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评论

专家:“80后没有养老金可领”是严重误读
专家:“80后没有养老金可领”是严重误读

中国新闻网|2019年07月09日  19:50
提高养老金统筹层次主要面临什么困难?
提高养老金统筹层次主要面临什么困难?

中国经营报|2019年07月06日  04:45

最新新闻

多地退休人员养老金上涨 80后还能领养老金吗?
多地退休人员养老金上涨 80后还能领养老金吗?

  原标题:多地养老金上涨,80后将领不到养老金?最新回应来了 来源:新京报 养老金是现收现付的,只要下一代人在工作在缴费,上一代人就能一直领取养老金。 养老金调整的“靴子”终于落地! 7月10日,据新京报记者不完全统计,已有北京、广东、江苏、上海等13省/市发布2019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调整方案。据悉,各省市今年的养老金调整,主要手段包括定额调整、挂钩调整、适当倾斜等方式,将养老金调整与缴费年限等挂钩,既体现了社会公平,又体现了多缴多得、重点关怀等原则。 今年3月20日,人社部、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2019年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通知》,将调整2018年12月31日前已按规定办理退休手续并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总体调整水平按照2018年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的5%左右确定。 从总体来看,多省市对养老金进行调整后,今年各省市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均有所上涨。 退休人员养老金今年定额增加约为20元-60元 新京报记者根据各省市人社厅发布的文件进行整理后发现,定额增加部分各省市调整水平不一,大多数在20元/人/月-60元/人/月的区间。广东省、上海市等发达地区,其定额调整幅度略高,每人每月定额加发60元。 定额增加较低的有辽宁省,根据其调整方案,2018年1月1日至12月31日退休(职)人员每人每月仅增加25元。但若工作时间较长,辽宁省的定额调整幅度也较大。例如。1954年1月1日后参加工作、2017年12月31日前退休(职)人员,每人每月增加55元。 还有一些省份,今年调整的定额部分比去年有所增长。例如,安徽省定额部分为45元,比去年提高5元。 大多数省市的定额增加幅度比较普适,同时也有湖北省、辽宁省等对定额增加的部分采取根据退休年份不同等进行分级。 湖北省规定,1995年12月31日前退休、退职的,每人每月增加45元;1996年1月1日至2005年12月31日期间退休、退职的,每人每月增加40元;2006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期间退休、退职的,每人每月增加35元。 除了定额增加外,还有的省市2019年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到底能涨多少,还与其缴费年限等挂钩调整政策有关。 广西壮族自治区规定,挂钩调整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缴费年限或工作年限(但不含折算工龄)每满一年每人每月增加1.5元,二是按本人2018年12月应发基本养老金水平的1.5%增加月基本养老金,这些规定实际上就体现出了“多缴多得”的原则。 高龄人员受照顾 多地退休人员养老金上涨 值得关注的是,大多数省市还设置相关的适当倾斜政策,对高龄退休群体重点关照。陕西省规定,对70周岁至74周岁的人员每人每月增加10元,对75周岁至79周岁的人员每人每月增加20元,对80周岁及以上的人员每人每月增加30元。当然,这一福利与定额增加等优惠政策是可以同时享受的。 北京市规定,2018年12月31日(含)前年满65周岁及其以上的退休人员,再增加基本养老金。具体规定为:年满65周岁不满70周岁的,每人每月增加40元;年满70周岁不满75周岁的,每人每月增加50元;年满75周岁不满80周岁的,每人每月增加60元;年满80周岁及其以上的,每人每月增加70元。 山西省人社厅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山西省退休人员月人均增加基本养老金174元,增幅5%左右。湖南省人社厅表示,今年湖南退休人员养老金相较2018年的月人均增加134元,调整金额小有增加。 陕西省人社厅举例称,张大妈,1954年12月出生,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为23年3月,2018年12月的基本养老金为2123.88元。按照今年的调整办法,张大妈每月的养老金多了133元,其中定额调整增加了54元,挂钩调整可以增加79元,调整后月基本养老金为2256.88元。 养老金调整举例说明来源:陕西省人社厅 据悉,从今年6月中旬至今,已有不少省市将需要补发的养老金发放到了广大企业退休人员手中。广东省等表示,将于7月底前把调整增加的基本养老金发放到退休人员手中。 有报告称2035年养老金耗尽结余 “80后”的养老金会受影响吗? 值得一提的是,有关“养老金2035年或将耗尽结余”的言论于近日引发网友热议。实际上,这一观点始于今年4月10日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2019-2050》(简称《报告》)。 《报告》称,仅从制度赡养率上看(不考虑人均待遇的提高),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支付压力在不断提升。简单地说,2019年是由接近2个缴费者来赡养1个离退休者,到了2050年则是几乎1个缴费者需要赡养1个离退休者。 《报告》预测,在“大口径”(包括财政补助)下,2019年全国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为4.26万亿元,此后持续增长,到2027年达到峰值6.99万亿元,然后开始下降,到2035年耗尽累计结余。 因为这一时点正好契合“80后”将来退休的时点,那么他们的养老金会受到影响吗,这样的“担忧”曾在报告发布后引发集体热议,如今,这一观点再度引发大众的关注。 对此,7月9日人社部有关司室负责人出面回应称,这(上述观点)是对养老保险制度理解不到位。该负责人同时表示,“对于养老保险可持续发展问题,中央高度重视,未雨绸缪,已经制定了一系列积极的、综合的、科学的应对措施,完全能够保证养老金的长期按时足额发放,完全能够保证制度的健康平稳运行。” 发布《报告》的机构——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执行研究员张盈华此前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老百姓担心今后领取养老金会出现问题,是正常的。因为基金累计结余耗尽之后,养老金还能否按照现在的速度增长,按照现在的待遇替代水平去发放养老金,这些问题普通老百姓肯定会担心的。 张盈华进一步分析称,现在网络上有一些说法,说“80后”退休金没了,其实这是误解。因为养老金是现收现付的,只要下一代人在工作在缴费,上一代人就能一直领取养老金。不过,由于人口老龄化长期存在,而且越来越严重,如果还按现在的退休办法,制度赡养结构就会继续恶化,养老金的待遇肯定就不能像现在这样增长了,不然工作的一代会不堪重负。 “为了退休后能过上更好的生活,现在工作的人就要尽早多储备,尽早做预防。现在80后、90后甚至马上开始工作的00后,都可以早一点加入养老金的第二支柱、第三支柱,通过长期投资和积累,在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金之上增加补充养老金。”张盈华说。 新京报记者 潘亦纯 编辑 王宇 校对 张彦君[详情]

新京报 | 2019年07月11日 08:59
80后无养老金可领?人社部:完全保证长期按时足额发放
80后无养老金可领?人社部:完全保证长期按时足额发放

  80后将无养老金可领?这你也能信! 近日,网上流传“养老金到2035年将耗尽结余,80后很可能无养老金可领”的消息引发热议: 其实,该微博提到的研究报告于今年4月份发布,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在4月23日举行的一季度例行发布会上,就否定了“2035年养老保险金将要用光”的谣言,强调我国完全能够保证养老金的长期按时足额发放。 人社部养老保险司司长聂明隽表示,中央对养老保险高度重视,未雨绸缪,已经制定了一系列积极的、综合的、科学的应对措施,完全能够保证养老金的长期按时足额发放,完全能够保证制度的健康平稳运行。 数据显示,截至3月底,全国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9.41亿人、1.97亿人、2.39亿人;一季度,三项社会保险基金总收入1.48万亿元,同比增长8.5%,总支出1.22万亿元,同比增长14.4%。 4月10日国务院印发了《降低社会保险费率综合方案》,其中有两项重要政策,第一是降低养老保险的单位缴费比例,第二是调整个人缴费基数的上下限,预计2019年全年可减少社保缴费3000多亿元。聂明隽认为,两项政策的实施,不仅减轻了企业的社保负担,还降低了参保缴费的门槛,有利于提高企业和职工的参保积极性,将更多职工纳入到养老保险制度中来,形成良性循环。 实际上,2018年末,企业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达到了4.78万亿元,有比较强的保障能力。但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地区之间很不平衡。从去年下半年起,中央实施了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进展比较顺利,开始有效地缓解结构性矛盾问题。今年中央调剂比例提高到3.5%,预计全年中央调剂基金规模将达到6000多亿元,进一步缓解部分省份的基金收支压力。 同时,全国社保基金已有2万亿左右的战略储备,而且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的工作已经启动,今后还将继续加大划转力度。各级财政对基本养老保险的资金投入逐年增加。今年中央财政安排企业养老保险的预算资金达到了5285亿元,同比增长9.4%,地方财政也相应做出了资金安排。养老金的大盘子是有保障的。 “养老保险其他改革正在稳步推进,制度内在的激励约束机制正在进一步健全。可以明确地讲,我们对化解未来的支付风险是有准备的,制度的可持续发展是可以保证的。请大家放心,也请广大的退休人员放心。”聂明隽说。 [详情]

央视财经 | 2019年07月09日 21:26
专家:“80后没有养老金可领”是严重误读
专家:“80后没有养老金可领”是严重误读

  原标题:专家:“80后没有养老金可领”是严重误读 悲催,“80后”未来没有养老金可领? 作者:李金磊 养老金结余到2035年将耗尽? 80后成无养老金可领第一代? 7月9日,很多人尤其是80后小伙伴们被这个新闻吓了一跳:这是真的吗?难道80后真的这么悲催吗? 80后将无养老金可领?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据2019年4月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2019-2050》,未来30年间全国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当期结余在勉强维持几年的正数后便开始加速跳水,赤字规模越来越大,到2035年将耗尽累计结余。 文章称,如果按照退休年龄60岁来算,到2035年最早一批80后也只有55岁,没有到达退休年龄。也就是说,80后很有可能成为无养老金可领的第一代。 看到这篇文章后,很多80后表示哭晕在厕所:怎么什么坏事都让80后赶上了? 不过,先别着急哭,养老金运营虽然现在面临一定压力,但可能没你想象中那么糟糕。 一个事实—— 缴钱的人少了,领钱的人多了 2018年末,企业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达到了4.78万亿元,总体上是不差钱的。 不过,中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官方数据显示,2018年末全国60周岁以上人口是2.49亿,占总人口的比例是17.9%,其中65周岁以上是1.67亿人,占总人口的比例是11.9%。 人口老龄化对养老保险的影响比较深,最主要的影响就是养老保险的抚养比呈逐年下降的趋势。 人社部数据显示,上个世纪90年代,大概是5个人养1个人,到2018年底已经下降到2.66养1个人。 抚养比下降意味着啥?这意味着,缴钱的人少了,领钱的人多了,如果持续下去,不采取积极应对措施,会对养老保险的可持续发展产生压力和挑战。通俗来说,就是养老金结余真的会耗完的。 一颗“定心丸” ——能保证养老金长期按时足额发放 7月9日,对于媒体报道的“养老金2035年或将耗尽结余,80后可能成为无养老金可领的第一代”,人社部回应表示,相关内容已在一季度发布会中进行过发布。 其实,在今年4月23日人社部一季度新闻发布会上,人社部曾就相关问题回应过,并且发了一颗“定心丸”—— 对于养老保险可持续发展问题,中央高度重视,未雨绸缪,已经制定了一系列积极的、综合的、科学的应对措施,完全能够保证养老金的长期按时足额发放,完全能够保证制度的健康平稳运行。 有啥办法? ——五大措施 那么,到底有什么措施能保证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呢?人社部养老保险司司长聂明隽表示,有五方面措施—— 1、实施降低社保费率综合政策,做大养老保险的“蛋糕”。 2、实施基金中央调剂制度,均衡地区之间的养老保险负担,帮助困难地区确保发放。 3、不断增加战略储备基金,目前,全国社保基金已有2万亿左右的战略储备,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的工作已经启动,今后还将继续加大划转力度。 4、各级财政对基本养老保险的资金投入是逐年增加的。今年中央财政安排企业养老保险的预算资金达到了5285亿元。 5、养老保险其他改革正在稳步推进,积极稳妥地开展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加大基金中央调剂力度、不断提高统筹层次、加强基金监管等。 聂明隽说,可以明确地讲,我们对化解未来的支付风险是有准备的,制度的可持续发展是可以保证的。请大家放心,也请广大的退休人员放心。 专家说法 ——“80后没有养老金可领”是严重误读 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执行研究员张盈华对记者表示,2035年养老保险累计结余耗尽,这是精算报告预测的结果,前提是在养老保险企业缴费比例降到16%、维持现在所有的制度不变等假设条件下测算出来的。 张盈华表示,因为人口老龄化不断加重,养老保险基金结余耗尽的结果是必然存在的,无非就是早一年、晚一年的问题。在美国、英国、日本、加拿大这些国家都有类似的精算报告来预测基金结余消耗的时间,以此作为政策决策者的参考,来对制度进行参数调整和进行制度改革。 “但是,说80后将没有养老金可领,这是严重误读和误解,”张盈华说,因为养老金制度从一开始的时候是没有基金结余的,都是当期收、当期发。后来是因为收大于支,就有了一些基金结余,所以不管结余多少,养老金都是会有发放的。 张盈华举例说,比如,黑龙江的养老金累计结余耗尽已经不是一年两年的事儿,但黑龙江的养老金也一直是保证足额发放的,而且养老金待遇该调整就调整。 张盈华称,所以,有关媒体所说的“80后没有养老金可领”是危言耸听,而且是严重误读,是不负责任的。[详情]

中国新闻网 | 2019年07月09日 19:50
杨志勇: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性问题根源是人口老龄化
杨志勇: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性问题根源是人口老龄化

  原标题:南财快评:努力加强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性 作者:杨志勇  系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 2035年养老金结余或将耗尽,这是最近中国社科院的一份研究报告给出的看法。人社部今天回应表示,这个报告对养老金制度理解不正确,目前企业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4.78万亿,有着较强的保障能力。但是相关主管官员也表示,确实结构性矛盾很突出,地区之间不平衡。今天另据媒体报道,各地正在协调养老金省级统筹的时间表,预期2020年实现养老金的省级统筹的基础上,完善中央调剂制度,希望由此进一步加强全国统筹。  人保部的回应可以说是对公众的及时释疑,但是可能的养老金结余耗尽,依旧是一个我们必须要面对的问题。回归到养老保险制度的本源问题,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旨在弥补个人养老和家庭养老的内在缺陷。工业化和城市化之后,由于人口跨区域流动,个人养老和家庭养老的社会基础不复存在,这也是人保部所谓的结构性问题的所在。这些缺陷不能消除,因此解决问题的方案只能是朝增强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性努力。  现行养老保险制度是从现收现付制转轨而来,老人和中人的个人账户做实一直面临挑战,一些地方养老金支付困难,甚至连个人账户资金都被挪用。做实为什么难?做实能不能做到?做小做实没有意义,做大做实又困难重重。与其死守现行制度,不如加快养老保险制度的转型,以名义账户制确认代之。个人账户的意义是给参保者提供养老保障。做实的账户和名义账户功能完全可以一样。考虑到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养老保险制度的实际,名义账户制更符合中国实际。  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性问题的根源在于人口老龄化。无论选择什么样的具体制度,都是年轻人养老年人,工作的人养不工作的人。未富先老令中国养老保险的难度超过老龄化的西方国家。快速老龄化让问题解决更为紧迫。划拨国有股,变现部分政府资产,给养老保险基金更多注资,为全国社保基金提供更多的战略储备,都是必须的。延迟退休年龄也应逐步到位,特别是健康状况改善预期寿命延长,更是让延迟退休的紧迫性进一步加强。最后,还需要尽快调整人口政策,让人口结构更加合理,是应对从人口老龄化的根本之策。 [详情]

21世纪经济报道 | 2019年07月09日 16:53
新京报:社保“费改税”能解决养老金可持续难题吗?
新京报:社保“费改税”能解决养老金可持续难题吗?

  社保“费改税”能解决养老金可持续难题吗? 作者: 李长安(经济学者) 实行社保“费改税”,将对维持社保基金的保值增值,确保其可持续发展将发挥积极作用。 近日,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原副理事长王忠民在某论坛上提出,应加快推进社保“费改税”的步伐,以解决目前社保基金保值增值的问题。即个人账户的8%可以不再按交费的形式,而是以税收的形式放在个人所得的栏目中,从而回归个人账户的本来功能。与此同时,采取税收优惠的方式,鼓励“个人养老账户”里面的钱拿去投资,以达到跑赢通货膨胀率、实现效益最大化的目的。 社保“费改税”有现实需求 社会上关于社保“费改税”的动议由来已久。但之所以久议不决,主要还是缘于对于社会保障性质的不同认知。 比如,反对者就认为,作为社会保险的“五险一金”并不完全符合税收的固定性、无偿性和强制性原则,尤其是无偿性属性,因而判定作为有偿性的社会保险属于缴费性质。 但不少赞成者认为,社会保险带有强烈的共济性质,并且是保障人身安全的必要措施,因而具备了无偿性的属性。况且从世界各国的情况来看,许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普遍采取的是社会保障税的做法。比如,目前发达国家社保缴款占总税收的平均比例大都超过了25%,并且呈现缓慢上升的趋势,只有美国等少数国家出现了一定幅度的下降。 对于我国而言,实行社保“费改税”,也有较为强烈的现实要求,同时也具备了比较扎实的实践基础。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社会保障的负担将会持续加重,而社保基金的可持续性就成为其中的关键。虽然从目前来看,我国的社保基金总体上仍收大于支,并且还有不小的结余。但从未来的发展来看,社保基金的结余极有可能逐渐缩小并最终枯竭,进而产生支大于出的风险。 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不久前发布的《2018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18年末,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存50901亿元,基金结余平均可以满足17个月的支付,能够保证按时足额发放。 但从未来的发展趋势看,养老金的“收支差”持续收窄的问题将更为严峻。中国社科院不久前发布的《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2019-2050》的测算结果显示,在企业缴费率为16%的基准情境下,全国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当期结余在勉强维持几年的正数后将开始加速跳水,赤字规模越来越大。到2028年,当期结余将首次出现-1181.3亿元,最终到2050年,当期结余跌落到-11.28万亿元。 社保“费改税”有经验可鉴 实行社保“费改税”,将对维持社保基金的保值增值,确保其可持续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首先,税收的强制性将有利于扩大征缴覆盖面。根据《中国企业社保白皮书2018》披露的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超过七成的企业没有按照国家规定为职工缴纳社保,其中32%都是按照国家规定的下限缴纳。也就是说,大多数职工都没有享受到应有的社保待遇。很显然,通过税收的强制征缴,社保的覆盖面将大大提高。 其次,有利于充分发挥社保基金的共济性和共享性。在原有的缴费模式下,我国社保基金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地区不平衡问题。但由于受到统筹层次不高和地区保护问题,社保基金的不均衡现象无法突破。如果实行“费改税”,那么政府就可以真正做到统一管理、统一调配,其共济性和共享性困难将迎刃而解。 最后,有利于社保基金的保值增值。在社保“费改税”后,如果能够按照设想的那样坐实个人账户,并采取税收优惠的办法,采用委托专业机构投资的方式,将大大拓展社保基金的投资渠道,扩大投资规模。 从国内外的资本市场来看,社保基金都是一支重要的机构投资力量,并通过资本市场投资获取一定的收益。这是避免社保基金躺在银行“睡大觉”,甚至跑不赢通货膨胀率的重要途径。 但是,社保“费改税”后会不会导致中小企业的负担加重?这确实是一个问题。但实际上也能避免。比如,降低各地中小企业社保缴费基数下限,再比如,降低社保费率。今年5月1日起,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降低社会保险费率综合方案》开始正式实施,降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至16%。同时,延长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的期限至2020年4月30日。此外,多省份也降低了社保缴费基数。 有关研究机构通过测算发现,如果社会保障由费改税,社会保障的税率将会随着社保覆盖面由2018年的35%提高到2027年的96%,而社保税率将由39.2%降低到18.27%。这其实符合当前中央降低宏观税负、降成本的基本要求。 事实上,我国已经基本具备了社保“费改税”的实践条件,在“费改税”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比如,从今年1月1日开始,各项社会保险费已经正式交由税务部门统一征收。 此外,我国已在成品油、环保两个领域正式进行了“费改税”的实践,还有一项水资源“费改税”还在试点阶段。从具体实施情况来看,之前的几次“费改税”都基本实现了预期目标。因而,社保领域的“费改税”未来效果可期。[详情]

新京报网 | 2019年07月09日 15:31
报道称80后无养老金 人社部:对制度理解不到位
报道称80后无养老金 人社部:对制度理解不到位

  有媒体报道称,养老金2035年或将耗尽结余,“80后”将无养老金。 新京报快讯(记者 吴为)7月9日,针对有媒体报道“养老金2035年或将耗尽结余,‘80后’可能成为无养老金可领的第一代”的报道,人社部有关司室负责人表示,这是对养老保险制度理解不到位。 7月8日,一媒体在其名为《社科院报告:养老金2035年或将耗尽结余 专家建议年轻人尽早筹划养老投资》的文章中引用了《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2019-2050》数据。文中说,未来30年间,全国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当期结余在勉强维持几年的正数后便开始加速跳水,赤字规模越来越大,到2035年将耗尽累计结余。 文中表示:“如果按照退休年龄60岁来算,到2035年最早一批‘80后’也只有55岁,没有到达退休年龄。也就是说,‘80后’很有可能成为无养老金可领的第一代。” 对此,人社部有关司室负责人表示,这是对养老保险制度理解不到位。这位负责人表示,对于养老保险可持续发展问题,中央高度重视,未雨绸缪,已经制定了一系列积极的、综合的、科学的应对措施,完全能够保证养老金的长期按时足额发放,完全能够保证制度的健康平稳运行。这位负责人还表示,人社部养老保险司司长聂明隽针对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已有明确解释。 在今年人社部一季度的新闻发布会上,对于我国养老保险应对老龄化压力,人社部养老保险司司长聂明隽明确,国家通过实施降低社保费率综合政策,做大养老保险的“蛋糕”,形成企业发展与养老保险制度发展的良性循环。通过实施基金中央调剂制度,均衡地区之间的养老保险负担,帮助困难地区确保发放。 “2018年末,企业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达到了4.78万亿元,有比较强的保障能力。但是客观地说,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地区之间很不平衡,不仅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不统一,基金结余差异也非常大。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结构性矛盾问题是养老保险运行的主要矛盾。从去年下半年起,中央实施了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进展比较顺利,开始有效地缓解结构性矛盾问题。”聂明隽说。 聂明隽还介绍,从本世纪初开始,国家就建立了战略储备基金,通过采取多种措施,基金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全国社保基金已有2万亿左右的战略储备,而且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的工作已经启动,今后还将继续加大划转力度。 此外,聂明隽还提到,各级财政对基本养老保险的资金投入是逐年增加的。2019年,中央财政安排企业养老保险的预算资金达到了5285亿元,同比增长9.4%,地方财政也相应做出了资金安排。 聂明隽表示,养老保险其他改革正在稳步推进,制度内在的激励约束机制正在进一步健全,人社部将会同有关部门采取综合措施,积极稳妥地开展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加大基金中央调剂力度,不断提高统筹层次,加强基金监管等,同时不断加强制度的自身建设,使制度内在的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激励约束机制更加健全。 聂明隽表示,人社部对化解未来的支付风险是有准备的,制度的可持续发展是可以保证的。请广大的退休人员放心。[详情]

新京报 | 2019年07月09日 14:14
80后将无养老金可领? 这个事情早辟过谣了
80后将无养老金可领? 这个事情早辟过谣了

  近日,网上流传“养老金到2035年将耗尽结余,80后很可能无养老金可领”的消息引发热议: 其实这个问题我们在过往的报道中就已经说过(详情)。该微博提到的研究报告于今年4月份发布,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在今年4月23日举行的一季度例行发布会上,就否定了“2035年养老保险金将要用光”的谣言,强调我国完全能够保证养老金的长期按时足额发放。 养老金2035年将耗尽结余? 人社部:能保证长期足额发放 人社部养老保险司司长聂明隽表示,中央对养老保险高度重视,未雨绸缪,已经制定了一系列积极的、综合的、科学的应对措施,完全能够保证养老金的长期按时足额发放,完全能够保证制度的健康平稳运行。 数据显示,截至3月底,全国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9.41亿人、1.97亿人、2.39亿人;一季度,三项社会保险基金总收入1.48万亿元,同比增长8.5%,总支出1.22万亿元,同比增长14.4%。 4月10日国务院印发了《降低社会保险费率综合方案》,其中有两项重要政策,第一是降低养老保险的单位缴费比例,第二是调整个人缴费基数的上下限,预计2019年全年可减少社保缴费3000多亿元。聂明隽认为,两项政策的实施,不仅减轻了企业的社保负担,还降低了参保缴费的门槛,有利于提高企业和职工的参保积极性,将更多职工纳入到养老保险制度中来,形成良性循环。 实际上,2018年末,企业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达到了4.78万亿元,有比较强的保障能力。但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地区之间很不平衡。从去年下半年起,中央实施了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进展比较顺利,开始有效地缓解结构性矛盾问题。今年中央调剂比例提高到3.5%,预计全年中央调剂基金规模将达到6000多亿元,进一步缓解部分省份的基金收支压力。 同时,全国社保基金已有2万亿左右的战略储备,而且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的工作已经启动,今后还将继续加大划转力度。各级财政对基本养老保险的资金投入逐年增加。今年中央财政安排企业养老保险的预算资金达到了5285亿元,同比增长9.4%,地方财政也相应做出了资金安排。养老金的大盘子是有保障的。 “养老保险其他改革正在稳步推进,制度内在的激励约束机制正在进一步健全。可以明确地讲,我们对化解未来的支付风险是有准备的,制度的可持续发展是可以保证的。请大家放心,也请广大的退休人员放心。”聂明隽说。 养老金发放有保障 多地积极应对 “社保降费率”政策落地已两月有余,据中新经纬客户端最新统计,今年以来,31省份均公布了降低社会保险费率方案,将企业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一步降到位,并将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工伤保险费率的政策期限延长。 社会保险缴费标准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营成本,企业和参保人员的缴费负担。降低社会保险费率,是给企业“减负”、优化营商环境、完善社会保险制度的重要举措。 人社部表示,社保降费方案实施到位后,2019年按照新方案可减轻企业养老保险缴费负担1900多亿元,减轻企业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缴费负担1100多亿元,3个险种合计全年可减轻社保缴费负担3000多亿元。 很多职工会关注,降低社会保险费率以后,养老保险待遇的按时足额发放是否会受到影响?别担心,降低社保费率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社保基金收入,但不会影响养老金发放。 财政部社会保障司司长符金陵此前表示,降低养老保险费率在有效减轻企业社保缴费负担的同时,确实会减少养老保险基金收入,加大基金收支压力,但全国养老保险基金整体收大于支,滚存结余不断增加,总体上不会造成养老金支付风险,不会影响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 根据最新年报统计,2018年,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各项收入3.7万亿元,支出3.2万亿元,2018年底基金累积结余约4.8万亿元,有较强的支撑能力。 从地方来看,各地人社部门也给广大职工送上了“定心丸”,多地强调降费不会影响养老金发放。 四川人社厅表示,从该省养老、失业和工伤保险现有结余看,总体上能够支撑养老保险制度性降低费率和失业保险、工伤保险阶段性降低费率。降费并不意味着社保待遇的下降。 河北省财政厅表示,降费会减少基金收入,但不会影响养老金发放。河北已经制定了风险防控预案,财政部门和人社部门会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应对,各级财政会继续加大对企业养老保险基金的补助;同时,中央调剂金补助力度也将进一步加大;建立缺口分担机制,通过盘活存量资金、处置国有资产、财政预算安排等多渠道筹资弥补基金收支缺口,建立风险储备金。 内蒙古财政厅指出,内蒙古养老保险基金收支状况比较稳健,具有较好的支撑能力。2018年,内蒙古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714.9亿元;基金支出739.8亿元,中央调剂金受益30.5亿元,基金当期结余5.6亿元,全区基金累计结余572亿元。内蒙古自治区财政厅将与相关部门采取更为积极有效的措施化解基金收支压力,能够确保不会形成养老金支付风险,切实保障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 辽宁是全国企业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最高的省份之一,辽宁省人社厅表示,企业社保缴费负担较重,不利于形成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该省的营商环境。降低费率后,参保缴费“门槛”下降,有利于提高企业和职工的参保积极性,将更多的职工纳入到职工养老保险制度中来,形成企业发展与养老保险制度发展的良性循环。《实施方案》落实到位后,仅企业养老保险预计2019年可减轻企业和个人缴费负担110亿元左右。 [详情]

经济日报 | 2019年07月09日 12:59
80后将无养老金可领?经济日报:早就辟过谣了
80后将无养老金可领?经济日报:早就辟过谣了

  原标题:80后将无养老金可领?经济日报:早就辟过谣了 近日,网上流传“养老金到2035年将耗尽结余,80后很可能无养老金可领”的消息引发热议:养老金2035年将耗尽结余?   人社部:能保证长期足额发放 人社部养老保险司司长聂明隽表示,中央对养老保险高度重视,未雨绸缪,已经制定了一系列积极的、综合的、科学的应对措施,完全能够保证养老金的长期按时足额发放,完全能够保证制度的健康平稳运行。 数据显示,截至3月底,全国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9.41亿人、1.97亿人、2.39亿人;一季度,三项社会保险基金总收入1.48万亿元,同比增长8.5%,总支出1.22万亿元,同比增长14.4%。 4月10日国务院印发了《降低社会保险费率综合方案》,其中有两项重要政策,第一是降低养老保险的单位缴费比例,第二是调整个人缴费基数的上下限,预计2019年全年可减少社保缴费3000多亿元。聂明隽认为,两项政策的实施,不仅减轻了企业的社保负担,还降低了参保缴费的门槛,有利于提高企业和职工的参保积极性,将更多职工纳入到养老保险制度中来,形成良性循环。 实际上,2018年末,企业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达到了4.78万亿元,有比较强的保障能力。但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地区之间很不平衡。从去年下半年起,中央实施了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进展比较顺利,开始有效地缓解结构性矛盾问题。今年中央调剂比例提高到3.5%,预计全年中央调剂基金规模将达到6000多亿元,进一步缓解部分省份的基金收支压力。 同时,全国社保基金已有2万亿左右的战略储备,而且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的工作已经启动,今后还将继续加大划转力度。各级财政对基本养老保险的资金投入逐年增加。今年中央财政安排企业养老保险的预算资金达到了5285亿元,同比增长9.4%,地方财政也相应做出了资金安排。养老金的大盘子是有保障的。 “养老保险其他改革正在稳步推进,制度内在的激励约束机制正在进一步健全。可以明确地讲,我们对化解未来的支付风险是有准备的,制度的可持续发展是可以保证的。请大家放心,也请广大的退休人员放心。”聂明隽说。养老金发放有保障 多地积极应对 “社保降费率”政策落地已两月有余,据中新经纬客户端最新统计,今年以来,31省份均公布了降低社会保险费率方案,将企业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一步降到位,并将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工伤保险费率的政策期限延长。 人社部表示,社保降费方案实施到位后,2019年按照新方案可减轻企业养老保险缴费负担1900多亿元,减轻企业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缴费负担1100多亿元,3个险种合计全年可减轻社保缴费负担3000多亿元。 很多职工会关注,降低社会保险费率以后,养老保险待遇的按时足额发放是否会受到影响?别担心,降低社保费率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社保基金收入,但不会影响养老金发放。 财政部社会保障司司长符金陵此前表示,降低养老保险费率在有效减轻企业社保缴费负担的同时,确实会减少养老保险基金收入,加大基金收支压力,但全国养老保险基金整体收大于支,滚存结余不断增加,总体上不会造成养老金支付风险,不会影响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 根据最新年报统计,2018年,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各项收入3.7万亿元,支出3.2万亿元,2018年底基金累积结余约4.8万亿元,有较强的支撑能力。 从地方来看,各地人社部门也给广大职工送上了“定心丸”,多地强调降费不会影响养老金发放。 四川人社厅表示,从该省养老、失业和工伤保险现有结余看,总体上能够支撑养老保险制度性降低费率和失业保险、工伤保险阶段性降低费率。降费并不意味着社保待遇的下降。 河北省财政厅表示,降费会减少基金收入,但不会影响养老金发放。河北已经制定了风险防控预案,财政部门和人社部门会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应对,各级财政会继续加大对企业养老保险基金的补助;同时,中央调剂金补助力度也将进一步加大;建立缺口分担机制,通过盘活存量资金、处置国有资产、财政预算安排等多渠道筹资弥补基金收支缺口,建立风险储备金。 内蒙古财政厅指出,内蒙古养老保险基金收支状况比较稳健,具有较好的支撑能力。2018年,内蒙古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714.9亿元;基金支出739.8亿元,中央调剂金受益30.5亿元,基金当期结余5.6亿元,全区基金累计结余572亿元。内蒙古自治区财政厅将与相关部门采取更为积极有效的措施化解基金收支压力,能够确保不会形成养老金支付风险,切实保障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 辽宁是全国企业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最高的省份之一,辽宁省人社厅表示,企业社保缴费负担较重,不利于形成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该省的营商环境。降低费率后,参保缴费“门槛”下降,有利于提高企业和职工的参保积极性,将更多的职工纳入到职工养老保险制度中来,形成企业发展与养老保险制度发展的良性循环。《实施方案》落实到位后,仅企业养老保险预计2019年可减轻企业和个人缴费负担110亿元左右。  (原标题为《80后将无养老金可领?这个事情,我们早辟过谣了!》) [详情]

澎湃新闻 | 2019年07月09日 12:00
经济日报:80后将无养老金可领?我们早辟过谣了
经济日报:80后将无养老金可领?我们早辟过谣了

  80后将无养老金可领?这个事情,我们早辟过谣了! 近日,网上流传“养老金到2035年将耗尽结余,80后很可能无养老金可领”的消息引发热议: 其实这个问题我们在过往的报道中就已经说过。该微博提到的研究报告于今年4月份发布,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在今年4月23日举行的一季度例行发布会上,就否定了“2035年养老保险金将要用光”的谣言,强调我国完全能够保证养老金的长期按时足额发放。 养老金2035年将耗尽结余?人社部:能保证长期足额发放 人社部养老保险司司长聂明隽表示,中央对养老保险高度重视,未雨绸缪,已经制定了一系列积极的、综合的、科学的应对措施,完全能够保证养老金的长期按时足额发放,完全能够保证制度的健康平稳运行。 数据显示,截至3月底,全国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9.41亿人、1.97亿人、2.39亿人;一季度,三项社会保险基金总收入1.48万亿元,同比增长8.5%,总支出1.22万亿元,同比增长14.4%。 4月10日国务院印发了《降低社会保险费率综合方案》,其中有两项重要政策,第一是降低养老保险的单位缴费比例,第二是调整个人缴费基数的上下限,预计2019年全年可减少社保缴费3000多亿元。聂明隽认为,两项政策的实施,不仅减轻了企业的社保负担,还降低了参保缴费的门槛,有利于提高企业和职工的参保积极性,将更多职工纳入到养老保险制度中来,形成良性循环。 实际上,2018年末,企业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达到了4.78万亿元,有比较强的保障能力。但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地区之间很不平衡。从去年下半年起,中央实施了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进展比较顺利,开始有效地缓解结构性矛盾问题。今年中央调剂比例提高到3.5%,预计全年中央调剂基金规模将达到6000多亿元,进一步缓解部分省份的基金收支压力。 同时,全国社保基金已有2万亿左右的战略储备,而且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的工作已经启动,今后还将继续加大划转力度。各级财政对基本养老保险的资金投入逐年增加。今年中央财政安排企业养老保险的预算资金达到了5285亿元,同比增长9.4%,地方财政也相应做出了资金安排。养老金的大盘子是有保障的。 “养老保险其他改革正在稳步推进,制度内在的激励约束机制正在进一步健全。可以明确地讲,我们对化解未来的支付风险是有准备的,制度的可持续发展是可以保证的。请大家放心,也请广大的退休人员放心。”聂明隽说。 养老金发放有保障 多地积极应对 “社保降费率”政策落地已两月有余,据中新经纬客户端最新统计,今年以来,31省份均公布了降低社会保险费率方案,将企业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一步降到位,并将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工伤保险费率的政策期限延长。 社会保险缴费标准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营成本,企业和参保人员的缴费负担。降低社会保险费率,是给企业“减负”、优化营商环境、完善社会保险制度的重要举措。 人社部表示,社保降费方案实施到位后,2019年按照新方案可减轻企业养老保险缴费负担1900多亿元,减轻企业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缴费负担1100多亿元,3个险种合计全年可减轻社保缴费负担3000多亿元。 很多职工会关注,降低社会保险费率以后,养老保险待遇的按时足额发放是否会受到影响?别担心,降低社保费率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社保基金收入,但不会影响养老金发放。 财政部社会保障司司长符金陵此前表示,降低养老保险费率在有效减轻企业社保缴费负担的同时,确实会减少养老保险基金收入,加大基金收支压力,但全国养老保险基金整体收大于支,滚存结余不断增加,总体上不会造成养老金支付风险,不会影响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 根据最新年报统计,2018年,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各项收入3.7万亿元,支出3.2万亿元,2018年底基金累积结余约4.8万亿元,有较强的支撑能力。 从地方来看,各地人社部门也给广大职工送上了“定心丸”,多地强调降费不会影响养老金发放。 四川人社厅表示,从该省养老、失业和工伤保险现有结余看,总体上能够支撑养老保险制度性降低费率和失业保险、工伤保险阶段性降低费率。降费并不意味着社保待遇的下降。 河北省财政厅表示,降费会减少基金收入,但不会影响养老金发放。河北已经制定了风险防控预案,财政部门和人社部门会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应对,各级财政会继续加大对企业养老保险基金的补助;同时,中央调剂金补助力度也将进一步加大;建立缺口分担机制,通过盘活存量资金、处置国有资产、财政预算安排等多渠道筹资弥补基金收支缺口,建立风险储备金。 内蒙古财政厅指出,内蒙古养老保险基金收支状况比较稳健,具有较好的支撑能力。2018年,内蒙古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714.9亿元;基金支出739.8亿元,中央调剂金受益30.5亿元,基金当期结余5.6亿元,全区基金累计结余572亿元。内蒙古自治区财政厅将与相关部门采取更为积极有效的措施化解基金收支压力,能够确保不会形成养老金支付风险,切实保障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 辽宁是全国企业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最高的省份之一,辽宁省人社厅表示,企业社保缴费负担较重,不利于形成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该省的营商环境。降低费率后,参保缴费“门槛”下降,有利于提高企业和职工的参保积极性,将更多的职工纳入到职工养老保险制度中来,形成企业发展与养老保险制度发展的良性循环。《实施方案》落实到位后,仅企业养老保险预计2019年可减轻企业和个人缴费负担110亿元左右。 来源:经济日报微信公众号(ID:jjrbwx)综合经济日报新闻客户端(记者佘颖)、中新经纬客户端[详情]

经济日报 | 2019年07月09日 10:46
养老金省级统筹再下一城 2020年全面实现几无悬念
时代周报 | 2019年07月09日 04:26
多地退休人员养老金上涨 80后还能领养老金吗?
多地退休人员养老金上涨 80后还能领养老金吗?

  原标题:多地养老金上涨,80后将领不到养老金?最新回应来了 来源:新京报 养老金是现收现付的,只要下一代人在工作在缴费,上一代人就能一直领取养老金。 养老金调整的“靴子”终于落地! 7月10日,据新京报记者不完全统计,已有北京、广东、江苏、上海等13省/市发布2019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调整方案。据悉,各省市今年的养老金调整,主要手段包括定额调整、挂钩调整、适当倾斜等方式,将养老金调整与缴费年限等挂钩,既体现了社会公平,又体现了多缴多得、重点关怀等原则。 今年3月20日,人社部、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2019年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通知》,将调整2018年12月31日前已按规定办理退休手续并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总体调整水平按照2018年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的5%左右确定。 从总体来看,多省市对养老金进行调整后,今年各省市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均有所上涨。 退休人员养老金今年定额增加约为20元-60元 新京报记者根据各省市人社厅发布的文件进行整理后发现,定额增加部分各省市调整水平不一,大多数在20元/人/月-60元/人/月的区间。广东省、上海市等发达地区,其定额调整幅度略高,每人每月定额加发60元。 定额增加较低的有辽宁省,根据其调整方案,2018年1月1日至12月31日退休(职)人员每人每月仅增加25元。但若工作时间较长,辽宁省的定额调整幅度也较大。例如。1954年1月1日后参加工作、2017年12月31日前退休(职)人员,每人每月增加55元。 还有一些省份,今年调整的定额部分比去年有所增长。例如,安徽省定额部分为45元,比去年提高5元。 大多数省市的定额增加幅度比较普适,同时也有湖北省、辽宁省等对定额增加的部分采取根据退休年份不同等进行分级。 湖北省规定,1995年12月31日前退休、退职的,每人每月增加45元;1996年1月1日至2005年12月31日期间退休、退职的,每人每月增加40元;2006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期间退休、退职的,每人每月增加35元。 除了定额增加外,还有的省市2019年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到底能涨多少,还与其缴费年限等挂钩调整政策有关。 广西壮族自治区规定,挂钩调整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缴费年限或工作年限(但不含折算工龄)每满一年每人每月增加1.5元,二是按本人2018年12月应发基本养老金水平的1.5%增加月基本养老金,这些规定实际上就体现出了“多缴多得”的原则。 高龄人员受照顾 多地退休人员养老金上涨 值得关注的是,大多数省市还设置相关的适当倾斜政策,对高龄退休群体重点关照。陕西省规定,对70周岁至74周岁的人员每人每月增加10元,对75周岁至79周岁的人员每人每月增加20元,对80周岁及以上的人员每人每月增加30元。当然,这一福利与定额增加等优惠政策是可以同时享受的。 北京市规定,2018年12月31日(含)前年满65周岁及其以上的退休人员,再增加基本养老金。具体规定为:年满65周岁不满70周岁的,每人每月增加40元;年满70周岁不满75周岁的,每人每月增加50元;年满75周岁不满80周岁的,每人每月增加60元;年满80周岁及其以上的,每人每月增加70元。 山西省人社厅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山西省退休人员月人均增加基本养老金174元,增幅5%左右。湖南省人社厅表示,今年湖南退休人员养老金相较2018年的月人均增加134元,调整金额小有增加。 陕西省人社厅举例称,张大妈,1954年12月出生,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为23年3月,2018年12月的基本养老金为2123.88元。按照今年的调整办法,张大妈每月的养老金多了133元,其中定额调整增加了54元,挂钩调整可以增加79元,调整后月基本养老金为2256.88元。 养老金调整举例说明来源:陕西省人社厅 据悉,从今年6月中旬至今,已有不少省市将需要补发的养老金发放到了广大企业退休人员手中。广东省等表示,将于7月底前把调整增加的基本养老金发放到退休人员手中。 有报告称2035年养老金耗尽结余 “80后”的养老金会受影响吗? 值得一提的是,有关“养老金2035年或将耗尽结余”的言论于近日引发网友热议。实际上,这一观点始于今年4月10日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2019-2050》(简称《报告》)。 《报告》称,仅从制度赡养率上看(不考虑人均待遇的提高),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支付压力在不断提升。简单地说,2019年是由接近2个缴费者来赡养1个离退休者,到了2050年则是几乎1个缴费者需要赡养1个离退休者。 《报告》预测,在“大口径”(包括财政补助)下,2019年全国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为4.26万亿元,此后持续增长,到2027年达到峰值6.99万亿元,然后开始下降,到2035年耗尽累计结余。 因为这一时点正好契合“80后”将来退休的时点,那么他们的养老金会受到影响吗,这样的“担忧”曾在报告发布后引发集体热议,如今,这一观点再度引发大众的关注。 对此,7月9日人社部有关司室负责人出面回应称,这(上述观点)是对养老保险制度理解不到位。该负责人同时表示,“对于养老保险可持续发展问题,中央高度重视,未雨绸缪,已经制定了一系列积极的、综合的、科学的应对措施,完全能够保证养老金的长期按时足额发放,完全能够保证制度的健康平稳运行。” 发布《报告》的机构——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执行研究员张盈华此前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老百姓担心今后领取养老金会出现问题,是正常的。因为基金累计结余耗尽之后,养老金还能否按照现在的速度增长,按照现在的待遇替代水平去发放养老金,这些问题普通老百姓肯定会担心的。 张盈华进一步分析称,现在网络上有一些说法,说“80后”退休金没了,其实这是误解。因为养老金是现收现付的,只要下一代人在工作在缴费,上一代人就能一直领取养老金。不过,由于人口老龄化长期存在,而且越来越严重,如果还按现在的退休办法,制度赡养结构就会继续恶化,养老金的待遇肯定就不能像现在这样增长了,不然工作的一代会不堪重负。 “为了退休后能过上更好的生活,现在工作的人就要尽早多储备,尽早做预防。现在80后、90后甚至马上开始工作的00后,都可以早一点加入养老金的第二支柱、第三支柱,通过长期投资和积累,在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金之上增加补充养老金。”张盈华说。 新京报记者 潘亦纯 编辑 王宇 校对 张彦君[详情]

80后无养老金可领?人社部:完全保证长期按时足额发放
80后无养老金可领?人社部:完全保证长期按时足额发放

  80后将无养老金可领?这你也能信! 近日,网上流传“养老金到2035年将耗尽结余,80后很可能无养老金可领”的消息引发热议: 其实,该微博提到的研究报告于今年4月份发布,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在4月23日举行的一季度例行发布会上,就否定了“2035年养老保险金将要用光”的谣言,强调我国完全能够保证养老金的长期按时足额发放。 人社部养老保险司司长聂明隽表示,中央对养老保险高度重视,未雨绸缪,已经制定了一系列积极的、综合的、科学的应对措施,完全能够保证养老金的长期按时足额发放,完全能够保证制度的健康平稳运行。 数据显示,截至3月底,全国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9.41亿人、1.97亿人、2.39亿人;一季度,三项社会保险基金总收入1.48万亿元,同比增长8.5%,总支出1.22万亿元,同比增长14.4%。 4月10日国务院印发了《降低社会保险费率综合方案》,其中有两项重要政策,第一是降低养老保险的单位缴费比例,第二是调整个人缴费基数的上下限,预计2019年全年可减少社保缴费3000多亿元。聂明隽认为,两项政策的实施,不仅减轻了企业的社保负担,还降低了参保缴费的门槛,有利于提高企业和职工的参保积极性,将更多职工纳入到养老保险制度中来,形成良性循环。 实际上,2018年末,企业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达到了4.78万亿元,有比较强的保障能力。但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地区之间很不平衡。从去年下半年起,中央实施了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进展比较顺利,开始有效地缓解结构性矛盾问题。今年中央调剂比例提高到3.5%,预计全年中央调剂基金规模将达到6000多亿元,进一步缓解部分省份的基金收支压力。 同时,全国社保基金已有2万亿左右的战略储备,而且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的工作已经启动,今后还将继续加大划转力度。各级财政对基本养老保险的资金投入逐年增加。今年中央财政安排企业养老保险的预算资金达到了5285亿元,同比增长9.4%,地方财政也相应做出了资金安排。养老金的大盘子是有保障的。 “养老保险其他改革正在稳步推进,制度内在的激励约束机制正在进一步健全。可以明确地讲,我们对化解未来的支付风险是有准备的,制度的可持续发展是可以保证的。请大家放心,也请广大的退休人员放心。”聂明隽说。 [详情]

专家:“80后没有养老金可领”是严重误读
专家:“80后没有养老金可领”是严重误读

  原标题:专家:“80后没有养老金可领”是严重误读 悲催,“80后”未来没有养老金可领? 作者:李金磊 养老金结余到2035年将耗尽? 80后成无养老金可领第一代? 7月9日,很多人尤其是80后小伙伴们被这个新闻吓了一跳:这是真的吗?难道80后真的这么悲催吗? 80后将无养老金可领?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据2019年4月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2019-2050》,未来30年间全国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当期结余在勉强维持几年的正数后便开始加速跳水,赤字规模越来越大,到2035年将耗尽累计结余。 文章称,如果按照退休年龄60岁来算,到2035年最早一批80后也只有55岁,没有到达退休年龄。也就是说,80后很有可能成为无养老金可领的第一代。 看到这篇文章后,很多80后表示哭晕在厕所:怎么什么坏事都让80后赶上了? 不过,先别着急哭,养老金运营虽然现在面临一定压力,但可能没你想象中那么糟糕。 一个事实—— 缴钱的人少了,领钱的人多了 2018年末,企业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达到了4.78万亿元,总体上是不差钱的。 不过,中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官方数据显示,2018年末全国60周岁以上人口是2.49亿,占总人口的比例是17.9%,其中65周岁以上是1.67亿人,占总人口的比例是11.9%。 人口老龄化对养老保险的影响比较深,最主要的影响就是养老保险的抚养比呈逐年下降的趋势。 人社部数据显示,上个世纪90年代,大概是5个人养1个人,到2018年底已经下降到2.66养1个人。 抚养比下降意味着啥?这意味着,缴钱的人少了,领钱的人多了,如果持续下去,不采取积极应对措施,会对养老保险的可持续发展产生压力和挑战。通俗来说,就是养老金结余真的会耗完的。 一颗“定心丸” ——能保证养老金长期按时足额发放 7月9日,对于媒体报道的“养老金2035年或将耗尽结余,80后可能成为无养老金可领的第一代”,人社部回应表示,相关内容已在一季度发布会中进行过发布。 其实,在今年4月23日人社部一季度新闻发布会上,人社部曾就相关问题回应过,并且发了一颗“定心丸”—— 对于养老保险可持续发展问题,中央高度重视,未雨绸缪,已经制定了一系列积极的、综合的、科学的应对措施,完全能够保证养老金的长期按时足额发放,完全能够保证制度的健康平稳运行。 有啥办法? ——五大措施 那么,到底有什么措施能保证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呢?人社部养老保险司司长聂明隽表示,有五方面措施—— 1、实施降低社保费率综合政策,做大养老保险的“蛋糕”。 2、实施基金中央调剂制度,均衡地区之间的养老保险负担,帮助困难地区确保发放。 3、不断增加战略储备基金,目前,全国社保基金已有2万亿左右的战略储备,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的工作已经启动,今后还将继续加大划转力度。 4、各级财政对基本养老保险的资金投入是逐年增加的。今年中央财政安排企业养老保险的预算资金达到了5285亿元。 5、养老保险其他改革正在稳步推进,积极稳妥地开展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加大基金中央调剂力度、不断提高统筹层次、加强基金监管等。 聂明隽说,可以明确地讲,我们对化解未来的支付风险是有准备的,制度的可持续发展是可以保证的。请大家放心,也请广大的退休人员放心。 专家说法 ——“80后没有养老金可领”是严重误读 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执行研究员张盈华对记者表示,2035年养老保险累计结余耗尽,这是精算报告预测的结果,前提是在养老保险企业缴费比例降到16%、维持现在所有的制度不变等假设条件下测算出来的。 张盈华表示,因为人口老龄化不断加重,养老保险基金结余耗尽的结果是必然存在的,无非就是早一年、晚一年的问题。在美国、英国、日本、加拿大这些国家都有类似的精算报告来预测基金结余消耗的时间,以此作为政策决策者的参考,来对制度进行参数调整和进行制度改革。 “但是,说80后将没有养老金可领,这是严重误读和误解,”张盈华说,因为养老金制度从一开始的时候是没有基金结余的,都是当期收、当期发。后来是因为收大于支,就有了一些基金结余,所以不管结余多少,养老金都是会有发放的。 张盈华举例说,比如,黑龙江的养老金累计结余耗尽已经不是一年两年的事儿,但黑龙江的养老金也一直是保证足额发放的,而且养老金待遇该调整就调整。 张盈华称,所以,有关媒体所说的“80后没有养老金可领”是危言耸听,而且是严重误读,是不负责任的。[详情]

杨志勇: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性问题根源是人口老龄化
杨志勇: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性问题根源是人口老龄化

  原标题:南财快评:努力加强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性 作者:杨志勇  系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 2035年养老金结余或将耗尽,这是最近中国社科院的一份研究报告给出的看法。人社部今天回应表示,这个报告对养老金制度理解不正确,目前企业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4.78万亿,有着较强的保障能力。但是相关主管官员也表示,确实结构性矛盾很突出,地区之间不平衡。今天另据媒体报道,各地正在协调养老金省级统筹的时间表,预期2020年实现养老金的省级统筹的基础上,完善中央调剂制度,希望由此进一步加强全国统筹。  人保部的回应可以说是对公众的及时释疑,但是可能的养老金结余耗尽,依旧是一个我们必须要面对的问题。回归到养老保险制度的本源问题,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旨在弥补个人养老和家庭养老的内在缺陷。工业化和城市化之后,由于人口跨区域流动,个人养老和家庭养老的社会基础不复存在,这也是人保部所谓的结构性问题的所在。这些缺陷不能消除,因此解决问题的方案只能是朝增强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性努力。  现行养老保险制度是从现收现付制转轨而来,老人和中人的个人账户做实一直面临挑战,一些地方养老金支付困难,甚至连个人账户资金都被挪用。做实为什么难?做实能不能做到?做小做实没有意义,做大做实又困难重重。与其死守现行制度,不如加快养老保险制度的转型,以名义账户制确认代之。个人账户的意义是给参保者提供养老保障。做实的账户和名义账户功能完全可以一样。考虑到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养老保险制度的实际,名义账户制更符合中国实际。  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性问题的根源在于人口老龄化。无论选择什么样的具体制度,都是年轻人养老年人,工作的人养不工作的人。未富先老令中国养老保险的难度超过老龄化的西方国家。快速老龄化让问题解决更为紧迫。划拨国有股,变现部分政府资产,给养老保险基金更多注资,为全国社保基金提供更多的战略储备,都是必须的。延迟退休年龄也应逐步到位,特别是健康状况改善预期寿命延长,更是让延迟退休的紧迫性进一步加强。最后,还需要尽快调整人口政策,让人口结构更加合理,是应对从人口老龄化的根本之策。 [详情]

新京报:社保“费改税”能解决养老金可持续难题吗?
新京报:社保“费改税”能解决养老金可持续难题吗?

  社保“费改税”能解决养老金可持续难题吗? 作者: 李长安(经济学者) 实行社保“费改税”,将对维持社保基金的保值增值,确保其可持续发展将发挥积极作用。 近日,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原副理事长王忠民在某论坛上提出,应加快推进社保“费改税”的步伐,以解决目前社保基金保值增值的问题。即个人账户的8%可以不再按交费的形式,而是以税收的形式放在个人所得的栏目中,从而回归个人账户的本来功能。与此同时,采取税收优惠的方式,鼓励“个人养老账户”里面的钱拿去投资,以达到跑赢通货膨胀率、实现效益最大化的目的。 社保“费改税”有现实需求 社会上关于社保“费改税”的动议由来已久。但之所以久议不决,主要还是缘于对于社会保障性质的不同认知。 比如,反对者就认为,作为社会保险的“五险一金”并不完全符合税收的固定性、无偿性和强制性原则,尤其是无偿性属性,因而判定作为有偿性的社会保险属于缴费性质。 但不少赞成者认为,社会保险带有强烈的共济性质,并且是保障人身安全的必要措施,因而具备了无偿性的属性。况且从世界各国的情况来看,许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普遍采取的是社会保障税的做法。比如,目前发达国家社保缴款占总税收的平均比例大都超过了25%,并且呈现缓慢上升的趋势,只有美国等少数国家出现了一定幅度的下降。 对于我国而言,实行社保“费改税”,也有较为强烈的现实要求,同时也具备了比较扎实的实践基础。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社会保障的负担将会持续加重,而社保基金的可持续性就成为其中的关键。虽然从目前来看,我国的社保基金总体上仍收大于支,并且还有不小的结余。但从未来的发展来看,社保基金的结余极有可能逐渐缩小并最终枯竭,进而产生支大于出的风险。 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不久前发布的《2018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18年末,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存50901亿元,基金结余平均可以满足17个月的支付,能够保证按时足额发放。 但从未来的发展趋势看,养老金的“收支差”持续收窄的问题将更为严峻。中国社科院不久前发布的《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2019-2050》的测算结果显示,在企业缴费率为16%的基准情境下,全国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当期结余在勉强维持几年的正数后将开始加速跳水,赤字规模越来越大。到2028年,当期结余将首次出现-1181.3亿元,最终到2050年,当期结余跌落到-11.28万亿元。 社保“费改税”有经验可鉴 实行社保“费改税”,将对维持社保基金的保值增值,确保其可持续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首先,税收的强制性将有利于扩大征缴覆盖面。根据《中国企业社保白皮书2018》披露的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超过七成的企业没有按照国家规定为职工缴纳社保,其中32%都是按照国家规定的下限缴纳。也就是说,大多数职工都没有享受到应有的社保待遇。很显然,通过税收的强制征缴,社保的覆盖面将大大提高。 其次,有利于充分发挥社保基金的共济性和共享性。在原有的缴费模式下,我国社保基金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地区不平衡问题。但由于受到统筹层次不高和地区保护问题,社保基金的不均衡现象无法突破。如果实行“费改税”,那么政府就可以真正做到统一管理、统一调配,其共济性和共享性困难将迎刃而解。 最后,有利于社保基金的保值增值。在社保“费改税”后,如果能够按照设想的那样坐实个人账户,并采取税收优惠的办法,采用委托专业机构投资的方式,将大大拓展社保基金的投资渠道,扩大投资规模。 从国内外的资本市场来看,社保基金都是一支重要的机构投资力量,并通过资本市场投资获取一定的收益。这是避免社保基金躺在银行“睡大觉”,甚至跑不赢通货膨胀率的重要途径。 但是,社保“费改税”后会不会导致中小企业的负担加重?这确实是一个问题。但实际上也能避免。比如,降低各地中小企业社保缴费基数下限,再比如,降低社保费率。今年5月1日起,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降低社会保险费率综合方案》开始正式实施,降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至16%。同时,延长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的期限至2020年4月30日。此外,多省份也降低了社保缴费基数。 有关研究机构通过测算发现,如果社会保障由费改税,社会保障的税率将会随着社保覆盖面由2018年的35%提高到2027年的96%,而社保税率将由39.2%降低到18.27%。这其实符合当前中央降低宏观税负、降成本的基本要求。 事实上,我国已经基本具备了社保“费改税”的实践条件,在“费改税”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比如,从今年1月1日开始,各项社会保险费已经正式交由税务部门统一征收。 此外,我国已在成品油、环保两个领域正式进行了“费改税”的实践,还有一项水资源“费改税”还在试点阶段。从具体实施情况来看,之前的几次“费改税”都基本实现了预期目标。因而,社保领域的“费改税”未来效果可期。[详情]

报道称80后无养老金 人社部:对制度理解不到位
报道称80后无养老金 人社部:对制度理解不到位

  有媒体报道称,养老金2035年或将耗尽结余,“80后”将无养老金。 新京报快讯(记者 吴为)7月9日,针对有媒体报道“养老金2035年或将耗尽结余,‘80后’可能成为无养老金可领的第一代”的报道,人社部有关司室负责人表示,这是对养老保险制度理解不到位。 7月8日,一媒体在其名为《社科院报告:养老金2035年或将耗尽结余 专家建议年轻人尽早筹划养老投资》的文章中引用了《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2019-2050》数据。文中说,未来30年间,全国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当期结余在勉强维持几年的正数后便开始加速跳水,赤字规模越来越大,到2035年将耗尽累计结余。 文中表示:“如果按照退休年龄60岁来算,到2035年最早一批‘80后’也只有55岁,没有到达退休年龄。也就是说,‘80后’很有可能成为无养老金可领的第一代。” 对此,人社部有关司室负责人表示,这是对养老保险制度理解不到位。这位负责人表示,对于养老保险可持续发展问题,中央高度重视,未雨绸缪,已经制定了一系列积极的、综合的、科学的应对措施,完全能够保证养老金的长期按时足额发放,完全能够保证制度的健康平稳运行。这位负责人还表示,人社部养老保险司司长聂明隽针对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已有明确解释。 在今年人社部一季度的新闻发布会上,对于我国养老保险应对老龄化压力,人社部养老保险司司长聂明隽明确,国家通过实施降低社保费率综合政策,做大养老保险的“蛋糕”,形成企业发展与养老保险制度发展的良性循环。通过实施基金中央调剂制度,均衡地区之间的养老保险负担,帮助困难地区确保发放。 “2018年末,企业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达到了4.78万亿元,有比较强的保障能力。但是客观地说,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地区之间很不平衡,不仅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不统一,基金结余差异也非常大。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结构性矛盾问题是养老保险运行的主要矛盾。从去年下半年起,中央实施了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进展比较顺利,开始有效地缓解结构性矛盾问题。”聂明隽说。 聂明隽还介绍,从本世纪初开始,国家就建立了战略储备基金,通过采取多种措施,基金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全国社保基金已有2万亿左右的战略储备,而且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的工作已经启动,今后还将继续加大划转力度。 此外,聂明隽还提到,各级财政对基本养老保险的资金投入是逐年增加的。2019年,中央财政安排企业养老保险的预算资金达到了5285亿元,同比增长9.4%,地方财政也相应做出了资金安排。 聂明隽表示,养老保险其他改革正在稳步推进,制度内在的激励约束机制正在进一步健全,人社部将会同有关部门采取综合措施,积极稳妥地开展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加大基金中央调剂力度,不断提高统筹层次,加强基金监管等,同时不断加强制度的自身建设,使制度内在的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激励约束机制更加健全。 聂明隽表示,人社部对化解未来的支付风险是有准备的,制度的可持续发展是可以保证的。请广大的退休人员放心。[详情]

80后将无养老金可领? 这个事情早辟过谣了
80后将无养老金可领? 这个事情早辟过谣了

  近日,网上流传“养老金到2035年将耗尽结余,80后很可能无养老金可领”的消息引发热议: 其实这个问题我们在过往的报道中就已经说过(详情)。该微博提到的研究报告于今年4月份发布,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在今年4月23日举行的一季度例行发布会上,就否定了“2035年养老保险金将要用光”的谣言,强调我国完全能够保证养老金的长期按时足额发放。 养老金2035年将耗尽结余? 人社部:能保证长期足额发放 人社部养老保险司司长聂明隽表示,中央对养老保险高度重视,未雨绸缪,已经制定了一系列积极的、综合的、科学的应对措施,完全能够保证养老金的长期按时足额发放,完全能够保证制度的健康平稳运行。 数据显示,截至3月底,全国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9.41亿人、1.97亿人、2.39亿人;一季度,三项社会保险基金总收入1.48万亿元,同比增长8.5%,总支出1.22万亿元,同比增长14.4%。 4月10日国务院印发了《降低社会保险费率综合方案》,其中有两项重要政策,第一是降低养老保险的单位缴费比例,第二是调整个人缴费基数的上下限,预计2019年全年可减少社保缴费3000多亿元。聂明隽认为,两项政策的实施,不仅减轻了企业的社保负担,还降低了参保缴费的门槛,有利于提高企业和职工的参保积极性,将更多职工纳入到养老保险制度中来,形成良性循环。 实际上,2018年末,企业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达到了4.78万亿元,有比较强的保障能力。但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地区之间很不平衡。从去年下半年起,中央实施了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进展比较顺利,开始有效地缓解结构性矛盾问题。今年中央调剂比例提高到3.5%,预计全年中央调剂基金规模将达到6000多亿元,进一步缓解部分省份的基金收支压力。 同时,全国社保基金已有2万亿左右的战略储备,而且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的工作已经启动,今后还将继续加大划转力度。各级财政对基本养老保险的资金投入逐年增加。今年中央财政安排企业养老保险的预算资金达到了5285亿元,同比增长9.4%,地方财政也相应做出了资金安排。养老金的大盘子是有保障的。 “养老保险其他改革正在稳步推进,制度内在的激励约束机制正在进一步健全。可以明确地讲,我们对化解未来的支付风险是有准备的,制度的可持续发展是可以保证的。请大家放心,也请广大的退休人员放心。”聂明隽说。 养老金发放有保障 多地积极应对 “社保降费率”政策落地已两月有余,据中新经纬客户端最新统计,今年以来,31省份均公布了降低社会保险费率方案,将企业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一步降到位,并将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工伤保险费率的政策期限延长。 社会保险缴费标准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营成本,企业和参保人员的缴费负担。降低社会保险费率,是给企业“减负”、优化营商环境、完善社会保险制度的重要举措。 人社部表示,社保降费方案实施到位后,2019年按照新方案可减轻企业养老保险缴费负担1900多亿元,减轻企业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缴费负担1100多亿元,3个险种合计全年可减轻社保缴费负担3000多亿元。 很多职工会关注,降低社会保险费率以后,养老保险待遇的按时足额发放是否会受到影响?别担心,降低社保费率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社保基金收入,但不会影响养老金发放。 财政部社会保障司司长符金陵此前表示,降低养老保险费率在有效减轻企业社保缴费负担的同时,确实会减少养老保险基金收入,加大基金收支压力,但全国养老保险基金整体收大于支,滚存结余不断增加,总体上不会造成养老金支付风险,不会影响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 根据最新年报统计,2018年,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各项收入3.7万亿元,支出3.2万亿元,2018年底基金累积结余约4.8万亿元,有较强的支撑能力。 从地方来看,各地人社部门也给广大职工送上了“定心丸”,多地强调降费不会影响养老金发放。 四川人社厅表示,从该省养老、失业和工伤保险现有结余看,总体上能够支撑养老保险制度性降低费率和失业保险、工伤保险阶段性降低费率。降费并不意味着社保待遇的下降。 河北省财政厅表示,降费会减少基金收入,但不会影响养老金发放。河北已经制定了风险防控预案,财政部门和人社部门会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应对,各级财政会继续加大对企业养老保险基金的补助;同时,中央调剂金补助力度也将进一步加大;建立缺口分担机制,通过盘活存量资金、处置国有资产、财政预算安排等多渠道筹资弥补基金收支缺口,建立风险储备金。 内蒙古财政厅指出,内蒙古养老保险基金收支状况比较稳健,具有较好的支撑能力。2018年,内蒙古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714.9亿元;基金支出739.8亿元,中央调剂金受益30.5亿元,基金当期结余5.6亿元,全区基金累计结余572亿元。内蒙古自治区财政厅将与相关部门采取更为积极有效的措施化解基金收支压力,能够确保不会形成养老金支付风险,切实保障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 辽宁是全国企业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最高的省份之一,辽宁省人社厅表示,企业社保缴费负担较重,不利于形成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该省的营商环境。降低费率后,参保缴费“门槛”下降,有利于提高企业和职工的参保积极性,将更多的职工纳入到职工养老保险制度中来,形成企业发展与养老保险制度发展的良性循环。《实施方案》落实到位后,仅企业养老保险预计2019年可减轻企业和个人缴费负担110亿元左右。 [详情]

80后将无养老金可领?经济日报:早就辟过谣了
80后将无养老金可领?经济日报:早就辟过谣了

  原标题:80后将无养老金可领?经济日报:早就辟过谣了 近日,网上流传“养老金到2035年将耗尽结余,80后很可能无养老金可领”的消息引发热议:养老金2035年将耗尽结余?   人社部:能保证长期足额发放 人社部养老保险司司长聂明隽表示,中央对养老保险高度重视,未雨绸缪,已经制定了一系列积极的、综合的、科学的应对措施,完全能够保证养老金的长期按时足额发放,完全能够保证制度的健康平稳运行。 数据显示,截至3月底,全国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9.41亿人、1.97亿人、2.39亿人;一季度,三项社会保险基金总收入1.48万亿元,同比增长8.5%,总支出1.22万亿元,同比增长14.4%。 4月10日国务院印发了《降低社会保险费率综合方案》,其中有两项重要政策,第一是降低养老保险的单位缴费比例,第二是调整个人缴费基数的上下限,预计2019年全年可减少社保缴费3000多亿元。聂明隽认为,两项政策的实施,不仅减轻了企业的社保负担,还降低了参保缴费的门槛,有利于提高企业和职工的参保积极性,将更多职工纳入到养老保险制度中来,形成良性循环。 实际上,2018年末,企业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达到了4.78万亿元,有比较强的保障能力。但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地区之间很不平衡。从去年下半年起,中央实施了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进展比较顺利,开始有效地缓解结构性矛盾问题。今年中央调剂比例提高到3.5%,预计全年中央调剂基金规模将达到6000多亿元,进一步缓解部分省份的基金收支压力。 同时,全国社保基金已有2万亿左右的战略储备,而且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的工作已经启动,今后还将继续加大划转力度。各级财政对基本养老保险的资金投入逐年增加。今年中央财政安排企业养老保险的预算资金达到了5285亿元,同比增长9.4%,地方财政也相应做出了资金安排。养老金的大盘子是有保障的。 “养老保险其他改革正在稳步推进,制度内在的激励约束机制正在进一步健全。可以明确地讲,我们对化解未来的支付风险是有准备的,制度的可持续发展是可以保证的。请大家放心,也请广大的退休人员放心。”聂明隽说。养老金发放有保障 多地积极应对 “社保降费率”政策落地已两月有余,据中新经纬客户端最新统计,今年以来,31省份均公布了降低社会保险费率方案,将企业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一步降到位,并将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工伤保险费率的政策期限延长。 人社部表示,社保降费方案实施到位后,2019年按照新方案可减轻企业养老保险缴费负担1900多亿元,减轻企业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缴费负担1100多亿元,3个险种合计全年可减轻社保缴费负担3000多亿元。 很多职工会关注,降低社会保险费率以后,养老保险待遇的按时足额发放是否会受到影响?别担心,降低社保费率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社保基金收入,但不会影响养老金发放。 财政部社会保障司司长符金陵此前表示,降低养老保险费率在有效减轻企业社保缴费负担的同时,确实会减少养老保险基金收入,加大基金收支压力,但全国养老保险基金整体收大于支,滚存结余不断增加,总体上不会造成养老金支付风险,不会影响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 根据最新年报统计,2018年,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各项收入3.7万亿元,支出3.2万亿元,2018年底基金累积结余约4.8万亿元,有较强的支撑能力。 从地方来看,各地人社部门也给广大职工送上了“定心丸”,多地强调降费不会影响养老金发放。 四川人社厅表示,从该省养老、失业和工伤保险现有结余看,总体上能够支撑养老保险制度性降低费率和失业保险、工伤保险阶段性降低费率。降费并不意味着社保待遇的下降。 河北省财政厅表示,降费会减少基金收入,但不会影响养老金发放。河北已经制定了风险防控预案,财政部门和人社部门会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应对,各级财政会继续加大对企业养老保险基金的补助;同时,中央调剂金补助力度也将进一步加大;建立缺口分担机制,通过盘活存量资金、处置国有资产、财政预算安排等多渠道筹资弥补基金收支缺口,建立风险储备金。 内蒙古财政厅指出,内蒙古养老保险基金收支状况比较稳健,具有较好的支撑能力。2018年,内蒙古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714.9亿元;基金支出739.8亿元,中央调剂金受益30.5亿元,基金当期结余5.6亿元,全区基金累计结余572亿元。内蒙古自治区财政厅将与相关部门采取更为积极有效的措施化解基金收支压力,能够确保不会形成养老金支付风险,切实保障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 辽宁是全国企业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最高的省份之一,辽宁省人社厅表示,企业社保缴费负担较重,不利于形成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该省的营商环境。降低费率后,参保缴费“门槛”下降,有利于提高企业和职工的参保积极性,将更多的职工纳入到职工养老保险制度中来,形成企业发展与养老保险制度发展的良性循环。《实施方案》落实到位后,仅企业养老保险预计2019年可减轻企业和个人缴费负担110亿元左右。  (原标题为《80后将无养老金可领?这个事情,我们早辟过谣了!》) [详情]

经济日报:80后将无养老金可领?我们早辟过谣了
经济日报:80后将无养老金可领?我们早辟过谣了

  80后将无养老金可领?这个事情,我们早辟过谣了! 近日,网上流传“养老金到2035年将耗尽结余,80后很可能无养老金可领”的消息引发热议: 其实这个问题我们在过往的报道中就已经说过。该微博提到的研究报告于今年4月份发布,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在今年4月23日举行的一季度例行发布会上,就否定了“2035年养老保险金将要用光”的谣言,强调我国完全能够保证养老金的长期按时足额发放。 养老金2035年将耗尽结余?人社部:能保证长期足额发放 人社部养老保险司司长聂明隽表示,中央对养老保险高度重视,未雨绸缪,已经制定了一系列积极的、综合的、科学的应对措施,完全能够保证养老金的长期按时足额发放,完全能够保证制度的健康平稳运行。 数据显示,截至3月底,全国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9.41亿人、1.97亿人、2.39亿人;一季度,三项社会保险基金总收入1.48万亿元,同比增长8.5%,总支出1.22万亿元,同比增长14.4%。 4月10日国务院印发了《降低社会保险费率综合方案》,其中有两项重要政策,第一是降低养老保险的单位缴费比例,第二是调整个人缴费基数的上下限,预计2019年全年可减少社保缴费3000多亿元。聂明隽认为,两项政策的实施,不仅减轻了企业的社保负担,还降低了参保缴费的门槛,有利于提高企业和职工的参保积极性,将更多职工纳入到养老保险制度中来,形成良性循环。 实际上,2018年末,企业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达到了4.78万亿元,有比较强的保障能力。但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地区之间很不平衡。从去年下半年起,中央实施了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进展比较顺利,开始有效地缓解结构性矛盾问题。今年中央调剂比例提高到3.5%,预计全年中央调剂基金规模将达到6000多亿元,进一步缓解部分省份的基金收支压力。 同时,全国社保基金已有2万亿左右的战略储备,而且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的工作已经启动,今后还将继续加大划转力度。各级财政对基本养老保险的资金投入逐年增加。今年中央财政安排企业养老保险的预算资金达到了5285亿元,同比增长9.4%,地方财政也相应做出了资金安排。养老金的大盘子是有保障的。 “养老保险其他改革正在稳步推进,制度内在的激励约束机制正在进一步健全。可以明确地讲,我们对化解未来的支付风险是有准备的,制度的可持续发展是可以保证的。请大家放心,也请广大的退休人员放心。”聂明隽说。 养老金发放有保障 多地积极应对 “社保降费率”政策落地已两月有余,据中新经纬客户端最新统计,今年以来,31省份均公布了降低社会保险费率方案,将企业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一步降到位,并将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工伤保险费率的政策期限延长。 社会保险缴费标准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营成本,企业和参保人员的缴费负担。降低社会保险费率,是给企业“减负”、优化营商环境、完善社会保险制度的重要举措。 人社部表示,社保降费方案实施到位后,2019年按照新方案可减轻企业养老保险缴费负担1900多亿元,减轻企业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缴费负担1100多亿元,3个险种合计全年可减轻社保缴费负担3000多亿元。 很多职工会关注,降低社会保险费率以后,养老保险待遇的按时足额发放是否会受到影响?别担心,降低社保费率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社保基金收入,但不会影响养老金发放。 财政部社会保障司司长符金陵此前表示,降低养老保险费率在有效减轻企业社保缴费负担的同时,确实会减少养老保险基金收入,加大基金收支压力,但全国养老保险基金整体收大于支,滚存结余不断增加,总体上不会造成养老金支付风险,不会影响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 根据最新年报统计,2018年,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各项收入3.7万亿元,支出3.2万亿元,2018年底基金累积结余约4.8万亿元,有较强的支撑能力。 从地方来看,各地人社部门也给广大职工送上了“定心丸”,多地强调降费不会影响养老金发放。 四川人社厅表示,从该省养老、失业和工伤保险现有结余看,总体上能够支撑养老保险制度性降低费率和失业保险、工伤保险阶段性降低费率。降费并不意味着社保待遇的下降。 河北省财政厅表示,降费会减少基金收入,但不会影响养老金发放。河北已经制定了风险防控预案,财政部门和人社部门会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应对,各级财政会继续加大对企业养老保险基金的补助;同时,中央调剂金补助力度也将进一步加大;建立缺口分担机制,通过盘活存量资金、处置国有资产、财政预算安排等多渠道筹资弥补基金收支缺口,建立风险储备金。 内蒙古财政厅指出,内蒙古养老保险基金收支状况比较稳健,具有较好的支撑能力。2018年,内蒙古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714.9亿元;基金支出739.8亿元,中央调剂金受益30.5亿元,基金当期结余5.6亿元,全区基金累计结余572亿元。内蒙古自治区财政厅将与相关部门采取更为积极有效的措施化解基金收支压力,能够确保不会形成养老金支付风险,切实保障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 辽宁是全国企业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最高的省份之一,辽宁省人社厅表示,企业社保缴费负担较重,不利于形成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该省的营商环境。降低费率后,参保缴费“门槛”下降,有利于提高企业和职工的参保积极性,将更多的职工纳入到职工养老保险制度中来,形成企业发展与养老保险制度发展的良性循环。《实施方案》落实到位后,仅企业养老保险预计2019年可减轻企业和个人缴费负担110亿元左右。 来源:经济日报微信公众号(ID:jjrbwx)综合经济日报新闻客户端(记者佘颖)、中新经纬客户端[详情]

养老金省级统筹再下一城 2020年全面实现几无悬念
养老金省级统筹再下一城 2020年全面实现几无悬念

  养老金省级统筹再下一城 2020年全面实现几无悬念 时代周报记者 谢江珊 发自上海 近期,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省级统筹改革有了新进展。 7月1日,湖南省正式实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改革,统一参保范围和条件、缴费比例和基数,市县不得自行出台养老险政策。 这意味着湖南省企业职工的养老保险基金将逐步实行省级统收统支:统收意味着全省各项基金收入要按期全额归集至省级财政专户,统支则要求由省级社保经办机构按月统一拨付全省待遇支出。 “养老保险基金起着蓄水池的作用,用水量小的时候就把多余的水储存起来,用水量大的时候就用储存的水弥补供水的不足,池子越大就越不容易干涸。养老保险统筹层次决定了基金池的大小。实施省级统筹,是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湖南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相关负责人解释。 此外,省级统筹乃至全国统筹不会影响参保人待遇。参保人待遇只与当地社会平均工资水平、个人工资水平及个人缴费年限挂钩。 实现养老金省级统筹是为实现全国统筹铺路。今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降低社会保险费率综合方案的通知》明确,各省必须在2020年年底前实现以基金省级统收统支为主要内容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为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打好基础。“2020年年底前,全面实现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应无悬念。目前人社部已做了严密的工作部署,各省无退路。”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核心成员董登新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坦言。 关键在统收统支 一般认为,养老保险统筹层次越高,调配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就越强,出现养老金收支缺口的压力就越小。国际上,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已成惯例。 1991年,我国开始实施了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改革试点,由于城乡差别及地区差异过大,再加上制度扩面与转制成本的原因,选择了县(市)统筹模式。同一年,国务院发布《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明确指出:要积极创造条件,实行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由目前的市、县统筹逐步过渡到省级统筹。这成为国家层面提出养老保险省级统筹政策的起点。 28年过去了,养老保险省级统筹改革仍在路上。 什么才是真正的养老保险省级统筹?2017年9月,人社部、财政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制度的通知》,明确省级统筹标准是“统一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统一基本养老保险缴费、统一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统一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使用、实行省级基金预算、统一基本养老保险业务规程”。 董登新对时代周报记者分析,真正意义上的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关键在省级政府统收统支,所有参保人直接将养老保险费用上缴给省政府,与此同时,所有参保人退休金统一由省政府发放,地市县政府不干预。 前些年,有省份自称“省级统筹已经实现”,但实际上只是一种调剂金式的省级统筹,即在省级政府层面建立了一个调剂金专用账户,并未实现真正的养老保险省级统收统支。 据时代周报记者不完全统计,目前,北京、上海、天津、重庆、陕西、青海、西藏、广东、福建等省市区已经实现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其余省、自治区则还停留在建立省级、地市级调剂金阶段。 发达省份积极性不足 养老保险省级统筹为何进展如此缓慢? 在董登新看来,难点有三:一是我国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率不统一,地区之间雇主费率差异过大,造成企业负担苦乐不均,参保与缴费积极性不高;二是我国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存在很大随意性;三是各省养老金可支付月数及抚养比开始拉大差距,呈现两极分化现象。 为实现养老保险升级统筹,各项改革紧锣密鼓。以统一养老保险费率为例,5月1日起,各省养老保险单位的缴费降至16%。“社保降费主要还是为了减轻企业负担,产生的溢出效应,则是加快省级统筹步伐。”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执行研究员张盈华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从目前推进养老保险省级统筹的地区来看,养老金缺口较大的省份,实现省级统筹速度较快,比较富余的省份反而缓慢一些。 比如青海,早在1998年就提出各地以州、地、市为单位统一缴费比例,2003年又规定养老保险费收入直接缴存省级国库,至2005年已全面实现省级统筹。反观养老金收支总体较为富裕的广东,内部养老金结余并不均衡,2017年上半年,97.3%的基金累计结余在珠三角地区,粤东粤西粤北仅占2.7%。直至2017年7月1日,广东方启动养老保险省级统筹改革。 “落后省份希望尽快实现全国统筹,以此为地方财政减压;相反,发达省份基金结余多,实现全国统筹的积极性不足。”董登新坦言。而张盈华指出,对于养老保险基金盈余省份来说,统收统支的推进力度需要更大一些,因为这意味着将原来各地市征缴的养老保险资金改由省级管理,无论在养老保险费征收上还是在养老保险基金归集上,都需要加大力度推进。 中央调剂比例将逐步加大 按计划,2020年要全面实现省级统筹,为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打好基础。2019年已经过半,任务能否如期完成? 多位专家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均表示乐观。“第一,今年降低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降幅非常明显,同时,中央也调整了基本养老保险的费基上下限,这些降负措施有助于征收养老保险费;第二,现在中央定了时间表,那就必须要完成。”张盈华总结道。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让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迈出关键一步,同时倒逼省级统筹改革,自2018年7月1日起,我国开始实施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即各省、市、自治区分别拿出一部分资金形成一个资金池,全国调剂使用,养老负担重、基金缺口难以弥合的省份可以获得补充和支持。 中央调剂基金由各省份养老保险基金上解的资金构成。按照各省份职工平均工资的90%和在职应参保人数作为计算上解额的基数,上解比例从3%起步,逐步提高。2019年,养老保险基金的中央调剂比例已经提高至3.5%。 “中央调剂制度做了表率,从3%上升到3.5%,就是让地方有思想准备,逐级上调是趋势。”为了尽快实现省级统筹,加快迈向全国统筹的步伐,张盈华建议,下一步应继续加大养老保险基金的中央调剂比例。 目前,多地也已明确了推进养老金省级统筹的时间表。宁夏提出在今年9月30日前完成,山西、吉林、河北、甘肃、海南、江西、辽宁、新疆等省份则将时间确定到2020年。[详情]

提高养老金统筹层次主要面临什么困难?
提高养老金统筹层次主要面临什么困难?

  提高养老金统筹层次主要面临什么困难? 梁发芾 近日,湖南省决定,将于7月1日起正式实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改革。改革的核心,是实行基金省级统收统支统管。山西省计划自2020年1月1日起,全省征收机构征收的养老保险费统一上解至省级社保基金财政专户。贵州省则要求剩余基金在2021年12月31日前全额上解至省级财政专户,不再保留本级财政专户。媒体因此认为,推进了多年的全国统筹,真的要来了。 媒体的判断恐怕有些乐观。目前,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尚且没有实现,全国统筹还很遥远。虽然2017年有关方面就曾宣布全国各地养老保险已基本实现省级统筹,但专家认为绝大多数省份只是实现了调剂金制度,而非统收统支式的省级统筹。真正的省级统筹应该是保险基金流的管理、核算、收入、支出即大收大支都应该发生在省级,目前也只有几个直辖市能够做到由直辖市层级的统收统支统管,其他省份还停留在地市级统筹层次。 统筹层次不高,是社保(当然包括养老保险)的大问题。统筹层次低,最直接的影响是地区分隔,阻碍了统一的劳动力大市场的形成,也侵害了一些参保者的权利。一个地方的劳动力流动到另外一个地方,如果他此前已经参加了社保,那么,社保问题就是一个不得不考虑的问题。虽然个人账户资金能够提取,表面看来个人似乎没有什么损失,但是统筹部分却无法转移接续,换一个地方等于作废了此前参加的社保,到新的地方需要从头开始。年轻人还好办,而年龄大的,此后缴纳社保的时间或许达不到法定要求,就失去参保的意义了。统筹层次低,对于劳动者流动带来的后果是,要么一些人被社保束缚,无法自由流动,要么虽然自由流动了,但是牺牲了社保利益。所以,提高统筹层次是非常必要的。 统筹层次低的另一个缺点是,社保基金管理碎片化,被分散在全国各地众多账户中,无法通过投资运营,获得更好的投资收益,有些基金一直贬值。例如,《2017年度江西省社会保险信息披露》显示,2017年江西省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益率仅为2.02%。为什么收益率这么低?因为这些基金一般存入银行,而银行的利率本来就不高。那么,为什么这些基金要存入收益率这么低的银行呢?原来,大多数基金结余在地级市,地方政府每年巨额的养老金结余,都是银行希望争取到的业绩,也能缓解当地政府财政。因此对于地级市政府与银行来说,肥水不流外人田,首选就是将它存入当地银行。存入银行虽然安全,但是收益率低,不能抵消通货膨胀,基金实际上在贬值。 统筹层次低还有一个重大缺陷,就是社保基金互助共济的功能不能得到更好的发挥。社保一定要将风险池尽可能地做大,放大成员间互助共济的范围,这样其风险值就更容易平衡,个体风险就可降到最低。而分割到很小的区域,每个区域很容易出现收支不平衡。由于统筹层次低,风险池不够大,一些地方已经出现较为严重的支付困难。如果统筹层次提高了,风险池做大了,就可以互相调剂余缺,互通有无,一些地方虽然收不抵支有缺口,但另外一些地方却有结余,加起来收支也就平衡了。 提高统筹层次有如此好处,为什么不能雷厉风行地提高统筹层级甚至一步到位实现全国统筹呢?这主要是因为全国统筹面临很多利益冲突和纠葛,也会涉及不同层级政府的权责划分。如果这些基础性的问题不能解决,全国统筹是不现实的。 全国统筹无异于是一个全国大锅饭。社保基金尤其是职工养老金结余较多的省份,无非是东部沿海经济发达的一些省市。这些省市不但养老基金结余较多,而且单位缴纳的养老保险费率也是全国最低的。这些省市能够有如此成绩,离不开经济发展带来的红利。这些省市经济发展较快,既有地缘优势,也有政策优惠,当然,也不能否定当地政府的努力。较多的养老金结余,较低的养老保险费率,当然是对这种努力的回馈。实行全国统筹,不但结余基金要上交国家,而且统一的社保政策也要求这些地方必须提高已经低于全国标准的缴费率。这是否会伤及当地的积极性,确实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实行全国统筹必须照顾到这些省市的利益,是毋庸置疑的。 全国统筹很可能激发地方的机会主义行为。在地方统筹的时候,地方政府是社保支付的责任者,有压力因而也有动力发展经济,筹集资金,保证及时足额发放养老金等。但统筹层次提高甚至全国统筹后,地方政府的压力不存在或者至少是大为减小了,这样就可能出现收钱不积极而发钱很积极的情况。近些年,一些地方政府甚至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开展“扩面征缴”活动,通过一次性补缴一笔费用而将一些并不符合条件的老人纳入社保。此类行为属于典型的机会主义行为,因为这些地方政府为了当下的收入,给未来埋下隐患。在实行全国统筹的情况下,地方政府可能会有更多这样的机会主义行为,给地方人群谋取利益而把未来支付风险转嫁给全国。显然,全国统筹必须划分和明确地方的责任,防止出现机会主义行为。 前面已经说过,一些结余较多的地方把社保基金当成禁脔,存入地方银行,成为地方银行业绩,地方政府也可以拿这笔资金为地方服务。这种地方主义尽管非常有害,但是要让他们能够心甘情愿放弃这种利益,将结余拿出来上缴中央,用于统筹,仍然需要做大量的工作。[详情]

江西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 预计339万人受益
江西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 预计339万人受益

  原标题:江西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 预计339万人受益 新华社南昌7月5日电(记者邬慧颖)记者从江西省人社厅了解到,江西决定同步调整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 预计将有339万退休人员从中受益。 近日,江西省人社厅、财政厅共同印发的《关于江西省2019年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通知》规定,今年调整的人员范围为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2018年12月31日前已按规定办理退休手续,并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的退休人员。此次总体调整水平按照略高于江西省2018年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的5%、企业平均增幅略高于机关事业单位平均增幅的原则确定。 根据规定,此次调整继续采取定额调整、挂钩调整与适当倾斜相结合的办法。定额调整退休人员每人每月增加38元,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实行统一标准。 挂钩调整办法有所不同。企业与缴费年限挂钩,对缴费年限15年以下(含15年)的每人每月增加45元;缴费年限超过15年的人员,按每满一年增加3元调整。机关事业单位与基本养老金水平挂钩,每人每月按本人2018年12月份基本养老金的2.8%增加。 对年满70周岁的退休人员按高龄倾斜调整标准调整。年满70周岁不满80周岁的高龄人员,每人每月增加30元;年满80周岁以上的高龄人员,每人每月增加40元。[详情]

多省明确养老金省级统筹时间表 全国统筹还有多远?
多省明确养老金省级统筹时间表 全国统筹还有多远?

  原标题:多省明确养老金省级统筹时间表 全国统筹还有多远? 21世纪经济报道 王佳昕,曾继儒 北京报道 近日,湖南省决定,将于7月1日起正式实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改革。改革的核心,是实行基金省级统收统支统管。针对这一问题,不少省份出台了完善政策,并制定了养老金省级统收统支的时间表。推进了多年的全国统筹,真的要来了。 备受关注的企业养老金省级乃至全国统筹,有了新进展。 自去年6月国务院要求2020年全面实现省级统筹,为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打好基础后,各省已开始行动。近日,湖南省决定,将于7月1日起正式实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改革。改革的核心,是实行基金省级统收统支统管。 事实上,2017年官方就曾宣布全国各地养老保险已基本实现省级统筹。但在业内专家看来,绝大多数省份只是实现了调剂金制度,而非统收统支式的省级统筹。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大收大支的层级发生在省级才是省级统筹,这不仅是学界的普遍看法,更是关于养老金管理的唯一正确概念。 这意味着,部分省份并未实现真正的省级统筹。记者梳理发现,针对这一问题,不少省份出台了完善政策,并制定了养老金省级统收统支的时间表。 省级统筹是全国统筹的基础。推进了多年的全国统筹,真的要来了。 多省出炉省级统筹时间表 湖南此次的改革明确,实行基金省级统收统支统管。在基金省级统收方面,全省各项基金收入要按期全额归集至省级财政专户。7月1日起,当期征缴收入按月全额归集至省级财政专户,结余基金限期全额归集至省级财政专户。 作为社会保险领域最受关注的改革,提高养老保险统筹层次,是整个社会保障制度在更高层次直至全国范围内实现共建共享与互助共济的重要因素之一。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加快推进养老保险省级统筹改革。那么,什么是真正的养老金省级统筹? 在郑秉文看来,统筹层次是指社会保险基金流的管理、核算、收入、支出的层级,即大收大支层级。如果大收大支的层级发生在省级,就是省级统筹。发生在中央层面,就是全国统筹。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兼养老金分会会长、浙江大学民生保障与公共治理研究中心主任何文炯指出,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实行全国统筹,必须以各省份实行统收统支式省级统筹为基础。 然而,前些年所说“省级统筹已经实现”实际上只是一种调剂金式的省级统筹。当时只有几个直辖市实行了统收统支式省级统筹,绝大多数省份是调剂金式的省级统筹。因此,近期需要让各省份尽快实行统收统支式省级统筹。 据记者了解,还有一大批省份停留在县(市)统收统支的最低层次。 2017年9月,人社部、财政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制度的通知》,指出各地要在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缴费政策、待遇政策、基金使用、基金预算和经办管理实现“六统一”的基础上,积极创造条件实现全省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统收统支。 “如果实现了‘六统一’标准,就宣布省级统筹了,那是假的。大收大支才是省级统筹。”郑秉文向记者强调。 因此,湖南在基金省级统支方面,要求由省级社保经办机构按月统一拨付全省待遇支出。7月1日起,省财政按月统一拨付资金至省级社保经办机构,再由各级经办机构通过银行发放。 据湖南省相关负责人介绍,实行基金省级统收统支后,将由省级统一编制全省基金年度收支预算,经省级人大批准后下达各地执行。 除湖南外,记者注意到,不少省份推出了全省统收统支的时间表。例如,山西省计划自2020年1月1日起,全省征收机构征收的养老保险费统一上解至省级社保基金财政专户。 贵州省则对2018年12月31日前未签订合作协议、未通过转存定期或购买国债等方式储存基金的市(州)和贵安新区,财政专户结余基金可支付月数超过2个月的,除预留保证支付2个月的周转金外,剩余基金在2021年12月31日前全额上解至省级财政专户,不再保留本级财政专户。即便签订了协议,协议期满后也要按已有协议约定及时收回本息,并全额上解至省级财政专户等。 统筹层次与财政体制相适应 统筹层次低是我国社保制度一直被讨论和关注的问题。《中国社会保障发展报告2018》指出,社会保障统筹层次低,直接限制了地区之间的互助共济,基本养老保险在许多地区还停留在地市级统筹层次。 由于采取地方“承包制”,不同地区间的筹资、待遇与基金结余的差距日益扩大,最终导致这一制度安排难以充分体现国家利益、社会公平。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汪德华告诉记者,我国是一个庞大的经济体,劳动力作为生产要素在全国范围内是可以自由流动的。社保与劳动力密切相关,一方面人口在流动,另一方面社保体系却在市与市之间割裂,参保人的利益难以得到保障。另一方面,不同区域的劳动力流动是不平衡的,这就导致人口流出及老龄化压力较高地区社保收支非常紧张,人口流入地和经济大省地区则有大量累计结余。 值得一提的是,在全国社保养老保险费率降至16%的改革前,广东的待遇标准较高而筹资标准较低,部分城市的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为14%。黑龙江则待遇标准偏低,但筹资标准居高不下,上述比例高达20%。这表明,经济较为发达的广东的企业社保缴费负担约比黑龙江企业低6个百分点。 在业内人士看来,这种地区差距不利于形成市场经济竞争公平的基石,因为不同地区养老保险缴费的差距实质上直接影响到法定劳动成本与竞争环境。 此外,郑秉文表示,一个省内部也存在着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实现省级统筹后,省内基金的失衡问题就解决了,欠发达地区就不需要省级的转移支付了。 以养老金收支总体较为富裕的广东为例,其内部养老金结余并不均衡,97.3%基金累计结余在珠三角地区,粤东粤西粤北仅占2.7%。2017年上半年,广东曾有10个城市出现47.9亿元当期赤字。 由于广东自2017年7月1日启动了养老保险省级统筹改革,全省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由省里统筹管理,在全省范围内统一调配和使用,解决了粤东粤西粤北等地区养老保险基金收不抵支、待遇发放难等问题,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 数据显示,广东在改革实施8个月后,广州、深圳等8市和省直上缴省级统筹金100.4亿元,弥补了赤字城市缺口。 “养老保险是有风险值的,放在一个大的区域中风险值更容易平衡。分割到很小的区域,每个区域很容易出现收支不平衡。”汪德华说。 这就是业界所讲的“大数法则”,意在使风险池尽可能地放大,使个体风险降到最低,放大成员间互助共济的范围。 按照计划,2020年要全面实现省级统筹,为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打好基础。全国统筹后,将由中央统一负责养老保险基金的收入、计发、管理等,地方经办机构只负责记录追踪、待遇核算、基金征缴等工作。 实施全国统筹是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深化改革的重要一步。这将使工薪劳动者的基本养老金制度和政策实现全国统一,从而促进各地劳动力成本的均衡和全国统一劳动力市场的形成。 不过,2019年已经过半,许多省份尚未实现统收统支式的省级统筹,全国统筹何时实现尚无定数。提高统筹层次的难点何在? 何文炯告诉记者,提高基本养老保险的统筹层次,必须高度重视各级政府责任的有效落实。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形成了“分灶吃饭”的财政体制,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在内的各项社会保险,其统筹层次与财政体制相适应,则容易落实各级政府的社会保险基金收支管理责任。如果统筹层次提高而财政体制不变,则必须采用有效的机制,才能落实各级政府对于社会保险基金收支管理的责任。 “统筹层次提高后,如果地方各级政府责任不能有效落实,则可能出现收钱不积极而发钱很积极的情况,这就必然导致基金收支不平衡。”何文炯说。他强调指出,“统筹层次低是现行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重要缺陷,但不是其唯一缺点。因此,在推进全国统筹的过程中,要进一步完善现行制度,使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有效率。” 参保人待遇不受影响 为了让推进多年的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迈出关键一步,同时倒逼省级统筹改革,自2018年7月1日起,我国开始实施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 据了解,中央调剂基金由各省份养老保险基金上解的资金构成。按照各省份职工平均工资的90%和在职应参保人数作为计算上解额的基数,上解比例从3%起步,逐步提高。中央调剂基金实行以收定支,当年筹集的资金全部拨付地方,按照人均定额拨付,根据人社部、财政部核定的各省份离退休人数确定拨付资金数额。 2019年,基金中央调剂比例提高至3.5%。据财政部最新披露的数据,2019年中央调剂基金预算规模4844.6亿元。这既是各地上缴的资金,也是中央要分给地方的资金。 从预算情况来看,广东、北京、浙江、江苏、上海、福建、山东等7地为“贡献”省份,共贡献1220.6亿元;辽宁、黑龙江、四川等22地(含兵团)为“受益”省份。 何文炯认为,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中央调剂金制度的实施,凸显了省级统筹的重要性。只有实现统收统支式省级统筹,才能有效实行中央调剂金制度。 何文炯进一步指出,从中央调剂金制度及其运行规则看,基础信息很重要,职工平均工资、在职应参保人数、离退休人数这三个数据很关键。从近20多年的情况看,各地基本养老保险乃至整个社会保险的缴费基数普遍不实,重要因素之一是工资统计缺乏统一而简便易行的计算口径。因此,建议有关部门能基于当今现实情况,进一步明晰工资含义、计算方法及统计规则,为准确计算社会保险缴费基数奠定基础。 目前,各省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统收统支改革正在进行,中央调剂金制度也已走上正轨,距离实现全国统筹又进了一步。 需要强调的是,上述改革措施,均不会对参保人待遇产生影响。 人社部副部长游钧曾公开表示,实施基金中央调剂制度不会增加企业和个人负担,不会提高养老保险的缴费比例,更不会影响到退休人员待遇。中央调剂基金是由各省的养老保险基金上解的资金构成的。作为企业和职工个人的缴费仍然按照现行政策执行,不需要额外多缴费。建立基金中央调剂制度,主要是在省际之间进行资金余缺的调剂。全国养老保险基金当期收支总量并没有发生任何变化,不会增加社会整体负担、不会提高养老保险缴费比例。 郑秉文也告诉记者,提高统筹层次不会影响参保人待遇。参保人待遇只与当地社会平均工资水平、个人工资水平及个人缴费年限挂钩。[详情]

养老保险费率降至16% 退休人员养老金“十五连涨”
养老保险费率降至16% 退休人员养老金“十五连涨”

  原标题:养老保险费率降至16%:企业减负,退休人员养老金“十五连涨” 21世纪经济报道 王佳昕,曾继儒 北京报道 “我们给普通员工缴纳养老保险的缴费基数在8500元左右,单位缴费比例由19%下调为16%后,每人每月可以省下约255元的用工成本。”北京某小微企业负责人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距5月1日落地实施社保降费已近两个月,近日记者从人社部获悉,30多个省份将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统一降至16%。 作为社保单位缴费比例中的大头,此次养老保险缴费比例下调是2015年启动社保降费以来费率降幅最大的一次,将为不同类型的企业带来不同程度的减负。 不过,有人担忧,养老金单位缴费比例的下调,是否会减少养老金的收入,导致养老金收支紧张? 对此,上海财经大学教授郑春荣表示,减负在短期内确实会带来社保基金的减收,但并没有太大影响。过去几年,我国总体上养老保险基金每年都有结余,累计结余量较高。当然也存在部分省份存在一定困难,需要加大财政扶持力度。 “从长期来看,社保费率下降有利于给企业减负,提高企业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如果社会平均工资增长了,缴费基数就增长了,社保基金收入可能呈现上升态势。换言之,社保费率降低,搞活了经济,做大了蛋糕,从长期来看,是有收益的。”郑春荣告诉记者。 企业用工成本减少 2019年年初,规模近2万亿元的减税降费大幕拉开。其中,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的下调最受关注。 据了解,2016年人社部曾发布《关于阶段性降低社会保险费率的通知》,部分省份的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降至20%,也有省份从20%降至19%。今年的改革方案则明确统一降至16%,与此前相比有较大降幅。 改革前,上海、黑龙江等地养老保险单位费率为20%,湖南、北京、重庆、安徽、四川、江苏、安徽、天津等大部分省份为19%。 目前,各地已纷纷落实社保降费方案。以北京为例,记者随机询问数家北京企业,均得到了“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已下调至16%、企业用工成本减少”的答复。北京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预计,从今年5月1日起执行至年底,降低养老保险费率将为企业减负约198亿元。 “此次降费,最有利于劳动密集型企业、雇工较多的企业。从另一方面,减费带来了用工成本的降低,也有利于企业提高用工意愿。”郑春荣说。 不过,在改革前,也有省份的养老保险单位费率低于16%,如广东部分城市为14%。这意味着广东部分企业的缴费比例会有所提升。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韩克庆告诉记者,他之前的测算结果表明,越是经济发达的地区,缴费率反而越低;越是经济欠发达的地区,缴费率反而越高。 最新出台的《广东省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过渡方案》显示,单位缴费比例为13%的市,2020年底前将单位缴费比例调整为14%,今后再根据国家统一部署,将单位缴费比例逐步过渡到全国统一标准。 郑春荣表示,广东等省份的社保费率提高,有利于全国范围内公平竞争。如果少数地区存在低费率现象,可能导致企业搬迁,形成马太效应。从长期来看,社保费率统一,是大势所趋,也是全国统筹的前提条件。 养老金支撑能力较强 除了降费率,调整社保缴费基数是此次降费综合方案中另一个含金量较高的政策。 事实上,单位或个人缴纳的社保费与两个因素有关,一是缴费比例,即费率,二是缴费基数,即费基。费率和费基任何一个因素的变动均会对缴费金额产生影响。此次降费方案除了降低费率外,也对社保缴费基数政策进行了调整,即明确以全口径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的平均工资作为核定职工缴费基数的上下限指标。 记者了解到,这一就业人员平均工资计算口径的调整,将把私营单位的工资计算进去。而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往往低于城镇非私营单位。工资计算口径的变动,将带来社保缴费基数的下调。如北京将于2019年7月起使用的社保缴费基数为94258元,低于2018年的101599元。 人社部副部长游钧曾表示,全口径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的平均工资能更合理地反映参保人员实际平均工资水平,工资水平较低的职工缴费基数就可相应降低,缴费负担减轻。小微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工资水平总体偏低,不少职工是按照缴费基数的下限来缴费,加上降费政策,他们的缴费负担会进一步减轻,能够更多受益。 “经测算,按照全国平均水平来推算缴费基数的上下限口径调整后,以职工缴费基数下限缴费的企业在单位费率降到16%的基础上,实际缴费负担通过口径调整,可再下降两到三个百分点。”游钧说。 那么,为企业减负的同时,养老金收入和待遇是否会受到影响? 郑春荣表示,社保降费只减少基金收入,不影响养老金计发办法,不会影响养老金待遇水平。 数据显示,2018年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各项收入3.7万亿元,支出3.2万亿元,2018年底基金累计结余约4.8万亿元,有较强的支撑能力。 不仅如此,从今年1月1日起,按平均约5%的幅度提高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这表明今年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实现“十五连涨”。 韩克庆表示,在降低费率的同时,要和规范征收、全国统筹、个账做实等配套措施综合考虑。降低费率不见得会降低养老金待遇,主要是为了让制度效能发挥得更好。 不过,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社会平均工资的统计范围如包含私营单位的平均工资,则工资水平会有所下降,可能影响养老金水平。 对此,记者了解到,在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降低社会保险费率综合方案》中已明确指出,调整就业人员平均工资计算口径后,各省要制定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的过渡措施,确保退休人员待遇水平平稳衔接。 (编辑:耿雁冰)[详情]

微博推荐

更多

新浪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1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