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新闻

陈文辉:设立首席经济学家岗位 加强保险资管研究
陈文辉:设立首席经济学家岗位 加强保险资管研究

5月18日,2016中国保险资产管理学术成果发布与研讨会在京举行。保监会副主席陈文辉出席会议并发表讲话。[详情]

新浪财经|2016年05月18日  09:18
王忠民:证券化投资为险资提供更广阔空间
王忠民:证券化投资为险资提供更广阔空间

5月18日,2016中国保险资产管理学术成果发布与研讨会在京举行。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副理事长王忠民出席会议并发表讲话。[详情]

新浪财经|2016年05月18日  09:30
王国纲:经济增速下行不是引致金融风险的主因
王国纲:经济增速下行不是引致金融风险的主因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金融研究所所长王国纲出席会议,并做题为《风险防范:当前资产管理的主题》的主题演讲。他表示,经济增速下行不是引致金融风险的主因,PPI持续下行引致了一系列关联性风险。[详情]

新浪财经|2016年05月18日  09:49

学术成果

《新常态下的中国保险资金运用研究》一书出版
《新常态下的中国保险资金运用研究》一书出版

本书以中国经济新常态为研究背景和出发点,一方面充分总结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的历史经验,另一方面深入探讨保险资金运用的国际新趋势。在此基础上,本书从六个方面进行研究,提出新常态下的保险资金运用的方法和路径。[详情]

新浪财经|2016年05月17日  10:37
《IAMAC年度系列研究课题2015年度优秀奖课题集》出版
《IAMAC年度系列研究课题2015年度优秀奖课题集》出版

“IAMAC年度系列研究课题”主要面向业界机构,旨在调动行业和社会科研力量,重点围绕保险资产管理领域的宏观战略问题、理论前沿问题、重要业务问题及行业热点问题等开展深入的理论研究和业务探索。课题于每年4月启动,并设优秀奖若干名,次年3月由协会公布获奖名单并颁奖,研究成果公开出版发行。[详情]

新浪财经|2016年05月17日  10:40
新形势下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的新定位
新形势下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的新定位

改革开放以来,经过一代又一代保险资产管理人的锐意改革和勇于创新,造就了保险资产管理业全新的战略格局和生机勃勃的发展势头。[详情]

新浪财经|2016年05月17日  16:25

颁奖

1/24

获奖名单

2015年度IAMAC年度系列研究课题获奖名单
2015年度IAMAC年度系列研究课题获奖名单

为促进保险资产管理领域理论和业务研究,激发和汇聚行业智慧,推动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的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进程,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以下简称“协会”)于2015年6月推出“IAMAC年度系列研究课题”。[详情]

新浪财经|2016年05月18日  15:59
平安资管杯·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发展战略与对策征文”获奖名单
平安资管杯·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发展战略与对策征文”获奖名单

由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主办、平安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协办的“IAMAC 2015年度征文”——“平安资管杯·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发展战略与对策征文”获奖名单于近期正式揭晓。本次征文共评选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6名、优秀奖10名。[详情]

新浪财经|2016年05月18日  16:00

优秀课题

国寿资产:保险资金大类资产配置研究
国寿资产:保险资金大类资产配置研究

首次提出一个基于宏观视角、具有一定可操作性和实用性的大类资产配置框架体系,以期为公司投资决策提供具有较强实用价值的参考。该体系包括5个部分:量化基准、量化调整策略、经验调整逻辑、模拟组合与绩效归因。[详情]

新浪财经|2016年05月18日  10:41
平安人寿:保险资金境外投资研究
平安人寿:保险资金境外投资研究

随着人民币汇率波动加剧、经济增速下滑和国内资产配置荒的环境愈演愈烈,我国保险公司海外投资趋势在增强。风险分散、相对估值优势、以及潜在汇率收益是主要驱动力。 [详情]

新浪财经|2016年05月18日  11:07
合众资产:保险资金投资非标产品的策略和风险管理研究
合众资产:保险资金投资非标产品的策略和风险管理研究

在资产规模持续增长和资金获取成本持续提升的情况下,非标资产成为保险资金增加投资收益率的重要手段。近年来,保险资金配置相关监管制度持续修订,保险机构资产配置的自由度持续提升,非标资产作为重要的投资标的,其投资规模和投资种类持续扩张。 [详情]

新浪财经|2016年05月18日  11:04
申万菱信:投资时钟失效后险资资产配置与国际比较研究
申万菱信:投资时钟失效后险资资产配置与国际比较研究

通过国际比较研究,发现OECD国家保险资金资产配置的六大特点:其一,无论是寿险还是非寿险资产,投资于债券的比重都是最高的;其二,寿险资金中对于债券的配置比重一般都高于非寿险资金,尤其是寿险更偏好于长期债券。[详情]

新浪财经|2016年05月18日  11:10

最新新闻

平安资管杯·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发展战略与对策征文”获奖名单
新浪财经 | 2016年05月18日 16:00
2015年度IAMAC年度系列研究课题获奖名单
新浪财经 | 2016年05月18日 15:59
申万菱信:投资时钟失效后险资资产配置与国际比较研究
新浪财经 | 2016年05月18日 11:10
平安人寿:保险资金境外投资研究
新浪财经 | 2016年05月18日 11:07
合众资产:保险资金投资非标产品的策略和风险管理研究
新浪财经 | 2016年05月18日 11:04
国寿资产:保险资金大类资产配置研究
新浪财经 | 2016年05月18日 10:41
王国纲:经济增速下行不是引致金融风险的主因
王国纲:经济增速下行不是引致金融风险的主因

  新浪财经讯 5月18日,2016中国保险资产管理学术成果发布与研讨会在京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金融研究所所长王国刚出席会议,并发表题为《风险防范:当前资产管理的主题》的主旨演讲。他表示,经济增速下行不是引致金融风险的主因,PPI持续下行引致了一系列关联性风险。 图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金融研究所所长王国刚 以下为演讲实录: 王国刚:尊敬的忠民老师,各位嘉宾,刚才咱们王理事长讲了证券化,实际上从保险资产管理,投资于资本市场这是一条主渠道,在这条主渠道外,应该讲这种操作现在是越来越复杂。那么在这样一个金融的角度,当我们讨论资管的时候,肯定要讲风险,多次讲它等于老调重弹。所以在很多场合我不会随便地讲,有些人问我金融有没有风险,我说那句话问得有问题,金融当然有风险。但是当我告诉你金融有风险的时候,你就打一个标题,金融有风险,某某人说,你就偏到另一个角度上。所以在很多场合上我不太用这个词。但是,今天这个你们看到了,我用的标题防范风险:当前资产管理的主题。强调是当前资产管理主题应该是防范风险,情况已经发生了很多的变化。 这些情况变化首先我们需要讲的是中国的经济增速从原来高位走向中高位。那么按照很多人的说法,经济下行了,不良资产就会大量产生,由此就将引致风险增加。可我要说的是,这句话没有把事情说清楚。经济下行有多种情况,比如说GDP的增长率到了负增长情况,那个是经济下行,比如说像我们GDP增长从原来的9%、10%,下降到现在7%左右,这也是经济下行。那么现在你要讲的经济下行是什么,如果说按照中国的概念来看,我这张图上给大家一段文字说明,中国经济增速依然位于全国各主要经济体的前列,每年新增加的在增加值在各经济体中首屈一指,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我们经济的增量还是在不断增加的,而且增量很大。我拿了2015年和2012年三年的对比,2013、2014、2015年增长了26%,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恐怕原来所说的经济下行,不良资产就会大量增加是不确切的。那个话讲的是什么呢?经济到了负增长的时候,到零增长出现了负增长,在这样的情况下,不良资产才会大量出现。如果假定经济还是正增长,而且正增长的数量还挺大,按照逻辑概念来讲的话,既然有增量,那么原有的资产就不应该出现不良,那么中国经济究竟不良是怎么发生的?或者说我为什么要讲当前资产管理要特别重视风险防范,把它列为主题?原因很简单,我需要强调的是到目前为止,我们数过了,都已经形成了非常良性的GDP,动不动大家都去看GDP,但是如果仅有GDP,恐怕会有比较大的问题。 我需要给大家提醒的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中国的PPI出现了比较大的变化。我们大家讲宏观经济,讲就业,讲价格,可能一讲价格都在讲所谓的通货膨胀CPI,多少年来,我们很好地去研究PPI,可是PPI从2012年3月份开始负增长,到了今年已经到了五十多个,在四年夺得过程中,我们大家屡屡看到无非是国家统计局公布了,每个月的同比的数据,或者是环比的数据,累计下降了多少。如果说没有工夫看这张表里的那么多数据,看右下角最低的,多少呢?到去年已经累计87%。什么意思?如果说在2012年我们的工业品出厂价格当中含有12%的利润,到了2015年这些利润被累计下降抵消了。可是有多少企业的出厂价格包含10%以上利润?绝大多数的企业有3%到5%的毛利润就是非常好了,我们累计下降了这么多,可是我们对这个数没有给予很好的关心。我们大家都知道,按照基础理论的说法,无论是商业还是金融业,它所获得的收益都是从别的部门转移过来的,是他们创造的利润再分配,可是当他们不行了,我们有什么?因此在这样一个条件下,可能我们更需要关注的不是GDP这么一个综合指标,而是应该很好地去关注对整个国民经济各方面关联度最高的那些指标,其中之一就是PPI。如果PPI还是这么走下去,至少到今天为止,我们还没有看到PPI往回走的这种迹象。虽然不增长,少了,比如说到今年4月份持平,但是今年的负增长3.4%是往年累计下来的,所以那个3.4%的累积储比这个地方讲的87.85%还要恐怖。这是很多企业也感觉形势越来越严峻,压力越来越大的一个主要原因。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形?会出现PPI一路下行呢? 先看PPI下行的结果是什么,就是工业企业的利润总额尤其是利润增长大幅下降。大家可以看到这里的数字,早些年的时候,2011年的时候都是两位数,到了2012年出现负增长,2014年还有点增长,到2015年基本上就是负增长。因为2015年的绝对数,我在国家统计局的数据里面找不到,所以我只好用2015年公布的增长率来看,利润增长率整个是负的,PPI下那么多,当然你也会下降。这样一种情况往下走,究竟什么因素引致的,库存。可以看到库存大幅度下降,这个地方库存也到2014年,因为国家统计局对外公布的只有2014年。可以看到库存的增加数超过了GDP增长。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怎么办?库存增加了怎么办?库存增加了,那就只好降价卖了。在降价卖的过程当中,就导致了我们刚才所讲的,价格下降,利润下降,那么这种价格下降、利润下降,下降的结果是什么?下降结果将引起一系列的不良资产。我们大家都看到,我们的投资在不断地下降,尤其是民营投资,以后到了5%左右,原来民营投资在全国贡献都是增长率之上,多的时候可以超过10%的,为什么现在少了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你准备投的那些项目,由于PPI下行,利润微薄,甚至是亏损。所有的投资之前都要做投资分析,投资分析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是投资的回收率,多少年限。但是在亏损,我怎么回收?在国内两两条线,要么消费,要么投资,如果按比例算,应该走投资,结果投资下来了,投资下来,库存更增长,价格更下降了,利润更没有了,利润没有了,更走投资了,这是一个恶性循环。另一个循环就是这样一种库存价格等等和金融,库存增长是东西不好卖,东西不好卖对于工业企业来讲汇款就拿不到,那么到期的应该还银行的本息就难还了,流动性就出现了问题。所以从2013年6·20事件我们一直在紧张流动性。今年的第一季度又投了五万,今年1月份投了两万多,知道什么意思吗,我们在2015年全年新增贷款只有两万五千,我们今年一月份就超过了这个数。又是一个不良循环,这样一系列的关联事情下来,使得我们整个经济运行中的风险在不断地强化,所以在当期这个角度,特别需要跟我们资产管理的同行提醒,把风险的防范提高再提高。这就是为什么我开始讲,我在很多场合不太谈风险这个词,因为它本来是应有之意,但是现在是特别特别重要。 现在引发了两个问题,一个是流动性,一个是收益的,从收益两讲,从2014年我们开始利率下调,到现在一共调到了六次。给大家一个简单的说法,如果我们假定从银行体系内放出去的款无论是怎么样,是表内的,表内还是97万亿,还是通过银行走的,两者加起来大概一百多万,当我们把贷款的基准利率从6%降到了4.35%,我们降了1.65%,按照一百万亿算,我们给企业在利息方面减少了1.65万,应该是这个概念吧。在2015年我们还通过减税、减费给企业方面很多的利息。但是在企业面并没有因此而发生明显的改变,企业的情况不容乐观。在这样一个利息下降的条件下,当然了,固定资产收益也都下浮了,但另一方面流动性引致了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我这里列了这个表,是今年1到4月份固定收益证券,也就是债券,所发生的,这个数量比去年同期大幅增加了。为了保证这些企业正常运转,让职工正常就业,采取政府协调,这种现象在中国过去就有。但是,如果我们要用市场机制来配置资源起决定性作用的这种事情还能够如此延续,这种事件的如此延续的后果就是也许后面效仿者将不断增加。刚性兑付这种事件不断发生打破了市场的周期,结果是以后没有人敢为你担保发债。这个应该值得我们深思,因为我们其中有相当大一部分的资产是投在固定收益。因此给大家提醒固定收益证券有两件事,一个是价格问题,一个是兑付问题,这两个风险需要我们大家特别注意。 简单说一下股市。可以讲股票市场的走势扑朔迷离。我这里给了大家情况,讲的是上市公司情况。应该讲上市公司是中国各类企业中的佼佼者,虽然里面也有一些不令人满意的,但总体他们是佼佼者,他们的优势高于非上市公司。但是可以看到上市公司的情况,首先是业绩大幅下滑,到了今年4月30号,全部的上市公司发布了2015年的年报,利润总额增长是1.16%,营业收入的增长是1.16,比我们GDP低多了,也低于2014年的6.08%,然后归属上市公司的股东净利润只增长了0.63%,低于2014年的6.37%。如果说我们做另外一假设,如果2015年没有降息,上市公司的利润和2014年比是正增长还是负增长?面对这样一种情况,到4月18号,已发布年报的上市公司1762家当中有1755家提出了减值损失,这个达到了多少呢,达到了8032.51亿元,占2015年净利润的38.4%。这说明他们发现情况不妙了,风险在加大。与此相对应的还有,到了4月19号,发布年报的1856家上市公司中有1792家获得的是政府补贴,换句话说,如果没有这些政府补贴,那么它的利润又是什么呢?所以把这些数据放在这里,大家可以看一下,我们上市公司的状态怎么样,如果上市公司这样一些基本面的情况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在如此的下行的话,那么股票市场又如何呢?所以在股票市场的风险也在不断地增长,这是我们大家都应该重视的。可以讲,现在从金融面上而言,应该特别关注实体经济面的风险变化,这些风险变化,经过几年时间已经传递到金融业上,而且金融业好些类或者好些措施是为了针对这些实体面变化所采取的,结果这些采取的措施会使得我们对很多问题的把握、对风险的把握发生心的复杂化的情况。 在“十三五”规划中提出,要推进股债结合。这里股债讲的是股票、股权,债讲的是债券。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看到由于工业企业库存增加导致的一系列的变化,我们第一个可以看到“去产能、去库存”,这样一个决策应该讲非常好,而且这个决策应该抓紧往下落实。那么股债结合想解决什么问题?很大程度上想解决去杠杆率,因为中国经济杠杆率太高了,或者说我们在很大程度上我们的运作是杠杆运作,所以要去杠杆。那么去杠杆在这个过程当中就要用股债结合的方式去做。股债结合的方式有利于降低企业的杠杆率,杠杆率提高了,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股债结合本身并不必然提高企业的价值创造能力和盈利创造能力。在这个过程中他所表现的盈利水平的提高或者盈利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是转移的结果。比如说原来我用这样一些收益来支付利息,现在这个债转为股了,我可以不支付利息,我可以把这些收益转回来,从而表现为我的利润增加,但实际上有没有增加,并没有增加,只是在财务上发生了一些变化而已。所以这一点需要重视,它并不必然提高企业的价值创造能力和盈利创造能力。因此在我们做一些企业方面分析的时候,要特别重视这两个能力是否提高,如果这两个能力提高了,那么这种股债结合是有效的,如果没有提高,这种股债结合只是一种财务转移。股债结合的内容很多,我没有时间去细讲,只是告诉你一句话,都是双刃剑,世上没有什么事只有好事没有坏事,或者只有正面效应没有负面效应,都是双刃剑,关键的是这个双刃剑你怎么把握,把握到什么程度。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要化解风险,那么有很多工作要做,也可以从很多的角度来做。我想说,有三件事需要我们大家特别关注。第一,切实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的力度。刚才我们前面讲的实际上就是产能过剩,库存过胜,杠杆率过高所引致的。然后大家要特别关注PPI的走势,应该讲现在我们对这方面的关注太少了,对怎么环节PPI持续负增长,到目前为止可以讲,由于关注太少、研究太少,所以错失时机。第二,既然整个收益率下调,所以对于资产管理来讲,应该太正收益率的预期值,如果现在收益率预期值还在8%、9%的话,我估计今年不仅达不到,而且还会走到一个高风险的区间。今年正常情况下不会有这么高的收益,所以要做好投资组合中的风险管理,降低收益率的预期值,这是前提。第三,需要我们大家一起努力,因为中国现在所出现的这样一些风险,眼前的风险、运行中的风险,不是说将长期存在,如果说我们的各种金融工具都是短中期工具的话,恐怕难以有效地使资产管理来应对这个风险,因此我们大家一起努力,努力推进中国长期金融工具的发展。比如股权,那是一个长期的,我这个地方要强调的是长期债券,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的债券需要,尤其是作用保险资产,保险资金当中有一些都是三四年以上的资金,比如说养老,比如说健康、人寿,有很多都是属于长期资金,但是我们长期资金买不到长期的金融产品,我们在短中期中做,受着价格风险,使得我们长期资金运作短期的,这种现象恐怕在这个过程中是需要逐步地缓解。因此要改变短中期债券比重过高的状况,通过时间序列的延长,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红利显现中逐步化解资产管理中的金融风险。 讲的不对,大家批评指正,谢谢![详情]

新浪财经 | 2016年05月18日 09:49
王忠民:证券化投资为险资提供更广阔空间
王忠民:证券化投资为险资提供更广阔空间

  新浪财经讯  5月18日,2016中国保险资产管理学术成果发布与研讨会在京举行。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副理事长王忠民出席会议,并做作题为《保险公司的证券化与保险资金的证券化投资》的主旨演讲。 王忠民认为,巨额的保险资金如果投资不断深化、不断多维的证券化市场,对于保险投资来说,显得至关重要。不仅指权益的证券化、固定收益的证券化,包括一切资产的证券化。证券化资产流动性强,社会尺度明确,可以迅速变现,有公允价值。对于大型保险公司来说,在市场当中若有足够大的证券化的市场,就有足够的可投资的空间。 图为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副理事长王忠民发表讲话。 以下为发言实录: 王忠民:尊敬的各位同行,我跟大家只差一个字,大家如果是把标题去掉,中国保险资产管理,我就是中国保障资产管理,只是一个险字和障字的差别。在市场当中看资本的性质、资本的来源、资本的规范和诉求的话,可能保障资金和保险资金应该在97投资规范要求和市场的投资工具把握当中最相近的两类资本。所以大家有可能也很关心我所在的传播社保资金的具体投资策略,具体的投资结果,我相信这样一些数据和这样一些状况,在我们的年报,在我们日常的交流过程中都有,我想把它突出一些东西,所以就带来了今天的这样一个标题,保险公司自身的证券化和保险投资与证券化的这样一个课题。 我们先看一个历史的大的背景。这个背景是说30多年的中国社会经济体制大的变革和翻天覆地的历史剧变,里面有一个根本性的逻辑。所有过去不是实体的物品都会变成货币化的表达,也就是商品化,所以商品化的东西背后,让任何一种货币都会资本化的表达,要追求更高的收益,投资到某一个资产类别当中去。在资本化之后,更加清晰和更加深度的是证券化,在某种证券化当中去表达,在某种证券化去交易,在某种证券化频繁的有交易的市场来表现出它的内在价值,表现出长期价值和短期价值。我们可以看到为什么要从货币化、资本化、证券化的逻辑当中有着市场化的深度逻辑不断地去体现呢?是因为只有证券化才可以反映出几个更深度的市场化的要求。 第一点,只有证券化才可以让所有交易者参与的份额足够小,才可以让参与者足够多。一个公司的股票如果都是大股东,你可以拆成一股的时候,一股的股东可以在二级市场买到,他的数量就小,你要买一个大股东的份额,你要求的数量是很大的,而你上市交易过程中必须要拆,拆了以后才有中国大妈,才有无数人说我又看到资产的波动,是不是我能战胜它,在其中获得我的成长。第二就是重组的资产流动性。如果每天都有那么多的交易,大的交易、小的交易、充分的交易、频繁的多次交易的时候,这个资产就可以在每一天、每一分钟产生强烈的流动性,每天都在变化他的所有者,每天都有新的进入和新的退出。我们做投资管理的人知道,对于一个资产,一旦有足够的流动性,市场就会有流动性溢价,市场也愿意投它,可以卖掉,可以套现。这还不是证券化最深度的东西,证券化最深的逻辑是可以把任何一个实体性资产,把它背后的基础资产在两个维度中充分表现它的价值。第一,短期的价值,你的基础资产可能是周期性很长的,是钢铁,是飞机,是一切东西,但是这些东西不可以短期化看它的波动,只有把它证券化了以后,才说这个公司一天的变动、一个月的变动,有可能产生出我的新的认识,我都可以在市场当中说交易你这个变动下可能性的资产投资。如果我只投资你的实体资产,我没有办法做,可以短到什么程度呢?如果过去我们只看到T+1的时候,就可以短到一天,我们今天可以看到量化投资的时候,可以迅速用量化投资把它设计得份额足够小、足够短的时候,如果我们没有T+1要求的时候就可以短到每一小时、每一分钟,如果反映到每一分钟的趋势和逻辑的话,我相信这种资产无论如何在市场上的价格都是它显示价格的充分表现,足够短。第二个是把未来的不确定性、未来的可能性反映在资产价格里。它未来一年会怎么样,未来五年怎么样。我们今天为什么对互联网的东西还没有上市就已经给那么多估值,是因为已经感觉到它的未来,为什么新三板的不盈利都可以很火,是因为有可能未来盈利,证券化是对不确定性,是对无数个不确定性进行市场的线下估值。如果我们反映了这样一个证券化的逻辑,中国所有的资产当它货币化、资本化、证券化的时候,无非是把背后的逻辑表现得淋漓尽致。 回到我们的主题,谁抓住了这个历史的逻辑,才可以把资本市场的充分表达抓住。我们现在第一个项目,保险公司自身的证券化。任何一个保险公司,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险,你拿来钱已经是以什么样的价格做这件事情。突然我们一扫描,所有的保险公司不仅已经证券化,而且已经上市了,你证券化。如果这个保险公司的证券化逻辑不仅仅表现在你自身股份化、证券化上市,注意这只是最浅的一个层面,你的二级公司、你的子类公司有没有证券化,有没有上市。有趣的是,我们今天所有的大型国有保险机构大多是在第一层面进行了证券化,而在第二层面的股份化和证券化一下子收缩了,那只能说明你的证券化深度只在一个层面。当然你还可以反映出更多的,新业务有没有,用证券化的架构去搭建它,催生它快速成长。如果说原来的线性业务你没有,新业务有没有?最根本的可能还表现在在座的大家,你们的资产管理公司只是一个公司,好了,你已经比过去是一个内在的部门要好多了,但是这已经发生在十年前了,你股份化没有?你证券化没有?你上市了没有?你里面还有没有下面的基金管理公司、这样的公司、那样的公司有没有证券化? 如果我们把这样一个琳琅满目的证券化看成一个立体的多维的证券化的话,我们就说这取决于你这个历史时代完成的三件事情。第一,你的自身股本的杠杆率发挥得多大。证券化无非是原有的资本吸纳了其他的资本杠杆化。当然其他资本相对你也是杠杆化,只是说你有多少资本金的问题,我们可能在市场上已经用固定收益的角度补充你资本金,但是在权益角度补充资本金,我们发现一个杠杆最大的就是把你的资本让其他人不断地占有更大的份额,无非是放大你的股权杠杆。第二,你放大股权杠杆的时候,你的治理结构发生了变化。我们为什么说股份公司的治理结构,一个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为什么人们会对它有一种治理当中的价值估值,说你这样的话,因为你这样,你的一切别人都知道,因为你这样,你会受上市公司管理架构,你在全社会的规范性当中要高一个层面。而你在治理结构发生了变化,如果我们上市了以后,从你的治理结构看的话,我们相信只有通过股份公司和上市公司的形式才可以发生治理当中的结构变化。凡是在已经证券化的保险公司,我们可以放大到全社会,只要你在证券化逻辑背后,加深了治理结构的变化,你一定取得的这个公司的证券化下的公司的效力和逻辑要更好。我们不拿具体的公司去说,当我们看到这样一个逻辑的时候,不仅股权杠杆不知道比证券杠杆好多少,而且你可以支配更多的资本为你服务的时候,如果在治理结构发生了改变,那将会是一个更大的历史逻辑。 谁可以用一个逻辑把股权杠杆和治理结构发生到一个维度当中去,发生最大的效应呢?是什么制度?合伙人制度。马云的公司,马云的合伙人,马云自身只占阿里巴巴的8%左右,无非是他在选择下市的时候,从香港下市,注意香港下市是一次证券化,到美国上市又一次证券化,他多次证券化,而且第二次证券化的时候,要有一个制度,谁答应我这个,我就在哪儿上市,条件是我用合伙人,我要求我提名董事的书名在公司董事数量占多量,我要求合伙人表决制度。美国说了,只要你说清楚,你投资的价值明明白白,你就可以做,于是他就到美国证券化。阿里巴巴因此也在证券化的逻辑当中反映出一个深度的逻辑,用合伙人的东西,放出的股权证券化和放出的内在的治理是一个最充分的结合。好了,我们把第一个逻辑讲完了,公司自身的证券化。 我们再看保险拿了那么多钱,在市场当中去投资,如果投资证券化,投资证券化的权益,投资不断深化和不断多维的证券化的市场,对于一个保险投资来说,今天显得至关重要。你的资产配置里边,投资已经证券化的,注意,我说到这儿的时候,不仅像刚才讲的权益的证券化,固定收益的证券化,一切资产的证券化,当你在所有的资产配置当中,配置证券化的比例和配置非证券化的比例的时候,你一定是要选择证券化的。因为证券化流动性强,社会尺度明确,你可以分分钟变现,有公允价值。如果一个大型的保险公司,就像所在的社保基金一样,在市场当中有足够大的证券化的市场,我们这样的机构才有足够的可投资的空间,如果没有的话,你整天去挖掘私募信息,你是很被动的。 如果我们在大的证券化的市场空间当中,不仅表现在一类资产当中,更可以表现在股票当中,也表现在债权当中,还表现在新的类别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其中你投资与波动率高,未来趋势不清楚,需要专业团队去分析、去深度挖掘的权益类股票占大的多数。我需要告诉大家我们过去15年年画收益率是百分之八点八几,去年的回报率是15.14%,我必须50%的资产放到固定收益当中,尽管我在固定收益当中也在寻求证券化化的固定收益,但是所有的给我带来的大概就是6%的收益率,超过6%的从哪儿来?全部是从权益当中,特别是通过证券化化的权益当中,二级市场。6000点那一年,年化回报率是11.7%,去年我们在五千点卖掉了相当的一部分,我们才包括了15.14%。任何一次的历史揭开,在证券化的逻辑当中,我们顺应市场而为。别人为我今天投资有什么逻辑,我只有一句话,顺市场而为。你认知市场、了解市场、把握市场,你根据它的节奏去做,这是巴菲特说的话,我们无非是跟着对的东西去做而已。你在证券化当中,特别是权益证券化当中。如果这一瓶水是证券化的话,今天的价值就高了,在最需要的时候出来了。 我们在看这样一个逻辑可以不断地延伸,你直接投资过程中,你是投IPO,还是投离IPO相对远的东西,特别是当中国证券市场对IPO还是一种特殊的中国式的,这时候你就感觉到你投IPO这种形势,在IPO没有停止的时候,一定是有逻辑的。比如说我们投IPO,刚开始不让我们进,我给国务院报材料,说一定要让社保资金进去,第一波如果全部是外资,不管你是错了,还是对了,肯定会说要么你是坑了别人,要么你是卖国贼,只要社保的资金进去了,老百姓的钱进去,就好说了。挣钱了,我们把场地大嫂得干干净净,不良资产都划拨了,投进去不到一年就上市了,我们也出来了。证券化的逻辑,还有没有更深度的,你投资私募股权基金,中国的私募股权基金,到今天为止已经有几万家了,哪一家基金你投了?如果你投准了的话,我要告诉大家的是,全国社保基金投资私募股权基金平均年化回报率是25%,现在我做了八年之后已经达到了25%,这样一个用权益投资的方法,我只做了LP,还不做GP,而且是与初期的公司一起成长,居然成长了。因为社保基金投资不了民营的小企业,只有他们整天泡在里边才可以发现,投了以后,一不小心挣钱了。如果有十倍以上的回报率就是零风险,有5倍是正常的,3倍是很小的。特别是当二级市场足够波动性的时候,特别像今天固定收益利率水平下降的时候,这一部分起到了垫高社保基金投资回报率的有效部分。当然我没有投GP,如果允许我投GP的话,当然社保基金没有像公司的证券化,自身的二级结构、三级结构也可以变成游离的、治理结构健康的逻辑去做,我也可以把证券化的逻辑防灾我自身投资权益的自有部分,我的逻辑会更深刻,无非是我没有被允许。 我们今天的上市公司的上市逻辑是什么?我们一打开IPO看,市盈率必须只能是25倍以下,超过25倍不行。你也只能发行你公司的百分之小部分,你上市了以后,你的主要持股人,主要股东锁定期是几年?三年。现在据说还要再延长。好了,这样公司IPO的逻辑,我们相信这种公司在审批之后,IPO的时候,IPO挂牌以后股票市场还是跌,只有一个逻辑涨了。因为你现有的二级市场当中,平均的市盈率已经比它高了,中小板今天的市盈率是45倍,创业板是65倍,主板是20,如果是这种逻辑的话,你只做一个新股认购,一定是在大股东减持三年之前,炒到你都不相信的时候,你卖掉就行了,你做这个投资组合只做中国式逻辑证券化化的一块就可以了。如果你做了一个公司,我只做这个东西,你讲给投资人说,这个东西肯定成。这无非是投资与证券化逻辑当中的无数个逻辑、无数个线、无数个面,您做了,您用什么方式去做才能展开这样中国特殊的证券化逻辑当中的证券化投资。 有趣的是如果我们把自己的视野再放宽、放远一点,中国的证券化逻辑完整吗?你说这个都是过去时,不是未来,那我要告诉大家的是,中国的证券化逻辑还有更深远的未来。衍生品的市场是证券化逻辑之后的必然逻辑。你今天看全球证券化史,即使今天这样一个逻辑当中,即使去年的股灾让衍生品市场有所挫折,但是从市场的逻辑和市场的根本的内在发展逻辑来看,衍生品市场会迅速发展,期货市场、对冲市场,一切的东西,因为当场当中只有出现新的衍生品,才可以让原有的交易产生新的交易市场,才能让原来的基础市场较高的流动性,较有效的退出。因为只有衍生了以后,你才可以买空、卖空。因为真正衍生了以后,你才可以对冲自己很多风险,只有衍生才可以解决今天我们市场当中出现的诸多解决不了的风险和矛盾。如果我们不干这件事情,回避今天的风险和矛盾的话,那我们是失掉了市场,失掉了一切,失掉了基础,只有通过衍生才可以,而这个市场在中国才只是起步阶段,你还有更多的事情可以做。 如果你的眼光不仅在中国市场,在全球,过去一年我拿到全球的资产管理公司,包括全球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投机逻辑,他走向国外占80%左右,80%背后的逻辑是60%到70%都投资到另类投资当中,而不是标准化的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而他们平均十年来的年化回报率在10%左右,很不错了。我经常拿社保跟它比较,有时候能战胜它,有时候还战胜不了。诺奖的获得者有一次来中国,他提出一个东西,如果历史上全球化贸易阶段有一个比较优势理论的话,只要你参与到全球自由贸易系统当中,你发挥你的比较优势,你必从其中获得很多好处,我们今天在全球贸易当中都没有做到。但是他提出一个理论,你在资本投资阶段,如果也走全球化的话,是最好的规避风险、免费回避风险取得回报的多元化投资的策略。只要你在这个历史时期走全球化的投资的话,在自由贸易时期可以获得好处,在资本投资阶段也会得到好处。我刚才说的境外的投资机构资产投资结果可以印证他这个逻辑。但是在中国走出去的资本没有印证这个逻辑,我拿我们的境外投资,还有巨形的只投境外的投资公司,那个没有反映这个问题,问题是我们审批同意的时点未必是那个市场的好时点。我们通常说好的时候他看不清楚,不让你去,结果市场火爆的时候,让你去,结果你去了,你就陷进去了,这就是我们监管与许可准入的一个逻辑当中和市场的逻辑没有匹配。第二点,市场证券化的逻辑,另类投资没有大量地被许可,而只是在传统的标准化的市场做,他们的投资不仅出去了,而且主要是在另类当中,而另类当中包括私募股权、房地产、基础设施,包括直接投资,包括这样衍生、那样的衍生,才保证了它既有衍生品市场可以立于不败的对冲,也有新的证券化的逻辑、证券化的深度,证券化的高维度让它可以长期稳定有效地战胜平均回报率。过去我们印证了自己的逻辑,希望这是我们大家未来共同努力的空间,谢谢。[详情]

新浪财经 | 2016年05月18日 09:30
陈文辉:设立首席经济学家岗位 加强保险资管研究
陈文辉:设立首席经济学家岗位 加强保险资管研究

  新浪财经讯 5月18日,2016中国保险资产管理学术成果发布与研讨会在京举行。保监会副主席陈文辉出席会议并发表讲话。 陈文辉表示,保险资管行业这几年得到了一个长足的发展,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效,对保险业的快速、健康的发展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加大保险资管行业的研究力度,加强相关人才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各家保险资管公司要从认识上要重视研究,并且把它付诸于实际行动,包括要建立专门的研究部门、设立首席经济学家岗位等方式。 图为保监会副主席陈文辉讲话。 以下为发言实录: 陈文辉:各位来宾,大家上午好! 我今天来的主要目的,是代表保监会对本次会议表示祝贺。因为一会儿还有几位专家的精彩讲座,想必这是后面大家关心的。 借这个机会我简单地说几点。首先,我觉得,今天(5月18号)这个会议时间选得特别好。大家都知道昨天(5月17日)习总书记主持召开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这个座谈会主题是繁荣社会科学,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在这个座谈会上,总书记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讲话,这个讲话我今天早上是认认真真地读了两遍,觉得非常受启发。正好昨天习总书记召开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今天我们举办本次学术成果发布与研讨会,所以我希望,大家能够借机认认真真地学习一下这个讲话。因为习总书记的讲话跟我们今天的会议主题非常贴近,而且它的指导思想,我觉得跟本次会议也是完全相吻合的。比如说在这样一个中国大变革、大发展的年代,必然会有社会科学的大繁荣,也需要这样的繁荣来支持。事实上,具体到我们保险业、保险资管业也是如此,这需要我们的研究来支持,同时也给我们的研究带来了很好的实践条件和基础。这是我想说的第一点,要把习总书记的讲话,把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的精神借这个机会好好学习一下。 第二,保险资管行业,这几年应该说得到了一个长足的发展,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效。我常常说,包括有时候碰到一些媒体的朋友,你不要仅仅重视资产管理的收益率在一年一年地上升,不要仅仅注意到保险资产管理扩展的领域越来越多,不要仅仅关注保险资金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很让人振奋。此外,还包括近几年来保险业的快速、健康的发展,保险资管行业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些方面是不是很好?确实是很好。但是我最看好的是这几年的投资实践培养了一支非常优秀的资管队伍,这非常重要。过去其他行业不太重视保险资管行业,可能觉得有些是你的专长,包括清算等方面,但是投资这一块不一定。但是过去几年我们建立了一支非常优秀的资管队伍,而且这支队伍在整个市场上有了一定的声誉,这是一个很大的成功。这些成功,我觉得更多地是得益于改革的红利,是改革所带来的。就和当年联产承包责任制从安徽小岗村推出来,释放了生产力、解放了生产力是一个道理。我也在想,可能这个红利会越来越少,当然我们还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向深化市场化的方向继续改革,这应该是坚定不移的。除了这一点以外,我们可能要想更多办法来加强这支队伍的研究能力,提升它的研究能力和投资能力,这一点我觉得尤为重要。 事实上,现在整个保险资管业12万亿元的管理规模,但行业面临着宏观、微观、中观、国内、国际的种种情况,如果没有一个很好的研究能力做铺垫的话,我觉得是很难做好配置的。我认为,下一步我们要保持行业竞争力、活力,进一步促使它健康地发展,使得它能够更好地为整个保险业服务,为整个国民经济社会服务。 加大保险资管行业的研究力度,加强相关人才培养,我觉得显得尤为重要。我为什么说今天的会议非常重要,主要是从这个方面来看。当然,这其中蕴含的内容非常多,在这里就不多阐述了,大家都是专家,而且我今天在这里就是一个致辞。我认为可能最为关键的是各家保险资管公司要重视研究这个事情,从认识上要重视,并且把它付诸于实际行动,包括是不是要建立专门的研究部门,包括保险资管公司是不是要有专门的研究团队,包括是不是可以尝试设立首席经济学家这种方式。我记得我几年前就提过这个事情,因为看到投行都有首席经济学家,效果不错。但后来好像没有什么反应,我觉得可能是我提错了,可能是保险资管行业不大需要这样的研究,不大需要这样的人才。但是我今天早上看到一篇英国《金融时报》的文章,此篇文章是对前几日的《人民日报》文章的解读,作者是位首席经济学家,我马上看他所在的单位,我想肯定又是投资银行的,但不是,是中国黄金集团的首席经济学家。我想中国黄金集团都可以设首席经济学家,我们是不是也可以设?这是说一个笑话,但意思是大家要在认识上意识到加强研究的重要性,而且要落到实处。我周末回来,连续批复了两个文件,希望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加大研究力度。我觉得我们这方面确实有点本领短缺、能力恐慌,我也希望全行业能多做研究工作,把研究方面的基础奠定得更好一点。 最后,我还要借这个机会预祝我们今天的会议能够取得圆满的成功,也希望本次会议是我们提升行业,特别是保险资管行业研究水平、研究能力上一个新台阶的起始点。谢谢大家![详情]

新浪财经 | 2016年05月18日 09:18
曹德云:新形势下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的新定位
曹德云:新形势下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的新定位

   作者: 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 曹德云 十八大以来,我国进入全面深化改革、大力推进创新、进一步扩大开放的新阶段。创新已成为当代社会发展的主旋律和根本驱动力,是直接关系着长远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国家战略。无论环境如何变化,无论格局如何演变,无论挑战如何艰巨,只要紧紧围绕这个主旋律,坚定不移,勇往直前,我国的经济转型、社会发展、民生建设、中国梦的实现就充满希望。 作为金融体系和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保险业始终是在改革创新的推动下,取得今天的辉煌成就。保险资产管理作为驱动保险市场发展的两个重要轮子之一,也同样在改革创新进程中,取得令人瞩目的巨大进步,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回顾保险资产管理行业十多年的发展历程,改革创新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改革开放到2003年以前。这是一个艰难的探索时期,也是一个打基础的阶段,主要表现在投资渠道拓展方面的创新。这一阶段留下了不少重要的经验和教训,也为保险资产管理的多元化、专业化、规范化建设奠定了基础。第二个阶段是2003年到2012年。创新的主要特征是投资渠道和工具创新、运作机制和管理模式创新以及监管体制创新,在此阶段确立了资产配置多元化、资产管理专业化、资金运作集约化的重要格局。2003年成立第一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2005年以后大幅放宽投资渠道,都是改革创新的重要节点。第三个阶段是从2012年至今。创新的主要特征是以市场化改革为核心的体制机制创新。在这一阶段,监管体制不断完善,监管政策进一步放宽,专业化管理机制不断健全。保险资产管理行业已成为金融市场上投资门类齐全、管理平台多元、配置领域广泛、专业团队精良的重要力量。 改革开放以来,经过一代又一代保险资产管理人的锐意改革和勇于创新,造就了保险资产管理业全新的战略格局和生机勃勃的发展势头。 一是监管政策不断开放,市场化改革走向深入。2012年以来,以“新国十条”和“十三项新政”的发布为标志,中国保监会推出了一系列创新措施,确立了“简政放权、放管结合”、“放开前端、管住后端”的监管思路,保险资产管理市场化改革稳步推进。这些措施,涉及投资范围、投资工具、投资比例、业务创新、管理模式、专业机构、境外市场、监管体制、基础设施等多个领域,全方位、多维度、广涵盖地深化了保险资产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为支持主业、提升能力、改善效益、促进发展发挥了至关重要的积极作用,开辟了保险资产管理发展的新局面。特别是中国保险投资基金管理公司的设立,保险资产交易平台和保险资产登记托管中心建设的推进,更是标志着保险资产管理市场的逐步形成与完善。 二是资产规模不断扩大,行业实力显著增强。保险资产规模实现第一个一万亿用了24年,第二个一万亿用了3年,第三个一万亿用了不到1年。截至2015年末,保险资产规模已超过12万亿元,较年初增长21.7%;保险资金运用余额为11.2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9.8%。近十年来,保险资产规模从2004年的1.1万亿元增长至2015年的12.4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速超过22%,这种发展速度在国内外金融领域内都是比较突出的。 三是市场主体日益多元,竞争能力稳步提升。目前,保险资产管理主体初步形成类别丰富、良性竞争、优势互补的专业化、差异化特色。保险资产管理机构既有综合性资产管理公司,也有专注于基础设施、不动产或股权投资的专业性资产管理公司,还有专门从事养老金管理、财富管理、私募股权基金的创新型资产管理公司。截至2015年末,保险资产管理行业已成立了22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10余家专业资产管理公司、10家香港子公司、6家养老金管理公司,若干家私募股权投资管理公司和财富管理公司,还有150多家资产管理中心或资产管理部门,全行业投资从业人员超过6000人,管理着规模近15万亿元的业内外资产,在金融市场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不断提升。同时,随着保险资金委受托双向开放,还有90多家证券公司、基金公司和若干家境外投资管理机构获得境内外保险资金投资管理人资格。 四是配置结构日趋科学,资产质量整体较高。分散化、多元化、国际化配置趋势已成为保险资产配置的主流。截至2015年末,保险资产配置中银行存款占比21.78%,债券占比34.39%,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占比15.18%,另类投资占比23.31%,其他投资占比5.34%。此外,保险资金“走出去”的步伐也逐渐加快。目前,保险资金境外投资余额为360亿美元,折合2300多亿人民币,占保险业总资产比例为1.9%。保险资产配置结构的演变,反映了国内外宏观经济、金融市场及保险业内在需求的调整和变化。从未来情况看,另类投资和全球化配置将是保险资产配置的重点方向,以增强投资收益率抗经济周期、市场周期和利率周期的能力,维持长期稳定可持续。此外,保险资产质量优良,债权类资产多有增信安排,信用级别较高;股权类资产多为蓝筹企业,市场价值较大。近些年来,保险业没有产生新的不良资产。 五是管理模式改革加快,运作机制不断健全。专业化、集中化、规范化、市场化的管理模式和委托人、受托人、托管人三方协作制衡的运作机制基本确立,对提高资产管理效能、维护保险资产安全发挥了重要的基础性作用。近些年来,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深入,产品化、投行化管理模式逐步引进,并显现出勃勃生机和活力。自2006年保险资产管理业发行第一支组合类资产管理产品和第一支基础设施投资计划起,目前已形成包括基础设施投资计划、不动产投资计划、股权投资计划、资产支持计划、组合类产品和基金类产品等六大类系列产品,逐渐树立了投资稳健、安全较高、收益较好的良好品牌,受到广大机构投资者的欢迎。2006年至2015年12月底,累计注册(备案)各类资产管理产品规模超过1.8万亿元,占行业资产规模的14.7%。产品化模式的快速发展,成为推动保险资产管理市场化、标准化、专业化和创新化进程的重要途径。同时,保险资产管理行业贯彻“新国十条”的精神,积极研究探索设立并购基金、夹层基金等业务,发挥保险资金优势,将成为投行业务领域的新生力量。 六是投资收益不断改善,管理效能稳步提高。保险投资收益的稳定性、收益性和抗周期性逐步增强。2004-2014年,保险资金累计实现投资收益总额21425亿元,年均收益率为5.32%,年均贡献近2000亿元的收益,对提升保险业利润水平、改善偿付能力、壮大资本实力、支持业务创新、有效化解风险发挥了十分重要而积极的作用。其中,2014年,保险资金运用平均收益率为6.3%,综合收益率9.2%,是近三年来最好水平;2015年,保险资金投资收益达到7803亿元,平均收益率7.56%,创2008年以来最高水平。 当然,成绩只能说明过去。在当前我国各项改革全面深化、开放进一步扩大、创新不断加快的大背景下,保险资产管理行业正面临着新环境、新形势、新格局和新挑战。 一是国际经济金融运行的新形势。习近平主席在G20峰会上对全球经济进行了如下阐述,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深层影响依旧持续,全球经济仍然处于深度调整期;上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所提供的动能已经接近尾声,传统经济体制和发展模式的潜能趋于消退;发展不平等问题远未解决,现有经济治理机制和架构的缺陷逐渐显现。在这种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金融形势下,保险资产管理行业一方面需要处理好全球宏观环境变化带来的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地缘风险等;另一方面,也需要认真分析、理性研判,发掘国际市场上的新契机,用创新驱动转型,用能力抓住机会,提前做好国际化布局。 二是国内宏观环境变化的新挑战。我国经济正处于“三期叠加”的特殊时期,经济下行、产能过剩、结构调整、转变方式,对保险资产管理行业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要应对当前的资产荒、低利率环境、资产负债匹配难度加大、市场信用风险频发等问题,一方面要提高处置能力,保障资产安全运行;一方面要善于抢抓机遇,搭上经济转型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顺风车,在诸如“一带一路”、“城镇化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等国家战略实施中实现服务国家发展、体现自身价值和行业价值的目标。作为经济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险资产管理行业在改革创新的大环境下只有积极参与、顺势而为、乘势而上,才能跟得上这个飞速发展变革的时代。 三是大资管合作与竞争的新市场。近几年来,国内资产管理行业进入活跃期和爆发期,呈现出自上而下的行业放松管制和自下而上的创新加快相结合的发展态势,原有的分工经营限制被逐步淡化,不同金融机构开展同质的资产管理业务,资产管理行业从割据竞争进入了融合协作的发展阶段。截至2015年末,银行理财资金规模23.52万亿元、基金资管规模21万亿元(公募+专户)、信托资管规模16.28万亿元、保险资管规模14.76万亿元(保险+第三方)、券商资管规模11.89万亿元、私募基金5.21万亿元。可以看出,在大资管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中,保险资产管理行业并不占优势,如果不加快创新,结局将是被边缘化,在金融市场上获取金融资源的能力也会逐渐弱化。 四是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的新格局。“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加强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建设,加强统筹协调,改革并完善适应现代金融市场发展的金融监管框架,健全符合我国国情和国际标准的监管规则,实现金融风险监管全覆盖”。目前,从社会各方的反应看,改革现行金融监管体制已成为共识。无论采取哪一种金融监管模式,无论金融监管框架如何变化,都意味着现有“一行三会”格局的改变和各方职能的调整,必将对包括保险资产管理行业在内的金融市场产生深远影响,这也需要我们未雨绸缪,积极应对。 五是保险市场快速发展的新要求。随着“新国十条”的贯彻落实和改革创新的加快,保险业快速发展的黄金时代正在来临。2015年,全年保费收入规模达到2.43万亿元,同比增长20%。从未来看,到2020年,年度保费收入规模将超过5万亿元,2014年-2020年,新增保险可用资金将超过20万亿元。庞大的资金规模需要得到有效配置,才能实现保险资金的保值增值,保护好广大投保人的利益。同时,经济社会发展对于保险资产管理行业发挥更大作用提出更高要求,保险资产管理行业不仅需要做好投资配置,更需要在保障民生和经济建设上做出贡献。 面对当前国内外经济金融市场运行的新格局和新挑战,保险资产管理行业如何应对布局,如何把握机遇,如何化压力为动力,是一个需要全面系统思考的新课题。实践证明,唯有改革创新,才是突破重围、走出困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路径,一手推改革,一手促创新,才能科学谋划保险资产管理行业的未来。以下“九个要”或许能助力行业找到应对之策。 一要明确保险资管机构是大资管市场主体的新定位。近几年来,大资管市场发展迅速,竞争激烈,极大地促进了资产管理创新,为各类投资者提供了多样化的资产管理服务。保险资产管理机构作为大资管市场的组成部分,以投资风格稳健、投资管理严密、产品收益适中、安全系数较高,受到各类机构投资者的广泛认可。但从发展趋势看,随着行业界限、市场分割、产品差异的打破,对客户和资源的竞争将更加激烈,保险资产管理机构只有更快、更深、更广地参加大资管市场竞争,才能占据主动、拓展空间、确立优势。为此,要从监管角度树立“管好委托人、放开受托人”的理念,为保险资产管理机构创造更加宽松的政策环境;从市场角度树立“立足服务主业,积极拓展市场”的理念,提升管理能力、服务能力和竞争能力,作为大资管市场主体主动参与市场竞争。为此,保险资产管理机构要通过产品、基金、专户等多种方式和渠道,努力拓展第三方业务,发挥自身优势和专长,将社保基金、养老基金、企业年金及各类保障基金、慈善基金、捐赠基金、公积金等有类似风险收益要求特征的资金类型作为重点突破口,向高度市场化的资产管理机构转变。 二要形成保险资产专业化管理体制的新格局。主体数量是行业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主体数量的增加可以发挥行业的规模效应,增强行业竞争力,在金融体系获得更大的话语权。截至2015年末,证券公司共计125家,公募基金管理公司共计100家,国有、股份制和城市商业银行共计91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共计22家[1]。与其他资管行业相比,保险资产管理主体数量与其管理的资产规模和市场地位不匹配。另外,同质化是保险资产管理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表现为主体特性、核心业务、管理模式、盈利模式等较为单一,专业化、差异化格局尚未完全形成。为此,要加快设立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专业性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财富管理公司、养老金管理公司等专业管理机构,鼓励通过设立专业子公司开展基础设施、不动产、股权、境外投资等投资业务,建立市场化运作机制,尽快确立成熟的多元化、专业化、差异化的市场主体格局,根据资源禀赋特征和业务专长形成多种竞争优势。 三要构建门类齐全水平高超的专业管理团队。就从业人员数量上看,银行、证券、公募基金、信托,分别为355万人[2]、29万人、1.45万人[3]和2.13万人[4],而保险资产管理从业人员仅为6000人左右,与其管理的资产规模不匹配。特别是在投资和研究人才培养和储备方面,截至2015年,基金业协会公示的公募基金共有基金经理1285位,证券业协会公示的证券投资分析师共计2227人,而22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中设立研究部门的仅有4家,专职研究人员不到50人,大部分公司实行投研一体化模式,缺乏对资产市场和长期配置策略的深入研究。投研人数不足和研究能力薄弱,制约了保险资产管理行业的潜能发挥和优势形成。为此,要建立提高海内外优秀专业人才吸引力的先进机制,在选、用、育、留等关键环节上下功夫,发挥行业业务条线和业务板块齐备的优势,尽快建立起覆盖整体业务、运营、风控、服务等全过程的门类齐全、素质优良的专业投资团队,形成以人为核心的竞争优势。 四要确立保险资产管理产品化投行化的新模式。金融产品是金融机构获取金融资源和客户资源的主要载体。从资产管理领域看,无论是银行、证券、基金、信托等公募机构或私募机构,都是以发行产品为业务主体形式。保险资产管理行业自2006年开始发行产品以来,逐渐由买方走向卖方,开始市场定位的转变。目前,六类产品注册(备案)规模虽已达到1.8万亿,占行业总资产的比例接近15%,但与证券、基金、信托等以产品为主体的资产管理机构相比,产品化率仍比较低。产品化运作模式,有利于保险资产管理机构更灵活从容地调配和整合内外部资源,同时产品的独立性也便于各类现代组合管理工具模型和风险管理方法的运用,从而打造体现优势特色的投资组合。相比传统的受托账户管理,产品的法律关系清晰明确,具备较为公开透明的信息披露制度,使得一批业绩优良、管理规范、客户服务系统完备的公司能更好发挥和展示投资管理核心优势。为此,要加大对保险资产管理产品创新的支持力度和包容性,形成自下而上的自主创新链条,鼓励产品面向业外销售,允许向合格的高净值个人投资者销售。 同时,我们还要注意到,近几年来,商业银行、信托公司等机构调整组织架构、搭建专业团队、扩大投行业务,成为重要的利润来源和应对全新市场环境、实现转型的突破口。2013年,各上市商业银行在债券承销、财务顾问、资产管理、结构融资、并购贷款、股权融资等投行业务方面均出现了爆发式增长,其中有的上市银行同比增长超过3倍,投行业务收入占到整体营业收入的三分之一。2012年发布的“新国十条”已明确提出,鼓励保险资产管理机构发起设立并购基金、夹层基金等,开展投行业务。但从实际情况看,进展仍较缓慢。保险资产管理机构要密切关注投行业务领域发展趋势,加快搭建专业部门和团队,发挥保险资金期限长、规模大、持续稳定的优势,力争在投行业务领域有所突破。 五要加快建立遵循市场规律的正向激励的新机制。资产管理是典型的知识密集型、人才密集型行业,高度依赖具有专业知识和能力的人力资本,对从业人员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精神具有极高要求。对于保险资产管理机构而言,迫切需要把人才战略作为总体战略的核心,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这就需要建立与行业发展相匹配的人才激励机制,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不断激发优秀人才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不断提升管理能力和运作水平,不断落实专业要求和诚信责任。为此,一方面要支持有条件的保险资产管理机构推行员工持股计划、期权激励计划等长效激励机制,积极探索经营层和员工持股的多种形式,允许个人出资入股或以投资公司、股权信托、有限合伙企业等方式投资公司的股权,建立起大股东、职业经营团队和员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实现公司集体利益与员工个人利益的统一。另一方面,要支持保险资产管理机构建立产品、基金或项目的跟投制度,最大程度地防范道德风险,提高投资效能和安全系数。 六要强化具有自我约束力的内部控制的新体系。发达国家经验表明,为保证金融市场健康发展,金融监管对于金融机构行为合规性、经营有效性和财务报告真实性有着严格的监管要求。当前,保险资产管理业内控建设面临内外部双重压力,外部环境呈现利率下行、信用风险暴露等宏观压力,考验保险机构风险和内控的把握;内部环境中内控不健全、机制不完善、治理手段相对滞后等风险也逐渐暴露,这都会对保险资金运用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提出严峻挑战。因此,保险资产管理业要以《保险资金运用内部控制指引》及其应用指引的发布实施为契机,加大强化内控建设力度,尽快建立起有效的内控管理制度、流程、团队、机制、系统等内控体系,从根本上解决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问题,形成强有力的市场竞争力和核心竞争力。 七要推进保险资金对接实体经济和全球配置的新战略。当前,我国经济已进入新常态,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创新创业、进一步扩大高水平双向开放,将成为未来几年的主旋律。“新四化”、自贸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京津冀经济区等国家战略的实施,将为保险资产管理行业提供广阔的空间和难得的历史机遇。保险资产管理业要发挥资金优势,积极对接实体经济,以直接投资、间接投资或PPP等方式参与国家重大项目、重大工程、民生建设、重要改革,抢抓战略性、持久性、稀缺性的优质资产,一方面缓解低利率周期带来的资产负债匹配难度加大,资金期限长缺乏相应资产导致的期限错配等问题,一方面着眼长远,建立行业优质资产池,为加快资产驱动负债模式创造有利条件。同时,还要在“既要投得出去,又要收得回来”的前提下,稳步推进保险资金全球化配置。从国际上看,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保险资金境外投资比例较高,如2015年1月至9月,美国保险业的跨境并购交易达到290亿美元,占全部境内外交易的17.68%;2014年英国海外股票配置占比接近18%,是十年来最高水平;日本企业2014年对海外企业实施的并购数比上年增加11.6%,收购总额达57740亿日元创下新高。而我国保险资金境外投资占比仍较低,尚有很大空间。为此,保险资产管理机构要加强与境外机构战略合作,通过多种方式投资境外不动产、股权、基金及其他金融产品,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收益高、风险低的优质资产组合。 八要搭建保险资产和产品交易流通的新平台。基础设施建设对提升资产价值、增强竞争能力、扩大市场定价权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与近些年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不断加快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建设相比,保险资产管理业起步较晚。长期以来,保险资金都是市场上公认的重要机构投资者,却并没取得与之相衬的资产定价权,基本是被动投资。这与没有培育行业性市场有直接关系,也造成封闭体内循环带来的市场拓展能力和客户获取能力的低下。为此,加快保险资产交易平台、资产集中登记托管系统等基础设施建设,一方面通过标准化和市场化还原产品真正的信用和流动性溢价水平,另一方面可以吸引多领域资管主体的参与,促进保险资产管理产品的发行和流通,确立行业自身的资产定价权。 九要开发安全高效的数据信息处理的新系统。在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兴起的时代,资产管理市场的竞争也是信息技术系统的先进性和高效性的竞争。随着保险资产管理产品化、投行化和国际化进程的加快,投资工具、领域、区域及交易结构、交易对手、风险因素、操作技术等日益复杂,需要开发运用更为便捷、直观性更强、管理更有效、流程更明晰、过程全覆盖且无缝连接、数据共享的信息技术系统。这也是保险资产管理机构内部业务部门同信用评估、运营管理、风险控制、法律合规等各中后台部门协同合作、发挥协同效应的现实需要,是进一步提高投资效率、质量和安全性的重要保障。通过系统平台共享信息和数据,利用系统线上电子化流程替代部分线下繁杂的人工操作,能够显著提升协作效率和精准程度,有效避免数据误差和信息失真等问题。 总之,保险资产管理行业面对新形势、新格局和新挑战,要以非凡的智慧和勇气,准确定位,谋划布局,积极进取,敢于突破,加快改革创新,创造保险资产管理行业的美好未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包括已批复但尚未开业的建信保险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2]截至2013年末,银行从业人员数量。 [3]截至2015年末,证券和公募基金从业人员数量。 [4]截至2014年末,信托从业人员数量。[详情]

新浪财经 | 2016年05月17日 16:25
平安资管杯·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发展战略与对策征文”获奖名单
平安资管杯·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发展战略与对策征文”获奖名单

  由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主办、平安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协办的“IAMAC 2015年度征文”——“平安资管杯·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发展战略与对策征文”获奖名单于近期正式揭晓。本次征文共评选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6名、优秀奖10名。现将获奖名单公布如下: 一等奖(1名) > 文章名称 作者单位 作者 我国保险资金私募股权投资策略研究 中国人保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凌秀丽 二等奖(3名) 文章名称 作者单位 作者 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转型与发展 泰康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段国圣 低利率环境下保险资金的固定收益投资策略 中国人保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魏瑄 互联网+时代的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创新发展道路探索 光大永明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胡娟、李松 三等奖(6名) 文章名称 作者单位 作者 资产管理公司未来发展方向——基于对富达、贝莱德和安联的比较分析 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陈怡 浅谈保险资金运用面临的风险及其防范措施研究 招商信诺人寿保险有限公司 马轶 保险资金境外资产配置的机会与风险 中华联合保险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天弘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郝联峰、   林鹏辉 市场化:保险资产管理改革的关键词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 朱俊生、王刚 新格局之下的保险资产负债管理战略与对策研究 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王灵芝 我国保险资管行业发展与监管模式研究 中国保监会大连监管局 张宁 优秀奖(10名) 文章名称 作者单位 作者 当前国际保险企业并购活动最新趋势特点及对我国保险业走出去的启示 中国再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王国言、   刘国乾 保险投资养老社区的优势、现状及挑战 中国保监会广东监管局 王宇文 保险资管产品的丰富化、多样化趋势 光大永明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曹评 理性看待评级差异,有效服务保险投资 联合信用评级有限公司 何苗苗 保险资金非标投资:适应形势,转变方式,培育新的增长点 泰康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罗云 云时代保险资管挑战与应对 中央财经大学 朱超棣 积极资产配置策略及其实践运用 长江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梁福涛 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发展与对策 光大永明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吕嘉兴、   顾元燊、白阳 大力发展信用保险,实现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转型发展 大公信用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杨志荣 新常态下的另类资产配置策略 国寿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曹阳 本次征文活动将择期颁奖,优秀论文将集结成册由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公开出版,敬请期待![详情]

2015年度IAMAC年度系列研究课题获奖名单
2015年度IAMAC年度系列研究课题获奖名单

  为促进保险资产管理领域理论和业务研究,激发和汇聚行业智慧,推动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的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进程,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以下简称“协会”)于2015年6月推出“IAMAC年度系列研究课题”。 2015年度IAMAC年度系列研究课题经过课题申报、课题撰写、课题结题等环节,共有22家会员单位及4所高校的36项课题顺利完成结题工作。经过课题评审委员会评选,共有10项课题获得优秀奖。现将获奖名单公布如下(按课题承担单位的公司名称拼音顺序排列): 承担单位 课题名称 合众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保险资金投资非标产品的策略和风险管理研究 交银康联人寿保险有限公司 偿二代对保险资产管理的影响研究 南开大学 大类比例监管下的保险资金运用风险监测预警研究 人保资本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保险资管非标准化产品的开发策略和风险管理研究 申万菱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投资时钟失效后险资资产配置与国际比较研究 太平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偿二代对保险资产管理的影响研究 长江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保险资产管理业参与养老基金投资研究 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保险资金境外投资研究 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偿二代对保险资产管理的影响研究 中国人寿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保险资金大类资产配置研究  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拟于2016年5月举行“2015年度IAMAC年度系列研究课题”颁奖,并邀请部分获奖课题进行研究分享。此外,协会将选取部分优秀课题刊登在《中国保险资产管理》行业出版物中;并将全部结题课题结集成册报送监管机构,为监管提供决策支持。感谢所有参与IAMAC系列研究课题的机构和作者,欢迎业界和社会各界人士继续为保险资产管理业的发展献计献策! 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 2016年3月[详情]

申万菱信:投资时钟失效后险资资产配置与国际比较研究
申万菱信:投资时钟失效后险资资产配置与国际比较研究

  新浪财经讯 5月18日,2016中国保险资产管理学术成果发布与研讨会在京举行。在会上,申万菱信基金作了《投资时钟失效后险资资产配置与国际比较研究》的课题汇报。 以下为课题详情: 2004年以前投资时钟理论高度适用于大类资产配置。投资时钟理论揭示了经济增长、通货膨胀与大类资产配置策略之间的基本关系,即大类资产轮动与经济周期阶段之间存在互动关系:衰退阶段的债券、复苏阶段的股票、过热阶段的大宗商品,以及滞涨阶段的现金都是最优选择。 但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QE的实施令传统投资时钟理论失效,宽松主导市场。QE推出后过量货币“脱实向虚”,利率和风险偏高取代实体经济,成为影响金融资产价格的主要影响因素,以至于出现了实体经济不好,但金融资产价格迭创新高的局面。 其中宽松货币政策成为资本市场的主要影响因素,货币的流向决定了大类资产的配置方向,这在美国、欧洲和日本市场上都得到了验证。对未来资产价格趋势的展望如下: 1、债市继续向好。国内物价维持低迷,货币政策转向时点远未到来,2016年降息、降准可期,资产配置荒下资金将持续流入债市,利率下降将是趋势。 2、改革创新仍在,股市震荡向上。从影响股市风险偏好的三大因素看,3季度去杠杆导致风险偏好大幅下降,因而短期难以恢复。但创新仍在不断推进,改革仍在稳步推进,只不过是之前市场预期太高,因此我们依然对政府的改革抱有期望,尤其是供给侧改革将持续推升股市的估值水平。 3、大宗商品进入长冬。一是加息预期背景下美元强势,大宗较难有大行情出现,二是作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铁矿石、铜等大宗商品的需求国,而中国经济减速、需求疲软将全面影响全球大宗商品需求,最终将传导至上游资源品价格。 通过国际比较研究,我们发现OECD国家保险资金资产配置的六大特点:其一,无论是寿险还是非寿险资产,投资于债券的比重都是最高的;其二,寿险资金中对于债券的配置比重一般都高于非寿险资金,尤其是寿险更偏好于长期债券; 其三:在股票配置比例上,对于大多数国家,股票是继债券之后的第二大投资品,且非寿险在股票上的配置比例略高于寿险;其四,不少国家的保险资金从事贷款业务,且比重不小,普遍在5%-20%之间; 其五,对房地产的投资在各国的保险资产配置中均较少,一般小于10%;其六,08年金融危机后,OECD各国的保险资金大幅减持了房地产和股票资产,加大债券及各类贷款的配置比重。 中国保险资金特点和保险资产配置趋势。保险资金的特点取决于保险产品的特点,总体而言,保险资金具有“长久期”、“低风险”和“因负债成本增加而寻觅高收益”这三大特点。 而保险资产配置则呈现出以下三大趋势:一是规模不断增大,资产配置多样化提升收益率;二是大类资产配置结构中以存款和债券为主,权益类和非标投资持续增加;三是在债券配置结构中,低风险的利率债和长久期的次级债为主要部分,短融配置很少。 利率长期下行背景下的险资配置建议之一:首选固定收益资产,从非标到利率债。由于保险负债长久期、低风险的特点,固定收益资产依然是保险资金配置的首选。 在刚兑打破之前,无风险利率下行可能受阻,此时建议继续优先配置高收益、低风险、有政府信用背书的非标资产,在非标配置达到监管上限后,高评级信用债和利率债也可配置。 待刚兑打破后,国债、地方债的政府信用会真正回归,不同资质的信用债会表现分化,因而利率债的避险价值和配置价值凸显,在这一过程中,无风险利率下行,利率品是较好的配置。 利率长期下行背景下的险资配置建议之二:权益类伺机而动,多样化配置分散风险。我们认为权益牛市仍需等待利率真正下行与风险偏好回暖,但未来资产轮动依然可期。当风险偏好底部回升,权益类资产将迎来牛市。 同时也应通过多样化配置分散资产风险,可关注股权投资和直接项目投资的结构性机会,如健康医疗、消费服务等经济转型和国企改革领域的基础设施和股权投资,增强资产组合收益。[详情]

平安人寿:保险资金境外投资研究
平安人寿:保险资金境外投资研究

  新浪财经讯  5月18日,2016中国保险资产管理学术成果发布与研讨会在京举行。在会上,平安人寿作《保险资金境外投资研究》的课题汇报。 以下为课题详情: 随着人民币汇率波动加剧、经济增速下滑和国内资产配置荒的环境愈演愈烈,我国保险公司海外投资趋势在增强。风险分散、相对估值优势、以及潜在汇率收益是主要驱动力。 发达国家险资的境外投资占总资产的比重仍处于上升趋势,在配置份额上都显著高于我国保险公司的水平。由于经济增速下滑,低利率环境下国内资产收益率下降,使得险资需要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收益较高的资产。 主要发达国家央行推行的量化宽松政策更加剧了这一趋势。当前我国保险公司的海外配置和国外保险公司相比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目前,我国保险资产的海外配置以香港资本市场与发达国家核心城市的不动产资产为主。然而,随着香港市场与内地市场的关联性上升,以及核心城市不动产收益率下降,当前的配置方向将越来越难以满足我国险资境外投资分散风险、提升回报的需要。 我国保险公司的海外配置,需要探索在中长期实现较高收益的新领域。 我们发现人口结构趋势、与资产估值对经济增长与资产回报的影响显著。发达国家面临人口老龄化、低劳动生产率和高债务负担,较低的潜在增速低迷与较高的资产估值意味着发达国家资产的长期回报率偏低。 而新兴市场依然是未来经济增长与资产回报的重要源泉。尽管短期内面临诸多不利因素,但良好的人口结构、生产率提升的巨大潜力以及外界因素的助推,都为新兴市场的长期繁荣奠定了基础。长期投资者应借新兴市场估值偏低之时逐渐开始加大对新兴市场资产的配置。 当然,投资新兴市场资产还存在许多风险与限制。法制不健全、政治不稳定、社会动荡都是不容忽视的投资风险,这也对国内保险公司的投资能力与风险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们认为分散化、指数化投资,以及寻找专业投资机构能够较好的在长期规避这些风险。另一个约束是关于偿二代下的风险资本规定对新兴市场的资产赋予较高的风险因子。我们认为新兴市场的不同国家间差别甚大,不可一概而论。 从历史的回报与波动率的角度衡量,某些新兴市场的风险因子应有调整的空间,也希望监管层未来能够放宽这方面的限制。 最后,我们提供了一种通过人口结构与当前资产估值来挑选未来具备增长潜力和高投资回报的地区的方法,并通过分散化指数投资相应的股票市场。根据历史数据回测显示,通过该方法挑选出的市场组合能够显著跑赢基准指数,并有着较低的波动性与较高的Sharpe比率。 根据当前的资产估值与未来15年的人口结构预测,我们挑选出了九个可能带来超额回报的股票市场,分别是尼日利亚、加纳、巴基斯坦、秘鲁、马来西亚、土耳其、澳大利亚、哥伦比亚与阿根廷。[详情]

合众资产:保险资金投资非标产品的策略和风险管理研究
合众资产:保险资金投资非标产品的策略和风险管理研究

  新浪财经讯 5月18日,2016中国保险资产管理学术成果发布与研讨会在京举行。在会上,合众资产作《保险资金投资非标产品的策略和风险管理研究》的课题汇报。 以下为课题详情: 在资产规模持续增长和资金获取成本持续提升的情况下,非标资产成为保险资金增加投资收益率的重要手段。近年来,保险资金配置相关监管制度持续修订,保险机构资产配置的自由度持续提升,非标资产作为重要的投资标的,其投资规模和投资种类持续扩张。 本文在总结中外保险机构非标产品投资现状的基础上,研究了非标资产投资策略和风险管理方法。 本文的主要结论:(1)非标产品或者具有“非标”特点的金融产品是中外保险机构资产配置的重要途径之一。(2)非标资产投资的基本思路是在资本和负债成本约束下实现最优的风险收益比。(3)“偿二代”监管体系下,债权投资计划和基础设施股权投资计划对资本占用显著下降。 (4)具体非标产品投资中,建议从行业周期敏感性、产业周期、行业政策敏感性、区域经济等方面设计准入标准,对于达到准入标准的产品遵循风险收益匹配、规模和期限匹配、资金性质和币种匹配、与自身风控能力匹配以及投后管理措施完备和可操作性几个原则进行选择。 (5)风险识别和风险监控是非标产品风险管理工作中重要内容。风险识别应当遵循全面性原则,应覆盖所有类型的风险。而由于非标产品区别于标准品的特殊性,风险监控则应当重点关注信用风险、法律合规风险和操作风险。 (6)对非标投资风险管理体系构建的建议包括,应建立独立的风险评估体系和应对机制,应加强和完善独立的投后管理职能,应将产品管理人和主要中介机构的能力考查纳入风险管理,应建立标准化的非标产品风险管理流程和方[详情]

国寿资产:保险资金大类资产配置研究
国寿资产:保险资金大类资产配置研究

  新浪财经讯  2016中国保险资产管理学术成果发布与研讨会在京举行。在会上,国寿资产作《保险资金大类资产配置研究》的课题汇报。 以下为课题详情: 《保险资金大类资产配置研究》在系统梳理、总结前期大类资产配置、资本市场、经济周期与投资时钟、中长期增长、经济指标解读等多个系列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大类资产配置的基本逻辑、量化配置基准、量化调整策略、经验调整逻辑和中长期经济周期、结构变迁和短期波动观察进行系统地阐述。 首次提出一个基于宏观视角、具有一定可操作性和实用性的大类资产配置框架体系,以期为公司投资决策提供具有较强实用价值的参考。该体系包括5个部分:量化基准、量化调整策略、经验调整逻辑、模拟组合与绩效归因。 在量化基准构建中:一方面,根据法律约束、账户要求和实际投资限制设定比例限制、收益率、风险要求等参数;另一方面,根据历史数据计算输入资产的收益率和风险参数,从而利用MV模型计算资产配置的最优组合。 利用3Y、6Q和4M历史数据分别得到年度、季度和月度最优组合,并按照4:3:3加权平均得到量化基准组合;该量化基准组合在2009-2013年间可以实现4.94%的平均收益率,2009-2014年可以实现4.78%的平均收益率。 在量化调整过程中:可以根据研究形成多种资产配置的量化调整策略,并根据策略的有效性和平稳性赋予各种策略以一定的调整权限。课题组提出基于宏观经济指标的被动量化调整策略,并赋予该策略+/-4.05%的调整权限,可以提高资产组合收益率46.5个基点。 在经验调整过程中:可以根据研究或个人经验,形成经验性调整逻辑或策略,但须说明调整理由、并对调整频率和权限进行限制。 模拟组合有效性考察:根据量化基准、并进行量化和经验性调整,可以得到资产配置的实际或模拟组合。 在绩效归因过程中:可以将投资绩效分解为量化基准、量化调整和经验调整,以考核各环节、策略和主体对收益率的贡献,并考察预期与实际收益率偏差产生的原因,从而对框架体系进行调整完善。[详情]

王国纲:经济增速下行不是引致金融风险的主因
王国纲:经济增速下行不是引致金融风险的主因

  新浪财经讯 5月18日,2016中国保险资产管理学术成果发布与研讨会在京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金融研究所所长王国刚出席会议,并发表题为《风险防范:当前资产管理的主题》的主旨演讲。他表示,经济增速下行不是引致金融风险的主因,PPI持续下行引致了一系列关联性风险。 图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金融研究所所长王国刚 以下为演讲实录: 王国刚:尊敬的忠民老师,各位嘉宾,刚才咱们王理事长讲了证券化,实际上从保险资产管理,投资于资本市场这是一条主渠道,在这条主渠道外,应该讲这种操作现在是越来越复杂。那么在这样一个金融的角度,当我们讨论资管的时候,肯定要讲风险,多次讲它等于老调重弹。所以在很多场合我不会随便地讲,有些人问我金融有没有风险,我说那句话问得有问题,金融当然有风险。但是当我告诉你金融有风险的时候,你就打一个标题,金融有风险,某某人说,你就偏到另一个角度上。所以在很多场合上我不太用这个词。但是,今天这个你们看到了,我用的标题防范风险:当前资产管理的主题。强调是当前资产管理主题应该是防范风险,情况已经发生了很多的变化。 这些情况变化首先我们需要讲的是中国的经济增速从原来高位走向中高位。那么按照很多人的说法,经济下行了,不良资产就会大量产生,由此就将引致风险增加。可我要说的是,这句话没有把事情说清楚。经济下行有多种情况,比如说GDP的增长率到了负增长情况,那个是经济下行,比如说像我们GDP增长从原来的9%、10%,下降到现在7%左右,这也是经济下行。那么现在你要讲的经济下行是什么,如果说按照中国的概念来看,我这张图上给大家一段文字说明,中国经济增速依然位于全国各主要经济体的前列,每年新增加的在增加值在各经济体中首屈一指,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我们经济的增量还是在不断增加的,而且增量很大。我拿了2015年和2012年三年的对比,2013、2014、2015年增长了26%,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恐怕原来所说的经济下行,不良资产就会大量增加是不确切的。那个话讲的是什么呢?经济到了负增长的时候,到零增长出现了负增长,在这样的情况下,不良资产才会大量出现。如果假定经济还是正增长,而且正增长的数量还挺大,按照逻辑概念来讲的话,既然有增量,那么原有的资产就不应该出现不良,那么中国经济究竟不良是怎么发生的?或者说我为什么要讲当前资产管理要特别重视风险防范,把它列为主题?原因很简单,我需要强调的是到目前为止,我们数过了,都已经形成了非常良性的GDP,动不动大家都去看GDP,但是如果仅有GDP,恐怕会有比较大的问题。 我需要给大家提醒的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中国的PPI出现了比较大的变化。我们大家讲宏观经济,讲就业,讲价格,可能一讲价格都在讲所谓的通货膨胀CPI,多少年来,我们很好地去研究PPI,可是PPI从2012年3月份开始负增长,到了今年已经到了五十多个,在四年夺得过程中,我们大家屡屡看到无非是国家统计局公布了,每个月的同比的数据,或者是环比的数据,累计下降了多少。如果说没有工夫看这张表里的那么多数据,看右下角最低的,多少呢?到去年已经累计87%。什么意思?如果说在2012年我们的工业品出厂价格当中含有12%的利润,到了2015年这些利润被累计下降抵消了。可是有多少企业的出厂价格包含10%以上利润?绝大多数的企业有3%到5%的毛利润就是非常好了,我们累计下降了这么多,可是我们对这个数没有给予很好的关心。我们大家都知道,按照基础理论的说法,无论是商业还是金融业,它所获得的收益都是从别的部门转移过来的,是他们创造的利润再分配,可是当他们不行了,我们有什么?因此在这样一个条件下,可能我们更需要关注的不是GDP这么一个综合指标,而是应该很好地去关注对整个国民经济各方面关联度最高的那些指标,其中之一就是PPI。如果PPI还是这么走下去,至少到今天为止,我们还没有看到PPI往回走的这种迹象。虽然不增长,少了,比如说到今年4月份持平,但是今年的负增长3.4%是往年累计下来的,所以那个3.4%的累积储比这个地方讲的87.85%还要恐怖。这是很多企业也感觉形势越来越严峻,压力越来越大的一个主要原因。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形?会出现PPI一路下行呢? 先看PPI下行的结果是什么,就是工业企业的利润总额尤其是利润增长大幅下降。大家可以看到这里的数字,早些年的时候,2011年的时候都是两位数,到了2012年出现负增长,2014年还有点增长,到2015年基本上就是负增长。因为2015年的绝对数,我在国家统计局的数据里面找不到,所以我只好用2015年公布的增长率来看,利润增长率整个是负的,PPI下那么多,当然你也会下降。这样一种情况往下走,究竟什么因素引致的,库存。可以看到库存大幅度下降,这个地方库存也到2014年,因为国家统计局对外公布的只有2014年。可以看到库存的增加数超过了GDP增长。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怎么办?库存增加了怎么办?库存增加了,那就只好降价卖了。在降价卖的过程当中,就导致了我们刚才所讲的,价格下降,利润下降,那么这种价格下降、利润下降,下降的结果是什么?下降结果将引起一系列的不良资产。我们大家都看到,我们的投资在不断地下降,尤其是民营投资,以后到了5%左右,原来民营投资在全国贡献都是增长率之上,多的时候可以超过10%的,为什么现在少了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你准备投的那些项目,由于PPI下行,利润微薄,甚至是亏损。所有的投资之前都要做投资分析,投资分析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是投资的回收率,多少年限。但是在亏损,我怎么回收?在国内两两条线,要么消费,要么投资,如果按比例算,应该走投资,结果投资下来了,投资下来,库存更增长,价格更下降了,利润更没有了,利润没有了,更走投资了,这是一个恶性循环。另一个循环就是这样一种库存价格等等和金融,库存增长是东西不好卖,东西不好卖对于工业企业来讲汇款就拿不到,那么到期的应该还银行的本息就难还了,流动性就出现了问题。所以从2013年6·20事件我们一直在紧张流动性。今年的第一季度又投了五万,今年1月份投了两万多,知道什么意思吗,我们在2015年全年新增贷款只有两万五千,我们今年一月份就超过了这个数。又是一个不良循环,这样一系列的关联事情下来,使得我们整个经济运行中的风险在不断地强化,所以在当期这个角度,特别需要跟我们资产管理的同行提醒,把风险的防范提高再提高。这就是为什么我开始讲,我在很多场合不太谈风险这个词,因为它本来是应有之意,但是现在是特别特别重要。 现在引发了两个问题,一个是流动性,一个是收益的,从收益两讲,从2014年我们开始利率下调,到现在一共调到了六次。给大家一个简单的说法,如果我们假定从银行体系内放出去的款无论是怎么样,是表内的,表内还是97万亿,还是通过银行走的,两者加起来大概一百多万,当我们把贷款的基准利率从6%降到了4.35%,我们降了1.65%,按照一百万亿算,我们给企业在利息方面减少了1.65万,应该是这个概念吧。在2015年我们还通过减税、减费给企业方面很多的利息。但是在企业面并没有因此而发生明显的改变,企业的情况不容乐观。在这样一个利息下降的条件下,当然了,固定资产收益也都下浮了,但另一方面流动性引致了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我这里列了这个表,是今年1到4月份固定收益证券,也就是债券,所发生的,这个数量比去年同期大幅增加了。为了保证这些企业正常运转,让职工正常就业,采取政府协调,这种现象在中国过去就有。但是,如果我们要用市场机制来配置资源起决定性作用的这种事情还能够如此延续,这种事件的如此延续的后果就是也许后面效仿者将不断增加。刚性兑付这种事件不断发生打破了市场的周期,结果是以后没有人敢为你担保发债。这个应该值得我们深思,因为我们其中有相当大一部分的资产是投在固定收益。因此给大家提醒固定收益证券有两件事,一个是价格问题,一个是兑付问题,这两个风险需要我们大家特别注意。 简单说一下股市。可以讲股票市场的走势扑朔迷离。我这里给了大家情况,讲的是上市公司情况。应该讲上市公司是中国各类企业中的佼佼者,虽然里面也有一些不令人满意的,但总体他们是佼佼者,他们的优势高于非上市公司。但是可以看到上市公司的情况,首先是业绩大幅下滑,到了今年4月30号,全部的上市公司发布了2015年的年报,利润总额增长是1.16%,营业收入的增长是1.16,比我们GDP低多了,也低于2014年的6.08%,然后归属上市公司的股东净利润只增长了0.63%,低于2014年的6.37%。如果说我们做另外一假设,如果2015年没有降息,上市公司的利润和2014年比是正增长还是负增长?面对这样一种情况,到4月18号,已发布年报的上市公司1762家当中有1755家提出了减值损失,这个达到了多少呢,达到了8032.51亿元,占2015年净利润的38.4%。这说明他们发现情况不妙了,风险在加大。与此相对应的还有,到了4月19号,发布年报的1856家上市公司中有1792家获得的是政府补贴,换句话说,如果没有这些政府补贴,那么它的利润又是什么呢?所以把这些数据放在这里,大家可以看一下,我们上市公司的状态怎么样,如果上市公司这样一些基本面的情况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在如此的下行的话,那么股票市场又如何呢?所以在股票市场的风险也在不断地增长,这是我们大家都应该重视的。可以讲,现在从金融面上而言,应该特别关注实体经济面的风险变化,这些风险变化,经过几年时间已经传递到金融业上,而且金融业好些类或者好些措施是为了针对这些实体面变化所采取的,结果这些采取的措施会使得我们对很多问题的把握、对风险的把握发生心的复杂化的情况。 在“十三五”规划中提出,要推进股债结合。这里股债讲的是股票、股权,债讲的是债券。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看到由于工业企业库存增加导致的一系列的变化,我们第一个可以看到“去产能、去库存”,这样一个决策应该讲非常好,而且这个决策应该抓紧往下落实。那么股债结合想解决什么问题?很大程度上想解决去杠杆率,因为中国经济杠杆率太高了,或者说我们在很大程度上我们的运作是杠杆运作,所以要去杠杆。那么去杠杆在这个过程当中就要用股债结合的方式去做。股债结合的方式有利于降低企业的杠杆率,杠杆率提高了,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股债结合本身并不必然提高企业的价值创造能力和盈利创造能力。在这个过程中他所表现的盈利水平的提高或者盈利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是转移的结果。比如说原来我用这样一些收益来支付利息,现在这个债转为股了,我可以不支付利息,我可以把这些收益转回来,从而表现为我的利润增加,但实际上有没有增加,并没有增加,只是在财务上发生了一些变化而已。所以这一点需要重视,它并不必然提高企业的价值创造能力和盈利创造能力。因此在我们做一些企业方面分析的时候,要特别重视这两个能力是否提高,如果这两个能力提高了,那么这种股债结合是有效的,如果没有提高,这种股债结合只是一种财务转移。股债结合的内容很多,我没有时间去细讲,只是告诉你一句话,都是双刃剑,世上没有什么事只有好事没有坏事,或者只有正面效应没有负面效应,都是双刃剑,关键的是这个双刃剑你怎么把握,把握到什么程度。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要化解风险,那么有很多工作要做,也可以从很多的角度来做。我想说,有三件事需要我们大家特别关注。第一,切实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的力度。刚才我们前面讲的实际上就是产能过剩,库存过胜,杠杆率过高所引致的。然后大家要特别关注PPI的走势,应该讲现在我们对这方面的关注太少了,对怎么环节PPI持续负增长,到目前为止可以讲,由于关注太少、研究太少,所以错失时机。第二,既然整个收益率下调,所以对于资产管理来讲,应该太正收益率的预期值,如果现在收益率预期值还在8%、9%的话,我估计今年不仅达不到,而且还会走到一个高风险的区间。今年正常情况下不会有这么高的收益,所以要做好投资组合中的风险管理,降低收益率的预期值,这是前提。第三,需要我们大家一起努力,因为中国现在所出现的这样一些风险,眼前的风险、运行中的风险,不是说将长期存在,如果说我们的各种金融工具都是短中期工具的话,恐怕难以有效地使资产管理来应对这个风险,因此我们大家一起努力,努力推进中国长期金融工具的发展。比如股权,那是一个长期的,我这个地方要强调的是长期债券,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的债券需要,尤其是作用保险资产,保险资金当中有一些都是三四年以上的资金,比如说养老,比如说健康、人寿,有很多都是属于长期资金,但是我们长期资金买不到长期的金融产品,我们在短中期中做,受着价格风险,使得我们长期资金运作短期的,这种现象恐怕在这个过程中是需要逐步地缓解。因此要改变短中期债券比重过高的状况,通过时间序列的延长,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红利显现中逐步化解资产管理中的金融风险。 讲的不对,大家批评指正,谢谢![详情]

王忠民:证券化投资为险资提供更广阔空间
王忠民:证券化投资为险资提供更广阔空间

  新浪财经讯  5月18日,2016中国保险资产管理学术成果发布与研讨会在京举行。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副理事长王忠民出席会议,并做作题为《保险公司的证券化与保险资金的证券化投资》的主旨演讲。 王忠民认为,巨额的保险资金如果投资不断深化、不断多维的证券化市场,对于保险投资来说,显得至关重要。不仅指权益的证券化、固定收益的证券化,包括一切资产的证券化。证券化资产流动性强,社会尺度明确,可以迅速变现,有公允价值。对于大型保险公司来说,在市场当中若有足够大的证券化的市场,就有足够的可投资的空间。 图为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副理事长王忠民发表讲话。 以下为发言实录: 王忠民:尊敬的各位同行,我跟大家只差一个字,大家如果是把标题去掉,中国保险资产管理,我就是中国保障资产管理,只是一个险字和障字的差别。在市场当中看资本的性质、资本的来源、资本的规范和诉求的话,可能保障资金和保险资金应该在97投资规范要求和市场的投资工具把握当中最相近的两类资本。所以大家有可能也很关心我所在的传播社保资金的具体投资策略,具体的投资结果,我相信这样一些数据和这样一些状况,在我们的年报,在我们日常的交流过程中都有,我想把它突出一些东西,所以就带来了今天的这样一个标题,保险公司自身的证券化和保险投资与证券化的这样一个课题。 我们先看一个历史的大的背景。这个背景是说30多年的中国社会经济体制大的变革和翻天覆地的历史剧变,里面有一个根本性的逻辑。所有过去不是实体的物品都会变成货币化的表达,也就是商品化,所以商品化的东西背后,让任何一种货币都会资本化的表达,要追求更高的收益,投资到某一个资产类别当中去。在资本化之后,更加清晰和更加深度的是证券化,在某种证券化当中去表达,在某种证券化去交易,在某种证券化频繁的有交易的市场来表现出它的内在价值,表现出长期价值和短期价值。我们可以看到为什么要从货币化、资本化、证券化的逻辑当中有着市场化的深度逻辑不断地去体现呢?是因为只有证券化才可以反映出几个更深度的市场化的要求。 第一点,只有证券化才可以让所有交易者参与的份额足够小,才可以让参与者足够多。一个公司的股票如果都是大股东,你可以拆成一股的时候,一股的股东可以在二级市场买到,他的数量就小,你要买一个大股东的份额,你要求的数量是很大的,而你上市交易过程中必须要拆,拆了以后才有中国大妈,才有无数人说我又看到资产的波动,是不是我能战胜它,在其中获得我的成长。第二就是重组的资产流动性。如果每天都有那么多的交易,大的交易、小的交易、充分的交易、频繁的多次交易的时候,这个资产就可以在每一天、每一分钟产生强烈的流动性,每天都在变化他的所有者,每天都有新的进入和新的退出。我们做投资管理的人知道,对于一个资产,一旦有足够的流动性,市场就会有流动性溢价,市场也愿意投它,可以卖掉,可以套现。这还不是证券化最深度的东西,证券化最深的逻辑是可以把任何一个实体性资产,把它背后的基础资产在两个维度中充分表现它的价值。第一,短期的价值,你的基础资产可能是周期性很长的,是钢铁,是飞机,是一切东西,但是这些东西不可以短期化看它的波动,只有把它证券化了以后,才说这个公司一天的变动、一个月的变动,有可能产生出我的新的认识,我都可以在市场当中说交易你这个变动下可能性的资产投资。如果我只投资你的实体资产,我没有办法做,可以短到什么程度呢?如果过去我们只看到T+1的时候,就可以短到一天,我们今天可以看到量化投资的时候,可以迅速用量化投资把它设计得份额足够小、足够短的时候,如果我们没有T+1要求的时候就可以短到每一小时、每一分钟,如果反映到每一分钟的趋势和逻辑的话,我相信这种资产无论如何在市场上的价格都是它显示价格的充分表现,足够短。第二个是把未来的不确定性、未来的可能性反映在资产价格里。它未来一年会怎么样,未来五年怎么样。我们今天为什么对互联网的东西还没有上市就已经给那么多估值,是因为已经感觉到它的未来,为什么新三板的不盈利都可以很火,是因为有可能未来盈利,证券化是对不确定性,是对无数个不确定性进行市场的线下估值。如果我们反映了这样一个证券化的逻辑,中国所有的资产当它货币化、资本化、证券化的时候,无非是把背后的逻辑表现得淋漓尽致。 回到我们的主题,谁抓住了这个历史的逻辑,才可以把资本市场的充分表达抓住。我们现在第一个项目,保险公司自身的证券化。任何一个保险公司,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险,你拿来钱已经是以什么样的价格做这件事情。突然我们一扫描,所有的保险公司不仅已经证券化,而且已经上市了,你证券化。如果这个保险公司的证券化逻辑不仅仅表现在你自身股份化、证券化上市,注意这只是最浅的一个层面,你的二级公司、你的子类公司有没有证券化,有没有上市。有趣的是,我们今天所有的大型国有保险机构大多是在第一层面进行了证券化,而在第二层面的股份化和证券化一下子收缩了,那只能说明你的证券化深度只在一个层面。当然你还可以反映出更多的,新业务有没有,用证券化的架构去搭建它,催生它快速成长。如果说原来的线性业务你没有,新业务有没有?最根本的可能还表现在在座的大家,你们的资产管理公司只是一个公司,好了,你已经比过去是一个内在的部门要好多了,但是这已经发生在十年前了,你股份化没有?你证券化没有?你上市了没有?你里面还有没有下面的基金管理公司、这样的公司、那样的公司有没有证券化? 如果我们把这样一个琳琅满目的证券化看成一个立体的多维的证券化的话,我们就说这取决于你这个历史时代完成的三件事情。第一,你的自身股本的杠杆率发挥得多大。证券化无非是原有的资本吸纳了其他的资本杠杆化。当然其他资本相对你也是杠杆化,只是说你有多少资本金的问题,我们可能在市场上已经用固定收益的角度补充你资本金,但是在权益角度补充资本金,我们发现一个杠杆最大的就是把你的资本让其他人不断地占有更大的份额,无非是放大你的股权杠杆。第二,你放大股权杠杆的时候,你的治理结构发生了变化。我们为什么说股份公司的治理结构,一个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为什么人们会对它有一种治理当中的价值估值,说你这样的话,因为你这样,你的一切别人都知道,因为你这样,你会受上市公司管理架构,你在全社会的规范性当中要高一个层面。而你在治理结构发生了变化,如果我们上市了以后,从你的治理结构看的话,我们相信只有通过股份公司和上市公司的形式才可以发生治理当中的结构变化。凡是在已经证券化的保险公司,我们可以放大到全社会,只要你在证券化逻辑背后,加深了治理结构的变化,你一定取得的这个公司的证券化下的公司的效力和逻辑要更好。我们不拿具体的公司去说,当我们看到这样一个逻辑的时候,不仅股权杠杆不知道比证券杠杆好多少,而且你可以支配更多的资本为你服务的时候,如果在治理结构发生了改变,那将会是一个更大的历史逻辑。 谁可以用一个逻辑把股权杠杆和治理结构发生到一个维度当中去,发生最大的效应呢?是什么制度?合伙人制度。马云的公司,马云的合伙人,马云自身只占阿里巴巴的8%左右,无非是他在选择下市的时候,从香港下市,注意香港下市是一次证券化,到美国上市又一次证券化,他多次证券化,而且第二次证券化的时候,要有一个制度,谁答应我这个,我就在哪儿上市,条件是我用合伙人,我要求我提名董事的书名在公司董事数量占多量,我要求合伙人表决制度。美国说了,只要你说清楚,你投资的价值明明白白,你就可以做,于是他就到美国证券化。阿里巴巴因此也在证券化的逻辑当中反映出一个深度的逻辑,用合伙人的东西,放出的股权证券化和放出的内在的治理是一个最充分的结合。好了,我们把第一个逻辑讲完了,公司自身的证券化。 我们再看保险拿了那么多钱,在市场当中去投资,如果投资证券化,投资证券化的权益,投资不断深化和不断多维的证券化的市场,对于一个保险投资来说,今天显得至关重要。你的资产配置里边,投资已经证券化的,注意,我说到这儿的时候,不仅像刚才讲的权益的证券化,固定收益的证券化,一切资产的证券化,当你在所有的资产配置当中,配置证券化的比例和配置非证券化的比例的时候,你一定是要选择证券化的。因为证券化流动性强,社会尺度明确,你可以分分钟变现,有公允价值。如果一个大型的保险公司,就像所在的社保基金一样,在市场当中有足够大的证券化的市场,我们这样的机构才有足够的可投资的空间,如果没有的话,你整天去挖掘私募信息,你是很被动的。 如果我们在大的证券化的市场空间当中,不仅表现在一类资产当中,更可以表现在股票当中,也表现在债权当中,还表现在新的类别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其中你投资与波动率高,未来趋势不清楚,需要专业团队去分析、去深度挖掘的权益类股票占大的多数。我需要告诉大家我们过去15年年画收益率是百分之八点八几,去年的回报率是15.14%,我必须50%的资产放到固定收益当中,尽管我在固定收益当中也在寻求证券化化的固定收益,但是所有的给我带来的大概就是6%的收益率,超过6%的从哪儿来?全部是从权益当中,特别是通过证券化化的权益当中,二级市场。6000点那一年,年化回报率是11.7%,去年我们在五千点卖掉了相当的一部分,我们才包括了15.14%。任何一次的历史揭开,在证券化的逻辑当中,我们顺应市场而为。别人为我今天投资有什么逻辑,我只有一句话,顺市场而为。你认知市场、了解市场、把握市场,你根据它的节奏去做,这是巴菲特说的话,我们无非是跟着对的东西去做而已。你在证券化当中,特别是权益证券化当中。如果这一瓶水是证券化的话,今天的价值就高了,在最需要的时候出来了。 我们在看这样一个逻辑可以不断地延伸,你直接投资过程中,你是投IPO,还是投离IPO相对远的东西,特别是当中国证券市场对IPO还是一种特殊的中国式的,这时候你就感觉到你投IPO这种形势,在IPO没有停止的时候,一定是有逻辑的。比如说我们投IPO,刚开始不让我们进,我给国务院报材料,说一定要让社保资金进去,第一波如果全部是外资,不管你是错了,还是对了,肯定会说要么你是坑了别人,要么你是卖国贼,只要社保的资金进去了,老百姓的钱进去,就好说了。挣钱了,我们把场地大嫂得干干净净,不良资产都划拨了,投进去不到一年就上市了,我们也出来了。证券化的逻辑,还有没有更深度的,你投资私募股权基金,中国的私募股权基金,到今天为止已经有几万家了,哪一家基金你投了?如果你投准了的话,我要告诉大家的是,全国社保基金投资私募股权基金平均年化回报率是25%,现在我做了八年之后已经达到了25%,这样一个用权益投资的方法,我只做了LP,还不做GP,而且是与初期的公司一起成长,居然成长了。因为社保基金投资不了民营的小企业,只有他们整天泡在里边才可以发现,投了以后,一不小心挣钱了。如果有十倍以上的回报率就是零风险,有5倍是正常的,3倍是很小的。特别是当二级市场足够波动性的时候,特别像今天固定收益利率水平下降的时候,这一部分起到了垫高社保基金投资回报率的有效部分。当然我没有投GP,如果允许我投GP的话,当然社保基金没有像公司的证券化,自身的二级结构、三级结构也可以变成游离的、治理结构健康的逻辑去做,我也可以把证券化的逻辑防灾我自身投资权益的自有部分,我的逻辑会更深刻,无非是我没有被允许。 我们今天的上市公司的上市逻辑是什么?我们一打开IPO看,市盈率必须只能是25倍以下,超过25倍不行。你也只能发行你公司的百分之小部分,你上市了以后,你的主要持股人,主要股东锁定期是几年?三年。现在据说还要再延长。好了,这样公司IPO的逻辑,我们相信这种公司在审批之后,IPO的时候,IPO挂牌以后股票市场还是跌,只有一个逻辑涨了。因为你现有的二级市场当中,平均的市盈率已经比它高了,中小板今天的市盈率是45倍,创业板是65倍,主板是20,如果是这种逻辑的话,你只做一个新股认购,一定是在大股东减持三年之前,炒到你都不相信的时候,你卖掉就行了,你做这个投资组合只做中国式逻辑证券化化的一块就可以了。如果你做了一个公司,我只做这个东西,你讲给投资人说,这个东西肯定成。这无非是投资与证券化逻辑当中的无数个逻辑、无数个线、无数个面,您做了,您用什么方式去做才能展开这样中国特殊的证券化逻辑当中的证券化投资。 有趣的是如果我们把自己的视野再放宽、放远一点,中国的证券化逻辑完整吗?你说这个都是过去时,不是未来,那我要告诉大家的是,中国的证券化逻辑还有更深远的未来。衍生品的市场是证券化逻辑之后的必然逻辑。你今天看全球证券化史,即使今天这样一个逻辑当中,即使去年的股灾让衍生品市场有所挫折,但是从市场的逻辑和市场的根本的内在发展逻辑来看,衍生品市场会迅速发展,期货市场、对冲市场,一切的东西,因为当场当中只有出现新的衍生品,才可以让原有的交易产生新的交易市场,才能让原来的基础市场较高的流动性,较有效的退出。因为只有衍生了以后,你才可以买空、卖空。因为真正衍生了以后,你才可以对冲自己很多风险,只有衍生才可以解决今天我们市场当中出现的诸多解决不了的风险和矛盾。如果我们不干这件事情,回避今天的风险和矛盾的话,那我们是失掉了市场,失掉了一切,失掉了基础,只有通过衍生才可以,而这个市场在中国才只是起步阶段,你还有更多的事情可以做。 如果你的眼光不仅在中国市场,在全球,过去一年我拿到全球的资产管理公司,包括全球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投机逻辑,他走向国外占80%左右,80%背后的逻辑是60%到70%都投资到另类投资当中,而不是标准化的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而他们平均十年来的年化回报率在10%左右,很不错了。我经常拿社保跟它比较,有时候能战胜它,有时候还战胜不了。诺奖的获得者有一次来中国,他提出一个东西,如果历史上全球化贸易阶段有一个比较优势理论的话,只要你参与到全球自由贸易系统当中,你发挥你的比较优势,你必从其中获得很多好处,我们今天在全球贸易当中都没有做到。但是他提出一个理论,你在资本投资阶段,如果也走全球化的话,是最好的规避风险、免费回避风险取得回报的多元化投资的策略。只要你在这个历史时期走全球化的投资的话,在自由贸易时期可以获得好处,在资本投资阶段也会得到好处。我刚才说的境外的投资机构资产投资结果可以印证他这个逻辑。但是在中国走出去的资本没有印证这个逻辑,我拿我们的境外投资,还有巨形的只投境外的投资公司,那个没有反映这个问题,问题是我们审批同意的时点未必是那个市场的好时点。我们通常说好的时候他看不清楚,不让你去,结果市场火爆的时候,让你去,结果你去了,你就陷进去了,这就是我们监管与许可准入的一个逻辑当中和市场的逻辑没有匹配。第二点,市场证券化的逻辑,另类投资没有大量地被许可,而只是在传统的标准化的市场做,他们的投资不仅出去了,而且主要是在另类当中,而另类当中包括私募股权、房地产、基础设施,包括直接投资,包括这样衍生、那样的衍生,才保证了它既有衍生品市场可以立于不败的对冲,也有新的证券化的逻辑、证券化的深度,证券化的高维度让它可以长期稳定有效地战胜平均回报率。过去我们印证了自己的逻辑,希望这是我们大家未来共同努力的空间,谢谢。[详情]

陈文辉:设立首席经济学家岗位 加强保险资管研究
陈文辉:设立首席经济学家岗位 加强保险资管研究

  新浪财经讯 5月18日,2016中国保险资产管理学术成果发布与研讨会在京举行。保监会副主席陈文辉出席会议并发表讲话。 陈文辉表示,保险资管行业这几年得到了一个长足的发展,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效,对保险业的快速、健康的发展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加大保险资管行业的研究力度,加强相关人才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各家保险资管公司要从认识上要重视研究,并且把它付诸于实际行动,包括要建立专门的研究部门、设立首席经济学家岗位等方式。 图为保监会副主席陈文辉讲话。 以下为发言实录: 陈文辉:各位来宾,大家上午好! 我今天来的主要目的,是代表保监会对本次会议表示祝贺。因为一会儿还有几位专家的精彩讲座,想必这是后面大家关心的。 借这个机会我简单地说几点。首先,我觉得,今天(5月18号)这个会议时间选得特别好。大家都知道昨天(5月17日)习总书记主持召开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这个座谈会主题是繁荣社会科学,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在这个座谈会上,总书记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讲话,这个讲话我今天早上是认认真真地读了两遍,觉得非常受启发。正好昨天习总书记召开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今天我们举办本次学术成果发布与研讨会,所以我希望,大家能够借机认认真真地学习一下这个讲话。因为习总书记的讲话跟我们今天的会议主题非常贴近,而且它的指导思想,我觉得跟本次会议也是完全相吻合的。比如说在这样一个中国大变革、大发展的年代,必然会有社会科学的大繁荣,也需要这样的繁荣来支持。事实上,具体到我们保险业、保险资管业也是如此,这需要我们的研究来支持,同时也给我们的研究带来了很好的实践条件和基础。这是我想说的第一点,要把习总书记的讲话,把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的精神借这个机会好好学习一下。 第二,保险资管行业,这几年应该说得到了一个长足的发展,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效。我常常说,包括有时候碰到一些媒体的朋友,你不要仅仅重视资产管理的收益率在一年一年地上升,不要仅仅注意到保险资产管理扩展的领域越来越多,不要仅仅关注保险资金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很让人振奋。此外,还包括近几年来保险业的快速、健康的发展,保险资管行业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些方面是不是很好?确实是很好。但是我最看好的是这几年的投资实践培养了一支非常优秀的资管队伍,这非常重要。过去其他行业不太重视保险资管行业,可能觉得有些是你的专长,包括清算等方面,但是投资这一块不一定。但是过去几年我们建立了一支非常优秀的资管队伍,而且这支队伍在整个市场上有了一定的声誉,这是一个很大的成功。这些成功,我觉得更多地是得益于改革的红利,是改革所带来的。就和当年联产承包责任制从安徽小岗村推出来,释放了生产力、解放了生产力是一个道理。我也在想,可能这个红利会越来越少,当然我们还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向深化市场化的方向继续改革,这应该是坚定不移的。除了这一点以外,我们可能要想更多办法来加强这支队伍的研究能力,提升它的研究能力和投资能力,这一点我觉得尤为重要。 事实上,现在整个保险资管业12万亿元的管理规模,但行业面临着宏观、微观、中观、国内、国际的种种情况,如果没有一个很好的研究能力做铺垫的话,我觉得是很难做好配置的。我认为,下一步我们要保持行业竞争力、活力,进一步促使它健康地发展,使得它能够更好地为整个保险业服务,为整个国民经济社会服务。 加大保险资管行业的研究力度,加强相关人才培养,我觉得显得尤为重要。我为什么说今天的会议非常重要,主要是从这个方面来看。当然,这其中蕴含的内容非常多,在这里就不多阐述了,大家都是专家,而且我今天在这里就是一个致辞。我认为可能最为关键的是各家保险资管公司要重视研究这个事情,从认识上要重视,并且把它付诸于实际行动,包括是不是要建立专门的研究部门,包括保险资管公司是不是要有专门的研究团队,包括是不是可以尝试设立首席经济学家这种方式。我记得我几年前就提过这个事情,因为看到投行都有首席经济学家,效果不错。但后来好像没有什么反应,我觉得可能是我提错了,可能是保险资管行业不大需要这样的研究,不大需要这样的人才。但是我今天早上看到一篇英国《金融时报》的文章,此篇文章是对前几日的《人民日报》文章的解读,作者是位首席经济学家,我马上看他所在的单位,我想肯定又是投资银行的,但不是,是中国黄金集团的首席经济学家。我想中国黄金集团都可以设首席经济学家,我们是不是也可以设?这是说一个笑话,但意思是大家要在认识上意识到加强研究的重要性,而且要落到实处。我周末回来,连续批复了两个文件,希望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加大研究力度。我觉得我们这方面确实有点本领短缺、能力恐慌,我也希望全行业能多做研究工作,把研究方面的基础奠定得更好一点。 最后,我还要借这个机会预祝我们今天的会议能够取得圆满的成功,也希望本次会议是我们提升行业,特别是保险资管行业研究水平、研究能力上一个新台阶的起始点。谢谢大家![详情]

曹德云:新形势下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的新定位
曹德云:新形势下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的新定位

   作者: 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 曹德云 十八大以来,我国进入全面深化改革、大力推进创新、进一步扩大开放的新阶段。创新已成为当代社会发展的主旋律和根本驱动力,是直接关系着长远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国家战略。无论环境如何变化,无论格局如何演变,无论挑战如何艰巨,只要紧紧围绕这个主旋律,坚定不移,勇往直前,我国的经济转型、社会发展、民生建设、中国梦的实现就充满希望。 作为金融体系和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保险业始终是在改革创新的推动下,取得今天的辉煌成就。保险资产管理作为驱动保险市场发展的两个重要轮子之一,也同样在改革创新进程中,取得令人瞩目的巨大进步,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回顾保险资产管理行业十多年的发展历程,改革创新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改革开放到2003年以前。这是一个艰难的探索时期,也是一个打基础的阶段,主要表现在投资渠道拓展方面的创新。这一阶段留下了不少重要的经验和教训,也为保险资产管理的多元化、专业化、规范化建设奠定了基础。第二个阶段是2003年到2012年。创新的主要特征是投资渠道和工具创新、运作机制和管理模式创新以及监管体制创新,在此阶段确立了资产配置多元化、资产管理专业化、资金运作集约化的重要格局。2003年成立第一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2005年以后大幅放宽投资渠道,都是改革创新的重要节点。第三个阶段是从2012年至今。创新的主要特征是以市场化改革为核心的体制机制创新。在这一阶段,监管体制不断完善,监管政策进一步放宽,专业化管理机制不断健全。保险资产管理行业已成为金融市场上投资门类齐全、管理平台多元、配置领域广泛、专业团队精良的重要力量。 改革开放以来,经过一代又一代保险资产管理人的锐意改革和勇于创新,造就了保险资产管理业全新的战略格局和生机勃勃的发展势头。 一是监管政策不断开放,市场化改革走向深入。2012年以来,以“新国十条”和“十三项新政”的发布为标志,中国保监会推出了一系列创新措施,确立了“简政放权、放管结合”、“放开前端、管住后端”的监管思路,保险资产管理市场化改革稳步推进。这些措施,涉及投资范围、投资工具、投资比例、业务创新、管理模式、专业机构、境外市场、监管体制、基础设施等多个领域,全方位、多维度、广涵盖地深化了保险资产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为支持主业、提升能力、改善效益、促进发展发挥了至关重要的积极作用,开辟了保险资产管理发展的新局面。特别是中国保险投资基金管理公司的设立,保险资产交易平台和保险资产登记托管中心建设的推进,更是标志着保险资产管理市场的逐步形成与完善。 二是资产规模不断扩大,行业实力显著增强。保险资产规模实现第一个一万亿用了24年,第二个一万亿用了3年,第三个一万亿用了不到1年。截至2015年末,保险资产规模已超过12万亿元,较年初增长21.7%;保险资金运用余额为11.2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9.8%。近十年来,保险资产规模从2004年的1.1万亿元增长至2015年的12.4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速超过22%,这种发展速度在国内外金融领域内都是比较突出的。 三是市场主体日益多元,竞争能力稳步提升。目前,保险资产管理主体初步形成类别丰富、良性竞争、优势互补的专业化、差异化特色。保险资产管理机构既有综合性资产管理公司,也有专注于基础设施、不动产或股权投资的专业性资产管理公司,还有专门从事养老金管理、财富管理、私募股权基金的创新型资产管理公司。截至2015年末,保险资产管理行业已成立了22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10余家专业资产管理公司、10家香港子公司、6家养老金管理公司,若干家私募股权投资管理公司和财富管理公司,还有150多家资产管理中心或资产管理部门,全行业投资从业人员超过6000人,管理着规模近15万亿元的业内外资产,在金融市场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不断提升。同时,随着保险资金委受托双向开放,还有90多家证券公司、基金公司和若干家境外投资管理机构获得境内外保险资金投资管理人资格。 四是配置结构日趋科学,资产质量整体较高。分散化、多元化、国际化配置趋势已成为保险资产配置的主流。截至2015年末,保险资产配置中银行存款占比21.78%,债券占比34.39%,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占比15.18%,另类投资占比23.31%,其他投资占比5.34%。此外,保险资金“走出去”的步伐也逐渐加快。目前,保险资金境外投资余额为360亿美元,折合2300多亿人民币,占保险业总资产比例为1.9%。保险资产配置结构的演变,反映了国内外宏观经济、金融市场及保险业内在需求的调整和变化。从未来情况看,另类投资和全球化配置将是保险资产配置的重点方向,以增强投资收益率抗经济周期、市场周期和利率周期的能力,维持长期稳定可持续。此外,保险资产质量优良,债权类资产多有增信安排,信用级别较高;股权类资产多为蓝筹企业,市场价值较大。近些年来,保险业没有产生新的不良资产。 五是管理模式改革加快,运作机制不断健全。专业化、集中化、规范化、市场化的管理模式和委托人、受托人、托管人三方协作制衡的运作机制基本确立,对提高资产管理效能、维护保险资产安全发挥了重要的基础性作用。近些年来,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深入,产品化、投行化管理模式逐步引进,并显现出勃勃生机和活力。自2006年保险资产管理业发行第一支组合类资产管理产品和第一支基础设施投资计划起,目前已形成包括基础设施投资计划、不动产投资计划、股权投资计划、资产支持计划、组合类产品和基金类产品等六大类系列产品,逐渐树立了投资稳健、安全较高、收益较好的良好品牌,受到广大机构投资者的欢迎。2006年至2015年12月底,累计注册(备案)各类资产管理产品规模超过1.8万亿元,占行业资产规模的14.7%。产品化模式的快速发展,成为推动保险资产管理市场化、标准化、专业化和创新化进程的重要途径。同时,保险资产管理行业贯彻“新国十条”的精神,积极研究探索设立并购基金、夹层基金等业务,发挥保险资金优势,将成为投行业务领域的新生力量。 六是投资收益不断改善,管理效能稳步提高。保险投资收益的稳定性、收益性和抗周期性逐步增强。2004-2014年,保险资金累计实现投资收益总额21425亿元,年均收益率为5.32%,年均贡献近2000亿元的收益,对提升保险业利润水平、改善偿付能力、壮大资本实力、支持业务创新、有效化解风险发挥了十分重要而积极的作用。其中,2014年,保险资金运用平均收益率为6.3%,综合收益率9.2%,是近三年来最好水平;2015年,保险资金投资收益达到7803亿元,平均收益率7.56%,创2008年以来最高水平。 当然,成绩只能说明过去。在当前我国各项改革全面深化、开放进一步扩大、创新不断加快的大背景下,保险资产管理行业正面临着新环境、新形势、新格局和新挑战。 一是国际经济金融运行的新形势。习近平主席在G20峰会上对全球经济进行了如下阐述,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深层影响依旧持续,全球经济仍然处于深度调整期;上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所提供的动能已经接近尾声,传统经济体制和发展模式的潜能趋于消退;发展不平等问题远未解决,现有经济治理机制和架构的缺陷逐渐显现。在这种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金融形势下,保险资产管理行业一方面需要处理好全球宏观环境变化带来的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地缘风险等;另一方面,也需要认真分析、理性研判,发掘国际市场上的新契机,用创新驱动转型,用能力抓住机会,提前做好国际化布局。 二是国内宏观环境变化的新挑战。我国经济正处于“三期叠加”的特殊时期,经济下行、产能过剩、结构调整、转变方式,对保险资产管理行业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要应对当前的资产荒、低利率环境、资产负债匹配难度加大、市场信用风险频发等问题,一方面要提高处置能力,保障资产安全运行;一方面要善于抢抓机遇,搭上经济转型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顺风车,在诸如“一带一路”、“城镇化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等国家战略实施中实现服务国家发展、体现自身价值和行业价值的目标。作为经济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险资产管理行业在改革创新的大环境下只有积极参与、顺势而为、乘势而上,才能跟得上这个飞速发展变革的时代。 三是大资管合作与竞争的新市场。近几年来,国内资产管理行业进入活跃期和爆发期,呈现出自上而下的行业放松管制和自下而上的创新加快相结合的发展态势,原有的分工经营限制被逐步淡化,不同金融机构开展同质的资产管理业务,资产管理行业从割据竞争进入了融合协作的发展阶段。截至2015年末,银行理财资金规模23.52万亿元、基金资管规模21万亿元(公募+专户)、信托资管规模16.28万亿元、保险资管规模14.76万亿元(保险+第三方)、券商资管规模11.89万亿元、私募基金5.21万亿元。可以看出,在大资管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中,保险资产管理行业并不占优势,如果不加快创新,结局将是被边缘化,在金融市场上获取金融资源的能力也会逐渐弱化。 四是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的新格局。“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加强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建设,加强统筹协调,改革并完善适应现代金融市场发展的金融监管框架,健全符合我国国情和国际标准的监管规则,实现金融风险监管全覆盖”。目前,从社会各方的反应看,改革现行金融监管体制已成为共识。无论采取哪一种金融监管模式,无论金融监管框架如何变化,都意味着现有“一行三会”格局的改变和各方职能的调整,必将对包括保险资产管理行业在内的金融市场产生深远影响,这也需要我们未雨绸缪,积极应对。 五是保险市场快速发展的新要求。随着“新国十条”的贯彻落实和改革创新的加快,保险业快速发展的黄金时代正在来临。2015年,全年保费收入规模达到2.43万亿元,同比增长20%。从未来看,到2020年,年度保费收入规模将超过5万亿元,2014年-2020年,新增保险可用资金将超过20万亿元。庞大的资金规模需要得到有效配置,才能实现保险资金的保值增值,保护好广大投保人的利益。同时,经济社会发展对于保险资产管理行业发挥更大作用提出更高要求,保险资产管理行业不仅需要做好投资配置,更需要在保障民生和经济建设上做出贡献。 面对当前国内外经济金融市场运行的新格局和新挑战,保险资产管理行业如何应对布局,如何把握机遇,如何化压力为动力,是一个需要全面系统思考的新课题。实践证明,唯有改革创新,才是突破重围、走出困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路径,一手推改革,一手促创新,才能科学谋划保险资产管理行业的未来。以下“九个要”或许能助力行业找到应对之策。 一要明确保险资管机构是大资管市场主体的新定位。近几年来,大资管市场发展迅速,竞争激烈,极大地促进了资产管理创新,为各类投资者提供了多样化的资产管理服务。保险资产管理机构作为大资管市场的组成部分,以投资风格稳健、投资管理严密、产品收益适中、安全系数较高,受到各类机构投资者的广泛认可。但从发展趋势看,随着行业界限、市场分割、产品差异的打破,对客户和资源的竞争将更加激烈,保险资产管理机构只有更快、更深、更广地参加大资管市场竞争,才能占据主动、拓展空间、确立优势。为此,要从监管角度树立“管好委托人、放开受托人”的理念,为保险资产管理机构创造更加宽松的政策环境;从市场角度树立“立足服务主业,积极拓展市场”的理念,提升管理能力、服务能力和竞争能力,作为大资管市场主体主动参与市场竞争。为此,保险资产管理机构要通过产品、基金、专户等多种方式和渠道,努力拓展第三方业务,发挥自身优势和专长,将社保基金、养老基金、企业年金及各类保障基金、慈善基金、捐赠基金、公积金等有类似风险收益要求特征的资金类型作为重点突破口,向高度市场化的资产管理机构转变。 二要形成保险资产专业化管理体制的新格局。主体数量是行业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主体数量的增加可以发挥行业的规模效应,增强行业竞争力,在金融体系获得更大的话语权。截至2015年末,证券公司共计125家,公募基金管理公司共计100家,国有、股份制和城市商业银行共计91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共计22家[1]。与其他资管行业相比,保险资产管理主体数量与其管理的资产规模和市场地位不匹配。另外,同质化是保险资产管理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表现为主体特性、核心业务、管理模式、盈利模式等较为单一,专业化、差异化格局尚未完全形成。为此,要加快设立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专业性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财富管理公司、养老金管理公司等专业管理机构,鼓励通过设立专业子公司开展基础设施、不动产、股权、境外投资等投资业务,建立市场化运作机制,尽快确立成熟的多元化、专业化、差异化的市场主体格局,根据资源禀赋特征和业务专长形成多种竞争优势。 三要构建门类齐全水平高超的专业管理团队。就从业人员数量上看,银行、证券、公募基金、信托,分别为355万人[2]、29万人、1.45万人[3]和2.13万人[4],而保险资产管理从业人员仅为6000人左右,与其管理的资产规模不匹配。特别是在投资和研究人才培养和储备方面,截至2015年,基金业协会公示的公募基金共有基金经理1285位,证券业协会公示的证券投资分析师共计2227人,而22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中设立研究部门的仅有4家,专职研究人员不到50人,大部分公司实行投研一体化模式,缺乏对资产市场和长期配置策略的深入研究。投研人数不足和研究能力薄弱,制约了保险资产管理行业的潜能发挥和优势形成。为此,要建立提高海内外优秀专业人才吸引力的先进机制,在选、用、育、留等关键环节上下功夫,发挥行业业务条线和业务板块齐备的优势,尽快建立起覆盖整体业务、运营、风控、服务等全过程的门类齐全、素质优良的专业投资团队,形成以人为核心的竞争优势。 四要确立保险资产管理产品化投行化的新模式。金融产品是金融机构获取金融资源和客户资源的主要载体。从资产管理领域看,无论是银行、证券、基金、信托等公募机构或私募机构,都是以发行产品为业务主体形式。保险资产管理行业自2006年开始发行产品以来,逐渐由买方走向卖方,开始市场定位的转变。目前,六类产品注册(备案)规模虽已达到1.8万亿,占行业总资产的比例接近15%,但与证券、基金、信托等以产品为主体的资产管理机构相比,产品化率仍比较低。产品化运作模式,有利于保险资产管理机构更灵活从容地调配和整合内外部资源,同时产品的独立性也便于各类现代组合管理工具模型和风险管理方法的运用,从而打造体现优势特色的投资组合。相比传统的受托账户管理,产品的法律关系清晰明确,具备较为公开透明的信息披露制度,使得一批业绩优良、管理规范、客户服务系统完备的公司能更好发挥和展示投资管理核心优势。为此,要加大对保险资产管理产品创新的支持力度和包容性,形成自下而上的自主创新链条,鼓励产品面向业外销售,允许向合格的高净值个人投资者销售。 同时,我们还要注意到,近几年来,商业银行、信托公司等机构调整组织架构、搭建专业团队、扩大投行业务,成为重要的利润来源和应对全新市场环境、实现转型的突破口。2013年,各上市商业银行在债券承销、财务顾问、资产管理、结构融资、并购贷款、股权融资等投行业务方面均出现了爆发式增长,其中有的上市银行同比增长超过3倍,投行业务收入占到整体营业收入的三分之一。2012年发布的“新国十条”已明确提出,鼓励保险资产管理机构发起设立并购基金、夹层基金等,开展投行业务。但从实际情况看,进展仍较缓慢。保险资产管理机构要密切关注投行业务领域发展趋势,加快搭建专业部门和团队,发挥保险资金期限长、规模大、持续稳定的优势,力争在投行业务领域有所突破。 五要加快建立遵循市场规律的正向激励的新机制。资产管理是典型的知识密集型、人才密集型行业,高度依赖具有专业知识和能力的人力资本,对从业人员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精神具有极高要求。对于保险资产管理机构而言,迫切需要把人才战略作为总体战略的核心,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这就需要建立与行业发展相匹配的人才激励机制,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不断激发优秀人才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不断提升管理能力和运作水平,不断落实专业要求和诚信责任。为此,一方面要支持有条件的保险资产管理机构推行员工持股计划、期权激励计划等长效激励机制,积极探索经营层和员工持股的多种形式,允许个人出资入股或以投资公司、股权信托、有限合伙企业等方式投资公司的股权,建立起大股东、职业经营团队和员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实现公司集体利益与员工个人利益的统一。另一方面,要支持保险资产管理机构建立产品、基金或项目的跟投制度,最大程度地防范道德风险,提高投资效能和安全系数。 六要强化具有自我约束力的内部控制的新体系。发达国家经验表明,为保证金融市场健康发展,金融监管对于金融机构行为合规性、经营有效性和财务报告真实性有着严格的监管要求。当前,保险资产管理业内控建设面临内外部双重压力,外部环境呈现利率下行、信用风险暴露等宏观压力,考验保险机构风险和内控的把握;内部环境中内控不健全、机制不完善、治理手段相对滞后等风险也逐渐暴露,这都会对保险资金运用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提出严峻挑战。因此,保险资产管理业要以《保险资金运用内部控制指引》及其应用指引的发布实施为契机,加大强化内控建设力度,尽快建立起有效的内控管理制度、流程、团队、机制、系统等内控体系,从根本上解决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问题,形成强有力的市场竞争力和核心竞争力。 七要推进保险资金对接实体经济和全球配置的新战略。当前,我国经济已进入新常态,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创新创业、进一步扩大高水平双向开放,将成为未来几年的主旋律。“新四化”、自贸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京津冀经济区等国家战略的实施,将为保险资产管理行业提供广阔的空间和难得的历史机遇。保险资产管理业要发挥资金优势,积极对接实体经济,以直接投资、间接投资或PPP等方式参与国家重大项目、重大工程、民生建设、重要改革,抢抓战略性、持久性、稀缺性的优质资产,一方面缓解低利率周期带来的资产负债匹配难度加大,资金期限长缺乏相应资产导致的期限错配等问题,一方面着眼长远,建立行业优质资产池,为加快资产驱动负债模式创造有利条件。同时,还要在“既要投得出去,又要收得回来”的前提下,稳步推进保险资金全球化配置。从国际上看,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保险资金境外投资比例较高,如2015年1月至9月,美国保险业的跨境并购交易达到290亿美元,占全部境内外交易的17.68%;2014年英国海外股票配置占比接近18%,是十年来最高水平;日本企业2014年对海外企业实施的并购数比上年增加11.6%,收购总额达57740亿日元创下新高。而我国保险资金境外投资占比仍较低,尚有很大空间。为此,保险资产管理机构要加强与境外机构战略合作,通过多种方式投资境外不动产、股权、基金及其他金融产品,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收益高、风险低的优质资产组合。 八要搭建保险资产和产品交易流通的新平台。基础设施建设对提升资产价值、增强竞争能力、扩大市场定价权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与近些年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不断加快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建设相比,保险资产管理业起步较晚。长期以来,保险资金都是市场上公认的重要机构投资者,却并没取得与之相衬的资产定价权,基本是被动投资。这与没有培育行业性市场有直接关系,也造成封闭体内循环带来的市场拓展能力和客户获取能力的低下。为此,加快保险资产交易平台、资产集中登记托管系统等基础设施建设,一方面通过标准化和市场化还原产品真正的信用和流动性溢价水平,另一方面可以吸引多领域资管主体的参与,促进保险资产管理产品的发行和流通,确立行业自身的资产定价权。 九要开发安全高效的数据信息处理的新系统。在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兴起的时代,资产管理市场的竞争也是信息技术系统的先进性和高效性的竞争。随着保险资产管理产品化、投行化和国际化进程的加快,投资工具、领域、区域及交易结构、交易对手、风险因素、操作技术等日益复杂,需要开发运用更为便捷、直观性更强、管理更有效、流程更明晰、过程全覆盖且无缝连接、数据共享的信息技术系统。这也是保险资产管理机构内部业务部门同信用评估、运营管理、风险控制、法律合规等各中后台部门协同合作、发挥协同效应的现实需要,是进一步提高投资效率、质量和安全性的重要保障。通过系统平台共享信息和数据,利用系统线上电子化流程替代部分线下繁杂的人工操作,能够显著提升协作效率和精准程度,有效避免数据误差和信息失真等问题。 总之,保险资产管理行业面对新形势、新格局和新挑战,要以非凡的智慧和勇气,准确定位,谋划布局,积极进取,敢于突破,加快改革创新,创造保险资产管理行业的美好未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包括已批复但尚未开业的建信保险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2]截至2013年末,银行从业人员数量。 [3]截至2015年末,证券和公募基金从业人员数量。 [4]截至2014年末,信托从业人员数量。[详情]

《IAMAC年度系列研究课题2015年度优秀奖课题集》出版
《IAMAC年度系列研究课题2015年度优秀奖课题集》出版

  近日,由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以下简称“协会”) 主编的《“IAMAC年度系列研究课题”2015年度“优秀奖”课题集》(以下简称“《课题集》”)出版,该《课题集》刊载于协会行业性出版物《中国保险资产管理》2016年第二期(增刊)。 《课题集》汇编了协会“IAMAC年度系列研究课题” 2015年度全部10项“优秀奖”课题成果。《课题集》共分“保险资金大类资产配置研究”、“保险资金投资非标准化产品研究”、“偿二代对保险资产管理的影响研究”、“保险资金参与养老金管理模式研究”、“保险资金境外投资研究”五个栏目, 分类呈现获奖课题成果;发表了中国人寿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申万菱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南开大学、人保资本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合众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太平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交银康联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长江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等9家单位(排名不分先后)荣获“优秀奖”的课题成果。 “IAMAC年度系列研究课题”是由协会于2014年9月启动的行业性理论研究和业务探索活动,旨在调动行业和社会科研力量,重点围绕保险资产管理领域的宏观战略问题、理论前沿问题、重要业务问题及行业热点问题等开展战略性和前瞻性研究。课题于每年4月启动,并设优秀奖若干名,次年3月由协会公布获奖名单并颁奖,研究成果公开出版发行。目前已成功举办了2015年度课题研究工作,共有36项课题顺利完成结题,并有10项课题获得“优秀奖”。课题相关事项由协会通过官网、微信公众号统一发布。 《课题集》将举行赠阅活动,具体另行通知。2016年度课题申报工作已经开始,本期增刊也刊登了有关课题申报公告。 “IAMAC年度系列研究课题”及“IAMAC年度征文”简介 为整合行业资源、汇聚研究合力,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以下简称“协会”)2014年9月成立之初即启动了“IAMAC年度系列研究课题”和“IAMAC年度征文”活动的筹备工作,经过一年多的探索和实践,现已打造成为保险资管行业的两大重要理论研究活动品牌。 “IAMAC年度系列研究课题”主要面向业界机构,旨在调动行业和社会科研力量,重点围绕保险资产管理领域的宏观战略问题、理论前沿问题、重要业务问题及行业热点问题等开展深入的理论研究和业务探索。课题于每年4月启动,并设优秀奖若干名,次年3月由协会公布获奖名单并颁奖,研究成果公开出版发行。 目前,已成功举办了2015年度课题研究,共有36项课题顺利结题,并有10项课题获得“优秀奖”。《“IAMAC年度系列研究课题”2015年度“优秀奖”课题集》现已出版,刊载于协会行业性出版物《中国保险资产管理》2016年第二期(增刊);还将纳入“IAMAC系列丛书”由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课题选集。 2016年度课题申报工作现已启动,并设立了行业发展、公司战略、资产配置、风险管理和业务创新5个研究方向、25个选题供申报选择,课题申报截至2016年6月20日,申报公告详见协会官网或微信公众号。 “IAMAC年度征文”主要面向社会各界,旨在为行业提供一个开放平台,重点围绕行业普遍关注的业务前沿问题,深入开展保险资产管理业务模式探讨、业务风险防控、业务发展创新等研究。征文于每年5月启动,由协会主办、会员单位协办,与相关媒体合作专栏刊登优秀论文,并设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获奖论文汇编成册公开出版发行。 2015年度“IAMAC年度征文”以保险资管的发展战略与对策为研究主题,举办了“平安资管杯•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发展战略与对策”征文活动,《中国保险报》专栏刊登了部分优秀论文,并评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6名及优秀奖10名。《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发展战略与对策——“IAMAC2015年度征文”论文集》,作为首部“IAMAC系列丛书”,现已由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 2016年度IAMAC征文活动现已启动!全球性的低利率市场环境,对以固收类资产为主、利率敏感性较强的保险资金资产配置将是一个长期性的严峻挑战。为有效破解低利率市场环境下的保险资产配置方式转型与创新难题,经与协办方太平资管精心策划,本年度征文主题确定为“低利率环境下保险资产配置策略与创新”。征文将择优在相关媒体发表,并在协会和太平资管的网站、微信公众号同步刊载。征文截稿时间为2016年10月31日。 “IAMAC年度系列研究课题”及“IAMAC年度征文”已经成功举办了第一届,协会将继续优化、提升两项活动的行业影响力和社会关注度,引导社会智力资源参与保险资管的理论研究,为行业发展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强劲的创新驱动。[详情]

《新常态下的中国保险资金运用研究》一书出版
《新常态下的中国保险资金运用研究》一书出版

  由中国保监会副主席陈文辉主持的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课题《新常态下的中国保险资金运用研究》,已于2016年4月由中国金融出版社出版。《新常态下的中国保险资金运用研究》是首部系统研究我国经济新常态下保险资金运用的历史沿革、发展路径、运行趋势的著作。全书分为九章,共计21万字,历时一年之久。 当前,我国经济已处于新常态,面临着需求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转型、城乡结构转换、区域结构优化,以及全面提升要素生产力水平的挑战。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保险资金运用改革与发展的必经之路,是向现代保险服务业转型的关键举措。书中采用详实的资料和数据,分析论证了新常态下保险资金运用的竞争环境、资产配置、创新发展、主体建设、风险管理和监管与自律等一系列问题,并对新常态下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的前进方向和发展路径进行了深入探讨。 本书以中国经济新常态为研究背景和出发点,一方面充分总结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的历史经验,另一方面深入探讨保险资金运用的国际新趋势。在此基础上,本书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研究,提出新常态下的保险资金运用的方法和路径。 在服务国家建设方面,保险资金要发挥社会平稳运行的“稳定器”、经济发展的“助推器”的作用,积极参与新经济、新战略和新改革。遵循商业化原则、市场化原则、收益性原则和安全性原则,助力国家经济战略实现、促进实体经济增长。在战略资产配置方面,保险资金要更加适应环境发展,不断提升保险资金效能。抓住中国经济转型的结构性机会,调整固定收益配置结构、挖掘权益投资机会、拓展境外配置市场、推进保险资金在包括医疗、健康、养老在内的现代服务业领域的投资。在资金运用创新方面,保险资金运用需要倡导理念更新和制度创新,引导保险资金运用的体制创新、机制创新、技术创新和方法创新。坚持服务主业、坚持主体建设、坚持需求导向、坚持人才为先,建设保险资金运用创新的系统性、持期性工程。在主体建设方面,保险资金运用主体发展要围绕核心竞争力建设、公司治理建设、公司文化建设、体制机制建设,发展多类型、差异化的保险资金运用主体,全面提升综合竞争力。在风险管理方面,保险资金运用要处理好新常态下宏观风险、中观风险及微观风险的防控工作,研究应对人口老龄化风险、产业转型风险、混业经营风险、市场风险变异等不同维度、相互叠加的风险挑战。在监管和自律方面,保险资金运用要进一步加强法规制度体系建设,强化偿付能力监管,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健全内部控制规则,加强对混业经营的协同监管,强化新科技手段在保险资金运用监管中的应用。同时,充分发挥新常态下保险自律组织在制度建设、业务发展、市场创新、行业标准以及风险监测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新常态下中国保险资金运用研究是一项具有发展性、创新性和长期性的系统工程。《新常态下的中国保险资金运用研究》是中国保险资金运用领域的一项前瞻性研究,对中国保险资金运用的改革发展具有理论和现实的指导意义。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承担了此项课题的组织实施和协调推进工作,部分会员单位参与了课题研究和撰写工作,中国保监会资金运用监管部对课题研究给予了指导和支持。 新常态下的中国保险资金运用研究 陈文辉 等著  中国金融出版社 2016年4月 目录 第一章 “中国保险资金运用新常态”的提出 第一节 中国经济新常态的源起与特征 第二节 中国保险资金运用的现状 第三节 2012 年以来中国保险资金运用的改革创新 第四节 中国保险资金运用新常态的思考 第二章 新常态下保险资金运用的市场竞争环境 第一节 各类资产管理主体运行现状和发展趋势 第二节 保险资金的特征分析 第三节 新常态下保险资金运用的核心竞争力建设 第三章 国际保险资金运用的新趋势 第一节 国际保险资金运用的历史和现状 第二节 国际保险资金运用环境的新变化 第三节 国际保险资金运用主体的新变化 第四节 国际保险资金运用新趋势对我国保险业的启示 第四章 中国经济新常态下保险资金参与国家新发展 第一节 新常态下保险资金参与国家经济发展的战略意义 第二节 新常态下保险资金参与国家经济发展的原则 第三节 新常态下保险资金参与国家经济发展的路径 第五章 新常态下保险资金运用的战略资产配置 第一节 新常态下战略资产配置面临的机遇及应对策略 第二节 新常态下各类资产的配置策略分析 第三节 新常态下保险资金投资关联产业探讨 第四节 新常态下保险资金境外投资策略 第六章 新常态下保险资金运用的创新发展 第一节 保险资金运用创新发展的目标与路径 第二节 保险资金运用的体制机制创新 第三节 保险资金运用的业务创新 第四节 保险资金运用的基础建设创新 第七章 新常态下保险资金运用主体建设 第一节 保险资金运用管理主体的发展沿革 第二节 保险资金运用管理主体自身建设 第三节 新常态下保险资金运用主体建设的问题探讨 第八章 新常态下保险资金运用的风险管理 第一节 我国保险资金运用风险管理的实践 第二节 新常态下保险资金运用面临的主要风险及其管理 第九章 新常态下保险资金运用监管与自律 第一节 保险资金运用的监管现状 第二节 新常态下保险资金运用监管的政策建议 第三节 新常态下保险资产管理业自律组织的建设 参考文献[详情]

陈文辉将出席保险资管学术成果发布会
陈文辉将出席保险资管学术成果发布会

  新浪财经讯 为进一步提升行业研究水平,激发行业研究热情,推动和体现保险资产管理理论与实践探索在行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协会定于2016年5月18日在北京举办“2016•中国保险资产管理学术成果发布与研讨会”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陈文辉将出席本次会议并讲话;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副理事长王忠民做题为《保险公司的证券化与保险资金的证券化投资》的主题演讲;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金融研究所所长王国刚做题为《风险防范:当前资产管理的主题》的主题演讲。会议将发布《新常态下的中国保险资金运用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16年4月出版)、《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发展战略与对策——“IAMAC2015年度征文”论文集》(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6年4月出版)两部业界最新研究力作,并进行IAMAC2015年度系列研究课题及IAMAC2015年度征文颁奖。[详情]

前4月18家保险资管机构共注册各类产品44项
前4月18家保险资管机构共注册各类产品44项

   票选中国好银行:由新浪财经主办的“2016(第四届)银行业发展论坛”拟定于7月初在北京举行。作为年度盛会的重头戏,“第四届银行综合评选”正火热进行中。欢迎参与投票! 北京商报讯(记者 陈婷婷)记者从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了解到,2016年4月,9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共注册各类资产管理产品11项,合计注册规模173亿元。其中,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5项,注册规模85亿元;不动产债权投资计划5项,注册规模78亿元;股权投资计划1项,注册规模10亿元。如此来看,前4月保险资管产品共注册规模688亿元。 据了解,1-4月,18家保险资产管理机构共注册各类资产管理产品44项。其中,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12项,注册规模206.64亿元;不动产债权投资计划28项,注册规模310.9亿元;股权投资计划4项,注册规模171亿元。 上述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4月底,保险资产管理机构累计发起设立各类债权、股权和项目资产支持计划543项,合计备案(注册)规模14039.04亿元。其中,在注册制实行之后,2013年注册各类资产管理产品103项,合计注册规模3688.27亿元;2014年注册各类资产管理产品175项,合计注册规模3801.02亿元;2015年注册各类资产管理产品121项,合计注册规模2706.13亿元。[详情]

保险资管加速挺进3.0时代 投资偏好或迎变局
保险资管加速挺进3.0时代 投资偏好或迎变局

  “偿二代”落地 保险资管加速挺进3.0时代 ⊙记者 黄蕾 ○编辑 孙忠 “偿二代”已经落地,这个以风险为导向的新监管体系的推出,不亚于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一场“革命”。过往在“偿一代”下可能被掩盖的投资风格激进、风控架构形同虚设等沉疴顽疾,将在“偿二代”下暴露无遗。 “偿二代”时代的开启,正式宣告保险资产管理加速挺进全新的3.0时代。与2004年保险资金获准投资股市的1.0时代,2012年保险投资渠道全面放开的2.0时代相比,在资产风险刻画更为精细的3.0时代,保险机构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而市场人士更关心的是,3.0时代下,保险机构的投资风向、配置偏好是否会应声而变?为此,记者通过对多位资深保险资管圈人士的采访调查,为读者展现一幅3.0时代下保险资产管理大变局的路线图。 保险投资偏好或迎变局 从保险资产配置的角度来看,“偿二代”的推出,意味着一场大变局的开启。记者在采访调查过程中了解到,“偿二代”下,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在保险公司尤其是寿险公司风险中占据了大部分比重,而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主要是资产端风险,故而与保险投资密切相关。 更直白一点的解释是,由于“偿二代”对不同资产不同风险刻画得更加精细与全面——对不同大类资产、同一大类资产项下不同小类资产的最低资本计量均设计了不同的基础因子和特征因子,因此相较于“偿一代”,在“偿二代”规则下,在什么样的时点、什么样的价格、什么样的形式买入或卖出什么样的资产,对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充足率均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根据保险资管圈资深人士的解读,与“偿一代”相比,“偿二代”下多数资产的风险因子会上升。上升的幅度依次为:权益>权益类金融产品>债券>固定收益类金融产品>不动产。“其中,投资性不动产和基础设施股权计划是少数风险因子有所下降的资产,这意味着,在‘偿二代’推进过程中,保险公司对这两类资产的配置动力可能会相对上升。” 再从大类资产横向比较来看,“偿二代”下,风险因子从高到低依次为:权益>权益类金融产品>不动产>固定收益类金融产品>债券。值得一提的是,对于市场人士关心的权益资产领域,不同细分品种的风险因子也有高低。上述人士举例说,比如,“偿二代”下,股票的风险因子要大于股票型基金。“因此,适当利用基金配置权益类资产有利于节约资本,其中指数型基金是较为经济的一种方式。特别是由于中小板和创业板股票的资本占用较多,使用指数基金进行投资的资本节约效果会较为明显。” 此外,在“偿二代”下,具有控制性的长期股权投资,不再区分标的是否已上市,但区分是否是保险企业、金融企业,这将鼓励保险公司通过场内外多种方式,进行金融保险行业相关的战略性投资;而不具有控制性的股权投资,不再区分标的的行业性质,这有利于保险资金广泛地财务投资于新兴产业、养老、健康、现代农业等非金融企业。 资产负债管理决定命运 相比市场人士所关心的投资风向变局,在保险业人士看来,在“偿二代”下的保险资管3.0时代,资产负债管理才是决定命运的关键准绳,而非单一的资产配置考量。 “在全新的时代下,衡量保险资产管理成败的标尺已不再是绝对收益(收益覆盖成本),而是如何通过资产端、负债端的良性互动实现动态平衡,这将是保险公司区别于其他资管同业的长期核心竞争力。”一家保险机构掌门人一语中的。 在其看来,所谓的动态平衡,引出的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主动型资产负债管理”。即在配置模式上,根据业务发展匹配资产运作,同时也使资产配置提前介入产品定价和开发。在不同的利率周期下,采取阶段性资产配置策略,形成资产和负债久期的动态匹配。 目前,保险行业尤其是寿险公司在资产负债匹配管理上主要存在三种模式:第一种是负债驱动资产模式,即简单基于负债业务来配置投资标的,比如有些寿险公司往往会不顾资产端的风险限额,简单做大保费规模来倒逼资产端;第二种是资产驱动负债模式,即先通过投资端寻找资产项目,根据资本市场和资产项目状况,再要求负债端短时间内积聚大量现金流。 根据保险业资深人士的说法,第一种模式的问题在于,负债与资产缺乏互动,资产被动迎合负债,往往出现资产难以匹配负债的情形;第二种模式的问题在于,不同资产收益通道下,保险公司面临的流动性风险和信用风险可能超出公司的承受能力。“资产负债管理不是要求保险公司现金流和久期的精准匹配,而是实现动态匹配,更好地穿越经济周期。” 但从目前来看,保险业在这一基本定位上,似乎还没有达成共识。这主要是因为,“主动型资产负债管理模式”虽然充分考虑了业务发展需求和金融市场趋势,利于保险资产负债管理实现动态平衡,但由于涉及定价、投资、财务、风控等众多环节的协调,该模式对保险公司整体经营管理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 用多位保险资管业人士的话来形容,由于仍在“偿二代”启动初期,大家都在摸索资产负债管理的优化模式,需要一个总结经验、发现规律的过程。[详情]

保险资管协会报告:业务应从四方面寻求突破
保险资管协会报告:业务应从四方面寻求突破

  本报记者 李超 近日,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发布《2015年中国保险资产管理发展报告》。报告显示,随着中国保险市场的快速发展壮大,保险资产管理业逐渐走向成熟并成为中国金融市场上的重要力量。目前,保险资产管理业市场主体主要包括21家综合性保险资产管理公司、10多家专业性保险资产管理机构、11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香港子公司、6家养老基金管理(或养老保险)公司、2家私募股权投资管理(GP)公司、1家财富管理公司。此外,还有173家保险公司设立了保险资产管理中心或保险资产管理部门。这些专业管理机构或部门管理资产规模超过14万亿元(含2.43万多亿元业外资产)。 保险资管机构呈现差异化发展态势,一类是专注于管理母公司资金的公司,业务模式及投资理念坚守传统,负债驱动资产配置为主。另一类是第三方业务占比较大的公司,市场化程度较高,综合投资能力正在接近或者达到充分竞争的大资产管理市场的标准。报告认为,保监会实施投资能力牌照化管理极大促进了保险机构建立完善的投资操作、投研体系、投后管理、风险控制等完整的资产管理链条,能力建设不断加强。 报告认为,目前,保险资产管理体制健全,运行高效。在市场化运行方面,除委托保险资产管理机构外,保险资金还可以委托符合条件的90多家券商和基金等保险业外机构运作保险资金。在境外投资上,威灵顿、高盛、瑞银集团、景顺和罗素等机构已经成为中国保险资金的境外投资管理人。同时,保险资产管理产品创新发展迅速。从发行主体看,发行产品的资管类机构已经增长到21家;从投资主体看,关联保险机构、非关联保险机构和业外机构的投资规模各占三分之一,投资主体日益多元化,产品认同度和市场影响力不断提高。 报告认为,保险资管的业务突破与发展方向可以从四个方面开展。一是丰富资管产品,加大主动投资力度。二是增加另类投资,实现多元化资产配置。三是拓展第三方业务,参与大资管市场竞争。四是创新境外投资模式,推进全球化配置。[详情]

2015保险资管发展报告:管理资产规模超14万亿
2015保险资管发展报告:管理资产规模超14万亿

  2015年中国保险资产管理发展报告 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 随着中国保险市场的快速发展壮大,保险资产管理业逐渐走向成熟并成为中国金融市场上的重要力量。2003年,中国首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设立,标志着保险资产管理市场化、专业化改革进程的开启。随着大资管时代的来临,保险资产管理业在服务保险主业的同时,加快业务创新,积极拓展市场,大力发展第三方受托业务,已成为大资管市场上具有重要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主体之一。 保险资产管理主体建设不断加强 专业机构多样 目前,保险资产管理业市场主体主要包括21家综合性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见表1)、10多家专业性保险资产管理机构、11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香港子公司、6家养老基金管理(或养老保险)公司、2家私募股权投资管理(GP)公司、1家财富管理公司。此外,还有173家保险公司设立了保险资产管理中心或保险资产管理部门。这些专业管理机构或部门管理资产规模超过14万亿元(含2.43万多亿元业外资产)。 表1:21家综合性保险资产管理公司 表1:21家综合性保险资产管理公司 注:目前,中国保监会已批准建信资产管理公司、百年资产管理公司、永诚资产管理公司等三家公司筹建 同时,保险资管机构呈现差异化发展态势,一类是专注于管理母公司资金的公司,业务模式及投资理念坚守传统,负债驱动资产配置为主。另一类是是第三方业务占比较大的公司,市场化程度较高,综合投资能力正在接近或者达到充分竞争的大资产管理市场的标准。截至2015年9月底,21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和6家养老险公司通过专户和产品方式,受托管理资产规模共计人民币10.54万亿元,其中保险资金约8.11万亿元,占76.94%,占全行业总资产的78.01%;非保险资金约人民币2.43万亿元,占23.06%。还有一类是处于起步阶段的公司,正按照市场化理念和模式塑造提升。 投资领域广阔 保险资产管理机构受托业务的投资标的较为广泛,基本实现了从传统到另类、从公募到私募、从虚拟到实体、从境内到境外的全覆盖。具体而言,包括存款、债券、基金、股票,基础设施、不动产、股权、衍生金融工具,保险资产管理产品、私募股权基金、信托产品、信贷资产支持证券、券商资产支持证券、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等各类金融产品,能为保险机构、银行、企业年金等客户提供企业年金投资管理、金融同业业务、财富管理服务、资产管理产品、养老金产品、境外理财产品、QDII(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专户、私募基金产品等各项产品和服务。 能力牌照齐备 保监会实施投资能力牌照化管理极大促进了保险机构建立完善的投资操作、投研体系、投后管理、风险控制等完整的资产管理链条,能力建设不断加强。目前,主要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和机构中,25家机构拥有信用风险管理能力;23家机构拥有股票投资能力;23家机构拥有受托管理保险资金资格;20家机构拥有资管产品创新业务能力;16家机构拥有不动产投资能力;15家机构拥有股权投资能力;14家机构拥有股指期货投资能力;12家机构拥有境外投资能力。目前,大部分综合性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已成为全能力牌照机构。 专业团队实力增强 截至2015年12月,21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和6家养老金管理公司从事资产管理工作的专业人员共计4370人,呈现阶梯式的快速增长态势。从人才结构来看,表现出投资人才数量显著增加、金融同业业务人才结构得到优化、合规与风险管理人才数量与结构得到快速补充三大特点(见图1)。 图1:保险资管机构人员结构情况 图1:保险资管机构人员结构情况 保险资管业务模式由单一向复合发展 目前,保险资管机构已经突破了按照投资指引受托管理母公司资金的单一职能,逐步发展成为从买方到卖方、从账户到产品、从服务投资方到服务融资方的业务条线丰富、管理模式多元的综合性资产管理公司。投资管理从单一的资金端管理模式向资金端与产品端整合模式过渡,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板块。 一是投资管理板块。包括传统的投资研究、组合管理、固定收益投资、量化投资、权益投资、集中交易,以及年金投资及非母公司资金(含受托其它保险资金及非保险资金)投资,主要强调二级市场的投资能力和产品设计能力。经过多年努力,保险资管机构的债券投资能力已得到市场充分认可,在股票市场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工商银行、中信证券等MOM平台作为资金端与保险资管机构的合作正在起步。 二是投行业务板块。该板块以另类投资为主,包括以保险资管机构名义发起设立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不动产投资计划、股权投资计划、资产支持计划等。该板块两端在外,一端对接项目,另一端对接资金,为企业融资提供综合解决方案,实质上是类似券商的投资银行业务。随着保险资金投资渠道的放开和“走出去”战略的实施,私募股权投资、非标投资、境外投资逐渐成为保险资管机构资产配置的重要方向。 三是金融同业板块。该板块由协议存款“通道业务”发展而来,现在又新开辟了保险资管机构与银行、信托、券商等同业开展的财务顾问、资产证券化业务等同业合作新业务。随着量化投资和资产证券化的发展,该板块有可能成为保险资管行业下一轮竞争的重要战场。 四是财富管理板块。该板块主要针对高净值客户资产管理和公众理财市场,产品形式包括养老保险公司的养老保障产品,专项或定制化产品的设计,以及公募产品的开发。虽然该业务板块还属于拿到公募牌照的保险资管机构和养老保险公司的利基市场,但是从国外的经验来看,该板块有着非常大的发展前景。 保险资产管理体制机制健全完善 保险资产运行稳健,效益提高 一是资产规模扩大,行业实力增强。截至2015年底,我国保险业总资产12.36万亿元,较年初增长21.66%;保险资金运用余额11.18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9.81%,占保险行业总资产的90.45%。目前,在大资管市场上,保险资产规模仅次于银行和信托。2004年至2014年的十年间,保险业总资产和保险资金运用余额分别从1.2万亿元、1.1万亿元增加至10.2万亿元、9.3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分别约为22.4%、22.2%。 二是资产配置多元,结构趋于合理。截至2015年底,保险资产配置中固定收益类资产占比为56.17%,其中各类债券余额38446.42亿元,占比34.39%;银行存款24349.67亿元,占比21.78%。权益类资产占比为15.18%,其中股票8112.49亿元,占比7.26%;证券投资基金8856.50亿元,占比7.92%。另类投资占比为23.31%,其中项目债权投资13735.45亿元,占比12.29%;长期股权投资8909.10亿元,占比7.97%;投资性房地产921.60亿元,占比0.82%;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产品2490.55亿元,占比2.23%。其他投资为4011.92亿元,占比为3.59%。 三是投资收益改善,促动作用突显。截至2015年底,保险资金运用收益共计7803.63亿元,资金运用平均收益率为7.56%,创近四年新高。2004~2014年,保险资金累计实现投资收益总额21425亿元,平均投资收益率为5.32%,平均每年贡献近2000亿元的收益,对提升保险业利润水平、改善偿付能力、壮大资本实力、支持业务创新、有效化解风险发挥了十分重要而积极的作用。特别是另类投资业务发展,对保持收益率长期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保险投资收益的稳定性和抗周期性逐步增强。 四是注重安全稳健,资产质量优良。多年以来,保险资产管理行业从监管到机构不断健全风控机制,维护保险资产安全。目前,保险资产质量优良,存款都存放于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安全性较高;投资的各类债券除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以外,大部分有抵押担保等增信安排;投资的股票近70%为大盘蓝筹股,具有长期持有价值;投资的项目多为国家或省市重点项目,绝大部分有抵押担保或其他增信安排。近些年来,历史上的不良资产基本消化,尚未发现新增不良资产。 保险资金投资理念成熟,注重安全 保险资金是负债性资金,具有期限长、规模大、来源稳定的特点,决定了保险资金运用必须兼顾安全性、收益性和流动性的有机统一,逐步形成了在资产负债匹配管理基础上的长期投资、价值投资和稳健投资的理念,奉行“安全至上、风控第一”的原则,追求投资收益的长期持续稳定。 保险资产管理体制健全,运行高效 一是集约化管理。即由保险公司法人机构进行资金集中管理,统一调度、统一划拨、统一运作,禁止分支公司运用资金。二是专业化运营。即设立保险资产管理机构、保险资金运用部门,专门行使管理保险资产的职能。在组织形式、投资流程、职责分工和业务团队建设上形成了专业化的管理机制。三是规范化运作。构建了管理规范、运作透明、制衡高效的保险资产管理行业特有的合规文化体系。四是市场化运行。即除委托保险资产管理机构外,保险资金还可以委托符合条件的90多家券商和基金等保险业外机构运作保险资金。在境外投资上,威灵顿、高盛、瑞银集团、景顺和罗素等机构已经成为中国保险资金的境外投资管理人。 信息技术系统日益完备,效率提升 保险资产管理行业从发展之初就重视公司内部各项系统建设,从资产端到资金端、从业务前台到中后台均建有完善的信息数据管理系统,包括研究系统、投资管理系统、估值核算系统、交易管理系统、信用评级系统、风险管理系统、绩效评估系统、财务管理系统、办公系统、人力资源及绩效考核系统等。通过建立数据库平台,构建了监管、受托人的报表体系,以及资产管理产品信息查询体系等。随着保险资产管理业信息技术系统的快速发展,不仅实现了投资及经营管理的高效运行,更为重要的是通过系统实现了合规风控的全流程管理、全过程管理、全透明管理。信息技术系统正在成为保险资产管理行业的生产力。 保险资产管理产品创新发展迅速 资管产品特点 安全性高。一是项目标准高;二是增信措施强;三是风控要求严;四是项目等级优,多投向关系国计民生、国家战略的重大项目。 期限较长。为满足保险资金长期价值投资的需求,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善于发行较长期限的保险资管产品,是市场上比较稀缺的长期资产配置资源。目前,债权投资计划平均期限为7年左右。 规模较大。为适应规模大、期限长的保险资金需求,保险资管产品善于寻找规模大、现金流充沛的优质资产,提升了标的资产质量,降低了成本和风险。2014、2015年,保险资产管理产品的单只平均规模分别为21.72亿元和22.36亿元,最大单只产品规模达到500亿元。 收益适中。保险资管产品期限较长,且主要是具有债权性质的固定收益产品,收益较为稳定。其中,债权类产品占比在82%左右。2013年、2014年、2015年债权类产品平均收益率分别为6.58%、6.99%和7.01%。 产品注册情况 2013年开始实行保险资产管理产品注册制,首年注册产品3688亿元,超过过去七年总和;2014年、2015年注册规模分别达到3781亿元、2706亿元;2006年至2015年12月底,累计注册(备案)各类资产管理产品达到1.77万亿元,占管理资产规模的14.75%。 从发行主体看,发行产品的资管类机构已经增长到21家;从投资主体看,关联保险机构、非关联保险机构和业外机构的投资规模各占三分之一,投资主体日益多元化,产品认同度和市场影响力不断提高。 保险资产管理监管体系健全有效 一是建立了专业、集约、规范和透明的资产运作机制。推进保险机构法人统一集中调度保险资金,通过专门建立的保险资产管理机构或资产管理部门进行专业化管理,实施保险资产全托管。 二是建立健全风险管理制度规则。多年来,保监会先后颁布覆盖投资工具、范围、机构等领域的制度规则近百项,风控制度体系初步形成。 三是实行大类资产比例监管。设置股权、不动产、金融产品等投资比例上限,并对单一投资品种设置集中度上限,防范系统性风险。 四是强化偿付能力监管。以风险为导向的“第二代偿付能力监管制度体系”自2016年正式实施,促进保险机构提高风险管理能力、加强资产负债匹配管理。 五是实施投资能力牌照化管理和风险责任人制度。 六是推进多工具事中事后监管。 七是完善监管体系。推行“1+N”的保险资金运用内部控制指引体系,提升全行业保险资金运用内控水平、风险管理能力和合规意识,促进保险机构合规经营,稳健投资,防范和化解投资风险。成立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强化行业自律。推行保险资金运用属地化管理试点,会同各保监局建立立体式、多层次的监管体系。 2016年形势展望及保险资管业发展方向 宏观形势展望 一是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增加,经济转型进入阵痛期,信用风险事件爆发可能性增加。在资产价格和市场需求下降的情况下,实体经济投资意愿和能力下降、盈利能力减弱,企业现金流断裂的可能性增加,钢铁、煤炭等产能过剩领域表现更为明显。此外,地方政府及融资平台受到地方债务进入偿债高峰、土地出让收缩、经济增长放缓等因素影响,基础设施投资保持较快增速难度较大,现有投资项目收益下降,未来现金流回收的不确定性增加。 二是利率维持下行趋势,业务拓展难度增加。在利率下行的市场中,保险资金相对较高的成本对优质融资方缺乏吸引力,以银行为代表的各类资金对保险资金投资挤出效应明显,导致产品开发难度不断加大,项目方提款意愿不足。利率下行也增加了交易结构设计过程中产品定价的难度,产品开发难以同时满足投融资双方需求。同时,不断下降的利率还加大了存续项目提前还款的风险,对公司未来现金流形成了一定的压力。多家保险资管机构认为,在当前利率下行、实体经济不振、股市加剧波动、资管激烈竞争的大环境下,保险资管机构的资产端压力越来越大,而保险负债端仍然增长迅猛,这无疑加剧了资管机构的配置压力,加速了“资产荒”的恶化程度。 三是复杂的市场形势下蕴含多重发展机遇。“保增长”仍是当前经济工作重点,扩大有效投资、增加公共品供给将给保险资管行业带来业务机遇;“一带一路”、人民币国际化、国企改革、“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国家战略发展方向将进一步打开业务空间;利率市场化改革,引发个人财富从传统银行向资产管理机构迁移;保险业资产规模不断增长、保险资金运用市场化改革持续推进将成为公司业务发展的重要保证。 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一是面临保险资管机构“同市场竞争,非市场待遇”的尴尬局面。随着保险资管机构市场化受托管理资产规模的快速增长,以及在保险资产管理工具日益丰富、产品结构不断创新的背景下,保险资管机构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但其发展的过程中仍存在法律地位、政策、市场化竞争、经营环境方面的障碍,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保险资管机构正常业务的开展,迫切需要给予更多体制与机制的创新空间,打破瓶颈。具体来说,保险资管机构与基金公司、证券公司、信托公司等资管机构具有同样或者类似的业务,但其资产管理机构的身份并不被广泛认知,特别是交易所、登记公司、银行间市场等相关业务资格、开立账户、业务信息系统等对保险资管机构仍有一些限制或尚未开放。此外,商业银行委托资产时仍然要考虑保险资管机构的注册资本,而同等规模的基金公司则不存在类似问题,同时,对保险资金活期存款利率仍未视为金融同业存款。 二是大资管竞争下的人才引进、培养及激励机制面临挑战。人的因素是行业发展的关键,保险资管行业的人才数量和质量都有较大的进步,但在大资管竞争中仍显不足。一方面保险投资渠道的放开为专业人才发挥才能提供了巨大的空间;另一方面人才培养与引进速度仍然满足不了业务快速发展的需求。 三是“资产荒”形势严峻。2016年以来,保险市场发展步入快车道。2015年原保险保费收入同比增长20%,达到2.4万亿元,加上2016年陆续到期的资产,需要配置的新增资金规模巨大,加大了配置难度和压力。特别是当前国内经济增长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模式和增长方式面临重大转变,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国民生产总值和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缓,使得以基础设施为主要投资对象的保险资产管理面临着“资产荒”“项目荒”的挑战。 四是市场竞争激烈。2012年以来国内金融改革步伐加快,揭开了“大资管”“新监管”的资产管理新时代,不同类型机构可以全产业链参与资产管理业务。保险资金投资领域得到拓宽,投资标准有所降低,与信托、券商等共同参与市场竞争。但是,保险资产管理机构仍面临一些政策性制约,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五是资金成本高企。随着保险费率市场化改革的深入,部分保险公司主推分红险、万能险等具有理财性质的高现值产品,保险公司面临负债端成本上升、资产端收益率下降的两难选择,保险资金资产配置难度加大。日前,相当部分保险公司的负债成本仍在6%~8%的高位。尤其是基准利率连续下调,企业融资成本快速下降,使保险资金成本与融资主体愿意承受融资价格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加深,而银行间市场在资金成本和资金灵活度方面更具有竞争优势,对保险资产管理业务形成压力。 六是产品竞争力有待提高。随着经济金融形势以及企业融资环境的变化,融资主体对资金的需求趋向多元化。在功能上,需要满足融资主体生产运营、补充资本金、并购、债务置换等多方面需求;在结构上,需要具有灵活的期限、规模和成本管理。而交易结构单一、资质要求较高的传统债权投资计划难以在新形势下更好地满足融资主体的需求。此外,流动性不足、二级市场不发达也成为制约债权投资计划发展的重要因素。 业务突破与发展方向 一是丰富资管产品,加大主动投资力度。保险资产管理产品对提升保险资管机构的管理费收入、市场竞争力以及客户积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客观因素来看,混业竞争压力要求保险资管机构以产品化为依托,提升资产管理能力、扩大资产管理规模;从主观因素来看,保险资管机构经过十多年的演化发展,自身能力不断增强、专业人才逐步积累,形成了产品化发展的必要条件。保险资管机构将把产品化模式、产品创新作为2016年发展的重点。 二是增加另类投资,实现多元化资产配置。随着固定收益类资产收益率持续走低,权益类资产的波动性加大,在经济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资产荒”问题将会持续蔓延,另类投资配置已经成为保险资金投资的必然选择。在另类投资业务的具体领域上,保险资金将围绕金融、地产、医疗、现代农业、养老社区、互联网等产业开展投资。为此,政策层面仍需进一步放开另类资产投资范围和投资方式,才能使得保险资管机构与信托、银行等金融主体处于同等竞争地位。 三是拓展第三方业务,参与大资管市场竞争。从国际成熟市场的历史经验来看,保险资管机构的第三方业务在总受托管理资产中的占比较高,国际上通行占比约为70%~80%。随着我国保险业资产规模的快速增长、新的保险主体不断涌现,以及社保基金、企业年金、银行理财、社会个人财富的大幅增长,业内外资金对于保险资管机构的需求将大幅增加。同时,随着近年来保险资金投资能力、风险管理能力的提升,保险资管机构已具备由保险公司的附属投资机构向独立的资产管理机构转变的动力和能力,随着保险资产管理产品发行的诸多限制进一步解除,国内保险资管业的第三方资产规模也将进一步增加。 四是创新境外投资模式,推进全球化配置。随着国内外利率走势变化与汇率波动,境内资产组合已不能完全满足保险资产多元化配置需求,保险资金正在积极探求“走出去”之路。 2015年3月,保监会调整保险资金境外投资有关政策,将投资范围扩大至45个国家或地区金融市场,同时扩大境外债券投资范围等。截至2015年12月,保险资金境外投资余额超过360亿美元,折合2000多亿元人民币,占总资产比例1.9%。2016年,保险资管机构将在总结已有境外投资经验的基础上,尝试委外、基金化等投资方式;探索与其他保险资管机构组成一致行动人,避免行业内部竞争形成价格扭曲现象;将投资标的产品化,在满足公司财务当期收益的同时增加资产的流动性。[详情]

保险资管产品注册规模2700亿 资产荒致配置压力大增
保险资管产品注册规模2700亿 资产荒致配置压力大增

  2015年保险资管产品注册规模2700亿 “资产荒”致配置压力大增 保险资管协会将推动保险资产交易平台、另类投资管理云等建设 导读 保险资管协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曹德云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当前,国内经济增长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模式和增长方式面临重大转变,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经济增长速度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缓,使得以基础设施为主要投资对象的保险资产管理面临着‘资产荒’、‘项目荒’的挑战。” 本报记者 李致鸿 北京报道 保险资产管理正越发受到关注与重视。 2月25日,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下称“保险资管协会”)在京召开2015年保险资产管理市场运行通报会。通报会上披露的数据显示,2015年全年保险资产管理机构共注册保险资产管理产品121只,注册规模2706.13亿元。 其中,注册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42只,规模1027.45亿元;注册不动产债权投资计划69只,规模1019.68亿元。此外,注册项目资产支持计划5只,规模194亿元;股权投资计划5只,规模465亿元。 2015年,“资产荒”、“项目荒”情况凸显,这在保险资产管理业也有所体现。自2015年9月至11月,保险资产管理机构单月注册的保险资产管理产品数量从10项下降到6项,再到3项,注册规模更是从312.18亿元下降到117.02亿元,再到25.4亿元,而12月则因参与中保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以及其他大型项目,使得注册数量和规模有较大提高。 对此,保险资管协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曹德云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当前,国内经济增长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模式和增长方式面临重大转变,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经济增长速度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缓,使得以基础设施为主要投资对象的保险资产管理面临着‘资产荒’、‘项目荒’的挑战。” 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下降 2015年,保险资产管理产品的注册情况呈现出“不动产债权投资计划增加,而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下降”的状态。 对于这一变化,保险资管协会副秘书长陈国力表示:“最主要是受宏观经济形势影响,对依靠基础设施的投资减少,同时近年来融资主体的融资范围扩大,使得传统融资方式占比下降。此外,保险资金的优势是规模大、期限长,在‘资金荒’ 的时候,保险资金更容易参与基础设施债权计划,但在‘资产荒’的时候,由于保险资金成本较高,往往不受青睐。” 据陈国力介绍,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集中在交通、能源、市政和水利行业。从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来看,平均注册规模24.46亿元,平均期限7.17年,平均收益率6.61%。 而不动产债权投资计划集中在商业不动产、棚户区改造、保障房和土地储备。不动产债权投资计划平均规模较小、平均期限较短,分别为14.78亿元和4.95年,平均收益率较高,达到7.25%。 值得一提的是,受《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及后续政策影响,2015年的保险资产管理产品中涉及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项目数量、规模占比大幅下降。2015年全年注册的111只债权投资计划涉及融资平台的28只、占比25.23%,同比下降62.67%;注册规模587.45亿元、占比28.70%,比上年同期减少821.73亿元,降幅达58.31%。 整体而言,保险资产管理产品质量颇高。2015年注册的111只债权投资计划产品中,AAA评级产品102只,占比91.89%,比上年提升了4个百分点;AA+和AA级产品分别为6只和3只。 另类投资弥补债权投资计划 对于2016年保险资金的运用,曹德云认为存在着资产负债不相匹配的风险。他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一方面,2016年,保险业原保险保费收入预计将在2015年基础上持续增长,再加上当年陆续到期的资产,加上2016年陆续到期的资产,需要配置的新增保险资金规模巨大,尤其是在‘资产荒’背景下。另一方面,部分保险公司主推分红险、万能险等具有理财性质的高现价产品,保险公司面临负债端成本上升、资产端收益率下降的两难选择,保险资金资产配置难度加大。” 曹德云透露,很多保险公司的负债成本仍在6%-8%。尤其是2016年以来,央行大幅下调贷款基准利率,企业融资成本快速下降,保险资金成本与融资主体愿意承受融资价格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加深,而银行间市场在资金成本和资金灵活度方面更具有竞争优势,对保险资产管理业务形成压力。 此外,曹德云认为:“融资主体对资金的需求趋向多元化,在功能上,需要满足融资主体生产运营、补充资本金、并购、债务置换等多方面需求;在结构上,需要具有灵活的期限、规模和成本管理。因此,交易结构单一、资质要求较高的传统债权投资计划难以更好地满足融资主体的需求。此外,流动性不足、二级市场不发达也成为制约债权投资计划发展的重要因素。” 鉴于此,保险资管协会将通过扩大另类投资、股权投资、境外投资等弥补债权投资计划下降的影响。例如,继续推进另类投资后续管理系统建设并尽快上线运行,为产品后续信息披露提供平台支撑,监测和防范产品存续期内的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加快股权类资产管理产品的评估注册、启动股权投资计划和保险私募基金注册、组合类产品报告模块的开发;加快另类投资管理云平台建设和推广,为保险资产管理机构开展另类投资业务提供行业统一的中后台支持,降低机构管理成本。 据了解,保险资管协会下一步将推动保险资产交易平台、集中登记交易系统、另类投资管理云、产品估值体系等行业基础设施建设。[详情]

主办方

  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英文名称缩写为IAMAC)成立于2014年9月,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同意,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批准成立的全国性保险资产管理行业自律组织。协会接受业务主管单位中国保监会和社团登记管理机关民政部的指导、监督和管理。

会议议程

 

会议议程
8:30-9:00 签到
会议主持: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副秘书长 刘传葵
9:00-9:10 领导讲话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 陈文辉
9:10-9:40 主题演讲:
《保险公司的证券化与保险资金的证券化投资》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副理事长 王忠民
9:40-10:10 主题演讲:
《风险防范:当前资产管理的主题》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金融研究所所长 王国刚
10:10-10:15 新书介绍:
《新常态下的中国保险资金运用研究》 
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执行副会长
兼秘书长 曹德云
10:15-10:20 新书介绍:
《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发展战略与对策——“IAMAC 2015年度征文”论文集》 
平安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黄勇
10:20-10:30 茶歇
10:30-10:55 汇聚行业智慧 推动创新发展——IAMAC年度系列研究课题、IAMAC年度征文简介 
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研究规划部副总监 赵越
颁奖 
IAMAC2015年度系列研究课题颁奖 
平安资管杯·IAMAC2015年度征文颁奖
10:55-11:55 IAMAC系列研究课题获奖代表汇报课题 
国寿资产:
《保险资金大类资产配置研究》 
合众资产:
《保险资金投资非标产品的策略和风险管理研究》 
平安人寿:
《偿二代对保险资产管理的影响研究》 
申万菱信基金:
《投资时钟失效后险资资产配置与国际比较研究》
11:55-12:00 会议总结 
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执行副会长
兼秘书长 曹德云

 

微博推荐

更多

新浪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17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