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底如新

喝果汁致死?入华16年 直销巨头如新竟成"背后推手"
喝果汁致死?入华16年 直销巨头如新竟成"背后推手"

中国新闻网|2019年03月20日  00:04
消费者称用如新产品致肾病加重 如新被判赔偿两万元
消费者称用如新产品致肾病加重 如新被判赔偿两万元

因“女子感冒只喝果汁离世”一事而引发关注的如新(中国)日用保健品有限公司(简称“如新公司”),此前曾因“服用产品致肾病加重”被告上法庭[详情]

澎湃新闻|2019年03月19日  19:05
42岁男老板痛苦万分:不想让“如新”把这个家散了
42岁男老板痛苦万分:不想让“如新”把这个家散了

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2019年03月20日  14:10

最新新闻

如新二度危机 “千万不要去医院”背后隐藏了什么?
如新二度危机 “千万不要去医院”背后隐藏了什么?

  如新二度危机   “千万不要去医院”背后隐藏了什么? 文/陈茜 针对“保健”市场乱象,暂停办理直销相关审批、备案的“百日行动”还未过去,直销巨头之一,如新又出事端。 日前,34岁如新直销员林丽(化名)因感冒不就医,喝如新果汁离世的新闻,再次将“如新”推向舆论风口——旗下直销产品在销售过程中涉嫌虚假、夸大宣传,并且多层级发展下线的业务模式或涉嫌传销。 据了解,林女士死因为“严重肺部感染引发器官衰竭”。据相关报道称,逝者家属认为,这与如新“导师”向妻子灌输“千万不要去医院”的观点有关,最终延误治疗。不过,其“导师”在林女士去世后对此否认,并称“这是诽谤”。家属提供的“导师”授课视频中,该导师确实随口说出“牛奶是垃圾食品”“21岁小伙身患胃癌使用产品三个月后,所有指标正常”“现代医学的发展已经背道而驰”之类的话。 据《商学院》记者向知情人了解,林女士为全职妈妈,在2016年通过朋友的介绍加入到了“如新事业”中。 无论林女士之死是否与听信如新“导师”,延误治疗有关,长期服用如新产品的直销员死亡,对于如新来说都不是好消息。 3月18日晚,如新(中国)日用保健品有限公司就此事发表声明称,已成立专案小组采取调查措施,目前正积极与家属沟通联系。 “三批”如新后,今日为哪般? 5年前,如新遭遇过更大危机。 2014年1月,《人民日报》分别刊发三篇文章《看“如新”怎样编织谎言》、《看“如新”怎样攻陷人心》、《“如新”在美国屡遭处罚》,连批如新公司涉嫌违法违规经营问题。报道引发国家工商总局高度重视,最终,所涉属地的工商机关依照《直销管理条例》有关规定,对如新公司及相关当事人的违法违规行为作出处理。 当时,如新公司在经营活动中存在超产品范围从事直销、夸大产品功效宣传等违法违规行为,其个别销售人员存在擅自直销、欺骗及误导宣传等违法违规行为。从经济处罚来看,主要是没收违法销售所得及十万元左右的罚款。 夸大产品功效是直销行业的“顽疾”。这次新闻中林女士所饮用的“如新果汁”除了涉嫌虚假宣传外,并未经过备案。 根据商务部直销行业管理网站可查,如新(中国)日用保健品有限公司在2006年取得《直销经营许可证》,从果汁类产品只有2013年备案的“如新华茂牌集璀果汁”,“林女士”感冒后所服用的“g3活能混合果汁饮料”并未在列。 《商学院》记者在如新中国的官网上的产品介绍中,“g3活能混合果汁饮料”归属于“营养补充”类,图片和售价在一级页面中还保留,但是点击后已经“404”了。 (该款果汁已经在如新官网上被“404”) 如新g3活能混合果汁饮料的销售是否合规合法?如新公司是如何看待如新“导师”在推销产品过程中,怂恿消费者“拒绝就医”的行为?是如何进行培训管理和惩罚的?以及如新在直销推广中,是否存在多层级发展下线,采取团队计酬等涉嫌传销的行为? 针对上述及其他相关问题,《商学院》记者多次联系如新官方客服,对方表示已将采访需求上报有关部门,会有专人联系,但截至发稿,迟迟没有消息。同时,记者向如新中国官网上的“48小时邮箱”及“违规举报信箱”发送了采访提纲,其中一封遭退信,而另一封截止发稿并未得到回复。 在致电过程中,如新客服向《商学院》记者称,如新公司强调保健品不能替代药品。但是,根据林女士的遭遇,实际经营过程中,直销员为了销售产品,存在夸大功效可能性。 根据以往直销行业遇到纠纷乃至诉讼的案例,直销企业很大程度会将因虚假、夸大宣传导致的消费者权益受损责任推就给经销商、直销培训员或直销员。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在2018年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直销监督管理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对有证据证明经销商的传销行为系按照与直销企业的约定或者由直销企业支持、唆使的,由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依据《禁止传销条例》的相关规定,处罚经销商的同时处罚直销企业。” 不过,如何举证成为难题。同时,即使直接处罚直销企业,力度也有限。 乱象频出或与违法成本低有关 在2014年的大风波中,如新被点名批评,当时上海市工商局对如新公司的夸大宣传行为以及其部分销售员工的欺骗、误导宣传等行为,只是责令改正,罚款10万元。而以直销方式销售非备案直销产品的行为,没收违法销售收入311.4万元、罚款15万元。在行政处罚上,则只是约谈、督促整改,要求其加强内部管理等等。 根据2005年,中国颁布的《直销法》第五条明确规定:直销企业及其直销员从事直销活动,不得有欺骗、误导等宣传和推销行为。对于违反该规定的直销企业,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处3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10万元以上30万元以下的罚款。 《直销管理条例》所进行经济和行政处罚力度并没有遏制住直销行业虚假宣传的违规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和极其有限的罚款,让企业的违法成本较低。 即使有合法直销牌照,这一商业模式的特质容易在营销环节出现虚假、夸大宣传问题,业务发展也容易变相成为一级套一级的金字塔型模式,变相“传销”。 直销企业乱象频出,主要原因是企业治理问题还是社会问题?能否通过企业自律或市场竞争实现自我进化? 北京京师律师事务所熊超律师在接受《商学院》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直销行业的健康发展需要法律和市场监管的更多投入,仅靠企业自我管理很难实现。直销行业乱象频出,体现了企业治理问题和社会问题并行存在。 他指出,直销模式在中国的“特色文化”中很容易“变态”发展。一方面直销企业容易虚假宣传,一方面容易变相发展为“传销”。 熊超在采访中告诉《商学院》记者,目前我国对于虚假宣传的法律法规并不是很完善,比较常见的是《反不正当竞争法》、《广告法》,情节严重的或上升至《刑法》。实际上在现实诉讼中,《反不正当竞争法》采用比较少,其本身惩罚力度以及追溯、举证难。聚焦到直销行业,目前立法只有《直销企业管理条例》和《禁止传销条例》,仅仅是以条例形式出现,在监管上仍相对薄弱。 以如新在2014年被工商局调查后的处罚为例,仅仅没收非法经营所得和十几万的处罚。熊超认为,针对直销行业问题,从法规上升到法律高度,甚至加大刑事法律责任,或更能遏制行业突出问题。 同时,拥有虚假宣传劣迹行为的企业应纳入企业信用信息系统,以后再经营该业务应受到限制。 正如熊超所呼吁,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曾在2018年底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保健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电话营销行为管理的公告》,该公告要求,加强征信管理,建立信用档案,根据电话营销监测和消费者投诉等情况,把有重大违规行为的保健食品电话营销举办者、品种纳入监管“黑名单”,相关行政处罚信息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依法向社会公示。 而除了保健品,这一虚假宣传“重灾区”,其他行业的类似信用问题也应得到重视。 “层级”迷思 熊超指出,直销企业在中国很容易变成传销存在社会监管问题。“直销和传销从定义上有明确区别,比如,传销主要是通过发展下线的方法去进行所谓销售,直销更多是一对一直接的销售方法。” 在《禁止传销条例》列举了传销的三种表现形式,即“拉人头”、“团队计酬”以及收取入门费的行为。这三种形式存在灰色地带。 熊超指出,由于消费者和经营者对直销概念存在理解偏差,直销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自行的调整和改善,并不能完全依靠企业自律,更多还是要依靠社会监管和法律法规的完善。 其中,“团队计筹”是指以其直接或者间接发展的人员数量或者销售业绩为依据计算和给付报酬,或者要求被发展人员以交纳一定费用为条件取得加入资格等方式牟取非法利益等行为。 如新中国在官网上承诺,所有报酬总额全部来源于直销员直接销售如新(中国)产品的所有经营收益,不会允许直销员以发展其他人员加入团队的方式获得销售业绩,不会以其他人员的销售业绩为依据计算和给付直销员报酬。 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多层级的业绩模式或许依然存在。 《商学院》记者通过体验如新旗下的APP“星享城”也能体会到“层级”和“门槛”。 根据如新客服介绍,要在线购买如新产品可以下载“星享城”。这一APP拥有服务、开市、销售、下单、分享、社交等六大功能。《商学院》记者填写注册信息时可见,如果是有亲友介绍,还需要填写“如新亲友账号”,进行关联。不过,官方解释是“市场调研资料”。 注册成功后,在未购买产品时,会被标注为“零售顾客”。当记者尝试选购产品时,可以发现,如果购物不满500元,系统会提示,一次性实付金额满500元,即可享受星级顾客8折优惠。这意味要成为星级顾客的门槛为500元,只是以产品形式替代。后续,若要申请成为直销员,则需要经过培训、签订合同等。 据相关报道,如新内部培训资料——《你会成功》中将销售层级从星级顾客到业务咨询理事,一共有九级。关于每一级的薪酬体系是怎样的,截止发稿,如新中国并未给予回复。 牌照收紧 直销模式是舶来品。 随着2001年,我国加入WTO,中国政府进一步对外开放市场,当时承诺:以商业方式存在提供的无固定地点批发或者零售服务(包括直销)在入世3年后逐步取消限制。国外的直销巨头开始纷纷进入中国市场。 在2005年9月1日,涉及《直销法》的两部核心条例《直销管理条例》和《禁止传销条例》正式出台。“两个条例”确定了中国直销市场的直销牌照管理制度。 在2008年8月,《刑法修正案(七)》的草案中正式新增了“传销罪”,并于2009 年2月表决通过。其中,组织领导传销罪只将传销活动的组织者、领导者作为组织领导传销者的犯罪主体和打击重点,对一般的传销参与人员则采取行政处罚和教育相结合的措施。 据了解,牌照开放后两年,安利、完美、无限极、玫琳凯、如新为代表的外资企业率先拿到牌照,这一时期以外资为主。2015-2016年是第二个高峰,以卫康、东阿阿胶、康美来、康尔等内资企业乘政策放开的东风纷纷拿牌,一共有35家企业拿到牌照。 据市场监管总局消息,去年全国查处价格违法案件2.6万件,实施经济制裁23亿元,仅查处传销、直销案件的罚没金额就接近10亿元。 2017年和2018年,商务部收紧了直销牌照的发放,去年只发放了1张。随着权健倒下,以及直销企业频频被爆出虚假宣传问题,直销牌照未来是否会停发? 熊超认为,直销牌照不会就此停发,直销模式作为市场经营方式的一种,无法一刀切进行限制,只能用政策去引导和法律法规去约束和规范。 之所以近年来牌照发放越来越少,与直销企业出现的问题有关。他认为,政府会在直销立法方面有新的举措,先限制,调整之后,再逐渐进行市场规范性操作和引导。 商务部直销行业管理信息系统公布的牌照批准日期为准 直销的“魔力” 根据商务部直销行业管理网站可查,如新在中国的服务网点达到225个均为自营模式,直销产品为4大类125中产品,其中,直销培训员在册为228 人。根据官网显示,截止2019年1月31日,如新在中国的直销员总数为39399人,其中,北京有4972人。 近四万人的直销员,也撑起了如新中国在全球第一的市场份额。 2018年,人民日报海外网在采访如新中国总裁郑重时,他介绍,如新中国的业绩占全球市场的比例超过了30%以上,是全球最大的一个市场。2017年,业绩大概增长了18%。 当林女士病重仍拒绝去医院,坚持喝果汁排毒时,不由得让人怀疑,是否真的被导师“洗脑”而失去理性?直销品牌的“魔力”或许就在此,会让质疑声反转成动力。外部打击越大,信心越坚定。 为了了解“如新果汁”曝光后对做如新产品直销员的影响,《商学院》记者联系到一位在北京如新某“工作室”工作的L先生。当记者表示希望了解如新产品时,他介绍,“如新主要做个人保养,让人长期保持在20岁左右的样子。” 受过专业训练,“如新果汁”事件在他看来却创造了另外一个销售良机。面对记者因报道对如新产品生出的疑虑,他表示,“有病肯定是要去医院的,保健品是辅助功能。”同时,他称“事情正在调查,产品本身没问题,属于某团队个人不专业造成了误导,选择团队很重要。”他再次向记者强调,“团队的做人准则很重要,理性对待才行,毕竟合作是长久发展的。”同时,他还建议有时间去他所在的工作室体验。 而在美容院工作的吴女士常年销售如新产品。当《商学院》记者问及她对林女士遭遇的看法,她表示,“学校是个好地方,也会有毕不了业的学生,但也会有钱学森和杨绛这样的学生。”并表示,“你无法管住所有人的嘴,只做你认为正确的事就好了,但是基础的文化知识和常理是要掌握的,尽量理性看待所有事物吧。” 按照上述两位“资深”如新直销员的逻辑,只是林女士不幸,遇到了“不专业”的团队,以及“毕不了业的学生”,而与如新这一品牌和产品都没有关系。 不过,反观L先生自身的销售话术——“能让人长期保持在20岁左右”,与林女士遇到的“导师”水平可能是五十步笑百步。而吴女士举一反三的“理性思维”在一定程度则是“幸存者偏差”。 近两年,如新全球的业绩并不亮眼。2018财年,如新全球全年盈利1.22亿美元,同比下降5.83%,同年第四财季首亏1775.9万美元;公司2017年财报显示,全年盈利1.29亿美元,同比下降9.54%。 虽然,L先生和吴女士依然“信心满满”,但是,在谈“直销色变”的当下,如新未来在中国的业绩依然充满挑战。 L先生在今日在QQ上发表了题目为《吸引力法则》的说说,其中有一句是,“你怀疑什么,什么就会与你擦肩而过,这叫不信则无。” 关于如新中国与林女士家属的协商沟通结果,希望如新会给公众一个答案。 《商学院》也将持续关注。[详情]

商学院 | 2019年03月22日 15:47
视频|起底如新集团:涉嫌虚假宣传 曾被人民日报揭批
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 | 2019年03月22日 10:03
视频|如新果汁事件后续:内部培训画面曝光
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 | 2019年03月22日 09:59
如新员工之死归罪经销商是否有更深原因扑朔迷离
如新员工之死归罪经销商是否有更深原因扑朔迷离

  如新员工之死归罪经销商是否有更深原因扑朔迷离 编者按:前有“权健”事件,后有“如新”事件,保健品市场再成舆论漩涡。“如新”事件归因经销商,是否果真如此,其中是否另有隐情,目前看,尚难以说清楚。 ■本报记者 刘斯会  前有“权健”事件,后有“如新”事件,保健品市场江湖已然风声鹤唳。3月18日,媒体报道“女子感冒不就医喝如新果汁离世”事件刷爆朋友圈。 上述涉事企业为如新(中国)日用保健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如新”),3月20日在官网上针对上述事件发布通报称,经公司内部调查,涉事经销商因违反公司相关规定,已对其解除合同,终止合作。 换句话说,将责任推给了经销商。昨日,《证券日报》记者电话联系如新有关负责人员,对方回复称,这事归如新北京负责人回应,但截至昨日晚间,记者未收到明确答复。 来自天眼查的信息显示,如新集团于1984年创立于美国犹他州普洛沃市,于1996年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2003年,如新集团正式进入中国市场。 员工之死 上述“女子感冒不就医喝如新果汁离世”引起争议的事件是指今年2月2日,北京女子林某由于严重肺部感染引发器官衰竭死亡。据其丈夫苏某称,一年多以来,林某的每次感冒、发烧都拒绝吃药或去医院,只是喝如新g3活能混合果汁饮料、吃如新产品,然后睡觉,“用这种方式来扛过感冒。” 林某的这种“有病不去看医生只喝如新果汁”的想法是受其导师影响,同时为了成为如新直销员,林某自己也购买不少如新公司的产品。 3月18日晚间,如新在其官方网站发布了对该事件的声明。如新表示,为了查明事实,公司第一时间成立了以如新中国区总裁牵头,会同公司7大部门组成的专案小组并立即采取调查措施。目前正在积极与家属沟通联系,积极配合多方了解详情,同时与北京分公司责任人员紧急沟通,抓紧核实事件的来龙去脉。如确有经销商存在不当指引或夸大宣传的行为,公司绝不推卸责任。 3月20日,如新在公司官网上发布了关于《女子感冒不就医喝如新果汁离世》媒体报道事宜的跟进通报,称对经销商的监督,教育和内部管理工作采取了7项专项措施,包括经公司内部调查,涉事经销商因违反公司相关规定,已对其解除合同,终止合作等。 如新惹争议 上述林某喝的如新产品g3果汁,全称为“g3活能混合果汁饮料”,1盒有10袋,售价690元人民币,一袋69元。此外,还有瓶装的g3,售价为390元一瓶。 据如新官网介绍,g3活能混合果汁饮料是同时含有木鳖果、刺梨、枸杞、沙棘4种“超级水果”的特殊配方,每次30-90毫升,随早、晚餐饮用。产品的定位,是基础营养、营养补充,并不含有治病功能。 官网资料显示,1984年正准备进入法学院攻读硕士的罗百礼与伦兆勋、戴纯娣等一起,成立了一家研发含100%对皮肤有益成份产品的公司,这是如新的前身。如新的产品也从生产个人保养产品,发展到营养补充品,如新目前已跨越全球近50个市场版图,在全世界拥有超过110万销售人员。官网显示,如新集团亚洲区域总裁为姜惠琳;如新中国总裁为郑重,郑重在总裁寄语中着重提到了如新旗下诸多新产品。 来自天眼查的信息显示,如新于1996年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2003年,如新正式进入中国, 2013年公司营业额达32亿美元。 另外,如新(中国)日用保健品有限公司成立于1993年,是一家外国法人独资企业,注册资本3007万美元,分支机构共252家,包括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如新专卖店。 保健品市场乱象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卷入“果汁”事件的如新,是继权健、华林、无限极后,第四家“出事”的直销企业。 就在今年1月8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工信部、公安部、民政部等13个部门在全国开展联合整治保健市场“百日行动”,重点打击保健市场中的虚假宣传、虚假广告、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等扰乱市场秩序、欺诈消费者等各类违法行为。3月11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局长张茅就“加强市场监管 维护市场秩序”相关问题回答记者提问时曾透露,截至3月1日,“百日行动”一共立案4865件,案值达到51.7亿元。 中山大学预防医学研究所副所长蒋卓勤表示,权健的火疗养生非法行医、华林的酸碱平、传统中医养生理疗、然健环球旗下包治百病的诺丽果汁、华莱健黑茶、依江春的金圣丹等,这些产品都随传销团体被依法查处了。总结看出,这些出事的传销“保健品”,基本都不属于国家批准的保健品,更有个别产品与保健品在定义和功能上背道而驰。”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研究副教授张洪涛强调称,药监局等单位明确指出,保健品没有可以证实的“抗癌”功效,但目前保健品已成为虚假宣传的重灾区,不少宣称具有治疗癌症功效的“神药”更是耽误了患者的重要治疗期,导致后果无法挽回。[详情]

证券日报 | 2019年03月22日 02:57
去世女子生前拒绝就医只喝"如新"果汁?涉事公司回应
去世女子生前拒绝就医只喝

  年仅34岁的如新销售人员林丽(化名)生病后,靠喝如新果汁“排毒”,拒绝就医治疗,最终不幸身亡。此事经媒体报道后,引发广泛关注。 同日,如新公司发表声明,成立了以如新中国区总裁牵头,会同公司7大部门组成的专案小组,立即调查。 老师传递的理念,不为挣钱,只为帮助人 小X和林丽是通过社区活动认识的,林丽曾和她一起做微商,卖过大概一年的洗发水。有一天,林丽说不想做了。小X问为什么,她说,因为卖一瓶就只是一瓶的钱,“这不是长久的事情,我现在要干大事,能干一辈子的事业,以后我不干活了,都能拿到钱。” 听林丽这么说,小X觉得很好奇。“第一次约我出去的时候,林丽给我做了关于护肤品的产品演示。”在小X的印象中,那是2017年10月。 如今朋友们回忆林丽当时的状态,都觉得她特别“自信、亢奋”“充满了热情,感觉自己做的事情特别有意义,是特别好、特别善良的事情。” 朋友小Y告诉记者,如新给人灌输的理念都和善念有关,比如救助灾区儿童、捐助慈善项目什么的。“林丽曾说,如新每年获益的利润有一部分会回馈社会,如新为什么要做直销?是因为觉得大家都是合作者,要把这些利润分享给每个人。” 小X曾经质疑过林丽口中无所不能的g3果汁,“我当时看成份的时候,发现果汁含量只有40%,而且有很多添加剂。我就和她说,这些可不是什么好东西。” 林丽把小X的话转述给老师后,老师当时给出的解释是,“这是在一定范围内使用的添加剂。”并反问,“要喝多少才能出问题?” 实际上,朋友的不少问题,林丽都回答不了,这时候,她就会去问她的老师,然后再去告诉朋友答案。“她其实也是一直在学习,老师就是一步一步在骗她。”林丽的朋友小M说,老师们传递的理念就是,“如果你认识我,你用了我的产品,是你走运了,我是在帮你。”简单地说,就是不为挣钱,只为帮助人。 为了让小X和自己一起做如新,林丽曾借给小X一笔钱买产品。一个月之后,小X觉得这事不靠谱,“折腾了一个月,浪费精力又不赚钱,我不想继续了。” 得知小X想退出,林丽给小X发了两段长语音,她说这是很好的机会,也是人生最终要走的路。“跟着学下来,成长了很多。投入就会有回报,收获的可能是知识、财富、阅历、认知度等。” “虽然我现在也没有挣到太多钱,但我不认为它是坏的,它一直特别好,只不过我还没有拿到那个结果。”语音中,林丽告诉小X,如新解决了她、孩子和家人很多身体方面的问题,这种帮助不是用金钱来衡量的,“我一点也不后悔。” 其实林丽之前并不叫这个名字。如新的老师说她当时的名字不好,需要改名,林丽就花钱改了个名字。家人问她为什么改名,她说:“老师说,这个名字可以让我的事业一飞冲天。” 孩子生病都是偷偷给药吃 “如新的培训就是让人敌视传统医疗。”林丽的朋友小L说,他们宣称85%的药品都是无效的,要是你真爱你的家人,就让他们远离医疗。 记者在一份如新内部的培训资料中发现,在世界医疗大数据这一页写道,30%病人死于药物的不良反应,普通疾病的误诊率高达27%左右,重大疾病的误诊率高达40%左右,85%的药品是无效的,对病人最需好的措施就是尽量减少医疗干预,因为“30%到40%的手术根本不需要”。 “他们说孩子发烧的过程是在补钙,要让烧发出来,不能吃药,疏通经络就可以,医院的药都是有害的。”这个观点让小Y觉得特别荒谬。还有更离谱的,如新有个检测免疫力的机器,如果检测出来数值不够好,那么喝一袋g3果汁,数值马上就会提升,“这也太夸张了。” 林丽的朋友小Y告诉记者,他们还说,“你现在吃一斤的蔬菜,补充不了一斤蔬菜的营养,但是吃我的保健品就可以补充上一斤蔬菜的营养。” 小M当时测出来的数值是2万多,“林丽就觉得我快要病了,我都没有能力发烧了,她有能力发烧是好事情。”小M说,林丽一直强调,老师说感冒的时候,就要加倍吃产品。 有一次,小X的孩子生病,林丽想给孩子用SPA机刷经络,被小X拒绝了,“我肯定要去医院,起码得知道病因吧。”后来林丽的婆婆碰到小X,也提到了林丽孩子生病却不让去医院的事情,“她婆婆说,因为怕生气,家里人都偷偷给孩子吃药。” 林丽曾带着小Y,和如新的一名姓柴的老师吃过饭。当时柴老师和小Y说,你来做这件事情,先不要和你的家人说,包括你老公也不要说。小Y很疑惑,“我就不能理解,为什么不能说?” 干了四年反而赔了几十万 尽管在如新的官网上,如新(中国)承诺所有报酬总额全部来源于直销员直接销售如新(中国)产品的所有经营收益,不会允许直销员以发展其他人员加入团队的方式获得销售业绩,不会以其他人员的销售业绩为依据计算和给付直销员报酬。但实际上,如果想要获得报酬,必须要拉人。 Z哥2013年开始做如新,4年下来,不但没挣到钱,反而赔了几十万,“当时大会、小会都参加,还去美国考察过。”Z哥说,最初决定做,是因为觉得如新的产品还不错。 他告诉记者,第一次只要花500元购买产品,就是如新的星级顾客了,享受以后购买产品八折优惠,“还会给你一个卡号,就可以自己买东西了。” “如果你再分享出去,你当月的业绩达到5000元,那你就成为了‘新员工’。”Z哥说,这时候就可以有10%-25%的奖金提成。所谓“新员工”就和各个单位的实习生一样,还有1-4个月的实习期。 Z哥告诉记者,想要维持实习生的身份,每个月必须完成5000元的业绩,如果有一个月不达标,那就会“掉下去”,得重新开始。 记者手里有一份如新的内部培训资料——《你会成功》,在“获利途径”这一页,“实习生”的官方称谓是见习零售商(DS)。“每个月业绩不少于5000元,累计达到3万元就可以晋升为正式零售商(SR)。”Z哥说,如果第一个月的业绩就达到了3万元,那第二个月就可以成为SR了,“还可以签合同。” Z哥告诉记者,成为如新的正式员工后,销售提成就变成了10%-20%,“这就要看能力了,如果你拉了一个人,这个人能力很强,每个月的业绩能达到5000元,那么他能提成10%,你也能提成10%。如果他没有卖到5000元,那么他业绩就全部归到你头上。” “如果这个人晋升为SR,那你的级别就相应地变成了业务主任(SE),他的业绩总额的5%会提成给你,也就是说他完成1万元,会给你提500元。”Z哥说,如新的机制是只能分享“六级”,“第七级”开始下面就没关系了。 他解释,“如果你在第一级分享了10个人,这10个人各自分享,那么到了第六级的时候,可能会有600人甚至更多的人,此时所有人的业绩,你都可以提成5%。”照这样计算,如果“六级”有600人,每个人的业绩按最低5000元来算,这一项的提成也有15万元。 不仅要拉人消费,自己还需要有一定消费 在《你会成功》这份资料中,记者注意到,从星级顾客到业务咨询理事(TE),一共有九级。分别是星级顾客(ARO)、见习零售商(DS)、正式零售商,也称业务代表(SR)、业务主任(SE)、资深业务主任(SSE)、业务经理(SM)、资深业务经理(SSM)、业务总监(SD)、资深业务总监(SSD)和业务咨询理事(TE)。 其中从SE开始,一级市场(下一级)就必须有人,最少一人;到TE的时候,一级市场必须要有最少16个人。该资料中,还给出了以一级市场最少人数计算出的部分职位的年收入,从业务经理开始,分别是14万、31万、63万、120万以及220万。 Z哥曾经参加过一次如新组织的旅游,“去的是迪拜,据说去了16000人,因为每个人可以带一个人。”到现在,Z哥对此都记忆犹新,因为得到这个旅游的机会并不容易,“手下必须有4个SR,且维持4个月不掉级。”Z哥算了一笔账,当时SR的业绩是每个月2万,那么5个人就是10万,4个月就是40万。 那一次旅游,据说每个人的平均消费是10万元,而且不少地方都是包场。简单计算一下,16000人这次旅游就花了16亿。 Z哥坦言,做如新的时候,压力很大,因为它会强迫消费,“如果你的下级比你能力强,如果他完成了业绩,而你没有,那他就和你平级了,所以这就逼着你要完成业绩。” Z哥曾经“掉过级”,那段时间,他焦虑不安,精神状态非常不好。虽然给了他半年的时间,来让业绩重新达标,但最后他放弃了,“维持不住了。” 实际上,做如新,不仅要拉人消费,自己本人还需要有一定的消费。小Y陪林丽去过位于日坛的如新生活体验馆,她发现有人买了不少东西,“说要备货。”据小Y了解,做如新,每个月都有任务,完不成就只能自己掏腰包来冲业绩,因为东西可以继续卖。 在林丽所备的货中,有80%的东西都是她自己消耗了,但是她觉得自己做得很好。她对小Y说:“你也可以像我一样好,每天开开心心地不用上班,还可以宣传正能量的东西。” 小Y问林丽,“你做了这么长时间,每个月到手多少钱?” 林丽说:“8000多元。” “躺着就能瘦身,从基因上改变” Z哥是在TR90上赔的钱。TR90 是如新的明星减肥产品,号称“躺着就能瘦身,从基因上改变”。产品宣传显示,该产品具有调控新陈代谢基因、调控控制食欲基因、调控增肌塑形基因、只减脂肪不减肌肉四大功效。但小Y说,她知道身边很多吃过TR90的都反弹了。 小L几年前吃过TR90,“当时说是可以把自身改善成易瘦体质,就花1万多元买了。”但让小L没有想到的是,推荐她购买的人,将一起买该产品的4个人组成了一个小群,每天让他们汇报都吃了什么,量有多少,“吃枣也不让,说含糖,还要运动,还要吃得少。”小L说,她当时有些生气,“如果这样我为啥花一万多元,我是让你们看着我吃饭吗?” 小L买的TR90是买一送一,5个人捆绑在一起意味着,如果其中有一个人减脂的量不够,那所有人都没有办法拿到送的这一套产品,“到后来没有办法,怕影响别人,检测的最后两天,我都没有吃饭,只喝点儿糖水补充能量。” 小L说,检测减脂达标后,她特别高兴,高兴的不是她减脂够了,而是因为她没有影响到别人。第二套TR90领到之后,小L直接就扔了,因为她发现,吃完产品后,稍微吃一点,就会反弹,甚至会比之前还胖。 小Q当初为了给妻子调理身体,花了16000元买了一套TR90。他回忆说,当时林丽带着一位自称“医生世家”的老师和他们见面,“说到TR90中的蛋白粉的时候,就说两包不行,就喝三包。” 小Q说,妻子学的是护理,对该老师关于“发烧是正常的,是提升自我免疫力过程”的说法就不认同,就问了很多比较专业的问题,但这个老师不是答不出来,就是含糊其辞,说话还挺不客气,“我妻子当时挺不高兴,后来产品也没有怎么吃。”最后,小Q和妻子还是去医院把身体调理好了。 在一个群却不能私自互加微信 Z哥和林丽最初认识是因为送产品,但彼时两人并不在一个“小团队”。“我们当时都没有微信。”Z哥表示,这种情况下,“导师”们要求双方不能加微信。 小Y说,“导师”的意思是,你要管理好你自己的客户,可能会有人有不正当的竞争。 即使在一个群里,群员之间也不能私自互加,但“导师”会添加每个人,如果在朋友圈看到某两个人互动,就会要求各自删除对方。 小L不做如新之后,林丽让小X删了小L,这让小L特别生气,她去问林丽,“林丽当时和我说,老师就是这么说的,我只能这么做。” 加入如新之后,林丽记了好几大本老师在讲课时分享的各种“知识”。她记录每天要做的7件事情是:1、看书;2、听碟;3、大量使用产品;4、多跟上级老师沟通;5、简单零售;6、展示计划;7、参加聚会。 有段时间,林丽总说要冥思,要从宇宙获取能量,这让小M越来越担心,这也太玄了吧,“最近的一次,她和我说要晋级100万美金名人。”小M说,所谓100万美金名人,是指那些在如新累计收入达到100万美金的人。 据小M所知,林丽每天都要和老师汇报工作,比如当天遇到了什么样的问题,是怎么解决的等,“事无巨细都要汇报。”小M觉得到了后期,林丽就像个提线木偶,老师说什么她就会去做什么。 律师:产品销售方式不符合合法的直销流程 公开资料显示,如新在中国的公司,全称是如新(中国)日用保健品有限公司。2006年,如新在中国获得直销牌照。记者在商务部直销行业管理网站查询到的相关信息显示,如新直销区域内的分支机构有25个,服务网点225个,直销产品共计4类125种,直销培训员228人。 如新在网站备案的产品以化妆品居多,仅有包括如新华贸牌茶沛胶囊在内的14款保健食品,最早的备案日期为2012年7月。 北京浩东律师事务所律师张晓玲指出,就如新经营模式而言:一是形成了一定的上下层级架构并具有一定人数;二是参加者均有一定的经济支出来获得会员资格;三是发展人员数量是获得经济利益的依据,每一个会员再发展下线时是有利益回报的,并且发展的成员越多,其经济利益越大。 林丽家属提供的如新公开资料显示,层级明晰,形成了典型的“金字塔”结构。 北京京师律师事务所张新年律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虽然如新(中国)公司具有直销牌照,但根据报道中的内容显示,其产品销售方式不符合合法的直销流程。” 如新公司:成立专案小组调查 3月18日下午,如新在官方微信公众号上发表如下声明: 针对3月18日《北京青年报》报道的女子感冒不就医喝果汁离世新闻,我们高度关注。在此,我们首先对逝者表达最沉痛的悼念,对其家属表达最深切的哀悼! 为了查明事实,我们第一时间成立了以如新中国区总裁牵头,会同公司7大部门组成的专案小组并立即采取调查措施。目前正在积极与家属沟通联系,积极配合多方了解详情,同时与北京分公司责任人员紧急沟通,抓紧核实事件的来龙去脉。如确有经销商存在不当指引或夸大宣传的行为,公司绝不推卸责任。 生命健康大于一切,关于产品的正确使用和宣称,我们虽定期培训我们的销售人员,但我们仍需对这一事件进行深刻反省,并进一步强化我们的培训。严格遵守法律法规是如新中国经营的底线思维。近段时间直销行业引发公众关注,政府机构加大监管力度,我们亦提高企业自律规范、守法经营的意识,只有这样直销行业才能朝着更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目前调查措施正在陆续落实中,恳请广大消费者、媒体和社会各界继续关注和监督。 此外,提供如新课堂的某微课APP表示,已经成立专案小组对此事涉及的课程内容进行调查,对涉及如新产品宣传的课程进行下架处理,内容审核部门开展“打假”行动,对平台涉嫌虚假宣传的内容进行核查、处理。 相关新闻 曾因涉嫌违法违规经营被《人民日报》曝光 2013年1月15日至17日,《人民日报》曾经连续发表多篇报道,曝光如新公司涉嫌违法违规经营。报道称,如新“宣传虚假信息、组织聚会‘洗脑’”、“入行需先买500元产品,发展‘下线’可一直晋升至‘寰宇领袖’”。 据《人民日报》记者的调查,如新自从1984年创建于美国犹他州之后,对于其经营模式的质疑和调查就没有间断过。 康涅狄格州总检察长曾对如新公司误导经销人员、进行违法传销的做法提起公诉。这位总检察长表示:“以金字塔层级形式吸收会员,将盈利主要建立在收取会费、抽成,而不是销售产品上的经营手法,就是违法传销。” 上述报道发出后,国家工商总局对此进行调查后发现,如新在经营活动中存在超产品范围从事直销、夸大产品功效宣传等违法违规行为,其个别销售人员存在擅自直销、欺骗及误导宣传等违法违规行为。 据此,工商总局依法对如新公司及相关当事人的违法违规行为作出处理。当时,如新被上海市工商局和北京市工商局共没收违法销售收入448.2万元,处以罚款38万元。[详情]

央视财经 | 2019年03月21日 14:37
一女子为治红斑狼疮吃如新产品 连吃4年成“病危”
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 | 2019年03月21日 08:52
女子喝如新"排毒"后去世 律师:家属或赴美起诉如新
女子喝如新

  律师透露:林丽家属或赴美起诉如新  ▲苏伟的代理律师及林丽家属参加与如新公司的见面会 摄影/本报记者 杨小嘉 年仅34岁的如新销售人员林丽(化名)生病后,靠喝如新果汁“排毒”,拒绝就医治疗,最终不幸身亡。3月18日,《北京青年报》报道此事后,引发了持续关注。 昨日上午11时许,如新公司市场部副总裁与林丽家属在北京见面。但林丽的丈夫苏伟(化名)因病未能到场,因此双方的谈话没有最终结果。 沟通进展 林丽家属欲追究刑责 苏伟的代理律师张晓玲代表家属和如新沟通了几点意见,首先对如新公司推诿的态度表示不满;就如新虚假宣传一事,请如新务必给受害人家属一个调查结果;受害人家属将向公安机关报案,追究如新的刑事责任,并向有关部门举报其虚假宣传;受害人家属或将赴美起诉如新。 不过由于苏伟的未到场,双方的谈话没有最终结果,如新表示,将继续以最大的诚意去和受害人家属沟通。 如新声明 与涉事经销商终止合作 如新公司昨日晚间发布最新声明称,经公司内部调查,涉事经销商因违反公司相关规定,已对其解除合同,终止合作。 如新公司表示,公司得知某女士去世的不幸事件后很重视,第一时间就成立了专项小组,并于3月20日指派公司市场部副总裁与家属见面,对逝者家属表达痛心和深切的慰问,同时开始沟通善后事宜。 对于今后经销商的监督、教育和内部管理工作,如新公司承诺,未来公司商德部门将加强不定期走访、暗访等方式普查全国经销商的合规经营情况。此外还将在所有体验店多媒体系统滚动播放商德培训、正确的产品宣称及使用,同时强调“无论普通食品及保健食品均不能替代药品,如有任何身体不适之状况,都应及时就医,遵循医嘱”的警示语。 在声明中,如新公司还给出了消费者沟通方式:1)热线电话400-004-5678;2)48小时邮箱:48hrs_reply_china@nuskin。com,并称“会对所有客户投诉秉持迅速反应,迅速解决的态度”。 文/本报记者 张蕊[详情]

北京青年报 | 2019年03月21日 08:48
如新公司回应女子感冒喝果汁去世:涉事经销商违规
如新公司回应女子感冒喝果汁去世:涉事经销商违规

  新京报快讯 据如新(中国)日用保健品有限公司微博消息,我司经销商某公司法定代表人某女士去世的不幸事件,我司得知后很重视。第一时间成立了专项小组,并于3月20日指派公司市场部副总裁与家属见面,对逝者家属表达痛心和深切的慰问,同时开始沟通善后事宜。 公司对经销商的监督,教育和内部管理工作,我们采取以下的专项措施: 1、经公司内部调查,涉事经销商因违反公司相关规定,已对其解除合同,终止合作; 2、对所有客户投诉秉持迅速反应,迅速解决的态度,如新重申消费者沟通方式:1)热线电话400-004-5678;2)48小时邮箱:48hrs_reply_china@nuskin.com; 3、商德部门加强不定期走访、暗访等方式普查全国经销商的合规经营情况; 4、对于社交媒体平台,加大排查,监管,惩处力度,及时纠正违反法律法规或公司规章制度的内容,并追究涉事人员的责任,此项内容将作为公司的长效监管机制; 5、在所有体验店多媒体系统滚动播放商德培训,正确的产品宣称及使用,同时强调“无论普通食品及保健食品均不能替代药品,如有任何身体不适之状况,都应及时就医,遵循医嘱”的警示语; 6、强化经销商各项商德规范教育课程和落实各类警示素材的执行,提高营销人员的合规意识,并对违规行为严厉惩处; 7、严格落实《营销人员规范经营承诺书》,营销人员从产品宣传、售前售后等各方面承诺规范经营,维护市场秩序、规范经营行为、营造公平竞争环境,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我们将继续遵守“百日行动”的纲领,开展更深入的合规培训,切实提高经销商合规意识及守法理念。 请广大消费者、媒体、社会公众、政府部门继续关注和监督,谢谢! 如新(中国)日用保健品有限公司 [详情]

新京报 | 2019年03月20日 19:50
如新回应女子感冒喝果汁去世:经销商违规 终止合作
如新回应女子感冒喝果汁去世:经销商违规 终止合作

  北京头条客户端3月20日消息,年仅34岁的如新销售人员林丽(化名)生病后,靠喝如新果汁“排毒”,拒绝就医治疗,最终不幸身亡[详情]

澎湃新闻 | 2019年03月20日 19:00
如新今日与果汁致死家属方谈判 双方不欢而散
如新今日与果汁致死家属方谈判 双方不欢而散

  如新今日与果汁致死家属方谈判,双方不欢而散 如新果汁致死事件继续发酵,家属方面质疑如新“无诚意”。 记者|谢欣 女子林丽发烧不就医坚持喝如新果汁“排毒”致死一事近日引发舆论关注,3月19日,界面新闻曾报道,家属反驳如新声明,称对方并未前来沟通。报道发出后,界面新闻获悉,如新方面在3月19日晚间与林丽家属方进行了沟通,并于3月20日上午在北京进行了谈判。 北京市浩东律师事务所张晓玲律师作为家属方委托代表参与了谈判,而据她表示,今天的谈判“如新方面没有诚意,也看不到他们想解决问题”。 她表示,如新方面坚持要与家属丁先生谈,但丁先生今天因为身体不适人在医院。如新方面“就说调查核实”、“不和我们聊”、“也没什么态度”,对方也并未提出任何解决方案。 律师方面向界面新闻发来的一份声明表示: 事件发生至今如新公司一直推诿责任、漠视声明的态度,受害人家属对于如新作为上市公司的这种行为表示强烈不满。对于如新公司产品的虚假宣传、人员洗脑、排斥现代医疗科学的行为导致此次悲剧的发生,如新公司务必给受害人家属一个调查结果。受害人家属将针对如新公司戕害生命行为已保留的充分证据,并将向公安机关报案,追究刑事责任。受害人家属将向工商行政部门进行举报,其产品涉嫌虚假宣传行为。受害人家属将成立联合律师团向美国提起诉讼。 张晓玲同时表示,如新方面也并未表态是否会继续谈,或是什么时候再谈。 而针对今早的谈判以及家属方将会进行报案的消息,如新方面仅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我们(与媒体)的沟通渠道是畅通的,我们目前也在等事件的进展”,并未就事件本身有进一步的回应。 此前,林丽在高烧后拒绝就医而是坚持服用如新果汁“排毒”,最终医治无效而死亡,而据了解如新销售人员方面长期向其宣传“不要去医院”等反科学、反疫苗观点。不难发现的是,类似的反科学、反现代医学的思想在许多被曝光的保健品直销案件中屡见不鲜,销售人员往往在宣传自家产品是“万能神药”的同时坚决反对使用者进行任何现代医学行为。 但值得提醒的是,受害者本身亦有责任。作为成年人,对于药品、保健品、现代医学、“神药”等应当具备最基本的认知与鉴别能力,运用现代科学与逻辑加以分析判断,而不是听信一面之词。[详情]

界面 | 2019年03月20日 18:14
如新二度危机 “千万不要去医院”背后隐藏了什么?
如新二度危机 “千万不要去医院”背后隐藏了什么?

  如新二度危机   “千万不要去医院”背后隐藏了什么? 文/陈茜 针对“保健”市场乱象,暂停办理直销相关审批、备案的“百日行动”还未过去,直销巨头之一,如新又出事端。 日前,34岁如新直销员林丽(化名)因感冒不就医,喝如新果汁离世的新闻,再次将“如新”推向舆论风口——旗下直销产品在销售过程中涉嫌虚假、夸大宣传,并且多层级发展下线的业务模式或涉嫌传销。 据了解,林女士死因为“严重肺部感染引发器官衰竭”。据相关报道称,逝者家属认为,这与如新“导师”向妻子灌输“千万不要去医院”的观点有关,最终延误治疗。不过,其“导师”在林女士去世后对此否认,并称“这是诽谤”。家属提供的“导师”授课视频中,该导师确实随口说出“牛奶是垃圾食品”“21岁小伙身患胃癌使用产品三个月后,所有指标正常”“现代医学的发展已经背道而驰”之类的话。 据《商学院》记者向知情人了解,林女士为全职妈妈,在2016年通过朋友的介绍加入到了“如新事业”中。 无论林女士之死是否与听信如新“导师”,延误治疗有关,长期服用如新产品的直销员死亡,对于如新来说都不是好消息。 3月18日晚,如新(中国)日用保健品有限公司就此事发表声明称,已成立专案小组采取调查措施,目前正积极与家属沟通联系。 “三批”如新后,今日为哪般? 5年前,如新遭遇过更大危机。 2014年1月,《人民日报》分别刊发三篇文章《看“如新”怎样编织谎言》、《看“如新”怎样攻陷人心》、《“如新”在美国屡遭处罚》,连批如新公司涉嫌违法违规经营问题。报道引发国家工商总局高度重视,最终,所涉属地的工商机关依照《直销管理条例》有关规定,对如新公司及相关当事人的违法违规行为作出处理。 当时,如新公司在经营活动中存在超产品范围从事直销、夸大产品功效宣传等违法违规行为,其个别销售人员存在擅自直销、欺骗及误导宣传等违法违规行为。从经济处罚来看,主要是没收违法销售所得及十万元左右的罚款。 夸大产品功效是直销行业的“顽疾”。这次新闻中林女士所饮用的“如新果汁”除了涉嫌虚假宣传外,并未经过备案。 根据商务部直销行业管理网站可查,如新(中国)日用保健品有限公司在2006年取得《直销经营许可证》,从果汁类产品只有2013年备案的“如新华茂牌集璀果汁”,“林女士”感冒后所服用的“g3活能混合果汁饮料”并未在列。 《商学院》记者在如新中国的官网上的产品介绍中,“g3活能混合果汁饮料”归属于“营养补充”类,图片和售价在一级页面中还保留,但是点击后已经“404”了。 (该款果汁已经在如新官网上被“404”) 如新g3活能混合果汁饮料的销售是否合规合法?如新公司是如何看待如新“导师”在推销产品过程中,怂恿消费者“拒绝就医”的行为?是如何进行培训管理和惩罚的?以及如新在直销推广中,是否存在多层级发展下线,采取团队计酬等涉嫌传销的行为? 针对上述及其他相关问题,《商学院》记者多次联系如新官方客服,对方表示已将采访需求上报有关部门,会有专人联系,但截至发稿,迟迟没有消息。同时,记者向如新中国官网上的“48小时邮箱”及“违规举报信箱”发送了采访提纲,其中一封遭退信,而另一封截止发稿并未得到回复。 在致电过程中,如新客服向《商学院》记者称,如新公司强调保健品不能替代药品。但是,根据林女士的遭遇,实际经营过程中,直销员为了销售产品,存在夸大功效可能性。 根据以往直销行业遇到纠纷乃至诉讼的案例,直销企业很大程度会将因虚假、夸大宣传导致的消费者权益受损责任推就给经销商、直销培训员或直销员。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在2018年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直销监督管理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对有证据证明经销商的传销行为系按照与直销企业的约定或者由直销企业支持、唆使的,由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依据《禁止传销条例》的相关规定,处罚经销商的同时处罚直销企业。” 不过,如何举证成为难题。同时,即使直接处罚直销企业,力度也有限。 乱象频出或与违法成本低有关 在2014年的大风波中,如新被点名批评,当时上海市工商局对如新公司的夸大宣传行为以及其部分销售员工的欺骗、误导宣传等行为,只是责令改正,罚款10万元。而以直销方式销售非备案直销产品的行为,没收违法销售收入311.4万元、罚款15万元。在行政处罚上,则只是约谈、督促整改,要求其加强内部管理等等。 根据2005年,中国颁布的《直销法》第五条明确规定:直销企业及其直销员从事直销活动,不得有欺骗、误导等宣传和推销行为。对于违反该规定的直销企业,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处3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10万元以上30万元以下的罚款。 《直销管理条例》所进行经济和行政处罚力度并没有遏制住直销行业虚假宣传的违规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和极其有限的罚款,让企业的违法成本较低。 即使有合法直销牌照,这一商业模式的特质容易在营销环节出现虚假、夸大宣传问题,业务发展也容易变相成为一级套一级的金字塔型模式,变相“传销”。 直销企业乱象频出,主要原因是企业治理问题还是社会问题?能否通过企业自律或市场竞争实现自我进化? 北京京师律师事务所熊超律师在接受《商学院》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直销行业的健康发展需要法律和市场监管的更多投入,仅靠企业自我管理很难实现。直销行业乱象频出,体现了企业治理问题和社会问题并行存在。 他指出,直销模式在中国的“特色文化”中很容易“变态”发展。一方面直销企业容易虚假宣传,一方面容易变相发展为“传销”。 熊超在采访中告诉《商学院》记者,目前我国对于虚假宣传的法律法规并不是很完善,比较常见的是《反不正当竞争法》、《广告法》,情节严重的或上升至《刑法》。实际上在现实诉讼中,《反不正当竞争法》采用比较少,其本身惩罚力度以及追溯、举证难。聚焦到直销行业,目前立法只有《直销企业管理条例》和《禁止传销条例》,仅仅是以条例形式出现,在监管上仍相对薄弱。 以如新在2014年被工商局调查后的处罚为例,仅仅没收非法经营所得和十几万的处罚。熊超认为,针对直销行业问题,从法规上升到法律高度,甚至加大刑事法律责任,或更能遏制行业突出问题。 同时,拥有虚假宣传劣迹行为的企业应纳入企业信用信息系统,以后再经营该业务应受到限制。 正如熊超所呼吁,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曾在2018年底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保健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电话营销行为管理的公告》,该公告要求,加强征信管理,建立信用档案,根据电话营销监测和消费者投诉等情况,把有重大违规行为的保健食品电话营销举办者、品种纳入监管“黑名单”,相关行政处罚信息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依法向社会公示。 而除了保健品,这一虚假宣传“重灾区”,其他行业的类似信用问题也应得到重视。 “层级”迷思 熊超指出,直销企业在中国很容易变成传销存在社会监管问题。“直销和传销从定义上有明确区别,比如,传销主要是通过发展下线的方法去进行所谓销售,直销更多是一对一直接的销售方法。” 在《禁止传销条例》列举了传销的三种表现形式,即“拉人头”、“团队计酬”以及收取入门费的行为。这三种形式存在灰色地带。 熊超指出,由于消费者和经营者对直销概念存在理解偏差,直销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自行的调整和改善,并不能完全依靠企业自律,更多还是要依靠社会监管和法律法规的完善。 其中,“团队计筹”是指以其直接或者间接发展的人员数量或者销售业绩为依据计算和给付报酬,或者要求被发展人员以交纳一定费用为条件取得加入资格等方式牟取非法利益等行为。 如新中国在官网上承诺,所有报酬总额全部来源于直销员直接销售如新(中国)产品的所有经营收益,不会允许直销员以发展其他人员加入团队的方式获得销售业绩,不会以其他人员的销售业绩为依据计算和给付直销员报酬。 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多层级的业绩模式或许依然存在。 《商学院》记者通过体验如新旗下的APP“星享城”也能体会到“层级”和“门槛”。 根据如新客服介绍,要在线购买如新产品可以下载“星享城”。这一APP拥有服务、开市、销售、下单、分享、社交等六大功能。《商学院》记者填写注册信息时可见,如果是有亲友介绍,还需要填写“如新亲友账号”,进行关联。不过,官方解释是“市场调研资料”。 注册成功后,在未购买产品时,会被标注为“零售顾客”。当记者尝试选购产品时,可以发现,如果购物不满500元,系统会提示,一次性实付金额满500元,即可享受星级顾客8折优惠。这意味要成为星级顾客的门槛为500元,只是以产品形式替代。后续,若要申请成为直销员,则需要经过培训、签订合同等。 据相关报道,如新内部培训资料——《你会成功》中将销售层级从星级顾客到业务咨询理事,一共有九级。关于每一级的薪酬体系是怎样的,截止发稿,如新中国并未给予回复。 牌照收紧 直销模式是舶来品。 随着2001年,我国加入WTO,中国政府进一步对外开放市场,当时承诺:以商业方式存在提供的无固定地点批发或者零售服务(包括直销)在入世3年后逐步取消限制。国外的直销巨头开始纷纷进入中国市场。 在2005年9月1日,涉及《直销法》的两部核心条例《直销管理条例》和《禁止传销条例》正式出台。“两个条例”确定了中国直销市场的直销牌照管理制度。 在2008年8月,《刑法修正案(七)》的草案中正式新增了“传销罪”,并于2009 年2月表决通过。其中,组织领导传销罪只将传销活动的组织者、领导者作为组织领导传销者的犯罪主体和打击重点,对一般的传销参与人员则采取行政处罚和教育相结合的措施。 据了解,牌照开放后两年,安利、完美、无限极、玫琳凯、如新为代表的外资企业率先拿到牌照,这一时期以外资为主。2015-2016年是第二个高峰,以卫康、东阿阿胶、康美来、康尔等内资企业乘政策放开的东风纷纷拿牌,一共有35家企业拿到牌照。 据市场监管总局消息,去年全国查处价格违法案件2.6万件,实施经济制裁23亿元,仅查处传销、直销案件的罚没金额就接近10亿元。 2017年和2018年,商务部收紧了直销牌照的发放,去年只发放了1张。随着权健倒下,以及直销企业频频被爆出虚假宣传问题,直销牌照未来是否会停发? 熊超认为,直销牌照不会就此停发,直销模式作为市场经营方式的一种,无法一刀切进行限制,只能用政策去引导和法律法规去约束和规范。 之所以近年来牌照发放越来越少,与直销企业出现的问题有关。他认为,政府会在直销立法方面有新的举措,先限制,调整之后,再逐渐进行市场规范性操作和引导。 商务部直销行业管理信息系统公布的牌照批准日期为准 直销的“魔力” 根据商务部直销行业管理网站可查,如新在中国的服务网点达到225个均为自营模式,直销产品为4大类125中产品,其中,直销培训员在册为228 人。根据官网显示,截止2019年1月31日,如新在中国的直销员总数为39399人,其中,北京有4972人。 近四万人的直销员,也撑起了如新中国在全球第一的市场份额。 2018年,人民日报海外网在采访如新中国总裁郑重时,他介绍,如新中国的业绩占全球市场的比例超过了30%以上,是全球最大的一个市场。2017年,业绩大概增长了18%。 当林女士病重仍拒绝去医院,坚持喝果汁排毒时,不由得让人怀疑,是否真的被导师“洗脑”而失去理性?直销品牌的“魔力”或许就在此,会让质疑声反转成动力。外部打击越大,信心越坚定。 为了了解“如新果汁”曝光后对做如新产品直销员的影响,《商学院》记者联系到一位在北京如新某“工作室”工作的L先生。当记者表示希望了解如新产品时,他介绍,“如新主要做个人保养,让人长期保持在20岁左右的样子。” 受过专业训练,“如新果汁”事件在他看来却创造了另外一个销售良机。面对记者因报道对如新产品生出的疑虑,他表示,“有病肯定是要去医院的,保健品是辅助功能。”同时,他称“事情正在调查,产品本身没问题,属于某团队个人不专业造成了误导,选择团队很重要。”他再次向记者强调,“团队的做人准则很重要,理性对待才行,毕竟合作是长久发展的。”同时,他还建议有时间去他所在的工作室体验。 而在美容院工作的吴女士常年销售如新产品。当《商学院》记者问及她对林女士遭遇的看法,她表示,“学校是个好地方,也会有毕不了业的学生,但也会有钱学森和杨绛这样的学生。”并表示,“你无法管住所有人的嘴,只做你认为正确的事就好了,但是基础的文化知识和常理是要掌握的,尽量理性看待所有事物吧。” 按照上述两位“资深”如新直销员的逻辑,只是林女士不幸,遇到了“不专业”的团队,以及“毕不了业的学生”,而与如新这一品牌和产品都没有关系。 不过,反观L先生自身的销售话术——“能让人长期保持在20岁左右”,与林女士遇到的“导师”水平可能是五十步笑百步。而吴女士举一反三的“理性思维”在一定程度则是“幸存者偏差”。 近两年,如新全球的业绩并不亮眼。2018财年,如新全球全年盈利1.22亿美元,同比下降5.83%,同年第四财季首亏1775.9万美元;公司2017年财报显示,全年盈利1.29亿美元,同比下降9.54%。 虽然,L先生和吴女士依然“信心满满”,但是,在谈“直销色变”的当下,如新未来在中国的业绩依然充满挑战。 L先生在今日在QQ上发表了题目为《吸引力法则》的说说,其中有一句是,“你怀疑什么,什么就会与你擦肩而过,这叫不信则无。” 关于如新中国与林女士家属的协商沟通结果,希望如新会给公众一个答案。 《商学院》也将持续关注。[详情]

视频|起底如新集团:涉嫌虚假宣传 曾被人民日报揭批
视频|起底如新集团:涉嫌虚假宣传 曾被人民日报揭批

   起底如新集团:涉嫌传销、虚假宣传 曾被《人民日报》连续揭批 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近期,年仅34岁的如新销售人员林某(化名)生病后,靠喝如新果汁“排毒”,拒绝就医治疗,最终因肺部严重感染,抢救无效而死亡。此事经媒体报道后,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昨天(20日),如新公司相关负责人与死者家属在北京见面,但死者的丈夫因病未能到场,因此双方的谈话没有达成最终结果。昨天晚间,如新公司就此事发布了最新声明称,涉事经销商违规,已终止合作。 20日上午,如新公司相关负责人与林某(化名)家属方面在北京进行了沟通会。如新公司相关负责人说:“我们今天有非常大的诚意跟家属沟通,但是这样一个安排,我们也觉得非常遗憾。” 公开资料显示,如新集团创立于美国,经营个人护理品和营养保健品,2003年进入中国市场,2006年获得直销牌照。记者在商务部直销行业管理网站查询到,如新直销产品共计4类125种,备案的产品以化妆品居多,仅有包括如新华贸牌茶沛胶囊在内的14款保健食品,最早的备案日期为2012年7月。张晓玲指出,就如新经营模式而言,虽然如新具有直销牌照,但根据材料显示,其产品销售方式不符合合法的直销流程。张晓玲说:“内部结构、提成比例之类的,我们现在都已经准备完毕了,涉及传销是肯定的,包括涉嫌虚假广告宣传,完全抵制医疗、神话保健品,让所有人都盲目相信这些,我手上有好几个案例。” 张晓玲介绍,受害人家属将向工商行政部门进行举报,如新产品涉嫌虚假宣传行为。记者查看如新官网发现,涉事的果汁产品g3相关页面已经被删除。在江苏南京等地,市场监管部门已经开始对相关产品情况进行调查。如新江苏分公司外事经理王玲说,涉事产品已全部下架,进行检测。 针对此事件,如新官方发表声明表示:已组成专案小组,对此事开展调查。截至记者发稿,张晓玲表示,如新方面并未表态是否会继续谈,或是什么时候再谈。目前受害人家属正在准备材料向公安机关报案,同时将考虑成立联合律师团向美国提起诉讼。[详情]

视频|如新果汁事件后续:内部培训画面曝光
视频|如新果汁事件后续:内部培训画面曝光

   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近期,年仅34岁的如新销售人员林某(化名)生病后,靠喝如新果汁“排毒”,拒绝就医治疗,最终因肺部严重感染,抢救无效而死亡。此事经媒体报道后,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昨天(20日),如新公司相关负责人与死者家属在北京见面,但死者的丈夫因病未能到场,因此双方的谈话没有达成最终结果。昨天晚间,如新公司就此事发布了最新声明称,涉事经销商违规,已终止合作。 20日上午,如新公司相关负责人与林某(化名)家属方面在北京进行了沟通会。如新公司相关负责人说:“我们今天有非常大的诚意跟家属沟通,但是这样一个安排,我们也觉得非常遗憾。” 公开资料显示,如新集团创立于美国,经营个人护理品和营养保健品,2003年进入中国市场,2006年获得直销牌照。记者在商务部直销行业管理网站查询到,如新直销产品共计4类125种,备案的产品以化妆品居多,仅有包括如新华贸牌茶沛胶囊在内的14款保健食品,最早的备案日期为2012年7月。张晓玲指出,就如新经营模式而言,虽然如新具有直销牌照,但根据材料显示,其产品销售方式不符合合法的直销流程。张晓玲说:“内部结构、提成比例之类的,我们现在都已经准备完毕了,涉及传销是肯定的,包括涉嫌虚假广告宣传,完全抵制医疗、神话保健品,让所有人都盲目相信这些,我手上有好几个案例。” 张晓玲介绍,受害人家属将向工商行政部门进行举报,如新产品涉嫌虚假宣传行为。记者查看如新官网发现,涉事的果汁产品g3相关页面已经被删除。在江苏南京等地,市场监管部门已经开始对相关产品情况进行调查。如新江苏分公司外事经理王玲说,涉事产品已全部下架,进行检测。 针对此事件,如新官方发表声明表示:已组成专案小组,对此事开展调查。截至记者发稿,张晓玲表示,如新方面并未表态是否会继续谈,或是什么时候再谈。目前受害人家属正在准备材料向公安机关报案,同时将考虑成立联合律师团向美国提起诉讼。[详情]

如新员工之死归罪经销商是否有更深原因扑朔迷离
如新员工之死归罪经销商是否有更深原因扑朔迷离

  如新员工之死归罪经销商是否有更深原因扑朔迷离 编者按:前有“权健”事件,后有“如新”事件,保健品市场再成舆论漩涡。“如新”事件归因经销商,是否果真如此,其中是否另有隐情,目前看,尚难以说清楚。 ■本报记者 刘斯会  前有“权健”事件,后有“如新”事件,保健品市场江湖已然风声鹤唳。3月18日,媒体报道“女子感冒不就医喝如新果汁离世”事件刷爆朋友圈。 上述涉事企业为如新(中国)日用保健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如新”),3月20日在官网上针对上述事件发布通报称,经公司内部调查,涉事经销商因违反公司相关规定,已对其解除合同,终止合作。 换句话说,将责任推给了经销商。昨日,《证券日报》记者电话联系如新有关负责人员,对方回复称,这事归如新北京负责人回应,但截至昨日晚间,记者未收到明确答复。 来自天眼查的信息显示,如新集团于1984年创立于美国犹他州普洛沃市,于1996年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2003年,如新集团正式进入中国市场。 员工之死 上述“女子感冒不就医喝如新果汁离世”引起争议的事件是指今年2月2日,北京女子林某由于严重肺部感染引发器官衰竭死亡。据其丈夫苏某称,一年多以来,林某的每次感冒、发烧都拒绝吃药或去医院,只是喝如新g3活能混合果汁饮料、吃如新产品,然后睡觉,“用这种方式来扛过感冒。” 林某的这种“有病不去看医生只喝如新果汁”的想法是受其导师影响,同时为了成为如新直销员,林某自己也购买不少如新公司的产品。 3月18日晚间,如新在其官方网站发布了对该事件的声明。如新表示,为了查明事实,公司第一时间成立了以如新中国区总裁牵头,会同公司7大部门组成的专案小组并立即采取调查措施。目前正在积极与家属沟通联系,积极配合多方了解详情,同时与北京分公司责任人员紧急沟通,抓紧核实事件的来龙去脉。如确有经销商存在不当指引或夸大宣传的行为,公司绝不推卸责任。 3月20日,如新在公司官网上发布了关于《女子感冒不就医喝如新果汁离世》媒体报道事宜的跟进通报,称对经销商的监督,教育和内部管理工作采取了7项专项措施,包括经公司内部调查,涉事经销商因违反公司相关规定,已对其解除合同,终止合作等。 如新惹争议 上述林某喝的如新产品g3果汁,全称为“g3活能混合果汁饮料”,1盒有10袋,售价690元人民币,一袋69元。此外,还有瓶装的g3,售价为390元一瓶。 据如新官网介绍,g3活能混合果汁饮料是同时含有木鳖果、刺梨、枸杞、沙棘4种“超级水果”的特殊配方,每次30-90毫升,随早、晚餐饮用。产品的定位,是基础营养、营养补充,并不含有治病功能。 官网资料显示,1984年正准备进入法学院攻读硕士的罗百礼与伦兆勋、戴纯娣等一起,成立了一家研发含100%对皮肤有益成份产品的公司,这是如新的前身。如新的产品也从生产个人保养产品,发展到营养补充品,如新目前已跨越全球近50个市场版图,在全世界拥有超过110万销售人员。官网显示,如新集团亚洲区域总裁为姜惠琳;如新中国总裁为郑重,郑重在总裁寄语中着重提到了如新旗下诸多新产品。 来自天眼查的信息显示,如新于1996年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2003年,如新正式进入中国, 2013年公司营业额达32亿美元。 另外,如新(中国)日用保健品有限公司成立于1993年,是一家外国法人独资企业,注册资本3007万美元,分支机构共252家,包括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如新专卖店。 保健品市场乱象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卷入“果汁”事件的如新,是继权健、华林、无限极后,第四家“出事”的直销企业。 就在今年1月8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工信部、公安部、民政部等13个部门在全国开展联合整治保健市场“百日行动”,重点打击保健市场中的虚假宣传、虚假广告、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等扰乱市场秩序、欺诈消费者等各类违法行为。3月11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局长张茅就“加强市场监管 维护市场秩序”相关问题回答记者提问时曾透露,截至3月1日,“百日行动”一共立案4865件,案值达到51.7亿元。 中山大学预防医学研究所副所长蒋卓勤表示,权健的火疗养生非法行医、华林的酸碱平、传统中医养生理疗、然健环球旗下包治百病的诺丽果汁、华莱健黑茶、依江春的金圣丹等,这些产品都随传销团体被依法查处了。总结看出,这些出事的传销“保健品”,基本都不属于国家批准的保健品,更有个别产品与保健品在定义和功能上背道而驰。”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研究副教授张洪涛强调称,药监局等单位明确指出,保健品没有可以证实的“抗癌”功效,但目前保健品已成为虚假宣传的重灾区,不少宣称具有治疗癌症功效的“神药”更是耽误了患者的重要治疗期,导致后果无法挽回。[详情]

去世女子生前拒绝就医只喝"如新"果汁?涉事公司回应
去世女子生前拒绝就医只喝

  年仅34岁的如新销售人员林丽(化名)生病后,靠喝如新果汁“排毒”,拒绝就医治疗,最终不幸身亡。此事经媒体报道后,引发广泛关注。 同日,如新公司发表声明,成立了以如新中国区总裁牵头,会同公司7大部门组成的专案小组,立即调查。 老师传递的理念,不为挣钱,只为帮助人 小X和林丽是通过社区活动认识的,林丽曾和她一起做微商,卖过大概一年的洗发水。有一天,林丽说不想做了。小X问为什么,她说,因为卖一瓶就只是一瓶的钱,“这不是长久的事情,我现在要干大事,能干一辈子的事业,以后我不干活了,都能拿到钱。” 听林丽这么说,小X觉得很好奇。“第一次约我出去的时候,林丽给我做了关于护肤品的产品演示。”在小X的印象中,那是2017年10月。 如今朋友们回忆林丽当时的状态,都觉得她特别“自信、亢奋”“充满了热情,感觉自己做的事情特别有意义,是特别好、特别善良的事情。” 朋友小Y告诉记者,如新给人灌输的理念都和善念有关,比如救助灾区儿童、捐助慈善项目什么的。“林丽曾说,如新每年获益的利润有一部分会回馈社会,如新为什么要做直销?是因为觉得大家都是合作者,要把这些利润分享给每个人。” 小X曾经质疑过林丽口中无所不能的g3果汁,“我当时看成份的时候,发现果汁含量只有40%,而且有很多添加剂。我就和她说,这些可不是什么好东西。” 林丽把小X的话转述给老师后,老师当时给出的解释是,“这是在一定范围内使用的添加剂。”并反问,“要喝多少才能出问题?” 实际上,朋友的不少问题,林丽都回答不了,这时候,她就会去问她的老师,然后再去告诉朋友答案。“她其实也是一直在学习,老师就是一步一步在骗她。”林丽的朋友小M说,老师们传递的理念就是,“如果你认识我,你用了我的产品,是你走运了,我是在帮你。”简单地说,就是不为挣钱,只为帮助人。 为了让小X和自己一起做如新,林丽曾借给小X一笔钱买产品。一个月之后,小X觉得这事不靠谱,“折腾了一个月,浪费精力又不赚钱,我不想继续了。” 得知小X想退出,林丽给小X发了两段长语音,她说这是很好的机会,也是人生最终要走的路。“跟着学下来,成长了很多。投入就会有回报,收获的可能是知识、财富、阅历、认知度等。” “虽然我现在也没有挣到太多钱,但我不认为它是坏的,它一直特别好,只不过我还没有拿到那个结果。”语音中,林丽告诉小X,如新解决了她、孩子和家人很多身体方面的问题,这种帮助不是用金钱来衡量的,“我一点也不后悔。” 其实林丽之前并不叫这个名字。如新的老师说她当时的名字不好,需要改名,林丽就花钱改了个名字。家人问她为什么改名,她说:“老师说,这个名字可以让我的事业一飞冲天。” 孩子生病都是偷偷给药吃 “如新的培训就是让人敌视传统医疗。”林丽的朋友小L说,他们宣称85%的药品都是无效的,要是你真爱你的家人,就让他们远离医疗。 记者在一份如新内部的培训资料中发现,在世界医疗大数据这一页写道,30%病人死于药物的不良反应,普通疾病的误诊率高达27%左右,重大疾病的误诊率高达40%左右,85%的药品是无效的,对病人最需好的措施就是尽量减少医疗干预,因为“30%到40%的手术根本不需要”。 “他们说孩子发烧的过程是在补钙,要让烧发出来,不能吃药,疏通经络就可以,医院的药都是有害的。”这个观点让小Y觉得特别荒谬。还有更离谱的,如新有个检测免疫力的机器,如果检测出来数值不够好,那么喝一袋g3果汁,数值马上就会提升,“这也太夸张了。” 林丽的朋友小Y告诉记者,他们还说,“你现在吃一斤的蔬菜,补充不了一斤蔬菜的营养,但是吃我的保健品就可以补充上一斤蔬菜的营养。” 小M当时测出来的数值是2万多,“林丽就觉得我快要病了,我都没有能力发烧了,她有能力发烧是好事情。”小M说,林丽一直强调,老师说感冒的时候,就要加倍吃产品。 有一次,小X的孩子生病,林丽想给孩子用SPA机刷经络,被小X拒绝了,“我肯定要去医院,起码得知道病因吧。”后来林丽的婆婆碰到小X,也提到了林丽孩子生病却不让去医院的事情,“她婆婆说,因为怕生气,家里人都偷偷给孩子吃药。” 林丽曾带着小Y,和如新的一名姓柴的老师吃过饭。当时柴老师和小Y说,你来做这件事情,先不要和你的家人说,包括你老公也不要说。小Y很疑惑,“我就不能理解,为什么不能说?” 干了四年反而赔了几十万 尽管在如新的官网上,如新(中国)承诺所有报酬总额全部来源于直销员直接销售如新(中国)产品的所有经营收益,不会允许直销员以发展其他人员加入团队的方式获得销售业绩,不会以其他人员的销售业绩为依据计算和给付直销员报酬。但实际上,如果想要获得报酬,必须要拉人。 Z哥2013年开始做如新,4年下来,不但没挣到钱,反而赔了几十万,“当时大会、小会都参加,还去美国考察过。”Z哥说,最初决定做,是因为觉得如新的产品还不错。 他告诉记者,第一次只要花500元购买产品,就是如新的星级顾客了,享受以后购买产品八折优惠,“还会给你一个卡号,就可以自己买东西了。” “如果你再分享出去,你当月的业绩达到5000元,那你就成为了‘新员工’。”Z哥说,这时候就可以有10%-25%的奖金提成。所谓“新员工”就和各个单位的实习生一样,还有1-4个月的实习期。 Z哥告诉记者,想要维持实习生的身份,每个月必须完成5000元的业绩,如果有一个月不达标,那就会“掉下去”,得重新开始。 记者手里有一份如新的内部培训资料——《你会成功》,在“获利途径”这一页,“实习生”的官方称谓是见习零售商(DS)。“每个月业绩不少于5000元,累计达到3万元就可以晋升为正式零售商(SR)。”Z哥说,如果第一个月的业绩就达到了3万元,那第二个月就可以成为SR了,“还可以签合同。” Z哥告诉记者,成为如新的正式员工后,销售提成就变成了10%-20%,“这就要看能力了,如果你拉了一个人,这个人能力很强,每个月的业绩能达到5000元,那么他能提成10%,你也能提成10%。如果他没有卖到5000元,那么他业绩就全部归到你头上。” “如果这个人晋升为SR,那你的级别就相应地变成了业务主任(SE),他的业绩总额的5%会提成给你,也就是说他完成1万元,会给你提500元。”Z哥说,如新的机制是只能分享“六级”,“第七级”开始下面就没关系了。 他解释,“如果你在第一级分享了10个人,这10个人各自分享,那么到了第六级的时候,可能会有600人甚至更多的人,此时所有人的业绩,你都可以提成5%。”照这样计算,如果“六级”有600人,每个人的业绩按最低5000元来算,这一项的提成也有15万元。 不仅要拉人消费,自己还需要有一定消费 在《你会成功》这份资料中,记者注意到,从星级顾客到业务咨询理事(TE),一共有九级。分别是星级顾客(ARO)、见习零售商(DS)、正式零售商,也称业务代表(SR)、业务主任(SE)、资深业务主任(SSE)、业务经理(SM)、资深业务经理(SSM)、业务总监(SD)、资深业务总监(SSD)和业务咨询理事(TE)。 其中从SE开始,一级市场(下一级)就必须有人,最少一人;到TE的时候,一级市场必须要有最少16个人。该资料中,还给出了以一级市场最少人数计算出的部分职位的年收入,从业务经理开始,分别是14万、31万、63万、120万以及220万。 Z哥曾经参加过一次如新组织的旅游,“去的是迪拜,据说去了16000人,因为每个人可以带一个人。”到现在,Z哥对此都记忆犹新,因为得到这个旅游的机会并不容易,“手下必须有4个SR,且维持4个月不掉级。”Z哥算了一笔账,当时SR的业绩是每个月2万,那么5个人就是10万,4个月就是40万。 那一次旅游,据说每个人的平均消费是10万元,而且不少地方都是包场。简单计算一下,16000人这次旅游就花了16亿。 Z哥坦言,做如新的时候,压力很大,因为它会强迫消费,“如果你的下级比你能力强,如果他完成了业绩,而你没有,那他就和你平级了,所以这就逼着你要完成业绩。” Z哥曾经“掉过级”,那段时间,他焦虑不安,精神状态非常不好。虽然给了他半年的时间,来让业绩重新达标,但最后他放弃了,“维持不住了。” 实际上,做如新,不仅要拉人消费,自己本人还需要有一定的消费。小Y陪林丽去过位于日坛的如新生活体验馆,她发现有人买了不少东西,“说要备货。”据小Y了解,做如新,每个月都有任务,完不成就只能自己掏腰包来冲业绩,因为东西可以继续卖。 在林丽所备的货中,有80%的东西都是她自己消耗了,但是她觉得自己做得很好。她对小Y说:“你也可以像我一样好,每天开开心心地不用上班,还可以宣传正能量的东西。” 小Y问林丽,“你做了这么长时间,每个月到手多少钱?” 林丽说:“8000多元。” “躺着就能瘦身,从基因上改变” Z哥是在TR90上赔的钱。TR90 是如新的明星减肥产品,号称“躺着就能瘦身,从基因上改变”。产品宣传显示,该产品具有调控新陈代谢基因、调控控制食欲基因、调控增肌塑形基因、只减脂肪不减肌肉四大功效。但小Y说,她知道身边很多吃过TR90的都反弹了。 小L几年前吃过TR90,“当时说是可以把自身改善成易瘦体质,就花1万多元买了。”但让小L没有想到的是,推荐她购买的人,将一起买该产品的4个人组成了一个小群,每天让他们汇报都吃了什么,量有多少,“吃枣也不让,说含糖,还要运动,还要吃得少。”小L说,她当时有些生气,“如果这样我为啥花一万多元,我是让你们看着我吃饭吗?” 小L买的TR90是买一送一,5个人捆绑在一起意味着,如果其中有一个人减脂的量不够,那所有人都没有办法拿到送的这一套产品,“到后来没有办法,怕影响别人,检测的最后两天,我都没有吃饭,只喝点儿糖水补充能量。” 小L说,检测减脂达标后,她特别高兴,高兴的不是她减脂够了,而是因为她没有影响到别人。第二套TR90领到之后,小L直接就扔了,因为她发现,吃完产品后,稍微吃一点,就会反弹,甚至会比之前还胖。 小Q当初为了给妻子调理身体,花了16000元买了一套TR90。他回忆说,当时林丽带着一位自称“医生世家”的老师和他们见面,“说到TR90中的蛋白粉的时候,就说两包不行,就喝三包。” 小Q说,妻子学的是护理,对该老师关于“发烧是正常的,是提升自我免疫力过程”的说法就不认同,就问了很多比较专业的问题,但这个老师不是答不出来,就是含糊其辞,说话还挺不客气,“我妻子当时挺不高兴,后来产品也没有怎么吃。”最后,小Q和妻子还是去医院把身体调理好了。 在一个群却不能私自互加微信 Z哥和林丽最初认识是因为送产品,但彼时两人并不在一个“小团队”。“我们当时都没有微信。”Z哥表示,这种情况下,“导师”们要求双方不能加微信。 小Y说,“导师”的意思是,你要管理好你自己的客户,可能会有人有不正当的竞争。 即使在一个群里,群员之间也不能私自互加,但“导师”会添加每个人,如果在朋友圈看到某两个人互动,就会要求各自删除对方。 小L不做如新之后,林丽让小X删了小L,这让小L特别生气,她去问林丽,“林丽当时和我说,老师就是这么说的,我只能这么做。” 加入如新之后,林丽记了好几大本老师在讲课时分享的各种“知识”。她记录每天要做的7件事情是:1、看书;2、听碟;3、大量使用产品;4、多跟上级老师沟通;5、简单零售;6、展示计划;7、参加聚会。 有段时间,林丽总说要冥思,要从宇宙获取能量,这让小M越来越担心,这也太玄了吧,“最近的一次,她和我说要晋级100万美金名人。”小M说,所谓100万美金名人,是指那些在如新累计收入达到100万美金的人。 据小M所知,林丽每天都要和老师汇报工作,比如当天遇到了什么样的问题,是怎么解决的等,“事无巨细都要汇报。”小M觉得到了后期,林丽就像个提线木偶,老师说什么她就会去做什么。 律师:产品销售方式不符合合法的直销流程 公开资料显示,如新在中国的公司,全称是如新(中国)日用保健品有限公司。2006年,如新在中国获得直销牌照。记者在商务部直销行业管理网站查询到的相关信息显示,如新直销区域内的分支机构有25个,服务网点225个,直销产品共计4类125种,直销培训员228人。 如新在网站备案的产品以化妆品居多,仅有包括如新华贸牌茶沛胶囊在内的14款保健食品,最早的备案日期为2012年7月。 北京浩东律师事务所律师张晓玲指出,就如新经营模式而言:一是形成了一定的上下层级架构并具有一定人数;二是参加者均有一定的经济支出来获得会员资格;三是发展人员数量是获得经济利益的依据,每一个会员再发展下线时是有利益回报的,并且发展的成员越多,其经济利益越大。 林丽家属提供的如新公开资料显示,层级明晰,形成了典型的“金字塔”结构。 北京京师律师事务所张新年律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虽然如新(中国)公司具有直销牌照,但根据报道中的内容显示,其产品销售方式不符合合法的直销流程。” 如新公司:成立专案小组调查 3月18日下午,如新在官方微信公众号上发表如下声明: 针对3月18日《北京青年报》报道的女子感冒不就医喝果汁离世新闻,我们高度关注。在此,我们首先对逝者表达最沉痛的悼念,对其家属表达最深切的哀悼! 为了查明事实,我们第一时间成立了以如新中国区总裁牵头,会同公司7大部门组成的专案小组并立即采取调查措施。目前正在积极与家属沟通联系,积极配合多方了解详情,同时与北京分公司责任人员紧急沟通,抓紧核实事件的来龙去脉。如确有经销商存在不当指引或夸大宣传的行为,公司绝不推卸责任。 生命健康大于一切,关于产品的正确使用和宣称,我们虽定期培训我们的销售人员,但我们仍需对这一事件进行深刻反省,并进一步强化我们的培训。严格遵守法律法规是如新中国经营的底线思维。近段时间直销行业引发公众关注,政府机构加大监管力度,我们亦提高企业自律规范、守法经营的意识,只有这样直销行业才能朝着更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目前调查措施正在陆续落实中,恳请广大消费者、媒体和社会各界继续关注和监督。 此外,提供如新课堂的某微课APP表示,已经成立专案小组对此事涉及的课程内容进行调查,对涉及如新产品宣传的课程进行下架处理,内容审核部门开展“打假”行动,对平台涉嫌虚假宣传的内容进行核查、处理。 相关新闻 曾因涉嫌违法违规经营被《人民日报》曝光 2013年1月15日至17日,《人民日报》曾经连续发表多篇报道,曝光如新公司涉嫌违法违规经营。报道称,如新“宣传虚假信息、组织聚会‘洗脑’”、“入行需先买500元产品,发展‘下线’可一直晋升至‘寰宇领袖’”。 据《人民日报》记者的调查,如新自从1984年创建于美国犹他州之后,对于其经营模式的质疑和调查就没有间断过。 康涅狄格州总检察长曾对如新公司误导经销人员、进行违法传销的做法提起公诉。这位总检察长表示:“以金字塔层级形式吸收会员,将盈利主要建立在收取会费、抽成,而不是销售产品上的经营手法,就是违法传销。” 上述报道发出后,国家工商总局对此进行调查后发现,如新在经营活动中存在超产品范围从事直销、夸大产品功效宣传等违法违规行为,其个别销售人员存在擅自直销、欺骗及误导宣传等违法违规行为。 据此,工商总局依法对如新公司及相关当事人的违法违规行为作出处理。当时,如新被上海市工商局和北京市工商局共没收违法销售收入448.2万元,处以罚款38万元。[详情]

一女子为治红斑狼疮吃如新产品 连吃4年成“病危”
一女子为治红斑狼疮吃如新产品 连吃4年成“病危”

  为治红斑狼疮 连吃4年“如新”又添新病 吃了四年如新产品,没治好红斑狼疮还得了尿毒症。比起前几天本报报道只喝如新果汁不治病、英年早逝的林丽(化名),方芳(化名)说自己还算幸运,“毕竟捡了一条命”。 3月19日,她给北京青年报记者讲述了自己在这四年中和如新打交道的经历。 听讲座 “吃如新病好了” 2013年,方芳(化名)得了红斑狼疮,“心情特别差,这是慢性病,很折磨人。”于是,方芳想尽各种办法,想让病好起来。一个朋友知道后,就告诉她如新可以治好她的病,并介绍她认识了如新一名姓裴的老师。 “讲的都是吃药有什么害处,输液有什么害处,反正就是讲医疗的各种害处。”方芳告诉北青报记者,讲座上还提到如新能治“未病”,就是治疗没有发生的病。 方芳说,每次健康讲座之后,就会有人上台做分享,讲得了什么病,吃如新的什么产品吃好的,比如如新能治肝癌等癌症。不仅听讲座,方芳还被拉去石家庄参加培训,还让她通过微信和荔枝微课去听课。“都是宋姓老师讲的。” 记不清听了几次讲座之后,方芳动心了。2014年春节后,方芳开始吃如新。 按照方芳的说法,买如新产品,满500元可以打八折,“有时候会去专卖店取货,有时候是快递到家。” 方芳说,最初宋某给她配的药是如沛、鱼油、灵芝、茶沛、蛋白粉、君沛等产品,吃普通剂量即可。 导师说 “要想治病就得加倍吃产品” 这样吃了一年之后,方芳发现自己的病并没有好转,“其实当时我还在吃治疗红斑狼疮的药,也定期去医院复查。”宋某知道后,就和方芳说,要想治病就得加倍吃产品,加两倍、三倍,甚至加到六倍,“他们说如新的产品可以用100倍的剂量,也就是吃100粒都没事。” 就这样,听信宋某的方芳把如新产品剂量加成了双倍。方芳说,按照宋某的说法,一个脏器的恢复至少需要6-7年时间,身体发生变化的时候,就要调整吃药方案。 但对于方芳来说,已经不能再多吃了。所以2017年开始,方芳减掉了自己的药量, “我的病也要吃不止一种药,有时候觉得药吃得太多了,连饭都吃不下去了,”方芳说,光如新的胶囊每天就差不多要吃30粒。 2017年下半年,吃了一套TR90后,方芳的身体开始浮肿,“他们经常说调试反应,我以为我当时就处于调试反应中。他们说你恢复的过程肯定会很难受,这是身体恢复的信号”。2018年的3月,方芳的体重从最初90余斤飙涨到了140斤,并且出现了肺水肿、肺部感染等症状,加上心衰,已经到了躺在床上起不来的地步,这才去医院挂了急诊。 方芳在医院住了50多天,“进医院后,被下了病危通知,说实话,我是捡了一条命。”现在想想,方芳还是心有余悸。 病危中 还在喝g3果汁吃君沛 说起自己为什么会这么相信如新,方芳说,“我是个慢性病患者,我肯定希望我的病能好,特别是他们经常讲一句话,医院都说治不好了,这边能治好,为什么你不试试呢?所以就觉得吃如新,肯定能好。在医院还喝g3果汁,吃君沛。”后来,家人制止了她继续吃如新,并给她讲明了利害关系。 四年中,方芳吃遍了包括如沛、君沛、鱼油、g3果汁、TR90等在内的所有如新产品,但她的病却没有好转,不仅患有红斑狼疮,还身患尿毒症,甚至是心衰、肾衰等多脏器衰竭,每隔一天要透析。 出院之后,方芳想去找如新要个说法,但如新公司没有回复。只让方芳的导师和她联系,“看我生病,就给了2000元,虽然在一个城市,从来没看过我,只在微信上问我怎么样了。”方芳算了算,连吃如新带住院看病,已经花了差不多70万。 昨日上午,方芳再次拨打了如新的客服热线,下午有自称如新的工作人员给她回了电话。 北青报记者从如新方面的有关人士处了解到,目前方芳的事情还在调查处理中,“我们也是从媒体上才知道了这件事情,我们知道了之后下午就给她回了电话。”该人士称,已将事情来龙去脉,包括经销商等情况都进行了了解,“现在需要将她的就诊记录提交给专案小组,资料提交后,会出一个方案。” 文/本报记者  张蕊  统筹/余美英 [详情]

女子喝如新"排毒"后去世 律师:家属或赴美起诉如新
女子喝如新

  律师透露:林丽家属或赴美起诉如新  ▲苏伟的代理律师及林丽家属参加与如新公司的见面会 摄影/本报记者 杨小嘉 年仅34岁的如新销售人员林丽(化名)生病后,靠喝如新果汁“排毒”,拒绝就医治疗,最终不幸身亡。3月18日,《北京青年报》报道此事后,引发了持续关注。 昨日上午11时许,如新公司市场部副总裁与林丽家属在北京见面。但林丽的丈夫苏伟(化名)因病未能到场,因此双方的谈话没有最终结果。 沟通进展 林丽家属欲追究刑责 苏伟的代理律师张晓玲代表家属和如新沟通了几点意见,首先对如新公司推诿的态度表示不满;就如新虚假宣传一事,请如新务必给受害人家属一个调查结果;受害人家属将向公安机关报案,追究如新的刑事责任,并向有关部门举报其虚假宣传;受害人家属或将赴美起诉如新。 不过由于苏伟的未到场,双方的谈话没有最终结果,如新表示,将继续以最大的诚意去和受害人家属沟通。 如新声明 与涉事经销商终止合作 如新公司昨日晚间发布最新声明称,经公司内部调查,涉事经销商因违反公司相关规定,已对其解除合同,终止合作。 如新公司表示,公司得知某女士去世的不幸事件后很重视,第一时间就成立了专项小组,并于3月20日指派公司市场部副总裁与家属见面,对逝者家属表达痛心和深切的慰问,同时开始沟通善后事宜。 对于今后经销商的监督、教育和内部管理工作,如新公司承诺,未来公司商德部门将加强不定期走访、暗访等方式普查全国经销商的合规经营情况。此外还将在所有体验店多媒体系统滚动播放商德培训、正确的产品宣称及使用,同时强调“无论普通食品及保健食品均不能替代药品,如有任何身体不适之状况,都应及时就医,遵循医嘱”的警示语。 在声明中,如新公司还给出了消费者沟通方式:1)热线电话400-004-5678;2)48小时邮箱:48hrs_reply_china@nuskin。com,并称“会对所有客户投诉秉持迅速反应,迅速解决的态度”。 文/本报记者 张蕊[详情]

如新公司回应女子感冒喝果汁去世:涉事经销商违规
如新公司回应女子感冒喝果汁去世:涉事经销商违规

  新京报快讯 据如新(中国)日用保健品有限公司微博消息,我司经销商某公司法定代表人某女士去世的不幸事件,我司得知后很重视。第一时间成立了专项小组,并于3月20日指派公司市场部副总裁与家属见面,对逝者家属表达痛心和深切的慰问,同时开始沟通善后事宜。 公司对经销商的监督,教育和内部管理工作,我们采取以下的专项措施: 1、经公司内部调查,涉事经销商因违反公司相关规定,已对其解除合同,终止合作; 2、对所有客户投诉秉持迅速反应,迅速解决的态度,如新重申消费者沟通方式:1)热线电话400-004-5678;2)48小时邮箱:48hrs_reply_china@nuskin.com; 3、商德部门加强不定期走访、暗访等方式普查全国经销商的合规经营情况; 4、对于社交媒体平台,加大排查,监管,惩处力度,及时纠正违反法律法规或公司规章制度的内容,并追究涉事人员的责任,此项内容将作为公司的长效监管机制; 5、在所有体验店多媒体系统滚动播放商德培训,正确的产品宣称及使用,同时强调“无论普通食品及保健食品均不能替代药品,如有任何身体不适之状况,都应及时就医,遵循医嘱”的警示语; 6、强化经销商各项商德规范教育课程和落实各类警示素材的执行,提高营销人员的合规意识,并对违规行为严厉惩处; 7、严格落实《营销人员规范经营承诺书》,营销人员从产品宣传、售前售后等各方面承诺规范经营,维护市场秩序、规范经营行为、营造公平竞争环境,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我们将继续遵守“百日行动”的纲领,开展更深入的合规培训,切实提高经销商合规意识及守法理念。 请广大消费者、媒体、社会公众、政府部门继续关注和监督,谢谢! 如新(中国)日用保健品有限公司 [详情]

如新回应女子感冒喝果汁去世:经销商违规 终止合作
如新回应女子感冒喝果汁去世:经销商违规 终止合作

  北京头条客户端3月20日消息,年仅34岁的如新销售人员林丽(化名)生病后,靠喝如新果汁“排毒”,拒绝就医治疗,最终不幸身亡[详情]

如新今日与果汁致死家属方谈判 双方不欢而散
如新今日与果汁致死家属方谈判 双方不欢而散

  如新今日与果汁致死家属方谈判,双方不欢而散 如新果汁致死事件继续发酵,家属方面质疑如新“无诚意”。 记者|谢欣 女子林丽发烧不就医坚持喝如新果汁“排毒”致死一事近日引发舆论关注,3月19日,界面新闻曾报道,家属反驳如新声明,称对方并未前来沟通。报道发出后,界面新闻获悉,如新方面在3月19日晚间与林丽家属方进行了沟通,并于3月20日上午在北京进行了谈判。 北京市浩东律师事务所张晓玲律师作为家属方委托代表参与了谈判,而据她表示,今天的谈判“如新方面没有诚意,也看不到他们想解决问题”。 她表示,如新方面坚持要与家属丁先生谈,但丁先生今天因为身体不适人在医院。如新方面“就说调查核实”、“不和我们聊”、“也没什么态度”,对方也并未提出任何解决方案。 律师方面向界面新闻发来的一份声明表示: 事件发生至今如新公司一直推诿责任、漠视声明的态度,受害人家属对于如新作为上市公司的这种行为表示强烈不满。对于如新公司产品的虚假宣传、人员洗脑、排斥现代医疗科学的行为导致此次悲剧的发生,如新公司务必给受害人家属一个调查结果。受害人家属将针对如新公司戕害生命行为已保留的充分证据,并将向公安机关报案,追究刑事责任。受害人家属将向工商行政部门进行举报,其产品涉嫌虚假宣传行为。受害人家属将成立联合律师团向美国提起诉讼。 张晓玲同时表示,如新方面也并未表态是否会继续谈,或是什么时候再谈。 而针对今早的谈判以及家属方将会进行报案的消息,如新方面仅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我们(与媒体)的沟通渠道是畅通的,我们目前也在等事件的进展”,并未就事件本身有进一步的回应。 此前,林丽在高烧后拒绝就医而是坚持服用如新果汁“排毒”,最终医治无效而死亡,而据了解如新销售人员方面长期向其宣传“不要去医院”等反科学、反疫苗观点。不难发现的是,类似的反科学、反现代医学的思想在许多被曝光的保健品直销案件中屡见不鲜,销售人员往往在宣传自家产品是“万能神药”的同时坚决反对使用者进行任何现代医学行为。 但值得提醒的是,受害者本身亦有责任。作为成年人,对于药品、保健品、现代医学、“神药”等应当具备最基本的认知与鉴别能力,运用现代科学与逻辑加以分析判断,而不是听信一面之词。[详情]

感冒不就医只喝果汁离世 如新又该担何责?
感冒不就医只喝果汁离世 如新又该担何责?

  感冒不就医只喝果汁离世 如新又该担何责? 实习生 闫彩琪 澎湃新闻记者 吕新文 如新(中国)日用保健品有限公司近日因“女子感冒只喝果汁离世”一事卷入舆论漩涡。 3月18日《北京青年报》报道,直销企业“如新”公司一名业务员林丽(化名),于3月2日因肺部严重感染抢救无效死亡。她此前多次发烧,但始终没有吃药,也不去医院看病,而是喝“如新”果汁吃“如新”产品。 “g3果汁”全名“g3活能混合果汁饮料”,不是直销企业如新公司在商务部登记备案的直销产品。 3月18日下午,如新(中国)日用保健品有限公司回应称,该公司已成立以最高管理层为首的专案小组,开展内部调查,并接受媒体和公众的监督。如确有经销商存在不当指引或夸大宣传的行为,公司绝不推卸责任。 相关企业和经销商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 律师丁金坤向澎湃新闻表示,死亡业务员认为果汁能治病,最终耽误治疗,感冒发展为肺炎而死,如新公司难辞其咎。而业务员的愚信,是因为她被导师的“果汁可以治病”的虚假宣传所迷惑。相关人员对果汁功能的夸大其词,是对产品的虚假宣传,违反广告法与反不正当竞争法,一方面要被行政处罚,另一方面要对业务员之死承担部分赔偿责任。 丁金坤指出,可以通过询问具体的经销人员,虚假宣传是否受到如新公司的指示、默许或放任,以调查事实、取得指控证据。 关于如新公司是否构成非法传销的问题,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律师张新年指出,虽然如新公司具有直销牌照,但报道中的内容显示,其产品销售方式显然不符合合法的直销流程。 澎湃新闻此前报道,“g3果汁”全名“g3活能混合果汁饮料”,并不是直销企业如新公司在商务部登记备案的直销产品。 不过,张新年表示,在现行法律制度下,经销商有时是难以和企业挂钩,所以在取证、定罪过程中,需要找到充分的证据用以证明公司与其经销商存在重大的关联,才能击穿不法企业的“挡箭牌”。 中国人民大学刘俊海教授也认为,因经销商欺诈或者误导性的、夸大保健品功效的宣传,导致服用保健品给消费者健康造成严重损害的,经销商要承担责任。 刘俊海称,由于消费者信息不对称,很多情况下消费者不仅是冲着经销商的信用去购买保健品,更多是冲着品牌的影响力。所以基于商事习惯、公序良俗以及企业的社会责任,企业应当先行承担民事责任。 [详情]

微博推荐

更多

新浪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1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