最后,陈锦石决心干回老本行,搭建起一支建筑队伍。

1988年春,26岁的陈锦石怀揣着从亲朋好友处借来的5000元钱,带着本村的28名民工兄弟,奔赴山东东营,踏上自主创业道路。

由于大家大多来自中南村,于是将建筑施工队命名为中南施工队。

中南承接了成立以来的第一个工程——东营胜利油田岩芯科大楼工程,为劳务分包抹灰工程,至此中南的建筑事业正式开始。

凭着不服输的闯劲,短短几年时间,中南在陈锦石带领下,施工项目在山东地区迅速扩张,队伍也扩大至数百人,并创造出了东营农工商办公大楼、潍坊富华大酒店以及华普大厦、府新大厦等多个精品工程。

1993年,中南在威海职工大会上,首次制定了132条规章制度,陈锦石开始对制度化建设、规范化管理进行探索与尝试,为企业日后的健康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97年,中南开始涉足房地产,并在次年顺利开拓北京建筑市场。

随着公司不断壮大,为了在管理方面得心应手,工作之余的陈锦石开始购买书籍来充实管理知识。

此后,他又在上海复旦大学攻读了EMBA,增强项目运作和资本管理的能力。

2005年,中南建筑以“蛇吞象”的气概,拿到了南通CBD项目,建筑面积达278.65万平方米,这是中南建设的成名之战。

在一次采访中,陈锦石说,南通那时候比别人发展得慢,别人不敢做,我敢做。

一战成名后,中南建筑在南通具有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此后的几年,中南建筑在他的带领下,迅速打入北京、天津、上海、海南等10多个省市。业务越做越大后,中南集团形成了中南置地、中南建筑、中南高科、中南实业投资和中南教育等一体的产业多元化集团企业。

02

2008年,在大环境的影响下市场出现断崖式下跌,中南的主营业务也遭受巨大影响,公司开始浮现危机。

为了改变现状,陈锦石开始改革转型,并将2008年确定为中南“管理改革年”,由此拉开中南三年改革整顿的号角。

幸运的是,这次市场给足了陈锦石做调整的时间。

2009年,中南建设通过“大连金牛”实现借壳上市,在深交所挂牌,“中南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为海门第一家上市企业,并一举摘得2009年度“中国证券市场”的“金凤凰”奖,在2011年实现收入破百亿。

2015年,中央将化解房地产库存定为国家任务,此后,全国楼市一路高歌猛进。

就在诸多以高周转为旗帜的房企以黑马之姿冲出重围之际,中南建设却陷入困局,2015年,中南建设净利润同比减少63.37%。

中南掉队了。

面对残酷的竞争和政策红利,中南建设再次开启改革。陈锦石不惜花费重金请来了地产界的明星职业经理人陈凯担任中南置地董事长。

在龙湖、华润等多家房企有过履历的陈凯,曾经在三年时间里,带领阳光城从20亿元规模发展到200亿元。

中南建设在高周转模式下,也从2016年500亿元销售规模直奔2000亿元,终于在2020年成功跻身TOP20强房企。成为地产界名副其实的“黑马”。

03

从行业“黑马”到深陷困局,中南建设走了6年。

2020年4月,在中南建设的年度业绩发布会上,中南建设董事长陈锦石宣布了自己女儿陈昱含即将全面接班的消息,并表示“希望投资者对年轻人有信心”。

此时的陈昱含为了接班已在公司历练多年,曾先后在公司担任总经理助理兼总经理办公室主任、副总经理公司执行董事兼总经理等职位。

并参与推动了对大连金牛、成焊宝玛的收购案。

陈昱含的历练不可谓不丰富,但陈昱含的时运并不太好。

也正是她接班的这一年,三道红线政策出台,房企宣布进入寒冬时期。

彼时的中南建设也未幸免,在资产负债率、净负债率、现金短债率三个财务指标上均超标,纳入红档,融资遭遇限制。

政策的转变成为了中南建设重大转折点。

然而,中南建设困局并不止于此。

2021年,中南建设销售额开始出现下滑,为1973.7亿元。同时,净利润也出现了亏损,净利润-33.8亿元,同比下降147.8%,这是中南建设成立34年来首次出现亏损。

“2021年我们交出了一份历史上最差的答卷。”陈锦石向投资者公开道歉。

事实上,中南建设也一直试图自救,只不过,这次市场并没有再给他机会。

2021年、2022年、2023年,中南建设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33.82亿元、-91.83亿元、-52.93亿元,三年时间,中南建设亏损超过了170亿。

连年的财务危机已让这位曾经的南通首富官司缠身、沦为老赖。企查查显示,目前中南建设被执行金额达33.74亿元,失信被执行涉案金额达8.153亿元。

在接踵而至的负面消息冲击下,中南建设股价一路下探。

为了能争取更多时间,中南建设曾进行过一系列挽救措施,以保上市公司之壳。

今年2月,中南建设发布公告,6名董事高管计划自2月8日起6个月内,以自有资金或自筹资金通过二级市场集中竞价的方式增持公司股份。  

据最新披露,截至5月8日,6名董事高管增持公司股份合计682.87万股,占公司总股份的0.178%,累计增持金额合计约484万元。  

高管增持外,中南建设还曾试过引入战略投资寻找“白衣骑士”。

4月20日,有消息称,由南通市海门区政府牵头,中南建设控股股东中南城建与亚洲著名私募股权投资公司太盟投资集团(PAG)及江苏资产等机构洽谈债务化解、股权交易等合作。

消息发布后的两天内,中南建设开盘即封死涨停板。

不过,该事件很快引起了深交所的注意,其当晚发函要求中南建设对与PAG合作的具体情况做出说明,并询问中南建设是否通过非法定信息披露渠道对外发布影响公司股票交易的信息。

中南建设对此回复道,目前与PAG仅就合作的可能性进行探讨,并无具体方案及推进计划。

不过,从目前的形势来看,“白衣骑士”似乎只是出来晃了下影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或立场,不代表新浪财经头条的观点或立场。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与新浪财经头条联系的,请于上述内容发布后的30天内进行。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