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数字经济给人们带来的影响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越来越多的传统产业瞄准互联网、大数据这些驱动经济发展的新动能谋求新一轮价值转型。生产力飞速发展的同时,虚拟货币、区块链等技术如雨后春笋般迅速涌现,政府监管也面临着更大的压力。在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已经发生颠覆性变化的今天,数字经济发展的潜力又应该如何更进一步挖掘?
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纽约大学William Berkley 讲席教授迈克尔·斯宾赛在《罗汉对话》中指出,移动互联网在2014-2015年间,进入了爆炸式增长时期,特别是移动支付是当下中国数字经济重要组成部分,这种增长是现象级的,增速也是预料之中的。此外,数字技术具有经济重要性,会带来社会、政治,甚至国际问题,对国家安全和国防也同样重要。
在数字经济发展或许遭遇地域“壁垒”的情况之下,应该制定哪些国际政策来加速或整合数字经济发展模式?迈克尔·斯宾赛表示,最重要的是在开放中互通有无,我们已经发现了不少维度,但还没有很好地利用起来。
如何更好地利用数字技术解决紧迫的短期问题?应该制定哪些国际政策来加速或整合数字经济发展模式?带着这些疑问,新浪财经联合罗汉堂重磅推出《罗汉对话·远见》,本期对话迈克尔·斯宾赛。
以下为对话实录:
Q:如何更好地利用数字技术解决紧迫的短期问题?
A:我们致力于寻求更为均衡的全局观,就像陈龙教授看到了巨大的机遇,但也有人认为我们面对更艰巨的挑战,在我看来最重要的事,不论我们如何定位自己看待机遇的角度,我们总要避免过于消极,尤其是在监管或者在限制数字经济的其他动态创新方面太悲观。我们需要更透彻地理解如何应对这些多样的挑战,这也是为什么这些挑战将带来深远影响,包括隐私、数据安全、国际干预、国家安全问题、权力垄断以及能不能有足够的工作岗位。
此外,人们又能不能有足够的技能担起这些职位,在经济基本,或者至少部分是基于数字基础时,这些挑战会更严峻。比如幼儿早期认知能力,形成均衡全局观的一个前提是,我们必须对利益从哪里来以及怎么衡量这些利益有感知能力,这样才谈得上“怎么看”。我认为在某些领域,我们可能没有太多类似的问题,但是总体而言这个问题不容小觑。数字革命如火如荼,但增长率和生产力却急转直下,这个问题几乎随处可见,到底怎么了?这是我想谈的第一点。
其二,我们总是会有一种思维定式,但人类福祉并非单一维度的,有健康、有可持续性、有社会公平,也有物质上的幸福感,这些都是我们应该衡量的,还有文化因素,人是社会动物,有和他人建立联系的需求,而数字化正在影响这一切,但问题是我们衡量经济的标准总是落后于数字化带来的改变,所以我提出了衡量经济效益的其他方法。
所以我们首先应该认识到,有很多经济福利不会很明显,甚至不会被标准化的国家经济体制捕捉到。例如在医疗领域,变革性效应已经悄然发生,我去年做了一次背部手术,只在我的脊椎附近有一些微小创口,我早上八点半到医院,11点做手术,下午四点半就能出院。这在十年前都是不能想象的事情。为什么?都要归功于数字技术。开几个小口,把数字医疗设备放进去,就能得到所有的成像材料,甚至不需要内科手术,只需一台小小的仪器就可以知道你的身体里面哪里出了问题,这是个很好的例子,医生通过数字辅助也可以找到需要阅读的文献,文献浩如烟海,基本没有人能全部读完,相比之下数字技术像“超人”,有能力快速浏览并定位到你需要的东西,成像技术可能代表了数字技术的最普遍用途,或者是“超通用技术”。“通用目的”指的是可以被应用于各种场景而不是单一用途,质量由此被大大提高了。但在成本方面呈现,固定成本中等偏高,而可变成本极低甚至为负的特点,在软件、应用、数据中尤为明显。
数字化不会反映到成本上,也不会呈现在市场交易中,但是会在质量上明显感觉到,这部分的提升却也是我们不好衡量的,我所谈到的这种情况远非个例,我想强调的是,还有很多非常重要的其他衡量经济的维度,有两个斯坦福大学的学生,提出可以用成像技术检测皮肤癌。在斯坦福医学院的皮肤科中心,他们仔细研究了数万幅图像样本,作为训练数据集,用于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他们进行了一些试点实验,效果非常好,我们有什么收获呢?
从技术层面来讲,我们有了很重要的成果。但是从实际角度出发,尤其是当你和你的医生都在洛杉矶,而我在纽约或者蒙塔纳,是不可能大老远跑去看皮肤病的,答案一定是否定的。人们总是习惯性认为,数字技术发展到最尖端的时候就会取代人类的地位,但这是不可能的。如果你住在伦敦或者上海想去看皮肤病专家,他们其实是不会接受预约的,简而言之我们有了更先进的工具,可以识别到哪里出现问题,如果你生活在城市,那么在你看来,从实用角度出发这些改变无关痛痒,但对偏远地区或者发展中国家会便利许多,的确如此,世界上80%的人家附近可能都找不到一个皮肤病专家,你口袋里的东西,你叫它电话,他们觉得是一个能上网的照相机,普惠才是整体效益所在。
总的来说,如果要看实用价值,应该取决于我们选择的参照组。如果和皮肤病医治技术相比,它可能勉强算是有趣的科学技术,但是也没有多重要。但是如果和什么都没有比较,那这种成像扫描技术就听起来相当重要了。这种认知的转变需要一定过程,可以让我们更着眼于效益,对冲工作、技能、结构性转变带来的挑战。
Q:应该制定哪些国际政策来加速或整合数字经济发展模式?
A: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在开放中互通有无,我们已经发现了不少维度,但还没有很好地利用起来。例如,上游研究就是我们不曾触达的,因为这部分通常由政府资助,由学术界和高等院校完成研究,但长期以来的开放的全球体系是有充足理由的,因为我们需要公共产品的存在,北京的科学家不可能,同时在洛杉矶做同样的研究,应该要一波人负责一样研究,而另一批人在此基础上解读并作出自己的贡献,这是一种迭代式的积累,如果对国家安全的顾虑过犹不及,将会切断这种交互模式。
虽然我觉得很难实现,仍然构成很大的问题,所以我们应该达成协议都不应该这样做,生物医学造福人类,一旦要最新进展应该立刻共享成果,不分国界,这是我的立场,我们目前为止生活的世界应该在未来的一定时间内永续,这是其一。
其次在技术方面,像商业化这样的东西会产生经济效应,那么就更需要开放,更需要实践,需要和知识产权相关或者类似的东西,这可能是问题的根源所在,eBay第一个发现数字技术在开设线上市场中的重要性,紧接着又一批人,扩展了线上市场的内涵,亚马逊、阿里巴巴、拉丁美洲的美客多接踵而至,虽然并不是每一个都有大型平台的规模,但是成百上千的数字仍然很客观,更重要的是其中并不涉及技术盗用,你只需要了解别人的运作模式即可,我们可以通过向新闻业学习,找到创新的多个可行途径,努力使我们的系统更加开放,在这种环境下可能并非一蹴而就。中国在电子商务、移动支付和金融技术等领域都取得了长足的创新,重要的创新经验则应该快速推行到其他地区,并根据当地情况加以适当调整。
(本文内容不代表新浪财经观点)
新浪财经联合罗汉堂重磅推出《罗汉对话·远见》,对话全球顶尖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