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深圳创新发展研究院推出百位深圳改革人物专题报道,向四十年来为深圳改革开放做出重要贡献的代表人物表示崇高的致敬。[详情]
在建蛇口工业区的报告尚未批复时,袁庚就风风火火地做起了前期工作。这种“大不了再回秦城去”的大无畏势头,一直延续到他蛇口工作的整个时期。[详情]
1985年,李灏从国务院副秘书长调任深圳市市长,有好些朋友劝他别去,还有人直接说去深圳就是送死。深圳改革很多举措都可能涉嫌“违宪”或“违法”,李灏敢闯敢试,勇于担当,迅速打开了改革开放新局面。[详情]
“风口浪尖弄潮头,改革必伴热血流;血路杀得伤遍体,夕阳染红孺子牛。”这是深圳市委原书记厉有为在退休时写的诗《血路》,1993年担任市委书记,带领深圳进一步改革开放,进行二次创业,带来了改革开放后深圳快速发展的黄金年代。[详情]
深圳建立特区后,人口急剧增长,商品供应立即成为市民生活、社会稳定的大问题。如何突破商品计划、购销渠道和价格限制?[详情]
从一名私营企业店员一步步成长为深圳市副市长、深圳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他的重要人生际遇都与深圳这座城市的发展紧紧联系在了一起。[详情]
就像歌曲中定调的起始音符一样,一所学校的创校校长往往会留下极为鲜明的气质和特性,左右着学校的走向,并最终沉淀为学校的性格。对于深圳实验学校而言,金式如就是这样的人物。[详情]
马福元是深圳电子信息产业的主要奠基人,是深圳电子工业杀出一条血路的代表性人物,是中国电子一条街华强北的主要创始人,是中国电子工业走向世界市场的率先开拓者。[详情]
“从长远看,我们都会死去,但是,只要作为经济学家,就只能投身于时代,关注现实,从而创造出一个真实的思想来。因为,真实就是一切学术的生命。”[详情]
张文超,被誉为深圳用工制度、工资制度改革的“操刀人”。1982年,在深圳特区成立仅两年多,被誉为“工资专家”的张文超被调任深圳,成为首任劳动局局长,并带头操刀率先在全国进行了劳动用工领域的制度改革。[详情]
创建中国大陆第一家房地产公司,创办中国大陆第一家物业公司,竞得了中国土地使用权“第一拍”……掌舵深圳经济特区房地产公司(现深房集团)的16年间,骆锦星开启了无数个第一,为中国房地产的发展探索出了新道路。[详情]
从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到深圳大学第一副校长,广东番禺人罗征启北上之后再南下,在一片平地上主导深大规划,让深大从无到有、从零到一,提出“三自”精神为深大注入立校之魂。[详情]
当时国有企业的现状是只生不死,一大批企业生产能力闲置、严重亏损,不能向社会提供有效供给,但不得不由政府补贴。徐景安认为:“国有企业的产权是国家的,亏了消耗的是国有资产,你不消灭亏损,就消灭你!”[详情]
在他的领导下,由当年部队改编的建设集团总资产从1.2亿元增加到350亿元,增长了291.6倍。截至2002年底,特区内18层以上的大楼,有四分之一为建设集团所建。[详情]
就一个市场、一个企业而言,其“生”、“死”、“活”,是其固有的规律性命题;“生”要优生,“死”要死得其所,“活”要活得健康、有魅力、活得有效益。[详情]
张伟基曾担任南岭村干部20余年,在他的带领下,南岭村外引内联,共同富裕,由原来贫穷不堪的“鸭屎围”发展成为全国著名的富裕村,并成为广东省乃至全国农村改革开放、发展农村股份合作经济的典范。[详情]
王世祯笑称自己是在袁庚等人“连哄带骗兼逼迫”下做了招商银行行长,而这位首任行长一做就是12年。[详情]
Copyright © 1996-201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