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底医美营销乱象根源:渠道驱动型机构为何危害最大?

起底医美营销乱象根源:渠道驱动型机构为何危害最大?
2021年09月07日 18:24 21世纪经济报道

股市瞬息万变,投资难以决策?来#A股参谋部#超话聊一聊,[点击进入超话]

  原标题:21深度|起底医美营销乱象根源:渠道驱动型机构为何危害最大?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武瑛港 北京报道 今年以来,随着“颜值经济”崛起,医美广告监管成重点并日渐趋严。8月27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医疗美容广告执法指南(征求意见稿)》,旨在进一步提升医疗美容广告监管规则的科学性、规范性,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目前,医美机构营销费用高已是行业常态,医美机构如此依赖广告和营销的根源又在哪里?

  联合丽格集团董事长李滨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获客是医美机构面临的主要矛盾,目前医美机构获客方式主要有三类,一是广告驱动,二是渠道驱动,三是医疗驱动。第一类正在被重点监管和打击,第二类乱象很多,亟需监管,第三类回归医疗,是医美应该重点发展的方向。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资料,销售及营销开支通常占医美机构总收益约25%-35%。

  具体到头部医美整形企业来看,华韩整形2019年和2020年销售费用分别为1.77亿和1.71亿,占营收22%和19.2%,两年销售费用中广告费最高,均为1.1亿,占比62%和64%;伊美尔招2019年和2020年,其销售和营销开支分别为2.2亿元和1.9亿元,占营收29%和23%,虽然销售费用率有所下降,但伊美尔对营销的重视程度似乎不减。截至2021年3月31日,伊美尔2138名全职员工中,932名为销售和营销人员,占比43.6%,是医师人数6倍。如果加上兼职顾问,其销售人员规模更大。

  此外,鹏爱医疗2017年至2020年营销费用分别为3.0亿、3.3亿、4.1亿和5.1亿,分别占营收比例为43.0%、43.9%、47.5%和56.7%。

  不过,李滨指出,医美虽然有消费特质,但还是通过医疗方式去达到美的目的,回归本质,就是要回归医疗。

  医美机构为何如此需要广告?

  医美属于消费医疗,医美机构依赖广告和营销的原因,或许也与消费医疗的性质有关。

  李滨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广告和营销是医美机构的主要获客手段,疾病医疗不用做广告,患者得了病就会去医院,消费医疗更多是跟着选择走,本质上是通过消费满足心理需求,而部分心理需求是可以被调动的。

  “比如消费者购买小众的T恤衫,首先得知道有这么个牌子才会去买,再如人们买第一件T恤是为了御寒,第二件是为了换洗,第三件是为了好看,那么第20件、第100件,就可能就是为了满足欲望,属于情感消费,到了这个阶段,厂家或者商店就需要有广告和营销来支撑。”

  李滨称,消费医疗同样如此,如何唤醒和调动需求,如何教育消费者辨别和选择,这些都要靠广告和营销发挥作用。

  北京凯丽汇美医疗美容诊所负责人赵思衡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广告是机构增加品牌、产品、技术宣传的重要的营销窗口,同时也是获客的渠道。

  医美机构广告分为线上线下,线上的广告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网站,直接获取到有效的客人,然后到达医院;线下的广告是传统媒体广告,可以增加品牌影响力,宣传产品和技术,让更多求美者了解到相关医美机构。

  赵思衡认为,现在很多医美手术类项目,都是求美者因先天或后天的影响而产生的容貌修复需求,非手术类项目以抗衰需求为主,是现代生活维持年轻态、自信的手段。“医美需求并不是被创造出来的,而是顺应消费者需求产生的。但是医美消费需要理性。”

  因此,目前医美机构为了获客是离不开广告的,但现在是否陷入了恶性竞争?

  李滨对21世纪经济报道分析,这与医美行业的历史有关,中国第一家医美专科医院1984年成立,早期行业自由发展,有较多不规范之处,后面不断有法规出台,但由于法条不够具体、监管难度大、监管不到位等原因,仍然有部分医美机构不遵守法规,虚假广告、夸张广告等套路日益增多。

  现在随着互联网出现和技术进步,广告形式越来越多,但法规有所滞后,甚至出现“一管就死”的现象,因为整个行业都已经习惯了依靠营销来获客的模式。

  赵思衡表示:“随着近几年互联网发展,医美行业可能存在一些过度营销的情况,但还没有到恶性竞争的程度,医美在中国渗透率不足,很多人对医美仍然存在误区,所以我们需要广告和营销的这种方式,让更多的求美者正确的了解自己的美的需求。”

  他进一步指出,正规的医疗美容机构经营成本大,获客是机构生存的一大重点,通过广告更多的是推广自身的品牌、服务、技术和产品。

  其实获客并不是唯一目标,更重要的是如何通过好服务、好技术留下顾客,如果只获客,不重视管理和服务顾客,这样的医美机构是不长久的。

  靠渠道获客的医美机构更乱

  李滨对21世纪经济报道分析,医美机构可分为三类:第一种是营销驱动的直客机构,依靠广告和营销,医疗配合;第二种是渠道驱动的机构,依靠渠道输送客源,医疗配合;第三种是以医疗技术为核心的机构,配合以营销。

  北京医美镜医疗美容争议与调解中心理事长刘峰曾表示,相比于销售驱动的机构,渠道驱动的机构销售活动比较隐蔽,媒体和监管部门很难看到。

  和营销驱动相比,渠道驱动的机构危害可能更大,存在产品和设备不透明、价格欺诈等问题,而且客户来源也不透明,除了依靠美容院获客,还有部分机构巧立名目拉人头,甚至传销。

  “如果不同时严管营销驱动型和渠道驱动型机构,就会把第一种机构逼向第二种,大家都去搞渠道,行业更乱。”刘峰说道。

  赵思衡也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靠渠道获客的方式,更多是不规范和商务合作不严谨。在消费医疗和医美领域内,恶性营销竞争比较多,毕竟规范和监管也得逐步形成。消费医疗机构有自主定价权,如果出现价格的不透明的问题,可以及时到工商部门去投诉

  中国整形美容协会中西医结合分会名誉会长刘成胜也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渠道型医美也有正规的,但部分渠道医美机构的确存在回扣、价格不透明等现象,目前暴露出很多问题。

  据了解,医美机构的渠道多为美容院,而美容院已经成为轻医美用户获取行业信息的主要途径之一,艾媒咨询数据显示,轻医美用户获取行业资讯的最主要途径为医美整形专科医院、垂直医美类APP和美容院,占比分别为48.3%,40.7%和40.5%,其次是社交媒体和他人的推荐,占比为39.6%和37.4%。

  为何渠道驱动的乱象会如此严重?

  李滨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部分生活美容院手里有很多客人,也有相应医美需求,这些美容院成为医美机构的渠道,把客人送过去之后能“分钱”,还有一些是拉人头模式,比如体验官、推广官,通过微信群、朋友圈等,最极端的就是传销。

  其实一般合规的医疗机构不屑于做渠道模式,因为里面存在很多骗术,价格不透明、税务不透明,可能存在偷税漏税。

  据分析,渠道模式中的乱象多是被高额返佣所倒逼,部分国家对中介收取转诊费用有规定,不得高于某个水平,否则就成了三甲医院门口的“黄牛”,是违法的,但国内医美机构对渠道要交很高的返佣,相应的服务质量就会下降。

  李滨举例说,比如相同的医疗服务,成本40元,终端价格100元,利润空间60元,但是渠道驱动的医美机构还要给渠道返佣50元,利润就只剩下10元,为了提高利润,部分医美机构要么使用假货、水货,降低成本,那么就把终端价格涨到200元,然后编故事,解释为什么价格比别人高一倍,这就属于价格欺诈。

  这部分医美机构该如何监管?抓税收或许是有效方式。

  刘峰表示,这些医美机构的渠道返佣标准高达50%以上,这部分费用没有纳税的可能性很高。

  李滨也对21世纪经济报道分析,美容院要分掉医美机构一半的收入,这部分存在偷税漏税的可能性很高,打击渠道模式最好的方法就是抓税收。

  医美该如何回归医疗本质?

  “如果前两种模式都没有了,那就只剩下医疗驱动,这对行业很好,大家的核心竞争力都是医术和口碑,整个行业的游戏规则就被改写了。”

  李滨指出,医美虽然有消费特质,但还是通过医疗方式去达到美的目的,回归本质,就是要回归医疗。

  “医美医美,先医后美,它本身就是医疗。”刘成胜说道。 

  那么对于医美来说,什么是回归医疗?

  赵思衡认为回归医疗的核心是“医疗安全”,他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手术名称、手术流程、机构院感、医疗器械资质等这些可以量化,但医美中的美没有标准,千人千面因人而异,医疗回归本质是回归医疗安全。

  李滨认为回归医疗就是医生说了算。但现状并非如此,很多医美机构并非医生说了算,而是经理说了算、咨询师说了算、销售人员说了算,这种现象会倒逼着医生的手术动作“变形”——医生对手术方案可能有不同的想法,但还是要照着经理的要求来做,如果要求高于医生的医术,还要强迫医生去做,就会伤害到求美者。

  刘成胜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医美的核心就是医生,毫无疑问,没有医生就没有医美,医生是医美生态链最重要的一环,其他医护、广告、服务、办公室等都是为医生(或医生的技术)进行直接或间接的服务。

  “如何让医生说了算,不是难不难的事,而是没有医生,(医美)就不能成立。”

  但现实却是医美医生的价值似乎不能得到很好的体现,有分析认为,部分医美项目收费体现方式忽视了医生价值——产品只是工具,医生的专业技术和审美才是推动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但多数厂商夸大宣传产品效果,导致医美机构收费以产品价格为主导,限制求美者对医生及医院的选择。

  如何让医美回归医疗本质,如何让医生说了算?李滨认为,主要前提是医生要承担责任,成为责任主体。

  他表示,医美机构采取医生责任制是办法之一,即让医生成为实际控制人,成为医疗机构的法定代表人,让医生来管理和担责,这样能够提高医美服务水平,并且把医疗事故率控制在较低水平。

  值得关注的是,“让医生说了算”似乎与国内公立医院不断探索实行的“主诊医师负责制”有相似之处,即一般的医疗问题由主诊医师全权负责,每位主诊医师还要关心本组的经济运行情况,包括业务收入、成本消耗、人员结构、人员经费、绩效工资分配等等。

  主诊医师负责制责任明确,可以让每个主诊医师明显看到利益所在,使医生们自觉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

  但李滨也指出,让医生成为实际控制人后,医生的精力主要在医疗方面,广告宣传和推广等相关工作就需要交给其他的管理人员,医生对此方面的管理仍有一定压力,可能存在营销合规的风险。

  (作者:武瑛港 编辑:徐旭)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邓健

李滨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9-09 开勒股份 301070 27.55
  • 09-09 万事利 301066 --
  • 09-08 上海港湾 605598 13.87
  • 09-07 海锅股份 301063 17.4
  • 09-07 纽威数控 688697 7.55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