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凯生表示,要鼓励和倡导科技创新赋能金融。无论加强监管也好,无论市场上一些做法的淘汰,有些机构的出清也好,实际上是对环境的一种净化。也是对我们在金融科技创新方面思路的再一次厘清。[详情]
张承惠表示,越精密的仪器越脆弱。随着科技水平的提升,可能未来我们这个以建筑在科技基础上的金融体系就越发要注意防范风险的问题,因为它越精密越脆弱,这是自然规律。[详情]
黄卓表示,希望鼓励和引导传统金融机构进行数字化转型,加强他们和金融科技企业还有互联网企业之间的合作,甚至是整合和并购。我想这两类企业实际上各有优势,是非常有合作的空间。[详情]
新浪财经讯 4月16日消息,“前几年比较红的金融科技创新活动,很多没经得起监管的审视和市场的检验。当前,在强监管下推进金融科技创新是不是一个机遇?”4月16日,在“第四届金融科技创新案例评选启动仪式”上,新金融联盟理事长、工商银行原行长杨凯生抛出了这个问题。 他认为,无论是强监管还是机构的出清,都是对环境的一种净化。“央行副行长范一飞此前表示,央行将加快出台金融科技发展规划,持续健全金融科技的监管体系。大家应该朝着这个方向努力,把金融科技创新做得更好。” 本次评选活动由新金融联盟和金融城举办,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和北京大学互联网金融研究中心提供学术支持。 来自招商、平安、民生等商业银行,腾讯、360金融等金融科技企业的25家机构代表,20余家主流媒体来到了现场,新金融联盟秘书长吴雨珊主持仪式并宣布评选正式启动。 启动仪式现场 吴雨珊表示,“刚刚过去的一年,金融科技成为各家银行转型升级的助推器,以及未来发展的战略重心。或许用不了三五年,今天的竞争格局就将被重写,实力最强的六大行不一定还是工农中建交和邮储,有可能招行、民生、平安、浦发会抢跑,蚂蚁金服和腾讯也可能成为系统性重要机构。” 会上,杨凯生高度肯定了前三届案例评选的成功,他说:“我为什么热心参加这个活动?第一,我希望通过评选,推荐那些坚持服务于实体经济的案例,鼓励和倡导科技赋能金融;第二,这个评选不收取任何费用;第三,评选的程序是比较规范和公正的。” 新金融联盟理事长、原中国工商银行行长 杨凯生 杨凯生鼓励更多企业参与到金融科技创新案例评选中来,“现在进入到5G时代,无论是金融机构还是金融科技企业,都会自觉不自觉被这个历史潮流裹挟着往前走,如果自觉站在潮头,可能会获取更大的主动性。” 新金融联盟学术顾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原所长张承惠 新金融联盟学术顾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原所长张承惠从另一个角度阐述了评选的意义。 一、帮助大家了解金融科技是怎样帮助中国金融业提升竞争力的。中国金融服务存在很多问题,这也是前期P2P火爆一时的原因。因为中国具有巨大市场,城市化超过50%,大量城市边缘人口以及在农村,特别是农村边缘地区还有小微企业未能得到充分有效、便利的金融服务。金融科技是弥补了这个缺口。研究这些案例,有助于我们了解金融科技发展的现状和实质。 二、这个评选有利于帮助中国在国际上争取自己的话语权。中国金融科技虽然火爆,但是国际上更认可的是第三方支付。而在金融科技的规则和治理的问题上,中国暂时还没有太多话语权。评选当然不能解决话语权问题,但是可以帮助大家了解中国应该怎样来发展能够在国际上站得住的金融科技业态。 三、金融科技案例评选有助于提高认识,深化研究。监管不仅要管风险、控行为,也要考虑到如何靠科技在国际竞争舞台上提升自己的竞争力。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现在一些金融科技和互联网金融被污名化,其实有些并不是真正的金融科技,有些是打着金融科技的旗号来做坏事。 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 黄卓 中国金融科技如何在全世界保持创新和领先的优势?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黄卓认为,央行在制定中国金融科技发展规划时应该创新一个保障机制。同时,他倡导传统金融机构进行数字化转型,加强与金融科技公司的合作。 作为上一届评选的获奖机构代表,腾讯公司副总裁马斌和民生银行网络金融部总经理罗勇分享了案例的最新进展。马斌认为,科技创新具有两面性,一方面推进普惠金融效率、服务和质量的提升,另一方面黑产链条的升级带来了巨大挑战。不过,他坚信未来企业、政府联动起来,一定能够实现普惠金融。 会上,吴雨珊介绍了本次金融科技创新案例评选的标准,主要是围绕技术、效率和风控等六个方面制定,具体包括:前沿技术的研发及应用;商业模式创新;风险控制的能力及优势;提升金融服务效率的效果;技术创新对行业痛点的解决及贡献度;消费者保护及社会责任担当。 评选委员会则由11位业界权威人士组成,分别是: 新金融联盟理事长、工商银行原行长杨凯生,新金融联盟学术顾问、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黄益平,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秘书长陆书春,新金融联盟学术顾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原所长张承惠,上海互联网金融协会会长万建华,上海新金融研究院副院长刘晓春,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沈艳,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黄卓,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战略研究部负责人肖翔,以及来自监管部门的匿名评委。 参评企业须于5月31日前提交申请,6月进行答辩,评选结果将在7月13日举办的“第四届全球金融科技创新(北京)峰会”上公布。届时入选的优秀案例将获得”金融科技创新十佳案例”荣誉,并集结出版,成为金融城和北京大学的教学案例。目前,第一届和第二届评选的案例集已出版(如下图),第三届评选的案例已进入调研写作阶段。[详情]
黄卓 新浪财经讯 4月16日消息,由新金融联盟联合金融城主办的第四届金融科技创新案例评选启动仪式今日在北京举行。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黄卓出席仪式并发表演讲。 黄卓表示,希望鼓励和引导传统金融机构进行数字化转型,加强他们和金融科技企业还有互联网企业之间的合作,甚至是整合和并购。我想这两类企业实际上各有优势,是非常有合作的空间。 以下为演讲实录: 大家好,非常荣幸继续参加创新案例评选活动,我也是参加了四届,可以说是见证了这个行业的发展。我想今天就接着张所长的发言,我想提一个问题和谈两个观点。 我的问题是,在今天中国这样一个金融科技行业进入强监管的时代,我们怎么样能够保持这个行业的持续创新、继续创新的这样一个动能?怎么样保持我们在某些领域的全球的领先的优势?我想为什么问这个问题?我们知道中国金融科技的兴起或者在某些领域全球领先,包括像移动支付、网络借贷、网络消费金融等等,最开始都是科技企业在没有牌照或者说牌照不完全合规的情况下为了满足电子商务或者互联网业务金融服务的需要或者他们平台上用户的一些金融的需求而发展起来的。那么在这个过程中,监管部门采用了相对宽容和务实的监管思路,我想也为这个行业快速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当然这个过程中,在某些领域确实有一些风险暴露出来。这里面有一些是监管没有到位,有一些是业务本身没有创造价值,也有一些是因为它在互联网金融的外衣背后实际上是一个糖衣骗局或者金融欺骗,对互联网金融加强监管也是有必要的。过去这两年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们看到这几个领域都加强了牌照的要求、准入门槛、信息披露的要求。 现在反过来也要思考,在全世界也都对中国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都比较关注的时候,我们怎么样保持这样一个创新和领先的优势?我觉得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两个观点。 第一个,刚才杨行长和张所长都讲了,现在央行也开始准备制定中国的金融科技的发展规划。那我想,希望在规划制定过程中能够给创新的这样一个机制有一个保障,能够把这点考虑进来。这样一个发展规划,应该是能够全面总结我们中国过去几年里面,金融科技发展的一些成绩还有教训,这样一个金融科技对整个金融体系重要意义是什么?对服务实体经济和支持创新创业作用是什么?对货币政策有效性和金融稳定性都有哪些影响,等等。我觉得重大的问题都需要总结。同时还要对一些出现风险的地方,当然还有一些比较正面的例子能够进行总结。在这个基础上,同时结合国外的全球的金融科技发展以及中国的金融科技企业在海外的业务发展,这些经验都能够吸收进来,在这个基础上制定一个未来发展规划。我们这个案例评选,我相信也给央行建立这样一个发展规划提供了非常充分的资料,特别是提供了一些鲜活的案例。对央行来讲,它关注出风险的点,这些负面的问题比较容易看到。但是我们也希望能够把这些正面的,一些好的模式能够把它总结出来,让监管部门看到创新的地方、有价值的地方在哪里。 我强化在这个规划中怎么样保证仍然能够给这个创新留有一定的空间,平衡风险和创新的时候,怎么样保障创新机制?我想任何创新,如果是一个很强的监管的框架下,你要进行创新,可能势必就有一些地方就会在一些边缘的地方。那么怎么样让创新有可能发生,但是风险又是可控的,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难但又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我想国外现在讲得比较多的,比如说监管沙盒,我们看到一些国家已经开始推行,像英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等,但每个国家做法都不一样。那我们用什么样的机制去保障创新、平衡风险,我觉得这是非常值得研究的。我想应该是在风险可控或者说在一定的准入门槛,信息披露要求下,选择某一些有非常强烈的市场需要,同时在现有的强监管框架下不能够完全满足的可以试点。 第二点,希望鼓励和引导传统金融机构进行数字化转型,加强他们和金融科技企业还有互联网企业之间的合作,甚至是整合和并购。我想这两类企业实际上各有优势,是非常有合作的空间。特别是我们看一看传统的金融机构。我们如果回顾中国银行业的发展,我们中国银行业在2000年到2010年,整个银行竞争力有非常大的提升。我想这个阶段竞争力提升,有一个很重要的一点,我们向国际上优势的银行去学习,学习他们治理结构,学习IT系统,学习他们风险管理的一种体系。 今天又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传统金融机构可以向金融科技企业或者互联网企业学习他们的一些新的技术以及思维方式,同时发挥自己在金融业务领域的经验,特别风险管理能力,能够提升竞争力的机会。我想金融科技企业也可以向传统金融学习怎么按照金融逻辑做业务,同时提高风险管理风险控制的能力。我也呼吁监管部门符合条件的金融科技企业申请牌照,我给主办方还有一个建议,我相信未来一两年,我们会看到很多很多传统金融机构和金融科技企业互相合作的这样一些好的案例。我建议主办方未来可以设立合作创新奖。就是说这个奖项可以由两家联合申请,怎么样发挥两边的优势,能够做出一些好的模式来,这是我的建议,谢谢大家![详情]
张承惠 新浪财经讯 4月16日消息,由新金融联盟联合金融城主办的第四届金融科技创新案例评选启动仪式今日在北京举行。新金融联盟学术顾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原所长张承惠出席仪式并发表演讲。 张承惠表示,越精密的仪器越脆弱。随着科技水平的提升,可能未来我们这个以建筑在科技基础上的金融体系就越发要注意防范风险的问题,因为它越精密越脆弱,这是自然规律。 以下为演讲实录: 很高兴参加第四届金融科技创新案例评选,前三届我都参加了。刚才雨珊的开场白讲的非常煽情,让人觉得这件事情还是很有意义的。杨行长,他的观点我也非常赞同,他刚才也说了几点,为什么我们要坚持参加这样的评选?我觉得说得都非常好,杨行长说出了我的心里话,所以我觉得这件事情是很好的一件事情。 今天既然有这个机会谈一谈,我准备了一个PPT,就不讲了。我就讲讲别的,以后有机会再讲。我想这个评选至少能从三个方面对我们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 第一个方面,帮助我们了解金融科技究竟是怎么样支持帮助中国的金融业提升竞争力的。在这个过程中,科技是怎么发挥作用?它的作用机理是什么?这与我们的金融科技,无论是理论和实践的创新都是非常有价值的。刚才杨行长说了,厘清发展思路,这点确实是通过这些案例梳理,案例介绍,我们在看案例,最后看成文这本书让读者更多了解金融科技是怎么样,包括金融业提升它的竞争力。 其实中国金融服务还是存在很多问题,这也是前期为什么P2P能够火爆一时,因为它具有巨大的市场空间,中国城市化超过50%,我们看到大量城市边缘人口以及在农村,特别是农村边缘地区还有小微企业是没有能够得到充分有效廉价、便利的金融服务,我们的弱金融科技确实是弥补了这个缺口。当然了,在金融科技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也遇到风险,遇到问题,其实我觉得有一个很简单的原理,也特别适用于这里。越精密的仪器越脆弱。随着科技水平的提升,可能未来我们这个以建筑在科技基础上的金融体系就越发要注意防范风险的问题,因为它越精密越脆弱,这是自然规律。 研究这些案例,有助于我们了解金融科技发展的现状和实质。 第二点,我们做这个评选,也有利于帮助中国在国际上争取自己的话语权。金融这个东西,中国是从西方学来的。虽然说起来中国金融历史可能在商周以前有金融活动了,我觉得那个是比较生硬的,现代金融活动是从西方学来的,目前在金融领域自豪可以领先有两块,第一块是绿色金融,第二块就是金融科技。绿色金融,在前几年,人民银行马健首席经济学家带领下我们在国际上闯出名头,中国绿色金融在国际上得到公认的。但是中国金融科技,虽然发展火爆,他们认可的是第三方支付,其它都不是很认可。特别是在近期,一些国际组织,正在讨论金融科技的规则和治理的问题。但是这个问题,中国人目前好像没有太多的发言权。我今天上午还跟蚂蚁金服研究院长在一起谈事,他说他今年参加了几次国际清算银行BIS和国家货币基金组织IMF的金融科技小组讨论会,在讨论会上中国没有一个人发言,这是不应该的,这是争夺未来金融科技领域和治理权,其实这是关键的窗口期。我们做这件事情,当然不能解决国际话语权的问题,但是有助于帮助我们更好了解在中国应该怎么样来发展一个能够在国际上站得住的这样的金融科技的业态。 第三点,我们搞案例评选,有助于提高认识深化研究。提高认识这件事情,我觉得中国做得还很不够,刚才杨行长说了,人民银行的副行长说了准备出台金融科技创新发展规划,这个规划发展太晚了,新加坡已经出台发展规划,我们到新加坡金融监管局去跟他们交流,他就是首席科技官在和我们做交流沟通的,但是我们看到“一行三会”,“一行两会”有没有首席科技官,没有。所以就我的认为,我不太客气地讲,我们金融管理部门、监管部门对金融科技的认识是不够的。现在的认识思路是局限于管风险控制行为,不要越界,不要带来麻烦为主,而中国未来在金融竞争领域,国际竞争大舞台上怎么样靠科技来提升自己竞争力,能够在金融科技领域引领其他的国家,这一点我认为我们的监管部门没有考虑到。所以呢,我觉得我们做这些活动也有助于社会各界提高对金融科技的认识。金融科技肯定有正面的作用,现在有一些业态,金融科技、互联网金融被污名化,一说起来都认为是 很糟糕的东西,其实有些并不是真正的金融科技,有些互联网金融是欺诈,犯罪分子利用这个平台,打着这个旗号来做的坏事,监管部门监管能力跟不上,刚才杨行长说了是不是很好的时机,他的意思环境对金融科技特别是互联网金融科技的发展是比较严苛的。我觉得要认识金融科技的两面性。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你要很好发挥它的正面作用,克服它的负面的效应,这才是我们管理部门、监管部门的高明之处。如果说我们只是把它掐住了,不让它发展,未来我们很快领先的优势就会落后,中国ICO是禁止的,日本ICO设立交易所的,我们比人家原来走得很快,走得太快,管理跟不上,我觉得需要监管,而不是把科技发展的速度摁下来,这是我三点感想,参加这个金融科技创新案例评选三点感想。 顺便说一下,在我们中心刘世锦,我们正在组织数字金融的研究平台在座的各位有谁愿意一起参与这个研究的,欢迎大家共同参加金融科技未来的研究。我们这个平台希望是介于政策和实物操作中间地带为金融科技发展做一点事情,就这些,谢谢![详情]
杨凯生 新浪财经讯 4月16日消息,由新金融联盟联合金融城主办的第四届金融科技创新案例评选启动仪式今日在北京举行。新金融联盟理事长、原中国工商银行行长杨凯生出席仪式并发表演讲。 杨凯生表示,要鼓励和倡导科技创新赋能金融。无论加强监管也好,无论市场上一些做法的淘汰,有些机构的出清也好,实际上是对环境的一种净化。也是对我们在金融科技创新方面思路的再一次厘清。 以下为演讲实录: 很高兴参加第四届金融科技创新案例评选启动会。很高兴在这里看到这么多老朋友,这么多新朋友。简单讲两点不成熟的意见,供大家参考。 第一点,这个评选有关活动我也是参与了。之所以我比较热心参加这个活动,主要是觉得这个活动有这么几个特点。 一个特点,就是这个评选活动始终比较注意正确的坚持金融科技创新的一个方向。这个话说得有点大了,实际上我们想通过评选、通过金融科技创新案例的评选,就是要干吗?要提倡和推荐那些坚持金融服务与经济运行或者金融服务与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的一些案例,或者推荐这样好的做法。要宣传和推广这些坚持金融活动必须把控好风险,坚持基本准则的一些案例,一些好的做法。再一个,我们要鼓励和倡导科技创新赋能金融,革新金融业务方式的一些案例或者一些成功的做法,我们的目的宣传、倡导、推广、介绍在这些方面做的比较成功的,相对做得比较好的一些案例。我们评选的目的这个。坚持了比较好的思路,这个评选活动可以说比较自觉地避免了那些误以为忽略就是创新,误以为急功近利就能取得成功的做法,避免了错误的理念。我热心参与这个活动,我认为它的方向是正确是的。 第二个,这个评选活动不收取任何评选机构和企业的费用。有了这个做法,我觉得比较好保证了这个活动能够做到方向端正。否则的话就容易陷入打着什么旗号牟利的这么一个误区。这个活动要办下去,就必须不能收费,要收费就别搞了,没有什么意思,这一点我们是明确的。它的目的鼓励和倡导金融如何更好借力于金融创新,鼓励和倡导科技创新更有效赋能于金融,也就说通过这些案例的评选,尽量为金融与科技更好的融合做一些正能量的组织推动、宣传推动,这个工作确实挺重要,挺有意义,下一步我们还会坚持下去,这次第四届,希望它比较有生命力。 第三个特点,评选活动的程序应该是比较规范,过程是比较公正。例如去年的评选,去年的评选有很多机构也是参加的,2018年的5月启动的。第一阶段共收集了80个案例,主动报了80个案例。到8月份就开了初审会,北大的数字金融研究中心、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各方面的一些专业人士组织了一个专家评审组,从六个维度对这些案例进行讨论进行评选,主要是充分考量这些案例的创新性、考量它的科技含量,考量它的实际应用效果,也考量它对风险把控的掌握 程度,易于酿成任何风险,这一点坦率地说我们内心是排斥的,不把它放进来。 最后80个案例,进行初选产生了20个。这20个当中,回过头来看应该是比较有代表性。所谓有代表性,就是其中有大的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等传统的金融机构,也有互联网金融机构还有互联网科技企业,金融科技企业。所以呢,它的代表性应该说是比较广的,20个案例,涵盖面确实比较广泛。消费金融的内容、人工智能、保险理赔、监管科技、第三方支付等等都有。最后对这20个进行了终审的评定,终审评定是去年8月中旬搞的,经过入围企业的答辩,经过到场11个位专家的打分评选,最后产生了十佳案例,所以说程序应该说是比较严谨也比较规范。所以这几届搞下来,我们感觉它评出的案例基本上还是站得住脚的,相对比较靠谱,没有受到社会上的指责、监管部门查处了,也就说评选质量还是基本靠谱。这是第一点,我介绍了我比较热心参与这个活动主要出于这几个方面的考虑。 第二点,非常欢迎大家积极参与2019年度的评选或者第四届的评选,我想这个评选既是大家的创新产品,是大家的经验,经受各方面的专家、学者、同行考评的过程,也是一个大家互相学习,共同借鉴、共同提高的一个过程,也是一个对自己的企业,对自己的业务,对自己的机构本身创新活动宣传推广的过程。虽然在这个过程中不是各家机构自己做广告,但是各位专家,参与的人比较多,对机构的了解程度,特别是入围了之后,出书也好,推广也好,组委会愿意为大家服务,希望大家认真准备材料,拿出站得住的案例和经验来参与这个活动。顺便这里我想说一个观点,目前对金融科技创新活动来说是不是一个好的机遇期?为什么提这个问题呢?因为大家也都知道,经过这几年的实践,我们看到了前几年比较红的一些所谓的金融科技创新活动,很多没有经得起市场的检验,没有经得起监管严格的审视,有些网贷机构,有些P2P的平台不行了。 下一步,还有比较规范的备案,备案过程中,有的机构还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这样的情况下,我们现在搞新的金融科技创新,我们准备进一步推动这方面的工作,那是不是一个好的机遇期?我觉得在这个问题,我们可能要全面地看,辩证地看。我觉得这一段来,无论加强监管也好,无论市场上一些做法的淘汰,有些机构的出清也好,实际上是对环境的一种净化。也是对我们在金融科技创新方面思路的再一次厘清。大家可以注意下,最近监管机构包括央行在这方面的一些态度,在这方面的一些做法。我注意到央行分管这方面工作的范一飞行长,前段时间介绍说,央行将加快出台金融科技发展规划,持续健全金融科技的监管体系。中央银行将会坚持监管于服务之中,以监管来促发展,要总结试点成功的经验,加快出台金融科技发展的规划,持续健全金融科技的监管体系,推动金融科技在守正、安全、普惠、开放的道路上行稳致远。我们仔细琢磨一下范一飞行长的说法,就可以看出方向是什么,目标是什么、要求是什么。我觉得我们的评选活动是符合这个方向的,希望大家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去把金融科技创新工作做得更有成效。 据我们了解一些地方的金融监管机构也在积极拿出当地金融科技发展区域性的规划和区域性的办法,我想我们在这方面还是应该有一个信心。现在进入到5G时代,不是简单我们说的互联网时代,人与人、物与物,人与物之间广泛的互联,可能是社会生活形态,经济运行形态当中的一个重要的方面。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我想金融业态必然会发生这样那样的变化,甚至是巨大的变化。在这个历史进程当中,我想我们无论是金融机构,银行证券、保险、基金金融机构,还是科技企业,实际上我们都会自觉不自觉地被这个历史的潮流裹挟着往前走。我们如果更主动更自觉地站在潮头,可能我们就会取得更大的主动性,我们的企业就会发展得更好。所以我想我们可以把自己从事的科技金融创新活动的,提高我们自己的站位,把它看得更重要,更具有历史的必然性,也更有自身的责任感,这样的话,我们在这个过程中,组委会也好、评委会也好,一定本着这么一个精神和大家一起齐心协力地把第四届金融科技创新案例评选做好。在前三届的基础上,我们也争取通过今年的评选能够形成一个更规范、更严谨的一个成文的一个评选的办法和制度稳定下来,以后大家金融机构也好、科技企业也好,每年有什么活动,都知道这个活动怎么办?我们拿出一个成文一个稳定性的办法出来。我就做个开场白,简单说这些,供大家参考,谢谢![详情]
新浪财经讯 4月16日消息,“前几年比较红的金融科技创新活动,很多没经得起监管的审视和市场的检验。当前,在强监管下推进金融科技创新是不是一个机遇?”4月16日,在“第四届金融科技创新案例评选启动仪式”上,新金融联盟理事长、工商银行原行长杨凯生抛出了这个问题。 他认为,无论是强监管还是机构的出清,都是对环境的一种净化。“央行副行长范一飞此前表示,央行将加快出台金融科技发展规划,持续健全金融科技的监管体系。大家应该朝着这个方向努力,把金融科技创新做得更好。” 本次评选活动由新金融联盟和金融城举办,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和北京大学互联网金融研究中心提供学术支持。 来自招商、平安、民生等商业银行,腾讯、360金融等金融科技企业的25家机构代表,20余家主流媒体来到了现场,新金融联盟秘书长吴雨珊主持仪式并宣布评选正式启动。 启动仪式现场 吴雨珊表示,“刚刚过去的一年,金融科技成为各家银行转型升级的助推器,以及未来发展的战略重心。或许用不了三五年,今天的竞争格局就将被重写,实力最强的六大行不一定还是工农中建交和邮储,有可能招行、民生、平安、浦发会抢跑,蚂蚁金服和腾讯也可能成为系统性重要机构。” 会上,杨凯生高度肯定了前三届案例评选的成功,他说:“我为什么热心参加这个活动?第一,我希望通过评选,推荐那些坚持服务于实体经济的案例,鼓励和倡导科技赋能金融;第二,这个评选不收取任何费用;第三,评选的程序是比较规范和公正的。” 新金融联盟理事长、原中国工商银行行长 杨凯生 杨凯生鼓励更多企业参与到金融科技创新案例评选中来,“现在进入到5G时代,无论是金融机构还是金融科技企业,都会自觉不自觉被这个历史潮流裹挟着往前走,如果自觉站在潮头,可能会获取更大的主动性。” 新金融联盟学术顾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原所长张承惠 新金融联盟学术顾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原所长张承惠从另一个角度阐述了评选的意义。 一、帮助大家了解金融科技是怎样帮助中国金融业提升竞争力的。中国金融服务存在很多问题,这也是前期P2P火爆一时的原因。因为中国具有巨大市场,城市化超过50%,大量城市边缘人口以及在农村,特别是农村边缘地区还有小微企业未能得到充分有效、便利的金融服务。金融科技是弥补了这个缺口。研究这些案例,有助于我们了解金融科技发展的现状和实质。 二、这个评选有利于帮助中国在国际上争取自己的话语权。中国金融科技虽然火爆,但是国际上更认可的是第三方支付。而在金融科技的规则和治理的问题上,中国暂时还没有太多话语权。评选当然不能解决话语权问题,但是可以帮助大家了解中国应该怎样来发展能够在国际上站得住的金融科技业态。 三、金融科技案例评选有助于提高认识,深化研究。监管不仅要管风险、控行为,也要考虑到如何靠科技在国际竞争舞台上提升自己的竞争力。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现在一些金融科技和互联网金融被污名化,其实有些并不是真正的金融科技,有些是打着金融科技的旗号来做坏事。 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 黄卓 中国金融科技如何在全世界保持创新和领先的优势?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黄卓认为,央行在制定中国金融科技发展规划时应该创新一个保障机制。同时,他倡导传统金融机构进行数字化转型,加强与金融科技公司的合作。 作为上一届评选的获奖机构代表,腾讯公司副总裁马斌和民生银行网络金融部总经理罗勇分享了案例的最新进展。马斌认为,科技创新具有两面性,一方面推进普惠金融效率、服务和质量的提升,另一方面黑产链条的升级带来了巨大挑战。不过,他坚信未来企业、政府联动起来,一定能够实现普惠金融。 会上,吴雨珊介绍了本次金融科技创新案例评选的标准,主要是围绕技术、效率和风控等六个方面制定,具体包括:前沿技术的研发及应用;商业模式创新;风险控制的能力及优势;提升金融服务效率的效果;技术创新对行业痛点的解决及贡献度;消费者保护及社会责任担当。 评选委员会则由11位业界权威人士组成,分别是: 新金融联盟理事长、工商银行原行长杨凯生,新金融联盟学术顾问、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黄益平,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秘书长陆书春,新金融联盟学术顾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原所长张承惠,上海互联网金融协会会长万建华,上海新金融研究院副院长刘晓春,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沈艳,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黄卓,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战略研究部负责人肖翔,以及来自监管部门的匿名评委。 参评企业须于5月31日前提交申请,6月进行答辩,评选结果将在7月13日举办的“第四届全球金融科技创新(北京)峰会”上公布。届时入选的优秀案例将获得”金融科技创新十佳案例”荣誉,并集结出版,成为金融城和北京大学的教学案例。目前,第一届和第二届评选的案例集已出版(如下图),第三届评选的案例已进入调研写作阶段。[详情]
新浪财经讯 4月16日消息,由新金融联盟联合金融城主办的第四届金融科技创新案例评选启动仪式今日在北京举行。民生银行网络金融部总经理罗勇出席仪式并发表演讲。 罗勇表示,国外的互联网银行,主要是服务创新为主,就是整个的服务企业,而我们国内互联网银行就完全是商业模式创新了,编造一种商业模式出来,这是国内和国外它的出发点还是有很大的不一样。 以下为演讲实录: 尊敬的杨行长、各位专家,去年是参加评选,主要是直销银行2.0。其实我们民生做这直销银行一直往前多做了一些创新。去年是2.0,今年是3.0,把整个的一个发展思路给大家汇报一下,也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 第一,我们想做3.0,其实怎么样看市场趋势。企业前十年可能大家追求的是渠道,现在的后十年大家都非常注重于户用,但是都体验用户把握得好,发展会更稳健,ABC支持了产业的升级,还有ABC支持了消费升级,当然ABC也真正让用户和渠道包括一些平台都能够打通,这个是我们认为数字化的趋势能够把他们都联合打通。 第二个,近期我们一直去做国外的调研。国外的直销银行发展比较快,现在也呈现了很多的形态,有的叫直销银行,现在英国叫挑战者银行,现在还有开放银行,我想这都是一个互联网+背景下的一个银行数字化转型的一种形态,整个发展还是正向的趋势,而且对应的互联网银行的规模发展,应该也是越来越大。这个也是国外的实践。 国内其实也发展得很快,互联网银行里面,已持牌的有微众、网商、新网、百信,这是互联网业态的。后面有很多上市公司都发了公告,就是继续持牌,京东和招商都陆陆续续报了材料,大家对互联网业态还是比较看好的。比较一下国外的互联网银行和国内的互联网银行,我觉得也是有很大的差别。 国外的互联网银行,主要是服务创新为主,就是整个的服务企业,而我们国内互联网银行就完全是商业模式创新了,编造一种商业模式出来,这是国内和国外它的出发点还是有很大的不一样。在这个背景下,我想还有一些共通的地方,就是技术背景下面,无论是企业还是渠道还是平台,包括用户C端都越来越重视自己的数据。无论是产业链的数据还是用户消费者行为的一些数据,大家也都越来越认为,这些是有价值的。以前可能是BATJ对应的数据价值挖掘是比较充分的。现在越来越多一些企业对这种价值认同越来越强。所以他们也希望能够把这些数据用到极致。但是他们用的这个路径我们也做过一些调研和分析。首先,他们需要做的应该是他的产业链,产业链的一些数据第一优先。后面用着用着,他们也想知道他的一些产品和服务客户的一些行为,接着往下沉到用户行为。所以这些数据第一它的柔性化生产或者整个平台个性化的交易的一个驱动。这是第一个,叫科技价值。 后面,它因为有这些数据完成了以后,它是不是也想到数据能变现?所以在这里面也尝试过很多方式去做数据的变现。比如典型的就是搞交叉销售,也做一些事情。但是弄去弄来,如果从产业链上面下来,可能做交叉销售最好的交叉销售金融能变现,所以大家做数据变现第一个做的是金融,这是我们大家所说的数据首先是产业数据。后边产业数据变成了金融变现变成金融数据,这是我们在这里面是有很多的机遇,除了BATJ或者但凡大一点的公司都这么想,而且数据的应用,像腾讯都提供了工具,都变成了可能,以前觉得不可能了,现在都变成可能,所以都去自己实现。 在这里面银行面对新的市场需求,就是怎么样来去做?其实各家银行看到各家银行的年报都在提,没有哪一家银行没有在战略里面少了金融科技这四个字,所有银行都提到未来转型金融科技。转怎么转?我们结合工作实践提出来,特别是在互联网银行。数字银行我觉得应该还有一条路,我今天描述的是互联网银行,在传统的商业银行做互联网银行发展的一个路径。 第一个路径,就是学习最早的余额宝,高收益理财去做一做。 第二个,电子钱包,会员体系包括一些小额贷款。这个我觉得各家银行也做了一些尝试,效果还不错。 现在强调3.0,是不是深入到一些行业,通过BBC,要做成开放金融云,包括引入产业AOC等等,这个我觉得都是应用模式,我觉得在我们实践过程当中,觉得客户需求还是很容易满足的,所以还是做了一些尝试。 在做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强调的银行未来客户触点两种模式,一种就是超级APP,就是APP的模式,移动金融的模式。还有一种无处不在的API模式,在这里银行熟悉熟知的超级APP模式,超级API模式还在探索阶段,这里面有很多机会,BATJ这些巨头也提出来,特别是腾讯明确提出来,超级APP流量见底的时候,一定是往超级API方向去走的,这个在2016年腾讯明确提出来了,因为流量见底,后面要嵌入,就是走向超级API。但是超级API遇到很大的问题,就是我们后面提到产业互联网。产业互联网数字化、信息化程度不一样,要去嵌入超级API实践过程当中还有很多的一些标准化的,包括数据的共享,还有对应的数据价值变现所有的这些商业上的一些事情没有一个既定的标准,在这里面就是一事一议,所以要形成超级API,包括BAT它做这件事的时候都寸步难行,但这绝对是一个趋势。 后面这里是一个运营,为什么大家都要去做互联网银行?或者成立专门拿一个牌照去做,就是轻运营模式。就是在这个过程当中,能够把资金资产产业它全部都能够打通,在这个平台上。后面对应的我们也介绍了我们民生直销银行当中引入了这种平台API的服务合作模式的时候,其实创造价值就是平台与平台之间的卡通,卡通定律就是它的价值,就是绿色的这一块,排放平台更有价值,C往下走,对应的价值就形成了一个增量。但是这个增量,就是平台和银行之间有一个(分论)的原则,这是我们民生银行对应的2017年分了5、6千万,2018年分了1.2亿,2019年预计像这种价值的分享超过3个亿。当然这里面所提到的,在做的过程当中,应该有一些合作伙伴,民生银行在这里面也做了很多的一些创新。谢谢大家![详情]
黄卓 新浪财经讯 4月16日消息,由新金融联盟联合金融城主办的第四届金融科技创新案例评选启动仪式今日在北京举行。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黄卓出席仪式并发表演讲。 黄卓表示,希望鼓励和引导传统金融机构进行数字化转型,加强他们和金融科技企业还有互联网企业之间的合作,甚至是整合和并购。我想这两类企业实际上各有优势,是非常有合作的空间。 以下为演讲实录: 大家好,非常荣幸继续参加创新案例评选活动,我也是参加了四届,可以说是见证了这个行业的发展。我想今天就接着张所长的发言,我想提一个问题和谈两个观点。 我的问题是,在今天中国这样一个金融科技行业进入强监管的时代,我们怎么样能够保持这个行业的持续创新、继续创新的这样一个动能?怎么样保持我们在某些领域的全球的领先的优势?我想为什么问这个问题?我们知道中国金融科技的兴起或者在某些领域全球领先,包括像移动支付、网络借贷、网络消费金融等等,最开始都是科技企业在没有牌照或者说牌照不完全合规的情况下为了满足电子商务或者互联网业务金融服务的需要或者他们平台上用户的一些金融的需求而发展起来的。那么在这个过程中,监管部门采用了相对宽容和务实的监管思路,我想也为这个行业快速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当然这个过程中,在某些领域确实有一些风险暴露出来。这里面有一些是监管没有到位,有一些是业务本身没有创造价值,也有一些是因为它在互联网金融的外衣背后实际上是一个糖衣骗局或者金融欺骗,对互联网金融加强监管也是有必要的。过去这两年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们看到这几个领域都加强了牌照的要求、准入门槛、信息披露的要求。 现在反过来也要思考,在全世界也都对中国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都比较关注的时候,我们怎么样保持这样一个创新和领先的优势?我觉得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两个观点。 第一个,刚才杨行长和张所长都讲了,现在央行也开始准备制定中国的金融科技的发展规划。那我想,希望在规划制定过程中能够给创新的这样一个机制有一个保障,能够把这点考虑进来。这样一个发展规划,应该是能够全面总结我们中国过去几年里面,金融科技发展的一些成绩还有教训,这样一个金融科技对整个金融体系重要意义是什么?对服务实体经济和支持创新创业作用是什么?对货币政策有效性和金融稳定性都有哪些影响,等等。我觉得重大的问题都需要总结。同时还要对一些出现风险的地方,当然还有一些比较正面的例子能够进行总结。在这个基础上,同时结合国外的全球的金融科技发展以及中国的金融科技企业在海外的业务发展,这些经验都能够吸收进来,在这个基础上制定一个未来发展规划。我们这个案例评选,我相信也给央行建立这样一个发展规划提供了非常充分的资料,特别是提供了一些鲜活的案例。对央行来讲,它关注出风险的点,这些负面的问题比较容易看到。但是我们也希望能够把这些正面的,一些好的模式能够把它总结出来,让监管部门看到创新的地方、有价值的地方在哪里。 我强化在这个规划中怎么样保证仍然能够给这个创新留有一定的空间,平衡风险和创新的时候,怎么样保障创新机制?我想任何创新,如果是一个很强的监管的框架下,你要进行创新,可能势必就有一些地方就会在一些边缘的地方。那么怎么样让创新有可能发生,但是风险又是可控的,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难但又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我想国外现在讲得比较多的,比如说监管沙盒,我们看到一些国家已经开始推行,像英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等,但每个国家做法都不一样。那我们用什么样的机制去保障创新、平衡风险,我觉得这是非常值得研究的。我想应该是在风险可控或者说在一定的准入门槛,信息披露要求下,选择某一些有非常强烈的市场需要,同时在现有的强监管框架下不能够完全满足的可以试点。 第二点,希望鼓励和引导传统金融机构进行数字化转型,加强他们和金融科技企业还有互联网企业之间的合作,甚至是整合和并购。我想这两类企业实际上各有优势,是非常有合作的空间。特别是我们看一看传统的金融机构。我们如果回顾中国银行业的发展,我们中国银行业在2000年到2010年,整个银行竞争力有非常大的提升。我想这个阶段竞争力提升,有一个很重要的一点,我们向国际上优势的银行去学习,学习他们治理结构,学习IT系统,学习他们风险管理的一种体系。 今天又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传统金融机构可以向金融科技企业或者互联网企业学习他们的一些新的技术以及思维方式,同时发挥自己在金融业务领域的经验,特别风险管理能力,能够提升竞争力的机会。我想金融科技企业也可以向传统金融学习怎么按照金融逻辑做业务,同时提高风险管理风险控制的能力。我也呼吁监管部门符合条件的金融科技企业申请牌照,我给主办方还有一个建议,我相信未来一两年,我们会看到很多很多传统金融机构和金融科技企业互相合作的这样一些好的案例。我建议主办方未来可以设立合作创新奖。就是说这个奖项可以由两家联合申请,怎么样发挥两边的优势,能够做出一些好的模式来,这是我的建议,谢谢大家![详情]
张承惠 新浪财经讯 4月16日消息,由新金融联盟联合金融城主办的第四届金融科技创新案例评选启动仪式今日在北京举行。新金融联盟学术顾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原所长张承惠出席仪式并发表演讲。 张承惠表示,越精密的仪器越脆弱。随着科技水平的提升,可能未来我们这个以建筑在科技基础上的金融体系就越发要注意防范风险的问题,因为它越精密越脆弱,这是自然规律。 以下为演讲实录: 很高兴参加第四届金融科技创新案例评选,前三届我都参加了。刚才雨珊的开场白讲的非常煽情,让人觉得这件事情还是很有意义的。杨行长,他的观点我也非常赞同,他刚才也说了几点,为什么我们要坚持参加这样的评选?我觉得说得都非常好,杨行长说出了我的心里话,所以我觉得这件事情是很好的一件事情。 今天既然有这个机会谈一谈,我准备了一个PPT,就不讲了。我就讲讲别的,以后有机会再讲。我想这个评选至少能从三个方面对我们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 第一个方面,帮助我们了解金融科技究竟是怎么样支持帮助中国的金融业提升竞争力的。在这个过程中,科技是怎么发挥作用?它的作用机理是什么?这与我们的金融科技,无论是理论和实践的创新都是非常有价值的。刚才杨行长说了,厘清发展思路,这点确实是通过这些案例梳理,案例介绍,我们在看案例,最后看成文这本书让读者更多了解金融科技是怎么样,包括金融业提升它的竞争力。 其实中国金融服务还是存在很多问题,这也是前期为什么P2P能够火爆一时,因为它具有巨大的市场空间,中国城市化超过50%,我们看到大量城市边缘人口以及在农村,特别是农村边缘地区还有小微企业是没有能够得到充分有效廉价、便利的金融服务,我们的弱金融科技确实是弥补了这个缺口。当然了,在金融科技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也遇到风险,遇到问题,其实我觉得有一个很简单的原理,也特别适用于这里。越精密的仪器越脆弱。随着科技水平的提升,可能未来我们这个以建筑在科技基础上的金融体系就越发要注意防范风险的问题,因为它越精密越脆弱,这是自然规律。 研究这些案例,有助于我们了解金融科技发展的现状和实质。 第二点,我们做这个评选,也有利于帮助中国在国际上争取自己的话语权。金融这个东西,中国是从西方学来的。虽然说起来中国金融历史可能在商周以前有金融活动了,我觉得那个是比较生硬的,现代金融活动是从西方学来的,目前在金融领域自豪可以领先有两块,第一块是绿色金融,第二块就是金融科技。绿色金融,在前几年,人民银行马健首席经济学家带领下我们在国际上闯出名头,中国绿色金融在国际上得到公认的。但是中国金融科技,虽然发展火爆,他们认可的是第三方支付,其它都不是很认可。特别是在近期,一些国际组织,正在讨论金融科技的规则和治理的问题。但是这个问题,中国人目前好像没有太多的发言权。我今天上午还跟蚂蚁金服研究院长在一起谈事,他说他今年参加了几次国际清算银行BIS和国家货币基金组织IMF的金融科技小组讨论会,在讨论会上中国没有一个人发言,这是不应该的,这是争夺未来金融科技领域和治理权,其实这是关键的窗口期。我们做这件事情,当然不能解决国际话语权的问题,但是有助于帮助我们更好了解在中国应该怎么样来发展一个能够在国际上站得住的这样的金融科技的业态。 第三点,我们搞案例评选,有助于提高认识深化研究。提高认识这件事情,我觉得中国做得还很不够,刚才杨行长说了,人民银行的副行长说了准备出台金融科技创新发展规划,这个规划发展太晚了,新加坡已经出台发展规划,我们到新加坡金融监管局去跟他们交流,他就是首席科技官在和我们做交流沟通的,但是我们看到“一行三会”,“一行两会”有没有首席科技官,没有。所以就我的认为,我不太客气地讲,我们金融管理部门、监管部门对金融科技的认识是不够的。现在的认识思路是局限于管风险控制行为,不要越界,不要带来麻烦为主,而中国未来在金融竞争领域,国际竞争大舞台上怎么样靠科技来提升自己竞争力,能够在金融科技领域引领其他的国家,这一点我认为我们的监管部门没有考虑到。所以呢,我觉得我们做这些活动也有助于社会各界提高对金融科技的认识。金融科技肯定有正面的作用,现在有一些业态,金融科技、互联网金融被污名化,一说起来都认为是 很糟糕的东西,其实有些并不是真正的金融科技,有些互联网金融是欺诈,犯罪分子利用这个平台,打着这个旗号来做的坏事,监管部门监管能力跟不上,刚才杨行长说了是不是很好的时机,他的意思环境对金融科技特别是互联网金融科技的发展是比较严苛的。我觉得要认识金融科技的两面性。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你要很好发挥它的正面作用,克服它的负面的效应,这才是我们管理部门、监管部门的高明之处。如果说我们只是把它掐住了,不让它发展,未来我们很快领先的优势就会落后,中国ICO是禁止的,日本ICO设立交易所的,我们比人家原来走得很快,走得太快,管理跟不上,我觉得需要监管,而不是把科技发展的速度摁下来,这是我三点感想,参加这个金融科技创新案例评选三点感想。 顺便说一下,在我们中心刘世锦,我们正在组织数字金融的研究平台在座的各位有谁愿意一起参与这个研究的,欢迎大家共同参加金融科技未来的研究。我们这个平台希望是介于政策和实物操作中间地带为金融科技发展做一点事情,就这些,谢谢![详情]
杨凯生 新浪财经讯 4月16日消息,由新金融联盟联合金融城主办的第四届金融科技创新案例评选启动仪式今日在北京举行。新金融联盟理事长、原中国工商银行行长杨凯生出席仪式并发表演讲。 杨凯生表示,要鼓励和倡导科技创新赋能金融。无论加强监管也好,无论市场上一些做法的淘汰,有些机构的出清也好,实际上是对环境的一种净化。也是对我们在金融科技创新方面思路的再一次厘清。 以下为演讲实录: 很高兴参加第四届金融科技创新案例评选启动会。很高兴在这里看到这么多老朋友,这么多新朋友。简单讲两点不成熟的意见,供大家参考。 第一点,这个评选有关活动我也是参与了。之所以我比较热心参加这个活动,主要是觉得这个活动有这么几个特点。 一个特点,就是这个评选活动始终比较注意正确的坚持金融科技创新的一个方向。这个话说得有点大了,实际上我们想通过评选、通过金融科技创新案例的评选,就是要干吗?要提倡和推荐那些坚持金融服务与经济运行或者金融服务与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的一些案例,或者推荐这样好的做法。要宣传和推广这些坚持金融活动必须把控好风险,坚持基本准则的一些案例,一些好的做法。再一个,我们要鼓励和倡导科技创新赋能金融,革新金融业务方式的一些案例或者一些成功的做法,我们的目的宣传、倡导、推广、介绍在这些方面做的比较成功的,相对做得比较好的一些案例。我们评选的目的这个。坚持了比较好的思路,这个评选活动可以说比较自觉地避免了那些误以为忽略就是创新,误以为急功近利就能取得成功的做法,避免了错误的理念。我热心参与这个活动,我认为它的方向是正确是的。 第二个,这个评选活动不收取任何评选机构和企业的费用。有了这个做法,我觉得比较好保证了这个活动能够做到方向端正。否则的话就容易陷入打着什么旗号牟利的这么一个误区。这个活动要办下去,就必须不能收费,要收费就别搞了,没有什么意思,这一点我们是明确的。它的目的鼓励和倡导金融如何更好借力于金融创新,鼓励和倡导科技创新更有效赋能于金融,也就说通过这些案例的评选,尽量为金融与科技更好的融合做一些正能量的组织推动、宣传推动,这个工作确实挺重要,挺有意义,下一步我们还会坚持下去,这次第四届,希望它比较有生命力。 第三个特点,评选活动的程序应该是比较规范,过程是比较公正。例如去年的评选,去年的评选有很多机构也是参加的,2018年的5月启动的。第一阶段共收集了80个案例,主动报了80个案例。到8月份就开了初审会,北大的数字金融研究中心、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各方面的一些专业人士组织了一个专家评审组,从六个维度对这些案例进行讨论进行评选,主要是充分考量这些案例的创新性、考量它的科技含量,考量它的实际应用效果,也考量它对风险把控的掌握 程度,易于酿成任何风险,这一点坦率地说我们内心是排斥的,不把它放进来。 最后80个案例,进行初选产生了20个。这20个当中,回过头来看应该是比较有代表性。所谓有代表性,就是其中有大的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等传统的金融机构,也有互联网金融机构还有互联网科技企业,金融科技企业。所以呢,它的代表性应该说是比较广的,20个案例,涵盖面确实比较广泛。消费金融的内容、人工智能、保险理赔、监管科技、第三方支付等等都有。最后对这20个进行了终审的评定,终审评定是去年8月中旬搞的,经过入围企业的答辩,经过到场11个位专家的打分评选,最后产生了十佳案例,所以说程序应该说是比较严谨也比较规范。所以这几届搞下来,我们感觉它评出的案例基本上还是站得住脚的,相对比较靠谱,没有受到社会上的指责、监管部门查处了,也就说评选质量还是基本靠谱。这是第一点,我介绍了我比较热心参与这个活动主要出于这几个方面的考虑。 第二点,非常欢迎大家积极参与2019年度的评选或者第四届的评选,我想这个评选既是大家的创新产品,是大家的经验,经受各方面的专家、学者、同行考评的过程,也是一个大家互相学习,共同借鉴、共同提高的一个过程,也是一个对自己的企业,对自己的业务,对自己的机构本身创新活动宣传推广的过程。虽然在这个过程中不是各家机构自己做广告,但是各位专家,参与的人比较多,对机构的了解程度,特别是入围了之后,出书也好,推广也好,组委会愿意为大家服务,希望大家认真准备材料,拿出站得住的案例和经验来参与这个活动。顺便这里我想说一个观点,目前对金融科技创新活动来说是不是一个好的机遇期?为什么提这个问题呢?因为大家也都知道,经过这几年的实践,我们看到了前几年比较红的一些所谓的金融科技创新活动,很多没有经得起市场的检验,没有经得起监管严格的审视,有些网贷机构,有些P2P的平台不行了。 下一步,还有比较规范的备案,备案过程中,有的机构还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这样的情况下,我们现在搞新的金融科技创新,我们准备进一步推动这方面的工作,那是不是一个好的机遇期?我觉得在这个问题,我们可能要全面地看,辩证地看。我觉得这一段来,无论加强监管也好,无论市场上一些做法的淘汰,有些机构的出清也好,实际上是对环境的一种净化。也是对我们在金融科技创新方面思路的再一次厘清。大家可以注意下,最近监管机构包括央行在这方面的一些态度,在这方面的一些做法。我注意到央行分管这方面工作的范一飞行长,前段时间介绍说,央行将加快出台金融科技发展规划,持续健全金融科技的监管体系。中央银行将会坚持监管于服务之中,以监管来促发展,要总结试点成功的经验,加快出台金融科技发展的规划,持续健全金融科技的监管体系,推动金融科技在守正、安全、普惠、开放的道路上行稳致远。我们仔细琢磨一下范一飞行长的说法,就可以看出方向是什么,目标是什么、要求是什么。我觉得我们的评选活动是符合这个方向的,希望大家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去把金融科技创新工作做得更有成效。 据我们了解一些地方的金融监管机构也在积极拿出当地金融科技发展区域性的规划和区域性的办法,我想我们在这方面还是应该有一个信心。现在进入到5G时代,不是简单我们说的互联网时代,人与人、物与物,人与物之间广泛的互联,可能是社会生活形态,经济运行形态当中的一个重要的方面。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我想金融业态必然会发生这样那样的变化,甚至是巨大的变化。在这个历史进程当中,我想我们无论是金融机构,银行证券、保险、基金金融机构,还是科技企业,实际上我们都会自觉不自觉地被这个历史的潮流裹挟着往前走。我们如果更主动更自觉地站在潮头,可能我们就会取得更大的主动性,我们的企业就会发展得更好。所以我想我们可以把自己从事的科技金融创新活动的,提高我们自己的站位,把它看得更重要,更具有历史的必然性,也更有自身的责任感,这样的话,我们在这个过程中,组委会也好、评委会也好,一定本着这么一个精神和大家一起齐心协力地把第四届金融科技创新案例评选做好。在前三届的基础上,我们也争取通过今年的评选能够形成一个更规范、更严谨的一个成文的一个评选的办法和制度稳定下来,以后大家金融机构也好、科技企业也好,每年有什么活动,都知道这个活动怎么办?我们拿出一个成文一个稳定性的办法出来。我就做个开场白,简单说这些,供大家参考,谢谢![详情]
Copyright © 1996-201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