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噪声法引领下,轨道交通噪声振动控制需求空前。轮轨振动和噪声影响会导致轨道交通建设过程当中的拆迁范围变大,大幅提高轨道交通的造价。什么技术能够将拆迁的范围缩小?答案就是减振降噪。
“大约20年前,把声音控制在老百姓可以接受的范围内的技术大多掌握在国外企业手中,不管是价格、品质还是服务,国内企业都难以达到。”九州一轨董事长任宇航回顾说。
于是,从一个北京市科技攻关课题出发,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联合一群科技创业人员成立了九州一轨,实现了“阻尼钢弹簧浮置板道床隔振系统”技术产业化,打破了德国公司的垄断。
自此,通过振动与声波的诊断和控制,向城市轨道交通、市郊铁路等提供钢弹簧浮置道床减振系统、预制钢弹簧浮置板等全序列产品和服务,成为九州一轨的首要使命,突破国外专利技术壁垒成为九州一轨的坚持。
营造“宁静”环境
“我们致力于成为‘声音解构者’,通过多元化解析与重构,去掉有害噪声,用悦耳的声波给我们带来有效信息,形成‘与人为善’的良好声环境。”九州一轨总经理曹卫东介绍,以钢弹簧浮置道床减振系统为例,该系统将道床与底部基础及侧面结构进行物理隔离,组成浮置道床隔振系统。凭借固有频率低、隔振效果好、使用寿命长、方便维修等特点,公司的道床隔振系统大幅度降低了轨道交通振动和二次结构噪声影响。
一个看上去像金属筒一样的装置,背后却是大量科研人员的努力探索与试错创新。曹卫东向记者介绍,轨道交通运行客观环境的复杂性和特殊性、轮轨状态的特殊性和随机性、噪声振动源强的离散性、运营安全要求的严苛性,使得城市轨道交通领域的噪声与振动控制成为一个多学科交叉、综合性极强的工程学科。
比如,在产品研发方面,隔振系统要在综合考虑车辆分类、线路特征等综合因素的前提下,基于大量实测数据及仿真结果,开发出隔振效率高、阻尼作用大、设备故障率低、保障车辆平稳运行并能够减少轨道次生病害的隔振系统及产品。该成套技术获得2012年北京市科技成果奖一等奖。
经过多年攻关,公司又率先推出“统一内置”的预制钢弹簧浮置板,大幅提高施工进度,改善工程质量,获得2020年度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环境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同时,公司在常规速度钢弹簧浮置减振轨道基础上,开展高速钢弹簧浮置减振轨道系统研究,解决了每小时100公里至200公里高速条件下钢弹簧浮置减振轨道的适配性等重大技术难题。
通过十余年的协同发展,九州一轨还持续创新了TOD上盖综合体噪声与振动专项精准防治一体化服务模式,打造了轨道智慧运维与病害治理综合服务体系,拓展了以声纹识别和“双碳”理念为基础的声学绿色应用研究,为解构声音、“大音希声”做更多尝试与努力。
目前,公司已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第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北京市2021年度第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行业迎高速发展期
根据2022年中国噪声污染防治报告,2021年全国生态环境信访投诉举报管理平台共接到公众举报45万余件,其中噪声扰民问题占全部举报的45%,居各环境污染要素的第二位。噪声污染愈发成为环境领域集中投诉的热点和焦点。
近日,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合印发了《“十四五”噪声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业内普遍认为,在此前提下,为满足城市环境对交通振动控制的需要,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以及市域(郊)铁路采取减振措施的铺轨里程将不断上升。
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的城市轨道交通为例,在上述城市的轨道交通线路中,减振措施占全线比例大多在40%以上,个别线路超过50%。由此来看,城市轨道交通减振降噪市场前景广阔,采用特殊等级、高等级减振降噪措施的路段也将增加。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创新技术指南》指出,在诸多轨道减振措施中,阻尼弹簧浮置道床是隔振效果最佳、全生命周期可靠性高和综合性价比最优的特殊减振措施。据九州一轨在招股书中披露的测算结果显示,“十四五”期间,钢弹簧浮置板的市场空间预计在57亿元至102亿元之间。
公开信息显示,在地铁线路已开通运营线路中,采用钢弹簧浮置板技术的里程数占总地铁施工工程量的比例呈逐年上升态势。对此,曹卫东称,随着新噪声法实施、各地路网密化和运营速度提升,这一比例未来仍将提高。
做国内一流减振降噪综合服务商
九州一轨的阻尼弹簧浮置道床隔振系统技术实现了我国自主知识产权在此领域的突破,相关产品价格大幅度下降,降低了轨道交通建设工程的造价,节约了国家建设投资成本,并有力助推了轨道交通环保进程。
因此,京投公司、广州轨交成为公司的重要股东。在股东的支持下,公司的城市轨道减振降噪业务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任宇航认为,九州一轨不仅是声音的解构者,更是价值的创造者。在行业价值创造方面,公司做到了引领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在社会价值创造方面,通过持续的成长能力,不断探索噪声解构的新材料、新工艺,不断满足居民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在经济价值创造方面,凭借可靠的技术、质量保障和广阔的市场前景,让投资人获得良好的收益。
任宇航表示,公司将始终以减振降噪业务领域为发展核心,把握减振降噪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三大创新方向,实现对城市与市域TOD上盖治理、轨道智慧运维与病害治理、民用建筑减振降噪业务以及声学绿色应用拓展的全产业链覆盖,把公司发展成为国内一流的减振降噪综合服务商、智慧运维服务商。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