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

企业家听刘鹤谈“民营经济”:信心比黄金重要
企业家听刘鹤谈“民营经济”:信心比黄金重要

对“当前民营企业落实基本经济制度面临一些焦虑”,刘鹤指出:我们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基本经济制度,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民营经济在整个经济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详情]

每日经济新闻|2018年10月19日  23:29
全文|刘鹤就当前经济金融热点问题接受采访
全文|刘鹤就当前经济金融热点问题接受采访

10月19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就当前经济金融热点问题接受了人民日报记者龚雯、新华社记者赵承、中央电视台记者许强的联合采访。[详情]

新华社|2018年10月19日  13:28
困难和问题都是前进中的 中国明天一定会更好
困难和问题都是前进中的 中国明天一定会更好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中国实现和平发展是历史必然,我们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都是前进中的困难和问题,只要大家牢记这一点,心就会静下来,中国的明天一定会更好![详情]

新华社|2018年10月19日  13:08
高度重视股市健康稳定发展
高度重视股市健康稳定发展

政府高度重视股市的健康稳定发展。当前股市的心理特征是,对制度创新和改革政策有很强的期盼,市场表现与这种期盼之间有很强的正反馈效果。因此,促进股市健康发展,一定要有针对性地推出新的改革举措。[详情]

新华社|2018年10月19日  13:02
不存在“国进民退”的问题
不存在“国进民退”的问题

最近,一些前期通过高负债扩张较快的民企,由于偏离主业,在流动性上遇到困难,国有银行或者国有企业进行帮助甚至重组,是帮助民营企业度过难关,恰恰体现国企和民企相互依存、相互合作,我认为是好事,不存在“国进民退”的问题。民营企业经营状况好了,国有资本可以退出。[详情]

新华社|2018年10月19日  13:07
中国正成最有投资价值市场 泡沫已大大缩小
中国正成最有投资价值市场 泡沫已大大缩小

大家比较一致的看法是,从全球资产配置来看,中国正在成为最有投资价值的市场,泡沫已经大大缩小,上市公司质量正在改善,估值处于历史低位,所以很多机构建议对中国股市给予高度关注,认为中国股市已经具有较高投资价值。对这些评估,相信投资者会做出理性判断。可以说,股市的调整和出清,正为股市长期健康发展创造出好的投资机会。c[详情]

新华社|2018年10月19日  13:09

谈股市

中国股市出现明显波动和下滑 由诸多因素造成
中国股市出现明显波动和下滑 由诸多因素造成

刘鹤: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中国股市出现了明显的波动和下滑,这是诸多因素造成的。首先是外部因素。主要国家央行加息后,全球股市都开始波动,有所下滑,美国的股市也出现明显回调,目前这个过程还在继续。[详情]

新华社|2018年10月19日  13:06
高度重视股市健康稳定发展
高度重视股市健康稳定发展

政府高度重视股市的健康稳定发展。当前股市的心理特征是,对制度创新和改革政策有很强的期盼,市场表现与这种期盼之间有很强的正反馈效果。因此,促进股市健康发展,一定要有针对性地推出新的改革举措。[详情]

新华社|2018年10月19日  13:02
中国正成最有投资价值市场 泡沫已经大大缩小
中国正成最有投资价值市场 泡沫已经大大缩小

从全球资产配置来看,中国正在成为最有投资价值的市场,泡沫已经大大缩小,上市公司质量正在改善,估值处于历史低位,所以很多机构建议对中国股市给予高度关注,认为中国股市已经具有较高投资价值。[详情]

新华社|2018年10月19日  13:09
切实推出一些具体政策 推动股市健康发展
切实推出一些具体政策 推动股市健康发展

现在是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的关键时刻,各方面落实的力度要大一点,责任心要强一点,敢于担当,快速行动,切实推出一些具体政策,推动股市健康发展。[详情]

新华社|2018年10月19日  13:42

谈国进民退

不存在“国进民退”的问题
不存在“国进民退”的问题

刘鹤:社会上所谓“国进民退”的议论,既是片面的,也是错误的。最近,一些前期通过高负债扩张较快的民企,由于偏离主业,在流动性上遇到困难,国有银行或者国有企业进行帮助甚至重组,是帮助民营企业度过难关,恰恰体现国企和民企相互依存、相互合作,我认为是好事,不存在“国进民退”的问题。[详情]

新华社|2018年10月19日  13:07
国企入股民企:帮助民企度过难关 二者相互依存
国企入股民企:帮助民企度过难关 二者相互依存

最近,一些前期通过高负债扩张较快的民企,由于偏离主业,在流动性上遇到困难,国有银行或者国有企业进行帮助甚至重组,是帮助民营企业度过难关,恰恰体现国企和民企相互依存、相互合作,我认为是好事,不存在“国进民退”的问题。[详情]

新华社|2018年10月19日  13:27
给民企贷款政治上有风险的认识是完全错误的
给民企贷款政治上有风险的认识是完全错误的

目前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存在一些误解和偏差,比如说有些机构的业务人员认为,给国有企业提供贷款是安全的,但给民营企业贷款政治上有风险,宁可不作为,也不犯政治错误。[详情]

新华社|2018年10月19日  13:09
不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行为有很大政治取向问题
不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行为有很大政治取向问题

那些为了所谓“个人安全”、不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行为,在政治取向上存在很大问题,必须坚决予以纠正。[详情]

新华社|2018年10月19日  13:12
高度重视中小微企业困难 进一步减轻税费负担
高度重视中小微企业困难 进一步减轻税费负担

必须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充分发挥中小微企业和民营经济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必须高度重视中小微企业当前面临的突出困难,采取精准有效措施大力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详情]

中国政府网|2018年10月18日  12:21
必须进一步深化研究减轻税费负担等政策措施
必须进一步深化研究减轻税费负担等政策措施

必须进一步深化研究在减轻税费负担、解决融资难题、完善环保治理、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强国际合作等方面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推动中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详情]

证券日报|2018年10月19日  04:06

谈经济形势

中国经济发展前景十分光明
中国经济发展前景十分光明

分析看待中国经济的表现,如果从一时一事看,可能会感觉有一些困难,但是一旦把它作为一个历史进程往前看,发展前景十分光明。[详情]

新京报|2018年10月19日  13:09
经济结构调整还没完成 重点应增强微观主体活力
经济结构调整还没完成 重点应增强微观主体活力

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任务还没有完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深化一步,下一步重点应是增强微观主体的活力、韧性、创新力,从而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详情]

新华社|2018年10月19日  13:14
改革开放大政方针已定 关键在狠抓落实
改革开放大政方针已定 关键在狠抓落实

我们要抓住这些方向,在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全面推进的伟大历史进程中,辨认和抓住新的机遇,努力改造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新产业,加快建设现代经济体系。[详情]

新华社|2018年10月19日  13:05
国务院金融委重磅发声利好呼之欲出!市场坐不住了?
国务院金融委重磅发声利好呼之欲出!市场坐不住了?

  信息量巨大!国务院金融委重磅发声,一拨利好政策呼之欲出!市场已坐不住了? 在央行、银保监会等部门19日密集表态“维稳”金融市场后,20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再次出手,召开了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第十次专题会议,重点分析三季度经济金融形势,研究做好进一步改善企业金融环境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有关工作。 会议由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主任刘鹤主持,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单位负责人参加。 会议强调,做好当前金融工作,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总体要求和部署,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保持战略定力,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讲忠诚、讲干净、讲担当,沉着应对,统筹谋划,综合施策。 会议强调,资本市场对稳经济、稳金融、稳预期发挥着关键作用。要坚持市场化取向,加快完善资本市场基本制度。前期已经研究确定的政策要尽快推出,要深入研究有利于资本市场长期健康发展的重大改革举措,成熟一项,推出一项。 受周末政策利好带动,今天股市放量大涨。截至今天午间收盘,沪指报2656.87点,涨幅4.17%,深成指报7760.08点,涨幅5.04%;创指报1321.00点,涨幅5.69%。从盘面上看,各大板块纷纷大涨,券商板块涨停,保险、酒店餐饮、军工、半导体、地产等板块涨幅居前。 国务院金融委再做五大定调,一拨利好政策正在路上! 近几日决策层的发声,在当前的经济金融环境下非常及时且必要,有助于稳定市场预期,确保经济金融目标得以实现。 划重点—— 1.要处理好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平衡,聚焦进一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实施稳健中性货币政策、增强微观主体活力和发挥好资本市场功能三者之间,形成三角形支撑框架,促进国民经济整体良性循环。 2.实施稳健中性货币政策。要进一步增强前瞻性、灵活性和针对性,做到松紧适度,重在疏通传导机制,处理好稳增长与去杠杆、强监管的关系。 3.增强微观主体活力。特别要聚焦解决中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融资难题,实施好民企债券融资支持计划,研究支持民企股权融资,鼓励符合条件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发起设立民企发展支持基金;完善商业银行考核体系,提高民营企业授信业务的考核权重;健全尽职免责和容错纠错机制,对已尽职但出现风险的项目,可免除责任;对暂时遇到经营困难,但产品有市场、项目有发展前景、技术有市场竞争力的企业,不盲目停贷、压贷、抽贷、断贷;有效治理附加不合理贷款条件、人为拉长融资链条等问题。要认真总结国有企业混改试点经验,加大下一步改革力度。 4.发挥好资本市场枢纽功能。资本市场关联度高,对市场预期影响大,资本市场对稳经济、稳金融、稳预期发挥着关键作用。要坚持市场化取向,加快完善资本市场基本制度。前期已经研究确定的政策要尽快推出,要深入研究有利于资本市场长期健康发展的重大改革举措,成熟一项,推出一项。 5.当前社会各界最关注的是已经承诺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实情况,10月19日对外宣布的稳定市场、完善市场基本制度、鼓励长期资金入市、促进国企改革和民企发展、扩大开放等五方面政策,要快速扎实地落实到位。 专家观点:政策利好提振市场 股指或继续反弹 博星证券研究所所长 邢星:我们认为短线大盘在诸多利好提振下,将继续呈现反弹格局,20日均线为多头挑战目标。由于成交量没有有效放大,加上市场赚钱效应的放大与投资者信心恢复需要有个过程,大盘在短线反弹之后还有回抽夯实,或呈现买入契机。 针对当前市场,需要看这几个方面: 第一要看政策利好的持续性释放; 第二要看大盘超跌的技术面修复情况; 第三要看市场的资金导向是否有逆转可能,特别是两融数据能否止跌企稳; 第四要看到市场能否营造持续性热点或活跃度的提升; 第五要看股权质押的风险缓解状况; 第六要看外围市场的波动情况的改善。 这些要素的积极一面,对大盘或将产生向上拉动作用。在交易策略上,关注大蓝筹与大科技的双向机会,注重波段,把握低吸,仓位不宜过重。[详情]

央视财经 | 2018年10月22日 13:35
马光远:关键时点 刘鹤接受采访透露出什么信号?
新京报 | 2018年10月22日 09:02
评论:资本市场调整出清之际 正是企业奋发作为之时
21世纪经济报道 | 2018年10月22日 00:04
刘鹤:高度重视股市健康稳定发展 要针对性进行改革
人民日报 | 2018年10月20日 03:31
刘鹤副总理讲话用语平实 内涵丰富!这4000字太提气
刘鹤副总理讲话用语平实 内涵丰富!这4000字太提气

  刘鹤副总理讲话用语平实,内涵丰富!这4000字,太提气! 首先,是第一、二部分有关股市的内容。 刘鹤同志这次不仅详细分析了股市波动原因,还明确下一步促进股市健康发展的计划。 刘副总理用近乎大白话的语句,对当前中国股市发展的历史方位作出明确清晰的判断。 进一步看,对股市的肯定和支持,不仅是简单的判断,更有实实在在的投入。 在访谈的第二部分,刘副总理专门强调,为了促进股市健康发展,我国将在“稳定市场、基本制度改革、长期资金来源、国企民企混改、加快银行证券保险领域开放”方面推出更多举措。 总而言之,就是访谈中的一句话。 其次,是第三、四部分对民企发展和“国退民进”等热点问题的回应。 第三部分,主要是回应民企焦虑的问题。 这部分的回应,首先是对之前反复阐述立场的再次重申。 如果对这一段时间高层动向和新闻内容有所了解的话,就不难看出这是再一次的强调。包括里面关于民营经济在整个经济体系中重要地位的论述,都是之前各次会议中曾经强调和提及的。 那么,有什么值得关注的新内容呢? 有! 来看这段话: 解决民企融资难,是真正要发力了。 还有一个值得注意内容,是在强调对民营企业的“四个必须”中,出现的一个新提法。 此前的会议提到过“推动中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而这次的提法,强调的是“提高中小微企业和民营经济自身能力”。 提法的变化,也是思路的提升。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第四部分关于“国退民进”的回应中,有几个判断很重要。 “社会上所谓‘国进民退’的议论,既是片面的,也是错误的。” “国有企业多处于产业链上游,在基础产业和重型制造业等领域发挥作用,民营企业越来越多地提供制造业产品特别是最终消费品,两者是高度互补、互相合作、互相支持的关系,未来中国经济将沿着这个方向不断提高,走向高质量发展。” “我们必须从传统固化的观念,转向用全新的现代化产业链理念来认识国有和民营经济。” “在当前中国经济仍处于“三期叠加”阶段,一些企业面临一些困难,这恰是企业家大有作为的阶段,有勇气、有眼光、敢作为的企业家应先走一步,不负众望。” 危机危机,“危”中有“机”。 关键在于能不能把握住。 此外,是访谈第五部分对当前的经济金融形势和产业结构变化作出全面梳理。 整体情况怎么样? “中国经济总体上保持了稳中向好的基本态势。” 如何评估当前的中国经济? “与国际上的主要经济体相比,我国经济的表现都是比较优秀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对中国经济持续发展都给予了高度评价。” 金融去杠杆的进程如何? 接下来,是对经济结构调整问题的分析。 一方面,过去三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突破。 “国际社会普遍认为,通过‘毁灭性创新’,中国经济中一些过剩领域的价格水平回归均衡,供求关系明显改善,从而拉动了经济增长,促进了全球经济复苏。” 另一方面,则是接下来经济结构调整的工作重点。 “一是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提高金融可及性,减轻各类负担。二是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尤其要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建立更加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强化内部激励机制建设,提高核心竞争力。三是金融体系要提高适应性,增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上面这些内容,是对现阶段经济金融形势的整体把握。 而在访谈的最后,专门提出了一个问题。 “从传统动能向新动能转变,现在市场很关心向什么方向转?” 刘副总理从需求的方向,提出四点内容。 访谈的重点,上面简单地画完了。 但最有意思的话,在新闻稿的最后。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中国实现和平发展是历史必然,我们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都是前进中的困难和问题,只要大家牢记这一点,心就会静下来,中国的明天一定会更好!” 要解决各种问题,心要先静下来。 “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只有沉心静气,才能向着目标坚定地走下去。 专家解读:金融市场信心提振  民营经济有了“定心丸” 今天刘鹤副总理在采访当中回应了许多当下经济的热点,从股市波动到民营经济发展遇到的问题等等。专家表示,这为目前中国的经济形势稳定了发展预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何海峰:讲话主要想给大家传递一个信息,中国经济的基本面中长期都是没有问题的,短期的波动不改变我们长期向好的趋势。有了这么一个信息以后,大家的信心和预期马上就会得到改善。 采访还正面回应了许多当前民营企业所面临的困难和热点问题。下一步重点应是增强微观主体的活力、韧性、创新力,从而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也要支持民营企业发展。专家表示,这给许多民营企业吃下了“定心丸”。 全国政协常务委员 张连起:用精准的、激励的措施使民营企业轻装上阵,鼓励扩大投资、扩大再生产。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连平:应该说这次有关政策的方向思路是比较清晰的,而且是比较综合性的。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以及监管政策等各个方面,都会出台一些具体的政策措施,来针对性地解决民营企业、小微企业目前所遇到的一些困难。[详情]

央视财经 | 2018年10月19日 23:01
解读丨刘鹤回应经济金融热点问题 透露哪些重要信息?
解读丨刘鹤回应经济金融热点问题 透露哪些重要信息?

  解读丨刘鹤回应经济金融热点问题 透露哪些重要信息? 10月19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就当前经济金融热点问题接受采访。在采访中,刘鹤就股市、民营企业以及当前经济金融形势和产业结构变化等回答了记者提问。(详情点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就当前经济金融热点问题接受采访) △资料图/刘鹤 这篇采访中透露出什么样的信息?其中有哪些重点?来看央视特约评论员杨禹、财经问题专家王亚宏和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总经济师徐洪才的解读。 央视解读 1、这篇采访透露出了哪些重要信息? 杨禹:我用12个字来概括刘鹤副总理在接受采访时形成的谈话,就是“直面问题、稳定预期、鼓舞信心”。记者问的问题中两个涉及股市、两个涉及民营经济、一个涉及经济金融和结构性改革。这些问题可以说都是公众当前非常关心的问题,也都是真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刘鹤副总理做了直截了当的回答,也做了冷静透彻的分析,更有针对性地做了一些新的、具体的部署。怎么能够实现预期目标、鼓舞信心?他通过这篇联合采访提供了重要的信息和判断,更重要的是,还提供了如何看待当前复杂局面的正确方法。 徐洪才:刘鹤副总理的回答直面近期大家的困惑,针对中国股市近期大幅波动、民营企业的焦虑、以及大家关注的一些热点话题,都做了正面的回答。总体说,是要帮助大家提振信心、稳定预期。在一些人的信心严重受挫的情况下,给出了一个非常及时的“定心丸”。对于我国金融市场和宏观经济的走稳,这都可以说是一个非常积极的信号。 近期,金融主管部门负责人也集体发声,实际上是形成了政策合力。在当下金融市场出现异常波动的时刻,释放积极的政策信号,一方面是及时稳定大家信心,同时也让市场感受到监管部门确确实实是在呵护市场的健康发展。这有助于稳定当下的金融市场,对未来我国经济进一步走稳,同时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促进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尤其是目前一些民营企业遭遇了短时的困难,这对帮助其度过难关、坚定信心都是有好处的。 2、如何认识刘鹤副总理对股市的判断? 王亚宏:刘鹤副总理首先承认股市“有明显的波动和下滑”。最近各种悲观论调再次出现,在此时高层发出声音正本清源显得尤为重要。 总的来说,目前股市表现和稳中向好的经济基本面形成反差,近期之所以股市波动,是因为有全球性下滑的外因、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内因、以及市场心理预期和技术因素。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高层并不讳言中美贸易摩擦对市场造成了影响。事实上,贸易摩擦的影响在市场上更多体现在不确定性带来的投资心理变化上。 当然,心理预期也能发挥正面的效果,比如刘鹤提到市场对制度创新和改革政策充满期盼。当今天包括一行两会在内的金融监管部门齐齐发声后,一定程度上得到满足的预期让投资者获益。在健全市场机制方面,刘鹤也一下提出五项极具针对性的措施,从稳定市场、市场基本制度改革、鼓励市场长期资金来源、促进国企改革和民企发展以及扩大开放方面同时出手,形成协同效应。出台这些制度安排和政策工具,凸显了政府对股市健康稳定发展的高度重视。 3、如何看待刘鹤在采访中对民营经济的认识和相关部署? 王亚宏:民营企业在整个经济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得到再次肯定,作为国民经济中充满活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民企在税收、就业、创新等方面做出不可替代的贡献,因此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保护民营经济发展的方向不会有任何改变。也正因为民企具有如此重要的地位,“民企歧视论”和“国进民退论”都遭到批驳,不但政府会出手纠正不支持民企的行为,还会出台更多政策,“四个必须”(详情点击:刘鹤就当前经济金融热点问题接受采访)就旨在打造对民企更加良好稳定的发展环境。 在中国的经济结构中,民企和国企并非相互替代的零和博弈关系,而是定位成“高度互补、互相合作、互相支持”的。民营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补充,与国企处于产业链的不同位置。在调结构的经济转型关键期,清晰两者关系能让民营企业可以专注转型升级,释放出更大的活力。 4、透过对这篇采访,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中国经济形势? 王亚宏:宏观经济形势关系到每个人,今天公布的第三季度经济数据显示,我国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新旧动能接续转换,质量效益稳步提升,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通过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能够对目前经济金融形势有更深入的了解。从横比看,我国目前的经济表现比世界绝大多数主要经济体都更优异,这也获得了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点赞。纵比看,一些主要指标也都显示我国经济运行都处于合理区间,保持了近年来的中高速增长势头。这也说明下半年经济工作把握住了“六个稳”的大方向。目前我国产业结构继续优化,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及现代服务业等均保持较快增长,这是中国经济韧性和创造力的体现。 当然,我国正在经历的经济结构调整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都并非能一蹴而就的,过程中在宏观和微观层面都有大量工作需要完成。在金融支持新旧动能转化和服务实体经济方面还要积极探索新路径、打造新机制,推动经济转型升级。面对新形势、新发展、新技术等带来的诸多挑战,既要沉下心来脚踏实地解决问题,又要始终保持乐观主义精神。通过这篇采访,刘鹤副总理明确传递了一个信心:中国实现和平发展是历史必然,我们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都是前进中的困难和问题,只要大家牢记这一点,心就会静下来,中国的明天一定会更好!这不仅是对中国经济的客观判断,也是看待中国经济形势的基本出发点。 [详情]

央视 | 2018年10月19日 21:21
速读丨刘鹤副总理的访谈里说了哪些重点?
央视 | 2018年10月19日 21:11
刘鹤谈当前经济金融热点:廓清对民营经济的认知迷思
刘鹤谈当前经济金融热点:廓清对民营经济的认知迷思

  刘鹤谈当前经济金融热点:廓清对民营经济的认知迷思 | 新京报快评 ▲视觉中国。图文无关。 10月19日上午,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就当前经济金融热点问题接受央媒联合采访。针对当前民营企业对落实基本经济制度存在的一些焦虑,刘鹤强调,目前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存在一些误解和偏差,比如说有些机构的业务人员认为,给国有企业提供贷款是安全的,但给民营企业贷款政治上有风险,宁可不作为,也不犯政治错误。这种认识和做法是完全错误的。那些为了所谓“个人安全”、不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行为,在政治取向上存在很大问题,必须坚决予以纠正。 从政治取向的角度谈支持民营经济的生存发展,廓清了近期关于民营经济的认知迷思,明确了扫清民营经济生存发展障碍的思路。 对民营经济的态度何以关乎政治取向?是因为当前一些地方对民营经济的认识偏差,背离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不同所有制性质的企业共同发展,这是改革开放40年来最重要的经验之一。厚此薄彼,甚至预言“民营经济离场论”,不符合基本经济制度的内涵。 对民营经济的态度关乎政治取向,还因为阻挠民营经济的发展,违背了“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既定政策。近来,决策层反复强调“两个毫不动摇”,表明公有制经济和民营经济是并列而不是对立关系。 ▲图/视觉中国 图文无关 支持公有制经济,不代表国有企业享有的资源配置特权,可以监管缺位;支持非公有制经济,也不代表民营经济会获得“免死金牌”,更不代表可以理所当然地坚持结构调整前的商业模式。 对于民营经济的认识之所以存在理解和执行上的偏差,大致有四个原因。 一是妄猜政策走向,搅乱舆论,以谋求个人或小团体利益;二是一些企业对经济结构的变革准备不充分,对“三期叠加”的困难预计不足;三是一些政府主管者对于新型政商关系认识不清把握不准,干脆远离民营经济,对民营经济的呼声和要求不闻不问,以“无为”确保个人前途;四是金融领域还没有建立起相应的信用评估体系和风险防范体系,创新能力欠缺,对民营经济重风险而轻扶持。 纠正不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行为,需要鲜明的政策表述。从讲政治的高度阐明既定政策立场,既有助于消除“信息噪音”,也有助于消除民营企业和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存在的疑虑。 不过,切实改善民营经济的境遇,还需要实实在在的支持。国办《关于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中,将小微企业的贷款增速列为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考核指标,“一行两会”和地方政府近期开始对上市公司的股权质押融资业务进行疏导管理,国有银行和国企通过融资、重组等形式帮助出现资金困难的民企渡难关,这些迹象表明,束缚民营经济的绳索正被解开,民企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资金和政策支持。 在回答央媒的联合提问中,刘鹤透露,中国政府将创造平等环境,强化法治,加强产权和知识产权保护。看得见的法治进步,是民营经济持续发展最可靠的信心来源,也是当下优化民营经济环境最主要的抓手。 □徐立凡(媒体人)[详情]

新京报 | 2018年10月19日 19:03
刘副总理的访谈里说了哪些重点?
澎湃新闻 | 2018年10月19日 18:12
刘鹤:切实推出一些具体政策 推动股市健康发展
新华社 | 2018年10月19日 13:42
国务院金融委重磅发声利好呼之欲出!市场坐不住了?
国务院金融委重磅发声利好呼之欲出!市场坐不住了?

  信息量巨大!国务院金融委重磅发声,一拨利好政策呼之欲出!市场已坐不住了? 在央行、银保监会等部门19日密集表态“维稳”金融市场后,20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再次出手,召开了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第十次专题会议,重点分析三季度经济金融形势,研究做好进一步改善企业金融环境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有关工作。 会议由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主任刘鹤主持,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单位负责人参加。 会议强调,做好当前金融工作,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总体要求和部署,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保持战略定力,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讲忠诚、讲干净、讲担当,沉着应对,统筹谋划,综合施策。 会议强调,资本市场对稳经济、稳金融、稳预期发挥着关键作用。要坚持市场化取向,加快完善资本市场基本制度。前期已经研究确定的政策要尽快推出,要深入研究有利于资本市场长期健康发展的重大改革举措,成熟一项,推出一项。 受周末政策利好带动,今天股市放量大涨。截至今天午间收盘,沪指报2656.87点,涨幅4.17%,深成指报7760.08点,涨幅5.04%;创指报1321.00点,涨幅5.69%。从盘面上看,各大板块纷纷大涨,券商板块涨停,保险、酒店餐饮、军工、半导体、地产等板块涨幅居前。 国务院金融委再做五大定调,一拨利好政策正在路上! 近几日决策层的发声,在当前的经济金融环境下非常及时且必要,有助于稳定市场预期,确保经济金融目标得以实现。 划重点—— 1.要处理好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平衡,聚焦进一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实施稳健中性货币政策、增强微观主体活力和发挥好资本市场功能三者之间,形成三角形支撑框架,促进国民经济整体良性循环。 2.实施稳健中性货币政策。要进一步增强前瞻性、灵活性和针对性,做到松紧适度,重在疏通传导机制,处理好稳增长与去杠杆、强监管的关系。 3.增强微观主体活力。特别要聚焦解决中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融资难题,实施好民企债券融资支持计划,研究支持民企股权融资,鼓励符合条件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发起设立民企发展支持基金;完善商业银行考核体系,提高民营企业授信业务的考核权重;健全尽职免责和容错纠错机制,对已尽职但出现风险的项目,可免除责任;对暂时遇到经营困难,但产品有市场、项目有发展前景、技术有市场竞争力的企业,不盲目停贷、压贷、抽贷、断贷;有效治理附加不合理贷款条件、人为拉长融资链条等问题。要认真总结国有企业混改试点经验,加大下一步改革力度。 4.发挥好资本市场枢纽功能。资本市场关联度高,对市场预期影响大,资本市场对稳经济、稳金融、稳预期发挥着关键作用。要坚持市场化取向,加快完善资本市场基本制度。前期已经研究确定的政策要尽快推出,要深入研究有利于资本市场长期健康发展的重大改革举措,成熟一项,推出一项。 5.当前社会各界最关注的是已经承诺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实情况,10月19日对外宣布的稳定市场、完善市场基本制度、鼓励长期资金入市、促进国企改革和民企发展、扩大开放等五方面政策,要快速扎实地落实到位。 专家观点:政策利好提振市场 股指或继续反弹 博星证券研究所所长 邢星:我们认为短线大盘在诸多利好提振下,将继续呈现反弹格局,20日均线为多头挑战目标。由于成交量没有有效放大,加上市场赚钱效应的放大与投资者信心恢复需要有个过程,大盘在短线反弹之后还有回抽夯实,或呈现买入契机。 针对当前市场,需要看这几个方面: 第一要看政策利好的持续性释放; 第二要看大盘超跌的技术面修复情况; 第三要看市场的资金导向是否有逆转可能,特别是两融数据能否止跌企稳; 第四要看到市场能否营造持续性热点或活跃度的提升; 第五要看股权质押的风险缓解状况; 第六要看外围市场的波动情况的改善。 这些要素的积极一面,对大盘或将产生向上拉动作用。在交易策略上,关注大蓝筹与大科技的双向机会,注重波段,把握低吸,仓位不宜过重。[详情]

马光远:关键时点 刘鹤接受采访透露出什么信号?
马光远:关键时点 刘鹤接受采访透露出什么信号?

  关键时点,刘鹤接受采访透露出什么信号 □马光远(经济学者) 刘鹤这次恰逢其时地接受采访,其实是想告诉所有人“三个不要”:不要夸大了外在挑战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不要低估了中国坚持走改革开放道路的决心,不要错失中国经济下一个30年的新的财富机遇。 10月19日上午,国务院副总理刘鹤接受三家央媒的联合采访,就大家最为关注的股市、民营企业发展以及中国经济和金融形势等热点问题做了回答。这次采访一经媒体发布,旋即引发了各界强烈的关注和热议。 在我看来,这是一次外界极其期盼的采访。在中国股市出现明显波动,中美贸易摩擦使得中国经济出现了很多不确定性,以及民营经济的发展面临新的焦虑和困难等的情况下,刘鹤副总理接受媒体采访,以学者型官员的坦诚直面国内外关注的热点话题,透露出其对中国经济未来强烈的信心和稳定各界对中国经济预期的决心。 借谈股市稳定公众心理预期 仔细研读采访全文,我认为刘鹤这次采访主要透露出三个明确的信号: 第一,谈及股市,刘鹤表示:“中国正在成为最有投资价值的市场”。这话出自主管金融的副总理之口,对股市信心的提振无疑是巨大的——这从当天市场的反应就可以看出。 刘鹤坦言股市的下滑既有未来经济环境的种种不确定性的影响,也有中美贸易摩擦等外部因素对市场的影响。但他指出,中美贸易摩擦的“心理影响大于实际影响”,而且特别透露“目前中美正在接触”。 在我看来,他虽然谈的是股市的问题,但事实上指的是中国经济整体。就当下各界对贸易摩擦的担心而言,的确夸大了。刘鹤在这里借股市是告诉大家,贸易摩擦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有限,不要夸大其词。而且,双方仍在接触,协商谈判的大门并未关上。 今年我接触的很多企业家,受一些专家影响,对中美贸易摩擦过度担心,刘鹤的话无疑给大家增加了底气。 驳斥“民营经济离场”论 第二,谈及民营企业的发展,刘鹤明确指出“不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行为,在政治取向上存在很大问题,必须坚决予以纠正”,将支持民营企业上升到政治高度,这种表态事实上是对今年流行的一些关于民营企业错误观点的直接反驳。 这和习近平总书记在10月20日给“万企帮万村”行动中受到表彰的民营企业家回信中的说法完全一致。习总书记强调,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是党中央的一贯方针,任何否定、弱化民营经济的言论和做法都是错误的。 众所周知,在民营经济的发展问题上,中央的政策从未变过,“两个毫不动摇”从来都是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基调。然而,当下社会上总有一些言论,比如,前段时间有人提出的“民营经济离场论”,其负面影响非常大,很多民营企业对此感到焦虑,担心政策真的有变。 刘鹤再次强调民营经济之于中国建立现代经济体系的重要性,并批评了一些金融机构对待民营企业的错误做法。同时,对于社会上关于“国进民退”的讨论,刘鹤也做了明确的回应。他认为这种讨论既是片面的,也是错误的。 他还特别指出,应该用全新的现代化产业链的理念来认识国有和民营经济。这个说法很新颖。在他看来,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国有企业多处于产业链上游,在基础产业和重型制造业等领域发挥作用,民营企业越来越多地提供制造业产品,特别是最终消费品,两者是高度互补、互相合作、互相支持的关系。 当然,刘鹤对民营企业自身的问题也坦率批评,提到一些民营企业因为扩张过快,偏离主业,在资金流动上出问题之后,国有银行或者国有企业进行帮助重组,是帮助民营企业渡过难关,而非所谓的“国进民退”。对于民营企业而言,这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警示,过度扩张、偏离主业的发展既是危险的,也是没有前途的。 “中国的明天一定会更好” 第三,关于中国经济的未来,刘鹤对中国经济表现出十足的信心,认为“中国的明天一定会更好”。 他在采访中没有回避中国经济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而是坦率指出,“历史上积累的各种风险和问题正在不可避免地水落石出,这是个必然的过程,要理性看待”。但是,他认为,“分析看待中国经济的表现,如果从一时一事看,可能会感觉有一些困难,但是一旦把它作为一个历史进程往前看,发展前景十分光明。” 熟悉刘鹤观点的都知道,他一直强调长周期、大历史的角度来看中国经济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从长周期来看,中国当下正处在新旧周期的转换过程中,这是中国经济的一次剧烈的结构性变动,这种变动前所未有,不可能没有困难。但如果从中国经济的未来看,中国经济又面临难得的巨大的市场需求,包括中等收入群体的崛起、老龄化带来的银发经济、新的科技革命带来的产业变革,以及绿色发展创造的产业机会。 这的确是刘鹤所言的“创造性毁灭”的过程,只有那些固守过去理念的企业才会被时代所淘汰。正因如此,我特别同意他的观点,只有那些看不到前景的企业家才每天感叹困难,而这个困难期恰好是有勇气、有眼光、敢作为的企业家大有作为的阶段。 对中国经济的担忧可以休矣 刘鹤这次恰逢其时地接受采访,其实是想告诉所有人“三个不要”:不要夸大了外在挑战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不要低估了中国坚持走改革开放道路的决心,不要错失中国经济下一个30年的新的财富机遇。 的确如此,回顾改革开放40年,中国经济经历了无数的挫折和困难,但仍创造了奇迹。与过去的很多困难挑战比,今天暂时的困难真的不算什么。只要中国坚持改革开放的道路不动摇,下一个30年,全球经济最有希望、最有潜力、最有想象力的仍是中国经济。 可以说,通读采访全文,那些对中国经济的误读、误判以及过度的担心和焦虑应该可以放下了。作为一个长期对中国经济的观察者,在我看来,外界关于中国经济的很多担忧,大多是基于对中国经济和中国政策的误读。 比如,在刘鹤接受采访的同一天,国家统计局发布了中国经济三季度的数据,三季度经济增速6.5%,对于这个数据,我看到有媒体用了“经济增速创10年来最低”的标题。事实上,6.5%的增速既不慢,也不差。 其实,中国经济当下真正的问题绝非速度过低,而是如何真正推进供给侧改革,实现中国经济从高速度到高质量的嬗变。经济周期、产业周期、红利周期的兴衰是铁的规律,像过去那种高速增长是不可能持续的。供给侧下的中国经济需要新的思维、新的道路,需要对速度保持平常心,告别对量的图腾崇拜,回归质的飞跃。如果仍过度关注速度,并且以速度评判中国经济的好坏,是严重误读了中国经济。 基于此,我非常同意刘鹤对中国经济未来的判断:“我们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都是前进中的困难和问题,只要大家牢记这一点,心就会静下来,中国的明天一定会更好!”[详情]

评论:资本市场调整出清之际 正是企业奋发作为之时
评论:资本市场调整出清之际 正是企业奋发作为之时

  市场出清之际,正是企业奋发作为之时 10月1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就当前经济金融热点问题接受了人民日报记者采访,对当前市场关注的股市、国进民退以及经济金融形势和产业结构变化发表了权威看法。在稍早前,一行两会负责人也就资本市场发出了声音。 自年初以来,投资者面对连续出现的多重因素影响,不确定性上升导致迷茫和悲观,从而产生心理恐慌。投资者在心理上敏感脆弱,出现杯弓蛇影式的非理性反应,容易将很多因素视为利空。这与股市在上升期投资者过于狂热是相反的一个心理过程与市场演变。高层出面表态稳定市场情绪有利于改变这种恶性循环,尤其是刘鹤副总理的访谈实事求是,客观地描述了当前中国经济的现状,分析了市场问题,起到了稳定市场投资者信心的作用。 刘鹤提到了影响中国股市的几个因素,其一,是主要国家央行加息后,全球股市都开始波动;其二,中美贸易摩擦对市场也造成了影响。这两个外部因素主要是心理影响,因为对于前者而言,中国资本境内外流动目前还受到一定制约,从流动性方面考虑冲击几乎忽略不计,贸易摩擦对于股市的心理影响大于实际影响,出口目前依然稳健,而且上市公司绝大部分专注于国内市场。 由于中国经济结构正在破旧立新的过程中,这个过程会出现优胜劣汰,会对股市带来影响,尤其是破旧立新产生较强的不确定性。国内外双重的不确定性影响了投资者行为。再加上大量股东股权质押以及两融等问题,导致在股市下滑过程中出现了被动减仓现象,助推了市场下跌。 可以看出,在上市公司基本面没有发生改变,宏观经济虽有下行压力但依然稳定的前提下,由于市场环境变化导致预期恶化以及场内技术性因素的推动,使得年初以来的市场下跌存在很大的非理性。也正因为这种非理性的过度下跌,不仅消除了股市泡沫,还因为超跌导致估值处于历史低位,具有较高投资价值。这意味着股市的调整和出清,正为股市长期健康发展创造出好的投资机会。 刘鹤在访谈中提到了目前中国存在的一些误解,即改革方向,具体体现在民营经济发展、产权保护等问题。很多人觉得认不清改革方向,并投射到股市这一具有高度流动性的资产市场,体现为减持避险。 中央政府已经再三强调一方面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另一方面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不存在改革发生变化的情况。可能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存在一些误解和偏差。刘鹤在采访中甚至强调,一些为了所谓“个人安全”、不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行为,在政治取向上存在很大问题,必须坚决予以纠正。 中国经济转型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建立一个公平竞争的法治的市场体系,不管是国企还是民企,都要通过竞争实现高质量发展。在访谈中,刘鹤提到我国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两者是高度互补、互相合作、互相支持的关系,我们必须从传统固化的观念,转向用全新的现代化产业链理念来认识国有和民营经济。 在实践中,国企民企已经逐步形成了产业链上的相互合作关系,比如一些民营企业开始为军事工业提供产品和服务,一些民营资本通过混合所有制参与央企改革,央企则利用一些互联网企业的资本、理念以及科技进行升级。一些海外项目采取的是“国企+民企”式的联合舰队模式。那些行动起来的民企正在探索一条条新路。 现在过于强调“所有制对立”的人并非主要来自实业界,也有一些企业家还没能理解现代化产业链理念,在旧的形态中挣扎,并将自身的竞争力不足怪罪于政策环境。现在经济发展需要企业家解放思想,积极进取,回归现实。这些现实困境来自市场调整与经济转型,而非改革的方向性调整,不必以片面和错误的指责来降低自身的责任,自欺欺人。 中国经济正在进行一次结构性的变革,改革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有赖于企业的不断探索和努力。中国资本市场也在调整与出清过程中重建,向着更市场化法制化与国际化的方向进步。企业家与投资者需要增强信心,不要过度夸大困难和风险让自己原地踏步,而要勇于面对挑战,共同努力,发扬企业家精神,你们的成功就是中国经济转型的成功,就是国家与民族的胜利。[详情]

刘鹤:高度重视股市健康稳定发展 要针对性进行改革
刘鹤:高度重视股市健康稳定发展 要针对性进行改革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鹤接受采访——谈当前经济金融热点问题   人民日报   10月19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就当前经济金融热点问题接受了人民日报记者龚雯、新华社记者赵承、中央电视台记者许强的联合采访。 记者:刘副总理,我们知道您非常忙,但当前经济金融形势出现一些变化,希望您能回答几个问题,回应市场关切。 刘鹤:欢迎你们采访,我非常愿意回答你们提出的问题。 记者:刘副总理,请问您对中国股市近期大幅波动有何看法? 刘鹤: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中国股市出现了明显的波动和下滑,这是诸多因素造成的。首先是外部因素。主要国家央行加息后,全球股市都开始波动,有所下滑,美国的股市也出现明显回调,目前这个过程还在继续。中美贸易摩擦对市场也造成了影响,但坦率地说,心理影响大于实际影响,目前中美正在接触。二是中国经济结构正在破旧立新的过程中,必然对股市带来影响。三是市场预期发生变化,未来经济环境的种种不确定性,影响了投资者行为。投资者很关心民营经济发展、产权保护等问题。此外,最近几天也存在一些市场的技术性因素,比如在股市下滑过程中出现了被动减仓的现象。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使得股市产生波动。 最近我高度关注国际投资机构对中国股市的评估和国内专业机构的市场分析。大家比较一致的看法是,从全球资产配置来看,中国正在成为最有投资价值的市场,泡沫已经大大缩小,上市公司质量正在改善,估值处于历史低位,所以很多机构建议对中国股市给予高度关注,认为中国股市已经具有较高投资价值。对这些评估,相信投资者会做出理性判断。可以说,股市的调整和出清,正为股市长期健康发展创造出好的投资机会。 记者:政府对促进股市健康发展有哪些新的举措? 刘鹤:政府高度重视股市的健康稳定发展。当前股市的心理特征是,对制度创新和改革政策有很强的期盼,市场表现与这种期盼之间有很强的正反馈效果。因此,促进股市健康发展,一定要有针对性地推出新的改革举措。最近以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以及其他相关部门都在研究出台新的改革措施,有了一些新的制度安排和政策工具。今天上午,这些政策已经陆续宣布,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稳定市场方面,允许银行理财子公司对资本市场进行投资,要求金融机构科学合理做好股权质押融资业务风险管理,鼓励地方政府管理的基金、私募股权基金帮助有发展前景的公司纾解股权质押困难。二是在市场基本制度改革方面,制定《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业务管理办法》,完善上市公司股份回购制度,深化并购重组市场化改革,推进新三板制度改革,加大对科技创新企业上市的支持力度等。三是在鼓励市场长期资金来源方面,加大保险资金财务性和战略性投资优质上市公司力度,壮大机构投资者力量,巩固市场长期投资的基础。四是在促进国企改革和民企发展方面,加快推出一系列新举措,包括推动国有企业在资本市场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支持行业龙头民营企业进行产业兼并重组,推出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计划以及股权融资支持计划等。五是在扩大开放方面,继续全方位扩大开放,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博鳌讲话精神,加快银行、证券、保险等领域的开放。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改革开放大政方针已定,关键在狠抓落实。现在是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的关键时刻,各方面落实的力度要大一点,责任心要强一点,敢于担当,快速行动,切实推出一些具体政策,推动股市健康发展。 记者:当前民营企业对落实基本经济制度面临一些焦虑,您对这个问题怎么看? 刘鹤:首先,我想特别强调,我们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基本经济制度,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一方面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另一方面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目前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存在一些误解和偏差,比如说有些机构的业务人员认为,给国有企业提供贷款是安全的,但给民营企业贷款政治上有风险,宁可不作为,也不犯政治错误。这种认识和做法是完全错误的。我们必须从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认识这个问题。民营经济在整个经济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新增就业和企业数量。如果没有民营企业的发展,就没有整个经济的稳定发展;如果没有高质量的民营企业体系,就没有现代产业体系,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就是支持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那些为了所谓“个人安全”、不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行为,在政治取向上存在很大问题,必须坚决予以纠正。对民营企业,要强调 “四个必须”:一是必须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充分发挥中小微企业和民营经济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二是必须高度重视中小微企业当前面临的暂时困难,采取精准有效措施大力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三是必须进一步深化研究在减轻税费负担、解决融资难题、完善环保治理、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等方面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四是必须提高中小微企业和民营经济自身能力,不断适应市场环境变化,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最近,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全国工商联等要专门到各地了解基本经济制度的落实情况和中小微企业的发展情况,希望大家给予支持。 记者:社会上对“国进民退”有一些议论,您对此怎么看? 刘鹤:社会上所谓“国进民退”的议论,既是片面的,也是错误的。最近,一些前期通过高负债扩张较快的民企,由于偏离主业,在流动性上遇到困难,国有银行或者国有企业进行帮助甚至重组,是帮助民营企业渡过难关,恰恰体现国企和民企相互依存、相互合作,我认为是好事,不存在“国进民退”的问题。民营企业经营状况好了,国有资本可以退出。反过来,如果国有企业遇到困难,也可以通过民企积极参与提高效率。我们还鼓励具备条件的、比较好的民营企业在产业重组中发挥积极作用,对同行业的一些有竞争潜力但目前面临困难的中小企业进行兼并重组。 必须看到,我国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国有企业多处于产业链上游,在基础产业和重型制造业等领域发挥作用,民营企业越来越多地提供制造业产品特别是最终消费品,两者是高度互补、互相合作、互相支持的关系,未来中国经济将沿着这个方向不断提高,走向高质量发展。我们必须从传统固化的观念,转向用全新的现代化产业链理念来认识国有和民营经济。 我特别想说,在当前中国经济仍处于“三期叠加”阶段,一些企业面临一些困难,这恰是企业家大有作为的阶段,有勇气、有眼光、敢作为的企业家应先走一步,不负众望。中国政府将创造平等环境,强化法治,加强产权和知识产权保护,坚持基本经济制度,深化改革开放,我们没有理由不对中国经济发展广阔前景充满信心。 记者:您怎么看当前的经济金融形势和产业结构变化? 刘鹤:我认为,中国经济总体上保持了稳中向好的基本态势。从经济增长、就业、物价、国际收支、企业利润、财政收入、劳动生产率等主要指标看,我国经济运行都处于合理区间。与国际上的主要经济体相比,我国经济的表现都是比较优秀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对中国经济持续发展都给予了高度评价。从金融领域看,货币政策稳健操作,金融结构性去杠杆稳步推进,各类机构不顾风险盲目扩张的冲动明显收敛,投资行为趋于理性。与此同时,历史上积累的各种风险和问题正在不可避免地水落石出,这是个必然的过程,要理性看待。 针对经济运行中出现的边际变化,党中央国务院提出要努力实现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的要求,我们要坚决抓好落实。当然,尤其是要处理好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的关系,一方面要保持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另一方面要防控好金融风险,保持宏观杠杆率的相对稳定。两者平衡的关键是实施好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核心的政策体系。过去3年来,我们在“三去一降一补”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国际社会普遍认为,通过“毁灭性创新”,中国经济中一些过剩领域的价格水平回归均衡,供求关系明显改善,从而拉动了经济增长,促进了全球经济复苏。 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任务还没有完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深化一步,下一步重点应是增强微观主体的活力、韧性、创新力,从而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我们要抓紧做好三件事。一是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提高金融可及性,减轻各类负担。二是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尤其要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建立更加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强化内部激励机制建设,提高核心竞争力。三是金融体系要提高适应性,增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在当前形势下,特别要加快制度建设,发挥好资本市场的关键作用。当然,做好这些事需要稳健的宏观政策加以支撑,我们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明确的产业投资政策、更具有普惠性和可持续性的社会政策,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核心政策进一步深化。分析看待中国经济的表现,如果从一时一事看,可能会感觉有一些困难,但是一旦把它作为一个历史进程往前看,发展前景十分光明。 从国民经济良性循环看,中国经济正在进行一次结构性的变革,我们常说,是从传统动能向新动能转变,现在市场很关心向什么方向转。清晰描述这个转化的过程是比较复杂的,因为这是一个市场化探索和试错的过程,但从需求方向来看,有几点是明确的。第一,中国巨大的中等收入群体正在崛起,他们在创造巨大的多元化需求;第二,人口老龄化明显,也在形成巨大需求;第三,以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相结合为特征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兴起,这既要求我们提出供给侧解决方案,也会创造巨大需求;第四,绿色发展创造着发展机遇。我们要抓住这些方向,在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全面推进的伟大历史进程中,辨认和抓住新的机遇,努力改造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新产业,加快建设现代经济体系。 我最后想说一句话,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中国实现和平发展是历史必然,我们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都是前进中的困难和问题,只要大家牢记这一点,心就会静下来,中国的明天一定会更好! (本报北京10月19日电) [详情]

刘鹤副总理讲话用语平实 内涵丰富!这4000字太提气
刘鹤副总理讲话用语平实 内涵丰富!这4000字太提气

  刘鹤副总理讲话用语平实,内涵丰富!这4000字,太提气! 首先,是第一、二部分有关股市的内容。 刘鹤同志这次不仅详细分析了股市波动原因,还明确下一步促进股市健康发展的计划。 刘副总理用近乎大白话的语句,对当前中国股市发展的历史方位作出明确清晰的判断。 进一步看,对股市的肯定和支持,不仅是简单的判断,更有实实在在的投入。 在访谈的第二部分,刘副总理专门强调,为了促进股市健康发展,我国将在“稳定市场、基本制度改革、长期资金来源、国企民企混改、加快银行证券保险领域开放”方面推出更多举措。 总而言之,就是访谈中的一句话。 其次,是第三、四部分对民企发展和“国退民进”等热点问题的回应。 第三部分,主要是回应民企焦虑的问题。 这部分的回应,首先是对之前反复阐述立场的再次重申。 如果对这一段时间高层动向和新闻内容有所了解的话,就不难看出这是再一次的强调。包括里面关于民营经济在整个经济体系中重要地位的论述,都是之前各次会议中曾经强调和提及的。 那么,有什么值得关注的新内容呢? 有! 来看这段话: 解决民企融资难,是真正要发力了。 还有一个值得注意内容,是在强调对民营企业的“四个必须”中,出现的一个新提法。 此前的会议提到过“推动中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而这次的提法,强调的是“提高中小微企业和民营经济自身能力”。 提法的变化,也是思路的提升。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第四部分关于“国退民进”的回应中,有几个判断很重要。 “社会上所谓‘国进民退’的议论,既是片面的,也是错误的。” “国有企业多处于产业链上游,在基础产业和重型制造业等领域发挥作用,民营企业越来越多地提供制造业产品特别是最终消费品,两者是高度互补、互相合作、互相支持的关系,未来中国经济将沿着这个方向不断提高,走向高质量发展。” “我们必须从传统固化的观念,转向用全新的现代化产业链理念来认识国有和民营经济。” “在当前中国经济仍处于“三期叠加”阶段,一些企业面临一些困难,这恰是企业家大有作为的阶段,有勇气、有眼光、敢作为的企业家应先走一步,不负众望。” 危机危机,“危”中有“机”。 关键在于能不能把握住。 此外,是访谈第五部分对当前的经济金融形势和产业结构变化作出全面梳理。 整体情况怎么样? “中国经济总体上保持了稳中向好的基本态势。” 如何评估当前的中国经济? “与国际上的主要经济体相比,我国经济的表现都是比较优秀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对中国经济持续发展都给予了高度评价。” 金融去杠杆的进程如何? 接下来,是对经济结构调整问题的分析。 一方面,过去三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突破。 “国际社会普遍认为,通过‘毁灭性创新’,中国经济中一些过剩领域的价格水平回归均衡,供求关系明显改善,从而拉动了经济增长,促进了全球经济复苏。” 另一方面,则是接下来经济结构调整的工作重点。 “一是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提高金融可及性,减轻各类负担。二是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尤其要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建立更加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强化内部激励机制建设,提高核心竞争力。三是金融体系要提高适应性,增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上面这些内容,是对现阶段经济金融形势的整体把握。 而在访谈的最后,专门提出了一个问题。 “从传统动能向新动能转变,现在市场很关心向什么方向转?” 刘副总理从需求的方向,提出四点内容。 访谈的重点,上面简单地画完了。 但最有意思的话,在新闻稿的最后。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中国实现和平发展是历史必然,我们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都是前进中的困难和问题,只要大家牢记这一点,心就会静下来,中国的明天一定会更好!” 要解决各种问题,心要先静下来。 “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只有沉心静气,才能向着目标坚定地走下去。 专家解读:金融市场信心提振  民营经济有了“定心丸” 今天刘鹤副总理在采访当中回应了许多当下经济的热点,从股市波动到民营经济发展遇到的问题等等。专家表示,这为目前中国的经济形势稳定了发展预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何海峰:讲话主要想给大家传递一个信息,中国经济的基本面中长期都是没有问题的,短期的波动不改变我们长期向好的趋势。有了这么一个信息以后,大家的信心和预期马上就会得到改善。 采访还正面回应了许多当前民营企业所面临的困难和热点问题。下一步重点应是增强微观主体的活力、韧性、创新力,从而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也要支持民营企业发展。专家表示,这给许多民营企业吃下了“定心丸”。 全国政协常务委员 张连起:用精准的、激励的措施使民营企业轻装上阵,鼓励扩大投资、扩大再生产。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连平:应该说这次有关政策的方向思路是比较清晰的,而且是比较综合性的。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以及监管政策等各个方面,都会出台一些具体的政策措施,来针对性地解决民营企业、小微企业目前所遇到的一些困难。[详情]

解读丨刘鹤回应经济金融热点问题 透露哪些重要信息?
解读丨刘鹤回应经济金融热点问题 透露哪些重要信息?

  解读丨刘鹤回应经济金融热点问题 透露哪些重要信息? 10月19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就当前经济金融热点问题接受采访。在采访中,刘鹤就股市、民营企业以及当前经济金融形势和产业结构变化等回答了记者提问。(详情点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就当前经济金融热点问题接受采访) △资料图/刘鹤 这篇采访中透露出什么样的信息?其中有哪些重点?来看央视特约评论员杨禹、财经问题专家王亚宏和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总经济师徐洪才的解读。 央视解读 1、这篇采访透露出了哪些重要信息? 杨禹:我用12个字来概括刘鹤副总理在接受采访时形成的谈话,就是“直面问题、稳定预期、鼓舞信心”。记者问的问题中两个涉及股市、两个涉及民营经济、一个涉及经济金融和结构性改革。这些问题可以说都是公众当前非常关心的问题,也都是真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刘鹤副总理做了直截了当的回答,也做了冷静透彻的分析,更有针对性地做了一些新的、具体的部署。怎么能够实现预期目标、鼓舞信心?他通过这篇联合采访提供了重要的信息和判断,更重要的是,还提供了如何看待当前复杂局面的正确方法。 徐洪才:刘鹤副总理的回答直面近期大家的困惑,针对中国股市近期大幅波动、民营企业的焦虑、以及大家关注的一些热点话题,都做了正面的回答。总体说,是要帮助大家提振信心、稳定预期。在一些人的信心严重受挫的情况下,给出了一个非常及时的“定心丸”。对于我国金融市场和宏观经济的走稳,这都可以说是一个非常积极的信号。 近期,金融主管部门负责人也集体发声,实际上是形成了政策合力。在当下金融市场出现异常波动的时刻,释放积极的政策信号,一方面是及时稳定大家信心,同时也让市场感受到监管部门确确实实是在呵护市场的健康发展。这有助于稳定当下的金融市场,对未来我国经济进一步走稳,同时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促进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尤其是目前一些民营企业遭遇了短时的困难,这对帮助其度过难关、坚定信心都是有好处的。 2、如何认识刘鹤副总理对股市的判断? 王亚宏:刘鹤副总理首先承认股市“有明显的波动和下滑”。最近各种悲观论调再次出现,在此时高层发出声音正本清源显得尤为重要。 总的来说,目前股市表现和稳中向好的经济基本面形成反差,近期之所以股市波动,是因为有全球性下滑的外因、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内因、以及市场心理预期和技术因素。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高层并不讳言中美贸易摩擦对市场造成了影响。事实上,贸易摩擦的影响在市场上更多体现在不确定性带来的投资心理变化上。 当然,心理预期也能发挥正面的效果,比如刘鹤提到市场对制度创新和改革政策充满期盼。当今天包括一行两会在内的金融监管部门齐齐发声后,一定程度上得到满足的预期让投资者获益。在健全市场机制方面,刘鹤也一下提出五项极具针对性的措施,从稳定市场、市场基本制度改革、鼓励市场长期资金来源、促进国企改革和民企发展以及扩大开放方面同时出手,形成协同效应。出台这些制度安排和政策工具,凸显了政府对股市健康稳定发展的高度重视。 3、如何看待刘鹤在采访中对民营经济的认识和相关部署? 王亚宏:民营企业在整个经济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得到再次肯定,作为国民经济中充满活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民企在税收、就业、创新等方面做出不可替代的贡献,因此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保护民营经济发展的方向不会有任何改变。也正因为民企具有如此重要的地位,“民企歧视论”和“国进民退论”都遭到批驳,不但政府会出手纠正不支持民企的行为,还会出台更多政策,“四个必须”(详情点击:刘鹤就当前经济金融热点问题接受采访)就旨在打造对民企更加良好稳定的发展环境。 在中国的经济结构中,民企和国企并非相互替代的零和博弈关系,而是定位成“高度互补、互相合作、互相支持”的。民营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补充,与国企处于产业链的不同位置。在调结构的经济转型关键期,清晰两者关系能让民营企业可以专注转型升级,释放出更大的活力。 4、透过对这篇采访,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中国经济形势? 王亚宏:宏观经济形势关系到每个人,今天公布的第三季度经济数据显示,我国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新旧动能接续转换,质量效益稳步提升,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通过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能够对目前经济金融形势有更深入的了解。从横比看,我国目前的经济表现比世界绝大多数主要经济体都更优异,这也获得了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点赞。纵比看,一些主要指标也都显示我国经济运行都处于合理区间,保持了近年来的中高速增长势头。这也说明下半年经济工作把握住了“六个稳”的大方向。目前我国产业结构继续优化,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及现代服务业等均保持较快增长,这是中国经济韧性和创造力的体现。 当然,我国正在经历的经济结构调整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都并非能一蹴而就的,过程中在宏观和微观层面都有大量工作需要完成。在金融支持新旧动能转化和服务实体经济方面还要积极探索新路径、打造新机制,推动经济转型升级。面对新形势、新发展、新技术等带来的诸多挑战,既要沉下心来脚踏实地解决问题,又要始终保持乐观主义精神。通过这篇采访,刘鹤副总理明确传递了一个信心:中国实现和平发展是历史必然,我们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都是前进中的困难和问题,只要大家牢记这一点,心就会静下来,中国的明天一定会更好!这不仅是对中国经济的客观判断,也是看待中国经济形势的基本出发点。 [详情]

速读丨刘鹤副总理的访谈里说了哪些重点?
速读丨刘鹤副总理的访谈里说了哪些重点?

  速读丨刘副总理的访谈里说了哪些重点? “陶然笔记 ”微信公号10月19日消息,10月19日,重磅的消息一个接一个。 股市开盘前,央行、银保监会、证监会负责人齐声喊话,提振股市信心。 不久,国家统计局发布前三季度经济数据。面对“异常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和国内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今年前三季度GDP增速达到6.7%。 中午时分,新华社发出了一个更大的新闻,瞬间全网刷屏。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就当前经济金融热点问题接受采访 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三家主要媒体联合采访,访谈全文接近4000字,五个部分回应了“股市”、“民企和国企”以及“经济当前形势和未来趋势”三方面问题。 这篇访谈用语平实,讲得很透彻。我们来看看里面的重点。 首先,是第一、二部分有关股市的内容。 刘鹤同志这次不仅详细分析了股市波动原因,还明确下一步促进股市健康发展的计划。 党和国家领导人以政治局委员和国务院副总理身份专门解读股市问题,这样的情况不仅近年没有见过,中国证券市场建立以来也十分罕见。 不仅如此,刘副总理还用近乎大白话的语句,对当前中国股市发展的历史方位作出明确清晰的判断。 “从全球资产配置来看,中国正在成为最有投资价值的市场,泡沫已经大大缩小,上市公司质量正在改善,估值处于历史低位,所以很多机构建议对中国股市给予高度关注,认为中国股市已经具有较高投资价值。” 进一步看,对股市的肯定和支持,不仅是简单的判断,更有实实在在的投入。 在访谈的第二部分,刘副总理专门强调,为了促进股市健康发展,我国将在“稳定市场、基本制度改革、长期资金来源、国企民企混改、加快银行证券保险领域开放”方面推出更多举措。 总而言之,就是访谈中的一句话。 “股市的调整和出清,正为股市长期健康发展创造出好的投资机会”。 其次,是第三、四部分对民企发展和“国退民进”等热点问题的回应。 第三部分,主要是回应民企焦虑的问题。 这部分的回应,首先是对之前反复阐述立场的再次重申。 “坚定不移贯彻基本经济制度”、“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一方面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另一方面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如果对这一段时间高层动向和新闻内容有所了解的话,就不难看出这是再一次的强调。包括里面关于民营经济在整个经济体系中重要地位的论述,都是之前各次会议中曾经强调和提及的。 那么,有什么值得关注的新内容呢? 有! 来看这段话: “比如说有些机构的业务人员认为,给国有企业提供贷款是安全的,但给民营企业贷款政治上有风险,宁可不作为,也不犯政治错误。这种认识和做法是完全错误的。我们必须从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认识这个问题。” 解决民企融资难的问题,之前已经提了多次,但副总理把给民企贷款的事专门提出来说,而且提到“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来说,这样的情况印象里还是第一次。 解决民企融资难,是真正要发力了。 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内容,是在强调对民营企业的“四个必须”中,出现的一个新提法。 “必须提高中小微企业和民营经济自身能力,不断适应市场环境变化,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此前的会议提到过“推动中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而这次的提法,强调的是“提高中小微企业和民营经济自身能力”。 提法的变化,也是思路的提升。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第四部分关于“国退民进”的回应中,有几个判断很重要。 “社会上所谓‘国进民退’的议论,既是片面的,也是错误的。” “国有企业多处于产业链上游,在基础产业和重型制造业等领域发挥作用,民营企业越来越多地提供制造业产品特别是最终消费品,两者是高度互补、互相合作、互相支持的关系,未来中国经济将沿着这个方向不断提高,走向高质量发展。” “我们必须从传统固化的观念,转向用全新的现代化产业链理念来认识国有和民营经济。” “在当前中国经济仍处于“三期叠加”阶段,一些企业面临一些困难,这恰是企业家大有作为的阶段,有勇气、有眼光、敢作为的企业家应先走一步,不负众望。” 危机危机,“危”中有“机”。 关键在于能不能把握住。 此外,是访谈第五部分对当前的经济金融形势和产业结构变化作出全面梳理。 整体情况怎么样? “中国经济总体上保持了稳中向好的基本态势。” 如何评估当前的中国经济? “与国际上的主要经济体相比,我国经济的表现都是比较优秀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对中国经济持续发展都给予了高度评价。” 金融去杠杆的进程如何? “从金融领域看,货币政策稳健操作,金融结构性去杠杆稳步推进,各类机构不顾风险盲目扩张的冲动明显收敛,投资行为趋于理性。与此同时,历史上积累的各种风险和问题正在不可避免地水落石出,这是个必然的过程,要理性看待。” 接下来,是对经济结构调整问题的分析。 一方面,过去三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突破。 “国际社会普遍认为,通过‘毁灭性创新’,中国经济中一些过剩领域的价格水平回归均衡,供求关系明显改善,从而拉动了经济增长,促进了全球经济复苏。” 另一方面,则是接下来经济结构调整的工作重点。 “一是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提高金融可及性,减轻各类负担。二是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尤其要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建立更加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强化内部激励机制建设,提高核心竞争力。三是金融体系要提高适应性,增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上面这些内容,是对现阶段经济金融形势的整体把握。 而在访谈的最后,专门提出了一个问题。 “从传统动能向新动能转变,现在市场很关心向什么方向转?” 刘副总理从需求的方向,提出四点内容。 “第一,中国巨大的中等收入群体正在崛起,他们在创造巨大的多元化需求;第二,人口老龄化明显,也在形成巨大需求;第三,以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相结合为特征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兴起,这既要求我们提出供给侧解决方案,也会创造巨大需求;第四,绿色发展创造着发展机遇。” 访谈的重点,上面简单地画完了。 但最有意思的话,在新闻稿的最后。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中国实现和平发展是历史必然,我们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都是前进中的困难和问题,只要大家牢记这一点,心就会静下来,中国的明天一定会更好!” 要解决各种问题,心要先静下来。 “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只有沉心静气,才能向着目标坚定地走下去。[详情]

刘鹤谈当前经济金融热点:廓清对民营经济的认知迷思
刘鹤谈当前经济金融热点:廓清对民营经济的认知迷思

  刘鹤谈当前经济金融热点:廓清对民营经济的认知迷思 | 新京报快评 ▲视觉中国。图文无关。 10月19日上午,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就当前经济金融热点问题接受央媒联合采访。针对当前民营企业对落实基本经济制度存在的一些焦虑,刘鹤强调,目前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存在一些误解和偏差,比如说有些机构的业务人员认为,给国有企业提供贷款是安全的,但给民营企业贷款政治上有风险,宁可不作为,也不犯政治错误。这种认识和做法是完全错误的。那些为了所谓“个人安全”、不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行为,在政治取向上存在很大问题,必须坚决予以纠正。 从政治取向的角度谈支持民营经济的生存发展,廓清了近期关于民营经济的认知迷思,明确了扫清民营经济生存发展障碍的思路。 对民营经济的态度何以关乎政治取向?是因为当前一些地方对民营经济的认识偏差,背离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不同所有制性质的企业共同发展,这是改革开放40年来最重要的经验之一。厚此薄彼,甚至预言“民营经济离场论”,不符合基本经济制度的内涵。 对民营经济的态度关乎政治取向,还因为阻挠民营经济的发展,违背了“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既定政策。近来,决策层反复强调“两个毫不动摇”,表明公有制经济和民营经济是并列而不是对立关系。 ▲图/视觉中国 图文无关 支持公有制经济,不代表国有企业享有的资源配置特权,可以监管缺位;支持非公有制经济,也不代表民营经济会获得“免死金牌”,更不代表可以理所当然地坚持结构调整前的商业模式。 对于民营经济的认识之所以存在理解和执行上的偏差,大致有四个原因。 一是妄猜政策走向,搅乱舆论,以谋求个人或小团体利益;二是一些企业对经济结构的变革准备不充分,对“三期叠加”的困难预计不足;三是一些政府主管者对于新型政商关系认识不清把握不准,干脆远离民营经济,对民营经济的呼声和要求不闻不问,以“无为”确保个人前途;四是金融领域还没有建立起相应的信用评估体系和风险防范体系,创新能力欠缺,对民营经济重风险而轻扶持。 纠正不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行为,需要鲜明的政策表述。从讲政治的高度阐明既定政策立场,既有助于消除“信息噪音”,也有助于消除民营企业和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存在的疑虑。 不过,切实改善民营经济的境遇,还需要实实在在的支持。国办《关于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中,将小微企业的贷款增速列为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考核指标,“一行两会”和地方政府近期开始对上市公司的股权质押融资业务进行疏导管理,国有银行和国企通过融资、重组等形式帮助出现资金困难的民企渡难关,这些迹象表明,束缚民营经济的绳索正被解开,民企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资金和政策支持。 在回答央媒的联合提问中,刘鹤透露,中国政府将创造平等环境,强化法治,加强产权和知识产权保护。看得见的法治进步,是民营经济持续发展最可靠的信心来源,也是当下优化民营经济环境最主要的抓手。 □徐立凡(媒体人)[详情]

刘副总理的访谈里说了哪些重点?
刘副总理的访谈里说了哪些重点?

  速读 | 刘副总理的访谈里说了哪些重点? 来源:令狐猫/陶然笔记 “陶然笔记 ”微信公号10月19日消息,10月19日,重磅的消息一个接一个。 股市开盘前,央行、银保监会、证监会负责人齐声喊话,提振股市信心。 不久,国家统计局发布前三季度经济数据。面对“异常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和国内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今年前三季度GDP增速达到6.7%。 中午时分,新华社发出了一个更大的新闻,瞬间全网刷屏。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就当前经济金融热点问题接受采访 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三家主要媒体联合采访,访谈全文接近4000字,五个部分回应了“股市”、“民企和国企”以及“经济当前形势和未来趋势”三方面问题。 这篇访谈用语平实,讲得很透彻。我们来看看里面的重点。 首先,是第一、二部分有关股市的内容。 刘鹤同志这次不仅详细分析了股市波动原因,还明确下一步促进股市健康发展的计划。 党和国家领导人以政治局委员和国务院副总理身份专门解读股市问题,这样的情况不仅近年没有见过,中国证券市场建立以来也十分罕见。 不仅如此,刘副总理还用近乎大白话的语句,对当前中国股市发展的历史方位作出明确清晰的判断。 “从全球资产配置来看,中国正在成为最有投资价值的市场,泡沫已经大大缩小,上市公司质量正在改善,估值处于历史低位,所以很多机构建议对中国股市给予高度关注,认为中国股市已经具有较高投资价值。” 进一步看,对股市的肯定和支持,不仅是简单的判断,更有实实在在的投入。 在访谈的第二部分,刘副总理专门强调,为了促进股市健康发展,我国将在“稳定市场、基本制度改革、长期资金来源、国企民企混改、加快银行证券保险领域开放”方面推出更多举措。 总而言之,就是访谈中的一句话。 “股市的调整和出清,正为股市长期健康发展创造出好的投资机会”。 其次,是第三、四部分对民企发展和“国退民进”等热点问题的回应。 第三部分,主要是回应民企焦虑的问题。 这部分的回应,首先是对之前反复阐述立场的再次重申。 “坚定不移贯彻基本经济制度”、“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一方面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另一方面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如果对这一段时间高层动向和新闻内容有所了解的话,就不难看出这是再一次的强调。包括里面关于民营经济在整个经济体系中重要地位的论述,都是之前各次会议中曾经强调和提及的。 那么,有什么值得关注的新内容呢? 有! 来看这段话: “比如说有些机构的业务人员认为,给国有企业提供贷款是安全的,但给民营企业贷款政治上有风险,宁可不作为,也不犯政治错误。这种认识和做法是完全错误的。我们必须从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认识这个问题。” 解决民企融资难的问题,之前已经提来多次,但副总理把给民企贷款的事专门提出来说,而且提到“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来说,这样的情况印象里还是第一次。 解决民企融资难,是真正要发力了。 还有一个值得注意内容,是在强调对民营企业的“四个必须”中,出现的一个新提法。 “必须提高中小微企业和民营经济自身能力,不断适应市场环境变化,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此前的会议提到过“推动中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而这次的提法,强调的是“提高中小微企业和民营经济自身能力”。 提法的变化,也是思路的提升。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第四部分关于“国退民进”的回应中,有几个判断很重要。 “社会上所谓‘国进民退’的议论,既是片面的,也是错误的。” “国有企业多处于产业链上游,在基础产业和重型制造业等领域发挥作用,民营企业越来越多地提供制造业产品特别是最终消费品,两者是高度互补、互相合作、互相支持的关系,未来中国经济将沿着这个方向不断提高,走向高质量发展。” “我们必须从传统固化的观念,转向用全新的现代化产业链理念来认识国有和民营经济。” “在当前中国经济仍处于“三期叠加”阶段,一些企业面临一些困难,这恰是企业家大有作为的阶段,有勇气、有眼光、敢作为的企业家应先走一步,不负众望。” 危机危机,“危”中有“机”。 关键在于能不能把握住。 此外,是访谈第五部分对当前的经济金融形势和产业结构变化作出全面梳理。 整体情况怎么样? “中国经济总体上保持了稳中向好的基本态势。” 如何评估当前的中国经济? “与国际上的主要经济体相比,我国经济的表现都是比较优秀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对中国经济持续发展都给予了高度评价。” 金融去杠杆的进程如何? “从金融领域看,货币政策稳健操作,金融结构性去杠杆稳步推进,各类机构不顾风险盲目扩张的冲动明显收敛,投资行为趋于理性。与此同时,历史上积累的各种风险和问题正在不可避免地水落石出,这是个必然的过程,要理性看待。” 接下来,是对经济结构调整问题的分析。 一方面,过去三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突破。 “国际社会普遍认为,通过‘毁灭性创新’,中国经济中一些过剩领域的价格水平回归均衡,供求关系明显改善,从而拉动了经济增长,促进了全球经济复苏。” 另一方面,则是接下来经济结构调整的工作重点。 “一是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提高金融可及性,减轻各类负担。二是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尤其要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建立更加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强化内部激励机制建设,提高核心竞争力。三是金融体系要提高适应性,增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上面这些内容,是对现阶段经济金融形势的整体把握。 而在访谈的最后,专门提出了一个问题。 “从传统动能向新动能转变,现在市场很关心向什么方向转?” 刘副总理从需求的方向,提出四点内容。 “第一,中国巨大的中等收入群体正在崛起,他们在创造巨大的多元化需求;第二,人口老龄化明显,也在形成巨大需求;第三,以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相结合为特征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兴起,这既要求我们提出供给侧解决方案,也会创造巨大需求;第四,绿色发展创造着发展机遇。” 访谈的重点,上面简单地画完了。 但最有意思的话,在新闻稿的最后。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中国实现和平发展是历史必然,我们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都是前进中的困难和问题,只要大家牢记这一点,心就会静下来,中国的明天一定会更好!” 要解决各种问题,心要先静下来。 “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只有沉心静气,才能向着目标坚定地走下去。[详情]

刘鹤:切实推出一些具体政策 推动股市健康发展
刘鹤:切实推出一些具体政策 推动股市健康发展

   刘鹤:现在是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的关键时刻,各方面落实的力度要大一点,责任心要强一点,敢于担当,快速行动,切实推出一些具体政策,推动股市健康发展。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就当前经济金融热点问题接受采访 新华社北京10月19日电10月19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就当前经济金融热点问题接受了人民日报记者龚雯、新华社记者赵承、中央电视台记者许强的联合采访。以下是采访记录。 记者:刘副总理,我们知道您非常忙,但当前经济金融形势出现一些变化,希望您能回答几个问题,回应市场关切。 刘鹤:欢迎你们采访,我非常愿意回答你们提出的问题。 (一) 记者:刘副总理,请问您对中国股市近期大幅波动有何看法? 刘鹤: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中国股市出现了明显的波动和下滑,这是诸多因素造成的。首先是外部因素。主要国家央行加息后,全球股市都开始波动,有所下滑,美国的股市也出现明显回调,目前这个过程还在继续。中美贸易摩擦对市场也造成了影响,但坦率地说,心理影响大于实际影响,目前中美正在接触。二是中国经济结构正在破旧立新的过程中,必然对股市带来影响。三是市场预期发生变化,未来经济环境的种种不确定性,影响了投资者行为。投资者很关心民营经济发展、产权保护等问题。此外,最近几天也存在一些市场的技术性因素,比如在股市下滑过程中出现了被动减仓的现象。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使得股市产生波动。 最近我高度关注国际投资机构对中国股市的评估和国内专业机构的市场分析。大家比较一致的看法是,从全球资产配置来看,中国正在成为最有投资价值的市场,泡沫已经大大缩小,上市公司质量正在改善,估值处于历史低位,所以很多机构建议对中国股市给予高度关注,认为中国股市已经具有较高投资价值。对这些评估,相信投资者会做出理性判断。可以说,股市的调整和出清,正为股市长期健康发展创造出好的投资机会。 (二) 记者:政府对促进股市健康发展有哪些新的举措? 刘鹤:政府高度重视股市的健康稳定发展。当前股市的心理特征是,对制度创新和改革政策有很强的期盼,市场表现与这种期盼之间有很强的正反馈效果。因此,促进股市健康发展,一定要有针对性地推出新的改革举措。最近以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以及其他相关部门都在研究出台新的改革措施,有了一些新的制度安排和政策工具。今天上午,这些政策已经陆续宣布,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稳定市场方面,允许银行理财子公司对资本市场进行投资,要求金融机构科学合理做好股权质押融资业务风险管理,鼓励地方政府管理的基金、私募股权基金帮助有发展前景的公司纾解股权质押困难。二是在市场基本制度改革方面,制定《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业务管理办法》,完善上市公司股份回购制度,深化并购重组市场化改革,推进新三板制度改革,加大对科技创新企业上市的支持力度等。三是在鼓励市场长期资金来源方面,加大保险资金财务性和战略性投资优质上市公司力度,壮大机构投资者力量,巩固市场长期投资的基础。四是在促进国企改革和民企发展方面,加快推出一系列新举措,包括推动国有企业在资本市场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支持行业龙头民营企业进行产业兼并重组,推出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计划以及股权融资支持计划等。五是在扩大开放方面,继续全方位扩大开放,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博鳌讲话精神,加快银行、证券、保险等领域的开放。今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改革开放大政方针已定,关键在狠抓落实。现在是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的关键时刻,各方面落实的力度要大一点,责任心要强一点,敢于担当,快速行动,切实推出一些具体政策,推动股市健康发展。 (三) 记者:当前民营企业对落实基本经济制度面临一些焦虑,您对这个问题怎么看? 刘鹤:首先,我想特别强调,我们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基本经济制度,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一方面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另一方面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目前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存在一些误解和偏差,比如说有些机构的业务人员认为,给国有企业提供贷款是安全的,但给民营企业贷款政治上有风险,宁可不作为,也不犯政治错误。这种认识和做法是完全错误的。我们必须从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认识这个问题。民营经济在整个经济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新增就业和企业数量。如果没有民营企业的发展,就没有整个经济的稳定发展;如果没有高质量的民营企业体系,就没有现代产业体系,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就是支持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那些为了所谓“个人安全”、不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行为,在政治取向上存在很大问题,必须坚决予以纠正。对民营企业,要强调 “四个必须”:一是必须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充分发挥中小微企业和民营经济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二是必须高度重视中小微企业当前面临的暂时困难,采取精准有效措施大力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三是必须进一步深化研究在减轻税费负担、解决融资难题、完善环保治理、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等方面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四是必须提高中小微企业和民营经济自身能力,不断适应市场环境变化,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最近,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全国工商联等要专门到各地了解基本经济制度的落实情况和中小微企业的发展情况,希望大家给予支持。 (四) 记者:社会上对“国进民退”有一些议论,您对此怎么看? 刘鹤:社会上所谓“国进民退”的议论,既是片面的,也是错误的。最近,一些前期通过高负债扩张较快的民企,由于偏离主业,在流动性上遇到困难,国有银行或者国有企业进行帮助甚至重组,是帮助民营企业度过难关,恰恰体现国企和民企相互依存、相互合作,我认为是好事,不存在“国进民退”的问题。民营企业经营状况好了,国有资本可以退出。反过来,如果国有企业遇到困难,也可以通过民企积极参与提高效率。我们还鼓励具备条件的、比较好的民营企业在产业重组中发挥积极作用,对同行业的一些有竞争潜力但目前面临困难的中小企业进行兼并重组。 必须看到,我国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国有企业多处于产业链上游,在基础产业和重型制造业等领域发挥作用,民营企业越来越多地提供制造业产品特别是最终消费品,两者是高度互补、互相合作、互相支持的关系,未来中国经济将沿着这个方向不断提高,走向高质量发展。我们必须从传统固化的观念,转向用全新的现代化产业链理念来认识国有和民营经济。 我特别想说,在当前中国经济仍处于“三期叠加”阶段,一些企业面临一些困难,这恰是企业家大有作为的阶段,有勇气、有眼光、敢作为的企业家应先走一步,不负众望。中国政府将创造平等环境,强化法治,加强产权和知识产权保护,坚持基本经济制度,深化改革开放,我们没有理由不对中国经济发展广阔前景充满信心。 (五) 记者:您怎么看当前的经济金融形势和产业结构变化? 刘鹤:我认为,中国经济总体上保持了稳中向好的基本态势。从经济增长、就业、物价、国际收支、企业利润、财政收入、劳动生产率等主要指标看,我国经济运行都处于合理区间。与国际上的主要经济体相比,我国经济的表现都是比较优秀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对中国经济持续发展都给予了高度评价。从金融领域看,货币政策稳健操作,金融结构性去杠杆稳步推进,各类机构不顾风险盲目扩张的冲动明显收敛,投资行为趋于理性。与此同时,历史上积累的各种风险和问题正在不可避免地水落石出,这是个必然的过程,要理性看待。 针对经济运行中出现的边际变化,党中央国务院提出要努力实现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的要求,我们要坚决抓好落实。当然,尤其是要处理好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的关系,一方面要保持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另一方面要防控好金融风险,保持宏观杠杆率的相对稳定。两者平衡的关键是实施好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核心的政策体系。过去3年来,我们在“三去一降一补”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国际社会普遍认为,通过“毁灭性创新”,中国经济中一些过剩领域的价格水平回归均衡,供求关系明显改善,从而拉动了经济增长,促进了全球经济复苏。 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任务还没有完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深化一步,下一步重点应是增强微观主体的活力、韧性、创新力,从而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我们要抓紧做好三件事。一是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提高金融可及性,减轻各类负担。二是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尤其要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建立更加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强化内部激励机制建设,提高核心竞争力。三是金融体系要提高适应性,增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在当前形势下,特别要加快制度建设,发挥好资本市场的关键作用。当然,做好这些事需要稳健的宏观政策加以支撑,我们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明确的产业投资政策、更具有普惠性和可持续性的社会政策,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核心政策进一步深化。分析看待中国经济的表现,如果从一时一事看,可能会感觉有一些困难,但是一旦把它作为一个历史进程往前看,发展前景十分光明。 从国民经济良性循环看,中国经济正在进行一次结构性的变革,我们常说,是从传统动能向新动能转变,现在市场很关心向什么方向转?清晰描述这个转化的过程是比较复杂的,因为这是一个市场化探索和试错的过程,但从需求方向来看,有几点是明确的。第一,中国巨大的中等收入群体正在崛起,他们在创造巨大的多元化需求;第二,人口老龄化明显,也在形成巨大需求;第三,以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相结合为特征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兴起,这既要求我们提出供给侧解决方案,也会创造巨大需求;第四,绿色发展创造着发展机遇。我们要抓住这些方向,在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全面推进的伟大历史进程中,辨认和抓住新的机遇,努力改造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新产业,加快建设现代经济体系。 我最后想说一句话,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中国实现和平发展是历史必然,我们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都是前进中的困难和问题,只要大家牢记这一点,心就会静下来,中国的明天一定会更好![详情]

全文|刘鹤就当前经济金融热点问题接受采访
全文|刘鹤就当前经济金融热点问题接受采访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就当前经济金融热点问题接受采访 新华社北京10月19日电10月19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就当前经济金融热点问题接受了人民日报记者龚雯、新华社记者赵承、中央电视台记者许强的联合采访。以下是采访记录。 记者:刘副总理,我们知道您非常忙,但当前经济金融形势出现一些变化,希望您能回答几个问题,回应市场关切。 刘鹤:欢迎你们采访,我非常愿意回答你们提出的问题。 (一) 记者:刘副总理,请问您对中国股市近期大幅波动有何看法? 刘鹤: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中国股市出现了明显的波动和下滑,这是诸多因素造成的。首先是外部因素。主要国家央行加息后,全球股市都开始波动,有所下滑,美国的股市也出现明显回调,目前这个过程还在继续。中美贸易摩擦对市场也造成了影响,但坦率地说,心理影响大于实际影响,目前中美正在接触。二是中国经济结构正在破旧立新的过程中,必然对股市带来影响。三是市场预期发生变化,未来经济环境的种种不确定性,影响了投资者行为。投资者很关心民营经济发展、产权保护等问题。此外,最近几天也存在一些市场的技术性因素,比如在股市下滑过程中出现了被动减仓的现象。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使得股市产生波动。 最近我高度关注国际投资机构对中国股市的评估和国内专业机构的市场分析。大家比较一致的看法是,从全球资产配置来看,中国正在成为最有投资价值的市场,泡沫已经大大缩小,上市公司质量正在改善,估值处于历史低位,所以很多机构建议对中国股市给予高度关注,认为中国股市已经具有较高投资价值。对这些评估,相信投资者会做出理性判断。可以说,股市的调整和出清,正为股市长期健康发展创造出好的投资机会。 (二) 记者:政府对促进股市健康发展有哪些新的举措? 刘鹤:政府高度重视股市的健康稳定发展。当前股市的心理特征是,对制度创新和改革政策有很强的期盼,市场表现与这种期盼之间有很强的正反馈效果。因此,促进股市健康发展,一定要有针对性地推出新的改革举措。最近以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以及其他相关部门都在研究出台新的改革措施,有了一些新的制度安排和政策工具。今天上午,这些政策已经陆续宣布,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稳定市场方面,允许银行理财子公司对资本市场进行投资,要求金融机构科学合理做好股权质押融资业务风险管理,鼓励地方政府管理的基金、私募股权基金帮助有发展前景的公司纾解股权质押困难。二是在市场基本制度改革方面,制定《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业务管理办法》,完善上市公司股份回购制度,深化并购重组市场化改革,推进新三板制度改革,加大对科技创新企业上市的支持力度等。三是在鼓励市场长期资金来源方面,加大保险资金财务性和战略性投资优质上市公司力度,壮大机构投资者力量,巩固市场长期投资的基础。四是在促进国企改革和民企发展方面,加快推出一系列新举措,包括推动国有企业在资本市场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支持行业龙头民营企业进行产业兼并重组,推出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计划以及股权融资支持计划等。五是在扩大开放方面,继续全方位扩大开放,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博鳌讲话精神,加快银行、证券、保险等领域的开放。今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改革开放大政方针已定,关键在狠抓落实。现在是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的关键时刻,各方面落实的力度要大一点,责任心要强一点,敢于担当,快速行动,切实推出一些具体政策,推动股市健康发展。 (三) 记者:当前民营企业对落实基本经济制度面临一些焦虑,您对这个问题怎么看? 刘鹤:首先,我想特别强调,我们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基本经济制度,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一方面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另一方面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目前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存在一些误解和偏差,比如说有些机构的业务人员认为,给国有企业提供贷款是安全的,但给民营企业贷款政治上有风险,宁可不作为,也不犯政治错误。这种认识和做法是完全错误的。我们必须从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认识这个问题。民营经济在整个经济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新增就业和企业数量。如果没有民营企业的发展,就没有整个经济的稳定发展;如果没有高质量的民营企业体系,就没有现代产业体系,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就是支持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那些为了所谓“个人安全”、不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行为,在政治取向上存在很大问题,必须坚决予以纠正。对民营企业,要强调 “四个必须”:一是必须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充分发挥中小微企业和民营经济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二是必须高度重视中小微企业当前面临的暂时困难,采取精准有效措施大力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三是必须进一步深化研究在减轻税费负担、解决融资难题、完善环保治理、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等方面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四是必须提高中小微企业和民营经济自身能力,不断适应市场环境变化,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最近,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全国工商联等要专门到各地了解基本经济制度的落实情况和中小微企业的发展情况,希望大家给予支持。 (四) 记者:社会上对“国进民退”有一些议论,您对此怎么看? 刘鹤:社会上所谓“国进民退”的议论,既是片面的,也是错误的。最近,一些前期通过高负债扩张较快的民企,由于偏离主业,在流动性上遇到困难,国有银行或者国有企业进行帮助甚至重组,是帮助民营企业度过难关,恰恰体现国企和民企相互依存、相互合作,我认为是好事,不存在“国进民退”的问题。民营企业经营状况好了,国有资本可以退出。反过来,如果国有企业遇到困难,也可以通过民企积极参与提高效率。我们还鼓励具备条件的、比较好的民营企业在产业重组中发挥积极作用,对同行业的一些有竞争潜力但目前面临困难的中小企业进行兼并重组。 必须看到,我国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国有企业多处于产业链上游,在基础产业和重型制造业等领域发挥作用,民营企业越来越多地提供制造业产品特别是最终消费品,两者是高度互补、互相合作、互相支持的关系,未来中国经济将沿着这个方向不断提高,走向高质量发展。我们必须从传统固化的观念,转向用全新的现代化产业链理念来认识国有和民营经济。 我特别想说,在当前中国经济仍处于“三期叠加”阶段,一些企业面临一些困难,这恰是企业家大有作为的阶段,有勇气、有眼光、敢作为的企业家应先走一步,不负众望。中国政府将创造平等环境,强化法治,加强产权和知识产权保护,坚持基本经济制度,深化改革开放,我们没有理由不对中国经济发展广阔前景充满信心。 (五) 记者:您怎么看当前的经济金融形势和产业结构变化? 刘鹤:我认为,中国经济总体上保持了稳中向好的基本态势。从经济增长、就业、物价、国际收支、企业利润、财政收入、劳动生产率等主要指标看,我国经济运行都处于合理区间。与国际上的主要经济体相比,我国经济的表现都是比较优秀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对中国经济持续发展都给予了高度评价。从金融领域看,货币政策稳健操作,金融结构性去杠杆稳步推进,各类机构不顾风险盲目扩张的冲动明显收敛,投资行为趋于理性。与此同时,历史上积累的各种风险和问题正在不可避免地水落石出,这是个必然的过程,要理性看待。 针对经济运行中出现的边际变化,党中央国务院提出要努力实现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的要求,我们要坚决抓好落实。当然,尤其是要处理好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的关系,一方面要保持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另一方面要防控好金融风险,保持宏观杠杆率的相对稳定。两者平衡的关键是实施好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核心的政策体系。过去3年来,我们在“三去一降一补”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国际社会普遍认为,通过“毁灭性创新”,中国经济中一些过剩领域的价格水平回归均衡,供求关系明显改善,从而拉动了经济增长,促进了全球经济复苏。 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任务还没有完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深化一步,下一步重点应是增强微观主体的活力、韧性、创新力,从而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我们要抓紧做好三件事。一是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提高金融可及性,减轻各类负担。二是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尤其要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建立更加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强化内部激励机制建设,提高核心竞争力。三是金融体系要提高适应性,增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在当前形势下,特别要加快制度建设,发挥好资本市场的关键作用。当然,做好这些事需要稳健的宏观政策加以支撑,我们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明确的产业投资政策、更具有普惠性和可持续性的社会政策,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核心政策进一步深化。分析看待中国经济的表现,如果从一时一事看,可能会感觉有一些困难,但是一旦把它作为一个历史进程往前看,发展前景十分光明。 从国民经济良性循环看,中国经济正在进行一次结构性的变革,我们常说,是从传统动能向新动能转变,现在市场很关心向什么方向转?清晰描述这个转化的过程是比较复杂的,因为这是一个市场化探索和试错的过程,但从需求方向来看,有几点是明确的。第一,中国巨大的中等收入群体正在崛起,他们在创造巨大的多元化需求;第二,人口老龄化明显,也在形成巨大需求;第三,以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相结合为特征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兴起,这既要求我们提出供给侧解决方案,也会创造巨大需求;第四,绿色发展创造着发展机遇。我们要抓住这些方向,在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全面推进的伟大历史进程中,辨认和抓住新的机遇,努力改造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新产业,加快建设现代经济体系。 我最后想说一句话,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中国实现和平发展是历史必然,我们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都是前进中的困难和问题,只要大家牢记这一点,心就会静下来,中国的明天一定会更好![详情]

刘鹤谈国企入股民企:帮助民企度过难关 二者相互依存
刘鹤谈国企入股民企:帮助民企度过难关 二者相互依存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就当前经济金融热点问题接受采访 新华社北京10月19日电10月19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就当前经济金融热点问题接受了人民日报记者龚雯、新华社记者赵承、中央电视台记者许强的联合采访。以下是采访记录。 记者:刘副总理,我们知道您非常忙,但当前经济金融形势出现一些变化,希望您能回答几个问题,回应市场关切。 刘鹤:欢迎你们采访,我非常愿意回答你们提出的问题。 (一) 记者:刘副总理,请问您对中国股市近期大幅波动有何看法? 刘鹤: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中国股市出现了明显的波动和下滑,这是诸多因素造成的。首先是外部因素。主要国家央行加息后,全球股市都开始波动,有所下滑,美国的股市也出现明显回调,目前这个过程还在继续。中美贸易摩擦对市场也造成了影响,但坦率地说,心理影响大于实际影响,目前中美正在接触。二是中国经济结构正在破旧立新的过程中,必然对股市带来影响。三是市场预期发生变化,未来经济环境的种种不确定性,影响了投资者行为。投资者很关心民营经济发展、产权保护等问题。此外,最近几天也存在一些市场的技术性因素,比如在股市下滑过程中出现了被动减仓的现象。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使得股市产生波动。 最近我高度关注国际投资机构对中国股市的评估和国内专业机构的市场分析。大家比较一致的看法是,从全球资产配置来看,中国正在成为最有投资价值的市场,泡沫已经大大缩小,上市公司质量正在改善,估值处于历史低位,所以很多机构建议对中国股市给予高度关注,认为中国股市已经具有较高投资价值。对这些评估,相信投资者会做出理性判断。可以说,股市的调整和出清,正为股市长期健康发展创造出好的投资机会。 (二) 记者:政府对促进股市健康发展有哪些新的举措? 刘鹤:政府高度重视股市的健康稳定发展。当前股市的心理特征是,对制度创新和改革政策有很强的期盼,市场表现与这种期盼之间有很强的正反馈效果。因此,促进股市健康发展,一定要有针对性地推出新的改革举措。最近以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以及其他相关部门都在研究出台新的改革措施,有了一些新的制度安排和政策工具。今天上午,这些政策已经陆续宣布,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稳定市场方面,允许银行理财子公司对资本市场进行投资,要求金融机构科学合理做好股权质押融资业务风险管理,鼓励地方政府管理的基金、私募股权基金帮助有发展前景的公司纾解股权质押困难。二是在市场基本制度改革方面,制定《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业务管理办法》,完善上市公司股份回购制度,深化并购重组市场化改革,推进新三板制度改革,加大对科技创新企业上市的支持力度等。三是在鼓励市场长期资金来源方面,加大保险资金财务性和战略性投资优质上市公司力度,壮大机构投资者力量,巩固市场长期投资的基础。四是在促进国企改革和民企发展方面,加快推出一系列新举措,包括推动国有企业在资本市场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支持行业龙头民营企业进行产业兼并重组,推出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计划以及股权融资支持计划等。五是在扩大开放方面,继续全方位扩大开放,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博鳌讲话精神,加快银行、证券、保险等领域的开放。今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改革开放大政方针已定,关键在狠抓落实。现在是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的关键时刻,各方面落实的力度要大一点,责任心要强一点,敢于担当,快速行动,切实推出一些具体政策,推动股市健康发展。 (三) 记者:当前民营企业对落实基本经济制度面临一些焦虑,您对这个问题怎么看? 刘鹤:首先,我想特别强调,我们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基本经济制度,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一方面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另一方面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目前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存在一些误解和偏差,比如说有些机构的业务人员认为,给国有企业提供贷款是安全的,但给民营企业贷款政治上有风险,宁可不作为,也不犯政治错误。这种认识和做法是完全错误的。我们必须从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认识这个问题。民营经济在整个经济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新增就业和企业数量。如果没有民营企业的发展,就没有整个经济的稳定发展;如果没有高质量的民营企业体系,就没有现代产业体系,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就是支持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那些为了所谓“个人安全”、不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行为,在政治取向上存在很大问题,必须坚决予以纠正。对民营企业,要强调 “四个必须”:一是必须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充分发挥中小微企业和民营经济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二是必须高度重视中小微企业当前面临的暂时困难,采取精准有效措施大力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三是必须进一步深化研究在减轻税费负担、解决融资难题、完善环保治理、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等方面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四是必须提高中小微企业和民营经济自身能力,不断适应市场环境变化,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最近,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全国工商联等要专门到各地了解基本经济制度的落实情况和中小微企业的发展情况,希望大家给予支持。 (四) 记者:社会上对“国进民退”有一些议论,您对此怎么看? 刘鹤:社会上所谓“国进民退”的议论,既是片面的,也是错误的。最近,一些前期通过高负债扩张较快的民企,由于偏离主业,在流动性上遇到困难,国有银行或者国有企业进行帮助甚至重组,是帮助民营企业度过难关,恰恰体现国企和民企相互依存、相互合作,我认为是好事,不存在“国进民退”的问题。民营企业经营状况好了,国有资本可以退出。反过来,如果国有企业遇到困难,也可以通过民企积极参与提高效率。我们还鼓励具备条件的、比较好的民营企业在产业重组中发挥积极作用,对同行业的一些有竞争潜力但目前面临困难的中小企业进行兼并重组。 必须看到,我国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国有企业多处于产业链上游,在基础产业和重型制造业等领域发挥作用,民营企业越来越多地提供制造业产品特别是最终消费品,两者是高度互补、互相合作、互相支持的关系,未来中国经济将沿着这个方向不断提高,走向高质量发展。我们必须从传统固化的观念,转向用全新的现代化产业链理念来认识国有和民营经济。 我特别想说,在当前中国经济仍处于“三期叠加”阶段,一些企业面临一些困难,这恰是企业家大有作为的阶段,有勇气、有眼光、敢作为的企业家应先走一步,不负众望。中国政府将创造平等环境,强化法治,加强产权和知识产权保护,坚持基本经济制度,深化改革开放,我们没有理由不对中国经济发展广阔前景充满信心。 (五) 记者:您怎么看当前的经济金融形势和产业结构变化? 刘鹤:我认为,中国经济总体上保持了稳中向好的基本态势。从经济增长、就业、物价、国际收支、企业利润、财政收入、劳动生产率等主要指标看,我国经济运行都处于合理区间。与国际上的主要经济体相比,我国经济的表现都是比较优秀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对中国经济持续发展都给予了高度评价。从金融领域看,货币政策稳健操作,金融结构性去杠杆稳步推进,各类机构不顾风险盲目扩张的冲动明显收敛,投资行为趋于理性。与此同时,历史上积累的各种风险和问题正在不可避免地水落石出,这是个必然的过程,要理性看待。 针对经济运行中出现的边际变化,党中央国务院提出要努力实现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的要求,我们要坚决抓好落实。当然,尤其是要处理好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的关系,一方面要保持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另一方面要防控好金融风险,保持宏观杠杆率的相对稳定。两者平衡的关键是实施好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核心的政策体系。过去3年来,我们在“三去一降一补”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国际社会普遍认为,通过“毁灭性创新”,中国经济中一些过剩领域的价格水平回归均衡,供求关系明显改善,从而拉动了经济增长,促进了全球经济复苏。 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任务还没有完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深化一步,下一步重点应是增强微观主体的活力、韧性、创新力,从而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我们要抓紧做好三件事。一是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提高金融可及性,减轻各类负担。二是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尤其要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建立更加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强化内部激励机制建设,提高核心竞争力。三是金融体系要提高适应性,增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在当前形势下,特别要加快制度建设,发挥好资本市场的关键作用。当然,做好这些事需要稳健的宏观政策加以支撑,我们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明确的产业投资政策、更具有普惠性和可持续性的社会政策,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核心政策进一步深化。分析看待中国经济的表现,如果从一时一事看,可能会感觉有一些困难,但是一旦把它作为一个历史进程往前看,发展前景十分光明。 从国民经济良性循环看,中国经济正在进行一次结构性的变革,我们常说,是从传统动能向新动能转变,现在市场很关心向什么方向转?清晰描述这个转化的过程是比较复杂的,因为这是一个市场化探索和试错的过程,但从需求方向来看,有几点是明确的。第一,中国巨大的中等收入群体正在崛起,他们在创造巨大的多元化需求;第二,人口老龄化明显,也在形成巨大需求;第三,以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相结合为特征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兴起,这既要求我们提出供给侧解决方案,也会创造巨大需求;第四,绿色发展创造着发展机遇。我们要抓住这些方向,在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全面推进的伟大历史进程中,辨认和抓住新的机遇,努力改造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新产业,加快建设现代经济体系。 我最后想说一句话,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中国实现和平发展是历史必然,我们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都是前进中的困难和问题,只要大家牢记这一点,心就会静下来,中国的明天一定会更好![详情]

刘鹤:经济结构调整还没完成 重点应增强微观主体活力
刘鹤:经济结构调整还没完成 重点应增强微观主体活力

  刘鹤谈经济金融热点问题:高度重视股市健康稳定发展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就当前经济金融热点问题接受采访 新华社北京10月19日电10月19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就当前经济金融热点问题接受了人民日报记者龚雯、新华社记者赵承、中央电视台记者许强的联合采访。以下是采访记录。 记者:刘副总理,我们知道您非常忙,但当前经济金融形势出现一些变化,希望您能回答几个问题,回应市场关切。 刘鹤:欢迎你们采访,我非常愿意回答你们提出的问题。 (一) 记者:刘副总理,请问您对中国股市近期大幅波动有何看法? 刘鹤: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中国股市出现了明显的波动和下滑,这是诸多因素造成的。首先是外部因素。主要国家央行加息后,全球股市都开始波动,有所下滑,美国的股市也出现明显回调,目前这个过程还在继续。中美贸易摩擦对市场也造成了影响,但坦率地说,心理影响大于实际影响,目前中美正在接触。二是中国经济结构正在破旧立新的过程中,必然对股市带来影响。三是市场预期发生变化,未来经济环境的种种不确定性,影响了投资者行为。投资者很关心民营经济发展、产权保护等问题。此外,最近几天也存在一些市场的技术性因素,比如在股市下滑过程中出现了被动减仓的现象。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使得股市产生波动。 最近我高度关注国际投资机构对中国股市的评估和国内专业机构的市场分析。大家比较一致的看法是,从全球资产配置来看,中国正在成为最有投资价值的市场,泡沫已经大大缩小,上市公司质量正在改善,估值处于历史低位,所以很多机构建议对中国股市给予高度关注,认为中国股市已经具有较高投资价值。对这些评估,相信投资者会做出理性判断。可以说,股市的调整和出清,正为股市长期健康发展创造出好的投资机会。 (二) 记者:政府对促进股市健康发展有哪些新的举措? 刘鹤:政府高度重视股市的健康稳定发展。当前股市的心理特征是,对制度创新和改革政策有很强的期盼,市场表现与这种期盼之间有很强的正反馈效果。因此,促进股市健康发展,一定要有针对性地推出新的改革举措。最近以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以及其他相关部门都在研究出台新的改革措施,有了一些新的制度安排和政策工具。今天上午,这些政策已经陆续宣布,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稳定市场方面,允许银行理财子公司对资本市场进行投资,要求金融机构科学合理做好股权质押融资业务风险管理,鼓励地方政府管理的基金、私募股权基金帮助有发展前景的公司纾解股权质押困难。二是在市场基本制度改革方面,制定《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业务管理办法》,完善上市公司股份回购制度,深化并购重组市场化改革,推进新三板制度改革,加大对科技创新企业上市的支持力度等。三是在鼓励市场长期资金来源方面,加大保险资金财务性和战略性投资优质上市公司力度,壮大机构投资者力量,巩固市场长期投资的基础。四是在促进国企改革和民企发展方面,加快推出一系列新举措,包括推动国有企业在资本市场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支持行业龙头民营企业进行产业兼并重组,推出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计划以及股权融资支持计划等。五是在扩大开放方面,继续全方位扩大开放,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博鳌讲话精神,加快银行、证券、保险等领域的开放。今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改革开放大政方针已定,关键在狠抓落实。现在是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的关键时刻,各方面落实的力度要大一点,责任心要强一点,敢于担当,快速行动,切实推出一些具体政策,推动股市健康发展。 (三) 记者:当前民营企业对落实基本经济制度面临一些焦虑,您对这个问题怎么看? 刘鹤:首先,我想特别强调,我们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基本经济制度,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一方面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另一方面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目前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存在一些误解和偏差,比如说有些机构的业务人员认为,给国有企业提供贷款是安全的,但给民营企业贷款政治上有风险,宁可不作为,也不犯政治错误。这种认识和做法是完全错误的。我们必须从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认识这个问题。民营经济在整个经济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新增就业和企业数量。如果没有民营企业的发展,就没有整个经济的稳定发展;如果没有高质量的民营企业体系,就没有现代产业体系,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就是支持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那些为了所谓“个人安全”、不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行为,在政治取向上存在很大问题,必须坚决予以纠正。对民营企业,要强调 “四个必须”:一是必须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充分发挥中小微企业和民营经济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二是必须高度重视中小微企业当前面临的暂时困难,采取精准有效措施大力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三是必须进一步深化研究在减轻税费负担、解决融资难题、完善环保治理、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等方面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四是必须提高中小微企业和民营经济自身能力,不断适应市场环境变化,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最近,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全国工商联等要专门到各地了解基本经济制度的落实情况和中小微企业的发展情况,希望大家给予支持。 (四) 记者:社会上对“国进民退”有一些议论,您对此怎么看? 刘鹤:社会上所谓“国进民退”的议论,既是片面的,也是错误的。最近,一些前期通过高负债扩张较快的民企,由于偏离主业,在流动性上遇到困难,国有银行或者国有企业进行帮助甚至重组,是帮助民营企业度过难关,恰恰体现国企和民企相互依存、相互合作,我认为是好事,不存在“国进民退”的问题。民营企业经营状况好了,国有资本可以退出。反过来,如果国有企业遇到困难,也可以通过民企积极参与提高效率。我们还鼓励具备条件的、比较好的民营企业在产业重组中发挥积极作用,对同行业的一些有竞争潜力但目前面临困难的中小企业进行兼并重组。 必须看到,我国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国有企业多处于产业链上游,在基础产业和重型制造业等领域发挥作用,民营企业越来越多地提供制造业产品特别是最终消费品,两者是高度互补、互相合作、互相支持的关系,未来中国经济将沿着这个方向不断提高,走向高质量发展。我们必须从传统固化的观念,转向用全新的现代化产业链理念来认识国有和民营经济。 我特别想说,在当前中国经济仍处于“三期叠加”阶段,一些企业面临一些困难,这恰是企业家大有作为的阶段,有勇气、有眼光、敢作为的企业家应先走一步,不负众望。中国政府将创造平等环境,强化法治,加强产权和知识产权保护,坚持基本经济制度,深化改革开放,我们没有理由不对中国经济发展广阔前景充满信心。 (五) 记者:您怎么看当前的经济金融形势和产业结构变化? 刘鹤:我认为,中国经济总体上保持了稳中向好的基本态势。从经济增长、就业、物价、国际收支、企业利润、财政收入、劳动生产率等主要指标看,我国经济运行都处于合理区间。与国际上的主要经济体相比,我国经济的表现都是比较优秀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对中国经济持续发展都给予了高度评价。从金融领域看,货币政策稳健操作,金融结构性去杠杆稳步推进,各类机构不顾风险盲目扩张的冲动明显收敛,投资行为趋于理性。与此同时,历史上积累的各种风险和问题正在不可避免地水落石出,这是个必然的过程,要理性看待。 针对经济运行中出现的边际变化,党中央国务院提出要努力实现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的要求,我们要坚决抓好落实。当然,尤其是要处理好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的关系,一方面要保持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另一方面要防控好金融风险,保持宏观杠杆率的相对稳定。两者平衡的关键是实施好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核心的政策体系。过去3年来,我们在“三去一降一补”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国际社会普遍认为,通过“毁灭性创新”,中国经济中一些过剩领域的价格水平回归均衡,供求关系明显改善,从而拉动了经济增长,促进了全球经济复苏。 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任务还没有完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深化一步,下一步重点应是增强微观主体的活力、韧性、创新力,从而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我们要抓紧做好三件事。一是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提高金融可及性,减轻各类负担。二是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尤其要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建立更加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强化内部激励机制建设,提高核心竞争力。三是金融体系要提高适应性,增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在当前形势下,特别要加快制度建设,发挥好资本市场的关键作用。当然,做好这些事需要稳健的宏观政策加以支撑,我们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明确的产业投资政策、更具有普惠性和可持续性的社会政策,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核心政策进一步深化。分析看待中国经济的表现,如果从一时一事看,可能会感觉有一些困难,但是一旦把它作为一个历史进程往前看,发展前景十分光明。 从国民经济良性循环看,中国经济正在进行一次结构性的变革,我们常说,是从传统动能向新动能转变,现在市场很关心向什么方向转?清晰描述这个转化的过程是比较复杂的,因为这是一个市场化探索和试错的过程,但从需求方向来看,有几点是明确的。第一,中国巨大的中等收入群体正在崛起,他们在创造巨大的多元化需求;第二,人口老龄化明显,也在形成巨大需求;第三,以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相结合为特征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兴起,这既要求我们提出供给侧解决方案,也会创造巨大需求;第四,绿色发展创造着发展机遇。我们要抓住这些方向,在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全面推进的伟大历史进程中,辨认和抓住新的机遇,努力改造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新产业,加快建设现代经济体系。 我最后想说一句话,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中国实现和平发展是历史必然,我们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都是前进中的困难和问题,只要大家牢记这一点,心就会静下来,中国的明天一定会更好![详情]

刘鹤:不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行为有很大政治取向问题
刘鹤:不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行为有很大政治取向问题

   刘鹤:如果没有高质量的民营企业体系,就没有现代产业体系,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就是支持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那些为了所谓“个人安全”、不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行为,在政治取向上存在很大问题,必须坚决予以纠正。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就当前经济金融热点问题接受采访 新华社北京10月19日电10月19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就当前经济金融热点问题接受了人民日报记者龚雯、新华社记者赵承、中央电视台记者许强的联合采访。以下是采访记录。 记者:刘副总理,我们知道您非常忙,但当前经济金融形势出现一些变化,希望您能回答几个问题,回应市场关切。 刘鹤:欢迎你们采访,我非常愿意回答你们提出的问题。 (一) 记者:刘副总理,请问您对中国股市近期大幅波动有何看法? 刘鹤: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中国股市出现了明显的波动和下滑,这是诸多因素造成的。首先是外部因素。主要国家央行加息后,全球股市都开始波动,有所下滑,美国的股市也出现明显回调,目前这个过程还在继续。中美贸易摩擦对市场也造成了影响,但坦率地说,心理影响大于实际影响,目前中美正在接触。二是中国经济结构正在破旧立新的过程中,必然对股市带来影响。三是市场预期发生变化,未来经济环境的种种不确定性,影响了投资者行为。投资者很关心民营经济发展、产权保护等问题。此外,最近几天也存在一些市场的技术性因素,比如在股市下滑过程中出现了被动减仓的现象。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使得股市产生波动。 最近我高度关注国际投资机构对中国股市的评估和国内专业机构的市场分析。大家比较一致的看法是,从全球资产配置来看,中国正在成为最有投资价值的市场,泡沫已经大大缩小,上市公司质量正在改善,估值处于历史低位,所以很多机构建议对中国股市给予高度关注,认为中国股市已经具有较高投资价值。对这些评估,相信投资者会做出理性判断。可以说,股市的调整和出清,正为股市长期健康发展创造出好的投资机会。 (二) 记者:政府对促进股市健康发展有哪些新的举措? 刘鹤:政府高度重视股市的健康稳定发展。当前股市的心理特征是,对制度创新和改革政策有很强的期盼,市场表现与这种期盼之间有很强的正反馈效果。因此,促进股市健康发展,一定要有针对性地推出新的改革举措。最近以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以及其他相关部门都在研究出台新的改革措施,有了一些新的制度安排和政策工具。今天上午,这些政策已经陆续宣布,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稳定市场方面,允许银行理财子公司对资本市场进行投资,要求金融机构科学合理做好股权质押融资业务风险管理,鼓励地方政府管理的基金、私募股权基金帮助有发展前景的公司纾解股权质押困难。二是在市场基本制度改革方面,制定《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业务管理办法》,完善上市公司股份回购制度,深化并购重组市场化改革,推进新三板制度改革,加大对科技创新企业上市的支持力度等。三是在鼓励市场长期资金来源方面,加大保险资金财务性和战略性投资优质上市公司力度,壮大机构投资者力量,巩固市场长期投资的基础。四是在促进国企改革和民企发展方面,加快推出一系列新举措,包括推动国有企业在资本市场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支持行业龙头民营企业进行产业兼并重组,推出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计划以及股权融资支持计划等。五是在扩大开放方面,继续全方位扩大开放,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博鳌讲话精神,加快银行、证券、保险等领域的开放。今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改革开放大政方针已定,关键在狠抓落实。现在是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的关键时刻,各方面落实的力度要大一点,责任心要强一点,敢于担当,快速行动,切实推出一些具体政策,推动股市健康发展。 (三) 记者:当前民营企业对落实基本经济制度面临一些焦虑,您对这个问题怎么看? 刘鹤:首先,我想特别强调,我们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基本经济制度,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一方面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另一方面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目前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存在一些误解和偏差,比如说有些机构的业务人员认为,给国有企业提供贷款是安全的,但给民营企业贷款政治上有风险,宁可不作为,也不犯政治错误。这种认识和做法是完全错误的。我们必须从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认识这个问题。民营经济在整个经济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新增就业和企业数量。如果没有民营企业的发展,就没有整个经济的稳定发展;如果没有高质量的民营企业体系,就没有现代产业体系,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就是支持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那些为了所谓“个人安全”、不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行为,在政治取向上存在很大问题,必须坚决予以纠正。对民营企业,要强调 “四个必须”:一是必须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充分发挥中小微企业和民营经济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二是必须高度重视中小微企业当前面临的暂时困难,采取精准有效措施大力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三是必须进一步深化研究在减轻税费负担、解决融资难题、完善环保治理、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等方面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四是必须提高中小微企业和民营经济自身能力,不断适应市场环境变化,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最近,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全国工商联等要专门到各地了解基本经济制度的落实情况和中小微企业的发展情况,希望大家给予支持。 (四) 记者:社会上对“国进民退”有一些议论,您对此怎么看? 刘鹤:社会上所谓“国进民退”的议论,既是片面的,也是错误的。最近,一些前期通过高负债扩张较快的民企,由于偏离主业,在流动性上遇到困难,国有银行或者国有企业进行帮助甚至重组,是帮助民营企业度过难关,恰恰体现国企和民企相互依存、相互合作,我认为是好事,不存在“国进民退”的问题。民营企业经营状况好了,国有资本可以退出。反过来,如果国有企业遇到困难,也可以通过民企积极参与提高效率。我们还鼓励具备条件的、比较好的民营企业在产业重组中发挥积极作用,对同行业的一些有竞争潜力但目前面临困难的中小企业进行兼并重组。 必须看到,我国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国有企业多处于产业链上游,在基础产业和重型制造业等领域发挥作用,民营企业越来越多地提供制造业产品特别是最终消费品,两者是高度互补、互相合作、互相支持的关系,未来中国经济将沿着这个方向不断提高,走向高质量发展。我们必须从传统固化的观念,转向用全新的现代化产业链理念来认识国有和民营经济。 我特别想说,在当前中国经济仍处于“三期叠加”阶段,一些企业面临一些困难,这恰是企业家大有作为的阶段,有勇气、有眼光、敢作为的企业家应先走一步,不负众望。中国政府将创造平等环境,强化法治,加强产权和知识产权保护,坚持基本经济制度,深化改革开放,我们没有理由不对中国经济发展广阔前景充满信心。 (五) 记者:您怎么看当前的经济金融形势和产业结构变化? 刘鹤:我认为,中国经济总体上保持了稳中向好的基本态势。从经济增长、就业、物价、国际收支、企业利润、财政收入、劳动生产率等主要指标看,我国经济运行都处于合理区间。与国际上的主要经济体相比,我国经济的表现都是比较优秀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对中国经济持续发展都给予了高度评价。从金融领域看,货币政策稳健操作,金融结构性去杠杆稳步推进,各类机构不顾风险盲目扩张的冲动明显收敛,投资行为趋于理性。与此同时,历史上积累的各种风险和问题正在不可避免地水落石出,这是个必然的过程,要理性看待。 针对经济运行中出现的边际变化,党中央国务院提出要努力实现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的要求,我们要坚决抓好落实。当然,尤其是要处理好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的关系,一方面要保持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另一方面要防控好金融风险,保持宏观杠杆率的相对稳定。两者平衡的关键是实施好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核心的政策体系。过去3年来,我们在“三去一降一补”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国际社会普遍认为,通过“毁灭性创新”,中国经济中一些过剩领域的价格水平回归均衡,供求关系明显改善,从而拉动了经济增长,促进了全球经济复苏。 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任务还没有完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深化一步,下一步重点应是增强微观主体的活力、韧性、创新力,从而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我们要抓紧做好三件事。一是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提高金融可及性,减轻各类负担。二是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尤其要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建立更加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强化内部激励机制建设,提高核心竞争力。三是金融体系要提高适应性,增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在当前形势下,特别要加快制度建设,发挥好资本市场的关键作用。当然,做好这些事需要稳健的宏观政策加以支撑,我们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明确的产业投资政策、更具有普惠性和可持续性的社会政策,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核心政策进一步深化。分析看待中国经济的表现,如果从一时一事看,可能会感觉有一些困难,但是一旦把它作为一个历史进程往前看,发展前景十分光明。 从国民经济良性循环看,中国经济正在进行一次结构性的变革,我们常说,是从传统动能向新动能转变,现在市场很关心向什么方向转?清晰描述这个转化的过程是比较复杂的,因为这是一个市场化探索和试错的过程,但从需求方向来看,有几点是明确的。第一,中国巨大的中等收入群体正在崛起,他们在创造巨大的多元化需求;第二,人口老龄化明显,也在形成巨大需求;第三,以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相结合为特征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兴起,这既要求我们提出供给侧解决方案,也会创造巨大需求;第四,绿色发展创造着发展机遇。我们要抓住这些方向,在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全面推进的伟大历史进程中,辨认和抓住新的机遇,努力改造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新产业,加快建设现代经济体系。 我最后想说一句话,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中国实现和平发展是历史必然,我们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都是前进中的困难和问题,只要大家牢记这一点,心就会静下来,中国的明天一定会更好![详情]

刘鹤:中国经济发展前景十分光明
刘鹤:中国经济发展前景十分光明

   刘鹤:在当前形势下,特别要加快制度建设,发挥好资本市场的关键作用。当然,做好这些事需要稳健的宏观政策加以支撑,我们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明确的产业投资政策、更具有普惠性和可持续性的社会政策,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核心政策进一步深化。分析看待中国经济的表现,如果从一时一事看,可能会感觉有一些困难,但是一旦把它作为一个历史进程往前看,发展前景十分光明。 国务院副总理刘鹤:中国经济发展前景十分光明 |新京报财讯 新华社北京10月19日电 10月19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就当前经济金融热点问题接受了人民日报记者龚雯、新华社记者赵承、中央电视台记者许强的联合采访。以下是采访记录。 记者:刘副总理,我们知道您非常忙,但当前经济金融形势出现一些变化,希望您能回答几个问题,回应市场关切。 刘鹤:欢迎你们采访,我非常愿意回答你们提出的问题。 (一) 记者:刘副总理,请问您对中国股市近期大幅波动有何看法? 刘鹤: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中国股市出现了明显的波动和下滑,这是诸多因素造成的。首先是外部因素。主要国家央行加息后,全球股市都开始波动,有所下滑,美国的股市也出现明显回调,目前这个过程还在继续。中美贸易摩擦对市场也造成了影响,但坦率地说,心理影响大于实际影响,目前中美正在接触。二是中国经济结构正在破旧立新的过程中,必然对股市带来影响。三是市场预期发生变化,未来经济环境的种种不确定性,影响了投资者行为。投资者很关心民营经济发展、产权保护等问题。此外,最近几天也存在一些市场的技术性因素,比如在股市下滑过程中出现了被动减仓的现象。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使得股市产生波动。 最近我高度关注国际投资机构对中国股市的评估和国内专业机构的市场分析。大家比较一致的看法是,从全球资产配置来看,中国正在成为最有投资价值的市场,泡沫已经大大缩小,上市公司质量正在改善,估值处于历史低位,所以很多机构建议对中国股市给予高度关注,认为中国股市已经具有较高投资价值。对这些评估,相信投资者会做出理性判断。可以说,股市的调整和出清,正为股市长期健康发展创造出好的投资机会。 (二) 记者:政府对促进股市健康发展有哪些新的举措? 刘鹤:政府高度重视股市的健康稳定发展。当前股市的心理特征是,对制度创新和改革政策有很强的期盼,市场表现与这种期盼之间有很强的正反馈效果。因此,促进股市健康发展,一定要有针对性地推出新的改革举措。最近以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以及其他相关部门都在研究出台新的改革措施,有了一些新的制度安排和政策工具。今天上午,这些政策已经陆续宣布,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稳定市场方面,允许银行理财子公司对资本市场进行投资,要求金融机构科学合理做好股权质押融资业务风险管理,鼓励地方政府管理的基金、私募股权基金帮助有发展前景的公司纾解股权质押困难。二是在市场基本制度改革方面,制定《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业务管理办法》,完善上市公司股份回购制度,深化并购重组市场化改革,推进新三板制度改革,加大对科技创新企业上市的支持力度等。三是在鼓励市场长期资金来源方面,加大保险资金财务性和战略性投资优质上市公司力度,壮大机构投资者力量,巩固市场长期投资的基础。四是在促进国企改革和民企发展方面,加快推出一系列新举措,包括推动国有企业在资本市场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支持行业龙头民营企业进行产业兼并重组,推出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计划以及股权融资支持计划等。五是在扩大开放方面,继续全方位扩大开放,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博鳌讲话精神,加快银行、证券、保险等领域的开放。今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改革开放大政方针已定,关键在狠抓落实。现在是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的关键时刻,各方面落实的力度要大一点,责任心要强一点,敢于担当,快速行动,切实推出一些具体政策,推动股市健康发展。 (三) 记者:当前民营企业对落实基本经济制度面临一些焦虑,您对这个问题怎么看? 刘鹤:首先,我想特别强调,我们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基本经济制度,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一方面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另一方面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目前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存在一些误解和偏差,比如说有些机构的业务人员认为,给国有企业提供贷款是安全的,但给民营企业贷款政治上有风险,宁可不作为,也不犯政治错误。这种认识和做法是完全错误的。我们必须从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认识这个问题。民营经济在整个经济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新增就业和企业数量。如果没有民营企业的发展,就没有整个经济的稳定发展;如果没有高质量的民营企业体系,就没有现代产业体系,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就是支持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那些为了所谓“个人安全”、不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行为,在政治取向上存在很大问题,必须坚决予以纠正。对民营企业,要强调 “四个必须”:一是必须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充分发挥中小微企业和民营经济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二是必须高度重视中小微企业当前面临的暂时困难,采取精准有效措施大力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三是必须进一步深化研究在减轻税费负担、解决融资难题、完善环保治理、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等方面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四是必须提高中小微企业和民营经济自身能力,不断适应市场环境变化,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最近,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全国工商联等要专门到各地了解基本经济制度的落实情况和中小微企业的发展情况,希望大家给予支持。 (四) 记者:社会上对“国进民退”有一些议论,您对此怎么看? 刘鹤:社会上所谓“国进民退”的议论,既是片面的,也是错误的。最近,一些前期通过高负债扩张较快的民企,由于偏离主业,在流动性上遇到困难,国有银行或者国有企业进行帮助甚至重组,是帮助民营企业度过难关,恰恰体现国企和民企相互依存、相互合作,我认为是好事,不存在“国进民退”的问题。民营企业经营状况好了,国有资本可以退出。反过来,如果国有企业遇到困难,也可以通过民企积极参与提高效率。我们还鼓励具备条件的、比较好的民营企业在产业重组中发挥积极作用,对同行业的一些有竞争潜力但目前面临困难的中小企业进行兼并重组。 必须看到,我国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国有企业多处于产业链上游,在基础产业和重型制造业等领域发挥作用,民营企业越来越多地提供制造业产品特别是最终消费品,两者是高度互补、互相合作、互相支持的关系,未来中国经济将沿着这个方向不断提高,走向高质量发展。我们必须从传统固化的观念,转向用全新的现代化产业链理念来认识国有和民营经济。 我特别想说,在当前中国经济仍处于“三期叠加”阶段,一些企业面临一些困难,这恰是企业家大有作为的阶段,有勇气、有眼光、敢作为的企业家应先走一步,不负众望。中国政府将创造平等环境,强化法治,加强产权和知识产权保护,坚持基本经济制度,深化改革开放,我们没有理由不对中国经济发展广阔前景充满信心。 (五) 记者:您怎么看当前的经济金融形势和产业结构变化? 刘鹤:我认为,中国经济总体上保持了稳中向好的基本态势。从经济增长、就业、物价、国际收支、企业利润、财政收入、劳动生产率等主要指标看,我国经济运行都处于合理区间。与国际上的主要经济体相比,我国经济的表现都是比较优秀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对中国经济持续发展都给予了高度评价。从金融领域看,货币政策稳健操作,金融结构性去杠杆稳步推进,各类机构不顾风险盲目扩张的冲动明显收敛,投资行为趋于理性。与此同时,历史上积累的各种风险和问题正在不可避免地水落石出,这是个必然的过程,要理性看待。 针对经济运行中出现的边际变化,党中央国务院提出要努力实现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的要求,我们要坚决抓好落实。当然,尤其是要处理好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的关系,一方面要保持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另一方面要防控好金融风险,保持宏观杠杆率的相对稳定。两者平衡的关键是实施好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核心的政策体系。过去3年来,我们在“三去一降一补”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国际社会普遍认为,通过“毁灭性创新”,中国经济中一些过剩领域的价格水平回归均衡,供求关系明显改善,从而拉动了经济增长,促进了全球经济复苏。 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任务还没有完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深化一步,下一步重点应是增强微观主体的活力、韧性、创新力,从而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我们要抓紧做好三件事。一是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提高金融可及性,减轻各类负担。二是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尤其要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建立更加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强化内部激励机制建设,提高核心竞争力。三是金融体系要提高适应性,增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在当前形势下,特别要加快制度建设,发挥好资本市场的关键作用。当然,做好这些事需要稳健的宏观政策加以支撑,我们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明确的产业投资政策、更具有普惠性和可持续性的社会政策,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核心政策进一步深化。分析看待中国经济的表现,如果从一时一事看,可能会感觉有一些困难,但是一旦把它作为一个历史进程往前看,发展前景十分光明。 从国民经济良性循环看,中国经济正在进行一次结构性的变革,我们常说,是从传统动能向新动能转变,现在市场很关心向什么方向转?清晰描述这个转化的过程是比较复杂的,因为这是一个市场化探索和试错的过程,但从需求方向来看,有几点是明确的。第一,中国巨大的中等收入群体正在崛起,他们在创造巨大的多元化需求;第二,人口老龄化明显,也在形成巨大需求;第三,以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相结合为特征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兴起,这既要求我们提出供给侧解决方案,也会创造巨大需求;第四,绿色发展创造着发展机遇。我们要抓住这些方向,在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全面推进的伟大历史进程中,辨认和抓住新的机遇,努力改造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新产业,加快建设现代经济体系。 我最后想说一句话,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中国实现和平发展是历史必然,我们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都是前进中的困难和问题,只要大家牢记这一点,心就会静下来,中国的明天一定会更好!  [详情]

刘鹤:中国正成最有投资价值市场 泡沫已经大大缩小
刘鹤:中国正成最有投资价值市场 泡沫已经大大缩小

   刘鹤:最近我高度关注国际投资机构对中国股市的评估和国内专业机构的市场分析。大家比较一致的看法是,从全球资产配置来看,中国正在成为最有投资价值的市场,泡沫已经大大缩小,上市公司质量正在改善,估值处于历史低位,所以很多机构建议对中国股市给予高度关注,认为中国股市已经具有较高投资价值。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就当前经济金融热点问题接受采访 新华社北京10月19日电10月19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就当前经济金融热点问题接受了人民日报记者龚雯、新华社记者赵承、中央电视台记者许强的联合采访。以下是采访记录。 记者:刘副总理,我们知道您非常忙,但当前经济金融形势出现一些变化,希望您能回答几个问题,回应市场关切。 刘鹤:欢迎你们采访,我非常愿意回答你们提出的问题。 (一) 记者:刘副总理,请问您对中国股市近期大幅波动有何看法? 刘鹤: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中国股市出现了明显的波动和下滑,这是诸多因素造成的。首先是外部因素。主要国家央行加息后,全球股市都开始波动,有所下滑,美国的股市也出现明显回调,目前这个过程还在继续。中美贸易摩擦对市场也造成了影响,但坦率地说,心理影响大于实际影响,目前中美正在接触。二是中国经济结构正在破旧立新的过程中,必然对股市带来影响。三是市场预期发生变化,未来经济环境的种种不确定性,影响了投资者行为。投资者很关心民营经济发展、产权保护等问题。此外,最近几天也存在一些市场的技术性因素,比如在股市下滑过程中出现了被动减仓的现象。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使得股市产生波动。 最近我高度关注国际投资机构对中国股市的评估和国内专业机构的市场分析。大家比较一致的看法是,从全球资产配置来看,中国正在成为最有投资价值的市场,泡沫已经大大缩小,上市公司质量正在改善,估值处于历史低位,所以很多机构建议对中国股市给予高度关注,认为中国股市已经具有较高投资价值。对这些评估,相信投资者会做出理性判断。可以说,股市的调整和出清,正为股市长期健康发展创造出好的投资机会。 (二) 记者:政府对促进股市健康发展有哪些新的举措? 刘鹤:政府高度重视股市的健康稳定发展。当前股市的心理特征是,对制度创新和改革政策有很强的期盼,市场表现与这种期盼之间有很强的正反馈效果。因此,促进股市健康发展,一定要有针对性地推出新的改革举措。最近以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以及其他相关部门都在研究出台新的改革措施,有了一些新的制度安排和政策工具。今天上午,这些政策已经陆续宣布,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稳定市场方面,允许银行理财子公司对资本市场进行投资,要求金融机构科学合理做好股权质押融资业务风险管理,鼓励地方政府管理的基金、私募股权基金帮助有发展前景的公司纾解股权质押困难。二是在市场基本制度改革方面,制定《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业务管理办法》,完善上市公司股份回购制度,深化并购重组市场化改革,推进新三板制度改革,加大对科技创新企业上市的支持力度等。三是在鼓励市场长期资金来源方面,加大保险资金财务性和战略性投资优质上市公司力度,壮大机构投资者力量,巩固市场长期投资的基础。四是在促进国企改革和民企发展方面,加快推出一系列新举措,包括推动国有企业在资本市场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支持行业龙头民营企业进行产业兼并重组,推出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计划以及股权融资支持计划等。五是在扩大开放方面,继续全方位扩大开放,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博鳌讲话精神,加快银行、证券、保险等领域的开放。今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改革开放大政方针已定,关键在狠抓落实。现在是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的关键时刻,各方面落实的力度要大一点,责任心要强一点,敢于担当,快速行动,切实推出一些具体政策,推动股市健康发展。 (三) 记者:当前民营企业对落实基本经济制度面临一些焦虑,您对这个问题怎么看? 刘鹤:首先,我想特别强调,我们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基本经济制度,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一方面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另一方面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目前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存在一些误解和偏差,比如说有些机构的业务人员认为,给国有企业提供贷款是安全的,但给民营企业贷款政治上有风险,宁可不作为,也不犯政治错误。这种认识和做法是完全错误的。我们必须从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认识这个问题。民营经济在整个经济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新增就业和企业数量。如果没有民营企业的发展,就没有整个经济的稳定发展;如果没有高质量的民营企业体系,就没有现代产业体系,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就是支持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那些为了所谓“个人安全”、不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行为,在政治取向上存在很大问题,必须坚决予以纠正。对民营企业,要强调 “四个必须”:一是必须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充分发挥中小微企业和民营经济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二是必须高度重视中小微企业当前面临的暂时困难,采取精准有效措施大力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三是必须进一步深化研究在减轻税费负担、解决融资难题、完善环保治理、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等方面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四是必须提高中小微企业和民营经济自身能力,不断适应市场环境变化,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最近,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全国工商联等要专门到各地了解基本经济制度的落实情况和中小微企业的发展情况,希望大家给予支持。 (四) 记者:社会上对“国进民退”有一些议论,您对此怎么看? 刘鹤:社会上所谓“国进民退”的议论,既是片面的,也是错误的。最近,一些前期通过高负债扩张较快的民企,由于偏离主业,在流动性上遇到困难,国有银行或者国有企业进行帮助甚至重组,是帮助民营企业度过难关,恰恰体现国企和民企相互依存、相互合作,我认为是好事,不存在“国进民退”的问题。民营企业经营状况好了,国有资本可以退出。反过来,如果国有企业遇到困难,也可以通过民企积极参与提高效率。我们还鼓励具备条件的、比较好的民营企业在产业重组中发挥积极作用,对同行业的一些有竞争潜力但目前面临困难的中小企业进行兼并重组。 必须看到,我国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国有企业多处于产业链上游,在基础产业和重型制造业等领域发挥作用,民营企业越来越多地提供制造业产品特别是最终消费品,两者是高度互补、互相合作、互相支持的关系,未来中国经济将沿着这个方向不断提高,走向高质量发展。我们必须从传统固化的观念,转向用全新的现代化产业链理念来认识国有和民营经济。 我特别想说,在当前中国经济仍处于“三期叠加”阶段,一些企业面临一些困难,这恰是企业家大有作为的阶段,有勇气、有眼光、敢作为的企业家应先走一步,不负众望。中国政府将创造平等环境,强化法治,加强产权和知识产权保护,坚持基本经济制度,深化改革开放,我们没有理由不对中国经济发展广阔前景充满信心。 (五) 记者:您怎么看当前的经济金融形势和产业结构变化? 刘鹤:我认为,中国经济总体上保持了稳中向好的基本态势。从经济增长、就业、物价、国际收支、企业利润、财政收入、劳动生产率等主要指标看,我国经济运行都处于合理区间。与国际上的主要经济体相比,我国经济的表现都是比较优秀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对中国经济持续发展都给予了高度评价。从金融领域看,货币政策稳健操作,金融结构性去杠杆稳步推进,各类机构不顾风险盲目扩张的冲动明显收敛,投资行为趋于理性。与此同时,历史上积累的各种风险和问题正在不可避免地水落石出,这是个必然的过程,要理性看待。 针对经济运行中出现的边际变化,党中央国务院提出要努力实现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的要求,我们要坚决抓好落实。当然,尤其是要处理好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的关系,一方面要保持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另一方面要防控好金融风险,保持宏观杠杆率的相对稳定。两者平衡的关键是实施好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核心的政策体系。过去3年来,我们在“三去一降一补”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国际社会普遍认为,通过“毁灭性创新”,中国经济中一些过剩领域的价格水平回归均衡,供求关系明显改善,从而拉动了经济增长,促进了全球经济复苏。 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任务还没有完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深化一步,下一步重点应是增强微观主体的活力、韧性、创新力,从而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我们要抓紧做好三件事。一是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提高金融可及性,减轻各类负担。二是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尤其要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建立更加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强化内部激励机制建设,提高核心竞争力。三是金融体系要提高适应性,增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在当前形势下,特别要加快制度建设,发挥好资本市场的关键作用。当然,做好这些事需要稳健的宏观政策加以支撑,我们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明确的产业投资政策、更具有普惠性和可持续性的社会政策,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核心政策进一步深化。分析看待中国经济的表现,如果从一时一事看,可能会感觉有一些困难,但是一旦把它作为一个历史进程往前看,发展前景十分光明。 从国民经济良性循环看,中国经济正在进行一次结构性的变革,我们常说,是从传统动能向新动能转变,现在市场很关心向什么方向转?清晰描述这个转化的过程是比较复杂的,因为这是一个市场化探索和试错的过程,但从需求方向来看,有几点是明确的。第一,中国巨大的中等收入群体正在崛起,他们在创造巨大的多元化需求;第二,人口老龄化明显,也在形成巨大需求;第三,以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相结合为特征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兴起,这既要求我们提出供给侧解决方案,也会创造巨大需求;第四,绿色发展创造着发展机遇。我们要抓住这些方向,在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全面推进的伟大历史进程中,辨认和抓住新的机遇,努力改造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新产业,加快建设现代经济体系。 我最后想说一句话,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中国实现和平发展是历史必然,我们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都是前进中的困难和问题,只要大家牢记这一点,心就会静下来,中国的明天一定会更好![详情]

刘鹤:给民企贷款政治上有风险的认识是完全错误的
刘鹤:给民企贷款政治上有风险的认识是完全错误的

  刘鹤谈经济金融热点问题:高度重视股市健康稳定发展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就当前经济金融热点问题接受采访 新华社北京10月19日电10月19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就当前经济金融热点问题接受了人民日报记者龚雯、新华社记者赵承、中央电视台记者许强的联合采访。以下是采访记录。 记者:刘副总理,我们知道您非常忙,但当前经济金融形势出现一些变化,希望您能回答几个问题,回应市场关切。 刘鹤:欢迎你们采访,我非常愿意回答你们提出的问题。 (一) 记者:刘副总理,请问您对中国股市近期大幅波动有何看法? 刘鹤: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中国股市出现了明显的波动和下滑,这是诸多因素造成的。首先是外部因素。主要国家央行加息后,全球股市都开始波动,有所下滑,美国的股市也出现明显回调,目前这个过程还在继续。中美贸易摩擦对市场也造成了影响,但坦率地说,心理影响大于实际影响,目前中美正在接触。二是中国经济结构正在破旧立新的过程中,必然对股市带来影响。三是市场预期发生变化,未来经济环境的种种不确定性,影响了投资者行为。投资者很关心民营经济发展、产权保护等问题。此外,最近几天也存在一些市场的技术性因素,比如在股市下滑过程中出现了被动减仓的现象。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使得股市产生波动。 最近我高度关注国际投资机构对中国股市的评估和国内专业机构的市场分析。大家比较一致的看法是,从全球资产配置来看,中国正在成为最有投资价值的市场,泡沫已经大大缩小,上市公司质量正在改善,估值处于历史低位,所以很多机构建议对中国股市给予高度关注,认为中国股市已经具有较高投资价值。对这些评估,相信投资者会做出理性判断。可以说,股市的调整和出清,正为股市长期健康发展创造出好的投资机会。 (二) 记者:政府对促进股市健康发展有哪些新的举措? 刘鹤:政府高度重视股市的健康稳定发展。当前股市的心理特征是,对制度创新和改革政策有很强的期盼,市场表现与这种期盼之间有很强的正反馈效果。因此,促进股市健康发展,一定要有针对性地推出新的改革举措。最近以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以及其他相关部门都在研究出台新的改革措施,有了一些新的制度安排和政策工具。今天上午,这些政策已经陆续宣布,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稳定市场方面,允许银行理财子公司对资本市场进行投资,要求金融机构科学合理做好股权质押融资业务风险管理,鼓励地方政府管理的基金、私募股权基金帮助有发展前景的公司纾解股权质押困难。二是在市场基本制度改革方面,制定《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业务管理办法》,完善上市公司股份回购制度,深化并购重组市场化改革,推进新三板制度改革,加大对科技创新企业上市的支持力度等。三是在鼓励市场长期资金来源方面,加大保险资金财务性和战略性投资优质上市公司力度,壮大机构投资者力量,巩固市场长期投资的基础。四是在促进国企改革和民企发展方面,加快推出一系列新举措,包括推动国有企业在资本市场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支持行业龙头民营企业进行产业兼并重组,推出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计划以及股权融资支持计划等。五是在扩大开放方面,继续全方位扩大开放,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博鳌讲话精神,加快银行、证券、保险等领域的开放。今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改革开放大政方针已定,关键在狠抓落实。现在是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的关键时刻,各方面落实的力度要大一点,责任心要强一点,敢于担当,快速行动,切实推出一些具体政策,推动股市健康发展。 (三) 记者:当前民营企业对落实基本经济制度面临一些焦虑,您对这个问题怎么看? 刘鹤:首先,我想特别强调,我们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基本经济制度,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一方面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另一方面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目前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存在一些误解和偏差,比如说有些机构的业务人员认为,给国有企业提供贷款是安全的,但给民营企业贷款政治上有风险,宁可不作为,也不犯政治错误。这种认识和做法是完全错误的。我们必须从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认识这个问题。民营经济在整个经济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新增就业和企业数量。如果没有民营企业的发展,就没有整个经济的稳定发展;如果没有高质量的民营企业体系,就没有现代产业体系,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就是支持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那些为了所谓“个人安全”、不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行为,在政治取向上存在很大问题,必须坚决予以纠正。对民营企业,要强调 “四个必须”:一是必须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充分发挥中小微企业和民营经济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二是必须高度重视中小微企业当前面临的暂时困难,采取精准有效措施大力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三是必须进一步深化研究在减轻税费负担、解决融资难题、完善环保治理、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等方面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四是必须提高中小微企业和民营经济自身能力,不断适应市场环境变化,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最近,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全国工商联等要专门到各地了解基本经济制度的落实情况和中小微企业的发展情况,希望大家给予支持。 (四) 记者:社会上对“国进民退”有一些议论,您对此怎么看? 刘鹤:社会上所谓“国进民退”的议论,既是片面的,也是错误的。最近,一些前期通过高负债扩张较快的民企,由于偏离主业,在流动性上遇到困难,国有银行或者国有企业进行帮助甚至重组,是帮助民营企业度过难关,恰恰体现国企和民企相互依存、相互合作,我认为是好事,不存在“国进民退”的问题。民营企业经营状况好了,国有资本可以退出。反过来,如果国有企业遇到困难,也可以通过民企积极参与提高效率。我们还鼓励具备条件的、比较好的民营企业在产业重组中发挥积极作用,对同行业的一些有竞争潜力但目前面临困难的中小企业进行兼并重组。 必须看到,我国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国有企业多处于产业链上游,在基础产业和重型制造业等领域发挥作用,民营企业越来越多地提供制造业产品特别是最终消费品,两者是高度互补、互相合作、互相支持的关系,未来中国经济将沿着这个方向不断提高,走向高质量发展。我们必须从传统固化的观念,转向用全新的现代化产业链理念来认识国有和民营经济。 我特别想说,在当前中国经济仍处于“三期叠加”阶段,一些企业面临一些困难,这恰是企业家大有作为的阶段,有勇气、有眼光、敢作为的企业家应先走一步,不负众望。中国政府将创造平等环境,强化法治,加强产权和知识产权保护,坚持基本经济制度,深化改革开放,我们没有理由不对中国经济发展广阔前景充满信心。 (五) 记者:您怎么看当前的经济金融形势和产业结构变化? 刘鹤:我认为,中国经济总体上保持了稳中向好的基本态势。从经济增长、就业、物价、国际收支、企业利润、财政收入、劳动生产率等主要指标看,我国经济运行都处于合理区间。与国际上的主要经济体相比,我国经济的表现都是比较优秀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对中国经济持续发展都给予了高度评价。从金融领域看,货币政策稳健操作,金融结构性去杠杆稳步推进,各类机构不顾风险盲目扩张的冲动明显收敛,投资行为趋于理性。与此同时,历史上积累的各种风险和问题正在不可避免地水落石出,这是个必然的过程,要理性看待。 针对经济运行中出现的边际变化,党中央国务院提出要努力实现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的要求,我们要坚决抓好落实。当然,尤其是要处理好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的关系,一方面要保持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另一方面要防控好金融风险,保持宏观杠杆率的相对稳定。两者平衡的关键是实施好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核心的政策体系。过去3年来,我们在“三去一降一补”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国际社会普遍认为,通过“毁灭性创新”,中国经济中一些过剩领域的价格水平回归均衡,供求关系明显改善,从而拉动了经济增长,促进了全球经济复苏。 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任务还没有完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深化一步,下一步重点应是增强微观主体的活力、韧性、创新力,从而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我们要抓紧做好三件事。一是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提高金融可及性,减轻各类负担。二是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尤其要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建立更加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强化内部激励机制建设,提高核心竞争力。三是金融体系要提高适应性,增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在当前形势下,特别要加快制度建设,发挥好资本市场的关键作用。当然,做好这些事需要稳健的宏观政策加以支撑,我们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明确的产业投资政策、更具有普惠性和可持续性的社会政策,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核心政策进一步深化。分析看待中国经济的表现,如果从一时一事看,可能会感觉有一些困难,但是一旦把它作为一个历史进程往前看,发展前景十分光明。 从国民经济良性循环看,中国经济正在进行一次结构性的变革,我们常说,是从传统动能向新动能转变,现在市场很关心向什么方向转?清晰描述这个转化的过程是比较复杂的,因为这是一个市场化探索和试错的过程,但从需求方向来看,有几点是明确的。第一,中国巨大的中等收入群体正在崛起,他们在创造巨大的多元化需求;第二,人口老龄化明显,也在形成巨大需求;第三,以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相结合为特征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兴起,这既要求我们提出供给侧解决方案,也会创造巨大需求;第四,绿色发展创造着发展机遇。我们要抓住这些方向,在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全面推进的伟大历史进程中,辨认和抓住新的机遇,努力改造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新产业,加快建设现代经济体系。 我最后想说一句话,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中国实现和平发展是历史必然,我们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都是前进中的困难和问题,只要大家牢记这一点,心就会静下来,中国的明天一定会更好![详情]

刘鹤:困难和问题都是前进中的 中国明天一定会更好
刘鹤:困难和问题都是前进中的 中国明天一定会更好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就当前经济金融热点问题接受采访 新华社北京10月19日电10月19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就当前经济金融热点问题接受了人民日报记者龚雯、新华社记者赵承、中央电视台记者许强的联合采访。以下是采访记录。 记者:刘副总理,我们知道您非常忙,但当前经济金融形势出现一些变化,希望您能回答几个问题,回应市场关切。 刘鹤:欢迎你们采访,我非常愿意回答你们提出的问题。 (一) 记者:刘副总理,请问您对中国股市近期大幅波动有何看法? 刘鹤: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中国股市出现了明显的波动和下滑,这是诸多因素造成的。首先是外部因素。主要国家央行加息后,全球股市都开始波动,有所下滑,美国的股市也出现明显回调,目前这个过程还在继续。中美贸易摩擦对市场也造成了影响,但坦率地说,心理影响大于实际影响,目前中美正在接触。二是中国经济结构正在破旧立新的过程中,必然对股市带来影响。三是市场预期发生变化,未来经济环境的种种不确定性,影响了投资者行为。投资者很关心民营经济发展、产权保护等问题。此外,最近几天也存在一些市场的技术性因素,比如在股市下滑过程中出现了被动减仓的现象。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使得股市产生波动。 最近我高度关注国际投资机构对中国股市的评估和国内专业机构的市场分析。大家比较一致的看法是,从全球资产配置来看,中国正在成为最有投资价值的市场,泡沫已经大大缩小,上市公司质量正在改善,估值处于历史低位,所以很多机构建议对中国股市给予高度关注,认为中国股市已经具有较高投资价值。对这些评估,相信投资者会做出理性判断。可以说,股市的调整和出清,正为股市长期健康发展创造出好的投资机会。 (二) 记者:政府对促进股市健康发展有哪些新的举措? 刘鹤:政府高度重视股市的健康稳定发展。当前股市的心理特征是,对制度创新和改革政策有很强的期盼,市场表现与这种期盼之间有很强的正反馈效果。因此,促进股市健康发展,一定要有针对性地推出新的改革举措。最近以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以及其他相关部门都在研究出台新的改革措施,有了一些新的制度安排和政策工具。今天上午,这些政策已经陆续宣布,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稳定市场方面,允许银行理财子公司对资本市场进行投资,要求金融机构科学合理做好股权质押融资业务风险管理,鼓励地方政府管理的基金、私募股权基金帮助有发展前景的公司纾解股权质押困难。二是在市场基本制度改革方面,制定《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业务管理办法》,完善上市公司股份回购制度,深化并购重组市场化改革,推进新三板制度改革,加大对科技创新企业上市的支持力度等。三是在鼓励市场长期资金来源方面,加大保险资金财务性和战略性投资优质上市公司力度,壮大机构投资者力量,巩固市场长期投资的基础。四是在促进国企改革和民企发展方面,加快推出一系列新举措,包括推动国有企业在资本市场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支持行业龙头民营企业进行产业兼并重组,推出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计划以及股权融资支持计划等。五是在扩大开放方面,继续全方位扩大开放,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博鳌讲话精神,加快银行、证券、保险等领域的开放。今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改革开放大政方针已定,关键在狠抓落实。现在是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的关键时刻,各方面落实的力度要大一点,责任心要强一点,敢于担当,快速行动,切实推出一些具体政策,推动股市健康发展。 (三) 记者:当前民营企业对落实基本经济制度面临一些焦虑,您对这个问题怎么看? 刘鹤:首先,我想特别强调,我们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基本经济制度,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一方面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另一方面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目前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存在一些误解和偏差,比如说有些机构的业务人员认为,给国有企业提供贷款是安全的,但给民营企业贷款政治上有风险,宁可不作为,也不犯政治错误。这种认识和做法是完全错误的。我们必须从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认识这个问题。民营经济在整个经济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新增就业和企业数量。如果没有民营企业的发展,就没有整个经济的稳定发展;如果没有高质量的民营企业体系,就没有现代产业体系,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就是支持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那些为了所谓“个人安全”、不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行为,在政治取向上存在很大问题,必须坚决予以纠正。对民营企业,要强调 “四个必须”:一是必须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充分发挥中小微企业和民营经济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二是必须高度重视中小微企业当前面临的暂时困难,采取精准有效措施大力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三是必须进一步深化研究在减轻税费负担、解决融资难题、完善环保治理、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等方面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四是必须提高中小微企业和民营经济自身能力,不断适应市场环境变化,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最近,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全国工商联等要专门到各地了解基本经济制度的落实情况和中小微企业的发展情况,希望大家给予支持。 (四) 记者:社会上对“国进民退”有一些议论,您对此怎么看? 刘鹤:社会上所谓“国进民退”的议论,既是片面的,也是错误的。最近,一些前期通过高负债扩张较快的民企,由于偏离主业,在流动性上遇到困难,国有银行或者国有企业进行帮助甚至重组,是帮助民营企业度过难关,恰恰体现国企和民企相互依存、相互合作,我认为是好事,不存在“国进民退”的问题。民营企业经营状况好了,国有资本可以退出。反过来,如果国有企业遇到困难,也可以通过民企积极参与提高效率。我们还鼓励具备条件的、比较好的民营企业在产业重组中发挥积极作用,对同行业的一些有竞争潜力但目前面临困难的中小企业进行兼并重组。 必须看到,我国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国有企业多处于产业链上游,在基础产业和重型制造业等领域发挥作用,民营企业越来越多地提供制造业产品特别是最终消费品,两者是高度互补、互相合作、互相支持的关系,未来中国经济将沿着这个方向不断提高,走向高质量发展。我们必须从传统固化的观念,转向用全新的现代化产业链理念来认识国有和民营经济。 我特别想说,在当前中国经济仍处于“三期叠加”阶段,一些企业面临一些困难,这恰是企业家大有作为的阶段,有勇气、有眼光、敢作为的企业家应先走一步,不负众望。中国政府将创造平等环境,强化法治,加强产权和知识产权保护,坚持基本经济制度,深化改革开放,我们没有理由不对中国经济发展广阔前景充满信心。 (五) 记者:您怎么看当前的经济金融形势和产业结构变化? 刘鹤:我认为,中国经济总体上保持了稳中向好的基本态势。从经济增长、就业、物价、国际收支、企业利润、财政收入、劳动生产率等主要指标看,我国经济运行都处于合理区间。与国际上的主要经济体相比,我国经济的表现都是比较优秀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对中国经济持续发展都给予了高度评价。从金融领域看,货币政策稳健操作,金融结构性去杠杆稳步推进,各类机构不顾风险盲目扩张的冲动明显收敛,投资行为趋于理性。与此同时,历史上积累的各种风险和问题正在不可避免地水落石出,这是个必然的过程,要理性看待。 针对经济运行中出现的边际变化,党中央国务院提出要努力实现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的要求,我们要坚决抓好落实。当然,尤其是要处理好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的关系,一方面要保持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另一方面要防控好金融风险,保持宏观杠杆率的相对稳定。两者平衡的关键是实施好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核心的政策体系。过去3年来,我们在“三去一降一补”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国际社会普遍认为,通过“毁灭性创新”,中国经济中一些过剩领域的价格水平回归均衡,供求关系明显改善,从而拉动了经济增长,促进了全球经济复苏。 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任务还没有完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深化一步,下一步重点应是增强微观主体的活力、韧性、创新力,从而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我们要抓紧做好三件事。一是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提高金融可及性,减轻各类负担。二是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尤其要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建立更加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强化内部激励机制建设,提高核心竞争力。三是金融体系要提高适应性,增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在当前形势下,特别要加快制度建设,发挥好资本市场的关键作用。当然,做好这些事需要稳健的宏观政策加以支撑,我们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明确的产业投资政策、更具有普惠性和可持续性的社会政策,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核心政策进一步深化。分析看待中国经济的表现,如果从一时一事看,可能会感觉有一些困难,但是一旦把它作为一个历史进程往前看,发展前景十分光明。 从国民经济良性循环看,中国经济正在进行一次结构性的变革,我们常说,是从传统动能向新动能转变,现在市场很关心向什么方向转?清晰描述这个转化的过程是比较复杂的,因为这是一个市场化探索和试错的过程,但从需求方向来看,有几点是明确的。第一,中国巨大的中等收入群体正在崛起,他们在创造巨大的多元化需求;第二,人口老龄化明显,也在形成巨大需求;第三,以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相结合为特征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兴起,这既要求我们提出供给侧解决方案,也会创造巨大需求;第四,绿色发展创造着发展机遇。我们要抓住这些方向,在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全面推进的伟大历史进程中,辨认和抓住新的机遇,努力改造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新产业,加快建设现代经济体系。 我最后想说一句话,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中国实现和平发展是历史必然,我们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都是前进中的困难和问题,只要大家牢记这一点,心就会静下来,中国的明天一定会更好![详情]

刘鹤:不存在“国进民退”的问题
刘鹤:不存在“国进民退”的问题

   刘鹤:社会上所谓“国进民退”的议论,既是片面的,也是错误的。最近,一些前期通过高负债扩张较快的民企,由于偏离主业,在流动性上遇到困难,国有银行或者国有企业进行帮助甚至重组,是帮助民营企业度过难关,恰恰体现国企和民企相互依存、相互合作,我认为是好事,不存在“国进民退”的问题。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就当前经济金融热点问题接受采访 新华社北京10月19日电10月19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就当前经济金融热点问题接受了人民日报记者龚雯、新华社记者赵承、中央电视台记者许强的联合采访。以下是采访记录。 记者:刘副总理,我们知道您非常忙,但当前经济金融形势出现一些变化,希望您能回答几个问题,回应市场关切。 刘鹤:欢迎你们采访,我非常愿意回答你们提出的问题。 (一) 记者:刘副总理,请问您对中国股市近期大幅波动有何看法? 刘鹤: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中国股市出现了明显的波动和下滑,这是诸多因素造成的。首先是外部因素。主要国家央行加息后,全球股市都开始波动,有所下滑,美国的股市也出现明显回调,目前这个过程还在继续。中美贸易摩擦对市场也造成了影响,但坦率地说,心理影响大于实际影响,目前中美正在接触。二是中国经济结构正在破旧立新的过程中,必然对股市带来影响。三是市场预期发生变化,未来经济环境的种种不确定性,影响了投资者行为。投资者很关心民营经济发展、产权保护等问题。此外,最近几天也存在一些市场的技术性因素,比如在股市下滑过程中出现了被动减仓的现象。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使得股市产生波动。 最近我高度关注国际投资机构对中国股市的评估和国内专业机构的市场分析。大家比较一致的看法是,从全球资产配置来看,中国正在成为最有投资价值的市场,泡沫已经大大缩小,上市公司质量正在改善,估值处于历史低位,所以很多机构建议对中国股市给予高度关注,认为中国股市已经具有较高投资价值。对这些评估,相信投资者会做出理性判断。可以说,股市的调整和出清,正为股市长期健康发展创造出好的投资机会。 (二) 记者:政府对促进股市健康发展有哪些新的举措? 刘鹤:政府高度重视股市的健康稳定发展。当前股市的心理特征是,对制度创新和改革政策有很强的期盼,市场表现与这种期盼之间有很强的正反馈效果。因此,促进股市健康发展,一定要有针对性地推出新的改革举措。最近以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以及其他相关部门都在研究出台新的改革措施,有了一些新的制度安排和政策工具。今天上午,这些政策已经陆续宣布,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稳定市场方面,允许银行理财子公司对资本市场进行投资,要求金融机构科学合理做好股权质押融资业务风险管理,鼓励地方政府管理的基金、私募股权基金帮助有发展前景的公司纾解股权质押困难。二是在市场基本制度改革方面,制定《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业务管理办法》,完善上市公司股份回购制度,深化并购重组市场化改革,推进新三板制度改革,加大对科技创新企业上市的支持力度等。三是在鼓励市场长期资金来源方面,加大保险资金财务性和战略性投资优质上市公司力度,壮大机构投资者力量,巩固市场长期投资的基础。四是在促进国企改革和民企发展方面,加快推出一系列新举措,包括推动国有企业在资本市场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支持行业龙头民营企业进行产业兼并重组,推出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计划以及股权融资支持计划等。五是在扩大开放方面,继续全方位扩大开放,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博鳌讲话精神,加快银行、证券、保险等领域的开放。今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改革开放大政方针已定,关键在狠抓落实。现在是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的关键时刻,各方面落实的力度要大一点,责任心要强一点,敢于担当,快速行动,切实推出一些具体政策,推动股市健康发展。 (三) 记者:当前民营企业对落实基本经济制度面临一些焦虑,您对这个问题怎么看? 刘鹤:首先,我想特别强调,我们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基本经济制度,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一方面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另一方面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目前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存在一些误解和偏差,比如说有些机构的业务人员认为,给国有企业提供贷款是安全的,但给民营企业贷款政治上有风险,宁可不作为,也不犯政治错误。这种认识和做法是完全错误的。我们必须从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认识这个问题。民营经济在整个经济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新增就业和企业数量。如果没有民营企业的发展,就没有整个经济的稳定发展;如果没有高质量的民营企业体系,就没有现代产业体系,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就是支持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那些为了所谓“个人安全”、不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行为,在政治取向上存在很大问题,必须坚决予以纠正。对民营企业,要强调 “四个必须”:一是必须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充分发挥中小微企业和民营经济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二是必须高度重视中小微企业当前面临的暂时困难,采取精准有效措施大力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三是必须进一步深化研究在减轻税费负担、解决融资难题、完善环保治理、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等方面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四是必须提高中小微企业和民营经济自身能力,不断适应市场环境变化,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最近,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全国工商联等要专门到各地了解基本经济制度的落实情况和中小微企业的发展情况,希望大家给予支持。 (四) 记者:社会上对“国进民退”有一些议论,您对此怎么看? 刘鹤:社会上所谓“国进民退”的议论,既是片面的,也是错误的。最近,一些前期通过高负债扩张较快的民企,由于偏离主业,在流动性上遇到困难,国有银行或者国有企业进行帮助甚至重组,是帮助民营企业度过难关,恰恰体现国企和民企相互依存、相互合作,我认为是好事,不存在“国进民退”的问题。民营企业经营状况好了,国有资本可以退出。反过来,如果国有企业遇到困难,也可以通过民企积极参与提高效率。我们还鼓励具备条件的、比较好的民营企业在产业重组中发挥积极作用,对同行业的一些有竞争潜力但目前面临困难的中小企业进行兼并重组。 必须看到,我国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国有企业多处于产业链上游,在基础产业和重型制造业等领域发挥作用,民营企业越来越多地提供制造业产品特别是最终消费品,两者是高度互补、互相合作、互相支持的关系,未来中国经济将沿着这个方向不断提高,走向高质量发展。我们必须从传统固化的观念,转向用全新的现代化产业链理念来认识国有和民营经济。 我特别想说,在当前中国经济仍处于“三期叠加”阶段,一些企业面临一些困难,这恰是企业家大有作为的阶段,有勇气、有眼光、敢作为的企业家应先走一步,不负众望。中国政府将创造平等环境,强化法治,加强产权和知识产权保护,坚持基本经济制度,深化改革开放,我们没有理由不对中国经济发展广阔前景充满信心。 (五) 记者:您怎么看当前的经济金融形势和产业结构变化? 刘鹤:我认为,中国经济总体上保持了稳中向好的基本态势。从经济增长、就业、物价、国际收支、企业利润、财政收入、劳动生产率等主要指标看,我国经济运行都处于合理区间。与国际上的主要经济体相比,我国经济的表现都是比较优秀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对中国经济持续发展都给予了高度评价。从金融领域看,货币政策稳健操作,金融结构性去杠杆稳步推进,各类机构不顾风险盲目扩张的冲动明显收敛,投资行为趋于理性。与此同时,历史上积累的各种风险和问题正在不可避免地水落石出,这是个必然的过程,要理性看待。 针对经济运行中出现的边际变化,党中央国务院提出要努力实现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的要求,我们要坚决抓好落实。当然,尤其是要处理好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的关系,一方面要保持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另一方面要防控好金融风险,保持宏观杠杆率的相对稳定。两者平衡的关键是实施好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核心的政策体系。过去3年来,我们在“三去一降一补”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国际社会普遍认为,通过“毁灭性创新”,中国经济中一些过剩领域的价格水平回归均衡,供求关系明显改善,从而拉动了经济增长,促进了全球经济复苏。 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任务还没有完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深化一步,下一步重点应是增强微观主体的活力、韧性、创新力,从而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我们要抓紧做好三件事。一是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提高金融可及性,减轻各类负担。二是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尤其要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建立更加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强化内部激励机制建设,提高核心竞争力。三是金融体系要提高适应性,增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在当前形势下,特别要加快制度建设,发挥好资本市场的关键作用。当然,做好这些事需要稳健的宏观政策加以支撑,我们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明确的产业投资政策、更具有普惠性和可持续性的社会政策,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核心政策进一步深化。分析看待中国经济的表现,如果从一时一事看,可能会感觉有一些困难,但是一旦把它作为一个历史进程往前看,发展前景十分光明。 从国民经济良性循环看,中国经济正在进行一次结构性的变革,我们常说,是从传统动能向新动能转变,现在市场很关心向什么方向转?清晰描述这个转化的过程是比较复杂的,因为这是一个市场化探索和试错的过程,但从需求方向来看,有几点是明确的。第一,中国巨大的中等收入群体正在崛起,他们在创造巨大的多元化需求;第二,人口老龄化明显,也在形成巨大需求;第三,以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相结合为特征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兴起,这既要求我们提出供给侧解决方案,也会创造巨大需求;第四,绿色发展创造着发展机遇。我们要抓住这些方向,在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全面推进的伟大历史进程中,辨认和抓住新的机遇,努力改造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新产业,加快建设现代经济体系。 我最后想说一句话,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中国实现和平发展是历史必然,我们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都是前进中的困难和问题,只要大家牢记这一点,心就会静下来,中国的明天一定会更好![详情]

刘鹤:中国股市出现明显波动和下滑 由诸多因素造成
刘鹤:中国股市出现明显波动和下滑 由诸多因素造成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就当前经济金融热点问题接受采访 新华社北京10月19日电10月19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就当前经济金融热点问题接受了人民日报记者龚雯、新华社记者赵承、中央电视台记者许强的联合采访。以下是采访记录。 记者:刘副总理,我们知道您非常忙,但当前经济金融形势出现一些变化,希望您能回答几个问题,回应市场关切。 刘鹤:欢迎你们采访,我非常愿意回答你们提出的问题。 (一) 记者:刘副总理,请问您对中国股市近期大幅波动有何看法? 刘鹤: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中国股市出现了明显的波动和下滑,这是诸多因素造成的。首先是外部因素。主要国家央行加息后,全球股市都开始波动,有所下滑,美国的股市也出现明显回调,目前这个过程还在继续。中美贸易摩擦对市场也造成了影响,但坦率地说,心理影响大于实际影响,目前中美正在接触。二是中国经济结构正在破旧立新的过程中,必然对股市带来影响。三是市场预期发生变化,未来经济环境的种种不确定性,影响了投资者行为。投资者很关心民营经济发展、产权保护等问题。此外,最近几天也存在一些市场的技术性因素,比如在股市下滑过程中出现了被动减仓的现象。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使得股市产生波动。 最近我高度关注国际投资机构对中国股市的评估和国内专业机构的市场分析。大家比较一致的看法是,从全球资产配置来看,中国正在成为最有投资价值的市场,泡沫已经大大缩小,上市公司质量正在改善,估值处于历史低位,所以很多机构建议对中国股市给予高度关注,认为中国股市已经具有较高投资价值。对这些评估,相信投资者会做出理性判断。可以说,股市的调整和出清,正为股市长期健康发展创造出好的投资机会。 (二) 记者:政府对促进股市健康发展有哪些新的举措? 刘鹤:政府高度重视股市的健康稳定发展。当前股市的心理特征是,对制度创新和改革政策有很强的期盼,市场表现与这种期盼之间有很强的正反馈效果。因此,促进股市健康发展,一定要有针对性地推出新的改革举措。最近以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以及其他相关部门都在研究出台新的改革措施,有了一些新的制度安排和政策工具。今天上午,这些政策已经陆续宣布,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稳定市场方面,允许银行理财子公司对资本市场进行投资,要求金融机构科学合理做好股权质押融资业务风险管理,鼓励地方政府管理的基金、私募股权基金帮助有发展前景的公司纾解股权质押困难。二是在市场基本制度改革方面,制定《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业务管理办法》,完善上市公司股份回购制度,深化并购重组市场化改革,推进新三板制度改革,加大对科技创新企业上市的支持力度等。三是在鼓励市场长期资金来源方面,加大保险资金财务性和战略性投资优质上市公司力度,壮大机构投资者力量,巩固市场长期投资的基础。四是在促进国企改革和民企发展方面,加快推出一系列新举措,包括推动国有企业在资本市场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支持行业龙头民营企业进行产业兼并重组,推出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计划以及股权融资支持计划等。五是在扩大开放方面,继续全方位扩大开放,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博鳌讲话精神,加快银行、证券、保险等领域的开放。今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改革开放大政方针已定,关键在狠抓落实。现在是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的关键时刻,各方面落实的力度要大一点,责任心要强一点,敢于担当,快速行动,切实推出一些具体政策,推动股市健康发展。 (三) 记者:当前民营企业对落实基本经济制度面临一些焦虑,您对这个问题怎么看? 刘鹤:首先,我想特别强调,我们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基本经济制度,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一方面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另一方面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目前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存在一些误解和偏差,比如说有些机构的业务人员认为,给国有企业提供贷款是安全的,但给民营企业贷款政治上有风险,宁可不作为,也不犯政治错误。这种认识和做法是完全错误的。我们必须从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认识这个问题。民营经济在整个经济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新增就业和企业数量。如果没有民营企业的发展,就没有整个经济的稳定发展;如果没有高质量的民营企业体系,就没有现代产业体系,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就是支持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那些为了所谓“个人安全”、不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行为,在政治取向上存在很大问题,必须坚决予以纠正。对民营企业,要强调 “四个必须”:一是必须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充分发挥中小微企业和民营经济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二是必须高度重视中小微企业当前面临的暂时困难,采取精准有效措施大力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三是必须进一步深化研究在减轻税费负担、解决融资难题、完善环保治理、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等方面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四是必须提高中小微企业和民营经济自身能力,不断适应市场环境变化,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最近,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全国工商联等要专门到各地了解基本经济制度的落实情况和中小微企业的发展情况,希望大家给予支持。 (四) 记者:社会上对“国进民退”有一些议论,您对此怎么看? 刘鹤:社会上所谓“国进民退”的议论,既是片面的,也是错误的。最近,一些前期通过高负债扩张较快的民企,由于偏离主业,在流动性上遇到困难,国有银行或者国有企业进行帮助甚至重组,是帮助民营企业度过难关,恰恰体现国企和民企相互依存、相互合作,我认为是好事,不存在“国进民退”的问题。民营企业经营状况好了,国有资本可以退出。反过来,如果国有企业遇到困难,也可以通过民企积极参与提高效率。我们还鼓励具备条件的、比较好的民营企业在产业重组中发挥积极作用,对同行业的一些有竞争潜力但目前面临困难的中小企业进行兼并重组。 必须看到,我国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国有企业多处于产业链上游,在基础产业和重型制造业等领域发挥作用,民营企业越来越多地提供制造业产品特别是最终消费品,两者是高度互补、互相合作、互相支持的关系,未来中国经济将沿着这个方向不断提高,走向高质量发展。我们必须从传统固化的观念,转向用全新的现代化产业链理念来认识国有和民营经济。 我特别想说,在当前中国经济仍处于“三期叠加”阶段,一些企业面临一些困难,这恰是企业家大有作为的阶段,有勇气、有眼光、敢作为的企业家应先走一步,不负众望。中国政府将创造平等环境,强化法治,加强产权和知识产权保护,坚持基本经济制度,深化改革开放,我们没有理由不对中国经济发展广阔前景充满信心。 (五) 记者:您怎么看当前的经济金融形势和产业结构变化? 刘鹤:我认为,中国经济总体上保持了稳中向好的基本态势。从经济增长、就业、物价、国际收支、企业利润、财政收入、劳动生产率等主要指标看,我国经济运行都处于合理区间。与国际上的主要经济体相比,我国经济的表现都是比较优秀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对中国经济持续发展都给予了高度评价。从金融领域看,货币政策稳健操作,金融结构性去杠杆稳步推进,各类机构不顾风险盲目扩张的冲动明显收敛,投资行为趋于理性。与此同时,历史上积累的各种风险和问题正在不可避免地水落石出,这是个必然的过程,要理性看待。 针对经济运行中出现的边际变化,党中央国务院提出要努力实现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的要求,我们要坚决抓好落实。当然,尤其是要处理好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的关系,一方面要保持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另一方面要防控好金融风险,保持宏观杠杆率的相对稳定。两者平衡的关键是实施好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核心的政策体系。过去3年来,我们在“三去一降一补”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国际社会普遍认为,通过“毁灭性创新”,中国经济中一些过剩领域的价格水平回归均衡,供求关系明显改善,从而拉动了经济增长,促进了全球经济复苏。 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任务还没有完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深化一步,下一步重点应是增强微观主体的活力、韧性、创新力,从而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我们要抓紧做好三件事。一是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提高金融可及性,减轻各类负担。二是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尤其要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建立更加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强化内部激励机制建设,提高核心竞争力。三是金融体系要提高适应性,增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在当前形势下,特别要加快制度建设,发挥好资本市场的关键作用。当然,做好这些事需要稳健的宏观政策加以支撑,我们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明确的产业投资政策、更具有普惠性和可持续性的社会政策,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核心政策进一步深化。分析看待中国经济的表现,如果从一时一事看,可能会感觉有一些困难,但是一旦把它作为一个历史进程往前看,发展前景十分光明。 从国民经济良性循环看,中国经济正在进行一次结构性的变革,我们常说,是从传统动能向新动能转变,现在市场很关心向什么方向转?清晰描述这个转化的过程是比较复杂的,因为这是一个市场化探索和试错的过程,但从需求方向来看,有几点是明确的。第一,中国巨大的中等收入群体正在崛起,他们在创造巨大的多元化需求;第二,人口老龄化明显,也在形成巨大需求;第三,以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相结合为特征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兴起,这既要求我们提出供给侧解决方案,也会创造巨大需求;第四,绿色发展创造着发展机遇。我们要抓住这些方向,在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全面推进的伟大历史进程中,辨认和抓住新的机遇,努力改造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新产业,加快建设现代经济体系。 我最后想说一句话,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中国实现和平发展是历史必然,我们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都是前进中的困难和问题,只要大家牢记这一点,心就会静下来,中国的明天一定会更好![详情]

刘鹤:改革开放大政方针已定 关键在狠抓落实
刘鹤:改革开放大政方针已定 关键在狠抓落实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就当前经济金融热点问题接受采访 新华社北京10月19日电10月19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就当前经济金融热点问题接受了人民日报记者龚雯、新华社记者赵承、中央电视台记者许强的联合采访。以下是采访记录。 记者:刘副总理,我们知道您非常忙,但当前经济金融形势出现一些变化,希望您能回答几个问题,回应市场关切。 刘鹤:欢迎你们采访,我非常愿意回答你们提出的问题。 (一) 记者:刘副总理,请问您对中国股市近期大幅波动有何看法? 刘鹤: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中国股市出现了明显的波动和下滑,这是诸多因素造成的。首先是外部因素。主要国家央行加息后,全球股市都开始波动,有所下滑,美国的股市也出现明显回调,目前这个过程还在继续。中美贸易摩擦对市场也造成了影响,但坦率地说,心理影响大于实际影响,目前中美正在接触。二是中国经济结构正在破旧立新的过程中,必然对股市带来影响。三是市场预期发生变化,未来经济环境的种种不确定性,影响了投资者行为。投资者很关心民营经济发展、产权保护等问题。此外,最近几天也存在一些市场的技术性因素,比如在股市下滑过程中出现了被动减仓的现象。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使得股市产生波动。 最近我高度关注国际投资机构对中国股市的评估和国内专业机构的市场分析。大家比较一致的看法是,从全球资产配置来看,中国正在成为最有投资价值的市场,泡沫已经大大缩小,上市公司质量正在改善,估值处于历史低位,所以很多机构建议对中国股市给予高度关注,认为中国股市已经具有较高投资价值。对这些评估,相信投资者会做出理性判断。可以说,股市的调整和出清,正为股市长期健康发展创造出好的投资机会。 (二) 记者:政府对促进股市健康发展有哪些新的举措? 刘鹤:政府高度重视股市的健康稳定发展。当前股市的心理特征是,对制度创新和改革政策有很强的期盼,市场表现与这种期盼之间有很强的正反馈效果。因此,促进股市健康发展,一定要有针对性地推出新的改革举措。最近以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以及其他相关部门都在研究出台新的改革措施,有了一些新的制度安排和政策工具。今天上午,这些政策已经陆续宣布,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稳定市场方面,允许银行理财子公司对资本市场进行投资,要求金融机构科学合理做好股权质押融资业务风险管理,鼓励地方政府管理的基金、私募股权基金帮助有发展前景的公司纾解股权质押困难。二是在市场基本制度改革方面,制定《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业务管理办法》,完善上市公司股份回购制度,深化并购重组市场化改革,推进新三板制度改革,加大对科技创新企业上市的支持力度等。三是在鼓励市场长期资金来源方面,加大保险资金财务性和战略性投资优质上市公司力度,壮大机构投资者力量,巩固市场长期投资的基础。四是在促进国企改革和民企发展方面,加快推出一系列新举措,包括推动国有企业在资本市场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支持行业龙头民营企业进行产业兼并重组,推出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计划以及股权融资支持计划等。五是在扩大开放方面,继续全方位扩大开放,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博鳌讲话精神,加快银行、证券、保险等领域的开放。今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改革开放大政方针已定,关键在狠抓落实。现在是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的关键时刻,各方面落实的力度要大一点,责任心要强一点,敢于担当,快速行动,切实推出一些具体政策,推动股市健康发展。 (三) 记者:当前民营企业对落实基本经济制度面临一些焦虑,您对这个问题怎么看? 刘鹤:首先,我想特别强调,我们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基本经济制度,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一方面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另一方面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目前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存在一些误解和偏差,比如说有些机构的业务人员认为,给国有企业提供贷款是安全的,但给民营企业贷款政治上有风险,宁可不作为,也不犯政治错误。这种认识和做法是完全错误的。我们必须从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认识这个问题。民营经济在整个经济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新增就业和企业数量。如果没有民营企业的发展,就没有整个经济的稳定发展;如果没有高质量的民营企业体系,就没有现代产业体系,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就是支持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那些为了所谓“个人安全”、不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行为,在政治取向上存在很大问题,必须坚决予以纠正。对民营企业,要强调 “四个必须”:一是必须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充分发挥中小微企业和民营经济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二是必须高度重视中小微企业当前面临的暂时困难,采取精准有效措施大力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三是必须进一步深化研究在减轻税费负担、解决融资难题、完善环保治理、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等方面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四是必须提高中小微企业和民营经济自身能力,不断适应市场环境变化,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最近,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全国工商联等要专门到各地了解基本经济制度的落实情况和中小微企业的发展情况,希望大家给予支持。 (四) 记者:社会上对“国进民退”有一些议论,您对此怎么看? 刘鹤:社会上所谓“国进民退”的议论,既是片面的,也是错误的。最近,一些前期通过高负债扩张较快的民企,由于偏离主业,在流动性上遇到困难,国有银行或者国有企业进行帮助甚至重组,是帮助民营企业度过难关,恰恰体现国企和民企相互依存、相互合作,我认为是好事,不存在“国进民退”的问题。民营企业经营状况好了,国有资本可以退出。反过来,如果国有企业遇到困难,也可以通过民企积极参与提高效率。我们还鼓励具备条件的、比较好的民营企业在产业重组中发挥积极作用,对同行业的一些有竞争潜力但目前面临困难的中小企业进行兼并重组。 必须看到,我国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国有企业多处于产业链上游,在基础产业和重型制造业等领域发挥作用,民营企业越来越多地提供制造业产品特别是最终消费品,两者是高度互补、互相合作、互相支持的关系,未来中国经济将沿着这个方向不断提高,走向高质量发展。我们必须从传统固化的观念,转向用全新的现代化产业链理念来认识国有和民营经济。 我特别想说,在当前中国经济仍处于“三期叠加”阶段,一些企业面临一些困难,这恰是企业家大有作为的阶段,有勇气、有眼光、敢作为的企业家应先走一步,不负众望。中国政府将创造平等环境,强化法治,加强产权和知识产权保护,坚持基本经济制度,深化改革开放,我们没有理由不对中国经济发展广阔前景充满信心。 (五) 记者:您怎么看当前的经济金融形势和产业结构变化? 刘鹤:我认为,中国经济总体上保持了稳中向好的基本态势。从经济增长、就业、物价、国际收支、企业利润、财政收入、劳动生产率等主要指标看,我国经济运行都处于合理区间。与国际上的主要经济体相比,我国经济的表现都是比较优秀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对中国经济持续发展都给予了高度评价。从金融领域看,货币政策稳健操作,金融结构性去杠杆稳步推进,各类机构不顾风险盲目扩张的冲动明显收敛,投资行为趋于理性。与此同时,历史上积累的各种风险和问题正在不可避免地水落石出,这是个必然的过程,要理性看待。 针对经济运行中出现的边际变化,党中央国务院提出要努力实现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的要求,我们要坚决抓好落实。当然,尤其是要处理好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的关系,一方面要保持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另一方面要防控好金融风险,保持宏观杠杆率的相对稳定。两者平衡的关键是实施好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核心的政策体系。过去3年来,我们在“三去一降一补”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国际社会普遍认为,通过“毁灭性创新”,中国经济中一些过剩领域的价格水平回归均衡,供求关系明显改善,从而拉动了经济增长,促进了全球经济复苏。 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任务还没有完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深化一步,下一步重点应是增强微观主体的活力、韧性、创新力,从而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我们要抓紧做好三件事。一是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提高金融可及性,减轻各类负担。二是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尤其要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建立更加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强化内部激励机制建设,提高核心竞争力。三是金融体系要提高适应性,增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在当前形势下,特别要加快制度建设,发挥好资本市场的关键作用。当然,做好这些事需要稳健的宏观政策加以支撑,我们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明确的产业投资政策、更具有普惠性和可持续性的社会政策,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核心政策进一步深化。分析看待中国经济的表现,如果从一时一事看,可能会感觉有一些困难,但是一旦把它作为一个历史进程往前看,发展前景十分光明。 从国民经济良性循环看,中国经济正在进行一次结构性的变革,我们常说,是从传统动能向新动能转变,现在市场很关心向什么方向转?清晰描述这个转化的过程是比较复杂的,因为这是一个市场化探索和试错的过程,但从需求方向来看,有几点是明确的。第一,中国巨大的中等收入群体正在崛起,他们在创造巨大的多元化需求;第二,人口老龄化明显,也在形成巨大需求;第三,以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相结合为特征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兴起,这既要求我们提出供给侧解决方案,也会创造巨大需求;第四,绿色发展创造着发展机遇。我们要抓住这些方向,在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全面推进的伟大历史进程中,辨认和抓住新的机遇,努力改造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新产业,加快建设现代经济体系。 我最后想说一句话,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中国实现和平发展是历史必然,我们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都是前进中的困难和问题,只要大家牢记这一点,心就会静下来,中国的明天一定会更好![详情]

刘鹤谈经济金融热点问题:高度重视股市健康稳定发展
刘鹤谈经济金融热点问题:高度重视股市健康稳定发展

   刘鹤:政府高度重视股市的健康稳定发展。当前股市的心理特征是,对制度创新和改革政策有很强的期盼,市场表现与这种期盼之间有很强的正反馈效果。因此,促进股市健康发展,一定要有针对性地推出新的改革举措。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就当前经济金融热点问题接受采访 新华社北京10月19日电10月19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就当前经济金融热点问题接受了人民日报记者龚雯、新华社记者赵承、中央电视台记者许强的联合采访。以下是采访记录。 记者:刘副总理,我们知道您非常忙,但当前经济金融形势出现一些变化,希望您能回答几个问题,回应市场关切。 刘鹤:欢迎你们采访,我非常愿意回答你们提出的问题。 (一) 记者:刘副总理,请问您对中国股市近期大幅波动有何看法? 刘鹤: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中国股市出现了明显的波动和下滑,这是诸多因素造成的。首先是外部因素。主要国家央行加息后,全球股市都开始波动,有所下滑,美国的股市也出现明显回调,目前这个过程还在继续。中美贸易摩擦对市场也造成了影响,但坦率地说,心理影响大于实际影响,目前中美正在接触。二是中国经济结构正在破旧立新的过程中,必然对股市带来影响。三是市场预期发生变化,未来经济环境的种种不确定性,影响了投资者行为。投资者很关心民营经济发展、产权保护等问题。此外,最近几天也存在一些市场的技术性因素,比如在股市下滑过程中出现了被动减仓的现象。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使得股市产生波动。 最近我高度关注国际投资机构对中国股市的评估和国内专业机构的市场分析。大家比较一致的看法是,从全球资产配置来看,中国正在成为最有投资价值的市场,泡沫已经大大缩小,上市公司质量正在改善,估值处于历史低位,所以很多机构建议对中国股市给予高度关注,认为中国股市已经具有较高投资价值。对这些评估,相信投资者会做出理性判断。可以说,股市的调整和出清,正为股市长期健康发展创造出好的投资机会。 (二) 记者:政府对促进股市健康发展有哪些新的举措? 刘鹤:政府高度重视股市的健康稳定发展。当前股市的心理特征是,对制度创新和改革政策有很强的期盼,市场表现与这种期盼之间有很强的正反馈效果。因此,促进股市健康发展,一定要有针对性地推出新的改革举措。最近以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以及其他相关部门都在研究出台新的改革措施,有了一些新的制度安排和政策工具。今天上午,这些政策已经陆续宣布,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稳定市场方面,允许银行理财子公司对资本市场进行投资,要求金融机构科学合理做好股权质押融资业务风险管理,鼓励地方政府管理的基金、私募股权基金帮助有发展前景的公司纾解股权质押困难。二是在市场基本制度改革方面,制定《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业务管理办法》,完善上市公司股份回购制度,深化并购重组市场化改革,推进新三板制度改革,加大对科技创新企业上市的支持力度等。三是在鼓励市场长期资金来源方面,加大保险资金财务性和战略性投资优质上市公司力度,壮大机构投资者力量,巩固市场长期投资的基础。四是在促进国企改革和民企发展方面,加快推出一系列新举措,包括推动国有企业在资本市场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支持行业龙头民营企业进行产业兼并重组,推出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计划以及股权融资支持计划等。五是在扩大开放方面,继续全方位扩大开放,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博鳌讲话精神,加快银行、证券、保险等领域的开放。今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改革开放大政方针已定,关键在狠抓落实。现在是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的关键时刻,各方面落实的力度要大一点,责任心要强一点,敢于担当,快速行动,切实推出一些具体政策,推动股市健康发展。 (三) 记者:当前民营企业对落实基本经济制度面临一些焦虑,您对这个问题怎么看? 刘鹤:首先,我想特别强调,我们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基本经济制度,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一方面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另一方面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目前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存在一些误解和偏差,比如说有些机构的业务人员认为,给国有企业提供贷款是安全的,但给民营企业贷款政治上有风险,宁可不作为,也不犯政治错误。这种认识和做法是完全错误的。我们必须从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认识这个问题。民营经济在整个经济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新增就业和企业数量。如果没有民营企业的发展,就没有整个经济的稳定发展;如果没有高质量的民营企业体系,就没有现代产业体系,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就是支持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那些为了所谓“个人安全”、不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行为,在政治取向上存在很大问题,必须坚决予以纠正。对民营企业,要强调 “四个必须”:一是必须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充分发挥中小微企业和民营经济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二是必须高度重视中小微企业当前面临的暂时困难,采取精准有效措施大力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三是必须进一步深化研究在减轻税费负担、解决融资难题、完善环保治理、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等方面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四是必须提高中小微企业和民营经济自身能力,不断适应市场环境变化,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最近,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全国工商联等要专门到各地了解基本经济制度的落实情况和中小微企业的发展情况,希望大家给予支持。 (四) 记者:社会上对“国进民退”有一些议论,您对此怎么看? 刘鹤:社会上所谓“国进民退”的议论,既是片面的,也是错误的。最近,一些前期通过高负债扩张较快的民企,由于偏离主业,在流动性上遇到困难,国有银行或者国有企业进行帮助甚至重组,是帮助民营企业度过难关,恰恰体现国企和民企相互依存、相互合作,我认为是好事,不存在“国进民退”的问题。民营企业经营状况好了,国有资本可以退出。反过来,如果国有企业遇到困难,也可以通过民企积极参与提高效率。我们还鼓励具备条件的、比较好的民营企业在产业重组中发挥积极作用,对同行业的一些有竞争潜力但目前面临困难的中小企业进行兼并重组。 必须看到,我国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国有企业多处于产业链上游,在基础产业和重型制造业等领域发挥作用,民营企业越来越多地提供制造业产品特别是最终消费品,两者是高度互补、互相合作、互相支持的关系,未来中国经济将沿着这个方向不断提高,走向高质量发展。我们必须从传统固化的观念,转向用全新的现代化产业链理念来认识国有和民营经济。 我特别想说,在当前中国经济仍处于“三期叠加”阶段,一些企业面临一些困难,这恰是企业家大有作为的阶段,有勇气、有眼光、敢作为的企业家应先走一步,不负众望。中国政府将创造平等环境,强化法治,加强产权和知识产权保护,坚持基本经济制度,深化改革开放,我们没有理由不对中国经济发展广阔前景充满信心。 (五) 记者:您怎么看当前的经济金融形势和产业结构变化? 刘鹤:我认为,中国经济总体上保持了稳中向好的基本态势。从经济增长、就业、物价、国际收支、企业利润、财政收入、劳动生产率等主要指标看,我国经济运行都处于合理区间。与国际上的主要经济体相比,我国经济的表现都是比较优秀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对中国经济持续发展都给予了高度评价。从金融领域看,货币政策稳健操作,金融结构性去杠杆稳步推进,各类机构不顾风险盲目扩张的冲动明显收敛,投资行为趋于理性。与此同时,历史上积累的各种风险和问题正在不可避免地水落石出,这是个必然的过程,要理性看待。 针对经济运行中出现的边际变化,党中央国务院提出要努力实现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的要求,我们要坚决抓好落实。当然,尤其是要处理好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的关系,一方面要保持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另一方面要防控好金融风险,保持宏观杠杆率的相对稳定。两者平衡的关键是实施好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核心的政策体系。过去3年来,我们在“三去一降一补”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国际社会普遍认为,通过“毁灭性创新”,中国经济中一些过剩领域的价格水平回归均衡,供求关系明显改善,从而拉动了经济增长,促进了全球经济复苏。 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任务还没有完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深化一步,下一步重点应是增强微观主体的活力、韧性、创新力,从而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我们要抓紧做好三件事。一是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提高金融可及性,减轻各类负担。二是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尤其要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建立更加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强化内部激励机制建设,提高核心竞争力。三是金融体系要提高适应性,增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在当前形势下,特别要加快制度建设,发挥好资本市场的关键作用。当然,做好这些事需要稳健的宏观政策加以支撑,我们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明确的产业投资政策、更具有普惠性和可持续性的社会政策,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核心政策进一步深化。分析看待中国经济的表现,如果从一时一事看,可能会感觉有一些困难,但是一旦把它作为一个历史进程往前看,发展前景十分光明。 从国民经济良性循环看,中国经济正在进行一次结构性的变革,我们常说,是从传统动能向新动能转变,现在市场很关心向什么方向转?清晰描述这个转化的过程是比较复杂的,因为这是一个市场化探索和试错的过程,但从需求方向来看,有几点是明确的。第一,中国巨大的中等收入群体正在崛起,他们在创造巨大的多元化需求;第二,人口老龄化明显,也在形成巨大需求;第三,以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相结合为特征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兴起,这既要求我们提出供给侧解决方案,也会创造巨大需求;第四,绿色发展创造着发展机遇。我们要抓住这些方向,在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全面推进的伟大历史进程中,辨认和抓住新的机遇,努力改造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新产业,加快建设现代经济体系。 我最后想说一句话,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中国实现和平发展是历史必然,我们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都是前进中的困难和问题,只要大家牢记这一点,心就会静下来,中国的明天一定会更好![详情]

管理层集体对股市表态

新浪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1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