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拓公司爆仓 华泰期货痛失4684万 期货公司收紧场外期权授信 华夏时报(chinatimes.net.cn)记者叶青 北京报道 近日,上市公司华丽家族(600503.SH)一纸公告,将期货公司场外业务的风险彻底暴露出来。公告称,其参股的华泰期货全资子公司华泰长城资本的场外衍生品业务客户出现风险,初步统计损失金额约4684万元。 这起场外期权客户爆仓事件在业内掀起轩然大波。 《华夏时报》记者就此采访华丽家族,其董秘办对记者表示,对华泰期货只是财务投资,不参与其日常经营,故无法回复具体操作细节问题。公司在收到华泰期货发来的相关情况通报函件后,第一时间予以披露。初步预计损失金额为4600余万元,华泰期货方面已采取措施尽力挽回损失,目前正在积极追讨过程中,故目前的预计损失金额为或有损失,后续如有相关进展,公司将严格履行相应的信息披露义务。 期货业内人士李欣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此事件使数家期货公司受到牵连,而整个事件主角中拓(福建)实业有限公司及其关联公司,如今正在为漠视市场风险的激进交易买单。 华泰期货损失4684万 据知情人士向《华夏时报》记者透露,爆仓客户直指中拓(福建)实业有限公司(下称中拓公司),该公司疑似利用关联企业卖出大量PTA(精对苯二甲酸)看涨期权,而PTA期货在7月1日和7月2日连续两日涨停,最终爆仓被强平,同时穿仓给期货公司子公司造成了巨大损失。 “近年来,伴随着国内期权上市品种的日益增多,场外期权业务也在快速发展,市场规模也随之扩大。由于场外期权流动性较差,我们一直担心市场会出现风险性事件,此次期货公司场外期权爆仓事件,无疑为快速发展的场外期权业务提了一个醒,可以说,风险控制是场外期权行业发展的生命线。”长期从事期权研究的徐宾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徐宾指出,这次遭遇场外期权爆仓事件的期货公司不只华泰期货一家,还涉及其他5家期货公司风险管理子公司,可以说是被集体穿仓了。事实上,华泰期货是国内场外业务开展最早、目前规模最大的期货公司,早在2017年华泰场外期权规模超过1500亿元;去年1月——7月达到1300亿元。 此外,记者通过天眼查查询显示,华丽家族是华泰期货第二大股东,持有华泰期货40%的股权,而华泰证券是华泰期货控股股东,持有60%股权。 针对华丽家族的公告内容,近日,《华夏时报》记者发送采访函给华泰期货,但得到的回复是,“您反馈的这个问题可能超出了我们的业务能力范围。”记者随即拨打对方提供的电话,但客服仍以无法回答相关问题为由挂断了电话。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7月23日,新三板挂牌公司天风期货发布公告称,其子公司已向中拓公司提起诉讼并获受理,被告人中拓公司。纠纷起因及基本案情是,原告天示(上海)企业管理有限公司(简称天示公司)与被告中拓公司进行了期货市场场外衍生品交易,但被告中拓公司存在未按照协议约定按时向原告天示公司提交履约保障品(现金),以及在交易结束后拖欠交易价款的情形,已构成违约。暂计至2019年7月5日,被告中拓公司累计拖欠款项为9115万元。 业内人士表示,此次爆仓事件共涉及五家期货公司,累计穿仓金额达2.5亿元。截至目前,华泰期货和天风期货均已证实亏损,预计亏损总额接近1.38亿元。 过度授信引发风险 “目前的期权市场分场外和场内期权,场内主要的特点是标准化合约,交易所通过交易撮合,使得买卖双方非常容易找到对手盘。所以,场内期权相较于场外期权,其流动性非常充足,这也是场内期权所具备的优势。但是对于场外期权,它的劣势就是个性化以及场外期权流动性较差。”芝华数据总裁黄劲文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近年来,期货公司风险管理业务快速发展,尤其是场外衍生品业务。不过,快速发展背后,却存在风险隐患以及赚钱效应不明显的问题。中期协最新备案数据显示,5月,风险管理业务收入为160.79亿元,同比增长84%;净利润为0.30亿元,同比增长101%。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前五个月,风险管理行业的累计收入达到634.13亿元,较去年大增91%;累计净利润3.61亿元,较去年同比增长120%,去年亏损18.35亿元。某期货公司内部高管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对于场外衍生品行业来说,参与交易的机构只有那几家规模大的还维持盈利状态,其他的期货公司几乎是亏钱状态。 此外,据记者了解,PTA是目前期货公司风险管理子公司场外期权市场里规模最大的品种。而中拓公司在PTA、MEG(乙二醇)及PX(对二甲苯)上的贸易量都非常大,尤其是在PTA场外期权市场的交易规模占比一度超过50%,可以说是最大单一客户。中拓公司的整体经营风险在快速扩散,场外交易爆仓已经引发连锁反应。 据化工品业内人士透露,四年前对于中拓公司还没有太多印象,要说中拓公司的崛起,也就近三年来的时间,圈内人对其印象是化工品贸易和衍生品业务都做得很大,但鲜有实体加工产业,公司在行业内有着很强的关系网,与一些大型化工企业关系紧密。 黄劲文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场外期权是国内期货公司风险管理子公司的一项重要业务。与场内期权撮合有所区别,场外期权交易往往采取一对一签订合同的模式,类似现货贸易,风险管理子公司作为交易平台承担一定信用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场外期权授信是此次中拓公司场外期权爆仓事件的一个重要原因。某期货公司大客户部经理屈先生对记者表示,很多民营企业对于场外期权有较大的需求,也希望通过授信来放大杠杆。而近期PTA场外期权爆仓事件后,公司总部已经下发通知收紧场外期权业务的授信。 黄劲文表示,对于场外期权各家公司的风控尺度会有区别。有些公司的尺度比较大,对客户提供互免授信,说直白了就是可以透支交易,允许客户短期亏钱了后面再补上,这样就存在很大风险。此外,还有部分期货公司的营销人员,因为想促成交易,自然会给客户额外做配资,也等于是借钱给他们,这个就完全绕开风控体系。最终就会出现,“我借你的钱做交易,赚了就是我的,一旦出现亏损的话,我已经亏没了”,然后就赖账,也就造成了穿仓的结果。[详情]
原标题:中拓系公司爆仓 实控人悄然变更 部分期货公司收紧场外期权授信 每经记者 杨 建 每经编辑 吴永久 7月初以来,一起场外期权客户爆仓而被强平的事件在业内掀起轩然大波,同时穿仓给期货公司子公司造成了巨大损失,数家期货公司受牵连。 实际上场外期权业务在国内的发展经历了艰难而曲折的过程,近几年在期货领域得到快速发展,而此次期货公司场外期权爆仓事件,无疑为快速发展的场外期权业务提了一个醒,风险控制是行业发展的生命线。 而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目前对于此次场外期权爆仓事件,多家期货公司表示,公司加强了风险控制程序,紧急收紧了场外期权业务的授信。 场外期权业务爆仓生波澜 7月初以来,一起场外期权客户爆仓事件在业内掀起轩然大波,数家期货公司受牵连,而事件主角是中拓(福建)实业有限公司及其关联公司。 实际上中拓系场外期权交易爆仓的暴露最早始于7月9日。据上市公司华丽家族发布公告称,其参股的华泰期货全资子公司华泰长城资本的场外衍生品业务客户出现风险,初步统计损失金额约4684万元。据媒体报道,爆仓客户直指中拓(福建)实业有限公司,该公司疑似利用关联企业卖出了大量的PTA看涨期权,而PTA期货在7月1日和7月2日连续两日涨停,最终客户爆仓被强平,同时穿仓给期货公司子公司造成了巨大损失。 值得注意的是,7月23日,新三板挂牌公司天风期货发布公告称,其子公司已向中拓公司提起诉讼并获受理,被告人中拓(福建)实业有限公司(简称中拓公司),纠纷起因及基本案情是原告天示(上海)企业管理有限公司(简称天示公司)与被告中拓(福建)实业有限公司进行了期货市场场外衍生品交易,但被告一中拓公司存在未按照协议约定按时向原告天示公司提交履约保障品(现金),以及在交易结束后拖欠交易价款的情形,已构成违约。暂计至2019年7月5日,被告中拓公司累计拖欠款项为9115万元。 据了解,中拓系在与各期货公司风险管理子公司签订合同时,使用了不同公司,有用“中拓(福建)实业有限公司”,有用“杭州华速实业有限公司”。天眼查数据显示,杭州华速实业有限公司参股了中拓(福建)实业有限公司,而杭州华速实业成立于2012年,注册资本2亿元。中拓(福建)实业有限公司旗下有两家子公司,分别是上海弘亨石化和福州亚力供应链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风险暴露后,中拓(福建)实业有限公司在7月12日进行了一系列的股权变更。天眼查信息显示,中拓(福建)实业有限公司的大股东由陈晓文变更为陈增春;7月18日,杭州华速实业的大股东也由陈晓文也变更为陈增春,法定代表人则是在7月9日由陈雅变更为陈增春。这意味着中拓系的实控人已经从陈晓文变成了陈增春。而此前中拓(福建)实业有限公司实控人为陈晓文,杭州华速实业有限公司是中拓(福建)实业的股东。 据了解,PTA是目前期货公司风险管理子公司场外期权市场里规模最大的品种。而中拓(福建)实业有限公司在PTA、MEG(乙二醇)及PX(对二甲苯)上的贸易量都非常大,尤其是在PTA场外期权市场的交易规模占比一度超过50%,可以说是最大单一客户。中拓系的整体经营风险在快速扩散,场外交易爆仓已经引发连锁反应。 据了解,中拓系利用关联企业卖出了大量的PTA看涨期权,而PTA期货在7月1日和7月2日连续两日涨停,最终客户爆仓被强平,同时穿仓给期货公司子公司造成了巨大损失。由于缺乏成熟的交易模式和相应的衍生品方面的人才,场外期权业务在国内的发展经历了艰难而曲折的过程。此次中拓系的场外期权爆仓事件,无疑为近年来快速发展的期货公司场外业务提了一个醒,稳健经营和风险控制是行业发展的生命线。 最大风险是客户信用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中拓系的场外期权爆仓事件,而场外期权授信是此次爆仓事件的一个重要原因。某大型期货风控人士告诉记者,场外期权业务最大的风险就是客户的信用风险,从此次场外期权爆仓事件来看,期货公司会对期货场外期权业务做进一步的规范,尤其是需要修改场外期权业务的授信规则,而公司在场外期权爆仓事件之后,就加强了场外期权业务的授信。 另外,也有某大型期货公司营业部总经理告诉记者,在实际展业过程中,很多民营企业对于场外期权有较大的需求,也希望通过授信来放大杠杆。而近期PTA场外期权爆仓事件后,公司总部第一时间收紧了场外期权业务的授信。 对此,厚石天成侯延军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由于客户少,参与度低,场外期权这种非常需要授信及客户分层的产品没有得到很好的风险管理,这体现出的是制度建设的滞后和人才跟进的缺失。通过这次风险事件也是对业内都有很好的警示,期待衍生品能够稳步发展。 侯延军进一步告诉记者,在美国资本市场,场外期权等柜台交易非常成熟,成交量也极其巨大,甚至远超场内市场,当然这一切是建立在完善的资本市场制度治理体系和多元化市场的基础上的。期权在我国资本市场还属于小众市场,场内的商品期权虽然已有多个品种上市,但是交易量稀少,不成气候,目前只有50ETF期权客户参与度高。场外期权这两年政策逐步松绑,但无论是制度建设还是客户成熟度策略成熟度都在发展初期,初期付出很多试错成本也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详情]
来源:证券时报 证券时报记者 金凌 李言 7月初以来,一起场外期权客户爆仓事件在业内掀起轩然大波。数家期货公司和现货企业受牵连,而事件主角中拓系公司(中拓(福建)实业有限公司及其关联公司),如今正在为漠视风险的激进交易买单。 证券时报记者从知情人士处获悉,中拓系公司的整体资金链已经出现问题,并引发连锁反应。近期已有多个公司先后对中拓系公司提起了诉讼,其中一起甚至牵扯到国内某大型央企,涉及金额超过10亿元,目前公安机关已经介入 场外交易爆仓产生连锁反应 中拓系公司场外期权交易爆仓事件败露最早始于7月9日。当日上市公司华丽家族发布公告,称其参股的华泰期货全资子公司华泰长城资本的场外衍生品业务客户出现风险,初步统计损失金额约4684万元。 据记者此前多方了解,爆仓客户直指中拓(福建)实业有限公司(下称中拓公司),该公司疑似利用关联企业卖出大量PTA(精对苯二甲酸)看涨期权,而PTA期货在7月1日和7月2日连续两日涨停,最终爆仓被强平,同时穿仓给期货公司子公司造成了巨大损失。 此后事态进一步发酵。7月23日,新三板挂牌公司天风期货发布涉诉公告,称其子公司已向中拓公司提起诉讼并获受理,中拓公司在场外衍生品交易中违约,拖欠交易价款9115万元。 据业内人士消息,中拓系在与各期货公司风险管理子公司签订合同时,使用了不同公司名称,有些用“中拓(福建)实业有限公司”,有些则是用“杭州华速实业有限公司”(下称“杭州华速”),两家公司实为关联公司。官网资料显示,中拓系主要从事化工贸易和相关投资。其中,中拓公司成立于2011年,注册资本为1亿元,旗下有两家子公司,分别是上海弘亨石化和福州亚利供应链公司;杭州华速成立于2012年,注册资本2亿元。 与此同时,场外交易爆仓引发连锁反应,中拓系整体经营风险快速扩散,就连传统现货贸易周转也出现了问题。“很多现货企业都和中拓停止了业务往来。有些公司之前给他们打了货款,但现在拿不到货,最后只能选择走法律途径。”有业内人士表示。 更加严重的情况还在后面。记者近日获悉,某国内大型央企已就中拓系相关问题报案,目前公安机关已经介入,涉及金额超过10亿元。如果加上此前场外期权所涉违约,中拓系面临的诉讼可能已达数十亿。 令人心生疑虑的还有,中拓系近期进行了一系列股权变更。此前中拓系实控人为陈晓文,华速公司是中拓公司的股东,占股70%,陈晓文在中拓公司持股20%。7月12日,中拓公司的大股东由陈晓文变更为陈增春;7月18日,杭州华速的大股东也由陈晓文变更为陈增春,法定代表人则是在7月9日由陈雅变更为陈增春。 激进的中拓系 说起中拓系,“激进”是被提及最多的一个词。虽然未能直接联系到中拓系公司的相关人员,但通过一些与其有过业务往来的公司所反馈的信息,记者对中拓系公司的情况有了一定掌握。 “我们去年曾经去谈过,相信很多行业内公司和他们也都有过接触。当时我见的是杭州华速场外衍生品业务的负责人,这家公司给我的第一感觉是交易风格很激进,化工品场外期权的单笔交易量动辄5万吨、10万吨。交易的品种并非只有化工类,还交易一些黑色品种。”某期货公司风险管理子公司负责人向记者表示。因为无法满足对方的授信要求,这家风险管理子公司最终放弃了与杭州华速的合作。 中拓系公司崛起的时间并不长,圈内人对其印象是化工品贸易和衍生品业务都做得很大,但鲜有实体加工产业,公司在行业内有着很强的关系网,与一些大型化工企业关系紧密。 一位与中拓公司有过多次贸易往来的现货企业人士回忆称,中拓公司感觉是最近三五年做起来的,最开始只是觉得这公司真有钱。后来借助与央企的合作关系,他们和PTA工厂的合作也多起来,品种布局很快,于是一下就做得很大。 对于中拓与国内某大型央企的合作,业内存在一些质疑。“他们并没什么生产加工业务,这样的民企能以上家身份与央企合作,看起来很不可思议。 “中拓在PTA、MEG(乙二醇)及PX(对二甲苯)上的贸易量都非常大,出事之前应该排行业前三。在我们看来,中拓这次出问题,一方面是因为杠杆太大,另一方面公司最近几年没有找到稳定的盈利模式,风险最终集中爆发。前段时间,多家与中拓有贸易的企业都遭遇了违约,业务多少受到了影响。”上述现货企业人士还指出。 据了解,PTA是目前期货公司风险管理子公司场外期权市场里规模最大的品种。而中拓系公司在PTA场外期权市场的交易规模占比一度超过50%,可以说是最大单一客户。[详情]
原标题:“穿仓”事件引人深思:授信并非洪水猛兽,一刀切上“枷锁”弊大于利 最近,个别风险管理公司的场外期权穿仓事件引起业内关注。记者了解到,此次事件的发生与场外业务当前发展的阶段密不可分。 最近几年,尽管商品场外衍生品市场发展较快,在服务实体经济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仍存在整体规模较小、有效参与机构不多、头寸容易过于集中等问题。与此同时,期货行业授信管理尚处于初级阶段,风险管理公司内部信用风险管理的经验和体系不健全,专业的信用风险评估人员相对缺乏,再加上场内市场出现连续极端行情等,种种因素导致了事件的发生。 “此次风险事件短期对公司和行业难免会有冲击,但长期来看并不是坏事。”一位风险管理公司高管告诉期货日报记者,这是市场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曲折,长远来看有利于行业建立更为规范的发展模式,促使风险管理公司建立起严格的授信管理体系,拓宽自身风险转移的渠道,降低头寸过分集中的风险,进而发展更为广阔的市场。 根据中期协的相关数据,截至今年5月,风险管理公司总资产474.29亿元,1—5月累计总利润3.61亿元,个别风险事件在可承受的范围内。据记者了解,目前风险管理公司的场外衍生品业务正常开展。 场外衍生品市场发展势头良好 2012年起,期货公司通过设立风险管理公司的方式开展以风险管理服务为主的业务试点,其中包括场外衍生品业务。近几年来,场外衍生品业务从无到有、快速发展,2018年场外衍生品业务规模达到9406亿元。 最近两年,场外衍生品市场在服务实体经济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一些潜移默化的变化正在发生:一方面现货企业的需求在增加,基数在扩大,市场的流动性和价格都更好,这将进一步提高客户参与的积极性,是一个正向的循环。另一方面,客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倒逼风险管理公司不断提高资金实力,加大人才储备和IT建设力度,持续提高自身的产品定价、设计及交易能力。另外,风险管理公司与产业客户发挥彼此的优势,产融结合,推动了很多创新模式的落地,解决了很多长期制约企业发展的问题,整个行业的生态环境更加健康。 据介绍,这些年,风险管理公司在场外市场提供专业化的交易服务:一方面提供各种定制化衍生品给客户;另一方面基于衍生品风险管理原理,将交易中所有场外头寸的风险相互对冲后,再借助场内的相关产品进行对冲。为了实现风险分散,风险管理公司一般希望承接多品种、多方向、多客户的交易。 推动建立严格的授信机制 “由于是一对一的交易,场外交易双方的履约能力就涉及各自的信用资质问题。为了保障客户履约,风险管理公司会要求客户提供足够的履约保障品,如保证金。但当风险管理公司面对信用资质明显高于自身的交易对手(比如银行)时,交易对手不愿意提供保证金,这便涉及风险管理公司管理交易对手信用风险的问题。”一位风险管理业内资深人士表示。 事实上,交易双方的信用风险是场外业务的核心风险之一,但由于前期国内场外市场规模有限,信用风险并未显现。随着市场的发展,更多机构不断加入,交易双方信用主体强弱不同,就会产生诸如延后支付期权费、免缴保证金等实际需求。在大宗商品贸易中,如何评估贸易对手的信用风险,也一直是一大难点。 据了解,风险管理公司在场外业务上的授信,主要用于衍生品的到期轧差结算、期权费后付、免缴保证金或向对方缴纳保证金等,授信的对象主要是银行、券商、保险和风险管理公司同业,以及极少数的优质一般法人客户。这类授信保障了各机构之间能做到在交易到期后再行清算和结算,从而使期初的交易能顺利进行。这种做法广泛应用于银行、券商等机构之间的外汇、债券等场外市场的交易,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交易、清算和结算的效率。 “允许存在授信的形式,就是为了让风险管理公司更灵活地帮助客户应对市场变化,进行风险管理,这在现货市场已经是非常成熟和常见的模式。重点应该是不断提升专业能力,而不是鼓励一刀切地套上‘枷锁’,那只会让服务实体的模式不能创新,失去活力。”上述资深人士表示,不用把授信当作洪水猛兽,这种模式是应客户的需求而生的,只要有严格、科学的授信机制,建立健全行业风险监控和预警机制,根据客户的现货情况、信用记录、合作经历等,结合风险管理公司的风险承受力,风险是可控的。 [详情]
7月23日晚间,新三板上市公司天风期货发布公告称,全资子公司天示(上海)企业管理有限公司(下称“天示公司”)与被告一中拓(福建)实业有限公司(下称“中拓(福建)”)进行了期货市场场外衍生品交易,遭“穿仓”巨亏9115万元。 公告称,被告一中拓(福建)存在未按照协议约定按时向原告天示公司提交履约保障品(现金),以及在交易结束后拖欠交易价款的情形,已构成违约。暂计至2019年7月5日,被告一中拓(福建)累计拖欠款项为人民币9115万元。 据了解,天风期货成立于1996年,2015年11月挂牌新三板后,净利润逐年下滑。年报数据显示,2015年公司净利润为4782.48万元;2016年下滑至4015.45万元,同比减少16.04%;2017年再次下滑83.09%,降至679.07万元;2018年净利润亏损690.39万元。 1 同时踩雷“中拓系” 这已是本月第二次爆出期货公司场外衍生品穿仓事件。 上市公司华丽家族7月9日发布的一则公告,曝出一起商品场外期权业务风险事件,在行业内引发轩然大波。公告称,华泰期货全资子公司华泰长城资本的场外衍生品业务客户爆仓,在强行平仓后,初步统计损失金额约4684万元。 华泰期货有关人士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爆仓主体“实为华泰期货全资子公司华泰长城资本的某场外衍生品业务客户,在华泰长城资本发出追加资金通知的情况下,未依据合同约定追加足额资金或有效减仓以缩小风险敞口。华泰长城资本以维护市场平稳、控制风险为基本原则,对该客户头寸采取强制平仓操作以释放风险,初步统计或有损失金额约4684万元”。 那么,数千万损失是否会对期货公司造成重大影响? 华泰期货方面表示:“目前还在风险处理过程中,华泰长城资本现与客户保持持续沟通,并依据合同约定,按照风险管理的有关程序进行应对处置。眼下,华泰长城资本经营情况稳定,流动性良好。” 当时还曝出,该爆仓客户为中拓系公司。而且不只华泰期货子公司受影响,共涉及5家期货公司风险管理子公司。 2 误将“李鬼”当“李逵” 据了解,这起爆仓事件之所以发生,与“中拓系”公司有关。 在与各期货公司风险管理子公司签订合同时,他们使用不同公司抬头,有的用“中拓(福建)实业有限公司”,有的则用“杭州华速实业有限公司”(下称“杭州华速”),主要做化工贸易和相关投资。“中拓系”公司通过关联企业卖出大量PTA看涨期权,而PTA期货在7月1日至2日连续两天涨停,导致该客户爆仓被强制平仓,给相关期货子公司造成不小的损失。 记者发现,中拓(福建)与杭州华速确实存在关联关系。天眼查数据显示,杭州华速曾经是中拓(福建)的控股股东,中拓(福建)的实际控制人陈增春在杭州华速担任执行董事长兼总经理。也就是说,两家公司是关联方无疑。 [详情]
原标题:又一家期货公司爆雷:中拓公司衍生品“穿仓”欠款9000多万 被天风期货告上法庭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记者 刘海军 每经编辑 吴永久 图片来源:摄图网 继华泰期货全资子公司华泰长城资本的场外衍生品业务遭受了客户爆仓后,又一家期货公司子公司在衍生品交易上发生了“穿仓”事件。 昨日,新三板挂牌公司天风期货发布公告称,其全资子公司天示(上海)企业管理有限公司与被告一中拓(福建)实业有限公司进行了期货市场场外衍生品交易,遭“穿仓”巨亏9115 万元人民币。 因期货市场场外衍生品交易遭“穿仓” 7月23日晚间,天风期货发布了《天风期货股份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涉及诉讼公告》。公告称,其全资子公司天示(上海)企业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示公司)与被告一中拓(福建)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拓公司)进行了期货市场场外衍生品交易,遭到了“穿仓”。 此次的诉讼原告天示(上海)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是天风期货全资子公司,被告有两个,被告一是中拓(福建)实业有限公司,被告二是杭州华速实业有限公司 ,两者都是期货市场知名的“中拓系”。 工商资料显示,杭州华速是中拓公司的控股股东,持股70%。中拓公司成立于2011年,注册资本1亿元。公司经营范围包括化工原料及产品、纺织品、针织品及原料、金属材料等。 具体来看,被告一中拓公司存在未按照协议约定按时向原告天示公司提交履约保障品(现金),以及在交易结束后拖欠交易价款的情形,已构成违约。暂计至 2019 年 7 月 5 日,被告一中拓公司累计拖欠款项为人民币 9,115 万元。 天风期货子公司诉讼的请求及依据是:1、请求判令被告一中拓公司向原告支付拖欠的款项人民币 9,115万元;请求判令被告一中拓公司向原告支付违约金(自 2019 年 7 月5 日起计算至实际清偿之日止,以所拖欠款项人民币 9,115 万元的余额为计算基数,按照日万分之五利率计算);请求判令被告二杭州华速实业有限公司对被告一中拓公司的上述付款义务承担连带清偿责任;请求判令本案诉讼费、保全费以及保全担保费由两被告承担。 本月第二次因衍生品投资而“穿仓” 据了解,天风期货成立于1996年,2015年在新三板挂牌,公司控股股东为天风证券。天风期货主营业务为期货经纪业务和期货投资咨询业务,手续费和利息是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 根据天风期货历年年报数据显示,2015年净利润为4782.48万元,2016年净利润下滑至4015.45万元,下降幅度16.04%,2017年其净利润下滑83.09%,仅为679.07万元。2018年,天风期货虽然实现营业收入85050万元,较2017年同期增长722.69%,但却亏损了690.39万元。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天风期货是继华泰期货后本月第二家被曝出的期货公司子公司场外衍生品“穿仓”事件了。 在前不久,上市公司华丽家族公告称,公司从华泰期货获悉,华泰期货全资子公司华泰长城资本的场外衍生品业务客户在多次发出追加资金通知的情况下,未依据合同约定追加足额资金或有效减仓以缩小风险敞口。故华泰长城资本对该客户头寸采取强行平仓操作以释放风险,初步统计损失金额约4684万元。华泰期货将全力配合华泰长城资本妥善处置风险,加强风险排查和管控。 据了解,华泰期货子公司客户发生“穿仓”的原因可能是杭州一家机构客户通过关联企业卖出了大量的PTA看涨期权,由于PTA期货在7月1日和7月2日连续两天涨停,最终客户爆仓被强平,这给期货公司子公司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市场均认为,华泰期货子公司场外期权爆仓的是中拓系公司。而此次天风期货诉讼的两个被告也都是中拓系公司。 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称,共有5家期货公司子公司在7月初的PTA看涨期权交易中遭遇爆仓损失。 不过,从目前的消息面来看,证实了的只有华泰期货和天风期货的全资子公司,这意味着接下来可能还有更多的由中拓系导致的期货公司子公司“穿仓”事件被曝光出来。[详情]
原标题:天风期货全资子公司场外衍生品穿仓 巨亏9115万元 (图片来源:壹图网) 经济观察报 记者 陈姗 7月23日晚间,新三板上市公司天风期货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风期货”)发布公告,其全资子公司天示(上海)企业管理有限公司与被告一中拓(福建)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拓公司”)进行了期货市场场外衍生品交易,遭穿仓巨亏9115 万元人民币。 公告称,被告一中拓公司存在未按照协议约定按时向原告天示公司提交履约保障品(现金),以及在交易结束后拖欠交易价款的情形,已构成违约。暂计至2019年7月5日,被告一中拓公司累计拖欠款项为人民币9115万元。 据了解,天风期货成立于1996年,2015年11月挂牌新三板后净利润逐年下滑。据历年年报数据显示,2015年其净利润为4782.48万元,2016年净利润下滑至4015.45万元,下降幅度16.04%,2017年其净利润再次下滑83.09%,仅为679.07万元。2018年净利由盈转亏,亏损690.39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这已经是本月第二次爆出期货公司场外衍生品穿仓事件。就在前不久,华泰期货全资子公司华泰长城资本的场外衍生品业务也遭受了客户爆仓,在强行平仓后,华泰期货损失约4684万元。爆仓客户同为中拓系公司。 此前,据接近华泰期货的人士透露,发生穿仓的原因可能是杭州一家机构客户通过关联企业卖出了大量的PTA看涨期权,由于PTA期货在7月1日和7月2日连续两天涨停,最终客户爆仓被强平,同时客户又穿仓给期货公司子公司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据业内人士消息,此次场外期权爆仓的是中拓系公司,主要做化工贸易和相关投资。在与各期货公司风险管理子公司签订合同时,用了不同公司抬头,有些用了“中拓(福建)实业有限公司”,有些则是用了“杭州华速实业有限公司”。 公开资料显示,中拓公司成立于2011年,注册资本为1亿元。公司经营范围包括化工原料及产品、纺织品、针织品及原料、金属材料等。天眼查数据显示,中拓公司与杭州华速是两家关联公司。杭州华速是中拓公司的控股股东,占股70%,杭州华速的大股东陈晓文在中拓公司也持股20%。 此外,上述人士还透露,这次穿仓的不只华泰期货一家,行业内还涉及其他5家期货公司的风险管理子公司,均被集体穿仓了。有传闻称,涉及的5家期货公司加起来的穿仓金额达到2.5亿。到目前为止,华泰期货和天风期货已经证实亏损,总亏损金额接近1.4亿。也就是说,在华泰期货与天风期货之后,或将陆续有期货公司爆出这一由同一客户导致的穿仓事件。[详情]
新浪财经讯 23日晚间,新三板上市公司天风期货发布公告,全资子公司天示(上海)企业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示公司”)与被告一中拓(福建)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拓公司”)进行了期货市场场外衍生品交易,遭穿仓巨亏人民币9,115 万元。 此前华泰期货遭遇穿仓,同为“中拓系公司” 本月中,华丽家族公告称,华泰期货全资子公司华泰长城资本的场外衍生品业务客户爆仓,在强行平仓后,华泰期货损失4684万元。 华丽家族公告称,近日从华泰期货获悉,华泰期货全资子公司华泰长城资本的场外衍生品业务客户在多次发出追加资金通知的情况下,未依据合同约定追加足额资金或有效减仓以缩小风险敞口。故华泰长城资本对该客户头寸采取强行平仓操作以释放风险,初步统计损失金额约4684万元。目前华泰期货将全力配合华泰长城资本妥善处置风险,加强风险排查和管控。 据此前媒体报道,“这起爆仓事件之所以发生,是杭州一家机构(中拓系公司)通过关联企业卖出大量PTA看涨期权,没想到PTA期货在7月1-2日连续两天涨停,导致这家机构爆仓被强制平仓,给华泰期货子公司造成不小的损失。”一位期货公司分析师向记者透露,市场传闻另有5家期货公司子公司受到牵连也遭遇爆仓损失。 据接近华泰期货的人士称,行业内还涉及其他5家期货公司的风险管理子公司,均被集体穿仓了。 有传闻称,涉及的期货公司,五家期货公司加起来的穿仓金额达到2.5亿。到目前为止,华泰期货和天风期货已经证实亏损,总亏损金额接近1.4亿。 天风期货净利润上市后逐年下滑 2015年,天风期货在新三板挂牌交易,证券代码为834277,交易方式为协议交易。据天风期货披露,光大为其主办券商。 据了解,成立于1996年的天风期货,公司控股股东为武汉天风证券,持股比例达98.63%。2015年5月,天风期货完成股份制改造。天风期货主要业务范围包括商品期货经纪、金融期货经纪、期货投资咨询。目前,天风期货主营业务为期货经纪业务和期货投资咨询业务,手续费和利息是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 天风期货2018年实现营业收入85050.26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722.69%,但净利润却为-690.39万元,较去年同期下降201.67%。而且,天风期货自2015年11月在新三板上市后,净利润逐年下滑,2018年更是由正收益转为亏损690.39万元。 根据天风期货历年年报数据显示,2015年其净利润为4782.48万元,2016年净利润下滑至4015.45万元,下降幅度16.04%,2017年其净利润再次下滑83.09%,仅为679.07万元,2018年转为亏损690.39万元。 附:天风期货子公司本次事件公告 [详情]
原标题:从场外业务龙头期货公司客户爆仓事件,看期权在风险管理上的应用 作者:王一星 五矿经易期货期权事业部分析师 来源:大宗内参 核心观点 近日,上市公司某家族的一纸公告,将期货公司场外业务的风险彻底暴雷出来。场外业务龙头期货公司客户发生爆仓,在强行平仓后期货公司产生巨大亏损,此次客户爆仓事件还牵涉到其他5家期货公司,惊动了整个行业。 同时,这次场外期权业务爆雷产生的巨额亏损,也让国内刚刚起步的衍生品市场备受打击,外界对期权的深奥、复杂以及未知的风险望而却步。 一方面,投资人过度投机、忽视市场风险等对期权的不当使用,令期权在极端行情下产生巨额亏损。 另一方面,一些期货公司风险管理子公司为了追求利润和业务量,大幅放松风控要求与客户进行信用交易,比如企业开仓时不用入金,资金成本较低,变相鼓励企业进行投机等,都会导致企业出现爆仓后原本企业应当承担的损失落在期货公司头上。 近日,上市公司某家族的一纸公告,将期货公司场外业务的风险彻底暴雷出来。场外业务龙头期货公司客户发生爆仓,在强行平仓后期货公司产生巨大亏损,此次客户爆仓事件还牵涉到其他5家期货公司。这次的商品场外期权业务风险事件惊动了整个行业。随着有关媒体报道的披露,市场和行业对该事件的关注度也越发高涨。同时,这次场外期权业务爆雷产生的巨额亏损,也让国内刚刚起步的衍生品市场备受打击,外界对期权的深奥、复杂以及未知的风险望而却步。 其实,风险防控、以小博大,才是其期权真正的魅力所在,而投资人过度投机、忽视市场风险等对期权的不当使用,令期权在极端行情下产生巨额亏损;另一方面,一些期货公司风险管理子公司为了追求利润和业务量,大幅放松风控要求与客户进行信用交易,企业开仓时不用入金,资金成本较低,变相鼓励企业进行投机,这也导致企业出现爆仓后原本企业应当承担的损失落在了期货公司头上。 衍生品市场中的灾难总是相似,回顾过去曾有许多商业巨头、金融大鳄在衍生品上产生巨额亏损,多是因为卖出期权的使用不当,比如去年的中联化原油衍生品亏损事件、期权专家James Cordier交易天然气期权导致其基金公司濒临破产。这次是龙头期货场外客户爆仓殃及期货公司,原因是在7月初PTA连续两个涨停的时候该客户持有卖出看涨期权,而未及时进行风险控制。据报道该客户是国内某大型现货企业,其为锁定加工利润,在期货及场外市场对其未来PTA现货销售收入进行锁定。风险管理公司反映,这家企业的场外衍生品业务通常是服务自身套期保值,也有部分投机敞口。 为锁定现货销售收入企业可选择的套期保值方式有哪些? (1) 利用期货进行套期保值 现货企业想锁定PTA加工利润,现货端存在多头敞口,可在期货市场建立空头头寸来规避未来PTA价格下跌导致销售收入降低的风险。这种套期保值的方式最简单直接,可以完全对冲现货的风险和收益,同时资金占用量较大。 图1 利用期货进行套期保值的到期损益图 (2) 利用买入看跌期权进行套期保值 现货企业可以通过买入看跌期权锁定PTA价格下跌的风险,同时保留价格上涨时现货端销售收入增加的盈利,成本为期权的权利金。这种方式的特点是规避风险的同时可以保留盈利的可能,具有一定保值成本,且资金占用较低无需缴纳保证金没有追保风险。 图2 利用买入看跌期权进行套期保值的到期损益图 (3) 利用领口期权策略进行套期保值 由于买入期权的保值保值方式虽然可以锁定风险同时保留收益,但对企业来说期权费本身的成本也比较高昂,因此企业在买入看跌期权的同时卖出虚值看涨期权(组合损益曲线类似于期货空头)可降低权利金成本,但也需放弃一部分PTA价格上涨销售收入增加的收益。此外风险管理往往会给予大客户一定的授信额度,来降低企业资金占用。 图3 利用领口期权策略进行套期保值 企业选择卖出看涨期权构建备兑组合 以上三种为比较常见的套期保值方式,可见该企业并未采取以上方式进行避险(企业在期货上是否进行避险以及避险规模未知,暂不考虑)。 已知该企业在现货上存在多头敞口,同时在场外衍生品市场卖出看涨期权与现货头寸可构建成备兑组合,在这里看涨期权并不能完全规避PTA价格下跌导致现货端销售收入降低的风险,只能通过收取权利金降低部分损失,而在PTA市场价格上涨时现货端可获得销售收入增加的收益,但卖出看涨期权将随着PTA价格的上涨产生亏损,从理论上来说组合整体的亏损有限。由于该企业可利用其信用额度来取代部分甚至全部卖出期权的保证金,这大大降低了企业的资金占用,但也增加了业务的风险。组合的到期损益图如下,在PTA价格下跌时仍存在风险敞口,可见卖出期权策略并不能作为企业规避风险的单独使用。 图4 备兑看涨期权组合到期损益 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头寸管理不当以及风险管控的缺失,这家现货企业并未像上图中的损益表现一样。在PTA价格大涨时,卖出的PTA场外期权由于保证金不足在高位被强行平仓产生巨额亏损,而在大涨之后PTA价格迅速回落,现货部分可能并未产生大额收益,期现组合仍面临巨额损失。具体分析如下: 1. 期现价格及损益表现 6月28日收盘PTA1909合约收盘价为5920元/吨,此时PTA1909的10日历史波动率为24.67%,以此计算出3个月到期欧式平值(行权价为5920)看涨期权的权利金约为290元/吨。在7月1日、2日PTA1909合约连续两日涨停,截止7月2日收盘PTA1909价格飙升至6448元/吨,7月3日继续跳空高开PTA1909合约价格最高达到6612元/吨,此时PTA1909的10日波动率亦上行至34.12%,以此计算出的行权价格为5920的3个月到期欧式看涨期权(前平值看涨)权利金飙升至853元/吨,上涨563元/吨,较6月28日收盘涨近2倍。企业真实损益与以上测算或存在区别,但面临的风险和损益表现基本一致,因此仍可作为参考。 2. 资金表现 卖出看涨期权需要缴纳履约保证金,平值和实值期权的保证金计算公式为权利金加期货保证金。PTA1909期货的最低维持保证金比例为6%,合约单位为5吨/手,因此在6月28日看涨期权的维持保证金为290*5+5920*5*6%=3226元/手,而在7月3日PTA1909价格最高时看涨期权的维持保证金达到853*5+6612*5*6%=6249元/手,保证金较6月28日接近翻倍。但结合权利金的亏损563*5=2815元/手来看,初始账户保证金3226元/手至此仅剩余权益411元/手,而所需最低维持保证金为6249元/手,此时账户资金风险度高达1520%;若考虑到企业可能前期利用授信额度来代替部分甚至全部资金,账户资金风险度可能更高。此时卖出看涨期权部分头寸面临巨大风险,由于企业不能及时减仓或补足保证金,期货公司对其进行了强行平仓,衍生品账户越来越大的浮动亏损最终变为实际亏损。 而此后的三天PTA1909连续暴跌,截止7月5日收盘价格回落至5890元/吨,若该企业的卖出看涨头寸能够及时补足保证金持有至此,衍生品账户并不会出现任何亏损,甚至由于波动率的回落以及时间价值的损耗相比6月28日出现浮盈。由于7月1日、2日的PTA上涨表现为日内逐步上行,并非一字涨停,现货企业有机会在价格风险走高时及时止损离场。但该企业侥幸心理与投机心理过重,未做到及时停损或调整策略来规避风险,导致在极端行情中产生巨额损失。 3. 总结 经过PTA1909两个涨停,卖出看涨期权的保证金几乎翻倍,如果有足够的资金避免爆仓(或者当初合理控制仓位,比如仅开仓三分之一)那么就可以撑过这个巨大的浮亏,在一周之后PTA重回6000点的时候,卖出看涨不仅不会亏损还有时间价值和波动率下降的盈利。该现货企业想收取部分租金来增加收益或降低保值成本,却未做好合理配置资金和有效管控风险,使得市场出现极端行情时难以承受巨大的尾部风险。经过测算可以发现,在发生极端行情时,卖出期权相比期货做错方向的资金风险会更大,因为期权的保证金由权利金和期货保证金两部分组成,因此卖出期权的保证金除了随着标的价格向不利方向运行导致期货保证金部分资金需求增加,权利金的暴涨其实是导致卖出期权保证金大幅增加的主要原因。 对运用期权进行风险管理的总结和反思 以领口期权组合在企业锁定销售收入中的应用为例。企业在现货端存在多头敞口,选择买入平值或浅虚值的看跌期权支付一定期权费,以锁定价格下跌造成销售收入下降的风险;并卖出虚值看涨期权收取一定期权费降低保值成本,但放弃部分原材料价格上涨带来销售收入增加的收益。 1. 期权合约月份选择。期权的到期月份与现货端预计的采购的时间相匹配。合约到期月份选择太远,则导致权利金较贵,从而保值成本增加。合约到期月份选择太近,则在期权到期后现货端仍将出现风险敞口。 2. 保值数量选择。可参考原材料的计划采购数量,按照一定比例进行保值。 3. 开仓时间选择。在制定好现货的采购计划后择时开仓,比如现货价格处于上升通道时,可选择推迟保值开仓时间,或逐步开仓以降低保值成本。 4. 行权价格的选择。中上游企业在库存保值及销售阶段,最担心现货价格下跌,因此选择买入平值或浅虚值的看跌期权,可有效锁定价格下跌的风险。市场价格越高对现货销售越有利,在卖出虚值看涨期权时可选择卖出较高行权价格,尽量保留价格上涨时现货端的收益。或根据已有销售订单确定,比如销售价格在X以上则企业可获得预计收益,则可将看涨期权的行权价选择X或X以上。另一方面,如果企业认为现货价格后市下跌的可能性更大,那么在买入平值看跌期权锁定风险的同时,可以卖出平值甚至浅实值的看涨期权,实现权利金净收入,以降低保值成本,但资金占用将有所增加。具体的行权价格选择,主要由企业的保值需求以及对后市行情的判断决定。 5. 平仓时间和数量。一般可根据现货端销售的发生的时间和数量逐步平仓。 6. 止损设置。由于买入期权只需要支付少量的权利金,无需缴纳保证金,因此买入看跌可有效锁定风险,且无资金风险可以不设置止损。而卖出看涨期权,在原材料价格发生大涨时有追加保证金的风险,且卖出看涨的初衷为降低保值成本,因此在价格涨破看涨期权的行权价时资金风险很大,应设置相应的止损措施,比如跌破行权价半仓或全部止损。此外,如果企业的现货为交易所标准仓单,在卖出看涨期权需要追保而资金不足,且企业预期价格会回落想保留仓位时,可进行仓单质押来换取资金,因为现货和卖出看涨期权构成备兑组合后风险可控。 [详情]
作者:管大宇 来源:扑克财经 1. 事件经过 2019年7月2日,某产业客户在PTA场外期权穿仓,导致多家做市商出现巨额亏损。此事件迅速成为舆论热点,成为半年前中石化事件后,又一次影响面较大的行业风险事件。 2. 成因分析 关于此次事件的成因众说纷纭,当然我们也无法知道事情的全貌,但是从几方面了解到的信息,可以还原出事情的大致经过。 PTA1909合约从今年6月13日~7月2日走出连续上涨行情,14个交易日最大涨幅26%。尤其是7月1~2日,受G20会晤结果和贸易战缓和预期提振,PTA连续走出两个涨停板。该客户应该是在上涨过程中,认为短期涨幅过大,不可持续,于是在期货抛空,同时在场外期权市场卖出大量看涨期权。在遇到7月1日和2日的连续涨停行情时,裸卖的看涨期权浮亏迅速扩大,客户需要追加保证金,否则期权持仓就要被砍仓。做市商也没有及时砍仓,造成期权账户穿仓,自己也遭受巨额亏损。 结合行情分析,应该是在7月1日早上9点PTA大幅高开后,看涨期权仓位就已经需要追保,收盘后发追保函,客户7月2日没有追加保证金,直到下午PTA涨停,已经造成穿仓。2日收盘后继续催缴保证金未果,进入风控环节夜盘砍仓。2日夜盘PTA1909高开160点,开盘头15分钟巨量成交92万手,总持仓减仓9万手,当天夜盘共减仓39万手,同时PTA价格高开后迅速回落,说明做市商就是在这个时间段执行的砍仓。 按照做市商接裸卖期权一般会预留一个反向涨停板保证金的惯例,做市商预留的保证金应该是能覆盖到周一的涨停板(6290),按照2日夜盘前15分钟均价6572计算,推算出客户应该是持有了16万吨左右的卖出PTA看涨期权仓位,这与盘面的成交量与持仓量变化是可以互相印证的,如果在多家做市商都有分仓,这笔交易的体量还更大。 这次风险事件,是一次典型的风控措施缺位导致的结果。第一是仓位过重,重仓单边交易,没有建立有效的风控制度,导致遇到超预期行情时没有后续资金追保。第二是对买方期权工具的应用不够专业,没有交易方案和风控方案,尤其是对单边裸卖期权遇到反向极端行情该如何处理,处于失控的状态。其实周一甚至周二盘中,都存在补救的机会,方法也不难,就是在上方或下方买入一个call,就可以将风险敞口封死。虽然可能会损失掉卖call的收益,但从根本上杜绝了被强平和穿仓的可能,将损失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后面如果行情回落还可以盈利。 3. 事件带来的思考 ① 交易和风控必须分开; ② 即使在盈利的基础上也不能放松风控; ③ 专业的人管专业的事; ④ 事前风控:交易方案的重要性。 最大的风险不是来自于行情,而是预期不足。对行情过于乐观,对观点过于自信,没有预期到可能出现的极端行情,极端行情发生的时候准备不足,就必然会出现重大风险。 在评估风险的环节,要合理高估风险,而不是低估风险。因为人类思维的局限性,我们总会有认知的盲区,所以,合理高估风险,才会避免出现因为低估风险造成的过度乐观,以致于埋下风险隐患的种子。具体到期权风控实操,我习惯采取最审慎的原则,所有的买方策略,都按照最大损失来计算风险暴露,所有的卖方策略,都按照对应的底层资产市值来计算风险暴露。 在处置风险的环节,更多采用事前风控的方法,就是在入场时就在策略层面控制住最大损失,或者事前制定清晰的风控预案,出现反向行情时如何处置。因为人的理性程度与所承担的风险暴露成反比,风险越大,理性程度越低。在面临极大风险的情况下,人性固有的不理性成分会被放大,做出不理性的操作。所以,就要用事前风控的方法,避免这种不理性发生作用。 4. 站在行业角度的思考——构建基于现货的期权生态才是真正破局之道 期权作为功能最为强大的金融衍生品,很重要的一类应用场景就是风险管理。那为什么我们会经常看到实体企业在期权使用过程不但没有管好风险,反而还出现风险事件呢?抛开这次事件微观上的因素(买方投机杠杆过高,卖方风控失效),我们站在行业的角度,尝试来思考一下这种现象的成因,以及如何避免。 目前国内市场的绝大部分商品期权,都是基于商品期货作为底层资产构建的。商品期货期权,除了无法规避基差风险,还会将期货市场的高波动传导到期权市场,这次的PTA行情就是这种情况,期货市场的波动比现货市场要剧烈很多,在大涨的后半段,期货市场巨量换手,现货市场反而几乎没什么成交。 跟商品现货市场相比,现阶段的期货市场的体量还是相当小,而且投机性强,波动大。比如PTA每年消费量大概4360万吨,期货市场总持仓大约280万手,折合单边700万吨,只有现货消费量的16%。我国每年粗钢产量大概10亿吨,螺纹和热卷期货单边持仓只有2200万吨左右,折合现货量的2%,远远不能满足实体企业管理现货风险的需求。 期货市场的体量无法满足实体企业的交易需求,期货的价格波动又比现货波动大。实体企业使用商品期权对冲风险时,做市商会在期货市场建立相应的期货仓位来对冲。当市场同向持仓比较集中,又出现大幅波动时,会像这次事件一样,期货市场与期权市场形成共振,不仅没有减少风险,反而放大了风险,起到了助涨助跌的效果,背离了使用衍生品管理风险的初衷。 这种现象真正的解决之道,在于构建基于现货的期权生态体系。比如这次PTA价格波动,如果产业机构在持有现货的前提下,备兑卖出现货看涨期权,就构成了现货备兑的组合,在价格上涨时不会有风险,价格横盘或下跌时还会有额外收益,真正实现了用期权盘活现货库存,提高盈利能力,降低存货风险的目标,还能突破期货市场容量的限制,满足现货企业对流动性的需求。 基于商品现货的期权生态体系建立起来以后,将真正打通“虚”与“实”,大大提高现货企业的运营效率和风险管理水平,实现期权、期货和现货的有机结合, 帮助企业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这个生态的建立,需要行业的共同努力,尤其要涌现一批深入扎根产业,兼具强大现货运营能力与专业期权应用水平的产业投行,这也是我们一直努力的方向。[详情]
近日,场外衍生品市场个别风险事件引起业内关注,庆幸的是,各方对此颇为理智,反应也较为冷静。 在场内市场出现连续极端行情的背景下,个别期货公司风险管理公司的场外业务客户因现货资金周转困难,未按约定缴足保证金且未有效减仓,被强行平仓后给风险管理公司造成较大额度的穿仓损失。 客观地说,我国场外衍生品市场还处于探索阶段,过去几年发展道路并不平坦,出现过一些风险事件,但瑕不掩瑜,不能以点概面、以偏概全,以个别风险事件来否定场外衍生品市场发挥的功能作用。总体上看,我国场外衍生品市场的发展形势良好,风险可控。当前,维护场外衍生品市场健康发展的首要任务仍然是“全面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维护场外衍生品市场健康发展的根本出路在改革 有资料统计,我国规模以上生产企业逾50万家,但利用期货市场管理风险的仅3.7万家,远低于国外成熟市场。近年来,通过风险管理公司的有益探索,场外衍生品市场正逐渐成为场内期货市场的有效补充,满足了实体企业的个性化风险管理需求。 以场外期权为例,在实体企业需求推动下,风险管理公司探索出一系列丰富的交易策略,帮助实体企业灵活应对市场风险,稳定生产经营,平滑利润曲线。具体来看,在采购阶段,实体企业可卖出看跌期权降低采购成本,或买入看涨期权锁住日后原料价格上涨风险;在储存阶段,实体企业可卖出看涨期权降低库存成本,若对日后价格存在看空预期,则可改为买入看跌期权进行保护;在销售阶段,实体企业可提前买入看跌期权锁住日后产品销售价格。 中央一号文件连续3年明确指出“稳步扩大‘保险+期货’试点”。在期货交易所和地方政府的支持下,期货公司及其风险管理公司开展了大量的基于场外衍生品业务的“保险+期货”试点项目,在助力“三农”发展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据统计,2018年,风险管理公司围绕大豆、玉米、鸡蛋、白糖、棉花、苹果、天然橡胶等品种开展200多个试点项目,涉及全国三分之二的省级行政区域,惠及农户几十万户,覆盖农作物面积数百万亩,示范效应良好。“保险+期货”项目,充分发挥了期货行业在农业风险管理方面的优势,有效降低农业支持成本,提高农业支持效能,助力精准扶贫。 近年来,我国场外衍生品市场发展迅速,但与国外成熟市场相比尚处于初级阶段,和所有新兴市场一样,个别风险事件的发生尚难避免。从这次风险事件本身看,场内市场的连续极端行情是其中的重要背景,此间相关场外客户已追加大额保证金,最终因资金周转困难才被强制平仓。 风险事件发生后,相比一时一事的追究,反思、研究其背后的得失,提升全行业的风控有效性,更有价值,也更紧迫。 北京某期货公司高管曾给笔者如此比喻进入现货行业的感受:长期以来,期货公司以经纪业务为主,严格落实监管要求,合规与风控相对简单,也养成了遵守纪律、履行约定的好习惯。有一天,当“乖孩子”走出原来的“圈子”后,短期还不适应外面世界的惊涛骇浪,发现自身在经营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面对外在的市场风险。“这暴露出我们自身的问题,对风险认识还不到位,风险管理体系不健全,责权不清晰。” 今年以来,中国期货业协会再次修订并发布了期货公司风险管理公司业务试点指引,进一步加强场外业务的自律管理。期货公司及其风险管理公司在理解制度和具体落实层面,要认真地评估一下自己:第一,是否对客户充分了解、分类甚至筛选,掌握并了解客户现货持仓、期货持仓、现金流等相关情况,是否提前进行风险评估、风险识别;第二,是否建立了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明确业务授权与决策机制;第三,是否有实时的风险预案、应急方案,风控部门能否独立运行,不受干扰地履职。 期货市场是交易风险的市场,期货公司是经营风险的金融机构,风险无处不在,直面风险、控制风险正是期货行业发展的初心和使命。风险管理的理念,是我们本身就应具备的企业文化。 如今,期货行业在国民经济中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职责。在经济新常态下,需要丰富的市场工具配置资源,更好地适应实体经济多样化的风险管理需求。我们既不能因噎废食、谈风险色变,也不能无所顾忌、盲目“一窝蜂”。只有坚定信心、立足自身、苦练内功、发挥功能,期货行业才能在更高层面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理性客观看待场外衍生品市场创新 7月9日,华丽家族的一则公告,让场外期权这个衍生品市场备受关注。全面认识该事件,首先要了解场外衍生品市场的发展概况。2012年起,期货公司通过设立风险管理公司的方式开展以风险管理服务为主的业务试点,其中包括了场外衍生品业务。近几年来,场外衍生品业务从无到有,快速发展,2018年期货公司风险管理公司场外衍生品业务规模达到9406亿元。 与场内衍生品相比,场外衍生品在定价、合约、流动性、保证金以及信用风险方面有诸多不同。场外衍生品价格由做市商根据标的历史走势、头寸持仓结构、未来行情研判等多种因素评估得出;场外交易的条款也可以个性化定制;场外交易流动性和保证金条款也与场内交易有所不同。另外,场内期权是中央对手方集中清算,而场外基本都为双边清算,存在对手方的信用违约风险。 总的来说,场内与场外期权之间存在有利的互补,也存在特定的差异,适合不同的需求场景。就目前的商品期权来说,实体企业标准化、小批量的交易可以在场内完成,个性化、大批量的交易更适合寻求场外交易。 本次事件中,拥有现货的企业利用场外期权进行套期保值,既然是套期保值,如何评价套保效果呢?难道是简单的“单腿亏损”吗?这不禁让人想起之前媒体报道的“中石化套保亏损百亿元”,把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割裂开来,只关注期货市场的亏损。同样,对此次事件中的企业,也不应只简单关注其在场外衍生品市场的亏损,而无视持有现货的盈利。 场外期权套保何时需要追加资金以补足保证金?对于现货商来说,现货的盈利需要时间周期,而盘面的亏损可能导致其在两三天内就要追保。因此,虽然从总量上来看,套保现货销售收入利润的净现值与套保亏损互相匹配,但是短期对冲头寸的亏损无法通过阶段性的现货端收入得以补足,造成了现货商不能及时补足保证金,以至于最后被强平。当然,不可否认,套期保值的实体企业也要加强资金管理的能力,减少短期内销售资金流入与对冲所用资金在时间上的错配,更好地进行风险管理。 场外授信这把双刃剑让做市商在此次事件中饱受非议,那么场外授信是否合法合规呢? 首先,场外衍生品业务相关的法律法规从未禁止风险管理公司为客户提供授信,这完全是企业在经营管理方面的自主行为,合法合规。其次,允许存在授信的形式,就是为了让风险管理公司更灵活地帮助客户应对市场变化,进行风险管理,这在现货市场是非常成熟和常见的模式。针对该事件,重点是风险管理公司应该不断提升专业能力,而不是被一刀切地套上“枷锁”,那只会让服务实体的模式失去活力。最后,不要把授信当作洪水猛兽,这种模式是应客户的需求而生的,只要有严格、科学的授信机制,根据客户的现货情况、信用记录、合作经历等,结合风险管理公司的风险承受力,风险完全是可控的。 尽管场外授信模式成熟且常见,但在实际应用中市场和做市商仍需对管理超大规模客户的信用风险做足准备。超大客户本身交易规模较大,导致一旦出现资金紧张苗头,单一机构很难在及时化解头寸风险和防止平仓操作造成对市场剧烈冲击这两个矛盾目标上作出有效的权衡。对于整个市场以及做市商来说,如何建立一个全面高效的信用风险预警体系才是重点。 全球范围内,信用风险是衍生品市场的常态化风险,必须要以理性客观的心态去面对。特别是考虑到我国衍生品市场尚处于发展初期,在这一阶段必然会经历一系列风险事件的洗礼和考验。每一次洗礼,都是行业总结经验教训,从市场微观制度、宏观文化层面,使整个市场体系更强、更高效和更稳健的机会。在此次风险处置中,华泰期货采取了积极的风控措施,损失在可控范围内,警钟与经验同样重要。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1周年,也是1988年政府提出探索期货交易31周年。31载栉风沐雨,在一代代期货人的坚守和奋斗下,我国期货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乱到治,从投机盛行到现在功能的逐步发挥、渐入佳境。场外衍生品市场从2013年拓荒创新到2018年授信开启,只要场外衍生品服务实体企业的初心从未改变,在实践中逐步建立全面高效的信用风险预警体系,场外衍生品市场的创新与前行就能被理性客观看待。此次事件对于完善国内场外衍生品做市制度,帮助监管层以及相关机构构建一个面向全市场的、更加全面高效的信用风险预警体系有着重要的意义。 [详情]
原标题:期货服务实体经济道路曲折前途光明 作者:证券时报 上市公司华丽家族7月9日发布的一则公告,暴露出一起商品场外期权业务风险事件,在行业内引发轩然大波。 华丽家族公告称,在华泰期货全资子公司华泰长城资本管理有限公司(下称华泰长城资本)多次发出追加资金通知的情况下,其场外衍生品业务客户未依据合同约定追加足额资金或有效减仓以缩小风险敞口,故华泰长城资本对该客户头寸采取强行平仓操作以释放风险,初步统计损失金额约4684万元。华泰期货将全力配合华泰长城资本妥善处置风险,加强风险排查和管控。 针对该事件,华泰期货近日表示,华泰长城资本现与客户保持持续沟通,并按照风险管理的有关程序进行应对处置,华泰长城资本目前经营情况稳定,流动性良好。 据了解,华泰期货是国内场外业务开展最早、规模最大的期货公司,2017年华泰场外期权规模超过1500亿元。去年1月至7月华泰期货的场外业务规模就达到了1300亿元,期权业务的收入更是突破了1亿元。 近年来,作为行业的创新业务模式,风险管理业务不仅成为部分期货公司的创收“主力军”,也在服务国内实体经济甚至国家战略层面发挥作用,受到市场的认可。中期协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风险管理行业的累计收入达到634.13亿元,较去年同期大增91%;行业累计净利润3.61亿元,较去年同比增长120%。 业内人士表示,在金融衍生品市场中,利益与风险交织,出现穿仓等风险事件实际上只是市场个案,不能因为个别独立事件,而否定金融创新,否定衍生品对实体经济保驾护航的作用。 一名风险管理行业资深人士介绍,关于金融衍生品工具的应用,从更长的周期去看,它的价值会越来越大。实际上,产融结合是未来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利用期货期权、场内场外的交易模式,对企业的供应链进行风险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重要基础。因此,期货、期权等金融衍生品市场以及风险管理业务还会有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 “当前风险管理业务整体还是稳步发展的。此次事件既是风险问题暴露的个案,也是一件好事,随着场外业务发展规模逐渐庞大,如何保证市场不会出现越来越多的信用违约事件,避免可能引发的系统性风险,这是监管部门、市场机构乃至整个期货行业都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上述资深人士表示。 业内人士表示,考虑中国衍生品市场尚处于发展初期,在这一阶段必然会经历一系列风险事件的洗礼和考验。每一次洗礼,都是期货行业总结经验教训,从市场微观制度、宏观文化层面,把整个市场体系做得更强、更高效和更稳健的机会。(CIS)[详情]
原标题:华泰期货子公司客户爆仓发酵场外衍生品交易“灰色操作链”隐现 具体而言,他们利用期货子公司给出的不菲授信额度,帮助下游企业买卖各类场外期权衍生品交易进行所谓的“套期保值”。 华丽家族(600503.SH)一则公告揭开了场外衍生品交易市场诸多不为人知的内幕。 华丽家族公告称,近日从华泰期货获悉,华泰期货全资子公司华泰长城资本的场外衍生品业务客户在多次发出追加资金通知的情况下,未依据合同约定追加足额资金或有效减仓以缩小风险敞口。故华泰长城资本对该客户头寸采取强行平仓操作以释放风险,初步统计损失金额约4684万元。目前华泰期货将全力配合华泰长城资本妥善处置风险,加强风险排查和管控。 “这起爆仓事件之所以发生,听说是杭州一家机构(中拓系公司)通过关联企业卖出大量PTA看涨期权,没想到PTA期货在7月1-2日连续两天涨停,导致这家机构爆仓被强制平仓,给华泰期货子公司造成不小的损失。”一位期货公司分析师向记者透露,市场传闻另有5家期货公司子公司受到牵连也遭遇爆仓损失。 不过,市场好奇的是,期货公司机构客户爆仓,为何会拖累期货公司子公司造成损失? 一位熟悉期货公司场外衍生品交易模式的知情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这背后,是各家期货公司为了拓展场外衍生品业务规模,通过旗下子公司向企业机构客户提供额外的授信支持,以便后者放大杠杆投资或套期保值,一旦企业机构客户出现爆仓,那么期货子公司就会遭遇连带的授信损失风险。 上述期货公司分析师坦言,授信机制的出现,无形间打开了一个潘多拉魔盒——大量大宗商品贸易商纷纷变成场外期权衍生品代理商,利用期货子公司给予的巨额授信,不断做大场外衍生品交易规模。“这些代理商到底有多少头寸是自营,多少头寸是代理,多少头寸是套期保值,多少头寸是投机押注,不少期货公司对此难以全面掌握,最终导致自身授信额度面临众多未知的风险。” 期货子公司授信机制“惹的祸”? “至今我们都没搞明白,这项成熟的场外衍生品交易模式为何会遭遇爆仓。”上述熟悉期货公司场外衍生品交易模式的知情人士感到迷惑,过去三年以来,期货公司已研发出一整套相对成熟的持有现货+卖出看涨期权的套期保值策略。 具体而言,期货公司子公司会帮助大批拥有大宗商品现货的企业机构客户卖出“看涨期权”,以对冲大宗商品价格下跌风险。即便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导致“卖出看涨期权”亏损,企业机构也可以用现货上涨收益“填补”上述衍生品操作的亏损。 在他看来,不排除华泰期货子公司向“爆仓”客户推荐的,正是上述衍生品交易策略。而这位客户在发现卖出PTA看涨期权巨亏后,不愿追加风险保证金以致爆仓事件发生,很可能是华泰期货子公司向这位客户提供了授信(作为卖出PTA看涨期权的交易保证金),因此后者觉得“亏也亏不到自己身上,任由爆仓事件出现”。 多位期货公司分析师分析后普遍认为,期货公司客户在场外衍生品市场遭遇爆仓,主要基于以下三个原因,一是客户资金链紧张导致无力追加交易保证金,二是客户认为期货公司存在“误导销售”,因此一怒之下不愿再掏钱投资上述高风险业务;三是客户的衍生品交易保证金来自期货子公司提供的授信,因此不少客户觉得“亏也是亏别人的钱”,自然没有自掏腰包追加保证金的动力。 “当前,第三种状况导致爆仓事件发生的几率正越来越高,因为不少客户发现只要自己不掏腰包追加保证金,衍生品交易亏损风险几乎全由期货子公司买单。”一位期货公司分析师指出。 “这次爆仓事件,也揭开了场外衍生品交易市场的诸多灰色操作内幕。”一名知情人士认为,这家爆仓公司很可能是中拓系公司,其主要营业主要是化工贸易以及相关产业投资。并进一步分析说,随着市场竞争激烈,越来越多期货公司只能通过提供大额授信支持进行获客与做大业务规模牟利。 记者向一位中拓系公司人士求证,对方不予置评,表示一切回应皆以公司公告为准。 前述知情人士进一步透露,由于市场竞争激烈,一方面期权价差持续收窄导致期货公司自营业务难以获得预期收益,另一方面经纪业务的收费空间,也从名义金额的千分之三,降低到万分之八左右。因此越来越多期货公司只能通过旗下子公司向客户提供更高的授信支持,一方面帮他们做大交易规模“多收三五斗”,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自营盘与部分用户开展对手盘交易押注未来期货品种价格波动加大,谋求相应的超额回报。 “这个授信机制的最大风险,在于授信额度与风控收费的严重不匹配,部分期货子公司一味向客户追加授信额度,却没有收取更高的费用对冲市场风险,由此导致不少客户投机心态趋浓——他们认为反正投机亏损,也亏不到自己身上,都亏期货子公司授信的钱。”多位期货公司分析师指出。 暗藏“看不见的风险”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多方了解到,随着期货子公司给予的授信额度日益抬高,一批业务规模较高的大宗商品贸易商纷纷变身场外衍生品交易代理商。具体而言,他们利用期货子公司给出的不菲授信额度,帮助下游企业买卖各类场外期权衍生品交易进行所谓的“套期保值”。 “代理模式的初衷是不错的。”一位熟悉相关代理操作的期货公司经纪业务负责人向记者透露,毕竟期货公司未必能触及众多产业下游企业,由大型贸易商进行代理操作,既能降低期货公司获客与业务拓展成本,也能帮助整个行业更好地管理大宗商品价格波动风险。 但他很快发现,这个代理模式渐渐被“玩坏了”——不少由贸易商变身而来的场外衍生品交易代理商一味要求追加授信额度,却基本不向期货公司“说真话”,导致期货公司无法全面掌握这些代理商日益增加的场外衍生品交易头寸里,代理与自营的比重各占多少,投机与套期保值的比重各占多少。 “每次我们去实地调研时,这些代理商都说自己拥有足够多的大宗商品现货,要求追加授信额度做大场外衍生品交易规模是基于套期保值策略多元化的需要,但事实上,他们未必拥有足够的现货,其衍生品交易策略主要是为了抬高杠杆押注大宗商品价格涨跌以获得更高投机收益。”他指出,有时他们遭遇投机亏损,还会从上游企业临时“调拨”一批大宗商品现货,以显示自己正在做“套期保值”(实则掩盖投机行踪),进而避免期货公司压缩授信额度。 “所以我们现在最担心的是,一旦他们衍生品头寸遭遇大幅亏损,可能会选择一跑了之或撒手不理,将爆仓风险与保证金亏损压力全部转嫁到期货公司授信资金身上。”他坦言。 多位期货公司分析师也认为,就上述华泰期货子公司客户爆仓事件而言,若中拓系公司果真采取“持有现货+卖出看涨期权”的策略,那么PTA期货价格上涨的收益基本能覆盖“卖出看涨期权”的亏损,到时华泰期货方面只需与后者按照合同约定,协商追讨交易保证金填补“授信亏损”即可,反之若中拓系公司卖出PTA看涨期权纯粹属于投机操作,没有足够资金缴付相应的交易保证金,那么华泰期货子公司很可能自己“兜底”了。[详情]
原标题:风险控制是生命线 业务发展应稳扎稳打 近日,因国内某大型现货企业亏损违约引发的商品场外期权业务风险事件,在业内引发反思和讨论。虽然交易对手的信用违约是此次风险事件发生的直接原因,但也反映出风险管理公司目前在风险防范和控制上的不足。业内人士认为,此次事件为行业敲响了警钟,风险的暴露有利于促进市场各方完善制度、加强管控,进而促进期货风险管理业务更加健康的发展。 A现货企业信用违约波及风险管理公司 近日,一起商品场外期权业务风险事件在行业内引发讨论。事情起因于上市公司华丽家族7月9日发布的一则公告:在华泰期货全资子公司华泰长城资本管理有限公司(下称华泰长城资本)多次发出追加资金通知的情况下,其场外衍生品业务客户未依据合同约定追加足额资金或有效减仓以缩小风险敞口,故华泰长城资本对该客户头寸采取强行平仓操作以释放风险,初步统计损失金额约4684万元。华泰期货将全力配合华泰长城资本妥善处置风险,加强风险排查和管控。 针对该事件,华泰期货近日向期货日报记者表示,华泰长城资本现与客户保持持续沟通,并按照风险管理的有关程序进行应对处置,华泰长城资本目前经营情况稳定,流动性良好。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风险管理公司每天和风险打交道,但事件爆发的根源是信用风险而非市场风险,而这种风险在国内并没有引发足够的重视。在场外领域,不少现货企业会多方比照,寻求与授信额度更大的风险管理公司达成合作。风险管理公司迫于竞争压力,往往不会放弃交易量大的现货客户,在不得不扩大授信额度的同时,也放大了自身风险。 短短几年内,风险管理公司业务发展迅速,与风控体系不匹配的矛盾逐渐显现。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一事件对风险管理行业来说,未必是坏事情,只有经历深蹲才能跳得更高。 期货日报记者了解到,在此次商品场外期权业务风险事件中,国内某大型现货企业是主角,这家现货企业为锁定其加工利润,在期货市场及场外市场对其未来PTA现货销售收入进行锁定。从6月中旬开始,PTA价格持续上涨,该企业持有的空头头寸亏损不断积累,7月1日和7月2日PTA期货连续两天涨停,最终这家企业穿仓,头寸被强平。穿仓给该企业的合作方——多家风险管理公司带来一定的损失。 中国(香港)金融衍生品投资研究院院长王红英认为,此次穿仓事件根源在于这家现货企业对市场判断失误,从而带来期权交易策略应用不当,再加上头寸可能过高,保证金不足,使得风险波及其交易对手风险管理公司。 不少风险管理公司向记者反映,这家企业的专业性和业务创新能力在市场中处于领先水平。该企业的场外衍生品业务通常是服务自身套期保值,也有部分的投机敞口。另外,有消息称这家企业的场外衍生品业务交易量很大,因此,该企业在与国内风险管理公司合作时具有较强的议价权。 “这家企业通常要求合作方授信交易,即在一定额度内不向其收取保证金,但如果有盈利必须当天能出金,这个要求显然不太合理,但是很多公司希望与其合作以保障自身的业务量,为了维持合作给予其大量授信。这为此次风险事件埋下了隐患。”华东地区某期货公司风险管理公司相关人士告诉记者。 之前和该企业合作过的其他风险管理公司也向记者印证了这点。“他们与公司有过合作,较为强势,提的要求比较多,比如大额授信、日内结算支付等,我们很难满足他的需求。” B防范交易对手违约 尽职调查是关键 虽然交易对手的信用违约是此次风险事件发生的直接原因,但也反映出风险管理公司目前在风险防范和控制上仍有短板和痛点。 在本次事件中,华泰长城资本多次发出追加资金通知,客户未依据合同约定追加足额资金。事实上,对于风险管理公司而言,保证金是由各家公司收取,并自行确定保证金比例。因此,向客户追加保证金这件事从操作层面上看,显得既棘手又尴尬。 “这次的特别之处在于给客户很高的授信,追保也不太及时。但说实话这在行业内也算常见的事,向客户追保通常要有一个过程。不过,与场内交易不同的是,客户清楚知道场外追不追保是由风险管理公司自己决定的。“银河德睿资本副总经理张堃告诉记者。 “因此,如果总向客户追保,客户可能觉得你不够友好,或者说我这个客户对你不重要,由此引发诸多矛盾。对风险管理公司而言,每次追保其实都很尴尬,并没有那么理直气壮。因此,我相信在此次事件中这几家公司在追保的过程中,一定经历了比较艰难的与客户协商的过程。”他说。 业内人士认为,从风险管理公司自身来看,防范业务开展过程中出现类似风险,关键是要及时了解交易对手或客户流动性变化情况,将风险消除在萌芽阶段。另外,要加强与监管部门的沟通和合作,协助搭建全市场层面的风险管理监控系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有效地实现交易头寸及流动性动态跟踪,对潜在问题及时预警,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措施。 “风险管理公司应该对业务风险有更清晰的认识,建设好自身的风控体系并严格落实。此次事件虽然发生在场外衍生品业务中,但对期现业务也是警醒:不能因交易对手体量大而盲目相信其履约能力,授信必须谨慎,对各个业务环节可能出现的风险都要做好应对准备。”上述华东地区期货公司风险管理公司人士表示。 王红英也认为,对风险管理公司而言,在开展场外业务前,需要对交易对手进行大量调研,比如调查企业的经营利润、净资产、现金流、信用状况等,评估企业的实际业务需求量。“目前,期货风险管理公司业务发展的路径是正确的,但与银行、信托等传统金融机构相比,最大的问题是风控人员不足以及风险管理能力不足。” C加强信用风险管控 相关制度有待完善 在加强信用风险管控方面,除了风险管理公司需要提升自身风控能力外,相关制度也有待完善。 “国内风险管理公司业务发展刚刚起步,还需加强对履约风险的防范。”在王红英看来,目前市场一旦出现场外交易对手方违约或不按规定履约的情况,风险管理公司很难强制其履约。而且风险管理公司和对手方出现信用履约问题之后,基本只能走法律诉讼的程序,不但耗时长、费用高,对于风险管理公司自身净资本的冲击也会非常大,甚至可能引发风险管理公司“停摆”的状况。因此,对于场外衍生品交易监管,还是需要一些相关的制度来匹配。 据了解,目前国际市场的场外业务是以信用业务为主,一是有严格的尽职调查程序,二是有健全的社会信用体系。现在国内市场尚不成熟,风险管理公司业务竞争激烈,很多公司为开发客户和保障业务量,降低授信标准,扩大授信额度,很容易出现信用风险。 “建议监管部门牵头制定场外业务授信规则,统一行业标准,避免客户的对比和讨价还价。”鲁证经贸负责人秦小海说。 张堃认为,行业内外包括监管部门能够理性、客观看待此次事件。授信滥用、保证金比例不合理、追保不及时等,都是行业发展初期面临的问题,希望监管部门能够出台政策促进市场规范发展。“现在由打价格战转为打授信战,这是有问题的。如果企业轻易获得授信,就意味着企业开仓时不用入金,没有很大的资金成本,这是变相鼓励其投机。” “作为一种对手行为,场外交易本身没有强制履约制度。近年来,场外交易转入场内结算在国际市场成为一种发展趋势。”王红英认为,场外交易市场比较缺乏信用机制的履约保障,可以考虑未来引进第三方保证金存管和强制清算的机制,从市场制度建设的大框架进行保障,即使对手方出现违约问题,市场也不至于停摆。 业内资深人士向期货日报记者表示,目前已有国内商品交易所在探讨“场外交易,场内清算”的可行性,具体实施会涉及成本、系统建设等方面的问题,但这种模式值得倡导,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信用风险问题。 上述华东地区期货公司风险管理公司人士建议,未来可以进一步优化风险管理公司的业务数据报送制度,对报送的数据作更详尽的分析,进而出台更有利于行业平稳健康发展的监管要求。 另外,上述业内资深人士还表示,此次风险事件的发生,也与场内对冲工具缺乏有一定关系。“如果客户交易的品种能在场内对冲,那么保证金要求就是硬性的,交易头寸也不会太大。” “期货行业目前发展非常快,各家期货交易所也在积极推进产品创新,应该有更多层次、多元化的金融衍生品工具,供各个层面的企业应用。”王红英表示,目前,场内市场期货品种较多,期权品种相对较少,期权工具更多集中在场外市场,尤其是风险管理公司主导的创新多元化产品。但是通过研究期货公司的产品报价发现,报价和产品内在价值的偏差是比较大,会给交易带来较大的隐患。 总体看来,全球范围内,信用风险一直是衍生品市场的常态化风险,必须用理性客观的心态去面对。特别是国内场外衍生品市场尚处于发展初期,在这一阶段必然会经历一些风险事件的洗礼和考验。每一次洗礼都应是行业总结经验教训,从市场微观制度、宏观文化层面,把整个市场体系做得更强、更高效和更稳健的机会。 D创新是“双刃剑” 风险管理业务要警钟长鸣 近年来,作为行业的创新业务模式,风险管理业务不仅成为部分期货公司的创收“主力军”,也在服务国内实体经济甚至国家战略层面发挥作用,受到市场的认可。 中期协最新备案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5月31日,共有80家风险管理公司通过协会备案,其中有79家公司备案了试点业务。今年前5个月,风险管理行业的累计收入达到634.13亿元,较去年同期大增91%,行业累计净利润3.61亿元,较去年同比增长120%。 对于期货行业的未来发展,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曾在中期协会员大会上表示,鼓励期货经营机构根据实体企业的需求,深耕现有业务类型,创新服务内容,探索新的业务模式和类型,拓展服务的深度和广度。期货公司要进一步增强资本实力,给实体企业提供更多的、一对一的风险管理服务,也要考虑行业的成本和业务模式的要求,既能防控风险,又能降低成本,便于市场各方参与交易,同时也要考虑如何为经济社会发展增加价值,而不是靠牌照生存。 “对于产业客户和机构客户而言,在参与市场的时候应当更好地识别和控制风险。对于风险管理公司而言,要牢记风险控制是生命线,业务发展应该稳扎稳打,发展不宜过于激进。市场各方应努力构建一个面向全市场的、更加全面高效的信用风险预警体系。如果能迅速实现这一目标,场外衍生品市场将会以更加稳健的姿态迈向新的发展阶段。”上述华东地区期货公司风险管理公司人士表示。 在王红英看来,金融衍生品市场中,利益与风险交织,出现穿仓等风险事件实际上是市场个案,不能因为个别独立事件,而否定金融创新。“关于金融衍生品工具的应用,从更长的周期去看,它的价值会越来越大。实际上,产融结合是未来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利用期货期权、场内场外的交易模式,对企业的供应链进行风险管理,这是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重要基础。因此,期货、期权等金融衍生品市场以及风险管理业务还会有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 他表示,创新是双刃剑,风险管理公司业务应市场需求而生,但也要注意到,一方面,许多企业目前履约能力不足,存在信用风险,市场缺乏第三方资金监管;另一方面,由于期货行业传统经纪业务收入下降,风险管理业务被部分期货公司作为未来增收的重要来源,从而导致开展业务急功近利,出现合规与风控要求放松的现象。“对于期货公司来说,风险管理公司的合规性以及业务风险管理制度建设,也应重新进行思考和定位。当前风险管理业务整体发展还是要控制节奏,有序进行。” 秦小海也表示,随着行业逐步成长,风险管理公司盈利能力越来越强,各方期待越来越高,尤其是股东层面。在经纪业务增长乏力的情况下,很多期货公司加大了对风险管理公司的投入,而在风险管理公司风控能力、管理能力和业务能力没有同步成长的情况下,个别公司可能会放松风控的弦,导致出现风险。风险管理公司还是要结合自身的各方面条件,稳扎稳打,把内控基础打牢,这样才能更快进步。另外,行业应该加强沟通,建立业务标准,为了眼前利益而放松准入,以获得客户和业务,这是对自身和行业不负责任。 “建议监管部门牵头,针对一些高风险业务制定业务标准。同时,建立市场信息调查和发布机制,类似于持仓信息等。另外,金融机构风险通常是系统性的,不仅是当事企业,因为金融机构自身的交易是在行业内,与很多同业机构有往来,风险出现时,有关部门应尽快掌握情况并通报提醒行业机构注意风险,避免引发更大范围的系统性风险。”秦小海说。 一位风险管理行业人士告诉记者:“该事件给我们很大触动,我们既感到庆幸,也对自身风险控制产生了疑虑,第一时间开展了各业务条线的全面自查和风控升级措施。此次事件应该为行业敲响警钟,促进行业更加健康发展。同时,要牢记风险管理公司服务实体的初心,守法合规,稳中求进。” 王红英也认为,此次事件既是风险问题暴露的个案,也是一件好事,随着场外业务发展规模逐渐庞大,如何保证市场不会出现越来越多的信用违约事件,避免可能引发的系统性风险,这是监管部门、市场机构乃至整个期货行业都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详情]
中证网讯(记者 王超)7月12日,华泰期货表示,近日其全资子公司华泰长城资本的某场外衍生品业务客户,在华泰长城资本发出追加资金通知的情况下,未依据合同约定追加足额资金或有效减仓以缩小风险敞口。 华泰长城资本以维护市场平稳、控制风险为基本原则,对该客户头寸采取强制平仓操作以释放风险,初步统计或有损失金额约4684万元。华泰长城资本现与客户保持持续沟通,并按照风险管理的有关程序进行应对处置。 目前,华泰长城资本经营情况稳定,流动性良好。[详情]
来源:财主小报 作者: 毛豆君 今日,惊爆整个期货圈儿、甚至金融圈儿的,莫过于华泰期货全资子公司华泰长城资本的场外衍生品业务客户爆仓,在强行平仓后,华泰期货损失达到了4684万元。 7月9日,华丽家族发布公告称,华泰期货全资子公司华泰长城资本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泰长城资本”)的场外衍生品业务客户在华泰长城资本多次发出追加资金通知的情况下,未依据合同约定追加足额资金或有效减仓以缩小风险敞口。故华泰长城资本对该客户头寸采取强行平仓操作以释放风险,初步统计损失金额约4684万元。华泰期货将全力配合华泰长城资本妥善处置风险,加强风险排查和管控。 要知道,华泰期货是中国首批成立的期货公司之一及全国首批获得投资咨询、资产管理、风险管理子公司业务创新试点的期货公司之一,也是中国期货业协会理事会会员、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全面结算会员、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会员以及国内三大商品交易所的会员。 在近几年的期货公司分类评价结果中,华泰期货都是位居前十,AA评级(最高级别)的期货公司之一。并且,2017年华泰期货场外期权规模超过了1500亿元,只是2018年1-7月,华泰期货的场外业务规模就达到了1300亿元,期权业务的收入更是突破了1亿元。 据接近华泰期货的人士称,行业内还涉及其他5家期货公司的风险管理子公司,均被集体穿仓了。有传闻称,五家期货公司加起来的穿仓金额达到2.5亿。但是否属实,还不得而知。 据最先发布的券商中国称,此次场外业务爆仓的客户指向了中拓系公司,该公司疑似利用关联企业卖出了大量的PTA看涨期权,而PTA期货在7月1日和7月2日连续两天涨停,最终客户爆仓被强平,同时穿仓给期货公司子公司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据推测,该客户在期货公司有授信额度,相当于期货公司借钱给客户用,损失才会如此巨大。 根据小编在网络的结果,中拓系公司:中拓(福建)与杭州华速是两家关联公司。中拓(福建)实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3月,位于长乐市鹤上镇。营业执照注册号为350182100034971,注册资本伍仟万圆整,实收资本伍仟万圆整。公司主要经营化工原料及产品、纺织品、针织品及原料、金属材料及制品、初级农产品的代购代销;企业投资管理咨询。 PTA属于化工原料,并且PTA的下游延伸产品主要是聚酯纤维,也就是俗称涤纶,主要用途是作为纺织原料。 PTA期货,从涨停到跌停 PTA1909合约,从2019年6月18日开始出现“异动”,“异动”主要表现在持仓和成交量上面,合约开始进入异常波动期,市场多空双方博弈得很激烈,增仓、减仓交替进行。 6月28日,成交545.7万手,成交量达到了2018年8月6日以来的高位。7月1日,PTA1909合约上涨370元/吨,暴涨6.25%,但只增仓了4万手,并且成交量还有所下降。市场人士解读,当日成交417.4万手,跟6月27日的571.5万手比起来,下降了约30%,已成明显的一边倒的态势,空头已经无力阻挡,多方势如破竹。 自7月1日夜盘,PTA跳空开盘,持续增仓上行。7月2日14:30,合约封死涨停板,直到收盘也没有打开。 而到了7月2日夜盘,市场则风云突变。PTA跳空高开后,市场资金开始大幅度减仓,并且延续到了7月3日白天。直到7月3日收盘,整个市场减仓了41.5万手,盘面呈现多头平仓的态势。 7月4日,市场继续大幅度下跌,最后以跌停收盘。业内人士表示,“逼仓”行动基本结束。7月5日,市场惯性下跌之后,回归正常波动。 时隔六年,第二次穿仓 事实上,这并不是华泰期货第一次穿仓造成巨额损失了。 根据华泰期货母公司华泰证券年报显示,2013年华泰期货公司客户张晓东期货账户于2013年4月16日发生重大穿仓事件,金额为人民币 22,639,786.41 元。 时隔六年,再爆出“穿仓”事件,是偶然?还是存在风控漏洞呢? 客户保证金穿仓不止一家 2017年,申银万国期货对客户进行强行平仓过程中,未能及时有效地控制风险,致使客户出现穿仓。因此收到了上海证监局责令改正措施。 2018年10月,弘业期货在客户保证金出现穿仓时,未得到客户明确同意,公司员工主动为客户垫资,以手工入金方式向该客户期货账户存入保证金。之后为归还员工代垫款,弘业期货又以手工出金方式从该客户期货账户取出保证金,因此受到了江苏证监局警示。 风险管理子公司风控敲警钟! 中拓系场外期权爆仓事件,对期货公司风险管理子公司业务发展无疑会带来一定负面影响,给行业风控更是敲响了警钟。 期货期权行业发展迅速,期货公司应加强风险控制、加强管理。在场外期权业务层面,更不能随意调低保证金甚至放开信用交易。 注:本文有删减修改[详情]
文:火潋滟,水翼 古罗马哲学家马库斯·图留斯·西塞罗说过,被同一块石头绊倒两次可说是奇耻大辱。 人们日常也常说“不要在同一块石头上绊倒两次”,对人是如此,对企业也是如此。 新浪财经讯 近日华丽家族公告称,华泰期货全资子公司华泰长城资本的场外衍生品业务客户爆仓,在强行平仓后,华泰期货损失4684万元。 6家公司中招,竟是同一客户所为? 据券商中国援引接近华泰期货的人士称,发生穿仓的主要是期货风险管理子公司的场外期权业务。目前了解到原因是,杭州一家机构客户通过关联企业卖出了大量的PTA看涨期权,由于PTA期货在7月1日和7月2日连续两天涨停,最终客户爆仓被强平,同时客户又穿仓给期货公司子公司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这次穿仓的不只华泰期货一家,行业内还涉及其他5家期货公司的风险管理子公司,均被集体穿仓了。”上述人士说。 网传同一客户在6家期货公司全部爆仓 目前网传6家期货公司的损失竟来源于同一客户,据悉该客户在期货公司有授信额度,相当于期货公司借钱给客户用,损失才会如此巨大。 华泰期货两次出现“穿仓”事件 谈起场外期权业务,绝对不能忽视华泰期货,根据此前公开信息,华泰期货2017年场外期权规模已超过1500亿元,是2016年的60倍,市场占有率超过60%,稳居行业第一。而2018年1-7月,华泰期货的场外业务规模就达到了1300亿元,期权业务的收入更是突破了1亿元。 快速发展的同时,风险事件也随之而来。根据华泰期货母公司华泰证券年报显示,2013年华泰期货公司客户张晓东期货账户于2013年4月16日发生重大穿仓事件,金额为人民币 22,639,786.41 元。 而如今华泰期货再爆出“穿仓”事件,是偶然?还是其自身存在风控漏洞呢?这非常值得业内思考和警醒,据悉华泰期货近日在杭州专门开会讨论,或许其他几家期货公司也应有所反思。 反过来说,此次涉事期货公司多在上海杭州,本身服务于当地企业客户是金融机构的使命,但在市场竞争的压力下,风控部门能否坚持原则,还是被迫向“最低”风控标准靠拢来拉拢客户,确实值得业内反思。 业内直言:一言堂或许才是“罪魁祸首” 华泰期货连续两次出现“穿仓”事件造成重大损失,其自身风控确实值得反思,但为何6家期货公司一起“中招”?带着这样的疑问,新浪期货也向业内发出了质疑。 一位相关风控人员表示,相对于证券母公司或者银行等金融机构,期货公司本身的风控复杂性更大,而行业竞争压力也更高。近几年场外期权发展很快,大家都盯着这块业务,但在企业内部很多时候管理上还是“一言堂”为主,风控部门有时候也只能妥协。 据《期货日报》6月13日报道,2018年末期货系场外期权累计初始名义本金为9406.01亿元,同期券商系场外期权的累计初始名义本金为6718.31亿元,期货公司在规模上已经超过了券商。规模的急速发展对期货公司风控能力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如何在风控和业绩之间寻找平衡仍然是一个难题。 伤筋动骨但不致命 穿仓亏损能否找回? 数据显示,华泰期货及其他几家期货公司2018年的盈利数据尚且良好,2018年华泰期货净利润为2.06亿元,穿仓金额虽然不小但是对企业经营发展,并不会构成致命风险。 尤其是期货市场实行了严格的保证金托管制度,因此此次穿仓事件的影响不会扩散到期货公司之外。 那么,客户穿仓的损失,期货公司还能拿回来吗? 理论上只要后期客户将期货公司代其垫付的穿仓损失款补上即可,即使客户“不认账”也可以通过法律手段解决,但是现实往往与理论存在差距。 此前华泰期货张晓东“穿仓”事件中,华泰期货于2013年12月27日,向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对张晓东提起民事诉讼,要求张晓东赔偿华泰期货代其垫付的穿仓损失并承担全部的诉讼费用。 虽然最终华泰期货胜诉,但最终由于被执行人暂无履行债务能力,2017年华泰期货动用期货风险准备金予以核销,待确定其可收回时再予以转回。 由此可以看到,虽然最终期货公司赢得判决,但是前后耗费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而由于客户已经亏损爆仓,很可能其自身已经濒临破产,没有能力履行判决,期货公司只能“自掏腰包”。[详情]
原标题:华泰期货“穿仓”事件背后:这是一场惊心动魄的PTA期货多空大战!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华泰期货最近有了点麻烦,旗下的华泰长城资本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泰长城资本)的客户“穿仓”(指客户账户上客户权益为负值的风险状况,即客户不仅将开仓前账户上的保证金全部亏掉,而且还倒欠期货公司的钱)了,华泰长城资本跟着搭进去4684万元! 根据业内人士的指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留意到了郑州商品交易所PTA期货近期的异常走势。在业内人士的帮助下,复盘了“逼仓-爆仓-强平”的全过程,果然惊心动魄。 7月3日,PTA期货市场持仓狂减41.5万手;7月4日,PTA期货创出了上市以来的历史天量。至此,多空大战告一段落。7月9日,华泰期货二股东华丽家族公告,华泰长城资本的客户爆了,并且出现“穿仓”。 期货公司场外期权业务“爆雷” 期货公司经纪业务竞争早已白热化,散户就那么多,百多家期货公司抢来抢去,佣金手续费激战多年的结果就是大家都没钱赚,佣金业务这一块儿基本上做死掉了。为求生路,期货公司纷纷把目光转向机构客户,转向资产管理业务和风险管理业务,这是期货公司目前赖以生存的、能够看得到增长希望的领域。 很不幸,近日,风险管理业务中的重头戏——场外期权业务——“爆雷”了。 这个消息的源头是7月9日上市公司华丽家族的董事会公告,公告称:“近日从华泰期货获悉,华泰期货全资子公司华泰长城资本的场外衍生品业务客户在多次发出追加资金通知的情况下,未依据合同约定追加足额资金或有效减仓以缩小风险敞口。故华泰长城资本对该客户头寸采取强行平仓操作以释放风险,初步统计损失金额约4684万元。” 有媒体报道:“目前了解到的原因是,杭州一家机构客户通过关联企业卖出了大量的PTA看涨期权,由于PTA期货在7月1日和7月2日连续两天涨停,最终客户爆仓被强平,同时客户又穿仓,给期货公司子公司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这次穿仓的不只华泰期货一家,行业内还涉及其他5家期货公司的风险管理子公司,均被集体穿仓了。” 上述媒体的报道还称:“据业内人士透露,此次场外期权爆仓的是中拓系公司,主要做化工贸易和相关投资。在与各期货公司风险管理子公司签订合同时,用了不同公司抬头,有些用了‘中拓(福建)实业有限公司’,有些则是用了‘杭州华速实业有限公司’”。 但是截至记者发稿,“中拓系”并没有发声,这个事情目前还仅有单一信源,具体细节也不是很清楚。《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正在多方核实。 多空大战 PTA期货创历史天量 PTA期货交易是PTA场外期权合约设计的基础,是期货交易衍生出来的,通过观察PTA的期货走势可以间接还原一下事件的概貌。 PTA1909合约,从2019年6月18日开始出现“异动”,“异动”主要表现在持仓和成交量上面。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6月18日,合约增仓10.9万手,外盘占比53%(外盘代表资金的主动性买入行为,内盘代表资金的主动性卖出行为),成交量251.7万手,而前一个交易日是196.6万手,成交量增加28%。 6月19日,合约增仓6万手,涨幅放大到2.92%,跟前一个交易日相比,阳线的实体加大。从此合约开始进入异常波动期,市场多空双方博弈得很激烈,增仓、减仓交替进行,市场的持仓多空转换的力度明显放大。这个过程一直持续到6月27日。 6月28日,市场消停了一天,市场难得地出现了持仓小幅下降的态势,当日减仓约2.3万手,内盘占51%,总体表现为多头逐步平仓的态势,K线连续两日出现长上影。不过,市场也是暗流涌动,持仓虽然不怎么变化,但是成交量维持在2018年8月6日以来的高位,6月28日成交了545.7万手。 市场人士认为,这或许是暴风雨即将来临的特征。市场不再增仓!!!要么是多空双方都不想折腾了,要么就是有一方弹药告罄。果然,7月1日,奇怪的事情发生了。 7月1日,PTA1909合约暴涨6.25%!上涨了370元/吨,市场只增仓了区区4万手!与此同时,当日成交量还罕见地萎缩了,只成交了417.4万手,跟6月27日的571.5万手比起来,下降了约30%。市场人士解读称,这是明显的一边倒的态势,空头已经无力阻挡,多方势如破竹,或许空军方面真的是“弹尽粮绝”,被多头抓住了。 从1分钟K线图上看,局势看得更清楚。7月1日,当日PTA期货市场跳空开盘在6050元/吨,一分钟之内就到了6174元/吨。对于期货交易来说这就是一瞬间的事情,如果不是早有准备,估计连下单软件都来不及打开。 7月1日,北京时间9:50,PTA期货市场开盘50分钟之后,价格仍然维持在6170~6180元/吨一线,空方无力反击,这被多头抓住了机会。9:50过后,市场开始增仓上行,当日15:00收盘在6290元/吨。 北京时间21:00,PTA期货市场夜盘开始,又是跳空开盘,持续增仓上行。7月2日,北京时间14:30,合约封死涨停板,直到收盘也没有打开。 7月2日21:00,PTA期货市场夜盘又是跳空高开在6568元/吨,短暂冲高之后市场资金开始大幅度减仓,这个过程延续到了7月3日郑州市场白天的交易时段。7月3日收盘,整个市场减仓了41.5万手!其中内盘占51%,盘面呈现多头平仓的态势。 7月4日,市场继续大幅度下跌,最后以跌停收盘。但是持仓只发生了小幅的变化,成交量却创了有PTA这个期货交易品种以来的历史天量!业内人士表示,“逼仓”行动基本结束。7月5日,市场惯性下跌之后,7月8日收出小阳线。 7月9日,华丽家族公告,华泰期货的客户做场内期权爆了并“穿仓”了,期货公司损失的数字初步估计是4684万元。[详情]
原标题:中拓公司爆仓 华泰期货痛失4684万 期货公司收紧场外期权授信 华夏时报(chinatimes.net.cn)记者叶青 北京报道 近日,上市公司华丽家族(600503.SH)一纸公告,将期货公司场外业务的风险彻底暴露出来。公告称,其参股的华泰期货全资子公司华泰长城资本的场外衍生品业务客户出现风险,初步统计损失金额约4684万元。 这起场外期权客户爆仓事件在业内掀起轩然大波。 《华夏时报》记者就此采访华丽家族,其董秘办对记者表示,对华泰期货只是财务投资,不参与其日常经营,故无法回复具体操作细节问题。公司在收到华泰期货发来的相关情况通报函件后,第一时间予以披露。初步预计损失金额为4600余万元,华泰期货方面已采取措施尽力挽回损失,目前正在积极追讨过程中,故目前的预计损失金额为或有损失,后续如有相关进展,公司将严格履行相应的信息披露义务。 期货业内人士李欣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此事件使数家期货公司受到牵连,而整个事件主角中拓(福建)实业有限公司及其关联公司,如今正在为漠视市场风险的激进交易买单。 华泰期货损失4684万 据知情人士向《华夏时报》记者透露,爆仓客户直指中拓(福建)实业有限公司(下称中拓公司),该公司疑似利用关联企业卖出大量PTA(精对苯二甲酸)看涨期权,而PTA期货在7月1日和7月2日连续两日涨停,最终爆仓被强平,同时穿仓给期货公司子公司造成了巨大损失。 “近年来,伴随着国内期权上市品种的日益增多,场外期权业务也在快速发展,市场规模也随之扩大。由于场外期权流动性较差,我们一直担心市场会出现风险性事件,此次期货公司场外期权爆仓事件,无疑为快速发展的场外期权业务提了一个醒,可以说,风险控制是场外期权行业发展的生命线。”长期从事期权研究的徐宾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徐宾指出,这次遭遇场外期权爆仓事件的期货公司不只华泰期货一家,还涉及其他5家期货公司风险管理子公司,可以说是被集体穿仓了。事实上,华泰期货是国内场外业务开展最早、目前规模最大的期货公司,早在2017年华泰场外期权规模超过1500亿元;去年1月——7月达到1300亿元。 此外,记者通过天眼查查询显示,华丽家族是华泰期货第二大股东,持有华泰期货40%的股权,而华泰证券是华泰期货控股股东,持有60%股权。 针对华丽家族的公告内容,近日,《华夏时报》记者发送采访函给华泰期货,但得到的回复是,“您反馈的这个问题可能超出了我们的业务能力范围。”记者随即拨打对方提供的电话,但客服仍以无法回答相关问题为由挂断了电话。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7月23日,新三板挂牌公司天风期货发布公告称,其子公司已向中拓公司提起诉讼并获受理,被告人中拓公司。纠纷起因及基本案情是,原告天示(上海)企业管理有限公司(简称天示公司)与被告中拓公司进行了期货市场场外衍生品交易,但被告中拓公司存在未按照协议约定按时向原告天示公司提交履约保障品(现金),以及在交易结束后拖欠交易价款的情形,已构成违约。暂计至2019年7月5日,被告中拓公司累计拖欠款项为9115万元。 业内人士表示,此次爆仓事件共涉及五家期货公司,累计穿仓金额达2.5亿元。截至目前,华泰期货和天风期货均已证实亏损,预计亏损总额接近1.38亿元。 过度授信引发风险 “目前的期权市场分场外和场内期权,场内主要的特点是标准化合约,交易所通过交易撮合,使得买卖双方非常容易找到对手盘。所以,场内期权相较于场外期权,其流动性非常充足,这也是场内期权所具备的优势。但是对于场外期权,它的劣势就是个性化以及场外期权流动性较差。”芝华数据总裁黄劲文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近年来,期货公司风险管理业务快速发展,尤其是场外衍生品业务。不过,快速发展背后,却存在风险隐患以及赚钱效应不明显的问题。中期协最新备案数据显示,5月,风险管理业务收入为160.79亿元,同比增长84%;净利润为0.30亿元,同比增长101%。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前五个月,风险管理行业的累计收入达到634.13亿元,较去年大增91%;累计净利润3.61亿元,较去年同比增长120%,去年亏损18.35亿元。某期货公司内部高管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对于场外衍生品行业来说,参与交易的机构只有那几家规模大的还维持盈利状态,其他的期货公司几乎是亏钱状态。 此外,据记者了解,PTA是目前期货公司风险管理子公司场外期权市场里规模最大的品种。而中拓公司在PTA、MEG(乙二醇)及PX(对二甲苯)上的贸易量都非常大,尤其是在PTA场外期权市场的交易规模占比一度超过50%,可以说是最大单一客户。中拓公司的整体经营风险在快速扩散,场外交易爆仓已经引发连锁反应。 据化工品业内人士透露,四年前对于中拓公司还没有太多印象,要说中拓公司的崛起,也就近三年来的时间,圈内人对其印象是化工品贸易和衍生品业务都做得很大,但鲜有实体加工产业,公司在行业内有着很强的关系网,与一些大型化工企业关系紧密。 黄劲文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场外期权是国内期货公司风险管理子公司的一项重要业务。与场内期权撮合有所区别,场外期权交易往往采取一对一签订合同的模式,类似现货贸易,风险管理子公司作为交易平台承担一定信用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场外期权授信是此次中拓公司场外期权爆仓事件的一个重要原因。某期货公司大客户部经理屈先生对记者表示,很多民营企业对于场外期权有较大的需求,也希望通过授信来放大杠杆。而近期PTA场外期权爆仓事件后,公司总部已经下发通知收紧场外期权业务的授信。 黄劲文表示,对于场外期权各家公司的风控尺度会有区别。有些公司的尺度比较大,对客户提供互免授信,说直白了就是可以透支交易,允许客户短期亏钱了后面再补上,这样就存在很大风险。此外,还有部分期货公司的营销人员,因为想促成交易,自然会给客户额外做配资,也等于是借钱给他们,这个就完全绕开风控体系。最终就会出现,“我借你的钱做交易,赚了就是我的,一旦出现亏损的话,我已经亏没了”,然后就赖账,也就造成了穿仓的结果。[详情]
原标题:中拓系公司爆仓 实控人悄然变更 部分期货公司收紧场外期权授信 每经记者 杨 建 每经编辑 吴永久 7月初以来,一起场外期权客户爆仓而被强平的事件在业内掀起轩然大波,同时穿仓给期货公司子公司造成了巨大损失,数家期货公司受牵连。 实际上场外期权业务在国内的发展经历了艰难而曲折的过程,近几年在期货领域得到快速发展,而此次期货公司场外期权爆仓事件,无疑为快速发展的场外期权业务提了一个醒,风险控制是行业发展的生命线。 而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目前对于此次场外期权爆仓事件,多家期货公司表示,公司加强了风险控制程序,紧急收紧了场外期权业务的授信。 场外期权业务爆仓生波澜 7月初以来,一起场外期权客户爆仓事件在业内掀起轩然大波,数家期货公司受牵连,而事件主角是中拓(福建)实业有限公司及其关联公司。 实际上中拓系场外期权交易爆仓的暴露最早始于7月9日。据上市公司华丽家族发布公告称,其参股的华泰期货全资子公司华泰长城资本的场外衍生品业务客户出现风险,初步统计损失金额约4684万元。据媒体报道,爆仓客户直指中拓(福建)实业有限公司,该公司疑似利用关联企业卖出了大量的PTA看涨期权,而PTA期货在7月1日和7月2日连续两日涨停,最终客户爆仓被强平,同时穿仓给期货公司子公司造成了巨大损失。 值得注意的是,7月23日,新三板挂牌公司天风期货发布公告称,其子公司已向中拓公司提起诉讼并获受理,被告人中拓(福建)实业有限公司(简称中拓公司),纠纷起因及基本案情是原告天示(上海)企业管理有限公司(简称天示公司)与被告中拓(福建)实业有限公司进行了期货市场场外衍生品交易,但被告一中拓公司存在未按照协议约定按时向原告天示公司提交履约保障品(现金),以及在交易结束后拖欠交易价款的情形,已构成违约。暂计至2019年7月5日,被告中拓公司累计拖欠款项为9115万元。 据了解,中拓系在与各期货公司风险管理子公司签订合同时,使用了不同公司,有用“中拓(福建)实业有限公司”,有用“杭州华速实业有限公司”。天眼查数据显示,杭州华速实业有限公司参股了中拓(福建)实业有限公司,而杭州华速实业成立于2012年,注册资本2亿元。中拓(福建)实业有限公司旗下有两家子公司,分别是上海弘亨石化和福州亚力供应链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风险暴露后,中拓(福建)实业有限公司在7月12日进行了一系列的股权变更。天眼查信息显示,中拓(福建)实业有限公司的大股东由陈晓文变更为陈增春;7月18日,杭州华速实业的大股东也由陈晓文也变更为陈增春,法定代表人则是在7月9日由陈雅变更为陈增春。这意味着中拓系的实控人已经从陈晓文变成了陈增春。而此前中拓(福建)实业有限公司实控人为陈晓文,杭州华速实业有限公司是中拓(福建)实业的股东。 据了解,PTA是目前期货公司风险管理子公司场外期权市场里规模最大的品种。而中拓(福建)实业有限公司在PTA、MEG(乙二醇)及PX(对二甲苯)上的贸易量都非常大,尤其是在PTA场外期权市场的交易规模占比一度超过50%,可以说是最大单一客户。中拓系的整体经营风险在快速扩散,场外交易爆仓已经引发连锁反应。 据了解,中拓系利用关联企业卖出了大量的PTA看涨期权,而PTA期货在7月1日和7月2日连续两日涨停,最终客户爆仓被强平,同时穿仓给期货公司子公司造成了巨大损失。由于缺乏成熟的交易模式和相应的衍生品方面的人才,场外期权业务在国内的发展经历了艰难而曲折的过程。此次中拓系的场外期权爆仓事件,无疑为近年来快速发展的期货公司场外业务提了一个醒,稳健经营和风险控制是行业发展的生命线。 最大风险是客户信用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中拓系的场外期权爆仓事件,而场外期权授信是此次爆仓事件的一个重要原因。某大型期货风控人士告诉记者,场外期权业务最大的风险就是客户的信用风险,从此次场外期权爆仓事件来看,期货公司会对期货场外期权业务做进一步的规范,尤其是需要修改场外期权业务的授信规则,而公司在场外期权爆仓事件之后,就加强了场外期权业务的授信。 另外,也有某大型期货公司营业部总经理告诉记者,在实际展业过程中,很多民营企业对于场外期权有较大的需求,也希望通过授信来放大杠杆。而近期PTA场外期权爆仓事件后,公司总部第一时间收紧了场外期权业务的授信。 对此,厚石天成侯延军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由于客户少,参与度低,场外期权这种非常需要授信及客户分层的产品没有得到很好的风险管理,这体现出的是制度建设的滞后和人才跟进的缺失。通过这次风险事件也是对业内都有很好的警示,期待衍生品能够稳步发展。 侯延军进一步告诉记者,在美国资本市场,场外期权等柜台交易非常成熟,成交量也极其巨大,甚至远超场内市场,当然这一切是建立在完善的资本市场制度治理体系和多元化市场的基础上的。期权在我国资本市场还属于小众市场,场内的商品期权虽然已有多个品种上市,但是交易量稀少,不成气候,目前只有50ETF期权客户参与度高。场外期权这两年政策逐步松绑,但无论是制度建设还是客户成熟度策略成熟度都在发展初期,初期付出很多试错成本也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详情]
来源:证券时报 证券时报记者 金凌 李言 7月初以来,一起场外期权客户爆仓事件在业内掀起轩然大波。数家期货公司和现货企业受牵连,而事件主角中拓系公司(中拓(福建)实业有限公司及其关联公司),如今正在为漠视风险的激进交易买单。 证券时报记者从知情人士处获悉,中拓系公司的整体资金链已经出现问题,并引发连锁反应。近期已有多个公司先后对中拓系公司提起了诉讼,其中一起甚至牵扯到国内某大型央企,涉及金额超过10亿元,目前公安机关已经介入 场外交易爆仓产生连锁反应 中拓系公司场外期权交易爆仓事件败露最早始于7月9日。当日上市公司华丽家族发布公告,称其参股的华泰期货全资子公司华泰长城资本的场外衍生品业务客户出现风险,初步统计损失金额约4684万元。 据记者此前多方了解,爆仓客户直指中拓(福建)实业有限公司(下称中拓公司),该公司疑似利用关联企业卖出大量PTA(精对苯二甲酸)看涨期权,而PTA期货在7月1日和7月2日连续两日涨停,最终爆仓被强平,同时穿仓给期货公司子公司造成了巨大损失。 此后事态进一步发酵。7月23日,新三板挂牌公司天风期货发布涉诉公告,称其子公司已向中拓公司提起诉讼并获受理,中拓公司在场外衍生品交易中违约,拖欠交易价款9115万元。 据业内人士消息,中拓系在与各期货公司风险管理子公司签订合同时,使用了不同公司名称,有些用“中拓(福建)实业有限公司”,有些则是用“杭州华速实业有限公司”(下称“杭州华速”),两家公司实为关联公司。官网资料显示,中拓系主要从事化工贸易和相关投资。其中,中拓公司成立于2011年,注册资本为1亿元,旗下有两家子公司,分别是上海弘亨石化和福州亚利供应链公司;杭州华速成立于2012年,注册资本2亿元。 与此同时,场外交易爆仓引发连锁反应,中拓系整体经营风险快速扩散,就连传统现货贸易周转也出现了问题。“很多现货企业都和中拓停止了业务往来。有些公司之前给他们打了货款,但现在拿不到货,最后只能选择走法律途径。”有业内人士表示。 更加严重的情况还在后面。记者近日获悉,某国内大型央企已就中拓系相关问题报案,目前公安机关已经介入,涉及金额超过10亿元。如果加上此前场外期权所涉违约,中拓系面临的诉讼可能已达数十亿。 令人心生疑虑的还有,中拓系近期进行了一系列股权变更。此前中拓系实控人为陈晓文,华速公司是中拓公司的股东,占股70%,陈晓文在中拓公司持股20%。7月12日,中拓公司的大股东由陈晓文变更为陈增春;7月18日,杭州华速的大股东也由陈晓文变更为陈增春,法定代表人则是在7月9日由陈雅变更为陈增春。 激进的中拓系 说起中拓系,“激进”是被提及最多的一个词。虽然未能直接联系到中拓系公司的相关人员,但通过一些与其有过业务往来的公司所反馈的信息,记者对中拓系公司的情况有了一定掌握。 “我们去年曾经去谈过,相信很多行业内公司和他们也都有过接触。当时我见的是杭州华速场外衍生品业务的负责人,这家公司给我的第一感觉是交易风格很激进,化工品场外期权的单笔交易量动辄5万吨、10万吨。交易的品种并非只有化工类,还交易一些黑色品种。”某期货公司风险管理子公司负责人向记者表示。因为无法满足对方的授信要求,这家风险管理子公司最终放弃了与杭州华速的合作。 中拓系公司崛起的时间并不长,圈内人对其印象是化工品贸易和衍生品业务都做得很大,但鲜有实体加工产业,公司在行业内有着很强的关系网,与一些大型化工企业关系紧密。 一位与中拓公司有过多次贸易往来的现货企业人士回忆称,中拓公司感觉是最近三五年做起来的,最开始只是觉得这公司真有钱。后来借助与央企的合作关系,他们和PTA工厂的合作也多起来,品种布局很快,于是一下就做得很大。 对于中拓与国内某大型央企的合作,业内存在一些质疑。“他们并没什么生产加工业务,这样的民企能以上家身份与央企合作,看起来很不可思议。 “中拓在PTA、MEG(乙二醇)及PX(对二甲苯)上的贸易量都非常大,出事之前应该排行业前三。在我们看来,中拓这次出问题,一方面是因为杠杆太大,另一方面公司最近几年没有找到稳定的盈利模式,风险最终集中爆发。前段时间,多家与中拓有贸易的企业都遭遇了违约,业务多少受到了影响。”上述现货企业人士还指出。 据了解,PTA是目前期货公司风险管理子公司场外期权市场里规模最大的品种。而中拓系公司在PTA场外期权市场的交易规模占比一度超过50%,可以说是最大单一客户。[详情]
原标题:“穿仓”事件引人深思:授信并非洪水猛兽,一刀切上“枷锁”弊大于利 最近,个别风险管理公司的场外期权穿仓事件引起业内关注。记者了解到,此次事件的发生与场外业务当前发展的阶段密不可分。 最近几年,尽管商品场外衍生品市场发展较快,在服务实体经济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仍存在整体规模较小、有效参与机构不多、头寸容易过于集中等问题。与此同时,期货行业授信管理尚处于初级阶段,风险管理公司内部信用风险管理的经验和体系不健全,专业的信用风险评估人员相对缺乏,再加上场内市场出现连续极端行情等,种种因素导致了事件的发生。 “此次风险事件短期对公司和行业难免会有冲击,但长期来看并不是坏事。”一位风险管理公司高管告诉期货日报记者,这是市场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曲折,长远来看有利于行业建立更为规范的发展模式,促使风险管理公司建立起严格的授信管理体系,拓宽自身风险转移的渠道,降低头寸过分集中的风险,进而发展更为广阔的市场。 根据中期协的相关数据,截至今年5月,风险管理公司总资产474.29亿元,1—5月累计总利润3.61亿元,个别风险事件在可承受的范围内。据记者了解,目前风险管理公司的场外衍生品业务正常开展。 场外衍生品市场发展势头良好 2012年起,期货公司通过设立风险管理公司的方式开展以风险管理服务为主的业务试点,其中包括场外衍生品业务。近几年来,场外衍生品业务从无到有、快速发展,2018年场外衍生品业务规模达到9406亿元。 最近两年,场外衍生品市场在服务实体经济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一些潜移默化的变化正在发生:一方面现货企业的需求在增加,基数在扩大,市场的流动性和价格都更好,这将进一步提高客户参与的积极性,是一个正向的循环。另一方面,客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倒逼风险管理公司不断提高资金实力,加大人才储备和IT建设力度,持续提高自身的产品定价、设计及交易能力。另外,风险管理公司与产业客户发挥彼此的优势,产融结合,推动了很多创新模式的落地,解决了很多长期制约企业发展的问题,整个行业的生态环境更加健康。 据介绍,这些年,风险管理公司在场外市场提供专业化的交易服务:一方面提供各种定制化衍生品给客户;另一方面基于衍生品风险管理原理,将交易中所有场外头寸的风险相互对冲后,再借助场内的相关产品进行对冲。为了实现风险分散,风险管理公司一般希望承接多品种、多方向、多客户的交易。 推动建立严格的授信机制 “由于是一对一的交易,场外交易双方的履约能力就涉及各自的信用资质问题。为了保障客户履约,风险管理公司会要求客户提供足够的履约保障品,如保证金。但当风险管理公司面对信用资质明显高于自身的交易对手(比如银行)时,交易对手不愿意提供保证金,这便涉及风险管理公司管理交易对手信用风险的问题。”一位风险管理业内资深人士表示。 事实上,交易双方的信用风险是场外业务的核心风险之一,但由于前期国内场外市场规模有限,信用风险并未显现。随着市场的发展,更多机构不断加入,交易双方信用主体强弱不同,就会产生诸如延后支付期权费、免缴保证金等实际需求。在大宗商品贸易中,如何评估贸易对手的信用风险,也一直是一大难点。 据了解,风险管理公司在场外业务上的授信,主要用于衍生品的到期轧差结算、期权费后付、免缴保证金或向对方缴纳保证金等,授信的对象主要是银行、券商、保险和风险管理公司同业,以及极少数的优质一般法人客户。这类授信保障了各机构之间能做到在交易到期后再行清算和结算,从而使期初的交易能顺利进行。这种做法广泛应用于银行、券商等机构之间的外汇、债券等场外市场的交易,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交易、清算和结算的效率。 “允许存在授信的形式,就是为了让风险管理公司更灵活地帮助客户应对市场变化,进行风险管理,这在现货市场已经是非常成熟和常见的模式。重点应该是不断提升专业能力,而不是鼓励一刀切地套上‘枷锁’,那只会让服务实体的模式不能创新,失去活力。”上述资深人士表示,不用把授信当作洪水猛兽,这种模式是应客户的需求而生的,只要有严格、科学的授信机制,建立健全行业风险监控和预警机制,根据客户的现货情况、信用记录、合作经历等,结合风险管理公司的风险承受力,风险是可控的。 [详情]
7月23日晚间,新三板上市公司天风期货发布公告称,全资子公司天示(上海)企业管理有限公司(下称“天示公司”)与被告一中拓(福建)实业有限公司(下称“中拓(福建)”)进行了期货市场场外衍生品交易,遭“穿仓”巨亏9115万元。 公告称,被告一中拓(福建)存在未按照协议约定按时向原告天示公司提交履约保障品(现金),以及在交易结束后拖欠交易价款的情形,已构成违约。暂计至2019年7月5日,被告一中拓(福建)累计拖欠款项为人民币9115万元。 据了解,天风期货成立于1996年,2015年11月挂牌新三板后,净利润逐年下滑。年报数据显示,2015年公司净利润为4782.48万元;2016年下滑至4015.45万元,同比减少16.04%;2017年再次下滑83.09%,降至679.07万元;2018年净利润亏损690.39万元。 1 同时踩雷“中拓系” 这已是本月第二次爆出期货公司场外衍生品穿仓事件。 上市公司华丽家族7月9日发布的一则公告,曝出一起商品场外期权业务风险事件,在行业内引发轩然大波。公告称,华泰期货全资子公司华泰长城资本的场外衍生品业务客户爆仓,在强行平仓后,初步统计损失金额约4684万元。 华泰期货有关人士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爆仓主体“实为华泰期货全资子公司华泰长城资本的某场外衍生品业务客户,在华泰长城资本发出追加资金通知的情况下,未依据合同约定追加足额资金或有效减仓以缩小风险敞口。华泰长城资本以维护市场平稳、控制风险为基本原则,对该客户头寸采取强制平仓操作以释放风险,初步统计或有损失金额约4684万元”。 那么,数千万损失是否会对期货公司造成重大影响? 华泰期货方面表示:“目前还在风险处理过程中,华泰长城资本现与客户保持持续沟通,并依据合同约定,按照风险管理的有关程序进行应对处置。眼下,华泰长城资本经营情况稳定,流动性良好。” 当时还曝出,该爆仓客户为中拓系公司。而且不只华泰期货子公司受影响,共涉及5家期货公司风险管理子公司。 2 误将“李鬼”当“李逵” 据了解,这起爆仓事件之所以发生,与“中拓系”公司有关。 在与各期货公司风险管理子公司签订合同时,他们使用不同公司抬头,有的用“中拓(福建)实业有限公司”,有的则用“杭州华速实业有限公司”(下称“杭州华速”),主要做化工贸易和相关投资。“中拓系”公司通过关联企业卖出大量PTA看涨期权,而PTA期货在7月1日至2日连续两天涨停,导致该客户爆仓被强制平仓,给相关期货子公司造成不小的损失。 记者发现,中拓(福建)与杭州华速确实存在关联关系。天眼查数据显示,杭州华速曾经是中拓(福建)的控股股东,中拓(福建)的实际控制人陈增春在杭州华速担任执行董事长兼总经理。也就是说,两家公司是关联方无疑。 [详情]
原标题:又一家期货公司爆雷:中拓公司衍生品“穿仓”欠款9000多万 被天风期货告上法庭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记者 刘海军 每经编辑 吴永久 图片来源:摄图网 继华泰期货全资子公司华泰长城资本的场外衍生品业务遭受了客户爆仓后,又一家期货公司子公司在衍生品交易上发生了“穿仓”事件。 昨日,新三板挂牌公司天风期货发布公告称,其全资子公司天示(上海)企业管理有限公司与被告一中拓(福建)实业有限公司进行了期货市场场外衍生品交易,遭“穿仓”巨亏9115 万元人民币。 因期货市场场外衍生品交易遭“穿仓” 7月23日晚间,天风期货发布了《天风期货股份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涉及诉讼公告》。公告称,其全资子公司天示(上海)企业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示公司)与被告一中拓(福建)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拓公司)进行了期货市场场外衍生品交易,遭到了“穿仓”。 此次的诉讼原告天示(上海)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是天风期货全资子公司,被告有两个,被告一是中拓(福建)实业有限公司,被告二是杭州华速实业有限公司 ,两者都是期货市场知名的“中拓系”。 工商资料显示,杭州华速是中拓公司的控股股东,持股70%。中拓公司成立于2011年,注册资本1亿元。公司经营范围包括化工原料及产品、纺织品、针织品及原料、金属材料等。 具体来看,被告一中拓公司存在未按照协议约定按时向原告天示公司提交履约保障品(现金),以及在交易结束后拖欠交易价款的情形,已构成违约。暂计至 2019 年 7 月 5 日,被告一中拓公司累计拖欠款项为人民币 9,115 万元。 天风期货子公司诉讼的请求及依据是:1、请求判令被告一中拓公司向原告支付拖欠的款项人民币 9,115万元;请求判令被告一中拓公司向原告支付违约金(自 2019 年 7 月5 日起计算至实际清偿之日止,以所拖欠款项人民币 9,115 万元的余额为计算基数,按照日万分之五利率计算);请求判令被告二杭州华速实业有限公司对被告一中拓公司的上述付款义务承担连带清偿责任;请求判令本案诉讼费、保全费以及保全担保费由两被告承担。 本月第二次因衍生品投资而“穿仓” 据了解,天风期货成立于1996年,2015年在新三板挂牌,公司控股股东为天风证券。天风期货主营业务为期货经纪业务和期货投资咨询业务,手续费和利息是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 根据天风期货历年年报数据显示,2015年净利润为4782.48万元,2016年净利润下滑至4015.45万元,下降幅度16.04%,2017年其净利润下滑83.09%,仅为679.07万元。2018年,天风期货虽然实现营业收入85050万元,较2017年同期增长722.69%,但却亏损了690.39万元。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天风期货是继华泰期货后本月第二家被曝出的期货公司子公司场外衍生品“穿仓”事件了。 在前不久,上市公司华丽家族公告称,公司从华泰期货获悉,华泰期货全资子公司华泰长城资本的场外衍生品业务客户在多次发出追加资金通知的情况下,未依据合同约定追加足额资金或有效减仓以缩小风险敞口。故华泰长城资本对该客户头寸采取强行平仓操作以释放风险,初步统计损失金额约4684万元。华泰期货将全力配合华泰长城资本妥善处置风险,加强风险排查和管控。 据了解,华泰期货子公司客户发生“穿仓”的原因可能是杭州一家机构客户通过关联企业卖出了大量的PTA看涨期权,由于PTA期货在7月1日和7月2日连续两天涨停,最终客户爆仓被强平,这给期货公司子公司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市场均认为,华泰期货子公司场外期权爆仓的是中拓系公司。而此次天风期货诉讼的两个被告也都是中拓系公司。 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称,共有5家期货公司子公司在7月初的PTA看涨期权交易中遭遇爆仓损失。 不过,从目前的消息面来看,证实了的只有华泰期货和天风期货的全资子公司,这意味着接下来可能还有更多的由中拓系导致的期货公司子公司“穿仓”事件被曝光出来。[详情]
原标题:天风期货全资子公司场外衍生品穿仓 巨亏9115万元 (图片来源:壹图网) 经济观察报 记者 陈姗 7月23日晚间,新三板上市公司天风期货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风期货”)发布公告,其全资子公司天示(上海)企业管理有限公司与被告一中拓(福建)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拓公司”)进行了期货市场场外衍生品交易,遭穿仓巨亏9115 万元人民币。 公告称,被告一中拓公司存在未按照协议约定按时向原告天示公司提交履约保障品(现金),以及在交易结束后拖欠交易价款的情形,已构成违约。暂计至2019年7月5日,被告一中拓公司累计拖欠款项为人民币9115万元。 据了解,天风期货成立于1996年,2015年11月挂牌新三板后净利润逐年下滑。据历年年报数据显示,2015年其净利润为4782.48万元,2016年净利润下滑至4015.45万元,下降幅度16.04%,2017年其净利润再次下滑83.09%,仅为679.07万元。2018年净利由盈转亏,亏损690.39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这已经是本月第二次爆出期货公司场外衍生品穿仓事件。就在前不久,华泰期货全资子公司华泰长城资本的场外衍生品业务也遭受了客户爆仓,在强行平仓后,华泰期货损失约4684万元。爆仓客户同为中拓系公司。 此前,据接近华泰期货的人士透露,发生穿仓的原因可能是杭州一家机构客户通过关联企业卖出了大量的PTA看涨期权,由于PTA期货在7月1日和7月2日连续两天涨停,最终客户爆仓被强平,同时客户又穿仓给期货公司子公司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据业内人士消息,此次场外期权爆仓的是中拓系公司,主要做化工贸易和相关投资。在与各期货公司风险管理子公司签订合同时,用了不同公司抬头,有些用了“中拓(福建)实业有限公司”,有些则是用了“杭州华速实业有限公司”。 公开资料显示,中拓公司成立于2011年,注册资本为1亿元。公司经营范围包括化工原料及产品、纺织品、针织品及原料、金属材料等。天眼查数据显示,中拓公司与杭州华速是两家关联公司。杭州华速是中拓公司的控股股东,占股70%,杭州华速的大股东陈晓文在中拓公司也持股20%。 此外,上述人士还透露,这次穿仓的不只华泰期货一家,行业内还涉及其他5家期货公司的风险管理子公司,均被集体穿仓了。有传闻称,涉及的5家期货公司加起来的穿仓金额达到2.5亿。到目前为止,华泰期货和天风期货已经证实亏损,总亏损金额接近1.4亿。也就是说,在华泰期货与天风期货之后,或将陆续有期货公司爆出这一由同一客户导致的穿仓事件。[详情]
新浪财经讯 23日晚间,新三板上市公司天风期货发布公告,全资子公司天示(上海)企业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示公司”)与被告一中拓(福建)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拓公司”)进行了期货市场场外衍生品交易,遭穿仓巨亏人民币9,115 万元。 此前华泰期货遭遇穿仓,同为“中拓系公司” 本月中,华丽家族公告称,华泰期货全资子公司华泰长城资本的场外衍生品业务客户爆仓,在强行平仓后,华泰期货损失4684万元。 华丽家族公告称,近日从华泰期货获悉,华泰期货全资子公司华泰长城资本的场外衍生品业务客户在多次发出追加资金通知的情况下,未依据合同约定追加足额资金或有效减仓以缩小风险敞口。故华泰长城资本对该客户头寸采取强行平仓操作以释放风险,初步统计损失金额约4684万元。目前华泰期货将全力配合华泰长城资本妥善处置风险,加强风险排查和管控。 据此前媒体报道,“这起爆仓事件之所以发生,是杭州一家机构(中拓系公司)通过关联企业卖出大量PTA看涨期权,没想到PTA期货在7月1-2日连续两天涨停,导致这家机构爆仓被强制平仓,给华泰期货子公司造成不小的损失。”一位期货公司分析师向记者透露,市场传闻另有5家期货公司子公司受到牵连也遭遇爆仓损失。 据接近华泰期货的人士称,行业内还涉及其他5家期货公司的风险管理子公司,均被集体穿仓了。 有传闻称,涉及的期货公司,五家期货公司加起来的穿仓金额达到2.5亿。到目前为止,华泰期货和天风期货已经证实亏损,总亏损金额接近1.4亿。 天风期货净利润上市后逐年下滑 2015年,天风期货在新三板挂牌交易,证券代码为834277,交易方式为协议交易。据天风期货披露,光大为其主办券商。 据了解,成立于1996年的天风期货,公司控股股东为武汉天风证券,持股比例达98.63%。2015年5月,天风期货完成股份制改造。天风期货主要业务范围包括商品期货经纪、金融期货经纪、期货投资咨询。目前,天风期货主营业务为期货经纪业务和期货投资咨询业务,手续费和利息是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 天风期货2018年实现营业收入85050.26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722.69%,但净利润却为-690.39万元,较去年同期下降201.67%。而且,天风期货自2015年11月在新三板上市后,净利润逐年下滑,2018年更是由正收益转为亏损690.39万元。 根据天风期货历年年报数据显示,2015年其净利润为4782.48万元,2016年净利润下滑至4015.45万元,下降幅度16.04%,2017年其净利润再次下滑83.09%,仅为679.07万元,2018年转为亏损690.39万元。 附:天风期货子公司本次事件公告 [详情]
原标题:从场外业务龙头期货公司客户爆仓事件,看期权在风险管理上的应用 作者:王一星 五矿经易期货期权事业部分析师 来源:大宗内参 核心观点 近日,上市公司某家族的一纸公告,将期货公司场外业务的风险彻底暴雷出来。场外业务龙头期货公司客户发生爆仓,在强行平仓后期货公司产生巨大亏损,此次客户爆仓事件还牵涉到其他5家期货公司,惊动了整个行业。 同时,这次场外期权业务爆雷产生的巨额亏损,也让国内刚刚起步的衍生品市场备受打击,外界对期权的深奥、复杂以及未知的风险望而却步。 一方面,投资人过度投机、忽视市场风险等对期权的不当使用,令期权在极端行情下产生巨额亏损。 另一方面,一些期货公司风险管理子公司为了追求利润和业务量,大幅放松风控要求与客户进行信用交易,比如企业开仓时不用入金,资金成本较低,变相鼓励企业进行投机等,都会导致企业出现爆仓后原本企业应当承担的损失落在期货公司头上。 近日,上市公司某家族的一纸公告,将期货公司场外业务的风险彻底暴雷出来。场外业务龙头期货公司客户发生爆仓,在强行平仓后期货公司产生巨大亏损,此次客户爆仓事件还牵涉到其他5家期货公司。这次的商品场外期权业务风险事件惊动了整个行业。随着有关媒体报道的披露,市场和行业对该事件的关注度也越发高涨。同时,这次场外期权业务爆雷产生的巨额亏损,也让国内刚刚起步的衍生品市场备受打击,外界对期权的深奥、复杂以及未知的风险望而却步。 其实,风险防控、以小博大,才是其期权真正的魅力所在,而投资人过度投机、忽视市场风险等对期权的不当使用,令期权在极端行情下产生巨额亏损;另一方面,一些期货公司风险管理子公司为了追求利润和业务量,大幅放松风控要求与客户进行信用交易,企业开仓时不用入金,资金成本较低,变相鼓励企业进行投机,这也导致企业出现爆仓后原本企业应当承担的损失落在了期货公司头上。 衍生品市场中的灾难总是相似,回顾过去曾有许多商业巨头、金融大鳄在衍生品上产生巨额亏损,多是因为卖出期权的使用不当,比如去年的中联化原油衍生品亏损事件、期权专家James Cordier交易天然气期权导致其基金公司濒临破产。这次是龙头期货场外客户爆仓殃及期货公司,原因是在7月初PTA连续两个涨停的时候该客户持有卖出看涨期权,而未及时进行风险控制。据报道该客户是国内某大型现货企业,其为锁定加工利润,在期货及场外市场对其未来PTA现货销售收入进行锁定。风险管理公司反映,这家企业的场外衍生品业务通常是服务自身套期保值,也有部分投机敞口。 为锁定现货销售收入企业可选择的套期保值方式有哪些? (1) 利用期货进行套期保值 现货企业想锁定PTA加工利润,现货端存在多头敞口,可在期货市场建立空头头寸来规避未来PTA价格下跌导致销售收入降低的风险。这种套期保值的方式最简单直接,可以完全对冲现货的风险和收益,同时资金占用量较大。 图1 利用期货进行套期保值的到期损益图 (2) 利用买入看跌期权进行套期保值 现货企业可以通过买入看跌期权锁定PTA价格下跌的风险,同时保留价格上涨时现货端销售收入增加的盈利,成本为期权的权利金。这种方式的特点是规避风险的同时可以保留盈利的可能,具有一定保值成本,且资金占用较低无需缴纳保证金没有追保风险。 图2 利用买入看跌期权进行套期保值的到期损益图 (3) 利用领口期权策略进行套期保值 由于买入期权的保值保值方式虽然可以锁定风险同时保留收益,但对企业来说期权费本身的成本也比较高昂,因此企业在买入看跌期权的同时卖出虚值看涨期权(组合损益曲线类似于期货空头)可降低权利金成本,但也需放弃一部分PTA价格上涨销售收入增加的收益。此外风险管理往往会给予大客户一定的授信额度,来降低企业资金占用。 图3 利用领口期权策略进行套期保值 企业选择卖出看涨期权构建备兑组合 以上三种为比较常见的套期保值方式,可见该企业并未采取以上方式进行避险(企业在期货上是否进行避险以及避险规模未知,暂不考虑)。 已知该企业在现货上存在多头敞口,同时在场外衍生品市场卖出看涨期权与现货头寸可构建成备兑组合,在这里看涨期权并不能完全规避PTA价格下跌导致现货端销售收入降低的风险,只能通过收取权利金降低部分损失,而在PTA市场价格上涨时现货端可获得销售收入增加的收益,但卖出看涨期权将随着PTA价格的上涨产生亏损,从理论上来说组合整体的亏损有限。由于该企业可利用其信用额度来取代部分甚至全部卖出期权的保证金,这大大降低了企业的资金占用,但也增加了业务的风险。组合的到期损益图如下,在PTA价格下跌时仍存在风险敞口,可见卖出期权策略并不能作为企业规避风险的单独使用。 图4 备兑看涨期权组合到期损益 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头寸管理不当以及风险管控的缺失,这家现货企业并未像上图中的损益表现一样。在PTA价格大涨时,卖出的PTA场外期权由于保证金不足在高位被强行平仓产生巨额亏损,而在大涨之后PTA价格迅速回落,现货部分可能并未产生大额收益,期现组合仍面临巨额损失。具体分析如下: 1. 期现价格及损益表现 6月28日收盘PTA1909合约收盘价为5920元/吨,此时PTA1909的10日历史波动率为24.67%,以此计算出3个月到期欧式平值(行权价为5920)看涨期权的权利金约为290元/吨。在7月1日、2日PTA1909合约连续两日涨停,截止7月2日收盘PTA1909价格飙升至6448元/吨,7月3日继续跳空高开PTA1909合约价格最高达到6612元/吨,此时PTA1909的10日波动率亦上行至34.12%,以此计算出的行权价格为5920的3个月到期欧式看涨期权(前平值看涨)权利金飙升至853元/吨,上涨563元/吨,较6月28日收盘涨近2倍。企业真实损益与以上测算或存在区别,但面临的风险和损益表现基本一致,因此仍可作为参考。 2. 资金表现 卖出看涨期权需要缴纳履约保证金,平值和实值期权的保证金计算公式为权利金加期货保证金。PTA1909期货的最低维持保证金比例为6%,合约单位为5吨/手,因此在6月28日看涨期权的维持保证金为290*5+5920*5*6%=3226元/手,而在7月3日PTA1909价格最高时看涨期权的维持保证金达到853*5+6612*5*6%=6249元/手,保证金较6月28日接近翻倍。但结合权利金的亏损563*5=2815元/手来看,初始账户保证金3226元/手至此仅剩余权益411元/手,而所需最低维持保证金为6249元/手,此时账户资金风险度高达1520%;若考虑到企业可能前期利用授信额度来代替部分甚至全部资金,账户资金风险度可能更高。此时卖出看涨期权部分头寸面临巨大风险,由于企业不能及时减仓或补足保证金,期货公司对其进行了强行平仓,衍生品账户越来越大的浮动亏损最终变为实际亏损。 而此后的三天PTA1909连续暴跌,截止7月5日收盘价格回落至5890元/吨,若该企业的卖出看涨头寸能够及时补足保证金持有至此,衍生品账户并不会出现任何亏损,甚至由于波动率的回落以及时间价值的损耗相比6月28日出现浮盈。由于7月1日、2日的PTA上涨表现为日内逐步上行,并非一字涨停,现货企业有机会在价格风险走高时及时止损离场。但该企业侥幸心理与投机心理过重,未做到及时停损或调整策略来规避风险,导致在极端行情中产生巨额损失。 3. 总结 经过PTA1909两个涨停,卖出看涨期权的保证金几乎翻倍,如果有足够的资金避免爆仓(或者当初合理控制仓位,比如仅开仓三分之一)那么就可以撑过这个巨大的浮亏,在一周之后PTA重回6000点的时候,卖出看涨不仅不会亏损还有时间价值和波动率下降的盈利。该现货企业想收取部分租金来增加收益或降低保值成本,却未做好合理配置资金和有效管控风险,使得市场出现极端行情时难以承受巨大的尾部风险。经过测算可以发现,在发生极端行情时,卖出期权相比期货做错方向的资金风险会更大,因为期权的保证金由权利金和期货保证金两部分组成,因此卖出期权的保证金除了随着标的价格向不利方向运行导致期货保证金部分资金需求增加,权利金的暴涨其实是导致卖出期权保证金大幅增加的主要原因。 对运用期权进行风险管理的总结和反思 以领口期权组合在企业锁定销售收入中的应用为例。企业在现货端存在多头敞口,选择买入平值或浅虚值的看跌期权支付一定期权费,以锁定价格下跌造成销售收入下降的风险;并卖出虚值看涨期权收取一定期权费降低保值成本,但放弃部分原材料价格上涨带来销售收入增加的收益。 1. 期权合约月份选择。期权的到期月份与现货端预计的采购的时间相匹配。合约到期月份选择太远,则导致权利金较贵,从而保值成本增加。合约到期月份选择太近,则在期权到期后现货端仍将出现风险敞口。 2. 保值数量选择。可参考原材料的计划采购数量,按照一定比例进行保值。 3. 开仓时间选择。在制定好现货的采购计划后择时开仓,比如现货价格处于上升通道时,可选择推迟保值开仓时间,或逐步开仓以降低保值成本。 4. 行权价格的选择。中上游企业在库存保值及销售阶段,最担心现货价格下跌,因此选择买入平值或浅虚值的看跌期权,可有效锁定价格下跌的风险。市场价格越高对现货销售越有利,在卖出虚值看涨期权时可选择卖出较高行权价格,尽量保留价格上涨时现货端的收益。或根据已有销售订单确定,比如销售价格在X以上则企业可获得预计收益,则可将看涨期权的行权价选择X或X以上。另一方面,如果企业认为现货价格后市下跌的可能性更大,那么在买入平值看跌期权锁定风险的同时,可以卖出平值甚至浅实值的看涨期权,实现权利金净收入,以降低保值成本,但资金占用将有所增加。具体的行权价格选择,主要由企业的保值需求以及对后市行情的判断决定。 5. 平仓时间和数量。一般可根据现货端销售的发生的时间和数量逐步平仓。 6. 止损设置。由于买入期权只需要支付少量的权利金,无需缴纳保证金,因此买入看跌可有效锁定风险,且无资金风险可以不设置止损。而卖出看涨期权,在原材料价格发生大涨时有追加保证金的风险,且卖出看涨的初衷为降低保值成本,因此在价格涨破看涨期权的行权价时资金风险很大,应设置相应的止损措施,比如跌破行权价半仓或全部止损。此外,如果企业的现货为交易所标准仓单,在卖出看涨期权需要追保而资金不足,且企业预期价格会回落想保留仓位时,可进行仓单质押来换取资金,因为现货和卖出看涨期权构成备兑组合后风险可控。 [详情]
作者:管大宇 来源:扑克财经 1. 事件经过 2019年7月2日,某产业客户在PTA场外期权穿仓,导致多家做市商出现巨额亏损。此事件迅速成为舆论热点,成为半年前中石化事件后,又一次影响面较大的行业风险事件。 2. 成因分析 关于此次事件的成因众说纷纭,当然我们也无法知道事情的全貌,但是从几方面了解到的信息,可以还原出事情的大致经过。 PTA1909合约从今年6月13日~7月2日走出连续上涨行情,14个交易日最大涨幅26%。尤其是7月1~2日,受G20会晤结果和贸易战缓和预期提振,PTA连续走出两个涨停板。该客户应该是在上涨过程中,认为短期涨幅过大,不可持续,于是在期货抛空,同时在场外期权市场卖出大量看涨期权。在遇到7月1日和2日的连续涨停行情时,裸卖的看涨期权浮亏迅速扩大,客户需要追加保证金,否则期权持仓就要被砍仓。做市商也没有及时砍仓,造成期权账户穿仓,自己也遭受巨额亏损。 结合行情分析,应该是在7月1日早上9点PTA大幅高开后,看涨期权仓位就已经需要追保,收盘后发追保函,客户7月2日没有追加保证金,直到下午PTA涨停,已经造成穿仓。2日收盘后继续催缴保证金未果,进入风控环节夜盘砍仓。2日夜盘PTA1909高开160点,开盘头15分钟巨量成交92万手,总持仓减仓9万手,当天夜盘共减仓39万手,同时PTA价格高开后迅速回落,说明做市商就是在这个时间段执行的砍仓。 按照做市商接裸卖期权一般会预留一个反向涨停板保证金的惯例,做市商预留的保证金应该是能覆盖到周一的涨停板(6290),按照2日夜盘前15分钟均价6572计算,推算出客户应该是持有了16万吨左右的卖出PTA看涨期权仓位,这与盘面的成交量与持仓量变化是可以互相印证的,如果在多家做市商都有分仓,这笔交易的体量还更大。 这次风险事件,是一次典型的风控措施缺位导致的结果。第一是仓位过重,重仓单边交易,没有建立有效的风控制度,导致遇到超预期行情时没有后续资金追保。第二是对买方期权工具的应用不够专业,没有交易方案和风控方案,尤其是对单边裸卖期权遇到反向极端行情该如何处理,处于失控的状态。其实周一甚至周二盘中,都存在补救的机会,方法也不难,就是在上方或下方买入一个call,就可以将风险敞口封死。虽然可能会损失掉卖call的收益,但从根本上杜绝了被强平和穿仓的可能,将损失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后面如果行情回落还可以盈利。 3. 事件带来的思考 ① 交易和风控必须分开; ② 即使在盈利的基础上也不能放松风控; ③ 专业的人管专业的事; ④ 事前风控:交易方案的重要性。 最大的风险不是来自于行情,而是预期不足。对行情过于乐观,对观点过于自信,没有预期到可能出现的极端行情,极端行情发生的时候准备不足,就必然会出现重大风险。 在评估风险的环节,要合理高估风险,而不是低估风险。因为人类思维的局限性,我们总会有认知的盲区,所以,合理高估风险,才会避免出现因为低估风险造成的过度乐观,以致于埋下风险隐患的种子。具体到期权风控实操,我习惯采取最审慎的原则,所有的买方策略,都按照最大损失来计算风险暴露,所有的卖方策略,都按照对应的底层资产市值来计算风险暴露。 在处置风险的环节,更多采用事前风控的方法,就是在入场时就在策略层面控制住最大损失,或者事前制定清晰的风控预案,出现反向行情时如何处置。因为人的理性程度与所承担的风险暴露成反比,风险越大,理性程度越低。在面临极大风险的情况下,人性固有的不理性成分会被放大,做出不理性的操作。所以,就要用事前风控的方法,避免这种不理性发生作用。 4. 站在行业角度的思考——构建基于现货的期权生态才是真正破局之道 期权作为功能最为强大的金融衍生品,很重要的一类应用场景就是风险管理。那为什么我们会经常看到实体企业在期权使用过程不但没有管好风险,反而还出现风险事件呢?抛开这次事件微观上的因素(买方投机杠杆过高,卖方风控失效),我们站在行业的角度,尝试来思考一下这种现象的成因,以及如何避免。 目前国内市场的绝大部分商品期权,都是基于商品期货作为底层资产构建的。商品期货期权,除了无法规避基差风险,还会将期货市场的高波动传导到期权市场,这次的PTA行情就是这种情况,期货市场的波动比现货市场要剧烈很多,在大涨的后半段,期货市场巨量换手,现货市场反而几乎没什么成交。 跟商品现货市场相比,现阶段的期货市场的体量还是相当小,而且投机性强,波动大。比如PTA每年消费量大概4360万吨,期货市场总持仓大约280万手,折合单边700万吨,只有现货消费量的16%。我国每年粗钢产量大概10亿吨,螺纹和热卷期货单边持仓只有2200万吨左右,折合现货量的2%,远远不能满足实体企业管理现货风险的需求。 期货市场的体量无法满足实体企业的交易需求,期货的价格波动又比现货波动大。实体企业使用商品期权对冲风险时,做市商会在期货市场建立相应的期货仓位来对冲。当市场同向持仓比较集中,又出现大幅波动时,会像这次事件一样,期货市场与期权市场形成共振,不仅没有减少风险,反而放大了风险,起到了助涨助跌的效果,背离了使用衍生品管理风险的初衷。 这种现象真正的解决之道,在于构建基于现货的期权生态体系。比如这次PTA价格波动,如果产业机构在持有现货的前提下,备兑卖出现货看涨期权,就构成了现货备兑的组合,在价格上涨时不会有风险,价格横盘或下跌时还会有额外收益,真正实现了用期权盘活现货库存,提高盈利能力,降低存货风险的目标,还能突破期货市场容量的限制,满足现货企业对流动性的需求。 基于商品现货的期权生态体系建立起来以后,将真正打通“虚”与“实”,大大提高现货企业的运营效率和风险管理水平,实现期权、期货和现货的有机结合, 帮助企业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这个生态的建立,需要行业的共同努力,尤其要涌现一批深入扎根产业,兼具强大现货运营能力与专业期权应用水平的产业投行,这也是我们一直努力的方向。[详情]
近日,场外衍生品市场个别风险事件引起业内关注,庆幸的是,各方对此颇为理智,反应也较为冷静。 在场内市场出现连续极端行情的背景下,个别期货公司风险管理公司的场外业务客户因现货资金周转困难,未按约定缴足保证金且未有效减仓,被强行平仓后给风险管理公司造成较大额度的穿仓损失。 客观地说,我国场外衍生品市场还处于探索阶段,过去几年发展道路并不平坦,出现过一些风险事件,但瑕不掩瑜,不能以点概面、以偏概全,以个别风险事件来否定场外衍生品市场发挥的功能作用。总体上看,我国场外衍生品市场的发展形势良好,风险可控。当前,维护场外衍生品市场健康发展的首要任务仍然是“全面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维护场外衍生品市场健康发展的根本出路在改革 有资料统计,我国规模以上生产企业逾50万家,但利用期货市场管理风险的仅3.7万家,远低于国外成熟市场。近年来,通过风险管理公司的有益探索,场外衍生品市场正逐渐成为场内期货市场的有效补充,满足了实体企业的个性化风险管理需求。 以场外期权为例,在实体企业需求推动下,风险管理公司探索出一系列丰富的交易策略,帮助实体企业灵活应对市场风险,稳定生产经营,平滑利润曲线。具体来看,在采购阶段,实体企业可卖出看跌期权降低采购成本,或买入看涨期权锁住日后原料价格上涨风险;在储存阶段,实体企业可卖出看涨期权降低库存成本,若对日后价格存在看空预期,则可改为买入看跌期权进行保护;在销售阶段,实体企业可提前买入看跌期权锁住日后产品销售价格。 中央一号文件连续3年明确指出“稳步扩大‘保险+期货’试点”。在期货交易所和地方政府的支持下,期货公司及其风险管理公司开展了大量的基于场外衍生品业务的“保险+期货”试点项目,在助力“三农”发展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据统计,2018年,风险管理公司围绕大豆、玉米、鸡蛋、白糖、棉花、苹果、天然橡胶等品种开展200多个试点项目,涉及全国三分之二的省级行政区域,惠及农户几十万户,覆盖农作物面积数百万亩,示范效应良好。“保险+期货”项目,充分发挥了期货行业在农业风险管理方面的优势,有效降低农业支持成本,提高农业支持效能,助力精准扶贫。 近年来,我国场外衍生品市场发展迅速,但与国外成熟市场相比尚处于初级阶段,和所有新兴市场一样,个别风险事件的发生尚难避免。从这次风险事件本身看,场内市场的连续极端行情是其中的重要背景,此间相关场外客户已追加大额保证金,最终因资金周转困难才被强制平仓。 风险事件发生后,相比一时一事的追究,反思、研究其背后的得失,提升全行业的风控有效性,更有价值,也更紧迫。 北京某期货公司高管曾给笔者如此比喻进入现货行业的感受:长期以来,期货公司以经纪业务为主,严格落实监管要求,合规与风控相对简单,也养成了遵守纪律、履行约定的好习惯。有一天,当“乖孩子”走出原来的“圈子”后,短期还不适应外面世界的惊涛骇浪,发现自身在经营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面对外在的市场风险。“这暴露出我们自身的问题,对风险认识还不到位,风险管理体系不健全,责权不清晰。” 今年以来,中国期货业协会再次修订并发布了期货公司风险管理公司业务试点指引,进一步加强场外业务的自律管理。期货公司及其风险管理公司在理解制度和具体落实层面,要认真地评估一下自己:第一,是否对客户充分了解、分类甚至筛选,掌握并了解客户现货持仓、期货持仓、现金流等相关情况,是否提前进行风险评估、风险识别;第二,是否建立了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明确业务授权与决策机制;第三,是否有实时的风险预案、应急方案,风控部门能否独立运行,不受干扰地履职。 期货市场是交易风险的市场,期货公司是经营风险的金融机构,风险无处不在,直面风险、控制风险正是期货行业发展的初心和使命。风险管理的理念,是我们本身就应具备的企业文化。 如今,期货行业在国民经济中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职责。在经济新常态下,需要丰富的市场工具配置资源,更好地适应实体经济多样化的风险管理需求。我们既不能因噎废食、谈风险色变,也不能无所顾忌、盲目“一窝蜂”。只有坚定信心、立足自身、苦练内功、发挥功能,期货行业才能在更高层面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理性客观看待场外衍生品市场创新 7月9日,华丽家族的一则公告,让场外期权这个衍生品市场备受关注。全面认识该事件,首先要了解场外衍生品市场的发展概况。2012年起,期货公司通过设立风险管理公司的方式开展以风险管理服务为主的业务试点,其中包括了场外衍生品业务。近几年来,场外衍生品业务从无到有,快速发展,2018年期货公司风险管理公司场外衍生品业务规模达到9406亿元。 与场内衍生品相比,场外衍生品在定价、合约、流动性、保证金以及信用风险方面有诸多不同。场外衍生品价格由做市商根据标的历史走势、头寸持仓结构、未来行情研判等多种因素评估得出;场外交易的条款也可以个性化定制;场外交易流动性和保证金条款也与场内交易有所不同。另外,场内期权是中央对手方集中清算,而场外基本都为双边清算,存在对手方的信用违约风险。 总的来说,场内与场外期权之间存在有利的互补,也存在特定的差异,适合不同的需求场景。就目前的商品期权来说,实体企业标准化、小批量的交易可以在场内完成,个性化、大批量的交易更适合寻求场外交易。 本次事件中,拥有现货的企业利用场外期权进行套期保值,既然是套期保值,如何评价套保效果呢?难道是简单的“单腿亏损”吗?这不禁让人想起之前媒体报道的“中石化套保亏损百亿元”,把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割裂开来,只关注期货市场的亏损。同样,对此次事件中的企业,也不应只简单关注其在场外衍生品市场的亏损,而无视持有现货的盈利。 场外期权套保何时需要追加资金以补足保证金?对于现货商来说,现货的盈利需要时间周期,而盘面的亏损可能导致其在两三天内就要追保。因此,虽然从总量上来看,套保现货销售收入利润的净现值与套保亏损互相匹配,但是短期对冲头寸的亏损无法通过阶段性的现货端收入得以补足,造成了现货商不能及时补足保证金,以至于最后被强平。当然,不可否认,套期保值的实体企业也要加强资金管理的能力,减少短期内销售资金流入与对冲所用资金在时间上的错配,更好地进行风险管理。 场外授信这把双刃剑让做市商在此次事件中饱受非议,那么场外授信是否合法合规呢? 首先,场外衍生品业务相关的法律法规从未禁止风险管理公司为客户提供授信,这完全是企业在经营管理方面的自主行为,合法合规。其次,允许存在授信的形式,就是为了让风险管理公司更灵活地帮助客户应对市场变化,进行风险管理,这在现货市场是非常成熟和常见的模式。针对该事件,重点是风险管理公司应该不断提升专业能力,而不是被一刀切地套上“枷锁”,那只会让服务实体的模式失去活力。最后,不要把授信当作洪水猛兽,这种模式是应客户的需求而生的,只要有严格、科学的授信机制,根据客户的现货情况、信用记录、合作经历等,结合风险管理公司的风险承受力,风险完全是可控的。 尽管场外授信模式成熟且常见,但在实际应用中市场和做市商仍需对管理超大规模客户的信用风险做足准备。超大客户本身交易规模较大,导致一旦出现资金紧张苗头,单一机构很难在及时化解头寸风险和防止平仓操作造成对市场剧烈冲击这两个矛盾目标上作出有效的权衡。对于整个市场以及做市商来说,如何建立一个全面高效的信用风险预警体系才是重点。 全球范围内,信用风险是衍生品市场的常态化风险,必须要以理性客观的心态去面对。特别是考虑到我国衍生品市场尚处于发展初期,在这一阶段必然会经历一系列风险事件的洗礼和考验。每一次洗礼,都是行业总结经验教训,从市场微观制度、宏观文化层面,使整个市场体系更强、更高效和更稳健的机会。在此次风险处置中,华泰期货采取了积极的风控措施,损失在可控范围内,警钟与经验同样重要。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1周年,也是1988年政府提出探索期货交易31周年。31载栉风沐雨,在一代代期货人的坚守和奋斗下,我国期货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乱到治,从投机盛行到现在功能的逐步发挥、渐入佳境。场外衍生品市场从2013年拓荒创新到2018年授信开启,只要场外衍生品服务实体企业的初心从未改变,在实践中逐步建立全面高效的信用风险预警体系,场外衍生品市场的创新与前行就能被理性客观看待。此次事件对于完善国内场外衍生品做市制度,帮助监管层以及相关机构构建一个面向全市场的、更加全面高效的信用风险预警体系有着重要的意义。 [详情]
原标题:期货服务实体经济道路曲折前途光明 作者:证券时报 上市公司华丽家族7月9日发布的一则公告,暴露出一起商品场外期权业务风险事件,在行业内引发轩然大波。 华丽家族公告称,在华泰期货全资子公司华泰长城资本管理有限公司(下称华泰长城资本)多次发出追加资金通知的情况下,其场外衍生品业务客户未依据合同约定追加足额资金或有效减仓以缩小风险敞口,故华泰长城资本对该客户头寸采取强行平仓操作以释放风险,初步统计损失金额约4684万元。华泰期货将全力配合华泰长城资本妥善处置风险,加强风险排查和管控。 针对该事件,华泰期货近日表示,华泰长城资本现与客户保持持续沟通,并按照风险管理的有关程序进行应对处置,华泰长城资本目前经营情况稳定,流动性良好。 据了解,华泰期货是国内场外业务开展最早、规模最大的期货公司,2017年华泰场外期权规模超过1500亿元。去年1月至7月华泰期货的场外业务规模就达到了1300亿元,期权业务的收入更是突破了1亿元。 近年来,作为行业的创新业务模式,风险管理业务不仅成为部分期货公司的创收“主力军”,也在服务国内实体经济甚至国家战略层面发挥作用,受到市场的认可。中期协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风险管理行业的累计收入达到634.13亿元,较去年同期大增91%;行业累计净利润3.61亿元,较去年同比增长120%。 业内人士表示,在金融衍生品市场中,利益与风险交织,出现穿仓等风险事件实际上只是市场个案,不能因为个别独立事件,而否定金融创新,否定衍生品对实体经济保驾护航的作用。 一名风险管理行业资深人士介绍,关于金融衍生品工具的应用,从更长的周期去看,它的价值会越来越大。实际上,产融结合是未来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利用期货期权、场内场外的交易模式,对企业的供应链进行风险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重要基础。因此,期货、期权等金融衍生品市场以及风险管理业务还会有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 “当前风险管理业务整体还是稳步发展的。此次事件既是风险问题暴露的个案,也是一件好事,随着场外业务发展规模逐渐庞大,如何保证市场不会出现越来越多的信用违约事件,避免可能引发的系统性风险,这是监管部门、市场机构乃至整个期货行业都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上述资深人士表示。 业内人士表示,考虑中国衍生品市场尚处于发展初期,在这一阶段必然会经历一系列风险事件的洗礼和考验。每一次洗礼,都是期货行业总结经验教训,从市场微观制度、宏观文化层面,把整个市场体系做得更强、更高效和更稳健的机会。(CIS)[详情]
原标题:华泰期货子公司客户爆仓发酵场外衍生品交易“灰色操作链”隐现 具体而言,他们利用期货子公司给出的不菲授信额度,帮助下游企业买卖各类场外期权衍生品交易进行所谓的“套期保值”。 华丽家族(600503.SH)一则公告揭开了场外衍生品交易市场诸多不为人知的内幕。 华丽家族公告称,近日从华泰期货获悉,华泰期货全资子公司华泰长城资本的场外衍生品业务客户在多次发出追加资金通知的情况下,未依据合同约定追加足额资金或有效减仓以缩小风险敞口。故华泰长城资本对该客户头寸采取强行平仓操作以释放风险,初步统计损失金额约4684万元。目前华泰期货将全力配合华泰长城资本妥善处置风险,加强风险排查和管控。 “这起爆仓事件之所以发生,听说是杭州一家机构(中拓系公司)通过关联企业卖出大量PTA看涨期权,没想到PTA期货在7月1-2日连续两天涨停,导致这家机构爆仓被强制平仓,给华泰期货子公司造成不小的损失。”一位期货公司分析师向记者透露,市场传闻另有5家期货公司子公司受到牵连也遭遇爆仓损失。 不过,市场好奇的是,期货公司机构客户爆仓,为何会拖累期货公司子公司造成损失? 一位熟悉期货公司场外衍生品交易模式的知情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这背后,是各家期货公司为了拓展场外衍生品业务规模,通过旗下子公司向企业机构客户提供额外的授信支持,以便后者放大杠杆投资或套期保值,一旦企业机构客户出现爆仓,那么期货子公司就会遭遇连带的授信损失风险。 上述期货公司分析师坦言,授信机制的出现,无形间打开了一个潘多拉魔盒——大量大宗商品贸易商纷纷变成场外期权衍生品代理商,利用期货子公司给予的巨额授信,不断做大场外衍生品交易规模。“这些代理商到底有多少头寸是自营,多少头寸是代理,多少头寸是套期保值,多少头寸是投机押注,不少期货公司对此难以全面掌握,最终导致自身授信额度面临众多未知的风险。” 期货子公司授信机制“惹的祸”? “至今我们都没搞明白,这项成熟的场外衍生品交易模式为何会遭遇爆仓。”上述熟悉期货公司场外衍生品交易模式的知情人士感到迷惑,过去三年以来,期货公司已研发出一整套相对成熟的持有现货+卖出看涨期权的套期保值策略。 具体而言,期货公司子公司会帮助大批拥有大宗商品现货的企业机构客户卖出“看涨期权”,以对冲大宗商品价格下跌风险。即便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导致“卖出看涨期权”亏损,企业机构也可以用现货上涨收益“填补”上述衍生品操作的亏损。 在他看来,不排除华泰期货子公司向“爆仓”客户推荐的,正是上述衍生品交易策略。而这位客户在发现卖出PTA看涨期权巨亏后,不愿追加风险保证金以致爆仓事件发生,很可能是华泰期货子公司向这位客户提供了授信(作为卖出PTA看涨期权的交易保证金),因此后者觉得“亏也亏不到自己身上,任由爆仓事件出现”。 多位期货公司分析师分析后普遍认为,期货公司客户在场外衍生品市场遭遇爆仓,主要基于以下三个原因,一是客户资金链紧张导致无力追加交易保证金,二是客户认为期货公司存在“误导销售”,因此一怒之下不愿再掏钱投资上述高风险业务;三是客户的衍生品交易保证金来自期货子公司提供的授信,因此不少客户觉得“亏也是亏别人的钱”,自然没有自掏腰包追加保证金的动力。 “当前,第三种状况导致爆仓事件发生的几率正越来越高,因为不少客户发现只要自己不掏腰包追加保证金,衍生品交易亏损风险几乎全由期货子公司买单。”一位期货公司分析师指出。 “这次爆仓事件,也揭开了场外衍生品交易市场的诸多灰色操作内幕。”一名知情人士认为,这家爆仓公司很可能是中拓系公司,其主要营业主要是化工贸易以及相关产业投资。并进一步分析说,随着市场竞争激烈,越来越多期货公司只能通过提供大额授信支持进行获客与做大业务规模牟利。 记者向一位中拓系公司人士求证,对方不予置评,表示一切回应皆以公司公告为准。 前述知情人士进一步透露,由于市场竞争激烈,一方面期权价差持续收窄导致期货公司自营业务难以获得预期收益,另一方面经纪业务的收费空间,也从名义金额的千分之三,降低到万分之八左右。因此越来越多期货公司只能通过旗下子公司向客户提供更高的授信支持,一方面帮他们做大交易规模“多收三五斗”,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自营盘与部分用户开展对手盘交易押注未来期货品种价格波动加大,谋求相应的超额回报。 “这个授信机制的最大风险,在于授信额度与风控收费的严重不匹配,部分期货子公司一味向客户追加授信额度,却没有收取更高的费用对冲市场风险,由此导致不少客户投机心态趋浓——他们认为反正投机亏损,也亏不到自己身上,都亏期货子公司授信的钱。”多位期货公司分析师指出。 暗藏“看不见的风险”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多方了解到,随着期货子公司给予的授信额度日益抬高,一批业务规模较高的大宗商品贸易商纷纷变身场外衍生品交易代理商。具体而言,他们利用期货子公司给出的不菲授信额度,帮助下游企业买卖各类场外期权衍生品交易进行所谓的“套期保值”。 “代理模式的初衷是不错的。”一位熟悉相关代理操作的期货公司经纪业务负责人向记者透露,毕竟期货公司未必能触及众多产业下游企业,由大型贸易商进行代理操作,既能降低期货公司获客与业务拓展成本,也能帮助整个行业更好地管理大宗商品价格波动风险。 但他很快发现,这个代理模式渐渐被“玩坏了”——不少由贸易商变身而来的场外衍生品交易代理商一味要求追加授信额度,却基本不向期货公司“说真话”,导致期货公司无法全面掌握这些代理商日益增加的场外衍生品交易头寸里,代理与自营的比重各占多少,投机与套期保值的比重各占多少。 “每次我们去实地调研时,这些代理商都说自己拥有足够多的大宗商品现货,要求追加授信额度做大场外衍生品交易规模是基于套期保值策略多元化的需要,但事实上,他们未必拥有足够的现货,其衍生品交易策略主要是为了抬高杠杆押注大宗商品价格涨跌以获得更高投机收益。”他指出,有时他们遭遇投机亏损,还会从上游企业临时“调拨”一批大宗商品现货,以显示自己正在做“套期保值”(实则掩盖投机行踪),进而避免期货公司压缩授信额度。 “所以我们现在最担心的是,一旦他们衍生品头寸遭遇大幅亏损,可能会选择一跑了之或撒手不理,将爆仓风险与保证金亏损压力全部转嫁到期货公司授信资金身上。”他坦言。 多位期货公司分析师也认为,就上述华泰期货子公司客户爆仓事件而言,若中拓系公司果真采取“持有现货+卖出看涨期权”的策略,那么PTA期货价格上涨的收益基本能覆盖“卖出看涨期权”的亏损,到时华泰期货方面只需与后者按照合同约定,协商追讨交易保证金填补“授信亏损”即可,反之若中拓系公司卖出PTA看涨期权纯粹属于投机操作,没有足够资金缴付相应的交易保证金,那么华泰期货子公司很可能自己“兜底”了。[详情]
原标题:风险控制是生命线 业务发展应稳扎稳打 近日,因国内某大型现货企业亏损违约引发的商品场外期权业务风险事件,在业内引发反思和讨论。虽然交易对手的信用违约是此次风险事件发生的直接原因,但也反映出风险管理公司目前在风险防范和控制上的不足。业内人士认为,此次事件为行业敲响了警钟,风险的暴露有利于促进市场各方完善制度、加强管控,进而促进期货风险管理业务更加健康的发展。 A现货企业信用违约波及风险管理公司 近日,一起商品场外期权业务风险事件在行业内引发讨论。事情起因于上市公司华丽家族7月9日发布的一则公告:在华泰期货全资子公司华泰长城资本管理有限公司(下称华泰长城资本)多次发出追加资金通知的情况下,其场外衍生品业务客户未依据合同约定追加足额资金或有效减仓以缩小风险敞口,故华泰长城资本对该客户头寸采取强行平仓操作以释放风险,初步统计损失金额约4684万元。华泰期货将全力配合华泰长城资本妥善处置风险,加强风险排查和管控。 针对该事件,华泰期货近日向期货日报记者表示,华泰长城资本现与客户保持持续沟通,并按照风险管理的有关程序进行应对处置,华泰长城资本目前经营情况稳定,流动性良好。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风险管理公司每天和风险打交道,但事件爆发的根源是信用风险而非市场风险,而这种风险在国内并没有引发足够的重视。在场外领域,不少现货企业会多方比照,寻求与授信额度更大的风险管理公司达成合作。风险管理公司迫于竞争压力,往往不会放弃交易量大的现货客户,在不得不扩大授信额度的同时,也放大了自身风险。 短短几年内,风险管理公司业务发展迅速,与风控体系不匹配的矛盾逐渐显现。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一事件对风险管理行业来说,未必是坏事情,只有经历深蹲才能跳得更高。 期货日报记者了解到,在此次商品场外期权业务风险事件中,国内某大型现货企业是主角,这家现货企业为锁定其加工利润,在期货市场及场外市场对其未来PTA现货销售收入进行锁定。从6月中旬开始,PTA价格持续上涨,该企业持有的空头头寸亏损不断积累,7月1日和7月2日PTA期货连续两天涨停,最终这家企业穿仓,头寸被强平。穿仓给该企业的合作方——多家风险管理公司带来一定的损失。 中国(香港)金融衍生品投资研究院院长王红英认为,此次穿仓事件根源在于这家现货企业对市场判断失误,从而带来期权交易策略应用不当,再加上头寸可能过高,保证金不足,使得风险波及其交易对手风险管理公司。 不少风险管理公司向记者反映,这家企业的专业性和业务创新能力在市场中处于领先水平。该企业的场外衍生品业务通常是服务自身套期保值,也有部分的投机敞口。另外,有消息称这家企业的场外衍生品业务交易量很大,因此,该企业在与国内风险管理公司合作时具有较强的议价权。 “这家企业通常要求合作方授信交易,即在一定额度内不向其收取保证金,但如果有盈利必须当天能出金,这个要求显然不太合理,但是很多公司希望与其合作以保障自身的业务量,为了维持合作给予其大量授信。这为此次风险事件埋下了隐患。”华东地区某期货公司风险管理公司相关人士告诉记者。 之前和该企业合作过的其他风险管理公司也向记者印证了这点。“他们与公司有过合作,较为强势,提的要求比较多,比如大额授信、日内结算支付等,我们很难满足他的需求。” B防范交易对手违约 尽职调查是关键 虽然交易对手的信用违约是此次风险事件发生的直接原因,但也反映出风险管理公司目前在风险防范和控制上仍有短板和痛点。 在本次事件中,华泰长城资本多次发出追加资金通知,客户未依据合同约定追加足额资金。事实上,对于风险管理公司而言,保证金是由各家公司收取,并自行确定保证金比例。因此,向客户追加保证金这件事从操作层面上看,显得既棘手又尴尬。 “这次的特别之处在于给客户很高的授信,追保也不太及时。但说实话这在行业内也算常见的事,向客户追保通常要有一个过程。不过,与场内交易不同的是,客户清楚知道场外追不追保是由风险管理公司自己决定的。“银河德睿资本副总经理张堃告诉记者。 “因此,如果总向客户追保,客户可能觉得你不够友好,或者说我这个客户对你不重要,由此引发诸多矛盾。对风险管理公司而言,每次追保其实都很尴尬,并没有那么理直气壮。因此,我相信在此次事件中这几家公司在追保的过程中,一定经历了比较艰难的与客户协商的过程。”他说。 业内人士认为,从风险管理公司自身来看,防范业务开展过程中出现类似风险,关键是要及时了解交易对手或客户流动性变化情况,将风险消除在萌芽阶段。另外,要加强与监管部门的沟通和合作,协助搭建全市场层面的风险管理监控系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有效地实现交易头寸及流动性动态跟踪,对潜在问题及时预警,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措施。 “风险管理公司应该对业务风险有更清晰的认识,建设好自身的风控体系并严格落实。此次事件虽然发生在场外衍生品业务中,但对期现业务也是警醒:不能因交易对手体量大而盲目相信其履约能力,授信必须谨慎,对各个业务环节可能出现的风险都要做好应对准备。”上述华东地区期货公司风险管理公司人士表示。 王红英也认为,对风险管理公司而言,在开展场外业务前,需要对交易对手进行大量调研,比如调查企业的经营利润、净资产、现金流、信用状况等,评估企业的实际业务需求量。“目前,期货风险管理公司业务发展的路径是正确的,但与银行、信托等传统金融机构相比,最大的问题是风控人员不足以及风险管理能力不足。” C加强信用风险管控 相关制度有待完善 在加强信用风险管控方面,除了风险管理公司需要提升自身风控能力外,相关制度也有待完善。 “国内风险管理公司业务发展刚刚起步,还需加强对履约风险的防范。”在王红英看来,目前市场一旦出现场外交易对手方违约或不按规定履约的情况,风险管理公司很难强制其履约。而且风险管理公司和对手方出现信用履约问题之后,基本只能走法律诉讼的程序,不但耗时长、费用高,对于风险管理公司自身净资本的冲击也会非常大,甚至可能引发风险管理公司“停摆”的状况。因此,对于场外衍生品交易监管,还是需要一些相关的制度来匹配。 据了解,目前国际市场的场外业务是以信用业务为主,一是有严格的尽职调查程序,二是有健全的社会信用体系。现在国内市场尚不成熟,风险管理公司业务竞争激烈,很多公司为开发客户和保障业务量,降低授信标准,扩大授信额度,很容易出现信用风险。 “建议监管部门牵头制定场外业务授信规则,统一行业标准,避免客户的对比和讨价还价。”鲁证经贸负责人秦小海说。 张堃认为,行业内外包括监管部门能够理性、客观看待此次事件。授信滥用、保证金比例不合理、追保不及时等,都是行业发展初期面临的问题,希望监管部门能够出台政策促进市场规范发展。“现在由打价格战转为打授信战,这是有问题的。如果企业轻易获得授信,就意味着企业开仓时不用入金,没有很大的资金成本,这是变相鼓励其投机。” “作为一种对手行为,场外交易本身没有强制履约制度。近年来,场外交易转入场内结算在国际市场成为一种发展趋势。”王红英认为,场外交易市场比较缺乏信用机制的履约保障,可以考虑未来引进第三方保证金存管和强制清算的机制,从市场制度建设的大框架进行保障,即使对手方出现违约问题,市场也不至于停摆。 业内资深人士向期货日报记者表示,目前已有国内商品交易所在探讨“场外交易,场内清算”的可行性,具体实施会涉及成本、系统建设等方面的问题,但这种模式值得倡导,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信用风险问题。 上述华东地区期货公司风险管理公司人士建议,未来可以进一步优化风险管理公司的业务数据报送制度,对报送的数据作更详尽的分析,进而出台更有利于行业平稳健康发展的监管要求。 另外,上述业内资深人士还表示,此次风险事件的发生,也与场内对冲工具缺乏有一定关系。“如果客户交易的品种能在场内对冲,那么保证金要求就是硬性的,交易头寸也不会太大。” “期货行业目前发展非常快,各家期货交易所也在积极推进产品创新,应该有更多层次、多元化的金融衍生品工具,供各个层面的企业应用。”王红英表示,目前,场内市场期货品种较多,期权品种相对较少,期权工具更多集中在场外市场,尤其是风险管理公司主导的创新多元化产品。但是通过研究期货公司的产品报价发现,报价和产品内在价值的偏差是比较大,会给交易带来较大的隐患。 总体看来,全球范围内,信用风险一直是衍生品市场的常态化风险,必须用理性客观的心态去面对。特别是国内场外衍生品市场尚处于发展初期,在这一阶段必然会经历一些风险事件的洗礼和考验。每一次洗礼都应是行业总结经验教训,从市场微观制度、宏观文化层面,把整个市场体系做得更强、更高效和更稳健的机会。 D创新是“双刃剑” 风险管理业务要警钟长鸣 近年来,作为行业的创新业务模式,风险管理业务不仅成为部分期货公司的创收“主力军”,也在服务国内实体经济甚至国家战略层面发挥作用,受到市场的认可。 中期协最新备案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5月31日,共有80家风险管理公司通过协会备案,其中有79家公司备案了试点业务。今年前5个月,风险管理行业的累计收入达到634.13亿元,较去年同期大增91%,行业累计净利润3.61亿元,较去年同比增长120%。 对于期货行业的未来发展,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曾在中期协会员大会上表示,鼓励期货经营机构根据实体企业的需求,深耕现有业务类型,创新服务内容,探索新的业务模式和类型,拓展服务的深度和广度。期货公司要进一步增强资本实力,给实体企业提供更多的、一对一的风险管理服务,也要考虑行业的成本和业务模式的要求,既能防控风险,又能降低成本,便于市场各方参与交易,同时也要考虑如何为经济社会发展增加价值,而不是靠牌照生存。 “对于产业客户和机构客户而言,在参与市场的时候应当更好地识别和控制风险。对于风险管理公司而言,要牢记风险控制是生命线,业务发展应该稳扎稳打,发展不宜过于激进。市场各方应努力构建一个面向全市场的、更加全面高效的信用风险预警体系。如果能迅速实现这一目标,场外衍生品市场将会以更加稳健的姿态迈向新的发展阶段。”上述华东地区期货公司风险管理公司人士表示。 在王红英看来,金融衍生品市场中,利益与风险交织,出现穿仓等风险事件实际上是市场个案,不能因为个别独立事件,而否定金融创新。“关于金融衍生品工具的应用,从更长的周期去看,它的价值会越来越大。实际上,产融结合是未来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利用期货期权、场内场外的交易模式,对企业的供应链进行风险管理,这是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重要基础。因此,期货、期权等金融衍生品市场以及风险管理业务还会有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 他表示,创新是双刃剑,风险管理公司业务应市场需求而生,但也要注意到,一方面,许多企业目前履约能力不足,存在信用风险,市场缺乏第三方资金监管;另一方面,由于期货行业传统经纪业务收入下降,风险管理业务被部分期货公司作为未来增收的重要来源,从而导致开展业务急功近利,出现合规与风控要求放松的现象。“对于期货公司来说,风险管理公司的合规性以及业务风险管理制度建设,也应重新进行思考和定位。当前风险管理业务整体发展还是要控制节奏,有序进行。” 秦小海也表示,随着行业逐步成长,风险管理公司盈利能力越来越强,各方期待越来越高,尤其是股东层面。在经纪业务增长乏力的情况下,很多期货公司加大了对风险管理公司的投入,而在风险管理公司风控能力、管理能力和业务能力没有同步成长的情况下,个别公司可能会放松风控的弦,导致出现风险。风险管理公司还是要结合自身的各方面条件,稳扎稳打,把内控基础打牢,这样才能更快进步。另外,行业应该加强沟通,建立业务标准,为了眼前利益而放松准入,以获得客户和业务,这是对自身和行业不负责任。 “建议监管部门牵头,针对一些高风险业务制定业务标准。同时,建立市场信息调查和发布机制,类似于持仓信息等。另外,金融机构风险通常是系统性的,不仅是当事企业,因为金融机构自身的交易是在行业内,与很多同业机构有往来,风险出现时,有关部门应尽快掌握情况并通报提醒行业机构注意风险,避免引发更大范围的系统性风险。”秦小海说。 一位风险管理行业人士告诉记者:“该事件给我们很大触动,我们既感到庆幸,也对自身风险控制产生了疑虑,第一时间开展了各业务条线的全面自查和风控升级措施。此次事件应该为行业敲响警钟,促进行业更加健康发展。同时,要牢记风险管理公司服务实体的初心,守法合规,稳中求进。” 王红英也认为,此次事件既是风险问题暴露的个案,也是一件好事,随着场外业务发展规模逐渐庞大,如何保证市场不会出现越来越多的信用违约事件,避免可能引发的系统性风险,这是监管部门、市场机构乃至整个期货行业都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详情]
中证网讯(记者 王超)7月12日,华泰期货表示,近日其全资子公司华泰长城资本的某场外衍生品业务客户,在华泰长城资本发出追加资金通知的情况下,未依据合同约定追加足额资金或有效减仓以缩小风险敞口。 华泰长城资本以维护市场平稳、控制风险为基本原则,对该客户头寸采取强制平仓操作以释放风险,初步统计或有损失金额约4684万元。华泰长城资本现与客户保持持续沟通,并按照风险管理的有关程序进行应对处置。 目前,华泰长城资本经营情况稳定,流动性良好。[详情]
格隆汇7月13日丨据上证报,日前受PTA期货大幅波动影响,5家期货公司风险管理子公司场外期权业务集体“爆雷”。此次事件暴露的最大问题在于,一些期货公司子公司为了追求利润,大幅放松风控与客户进行信用交易。 简单来说,就是期货公司风险管理子公司借钱给客户,让其参与场外期权买卖,极端行情下保证金不足,出现爆仓,原本客户应承担的损失落在了期货公司头上,使其损失进一步加大。[详情]
来源:财主小报 作者: 毛豆君 今日,惊爆整个期货圈儿、甚至金融圈儿的,莫过于华泰期货全资子公司华泰长城资本的场外衍生品业务客户爆仓,在强行平仓后,华泰期货损失达到了4684万元。 7月9日,华丽家族发布公告称,华泰期货全资子公司华泰长城资本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泰长城资本”)的场外衍生品业务客户在华泰长城资本多次发出追加资金通知的情况下,未依据合同约定追加足额资金或有效减仓以缩小风险敞口。故华泰长城资本对该客户头寸采取强行平仓操作以释放风险,初步统计损失金额约4684万元。华泰期货将全力配合华泰长城资本妥善处置风险,加强风险排查和管控。 要知道,华泰期货是中国首批成立的期货公司之一及全国首批获得投资咨询、资产管理、风险管理子公司业务创新试点的期货公司之一,也是中国期货业协会理事会会员、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全面结算会员、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会员以及国内三大商品交易所的会员。 在近几年的期货公司分类评价结果中,华泰期货都是位居前十,AA评级(最高级别)的期货公司之一。并且,2017年华泰期货场外期权规模超过了1500亿元,只是2018年1-7月,华泰期货的场外业务规模就达到了1300亿元,期权业务的收入更是突破了1亿元。 据接近华泰期货的人士称,行业内还涉及其他5家期货公司的风险管理子公司,均被集体穿仓了。有传闻称,五家期货公司加起来的穿仓金额达到2.5亿。但是否属实,还不得而知。 据最先发布的券商中国称,此次场外业务爆仓的客户指向了中拓系公司,该公司疑似利用关联企业卖出了大量的PTA看涨期权,而PTA期货在7月1日和7月2日连续两天涨停,最终客户爆仓被强平,同时穿仓给期货公司子公司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据推测,该客户在期货公司有授信额度,相当于期货公司借钱给客户用,损失才会如此巨大。 根据小编在网络的结果,中拓系公司:中拓(福建)与杭州华速是两家关联公司。中拓(福建)实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3月,位于长乐市鹤上镇。营业执照注册号为350182100034971,注册资本伍仟万圆整,实收资本伍仟万圆整。公司主要经营化工原料及产品、纺织品、针织品及原料、金属材料及制品、初级农产品的代购代销;企业投资管理咨询。 PTA属于化工原料,并且PTA的下游延伸产品主要是聚酯纤维,也就是俗称涤纶,主要用途是作为纺织原料。 PTA期货,从涨停到跌停 PTA1909合约,从2019年6月18日开始出现“异动”,“异动”主要表现在持仓和成交量上面,合约开始进入异常波动期,市场多空双方博弈得很激烈,增仓、减仓交替进行。 6月28日,成交545.7万手,成交量达到了2018年8月6日以来的高位。7月1日,PTA1909合约上涨370元/吨,暴涨6.25%,但只增仓了4万手,并且成交量还有所下降。市场人士解读,当日成交417.4万手,跟6月27日的571.5万手比起来,下降了约30%,已成明显的一边倒的态势,空头已经无力阻挡,多方势如破竹。 自7月1日夜盘,PTA跳空开盘,持续增仓上行。7月2日14:30,合约封死涨停板,直到收盘也没有打开。 而到了7月2日夜盘,市场则风云突变。PTA跳空高开后,市场资金开始大幅度减仓,并且延续到了7月3日白天。直到7月3日收盘,整个市场减仓了41.5万手,盘面呈现多头平仓的态势。 7月4日,市场继续大幅度下跌,最后以跌停收盘。业内人士表示,“逼仓”行动基本结束。7月5日,市场惯性下跌之后,回归正常波动。 时隔六年,第二次穿仓 事实上,这并不是华泰期货第一次穿仓造成巨额损失了。 根据华泰期货母公司华泰证券年报显示,2013年华泰期货公司客户张晓东期货账户于2013年4月16日发生重大穿仓事件,金额为人民币 22,639,786.41 元。 时隔六年,再爆出“穿仓”事件,是偶然?还是存在风控漏洞呢? 客户保证金穿仓不止一家 2017年,申银万国期货对客户进行强行平仓过程中,未能及时有效地控制风险,致使客户出现穿仓。因此收到了上海证监局责令改正措施。 2018年10月,弘业期货在客户保证金出现穿仓时,未得到客户明确同意,公司员工主动为客户垫资,以手工入金方式向该客户期货账户存入保证金。之后为归还员工代垫款,弘业期货又以手工出金方式从该客户期货账户取出保证金,因此受到了江苏证监局警示。 风险管理子公司风控敲警钟! 中拓系场外期权爆仓事件,对期货公司风险管理子公司业务发展无疑会带来一定负面影响,给行业风控更是敲响了警钟。 期货期权行业发展迅速,期货公司应加强风险控制、加强管理。在场外期权业务层面,更不能随意调低保证金甚至放开信用交易。 注:本文有删减修改[详情]
文:火潋滟,水翼 古罗马哲学家马库斯·图留斯·西塞罗说过,被同一块石头绊倒两次可说是奇耻大辱。 人们日常也常说“不要在同一块石头上绊倒两次”,对人是如此,对企业也是如此。 新浪财经讯 近日华丽家族公告称,华泰期货全资子公司华泰长城资本的场外衍生品业务客户爆仓,在强行平仓后,华泰期货损失4684万元。 6家公司中招,竟是同一客户所为? 据券商中国援引接近华泰期货的人士称,发生穿仓的主要是期货风险管理子公司的场外期权业务。目前了解到原因是,杭州一家机构客户通过关联企业卖出了大量的PTA看涨期权,由于PTA期货在7月1日和7月2日连续两天涨停,最终客户爆仓被强平,同时客户又穿仓给期货公司子公司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这次穿仓的不只华泰期货一家,行业内还涉及其他5家期货公司的风险管理子公司,均被集体穿仓了。”上述人士说。 网传同一客户在6家期货公司全部爆仓 目前网传6家期货公司的损失竟来源于同一客户,据悉该客户在期货公司有授信额度,相当于期货公司借钱给客户用,损失才会如此巨大。 华泰期货两次出现“穿仓”事件 谈起场外期权业务,绝对不能忽视华泰期货,根据此前公开信息,华泰期货2017年场外期权规模已超过1500亿元,是2016年的60倍,市场占有率超过60%,稳居行业第一。而2018年1-7月,华泰期货的场外业务规模就达到了1300亿元,期权业务的收入更是突破了1亿元。 快速发展的同时,风险事件也随之而来。根据华泰期货母公司华泰证券年报显示,2013年华泰期货公司客户张晓东期货账户于2013年4月16日发生重大穿仓事件,金额为人民币 22,639,786.41 元。 而如今华泰期货再爆出“穿仓”事件,是偶然?还是其自身存在风控漏洞呢?这非常值得业内思考和警醒,据悉华泰期货近日在杭州专门开会讨论,或许其他几家期货公司也应有所反思。 反过来说,此次涉事期货公司多在上海杭州,本身服务于当地企业客户是金融机构的使命,但在市场竞争的压力下,风控部门能否坚持原则,还是被迫向“最低”风控标准靠拢来拉拢客户,确实值得业内反思。 业内直言:一言堂或许才是“罪魁祸首” 华泰期货连续两次出现“穿仓”事件造成重大损失,其自身风控确实值得反思,但为何6家期货公司一起“中招”?带着这样的疑问,新浪期货也向业内发出了质疑。 一位相关风控人员表示,相对于证券母公司或者银行等金融机构,期货公司本身的风控复杂性更大,而行业竞争压力也更高。近几年场外期权发展很快,大家都盯着这块业务,但在企业内部很多时候管理上还是“一言堂”为主,风控部门有时候也只能妥协。 据《期货日报》6月13日报道,2018年末期货系场外期权累计初始名义本金为9406.01亿元,同期券商系场外期权的累计初始名义本金为6718.31亿元,期货公司在规模上已经超过了券商。规模的急速发展对期货公司风控能力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如何在风控和业绩之间寻找平衡仍然是一个难题。 伤筋动骨但不致命 穿仓亏损能否找回? 数据显示,华泰期货及其他几家期货公司2018年的盈利数据尚且良好,2018年华泰期货净利润为2.06亿元,穿仓金额虽然不小但是对企业经营发展,并不会构成致命风险。 尤其是期货市场实行了严格的保证金托管制度,因此此次穿仓事件的影响不会扩散到期货公司之外。 那么,客户穿仓的损失,期货公司还能拿回来吗? 理论上只要后期客户将期货公司代其垫付的穿仓损失款补上即可,即使客户“不认账”也可以通过法律手段解决,但是现实往往与理论存在差距。 此前华泰期货张晓东“穿仓”事件中,华泰期货于2013年12月27日,向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对张晓东提起民事诉讼,要求张晓东赔偿华泰期货代其垫付的穿仓损失并承担全部的诉讼费用。 虽然最终华泰期货胜诉,但最终由于被执行人暂无履行债务能力,2017年华泰期货动用期货风险准备金予以核销,待确定其可收回时再予以转回。 由此可以看到,虽然最终期货公司赢得判决,但是前后耗费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而由于客户已经亏损爆仓,很可能其自身已经濒临破产,没有能力履行判决,期货公司只能“自掏腰包”。[详情]
原标题:华泰期货“穿仓”事件背后:这是一场惊心动魄的PTA期货多空大战!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华泰期货最近有了点麻烦,旗下的华泰长城资本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泰长城资本)的客户“穿仓”(指客户账户上客户权益为负值的风险状况,即客户不仅将开仓前账户上的保证金全部亏掉,而且还倒欠期货公司的钱)了,华泰长城资本跟着搭进去4684万元! 根据业内人士的指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留意到了郑州商品交易所PTA期货近期的异常走势。在业内人士的帮助下,复盘了“逼仓-爆仓-强平”的全过程,果然惊心动魄。 7月3日,PTA期货市场持仓狂减41.5万手;7月4日,PTA期货创出了上市以来的历史天量。至此,多空大战告一段落。7月9日,华泰期货二股东华丽家族公告,华泰长城资本的客户爆了,并且出现“穿仓”。 期货公司场外期权业务“爆雷” 期货公司经纪业务竞争早已白热化,散户就那么多,百多家期货公司抢来抢去,佣金手续费激战多年的结果就是大家都没钱赚,佣金业务这一块儿基本上做死掉了。为求生路,期货公司纷纷把目光转向机构客户,转向资产管理业务和风险管理业务,这是期货公司目前赖以生存的、能够看得到增长希望的领域。 很不幸,近日,风险管理业务中的重头戏——场外期权业务——“爆雷”了。 这个消息的源头是7月9日上市公司华丽家族的董事会公告,公告称:“近日从华泰期货获悉,华泰期货全资子公司华泰长城资本的场外衍生品业务客户在多次发出追加资金通知的情况下,未依据合同约定追加足额资金或有效减仓以缩小风险敞口。故华泰长城资本对该客户头寸采取强行平仓操作以释放风险,初步统计损失金额约4684万元。” 有媒体报道:“目前了解到的原因是,杭州一家机构客户通过关联企业卖出了大量的PTA看涨期权,由于PTA期货在7月1日和7月2日连续两天涨停,最终客户爆仓被强平,同时客户又穿仓,给期货公司子公司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这次穿仓的不只华泰期货一家,行业内还涉及其他5家期货公司的风险管理子公司,均被集体穿仓了。” 上述媒体的报道还称:“据业内人士透露,此次场外期权爆仓的是中拓系公司,主要做化工贸易和相关投资。在与各期货公司风险管理子公司签订合同时,用了不同公司抬头,有些用了‘中拓(福建)实业有限公司’,有些则是用了‘杭州华速实业有限公司’”。 但是截至记者发稿,“中拓系”并没有发声,这个事情目前还仅有单一信源,具体细节也不是很清楚。《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正在多方核实。 多空大战 PTA期货创历史天量 PTA期货交易是PTA场外期权合约设计的基础,是期货交易衍生出来的,通过观察PTA的期货走势可以间接还原一下事件的概貌。 PTA1909合约,从2019年6月18日开始出现“异动”,“异动”主要表现在持仓和成交量上面。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6月18日,合约增仓10.9万手,外盘占比53%(外盘代表资金的主动性买入行为,内盘代表资金的主动性卖出行为),成交量251.7万手,而前一个交易日是196.6万手,成交量增加28%。 6月19日,合约增仓6万手,涨幅放大到2.92%,跟前一个交易日相比,阳线的实体加大。从此合约开始进入异常波动期,市场多空双方博弈得很激烈,增仓、减仓交替进行,市场的持仓多空转换的力度明显放大。这个过程一直持续到6月27日。 6月28日,市场消停了一天,市场难得地出现了持仓小幅下降的态势,当日减仓约2.3万手,内盘占51%,总体表现为多头逐步平仓的态势,K线连续两日出现长上影。不过,市场也是暗流涌动,持仓虽然不怎么变化,但是成交量维持在2018年8月6日以来的高位,6月28日成交了545.7万手。 市场人士认为,这或许是暴风雨即将来临的特征。市场不再增仓!!!要么是多空双方都不想折腾了,要么就是有一方弹药告罄。果然,7月1日,奇怪的事情发生了。 7月1日,PTA1909合约暴涨6.25%!上涨了370元/吨,市场只增仓了区区4万手!与此同时,当日成交量还罕见地萎缩了,只成交了417.4万手,跟6月27日的571.5万手比起来,下降了约30%。市场人士解读称,这是明显的一边倒的态势,空头已经无力阻挡,多方势如破竹,或许空军方面真的是“弹尽粮绝”,被多头抓住了。 从1分钟K线图上看,局势看得更清楚。7月1日,当日PTA期货市场跳空开盘在6050元/吨,一分钟之内就到了6174元/吨。对于期货交易来说这就是一瞬间的事情,如果不是早有准备,估计连下单软件都来不及打开。 7月1日,北京时间9:50,PTA期货市场开盘50分钟之后,价格仍然维持在6170~6180元/吨一线,空方无力反击,这被多头抓住了机会。9:50过后,市场开始增仓上行,当日15:00收盘在6290元/吨。 北京时间21:00,PTA期货市场夜盘开始,又是跳空开盘,持续增仓上行。7月2日,北京时间14:30,合约封死涨停板,直到收盘也没有打开。 7月2日21:00,PTA期货市场夜盘又是跳空高开在6568元/吨,短暂冲高之后市场资金开始大幅度减仓,这个过程延续到了7月3日郑州市场白天的交易时段。7月3日收盘,整个市场减仓了41.5万手!其中内盘占51%,盘面呈现多头平仓的态势。 7月4日,市场继续大幅度下跌,最后以跌停收盘。但是持仓只发生了小幅的变化,成交量却创了有PTA这个期货交易品种以来的历史天量!业内人士表示,“逼仓”行动基本结束。7月5日,市场惯性下跌之后,7月8日收出小阳线。 7月9日,华丽家族公告,华泰期货的客户做场内期权爆了并“穿仓”了,期货公司损失的数字初步估计是4684万元。[详情]
Copyright © 1996-201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