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条码支付业务规范》实施首日,中国银联宣布与财付通支付科技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正式开展微信支付条码支付业务合作。网联也高调宣布,截至3月末,累计完成资金交易转接清算破百亿笔。在分析人士看来,在“断直连”的大限下,两大清算机构正迎来正面较量。[详情]
在条码支付直连模式的大限之日,微信支付宣布将其条码支付业务接入银联,由后者提供转接清算服务。[详情]
部分消费者对于其中一些规定产生了困惑,支付协会就一些问题对消费者做相应的解释,同时对市场机构开展条码支付进行自律提示,为条码支付业务规范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详情]
3月26日,“银联小微商户服务”官方微信号宣布,为了配合条码支付规范落地,2018年3月29日 23:59:59起,针对商户静态码收款额度进行调整。调整之后,单卡单日同商户累计限额500元。[详情]
今天是3月30日,后天就是愚人节了,对于支付行业的从业者,这个日子恐怕没有多少心思去娱乐他人,风风火火的断直连,条码规范实施等监管要求到了这个日子,市场到底会发生什么变化,所有人都在忐忑热切的期望着。[详情]
付款扫码、收款扫码……如今扫码支付已成为生活常态。根据央行通知,4月1日起,微信、支付宝等应用扫码付款将限额,静态扫码每天最高500元。[详情]
央行在发布条码支付新规的同时,发布了白话版图解。[详情]
央行在发布条码支付新规的同时,还发布了漫画版图解。[详情]
国内一则沃尔玛超市内的公告在近期引起了轩然大波。3月下旬,成都、重庆等部分西南地区沃尔玛门店消费者发现在结账时无法使用支付宝,如使用移动支付,仅支持微信支付。[详情]
近日,沃尔玛在华西区(包括云南省、贵州省、四川省、重庆市)的门店暂时停止接受支付宝支付。而沃尔玛华西区和微信达成深度合作关系。“目前除了华西区,其他地区的沃尔玛都支持支付宝结算。”沃尔玛方面强调。[详情]
在新零售领域,腾讯利用其版图内的沃尔玛再次采用类排他协议,暂停了沃尔玛与支付宝的合作,背后实际造成损失的是客户的利益。[详情]
继沃尔玛之后,步步高于3月24日也宣布,旗下门店禁止使用支付宝。很多人认为,这是发生于去年底到今年初,腾讯火速入股多家零售企业之后,势必会带来类似的“二选一”。[详情]
昨日,沃尔玛方面回应记者称,门店支持包括提供现金、银行卡、购物卡、多用途预付费卡和手机支付等多种支付方式。对方未正面回答停用支付宝问题。此前沃尔玛曾对媒体表示,部分地区停用支付宝是因为已与微信达成深度合作,会推出一些独家优惠。步步高超市也否认了近期拒用支付宝的说法。[详情]
有专家指出,从宏观来说,这种行为有损公平交易。假如类似具有垄断地位的企业,都基于自身利益来实施某种交易条件的限制,必然造成市场经济不能真正自由交易,最终损害消费者福利。[详情]
“监管对支付业务系统接口用途的整顿相当明确,也很严厉,违规操作或者打擦边球方式操作的空间被完全挤压,而这也将引发第三方支付机构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运营成本的走高。”[详情]
聚合支付”业务已经是常态服务手段,可有效降低商户的系统建设、财务成本,45号文件明确属于鼓励创新业务,但需要考虑业务发展方式,传统通道业务模式会面临挑战,通道服务商应转变为外包服务商,逐步回归主体经营。[详情]
条码支付过低的市场进入门槛,触发了市场的无序竞争。中国社科院金融所支付清算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赵鹞形容说,这如同“无证驾驶”、“危险驾驶”,风险集中,《通知》则明确了条码支付的“交规”。[详情]
快速发展中的条码支付市场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从技术层面看,二维码通过几何图形来记录数据和储存信息,这样的功能也可能携带非法链接或代码。如果二维码支付终端缺乏识别与拦截功能,就可能产生安全漏洞和隐患。[详情]
专家表示,自打2015年正式实施银行账户及支付账户分类管理开始,央妈似乎就操碎了心,尤其每年岁末,若不围绕账户及其支付结算应用发俩文件,都不能算过新年,如果俩不行,那就再来5个。[详情]
唐凌:在条码支付异常火爆的同时,市场的无序竞争、机构的违规操作、不法分子的攻击诈骗等问题时有发生。直至今天,条码支付的相关规范终于发布了,可谓是恰逢其时。[详情]
蔡洪波:条码支付规范出台有利于引导市场主体合规经营,合理创新,有序竞争,防范资金和信息泄露风险,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从而推动支付普惠包容发展,更好地服务新消费和实体经济。[详情]
赵鹞:央行审时度势的发布了《关于印发<条码支付业务规范(试行)>的通知》,条码支付从此告别“无证驾驶”与“危险驾驶”。[详情]
原标题:饿了么被阿里、蚂蚁金服全资收购后,会下线微信支付? 来源:陈尔东 作者:陈尔东 马云的互联网帝国又下一城。 4月2日上午,饿了么CEO张旭豪发内部信,确认饿了么接受阿里巴巴的收购,阿里巴巴将联合蚂蚁金服以95亿美元对饿了么完成全资收购。 饿了么从此姓马,不过不是马化腾的“马”,是马云的“马”。 得到饿了么,在与腾讯的对抗中无疑会增加了许多优势。说到对抗,近来AT最火爆的战场集中在支付领域。不久前,沃尔玛、步步高等腾讯盟友下架支付宝一事还闹得沸沸扬扬,纳入阿里巴巴和蚂蚁金服旗下的饿了么会不会和腾讯一样采取排外政策,下架微信支付呢? 读懂新金融在发稿前向腾讯、蚂蚁金服求证,腾讯一位员工表示,暂不知道,蚂蚁金服则未对此进行回复。不过读懂新金融注意到,目前微信支付还在饿了么App中,不过却排在非常靠后的位置。 图片来源:饿了么App 在微信支付崛起前,第三方支付可以说是支付宝的天下,但腾讯凭借强大的流量和红包战术抢占支付市场,同微信绑定的“微信支付”迅速成长, 并与支付宝分庭抗礼。近年来,二者在支付场景、支付方式是不断创新,你攻我守打的更是不可开交。 为何马化腾一定要整支付?为何马云一定要守支付?除了最基本的商业逻辑外,还有更高层次的原因。 1、昨日硝烟 3月28日,一则“支付宝遭腾讯系封杀”的微博引来很多人关注,微博称“成都等地沃尔玛超市暂停使用支付宝,有的以“系统升级”为由,有的以“合作暂停”为由,并表示恢复时间未知”;同时腾讯入股的步步高也被曝与支付宝停止合作。 一时间,烽烟弥漫。 对此蚂蚁金服表示:暂无官方回应,而腾讯方面则有一名员工回应称:就算是支付大战,那也是支付宝先开始的。(此回应援引自《国际金融报》) 无论双方回应与否,吃瓜群众已经开始表态,从微博评论队形上看,吃瓜群众有扎堆力挺支付宝的趋势,纷纷谴责腾讯强迫用户站队。 正文开始前,笔者先给吃瓜群众正一个逻辑:商战一旦开始,便没有所谓的对与错,无论是哪一方都会多多少少做一点出格的尝试和举动,就像之前“京东、天猫二选一”事件,说到最后也没有一个可以让所有人接受的黑白、对错。所以吃瓜群众也不用急着站队,静静等待结果就好。 如果腾讯已经决定向支付宝开炮,已经姓“马”的饿了么会不会用自身的支付场景来还击呢?笔者觉得:会。毕竟阿里的体系是排T的,腾讯的体系也是排A的。 2、二马为何争支付? 从乌镇“东兴局”开始AT之争苗头显现,并愈演愈烈。 BATJ是人们传统意识上的四大互联网巨头,但百度近年多个布局未见明显成效,逐渐从中掉队,京东核心的电商业务体量与阿里巴巴相去甚远,且与腾讯深度绑定;与阿里巴巴等量级的对手只有腾讯,而与腾讯等量级的对手也只有阿里巴巴。 知名财经媒体人秦朔曾分析过AT之争发生的原因,大意为“腾讯虽然自己不做电商,但与京东、唯品会联合后,间接的打击阿里的电商,而阿里社交不行、游戏不行,电商就是阿里的命,双方频频喊话的原因就是因为腾讯已经向阿里核心区域布局、猛攻”。 对于秦朔老师的观点笔者十分认同。但为何A、T频频在支付这个局部战场开战呢? 马云除了阿里巴巴之外最大的力量就是蚂蚁金服,而蚂蚁金服最核心的业务除了征信就是支付,支付虽然只是金融的一个细分领域,但是支付太重要了。每一个互联网巨头都有一个用户高频使用的“宅基地”,马化腾的宅基地是微信和QQ,马云的宅基地是淘宝和支付宝。 在电商方面,腾讯已经联合京东、唯品会发起进攻,虽然短时间内无法对淘宝造成毁灭性打击,但却是个永久的威胁,也就说在电商领域,马云已经有一把达摩克里斯之剑悬于头顶。 支付领域微信的场景拓展越来越快,攻势同样凌厉;如果支付宝的使用场景越来越少,必然会造成部分用户流失,淘宝和支付宝高度绑定,二者能一荣俱荣,就能一损俱损。如果马云失去了“支付”这一城,在以后的竞争中将处于绝对的劣势;当支付宝只有淘宝一个支付场景之时,就是马化腾封王之日,不过这种可能性小到可以忽略。 3、AT之争,没有赢家 在过去的工作经历中,笔者曾多次撰写、布置“支付大战”相关选题,但题材主要是二者为抢占市场份额的举动,此次“二选一”事件,从笔者的角度讲:希望它只是个不太美丽的误会。 在BATJ四家巨头中,腾讯是最开放的一个,特别是面对媒体质疑时。因此,在笔者心中腾讯的形象是极为高大,不希望它是“二选一”事件的始作俑者,我上文已经提到:商战没有绝对的黑白;所以AT之间的竞争我也不去评论对错。但是“二选一”的后果是用户的不便利,AT级别的企业应该为社会创造价值,而不是以牺牲用户便利的方式去竞争,有些东西不能停留在公关话术层面。 此外,如果“二选一”事件真的是有腾讯操纵,就说明A、T之争不再是喊喊话,而是要动真格的了。但笔者对于A、T之争本身的结果并不看好,不管未来谁赢谁输。 马云曾经说过,国家需要可以把支付宝送给国家,这句话我相信有一半是真心的,另一半是什么呢?个人观点是形势所迫。余额宝个人投资上限从100万元下调至25万元,又从25万元调整至10万元,这其中有没有国家的因素?怀璧其罪。 马云与马化腾是影响了几代人的企业家,A、T更是伟大的企业,他们现在已经足够大了,如果A、T之争中,有一方倒下了,剩下了的一方就太大了,大到无人可以制衡,留给胜利者的路可能只有一条:捐给国家。 除了国内的14亿用户市场外,国际上还有几十亿用户待开拓、挖掘,A、T都是中国企业的标签,是不是应该将竞争的中心向国际倾斜呢?不要再让用户选择站支付宝还是站腾讯,有一天A、T收购微软、苹果、亚马逊的时候,所有用户都会和你们站在一队,因为你们代表的是中国。[详情]
本文源自:快科技央行推出的网联清算平台近日下发42号文,督促第三方支付机构接入网联渠道,并明确在6月30日前,所有第三方支付机构与银行的直连都将被切断,银行不再单独直接为第三方支付机构提供代扣通道。此番被关停的支付端口主要是快捷支付和代扣,受影响最大的当属互联网金融公司。在此之前,农行等多家银行已经关闭P2P、 消费金融等支付通道,引发轩然大波,多家相关公司纷纷提醒用户更换银行卡。对普通用户而言,支付宝、微信支付中的自动续费业务将无法继续使用,因为这类服务可以直接从银行卡扣款,而新规生效后,就只能从支付宝或者微信支付的余额中扣款了。相关名词解释:1、网关支付:第三方支付公司作为代理(网关)接入银行。用户在网关页面选择银行,页面跳转到第三方支付平台,然后重定向到对应的银行,用户在银行电子银行官网采用网银完成支付,比如早期的12306购票支付页面。2、代扣:一般指用户通过线上或线下柜台方式签署“用户-商户-银行”的三方协议,授权商户可以从其银行账户中扣钱。3、快捷支付:针对小额支付简化授权过程(比如只需要完成持卡人银行卡、身份证、手机号的实名认证),同时通过下行短信验证码的形式来完成消费确认。[详情]
根据此前中国银联的公告,4月起银联微信正式牵手,预计未来,付机构受理的涉及银行账户的网络支付业务全部通过网联平台处理。那么银联微信正式牵手后,今后移动支付将有哪些变动?下文就来带大家了解一下。银联微信正式牵手合作日前,微信支付接入银联的传闻终于坐实。4月1日,中国银联公告称,与财付通开展微信支付条码支付业务合作。与微信支付已完成系统对接等,各项准备工作就绪。银联微信正式合作这是《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印发&lt;条码支付业务规范(试行)&gt;的通知》的实质性落地。该《通知》规定,2018年4月1日起,银行业金融机构、支付机构开展条码支付业务涉及跨行交易时,应当通过人民银行跨行清算系统或者具备合法资质的清算机构处理。对于银联微信正式牵手,此前,有一份微信、支付宝接入银联的方案在网上流传。对于接下来支付宝是否会接入银联,中国银联相关人士对记者表示,以公告内容为准。中国银联在公告表示,在做好微信支付条码支付业务转接清算服务的同时,中国银联也做好了为其它机构提供转接清算服务的准备。移动支付将有哪些变动记者注意到,第三方支付切断与银行“直连”的大限已经迫近。2017年8月,央行发布《关于将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由直连模式迁移至网联平台处理的通知》,规定自2018年6月30日起,支付机构受理的涉及银行账户的网络支付业务全部通过网联平台处理。“断直连”序幕由此拉开。此前,第三方支付主要采用支付机构直连银行模式完成支付清算业务。在这种模式下,资金流向难以溯源监控,存在较大风险。“如果是一个银行还可以监管,但支付机构跟银行直连接口太多,备付金账户太多,资金可能就被转移了。所以监管需要加一层防火墙,加一道清算组织,不管是走银联还是网联都是可以的。”王蓬博说。“在条码支付业务上,银联和网联都可以做。按照监管要求,支付机构必须接入网联,同时也可以接入银联,基于业务平稳过渡等角度考虑,一般会选择同时接入两家支付清算机构。”苏宁金融研究院互联网金融中心主任薛洪言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去年6月30日,网联平台正式启动业务切量。目前,网联平台已接入并启动迁移340余家银行以及100余家支付机构,累计完成资金交易转接清算100多亿笔,成功交易金额近3万亿元,最高单日交易笔数处理规模超过1亿笔。而中国银联也于今年1月29日宣布新一代银联无卡业务转接清算平台经过近半年的运营检验,正式向各类成员机构全面开展大规模的各类业务承载服务。已与包括17家全国性重点商业银行、180余家区域银行在内的主要商业银行完成联网。“直连切断之后,对于第三方支付机构来说,接口费率能够统一。”王蓬博表示,“在直连模式下,第三方支付巨头的备付金额度比较高,与银行有谈判的筹码,费率可能会低一些。以后费率拉平了,对于中小机构是一个利好。”但是这并不足以改变当前第三方支付的市场格局,王蓬博进一步指出,“最大的意义还是在于防范金融安全,断直连之后在反洗钱、用户资金安全上都有了保障。[详情]
本报记者 张漫游 北京报道 根据2017年12月底公布的《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印发<条码支付业务规范(试行)>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规定,2018年4月1日起,银行业金融机构、支付机构开展条码支付业务涉及跨行交易时,应当通过人民银行跨行清算系统或者具备合法资质的清算机构处理。 4月1日,《通知》取得实质性落地,中国银联公告称,与财付通支付科技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正式开展微信支付条码支付业务合作。当前,中国银联与微信支付已完成系统对接、联调测试和生产验证,各项准备工作全面就绪。 同日,交通银行与中国光大银行率先表态:交行称,该行积极配合银联,已于4月1日完成系统对接工作,成为该业务首批上线合作银行;光大表示,作为该业务第一家上线合作银行,目前已实现相关业务功能,并于4月1日正式上线投入使用。 “这只是一个开始,后续会有更多银行表态。” 信用卡行业研究人士、多年从事独立的信用卡与支付产业研究人士董峥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 董峥将此次“断直连”主要给行业带来的影响总结为三点:其一是让支付清算机构回归清算转接功能;其二是使得支付路径更具通透性,有助于监管;其三是解决了银行尤其是中小银行与第三方支付机构议价的不对等。 据统计,截至2017年,移动支付使用人数已达5.27亿,较2016年底增加5783万人,年增长率为12.3%,使用比例达70%。同时,2017年,中国获得第三方支付牌照的企业达到了247家。 “微信、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机构对中国支付的产业发展的确起到了推动作用,但在此过程中第三方支付机构却踩到了一些‘雷区’,出现了大量的违规案件,包括非银行支付机构与银行直连或互联,通过银行从事违规跨行清算业务;挪用客户备付金的现象层出不穷;趁支付行业的混乱局面无照经营,造成‘二清’、‘三清’满天飞,更有的支付公司屡遭处罚却无动于衷,继续违规经营。”董峥认为,对支付行业乱象大规模的治理整顿业已开始,目的是将支付纳入到央行统一监管范畴内,所有支付机构均需采用同一规则标准。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董希淼亦表示,要让支付机构、商业银行、清算机构以及外包服务商等严格执行制度,各司其职,让支付回归支付、清算回归清算、服务回归服务,推动支付清算市场规范健康可持续发展。 谈及中小银行与第三方支付议价的不对等,董峥告诉记者,他从中小银行机构了解道,由于支付宝、微信等第三方支付机构具有场景化优势,吸引了大量客户,改变了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使得客户在选择银行时会将该行是否与这类第三方支付机构对接作为前提。 “对于中小银行而言,其客户量有限,如果不与前沿的第三方支付机构‘直连’,可能就会面临自己客户的流失,但连接了之后,却又因为自己的客户量并不大而增加成本。尤其对于一些农信、农商系统而言,与第三方支付机构的‘直连’增加了中小银行与第三方支付议价机构的不对等。”董峥坦言。 (编辑:朱紫云 校对:翟军)[详情]
现在已经进入无现金时代,人们都喜欢用手机支付,这样十分方便。可是你知道吗?4月起,用支付宝、微信等扫码付款将会有额度限制。现在扫码支付限额500元,出现这样规定对我们的生活有没有影响呢?下面来了解下。二维码扫描支付限额二维码支付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但二维码支付背后仍存在诸多乱象,用户资金被盗刷、手机扫码中毒等乱象时有发生。为了保护广大用户的财产,从4月1号起扫码支付限额500元,这样的规定出来后引起网友热议。静态扫码支付单日不超500元根据央行规定,使用静态条码支付,同一客户单个银行账户或所有支付账户、快捷支付单日累计交易金额应不超过500元。看到这一规定,有些消费者第一反应就是抱怨额度太低:“以后每天扫码支付不能超过500元了,真不够用啊?”事实上,这是大家的误解。业内人士指出,受500元额度限制的主要是使用静态二维码的街边小商小贩,大部分的扫码支付特别是额度较大的消费还是用动态码多,也就是商家用扫码枪来扫消费者手机上的动态二维码。从以往消费数据来看,500元的限额也完全满足绝大部分消费者的需求。去年年底,央行发布《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印发〈条码支付业务规范(试行)〉的通知》,配套印发了《条码支付安全技术规范(试行)》和《条码支付受理终端技术规范(试行)》,自2018年4月1日起实施。静态码支付每天限额500元对于即将执行的新规,部分消费者担心额度不够用。业内人士指出,一些消费者之所以产生误解,主要是因为动态码和静态码没有区分。最简单的判断方法,如果消费者用自己的手机扫商户提供的印在纸上的二维码,就是静态码支付;如果消费者调出自己手机上的付款码,商户用扫码枪扫这个码,就是动态码支付。一般街边的小摊贩可能用的是静态码,大部分有固定店面的商户多会选择用动态码。根据央行规定,使用静态条码进行支付的,风险最高,风险防范能力最低,在央行的风险等级体系中为D级,限额也最低。使用静态条码支付,同一客户单个银行账户或所有支付账户、快捷支付单日累计交易金额应不超过500元。动态条码的风险防范能力由高到低分为A、B、C三级,不同等级对应的交易验证方式条码和支付限额也各不相同。越安全的动态码支付,交易限额就越高。具体来说,采用包括数字证书或电子签名在内的两类(含)以上有效要素进行验证的动态码,风险防范能力为A级,可以由银行、支付机构与客户通过协议自主约定单日累计额度。采用不包括数字证书、电子签名在内的两类(含)以上有效要素(注:如指纹、密码等)进行验证的,风险防范能力为B级,同一客户单个银行账户或所有支付账户、快捷支付单日累计交易金额最高为5000元。采用不足两类有效要素进行验证的动态码支付,风险防范能力为C级,同一客户单个银行账户或所有支付账户、快捷支付单日累计交易金额最高为1000元。因此,笼统说扫码支付4月1日以后每日限额500元是不准确的。因为在央行新规中,每天限额500元,仅仅针对静态条码。如果是消费超过500元以上,可以请商家用扫码枪扫顾客的支付宝或者微信的动态付款码。这样就不会受到500元的限制。[详情]
本文源自:证券时报在条码支付直连模式的大限之日,微信支付宣布将其条码支付业务接入银联,由后者提供转接清算服务。同时,支付机构缴存人民银行的客户备付金存款在今年2月末已达到2202.35亿元,比2017年末的994.90亿元飙涨了121.36%。收单侧直连被切断一位资深大型支付机构人士告诉记者,条码支付直连包括“发卡侧直连”和“收单侧直连”,此次银联与微信支付的合作,不涉及发卡侧快捷支付业务,只将银行在收单侧对财付通条码支付的受理业务纳入银联网络。他进一步分析道,此次合作对原有银行卡业务的四方模式没有任何影响,不改变原有微信支付产品体验,仅改变收单机构受理微信支付条码支付业务的交易路径——即由每个收单机构分别对接微信的模式调整为各收单机构对接银联,银联担任唯一中转站,再对接微信支付,转接交易并清算资金。“我们从自己的经验来说,银联与微信支付制定的新的业务接口,和原来的接口并没有太大改变,也没有增加我们下游收单机构的成本,商户的手续费和受理流程也没有太大变化。整个迁移还是比较顺畅。”该支付机构高管说。事实上,在多家媒体的报道中,“断直连”(在银行、支付机构的跨行清算中引入清算机构)至少有两个时点:4月1日、6月30日。那么,“断直连”究竟指的是哪个时点?这就涉及不同的支付业务种类: 4月1日是支付创新业务规范(即281号文)和条码支付业务规范(即296号文)双双规定的时点,要求支付机构迁移的是条码支付业务;6月30日是央行支付结算司下发的一则通知规定的时点,要求支付机构迁移的是涉及银行账户的网络支付业务,而且还规定了具体的清算承接平台——网联。也即,“断直连”针对的支付业务类型是不一样的,所以时点也不相同。清算蛋糕如何分?目前,银联已经和光大银行、通联支付、银联商务三家收单机构的微信支付联机交易调通,生产验证完成并成功投产。光大银行表示,作为该业务第一家上线合作银行,将与银联共同努力,继续提供更为安全、高效的支付服务。“线上的无卡支付的转接清算,银联和网联都已经有方案了,而且都已上线,就看各家支付机构的意愿和选择了。但线下扫码比较复杂,知名支付机构都有自己的码标准,后来银联和网联又先后推出了自己的码标准,然后还有一堆四方机构的聚合码。我认为,得标准者得天下。”一名华北支付公司的高管告诉记者。无独有偶,京东金融副总裁、支付事业部许凌也表示,“银联码、网联码,谁最终能推成行业标准,使得能全行业互通互联,这才是大赢家。”微信支付的条码支付业务接入银联后,市场的目光聚焦到支付宝的身上——毕竟就在半个月前,市场才传出了它和微信都要双双接入银联的风声。对此,支付宝的回应仍旧是:“我们正在学习《条码支付业务规范》,对接入银联的方案暂时不清楚。”备付金规模两个月翻了一倍多在清算机构抢夺“断直连”蛋糕的同时,支付机构交存至央行账户的备付金,正在猛增。按照央行在去年末祭出的大招,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集中交存比例将由去年4月延续至今年1月的20%档位,分三次逐月提高至50%档位。央行的统计数据显示:1月末,备付金规模为1237.57亿元,较去年末的994.9亿元上涨了242.67亿元;到了提额进程正式开启的2月,这一数据飙到了2202.35亿,较1月末上涨964.8亿元。套用央行规定的提额政策,可将2月相较1月的增量(964.8亿元)看做客户备付金总规模的10%。也就是说,目前,我国支付机构账上沉淀的客户备付金总额至少有9600亿。面对一个可“躺着赚钱”的、近万亿的大蛋糕,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不少支付机构的迁徙动力并不太强,所以迁移进程缓慢。“这也是央行动真格叫我们交到50%的原因。”沪上一位第三方支付公司高管告诉记者。该高管称,支付机构的客户备付金沉淀量越高,银行给予的利息就越高。一般银行给予的利息利率在年化3%左右,高的可达到4%以上。以此计算,除支付宝、财付通外,二线支付机构备付金的日均沉淀量就可以达到30亿-50亿。“躺着赚利差”也催生一个畸状——支付机构开拓新支付场景的动力不强,更有甚者为了提高备付金的收益,违规挪用备付金,购买银行理财产品、参与过桥贷款,甚至投资高风险证券类项目等,这也是央行加强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监管的原因。[详情]
原标题:银联和微信支付牵手了:正式开展条码支付业务合作 记者 陈月石 在条码支付新规正式执行的第一天,中国银联和微信支付正式牵手合作了。 中国银联发布公告称,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规范支付创新业务的通知》(银发〔2017〕281号)和《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印发<条码支付业务规范(试行)>的通知》(银发〔2017〕296号)等监管文件要求,中国银联与财付通支付科技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正式开展微信支付条码支付业务合作。 银联称,与微信支付已完成系统对接、联调测试和生产验证,各项准备工作全面就绪。即日起,中国银联面向收单机构提供微信支付条码支付业务接入测试服务,各收单机构可登陆银联开放平台获取相关文档,根据中国银联和微信支付的指引分批接入。 这一合作的背后,是第三方支付直连银行这一模式的大限的到来。 针对部分支付机构与多家银行或支付机构直连进行商户拓展的情况,在央行去年底发布、并在4月1日执行的的条码支付规范中明确要求,银行、支付机构开展条码支付业务涉及跨行交易时,应当通过人民银行跨行清算系统或者具备合法资质的清算机构处理。 而出身均背靠央行,同样担任转接清算的角色的银联和网联,是目前仅有的两家“具备合法资质的清算机构”。 为重返网络支付转接清算市场,银联在1月29日将新一代银联无卡业务转接清算平台向各类成员机构全面开展大规模的各类业务承载服务。 “双方将排除时间紧、任务重等困难,加班加点开展工作,确保系统对接在政策规定的时间点前投产上线。”银联称。 而在央行的定位中主要处理支付机构发起的、涉及银行账户的网络支付业务的网联平台,成立的初衷就是为了“断直连”。 根据网联平台最新交出的成绩单,截至截至3月31日,其已接入并启动迁移340余家银行以及100余家支付机构,累计完成资金交易转接清算100多亿笔,成功交易金额近3万亿元人民币。其中,微信和支付宝已经在去年向网联切量。 目前,尚未有支付宝与银联合作的进一步消息落地。 “在做好微信支付条码支付业务转接清算服务的同时,中国银联也做好了为其它机构提供转接清算服务的准备。”银联称。[详情]
在条码支付直连模式的大限之日,微信支付宣布将其条码支付业务接入银联,由后者提供转接清算服务。同时,支付机构缴存人民银行的客户备付金存款在今年2月末已达到2202.35亿元,比2017年末的994.90亿元飙涨了121.36%。收单侧直连被切断一位资深大型支付机构人士告诉记者,条码支付直连包括“发卡侧直连”和“收单侧直连”,此次银联与微信支付的合作,不涉及发卡侧快捷支付业务,只将银行在收单侧对财付通条码支付的受理业务纳入银联网络。他进一步分析道,此次合作对原有银行卡业务的四方模式没有任何影响,不改变原有微信支付产品体验,仅改变收单机构受理微信支付条码支付业务的交易路径——即由每个收单机构分别对接微信的模式调整为各收单机构对接银联,银联担任唯一中转站,再对接微信支付,转接交易并清算资金。“我们从自己的经验来说,银联与微信支付制定的新的业务接口,和原来的接口并没有太大改变,也没有增加我们下游收单机构的成本,商户的手续费和受理流程也没有太大变化。整个迁移还是比较顺畅。”该支付机构高管说。事实上,在多家媒体的报道中,“断直连”(在银行、支付机构的跨行清算中引入清算机构)至少有两个时点:4月1日、6月30日。那么,“断直连”究竟指的是哪个时点?这就涉及不同的支付业务种类: 4月1日是支付创新业务规范(即281号文)和条码支付业务规范(即296号文)双双规定的时点,要求支付机构迁移的是条码支付业务;6月30日是央行支付结算司下发的一则通知规定的时点,要求支付机构迁移的是涉及银行账户的网络支付业务,而且还规定了具体的清算承接平台——网联。也即,“断直连”针对的支付业务类型是不一样的,所以时点也不相同。清算蛋糕如何分?目前,银联已经和光大银行、通联支付、银联商务三家收单机构的微信支付联机交易调通,生产验证完成并成功投产。光大银行表示,作为该业务第一家上线合作银行,将与银联共同努力,继续提供更为安全、高效的支付服务。“线上的无卡支付的转接清算,银联和网联都已经有方案了,而且都已上线,就看各家支付机构的意愿和选择了。但线下扫码比较复杂,知名支付机构都有自己的码标准,后来银联和网联又先后推出了自己的码标准,然后还有一堆四方机构的聚合码。我认为,得标准者得天下。”一名华北支付公司的高管告诉记者。无独有偶,京东金融副总裁、支付事业部许凌也表示,“银联码、网联码,谁最终能推成行业标准,使得能全行业互通互联,这才是大赢家。”微信支付的条码支付业务接入银联后,市场的目光聚焦到支付宝的身上——毕竟就在半个月前,市场才传出了它和微信都要双双接入银联的风声。对此,支付宝的回应仍旧是:“我们正在学习《条码支付业务规范》,对接入银联的方案暂时不清楚。”备付金规模两个月翻了一倍多在清算机构抢夺“断直连”蛋糕的同时,支付机构交存至央行账户的备付金,正在猛增。按照央行在去年末祭出的大招,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集中交存比例将由去年4月延续至今年1月的20%档位,分三次逐月提高至50%档位。央行的统计数据显示:1月末,备付金规模为1237.57亿元,较去年末的994.9亿元上涨了242.67亿元;到了提额进程正式开启的2月,这一数据飙到了2202.35亿,较1月末上涨964.8亿元。套用央行规定的提额政策,可将2月相较1月的增量(964.8亿元)看做客户备付金总规模的10%。也就是说,目前,我国支付机构账上沉淀的客户备付金总额至少有9600亿。面对一个可“躺着赚钱”的、近万亿的大蛋糕,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不少支付机构的迁徙动力并不太强,所以迁移进程缓慢。“这也是央行动真格叫我们交到50%的原因。”沪上一位第三方支付公司高管告诉记者。该高管称,支付机构的客户备付金沉淀量越高,银行给予的利息就越高。一般银行给予的利息利率在年化3%左右,高的可达到4%以上。以此计算,除支付宝、财付通外,二线支付机构备付金的日均沉淀量就可以达到30亿-50亿。“躺着赚利差”也催生一个畸状——支付机构开拓新支付场景的动力不强,更有甚者为了提高备付金的收益,违规挪用备付金,购买银行理财产品、参与过桥贷款,甚至投资高风险证券类项目等,这也是央行加强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监管的原因。[详情]
Copyright © 1996-201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