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文鱼正遭遇一场空前的身份危机。当来自淡水的“虹鳟”在国内可以名正言顺地跻身“三文鱼”之列,来自海洋的“三文鱼”不得...[详情]
抢跑:本该公示15天,《生食三文鱼》实际公示仅3天[详情]
他表示,《生食三文鱼》团体标准率先要会员企业带头实施,企业根据现有生产情况,争取达标,促进行业自律。目前,协会内部已...[详情]
近日,有关虹鳟鱼、三文鱼的话题再次引发了广泛讨论,原因是一份《生食三文鱼》团体标准发布,把虹鳟鱼算作了三文鱼。在此前...[详情]
据统计,2017年中国三文鱼总产量超过4万吨,各类三文鱼产品进口量约21.5 万吨,预计2025年中国三文鱼的消费总量将达到25万吨...[详情]
在争论之外,有一个问题,或许对于虹鳟的养殖公司而言更显重要——既然虹鳟自有其价值,那么是否一定要傍“三文鱼”的大名?...[详情]
尽管民众议论的焦点在于虹鳟究竟是不是三文鱼,但究其背后原因,消费者关注的还是生食淡水鱼的安全问题。[详情]
该《团体标准》由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青海民泽龙羊峡生态水殖有限公司、上海荷裕冷冻食品有限公司等十四家单位起草。[详情]
陈伟是杭州紫樱花日料店的老板,他说,虹鳟鱼和三文鱼的价格每天有波动。以最近这几天为例,去杭州批发市场拿货,进口三文鱼...[详情]
其实,在这个争论过程中,主要涉及两大核心问题,首先是这个团体标准制定是否合规,其中涉及三文鱼的名称界定问题,及其参考...[详情]
国产三文鱼之争,既涉及地方利益,又涉及行业利益,最终要落实为食品安全。青海作为欠发达地区,农业种殖户作为弱势群体,好...[详情]
。随着近些年国内三文鱼消费量猛增,行业协会协调相关企业统一标准,是规范市场的有益之举。既然是标准,自然不能突破底线。...[详情]
对于影响到消费者健康权和知情权的寄生虫检出率和产品标签,消费者个人没有足够的鉴别能力和约束能力。因此,光靠企业和行业...[详情]
眼前扑朔迷离的局面,到底是资本的力量在试图带节奏,还是别有用心者在“搅混水”?也许只有诉诸法律,才能得到一个令人信服...[详情]
5月22日,央视财经报道称,我国青藏高原在很早以前就开始养殖三文鱼,目前已经占据了国内三文鱼三分之一的市场。[详情]
龙羊峡镇旅游业也借力于三文鱼(虹鳟)养殖,以龙羊湖野生鱼宴为特色,大力发展农家乐产业,三文鱼(虹鳟)和旅游产业发展成...[详情]
截至7月16日发稿时,天猫上的龙羊峡旗舰店已被下架,京东上的龙羊峡官方旗舰店内,所有产品名称上都增加了“(虹鳟)”字样...[详情]
崔和表示,三文鱼是现代水产养殖的代表产业之一。我国淡水三文鱼比进口三文鱼物美价廉、安全卫生,消费者不用过度担心食用安...[详情]
“海水养殖和淡水养殖三文鱼的成本差不多,这是因为养殖条件、所用的饲料相差不大,而进口三文鱼之所以贵,是因为含有一定的...[详情]
9月10日,国内首个《生食三文鱼》团体标准出台“满月”。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会长崔和日前透露,该标准将在进一步完...[详情]
虹鳟与三文鱼之争:行业协会和消费者面对一条鱼的“误解” 江海/元达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华东政法大学兼职教授 来源:澎...[详情]
国家卫健委发文称国产虹鳟未检出寄生虫,一天后文章便被删除 澎湃新闻记者 张静 海阳 杨漾 来源:澎湃新闻 国家卫生健康...[详情]
国家卫健委发文称国产虹鳟未检出寄生虫,一天后文章便被删除 澎湃新闻记者 张静 海阳 杨漾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于9月6日...[详情]
荷裕虹鳟年采购量超200吨,三文鱼团标制定企业间有瓜葛 澎湃新闻见习记者 张静 8月10日,由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牵头...[详情]
团体标准要用好管好(民生·民声) 人民日报 李心萍 团体标准是个好工具,但不能成为团体利益的“工具”,而要为产业发展...[详情]
相比“抢跑”的三文鱼团标,国际同行需2年定标准2个月公示 澎湃新闻见习记者 张静 8月10日,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在...[详情]
虹鳟鱼“被”成为三文鱼,中消协表态:团标制定应听取消费者意见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 虹鳟鱼“被”成为三文鱼 有关行业...[详情]
三文鱼 “扩编”之争 记者 何天骄 学术研究结果还是利益驱使? 三文鱼一词早已有之,为何相关协会会在此刻突然出台团体...[详情]
多国禁止虹鳟鱼 “入籍”三文鱼 中国消费者的抗议并不无道理,在国外,虹鳟鱼一直是作为跟大西洋鲑鱼乃至三文鱼不同品...[详情]
Copyright © 1996-201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