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程安排

第一单元:开幕/主旨演讲
主持人:马建堂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书记、研究员
09:00-09:10 开幕致辞/嘉宾介绍
09:10-09:40 议题: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支持壮大民营经济
辜胜阻 全国政协副主席,著名经济学家
09:40-10:00 议题:中国经济发展新动能及重点领域
李 伟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10:00-10:20 议题:优化营商环境 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苗 圩 工业和信息化部长
10:20-10:40 议题:中国经济转型思考
宁吉喆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
10:40-11:00 议题: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
高 燕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会长
11:00-11:10 茶歇

第二单元:主旨演讲
主持人:余斌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成员、办公厅主任
11:10-11:30 议题:深化资本市场改革,激发市场活力
王兆星 中国银保监会副主席
11:30-11:50 议题:创新驱动与产业变革机遇
李 萌 科技部副部长
11:50-12:05 议题:
王 安 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
12:05-12:15 议题:深化财政体制改革
贾 康 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
12:15-12:30 议题:新旧动能转换中的企业机会
马名杰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创新发展研究部部长

最新新闻

辜胜阻:稳投资就要稳民间投资 它是稳增长的中流砥柱
辜胜阻:稳投资就要稳民间投资 它是稳增长的中流砥柱

  辜胜阻:稳投资就要稳民间投资,它是稳增长的“中流砥柱” 华夏时报(chinatimes.net.cn)记者王晓慧 北京报道 2019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分析了当前的经济形势,提出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稳”和“进”是辩证统一的,要抓住“稳”的关键点,找准“进”的切入点,不断巩固“稳”的基石,蓄积“进”的动力。 就此,1月12日,全国政协副主席辜胜阻在第十届中国经济前瞻论坛开幕式上表示,稳是主基调,稳是大局,“六稳”中关键是稳投资,只有稳住投资才能稳住就业、稳住预期。而要稳投资就要稳民间投资,民间投资是稳增长的“中流砥柱”。 据记者了解,从2018年民间投资的数据看,8%左右的增速还不算差。不过,民间投资动力仍然不足,生产性服务业结构有待进一步提高。 民间投资动力仍然不足 改革开放40年来,民间投资和民营经济由小到大、由弱变强,日渐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优化产业结构、繁荣城乡市场、扩大社会就业的重要力量。其中,从投资总量占比看,2012年以来,民间投资占全国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已连续5年超过60%。在制造业领域,目前民间投资的比重已经超过八成,民间投资已经成为投资的主力军。 从对经济的贡献看,截至2017年底,我国民营企业的数量超过2700万家,个体工商户超过6500万户,注册资本超过165万亿元,民营经济占GDP的比重超过60%。与此同时,民营经济也是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力量。 不过,即便如此,近年来,民间投资渐显逐渐下行的态势,改变了2011年以前20%-30%的年均增速。加之人力成本上升、环保成本上升,以及房价只涨不跌导致民间投资脱虚向实的“机会成本”增大,民间投资意愿持续下滑。 究其原因,辜胜阻认为,民营企业缺能力不能投、少动力不想投、缺资金没法投、少空间无处投、缺信心不敢投。 其中,融资的高山、转型的火山、市场的冰山、玻璃门、旋转门、弹簧门等这些说法都形象地显示出,民间投资持续健康发展依然面临不少“成长的烦恼”。 毋庸讳言,民营企业、民间投资确实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难,在个别地方和领域,这些问题和困难可能还比较突出,制约了民间投资的持续快速发展和质量效益提高。比如,新旧动能转换、营商环境等外部原因,以及民营企业实力有待提升、管理有待规范等内部原因。 打通政策传导中的“堵点” 那么,如何以新的实质性举措真正有效地调动民间投资的积极性? 辜胜阻认为,破解民营企业发展难题,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关键是要稳定预期,提振信心。习近平总书记多次重申要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强调民营经济的历史贡献不可磨灭,民营经济的地位作用不容置疑;我国经济发展能够创造中国奇迹,民营经济功不可没。他提出,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打通政策传导中的“堵点”,克服融资难、融资贵的“难点”,缓解企业税费负担重的“痛点”,为民营经济发展壮大、走向更加广阔的舞台保驾护航。 据记者了解,近期,我国一方面将发展民营经济提上新的高度予以全面重点考虑和支持,另一方面又从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层面持续出台诸多配套政策为民营经济输血增氧、强筋健骨,开启了民间投资向国家倡导的铁路运输、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等众多新兴产业领域的加速推进。 辜胜阻强调,“进”的核心要义是以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关键是加快核心技术创新攻关。关键核心技术我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命门”,也是民营企业做优做强的根本保障。当前在一些产业链上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价值链上利益分配受控于人。要强化应用牵引,以用为本,发挥好大国大市场和集中力量办大事体制优势,以大规模应用推动产业技术在快速迭代中不断完善。核心技术要强起来,先要富起来。华为正是在不断使用自己生产的芯片过程中提升芯片核心技术与生产工艺,避免供应链上受制于人。创新要凝聚政府、市场应用、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五指合力”。 最后,辜胜阻提出,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民营经济发展迎来了新的春天。民营企业要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抓住产业高端化、人口城镇化、发展绿色化、社会信息化、经济全球化五大历史机遇,坚定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陈岩鹏 (本文来自于华夏时报网)[详情]

华夏时报 | 2019年01月14日 10:56
李伟:化危为机 在大变局中加快培育增长新动能
李伟:化危为机 在大变局中加快培育增长新动能

  新浪财经讯 “第十届中国经济前瞻论坛”于2019年1月12日在北京举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李伟出席并演讲。 去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变局中危和机同生并存,这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带来重大机遇。新形势下,我们要积极化危为机、转危为安,紧扣重要战略机遇新内涵,加快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变压力为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应对的关键是抓住新形势下决定经济增长的根本性问题,及时化解不利因素、扩大有利因素。 李伟认为,无论经济形势如何变化,经济增长的本质始终是生产率提升。因此,一是要全面提升创新创业的质量和效率,有效发挥创新对经济转型升级的引领作用。二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做强做优实体经济。三是坚定不移地推动全方位对外开放,构建开放合作新机制。四是着力提升人力资本质量,为培育新动能构筑坚实的人才支撑。 以下为演讲摘编: 各位来宾,同志们,朋友们: 很高兴与大家再次相聚一年一度的“中国经济前瞻论坛”。首先,我代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向出席论坛的各位领导、专家学者和各界朋友,致以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今年论坛以“新时代改革开放与产业变革机遇”为主题,很有意义。借此机会,我想就如何在新的国际经济形势下加快培育中国经济增长新动能谈点认识,重点讲两个方面:一是当前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二是加快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在变局中化危为机。 一、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正呈现深刻而复杂的变化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从国际看,一方面,与过去相比,增长面临的挑战和不确定性大幅增加。首先,贸易保护主义、民粹主义日渐抬头,特别是美国单方面挑起的贸易摩擦不断升级,对全球资源配置、生产率改善和跨境投资等带来不利影响,拖累了全球经济复苏进程,中期增长前景受到抑制。其次,全球经济发展动能呈现周期性趋缓和结构性失衡。主要发达国家货币政策明显收紧,债务和融资成本快速上升,大宗商品价格及一些经济先行指标持续回落。三是以新一代数字技术为主导的新技术革命引发国际产业分工的深刻变革。发展中国家主要依靠低成本的劳动力和资源优势实现后发追赶的难度会大大增加。此外,大国间博弈暗潮涌动,全球治理体系陷入碎片化,传统国际规则改革滞后,多边主义下的开放合作机制正遭遇前所未有的严重挑战,守成大国从战略焦虑转向战略遏制。以上多种因素叠加,国际权威机构纷纷调低2019年全球经济增速,全球增长的悲观预期和不确定性明显增强。 另一方面,得益于多数国家的共同努力,国际经济也呈现出一些积极信号或变化。去年12月,在阿根廷召开的G20峰会上,各国承诺将采取一切政策工具实现强劲、可持续、平衡和包容经济增长,支持对世贸组织进行必要改革以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推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改革,落实2016年杭州峰会确定的可持续发展议程行动计划,并加强在教育、卫生、粮食安全等领域合作,完善全球经济治理。由此可见,共同营造自由、开放、包容、有序的国际经济大环境仍是众望所归、大势所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继续快速推进,将从根本上推动全球生产率重振与价值链重构,对多数国家而言都是难得的历史性机遇。数字化、智能化和绿色化转型将加速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迭代,那些已经建立起技术、人才和市场相对优势的后发经济体可能迎来换道超车的机会窗口。因此,酝酿中的国际经济格局调整并不是零和博弈,各国实现共赢潜力巨大。 从国内看,总体上保持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我国发展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从2018年增长、就业、物价、国际收支等多项指标来看,我国经济呈现总体平稳、稳中有好的态势,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不断增强。产业方面,高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速均显著高于工业平均增速,中高端制造业的全球竞争力稳步提升。新材料、新能源、机器人、生物制药、5G通信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电子商务、数字经济、人工智能及“互联网+”多个领域的新业态保持高速增长。我国数字经济总体规模仅低于美国,且赶超势头强劲。创新创业活动十分踊跃,2018年1-11月全国平均每天新登记企业数量高达1.81万户。统计局去年11月发布的“经济发展新动能指数”也呈逐年加速之势。 另一方面,经济运行“稳中有变、变中有忧”,激发和培育新动能的挑战也在增加。2018年,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供给侧的工业与服务业生产指数,需求侧的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贸易顺差等指标的增幅都不同程度地持续回落。不少地方都正在经历着转型阵痛。短期内,我国面临外需回落与内需疲软叠加,企业盈利能力下降与抗风险能力下降叠加,人民币汇率承压与大规模减税下财政能力承压叠加的压力。中长期看,国内各项改革已进入“深水区”,金融、财税、土地、国企、科技、教育、政府职能等关键领域改革进入“啃硬骨头”阶段。改革的方式及推进效果将对创新潜力释放和经济发展质量产生重要影响。 变,是当前时期经济发展的突出特征;变,也有其内在历史规律的。中国经济能否认识规律,把握规律,适应规律,并努力使其朝着有利的方向发展,以此为契机加快推动经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是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努力破解的大课题。去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变局中危和机同生并存,这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带来重大机遇。新形势下,我们要积极化危为机、转危为安,紧扣重要战略机遇新内涵,加快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变压力为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应对的关键是抓住新形势下决定经济增长的根本性问题,及时化解不利因素、扩大有利因素。 二、保持定力,以新一轮改革开放促进新动能加快形成 无论经济形势如何变化,经济增长的本质始终是生产率提升。不论用劳动生产率、资本产出率,还是全要素生产率衡量,近年来,我国生产率增速都在放缓,行业间、地区间、企业类型间差距进一步拉大,与国际前沿差距缩小的步伐有所放慢。促进生产率快速提升,加快创新驱动发展和高质量发展,是我们化危为机的主攻方向。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我国经济运行的主要矛盾仍然是供给侧结构性的,必须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不动摇,更多采取改革的办法,更多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在“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个字上下功夫。以新一轮改革开放加快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就是要在新发展条件下,构建一套新的体制机制来补齐效率短板。我重点谈四个方面认识。 一是要全面提升创新创业的质量和效率,有效发挥创新对经济转型升级的引领作用。加大创新力度是应对中美贸易摩擦的必然选择,更是实现经济长期健康发展和有效应对未来各种外部挑战的根基。当前,我国还有不少关键核心技术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卡脖子”问题在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更加凸显。我们要更大力度地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在涉及国家经济安全和国防安全等关键领域实现自主可控。关键技术自主可控不是关起门来搞创新,而是要坚持走开放创新的发展道路,以更加主动的姿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让全球创新资源为我所用。要从根本上弥补创新短板、激发创新活力,既要有效发挥政府作用,更需要发挥市场在创新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其中,优化创新投入机制,提高创新治理能力,完善创新创业生态是重中之重。政府要多在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关键共性技术和前沿技术研究等方面加大投入,市场导向的技术研究要多让企业牵头,以企业为主体。同时,要构建鼓励创新、审慎包容的市场监管体制,破除制约新技术、新业态成长的各种制度和政策障碍。企业家队伍是改革开放的先锋队,是创新创业的主力军。我们要深化产权保护制度与司法体制改革,加快建立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切实保护好企业家创新创业的积极性。 二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做强做优实体经济。培育新动能,现阶段要把创新重点放在对既有产业和产品的升级上,创新的主战场要放在做强做优做大实体经济上。我们必须抓住新工业革命的机遇,深度参与甚至在某些领域引领新技术革命。在今后较长一段时期,质量提升、效率提高、结构升级、技术创新、产业融合互动和深度参与全球化,都将是形成我国增长新动能的重点。要实现这一系列新动能,离不开相适宜的市场体系和有效的产业政策。我们要加快监管方式转变和质量标准体系建设,以要素市场改革提高资源流动性与要素配置效率,促进产业政策相互协调。确保产业政策能够强化市场竞争,夯实竞争政策的基础性地位。要加快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和法治化营商环境,促进正向激励和优胜劣汰,更有效地支持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要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减少金融对实体经济利润的挤占,化解债务风险,扭转“脱实向虚”趋势。 三是坚定不移地推动全方位对外开放,构建开放合作新机制。尽管当前国际经贸及投资环境发生深刻变化,但进一步扩大开放,丰富开放内涵、提升开放层次,始终是推动中国经济提质增效、深度融合世界经济的长期方向。在新一轮开放中,我们要正视逆全球化现象频发、区域经济一体化遇阻、大国间博弈加剧等不利因素。还要认识到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传统比较优势逐步弱化,竞争新优势还在培育之中。要在进一步扩大开放中加快释放增长新动能,必须加快完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建立高水平的开放合作新机制,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在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把共建“一带一路”推向深入的基础上,努力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主动参与国际经济治理体系重大改革。进一步放宽外资在服务业、制造业准入限制,推动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转变。 四是着力提升人力资本质量,为培育新动能构筑坚实的人才支撑。总书记反复强调: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随着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和向技术前沿迈进,对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以及创新创业的需求迅速增长,要求有更多的有较强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各类人才。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新技术应用和创新加速,使知识结构更新节奏加快,未来就业的不确定性明显提高,要求劳动者有更强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经过四十年的改革开放,我国人力资本规模有了大幅提升,但人力资本结构和质量不能满足高质量发展的需要,人才供需结构性失衡问题突出。因此,实现人力资本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从“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是我国新时期人力资本发展的重点任务。新形势下,进一步提升人力资本质量,需要兼顾完善技能人才、科技人才、管理人才、企业家人才等各类人才的教育培训体系。加快转变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培养出更多有创新精神和创造力的人才。要充分释放人才的创新活力,关键是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生态。要深化人才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完善科学、合理、有效的人才激励及评价机制,促进实现人才全方位的良性流动,进一步提高人才配置效率,为培育新动能构筑坚实的人才支撑。 各位来宾! 去年,我们回顾了改革开放40周年的光辉历程,今年即将迎来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之年。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综合实力已经大大增强,经济发展的基础更加牢固,内需空间十分广阔,政策回旋大有余地,抵御冲击的韧性更强,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分量更重。我们完全有能力有条件加快培育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能,保持长期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态势。 最后,值此辞旧迎新之际,提前给大家拜个年,祝大家新春快乐,阖家安康!谢谢大家。[详情]

新浪财经 | 2019年01月12日 16:07
科技部副部长:应增强建立主导产业生态的雄心壮志
科技部副部长:应增强建立主导产业生态的雄心壮志

  新浪财经讯 “第十届中国经济前瞻论坛”于2019年1月12日在北京举行。科技部副部长李萌出席并演讲。  李萌表示,高速移动互联+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将成为未来主流的社会图景。“这一图景来的会比我们预想的要快,而且当下已经露出端倪”。 当前,全球新一轮产业革命和变革正在演进,以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生物、高端制造为代表的新兴技术广泛渗透到各个领域,带动以绿色、智能、泛在为特征的群体性重大技术变革,特别是5G的到来使万物互联成为可能,移动互联网、产业互联网、能源互联网、车联网、物联网将推动人类进入移动化社会。 “我们正站在智能化社会的门槛上,一脚门里,一脚门外”,李萌形容,向后看,大量的人工智能技术正源源不断地进入产业、经济、城市管理、社会和人际交往中。向前看,新一代人工智能正加速进化,我们已经清晰地预见到了未来——高速移动互联与人工智能在发展、在交汇、在融合,形成了一幅新的社会图景,将重塑产业结构和社会生活。 他强调,围绕未来的社会图景,我国应增强建立自己主导产业生态的雄心壮志,加快实际行动,完善科学布局、技术能力、产业生态和社会治理结构。 “上一波信息化和网络化浪潮中,我国成长了一大批的优秀企业,产业获得了巨大发展。但是我们的产业是建立在别人主导的产业生态之上的,特别是建立在别人主导的技术架构之上的,我们缺少先进大系统的构建能力,底层技术的支撑能力也还不够,一些方面至今仍然受制于人。因为受制于人,所以才让企业为此担惊受怕”,李萌表示,前些年,国家和企业前瞻布局了一批研发项目,一大批优秀的大中小企业共同努力,在两个领域构建先进系统、突破底层技术,开始有所建树。不少方面建立了初步优势,尽管这只是一小步的成就,但是在5G时代的来临之时,少数领域已经开始形成领跑态势,形成了先发优势。5G是巨大的产业,但是5G只是高速移动互联的一个阶段。 “面向未来,我们正在加紧实施新一代人工智能的战略规划,部署一批重大项目和产业应用,今年将围绕基础理论、关键共性技术、新型感知和智能芯片等方面部署16个方面的任务,继续建设企业的开放平台,推动共性技术的转化和应用”,他说。 李萌称,我国将大力推进新一代互联网的研发和应用,继续在5G和后5G更高速的移动互联网方面进行布局和基础能力建设,以适应万物互联和万物智联的要求。去年在“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启动了“宽带通信与新型网络”计划,采用部省联动的方式,重点是围绕多维可定义的新型网络、后5G的方向布局研发项目。 此外,还正从科研、应用、产业发展方面推动人工智能和高速互联的融合发展。“中国有庞大的市场规模,也有着超前的基础设施建设布局,我们能够做好迎接这么一个融合趋势的准备”。[详情]

新浪财经 | 2019年01月12日 16:00
王安:我国对外产业布局缺乏一体化的战略谋划和安排
王安:我国对外产业布局缺乏一体化的战略谋划和安排

  新浪财经讯 “第十届中国经济前瞻论坛”于2019年1月12日在北京举行。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王安出席并演讲。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产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建立起比较完整的、有相当规模和一定技术水平的现代工业体系,有力带动了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但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我们各个行业也开始遇到成本提升快、质量提升慢的“经济堰塞湖”现象,即成本比东南亚国家高,质量比发达国家低,产品竞争力相对减弱的现象,这是当前产业发展中遇到的大问题。也是正是针对这一问题,中央及时提出了推进供给侧改革的重大举措,核心目的就是努力实现降成本、提质量、调结构,最终目标就是增强产业产品和企业的竞争力。 王安分析称,形成这些“堰塞湖”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人力资源、原材料等各类成本上升速度过快,另一方面是产业布局和结构还存在很大的优化调整空间。例如我国能源资源主要蕴藏在西北部,而耗能产业主要布局在东南部,产业供需布局呈现逆向分布的问题;我国的南北方火电与核电没有形成差异化、互补性布局,导致煤炭长距离运输和核电的窝电现象;我国西北地区火电与风光电配置比例不合理,导致大量弃风弃光现象;我国西南地区部分流域水电开发主体不统一,无法实现全流域协调调度,导致水资源利用不充分的问题。 “这些问题都反映出我们在产业布局上还没有充分尊重规律,还没有完全实现生产要素的最佳匹配”,王安表示,这些年,东西部的资源条件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有了很大的变化,东部积累了大量的资本、技术和管理优势,具备了向高端化产业发展的条件,西部的基础设施和人才资源也有了很大提升,具备了产业聚集发展的条件。下一步应该根据东、中、西部的经济发展阶段和产业基础情况,有序地调整和优化各地区的产业结构,逐步形成西部以能源开发及转换为主轴,东部以高端产业发展为主轴的新的生产力布局。 此外,产业布局和结构调整也不能仅仅局限在国内,必须放眼全球市场配置生产要素。“去年,我考察了非洲和东南亚多个国家,发现非洲如埃塞俄比亚等国在基础设施、产品技术、管理和资金、资源优势、政策优势、市场需求、产业链合作、产业转型升级等八个方面都与中国有很强的互补性,东南亚也有很多国家的各类成本都很低,这些地区是我国产能合作的理想目的地。低端产业向低成本国家和地区转移,高端产业向经济发达地区转移,这是符合产业演替规律的,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要素的最佳匹配”。 王安强调,目前我国在对外产业布局方面还缺乏一体化的战略谋划和安排。“我们在海外修了很多路、架了很多桥,基础设施建设‘走出去’了,但是产业配套布局却没有‘走出去’。我看到亚吉铁路、中老铁路周边很多土地都是其他国家在开发。这些地区土地成本低、劳动力充裕、自然资源丰富,本应该成为我国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理想输出地,但是我们相关产业没有统筹谋划、及时跟进,影响了‘一带一路’项目的综合收益”。 他认为,下一步应该更加注重“一带一路”项目布局的一体化安排,重点加强“走出去”项目在设施建设、产能合作和市场培育三个方面的紧密结合,充分发挥产业的协同效益。鼓励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建筑业开拓国际市场,形成以东南亚、非洲为主的国际产能合作区,并着重增加欧洲、非洲、东南亚的市场增量。通过我国生产力要素的全球布局,重塑世界经济新格局。 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产业路径方面,王安认为,必须要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首先实现产业布局和结构合理,在此基础上再推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我们认为未来中国经济发展应该打造规模化、多元化、高端化、精干化、智慧化的产业发展路径,不断提高产品竞争力”。[详情]

新浪财经 | 2019年01月12日 14:48
高燕:今年国际市场环境存在变数 外贸增长压力增大
高燕:今年国际市场环境存在变数 外贸增长压力增大

  新浪财经讯 “第十届中国经济前瞻论坛”于2019年1月12日在北京举行。中国贸促会会长高燕出席并演讲。 在谈到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时,高燕表示,“一带一路”建设是我国扩大开放的重大战略举措,也是未来对外开放的工作重点,五年多来,共建“一带一路”完成了总体布局,绘就了一幅大写意,成为我国参与全球开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 目前,“一带一路”建设的政策协调不断加强,重大经贸项目加快实施,基础设施连通网络正在建成,产业和金融合作稳步推进。民间往来日益密切,为各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和获得感。 今年是“一带一路”绘就工笔画,推进“一带一路”走深走实,行稳致远的关键一年。今年我国将举办“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这届论坛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产能合作为重点,在强化政策协调、重大项目建设、开拓多元化市场、加强金融保障、促进民心相通和规范境外投资方面下工夫。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高标准、高水平发展。 高燕还强调,企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实践者、受益者、探索者和建设的主体,贸促会致力于为中外企业开展对话交流、项目对接、寻求合作机会牵线搭桥。“我们将建立更加广泛的合作机制,拓展更加多元的交流渠道,搭建更加有效的服务平台,进一步凝聚各方共识,加强与各国企业的对接、市场对接、产业对接和战略对接”,高燕表示。 在推进贸易强国建设方面,高燕称,我国外贸发展形势严峻复杂,国际市场环境存在很多变数,外贸的新旧动能转换有待加快,外贸增长在今年压力增大。贸促会将依托已有的362个多双边工商合作机制,38个海外代表处,18万家会员企业和专业服务资源,打造一批专业性强、国际化水平高的会展论坛活动,深度参与第二届进博会,推动进博会越办越好,彰显包容开放合作新平台作用。加强信息咨询和培训工作,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支持企业利用跨境电商开展国际贸易,建设海外仓和境外组装转口基地,主动作用在政府部门不便做企业有需求但做不了的事,加强调查研究和建言献策,增强斗争精神,敢于斗争,善于斗争,配合有关部门开展中美经贸磋商。 在积极有效利用外资方面,高燕称,经过40年的发展,我国利用外资的规模跃居世界第二,但是,保护主义抬头影响跨国公司全球产业布局,国际引资竞争日趋激烈,不少国家要素成本比我国更低,政策优惠力度比我国更大,我国利用外资面临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的双重竞争。通过调研了解到,有的外资企业对中美经济贸易摩擦带来的不确定性日益加重。 她认为,现阶段,利用外资主要是引进外资发展的先进技术、经营理念、管理经验和市场机会,带动我国企业嵌入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和创新链。我国将完善外商投资负面清单制度,优化外商投资环境,加大区域开放力度,建设一批高质量国家经开区,进一步放宽外资市场的引入,加快电信、教育、医疗、文化等领域开放进程,在更加开放的条件下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目前,有关部门正推动出台《外商投资法》,形成新时代运用外资的基础性法律。“贸促会服务的对象包括内资企业和外资企业,我们将充分发挥在24个地方的营商环境监测中心和11个自贸实验区服务中心的作用,完善与外资企业的常态化联系机制,开展外商投诉工作,定期举办外资企业座谈会,推动构建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为我国对外商的次吸力增加多做贡献”。 此外,她还表示,贸促会将协助地方组织开展招商引资和项目对接工作,引导更多的外资企业到自贸实验区、国家级经开区和重点产业园区投资兴业。 在创新发展对外投资合作方面,高燕表示,当前,推进新一轮高水平开放必须推动对外投资健康发展、规范发展、创新发展,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参与国际合作。要明确国别产业导向,高质量建设好境外经贸合作区,支持企业在与美欧签有自贸协定的国家合理布局产业链,实现对美间接出口。加大对境外中资企业的服务力度,充分发挥境外中资企业商协会作用,引导企业遵循东道国法律法规,规范企业海外经营行为,树立中国投资的良好形象。 贸促会不仅致力于国内营商环境的建设,也一直致力于境外营商环境的建设,助力我国企业“走出去”行稳致远。 在深入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建设方面,高燕称,当前,国际经贸秩序深刻重塑,围绕世贸组织改革的话题增多,对我国参与国际经贸规则制定提出了新要求,要坚持多边贸易体制,维护世贸组织的主渠道地位,推动世贸组织进行必要改革,大力推动多边贸易体制和区域贸易两个轮子一起转,加快构建自贸区网络,推动G20、APEC、金砖国家等机制框架下的经贸合作,积极提出中国倡议,中国主张,有效维护我国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 “在全球经济治理变革中,政府的作用不可替代,工商界的作用也不可或缺,贸促会将顺应我国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转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的新趋势,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新变革中勇当引领者,精心筹办好北京世园会等重大主场外交和高层互访活动,组织更多的企业参与多边机制下的工商界活动,跟踪世贸组织改革进展,旗帜鲜明,反对保护主义,加强在国际多边组织的工作,积极参与国际商事规则标准制定,不断提升中国工商界在这些组织和规则制定中的制度性话语权和影响力”,她说。[详情]

新浪财经 | 2019年01月12日 14:33
工信部长:优化市场环境 强化竞争性政策基础性地位
工信部长:优化市场环境 强化竞争性政策基础性地位

  新浪财经讯 “第十届中国经济前瞻论坛”于2019年1月12日在北京举行。工信部部长苗圩出席并演讲。他表示,改革开放40年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制造业在快速发展,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也在大幅度的提升,近年来发达国家纷纷推进再工业化,加快对先进制造业重点领域的战略布局和政策支持,抢占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先机。制造业国际竞争呈现出日趋激烈的趋势。 同时,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也在明显抬头,冲击着全球战后形成的价值链和国际分工体系。基于规则的多边贸易体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像WTO,现在也酝酿着改革。虽然大家都同意改革,但是在怎么改的问题上出现了巨大的分歧。 他强调,应着力完善制度环境,突出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优化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强化竞争性政策的基础性地位,推动产业政策从差别化、选择性向普惠性、功能型转变。二、是提高科技创新对产业发展的支撑能力,下决心破解科技和产业发展两张皮的问题,强化目标导向、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打通基础研究应用伍、应用研究、产业化之间的衔接通道。三、是落实金融对制造业发展的支持政策,大力开发适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需要的金融类产品和服务。 以下为演讲摘编: 改革开放40年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制造业在快速发展,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也在大幅度的提升,近年来发达国家纷纷推进再工业化,加快对先进制造业重点领域的战略布局和政策支持,抢占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先机。制造业国际竞争呈现出日趋激烈的趋势。 同时,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也在明显抬头,冲击着全球战后形成的价值链和国际分工体系。基于规则的多边贸易体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像WTO,现在也酝酿着改革。虽然大家都同意改革,但是在怎么改的问题上出现了巨大的分歧。 我国的制造业发展外部环境也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在我国制造业发展处于转型升级、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面对新形势,新变化,习近平总书记在前不久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要坚定不移的建设制造强国,并把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2019年七项重点任务之首,作出了战略的部署,为制造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保持战略定力,办好自己的事的要求,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紧扣重要战略机遇期的新内涵,坚持新发展理念,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当中的决定性作用,加快构建引导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考核评价体系和政策体系。推动形成协调合理的产业结构,高效优化的资源配置,充满活力的供给主体和有效的制度供给,满足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的需求。 具体来讲要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工夫: 第一,着力提高创新的能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住了创新也就抓住了解决问题的牛鼻子。当前要加快在三个方面取得突破。 一是加强核心技术的攻关,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发挥国内市场优势,实施补短板工程,探索利用“揭榜挂帅”的机制加快突破关键领域的核心技术,把产业发展的主动权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 二是解决共性技术供给不足的问题,要面向关键领域的行业共性技术需求,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制造业创新中心,构建开放、协同、高效的共性技术研发的平台,打通从实验室产品到工厂化产品当中的共性技术的缺失问题。例如像专用的设备,专用的材料,先进的工艺、检测和标准等这些共性技术的平台,克服国外经常说的“死亡峡谷”,使我们科研成果的转化力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三是强化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作用,健全以需求为导向,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完善引导企业加大技术创新的投入,加大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力度,强化知识产权的保护和运用,形成有效的创新激励机制,激发企业创新创业的活力。 第二,着力优化结构,加快新旧动能的转换。我们要着眼于解决发展当中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加快传统产业的提质增效升级,要发挥好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性作用,加大制造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力度,引导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改造。推动制造模式和企业的形态发生根本性的转变,要引导要素资源向高科技、高附加值的行业去聚焦,加快发展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创造形成发展新动能。要推动现有的产业集聚区向先进制造业集群转型,提升产业链水平,培育和发展世界级的先进制造业集群。 第三,着力培育优质企业的集团,制造业强,企业必须强。近年来我国涌现出华为、格力等一批有些的企业,但总体而言这样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还是偏少,与发达国家相比,大多数企业在创新能力、品牌影响力和水平等方面与国际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要鼓励企业聚焦主业,做强做大,培育一批上下游协同,核心竞争力强的世界一流的制造业企业集团。要加大政策的扶持力度,优化公共服务,实施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行动计划,引导中小企业专注于细分领域,提升专业化的能力和水平,培育一批小巨人企业和单项冠军企业。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建设一支追求品质、追求卓越,勇于创新的企业家队伍。 第四,着力完善制度环境,当前要突出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优化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强化竞争性政策的基础性地位,推动产业政策从差别化、选择性向普惠性、功能型转变。鼓励引导各类所有制的企业内外资企业在开放、公平的环境下有效竞争,促进正向激励和优胜劣汰。 二、是提高科技创新对产业发展的支撑能力,下决心破解科技和产业发展两张皮的问题,强化目标导向、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打通基础研究应用伍、应用研究、产业化之间的衔接通道。要促进科技与产业的良性互动,协同发展。 三、是落实金融对制造业发展的支持政策,大力开发适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需要的金融类产品和服务。根据创新创业和企业城镇各阶段资金的需求特点,完善对制造业发展的全周期的金融服务。特别是加大对制造业中长期贷款的投入力度,现在贷款基本都是短期贷款,企业也无奈只能短贷长用。完善对先进制造业企业发行上市政策,完善融资担保机制,切实缓解制造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第五,着力扩大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制造业在不断地开放、合作、竞争中发展壮大,未来实现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也必然要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历史潮流,虽然现在有一些逆流,但是我们认为这个主流还是主导的,这是不可阻挡的。面向国际市场,全球资源,布局产业链和供应链,积极参与全球竞争,在竞争中实现共赢发展。要全面落实中央关于进一步扩大开放的决策部署,不断地提高制造业开放水平和层次,要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负面清单的管理制度,按照既定的时间点落实汽车、船舶、飞机等行业对外开放的政策。我们一般制造业都完成对外开放,没有特别准入的限制。要平等对待内外资的企业,切实保护外商的合法权益,特别是知识产权,为全球投资者营造一个稳定、公平、透明、法治化、可预期的营商环境。要更深度,更广泛的融入到全球的产业分工体系,推动“一带一路”的建设,鼓励企业加强国际合作,提高制造业服务全球市场的能力。 各位来宾,推动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与使命,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切实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总体部署,切实的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大力的推动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制造强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我们新的应有的贡献,谢谢大家![详情]

新浪财经 | 2019年01月12日 11:29
辜胜阻:稳投资就要稳民间投资 它是稳增长的中流砥柱
辜胜阻:稳投资就要稳民间投资 它是稳增长的中流砥柱

  辜胜阻:稳投资就要稳民间投资,它是稳增长的“中流砥柱” 华夏时报(chinatimes.net.cn)记者王晓慧 北京报道 2019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分析了当前的经济形势,提出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稳”和“进”是辩证统一的,要抓住“稳”的关键点,找准“进”的切入点,不断巩固“稳”的基石,蓄积“进”的动力。 就此,1月12日,全国政协副主席辜胜阻在第十届中国经济前瞻论坛开幕式上表示,稳是主基调,稳是大局,“六稳”中关键是稳投资,只有稳住投资才能稳住就业、稳住预期。而要稳投资就要稳民间投资,民间投资是稳增长的“中流砥柱”。 据记者了解,从2018年民间投资的数据看,8%左右的增速还不算差。不过,民间投资动力仍然不足,生产性服务业结构有待进一步提高。 民间投资动力仍然不足 改革开放40年来,民间投资和民营经济由小到大、由弱变强,日渐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优化产业结构、繁荣城乡市场、扩大社会就业的重要力量。其中,从投资总量占比看,2012年以来,民间投资占全国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已连续5年超过60%。在制造业领域,目前民间投资的比重已经超过八成,民间投资已经成为投资的主力军。 从对经济的贡献看,截至2017年底,我国民营企业的数量超过2700万家,个体工商户超过6500万户,注册资本超过165万亿元,民营经济占GDP的比重超过60%。与此同时,民营经济也是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力量。 不过,即便如此,近年来,民间投资渐显逐渐下行的态势,改变了2011年以前20%-30%的年均增速。加之人力成本上升、环保成本上升,以及房价只涨不跌导致民间投资脱虚向实的“机会成本”增大,民间投资意愿持续下滑。 究其原因,辜胜阻认为,民营企业缺能力不能投、少动力不想投、缺资金没法投、少空间无处投、缺信心不敢投。 其中,融资的高山、转型的火山、市场的冰山、玻璃门、旋转门、弹簧门等这些说法都形象地显示出,民间投资持续健康发展依然面临不少“成长的烦恼”。 毋庸讳言,民营企业、民间投资确实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难,在个别地方和领域,这些问题和困难可能还比较突出,制约了民间投资的持续快速发展和质量效益提高。比如,新旧动能转换、营商环境等外部原因,以及民营企业实力有待提升、管理有待规范等内部原因。 打通政策传导中的“堵点” 那么,如何以新的实质性举措真正有效地调动民间投资的积极性? 辜胜阻认为,破解民营企业发展难题,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关键是要稳定预期,提振信心。习近平总书记多次重申要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强调民营经济的历史贡献不可磨灭,民营经济的地位作用不容置疑;我国经济发展能够创造中国奇迹,民营经济功不可没。他提出,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打通政策传导中的“堵点”,克服融资难、融资贵的“难点”,缓解企业税费负担重的“痛点”,为民营经济发展壮大、走向更加广阔的舞台保驾护航。 据记者了解,近期,我国一方面将发展民营经济提上新的高度予以全面重点考虑和支持,另一方面又从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层面持续出台诸多配套政策为民营经济输血增氧、强筋健骨,开启了民间投资向国家倡导的铁路运输、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等众多新兴产业领域的加速推进。 辜胜阻强调,“进”的核心要义是以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关键是加快核心技术创新攻关。关键核心技术我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命门”,也是民营企业做优做强的根本保障。当前在一些产业链上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价值链上利益分配受控于人。要强化应用牵引,以用为本,发挥好大国大市场和集中力量办大事体制优势,以大规模应用推动产业技术在快速迭代中不断完善。核心技术要强起来,先要富起来。华为正是在不断使用自己生产的芯片过程中提升芯片核心技术与生产工艺,避免供应链上受制于人。创新要凝聚政府、市场应用、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五指合力”。 最后,辜胜阻提出,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民营经济发展迎来了新的春天。民营企业要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抓住产业高端化、人口城镇化、发展绿色化、社会信息化、经济全球化五大历史机遇,坚定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陈岩鹏 (本文来自于华夏时报网)[详情]

李伟:化危为机 在大变局中加快培育增长新动能
李伟:化危为机 在大变局中加快培育增长新动能

  新浪财经讯 “第十届中国经济前瞻论坛”于2019年1月12日在北京举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李伟出席并演讲。 去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变局中危和机同生并存,这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带来重大机遇。新形势下,我们要积极化危为机、转危为安,紧扣重要战略机遇新内涵,加快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变压力为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应对的关键是抓住新形势下决定经济增长的根本性问题,及时化解不利因素、扩大有利因素。 李伟认为,无论经济形势如何变化,经济增长的本质始终是生产率提升。因此,一是要全面提升创新创业的质量和效率,有效发挥创新对经济转型升级的引领作用。二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做强做优实体经济。三是坚定不移地推动全方位对外开放,构建开放合作新机制。四是着力提升人力资本质量,为培育新动能构筑坚实的人才支撑。 以下为演讲摘编: 各位来宾,同志们,朋友们: 很高兴与大家再次相聚一年一度的“中国经济前瞻论坛”。首先,我代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向出席论坛的各位领导、专家学者和各界朋友,致以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今年论坛以“新时代改革开放与产业变革机遇”为主题,很有意义。借此机会,我想就如何在新的国际经济形势下加快培育中国经济增长新动能谈点认识,重点讲两个方面:一是当前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二是加快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在变局中化危为机。 一、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正呈现深刻而复杂的变化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从国际看,一方面,与过去相比,增长面临的挑战和不确定性大幅增加。首先,贸易保护主义、民粹主义日渐抬头,特别是美国单方面挑起的贸易摩擦不断升级,对全球资源配置、生产率改善和跨境投资等带来不利影响,拖累了全球经济复苏进程,中期增长前景受到抑制。其次,全球经济发展动能呈现周期性趋缓和结构性失衡。主要发达国家货币政策明显收紧,债务和融资成本快速上升,大宗商品价格及一些经济先行指标持续回落。三是以新一代数字技术为主导的新技术革命引发国际产业分工的深刻变革。发展中国家主要依靠低成本的劳动力和资源优势实现后发追赶的难度会大大增加。此外,大国间博弈暗潮涌动,全球治理体系陷入碎片化,传统国际规则改革滞后,多边主义下的开放合作机制正遭遇前所未有的严重挑战,守成大国从战略焦虑转向战略遏制。以上多种因素叠加,国际权威机构纷纷调低2019年全球经济增速,全球增长的悲观预期和不确定性明显增强。 另一方面,得益于多数国家的共同努力,国际经济也呈现出一些积极信号或变化。去年12月,在阿根廷召开的G20峰会上,各国承诺将采取一切政策工具实现强劲、可持续、平衡和包容经济增长,支持对世贸组织进行必要改革以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推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改革,落实2016年杭州峰会确定的可持续发展议程行动计划,并加强在教育、卫生、粮食安全等领域合作,完善全球经济治理。由此可见,共同营造自由、开放、包容、有序的国际经济大环境仍是众望所归、大势所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继续快速推进,将从根本上推动全球生产率重振与价值链重构,对多数国家而言都是难得的历史性机遇。数字化、智能化和绿色化转型将加速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迭代,那些已经建立起技术、人才和市场相对优势的后发经济体可能迎来换道超车的机会窗口。因此,酝酿中的国际经济格局调整并不是零和博弈,各国实现共赢潜力巨大。 从国内看,总体上保持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我国发展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从2018年增长、就业、物价、国际收支等多项指标来看,我国经济呈现总体平稳、稳中有好的态势,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不断增强。产业方面,高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速均显著高于工业平均增速,中高端制造业的全球竞争力稳步提升。新材料、新能源、机器人、生物制药、5G通信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电子商务、数字经济、人工智能及“互联网+”多个领域的新业态保持高速增长。我国数字经济总体规模仅低于美国,且赶超势头强劲。创新创业活动十分踊跃,2018年1-11月全国平均每天新登记企业数量高达1.81万户。统计局去年11月发布的“经济发展新动能指数”也呈逐年加速之势。 另一方面,经济运行“稳中有变、变中有忧”,激发和培育新动能的挑战也在增加。2018年,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供给侧的工业与服务业生产指数,需求侧的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贸易顺差等指标的增幅都不同程度地持续回落。不少地方都正在经历着转型阵痛。短期内,我国面临外需回落与内需疲软叠加,企业盈利能力下降与抗风险能力下降叠加,人民币汇率承压与大规模减税下财政能力承压叠加的压力。中长期看,国内各项改革已进入“深水区”,金融、财税、土地、国企、科技、教育、政府职能等关键领域改革进入“啃硬骨头”阶段。改革的方式及推进效果将对创新潜力释放和经济发展质量产生重要影响。 变,是当前时期经济发展的突出特征;变,也有其内在历史规律的。中国经济能否认识规律,把握规律,适应规律,并努力使其朝着有利的方向发展,以此为契机加快推动经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是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努力破解的大课题。去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变局中危和机同生并存,这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带来重大机遇。新形势下,我们要积极化危为机、转危为安,紧扣重要战略机遇新内涵,加快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变压力为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应对的关键是抓住新形势下决定经济增长的根本性问题,及时化解不利因素、扩大有利因素。 二、保持定力,以新一轮改革开放促进新动能加快形成 无论经济形势如何变化,经济增长的本质始终是生产率提升。不论用劳动生产率、资本产出率,还是全要素生产率衡量,近年来,我国生产率增速都在放缓,行业间、地区间、企业类型间差距进一步拉大,与国际前沿差距缩小的步伐有所放慢。促进生产率快速提升,加快创新驱动发展和高质量发展,是我们化危为机的主攻方向。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我国经济运行的主要矛盾仍然是供给侧结构性的,必须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不动摇,更多采取改革的办法,更多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在“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个字上下功夫。以新一轮改革开放加快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就是要在新发展条件下,构建一套新的体制机制来补齐效率短板。我重点谈四个方面认识。 一是要全面提升创新创业的质量和效率,有效发挥创新对经济转型升级的引领作用。加大创新力度是应对中美贸易摩擦的必然选择,更是实现经济长期健康发展和有效应对未来各种外部挑战的根基。当前,我国还有不少关键核心技术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卡脖子”问题在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更加凸显。我们要更大力度地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在涉及国家经济安全和国防安全等关键领域实现自主可控。关键技术自主可控不是关起门来搞创新,而是要坚持走开放创新的发展道路,以更加主动的姿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让全球创新资源为我所用。要从根本上弥补创新短板、激发创新活力,既要有效发挥政府作用,更需要发挥市场在创新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其中,优化创新投入机制,提高创新治理能力,完善创新创业生态是重中之重。政府要多在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关键共性技术和前沿技术研究等方面加大投入,市场导向的技术研究要多让企业牵头,以企业为主体。同时,要构建鼓励创新、审慎包容的市场监管体制,破除制约新技术、新业态成长的各种制度和政策障碍。企业家队伍是改革开放的先锋队,是创新创业的主力军。我们要深化产权保护制度与司法体制改革,加快建立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切实保护好企业家创新创业的积极性。 二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做强做优实体经济。培育新动能,现阶段要把创新重点放在对既有产业和产品的升级上,创新的主战场要放在做强做优做大实体经济上。我们必须抓住新工业革命的机遇,深度参与甚至在某些领域引领新技术革命。在今后较长一段时期,质量提升、效率提高、结构升级、技术创新、产业融合互动和深度参与全球化,都将是形成我国增长新动能的重点。要实现这一系列新动能,离不开相适宜的市场体系和有效的产业政策。我们要加快监管方式转变和质量标准体系建设,以要素市场改革提高资源流动性与要素配置效率,促进产业政策相互协调。确保产业政策能够强化市场竞争,夯实竞争政策的基础性地位。要加快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和法治化营商环境,促进正向激励和优胜劣汰,更有效地支持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要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减少金融对实体经济利润的挤占,化解债务风险,扭转“脱实向虚”趋势。 三是坚定不移地推动全方位对外开放,构建开放合作新机制。尽管当前国际经贸及投资环境发生深刻变化,但进一步扩大开放,丰富开放内涵、提升开放层次,始终是推动中国经济提质增效、深度融合世界经济的长期方向。在新一轮开放中,我们要正视逆全球化现象频发、区域经济一体化遇阻、大国间博弈加剧等不利因素。还要认识到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传统比较优势逐步弱化,竞争新优势还在培育之中。要在进一步扩大开放中加快释放增长新动能,必须加快完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建立高水平的开放合作新机制,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在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把共建“一带一路”推向深入的基础上,努力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主动参与国际经济治理体系重大改革。进一步放宽外资在服务业、制造业准入限制,推动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转变。 四是着力提升人力资本质量,为培育新动能构筑坚实的人才支撑。总书记反复强调: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随着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和向技术前沿迈进,对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以及创新创业的需求迅速增长,要求有更多的有较强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各类人才。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新技术应用和创新加速,使知识结构更新节奏加快,未来就业的不确定性明显提高,要求劳动者有更强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经过四十年的改革开放,我国人力资本规模有了大幅提升,但人力资本结构和质量不能满足高质量发展的需要,人才供需结构性失衡问题突出。因此,实现人力资本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从“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是我国新时期人力资本发展的重点任务。新形势下,进一步提升人力资本质量,需要兼顾完善技能人才、科技人才、管理人才、企业家人才等各类人才的教育培训体系。加快转变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培养出更多有创新精神和创造力的人才。要充分释放人才的创新活力,关键是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生态。要深化人才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完善科学、合理、有效的人才激励及评价机制,促进实现人才全方位的良性流动,进一步提高人才配置效率,为培育新动能构筑坚实的人才支撑。 各位来宾! 去年,我们回顾了改革开放40周年的光辉历程,今年即将迎来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之年。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综合实力已经大大增强,经济发展的基础更加牢固,内需空间十分广阔,政策回旋大有余地,抵御冲击的韧性更强,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分量更重。我们完全有能力有条件加快培育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能,保持长期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态势。 最后,值此辞旧迎新之际,提前给大家拜个年,祝大家新春快乐,阖家安康!谢谢大家。[详情]

科技部副部长:应增强建立主导产业生态的雄心壮志
科技部副部长:应增强建立主导产业生态的雄心壮志

  新浪财经讯 “第十届中国经济前瞻论坛”于2019年1月12日在北京举行。科技部副部长李萌出席并演讲。  李萌表示,高速移动互联+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将成为未来主流的社会图景。“这一图景来的会比我们预想的要快,而且当下已经露出端倪”。 当前,全球新一轮产业革命和变革正在演进,以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生物、高端制造为代表的新兴技术广泛渗透到各个领域,带动以绿色、智能、泛在为特征的群体性重大技术变革,特别是5G的到来使万物互联成为可能,移动互联网、产业互联网、能源互联网、车联网、物联网将推动人类进入移动化社会。 “我们正站在智能化社会的门槛上,一脚门里,一脚门外”,李萌形容,向后看,大量的人工智能技术正源源不断地进入产业、经济、城市管理、社会和人际交往中。向前看,新一代人工智能正加速进化,我们已经清晰地预见到了未来——高速移动互联与人工智能在发展、在交汇、在融合,形成了一幅新的社会图景,将重塑产业结构和社会生活。 他强调,围绕未来的社会图景,我国应增强建立自己主导产业生态的雄心壮志,加快实际行动,完善科学布局、技术能力、产业生态和社会治理结构。 “上一波信息化和网络化浪潮中,我国成长了一大批的优秀企业,产业获得了巨大发展。但是我们的产业是建立在别人主导的产业生态之上的,特别是建立在别人主导的技术架构之上的,我们缺少先进大系统的构建能力,底层技术的支撑能力也还不够,一些方面至今仍然受制于人。因为受制于人,所以才让企业为此担惊受怕”,李萌表示,前些年,国家和企业前瞻布局了一批研发项目,一大批优秀的大中小企业共同努力,在两个领域构建先进系统、突破底层技术,开始有所建树。不少方面建立了初步优势,尽管这只是一小步的成就,但是在5G时代的来临之时,少数领域已经开始形成领跑态势,形成了先发优势。5G是巨大的产业,但是5G只是高速移动互联的一个阶段。 “面向未来,我们正在加紧实施新一代人工智能的战略规划,部署一批重大项目和产业应用,今年将围绕基础理论、关键共性技术、新型感知和智能芯片等方面部署16个方面的任务,继续建设企业的开放平台,推动共性技术的转化和应用”,他说。 李萌称,我国将大力推进新一代互联网的研发和应用,继续在5G和后5G更高速的移动互联网方面进行布局和基础能力建设,以适应万物互联和万物智联的要求。去年在“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启动了“宽带通信与新型网络”计划,采用部省联动的方式,重点是围绕多维可定义的新型网络、后5G的方向布局研发项目。 此外,还正从科研、应用、产业发展方面推动人工智能和高速互联的融合发展。“中国有庞大的市场规模,也有着超前的基础设施建设布局,我们能够做好迎接这么一个融合趋势的准备”。[详情]

王安:我国对外产业布局缺乏一体化的战略谋划和安排
王安:我国对外产业布局缺乏一体化的战略谋划和安排

  新浪财经讯 “第十届中国经济前瞻论坛”于2019年1月12日在北京举行。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王安出席并演讲。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产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建立起比较完整的、有相当规模和一定技术水平的现代工业体系,有力带动了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但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我们各个行业也开始遇到成本提升快、质量提升慢的“经济堰塞湖”现象,即成本比东南亚国家高,质量比发达国家低,产品竞争力相对减弱的现象,这是当前产业发展中遇到的大问题。也是正是针对这一问题,中央及时提出了推进供给侧改革的重大举措,核心目的就是努力实现降成本、提质量、调结构,最终目标就是增强产业产品和企业的竞争力。 王安分析称,形成这些“堰塞湖”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人力资源、原材料等各类成本上升速度过快,另一方面是产业布局和结构还存在很大的优化调整空间。例如我国能源资源主要蕴藏在西北部,而耗能产业主要布局在东南部,产业供需布局呈现逆向分布的问题;我国的南北方火电与核电没有形成差异化、互补性布局,导致煤炭长距离运输和核电的窝电现象;我国西北地区火电与风光电配置比例不合理,导致大量弃风弃光现象;我国西南地区部分流域水电开发主体不统一,无法实现全流域协调调度,导致水资源利用不充分的问题。 “这些问题都反映出我们在产业布局上还没有充分尊重规律,还没有完全实现生产要素的最佳匹配”,王安表示,这些年,东西部的资源条件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有了很大的变化,东部积累了大量的资本、技术和管理优势,具备了向高端化产业发展的条件,西部的基础设施和人才资源也有了很大提升,具备了产业聚集发展的条件。下一步应该根据东、中、西部的经济发展阶段和产业基础情况,有序地调整和优化各地区的产业结构,逐步形成西部以能源开发及转换为主轴,东部以高端产业发展为主轴的新的生产力布局。 此外,产业布局和结构调整也不能仅仅局限在国内,必须放眼全球市场配置生产要素。“去年,我考察了非洲和东南亚多个国家,发现非洲如埃塞俄比亚等国在基础设施、产品技术、管理和资金、资源优势、政策优势、市场需求、产业链合作、产业转型升级等八个方面都与中国有很强的互补性,东南亚也有很多国家的各类成本都很低,这些地区是我国产能合作的理想目的地。低端产业向低成本国家和地区转移,高端产业向经济发达地区转移,这是符合产业演替规律的,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要素的最佳匹配”。 王安强调,目前我国在对外产业布局方面还缺乏一体化的战略谋划和安排。“我们在海外修了很多路、架了很多桥,基础设施建设‘走出去’了,但是产业配套布局却没有‘走出去’。我看到亚吉铁路、中老铁路周边很多土地都是其他国家在开发。这些地区土地成本低、劳动力充裕、自然资源丰富,本应该成为我国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理想输出地,但是我们相关产业没有统筹谋划、及时跟进,影响了‘一带一路’项目的综合收益”。 他认为,下一步应该更加注重“一带一路”项目布局的一体化安排,重点加强“走出去”项目在设施建设、产能合作和市场培育三个方面的紧密结合,充分发挥产业的协同效益。鼓励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建筑业开拓国际市场,形成以东南亚、非洲为主的国际产能合作区,并着重增加欧洲、非洲、东南亚的市场增量。通过我国生产力要素的全球布局,重塑世界经济新格局。 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产业路径方面,王安认为,必须要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首先实现产业布局和结构合理,在此基础上再推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我们认为未来中国经济发展应该打造规模化、多元化、高端化、精干化、智慧化的产业发展路径,不断提高产品竞争力”。[详情]

高燕:今年国际市场环境存在变数 外贸增长压力增大
高燕:今年国际市场环境存在变数 外贸增长压力增大

  新浪财经讯 “第十届中国经济前瞻论坛”于2019年1月12日在北京举行。中国贸促会会长高燕出席并演讲。 在谈到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时,高燕表示,“一带一路”建设是我国扩大开放的重大战略举措,也是未来对外开放的工作重点,五年多来,共建“一带一路”完成了总体布局,绘就了一幅大写意,成为我国参与全球开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 目前,“一带一路”建设的政策协调不断加强,重大经贸项目加快实施,基础设施连通网络正在建成,产业和金融合作稳步推进。民间往来日益密切,为各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和获得感。 今年是“一带一路”绘就工笔画,推进“一带一路”走深走实,行稳致远的关键一年。今年我国将举办“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这届论坛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产能合作为重点,在强化政策协调、重大项目建设、开拓多元化市场、加强金融保障、促进民心相通和规范境外投资方面下工夫。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高标准、高水平发展。 高燕还强调,企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实践者、受益者、探索者和建设的主体,贸促会致力于为中外企业开展对话交流、项目对接、寻求合作机会牵线搭桥。“我们将建立更加广泛的合作机制,拓展更加多元的交流渠道,搭建更加有效的服务平台,进一步凝聚各方共识,加强与各国企业的对接、市场对接、产业对接和战略对接”,高燕表示。 在推进贸易强国建设方面,高燕称,我国外贸发展形势严峻复杂,国际市场环境存在很多变数,外贸的新旧动能转换有待加快,外贸增长在今年压力增大。贸促会将依托已有的362个多双边工商合作机制,38个海外代表处,18万家会员企业和专业服务资源,打造一批专业性强、国际化水平高的会展论坛活动,深度参与第二届进博会,推动进博会越办越好,彰显包容开放合作新平台作用。加强信息咨询和培训工作,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支持企业利用跨境电商开展国际贸易,建设海外仓和境外组装转口基地,主动作用在政府部门不便做企业有需求但做不了的事,加强调查研究和建言献策,增强斗争精神,敢于斗争,善于斗争,配合有关部门开展中美经贸磋商。 在积极有效利用外资方面,高燕称,经过40年的发展,我国利用外资的规模跃居世界第二,但是,保护主义抬头影响跨国公司全球产业布局,国际引资竞争日趋激烈,不少国家要素成本比我国更低,政策优惠力度比我国更大,我国利用外资面临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的双重竞争。通过调研了解到,有的外资企业对中美经济贸易摩擦带来的不确定性日益加重。 她认为,现阶段,利用外资主要是引进外资发展的先进技术、经营理念、管理经验和市场机会,带动我国企业嵌入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和创新链。我国将完善外商投资负面清单制度,优化外商投资环境,加大区域开放力度,建设一批高质量国家经开区,进一步放宽外资市场的引入,加快电信、教育、医疗、文化等领域开放进程,在更加开放的条件下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目前,有关部门正推动出台《外商投资法》,形成新时代运用外资的基础性法律。“贸促会服务的对象包括内资企业和外资企业,我们将充分发挥在24个地方的营商环境监测中心和11个自贸实验区服务中心的作用,完善与外资企业的常态化联系机制,开展外商投诉工作,定期举办外资企业座谈会,推动构建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为我国对外商的次吸力增加多做贡献”。 此外,她还表示,贸促会将协助地方组织开展招商引资和项目对接工作,引导更多的外资企业到自贸实验区、国家级经开区和重点产业园区投资兴业。 在创新发展对外投资合作方面,高燕表示,当前,推进新一轮高水平开放必须推动对外投资健康发展、规范发展、创新发展,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参与国际合作。要明确国别产业导向,高质量建设好境外经贸合作区,支持企业在与美欧签有自贸协定的国家合理布局产业链,实现对美间接出口。加大对境外中资企业的服务力度,充分发挥境外中资企业商协会作用,引导企业遵循东道国法律法规,规范企业海外经营行为,树立中国投资的良好形象。 贸促会不仅致力于国内营商环境的建设,也一直致力于境外营商环境的建设,助力我国企业“走出去”行稳致远。 在深入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建设方面,高燕称,当前,国际经贸秩序深刻重塑,围绕世贸组织改革的话题增多,对我国参与国际经贸规则制定提出了新要求,要坚持多边贸易体制,维护世贸组织的主渠道地位,推动世贸组织进行必要改革,大力推动多边贸易体制和区域贸易两个轮子一起转,加快构建自贸区网络,推动G20、APEC、金砖国家等机制框架下的经贸合作,积极提出中国倡议,中国主张,有效维护我国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 “在全球经济治理变革中,政府的作用不可替代,工商界的作用也不可或缺,贸促会将顺应我国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转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的新趋势,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新变革中勇当引领者,精心筹办好北京世园会等重大主场外交和高层互访活动,组织更多的企业参与多边机制下的工商界活动,跟踪世贸组织改革进展,旗帜鲜明,反对保护主义,加强在国际多边组织的工作,积极参与国际商事规则标准制定,不断提升中国工商界在这些组织和规则制定中的制度性话语权和影响力”,她说。[详情]

工信部长:优化市场环境 强化竞争性政策基础性地位
工信部长:优化市场环境 强化竞争性政策基础性地位

  新浪财经讯 “第十届中国经济前瞻论坛”于2019年1月12日在北京举行。工信部部长苗圩出席并演讲。他表示,改革开放40年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制造业在快速发展,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也在大幅度的提升,近年来发达国家纷纷推进再工业化,加快对先进制造业重点领域的战略布局和政策支持,抢占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先机。制造业国际竞争呈现出日趋激烈的趋势。 同时,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也在明显抬头,冲击着全球战后形成的价值链和国际分工体系。基于规则的多边贸易体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像WTO,现在也酝酿着改革。虽然大家都同意改革,但是在怎么改的问题上出现了巨大的分歧。 他强调,应着力完善制度环境,突出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优化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强化竞争性政策的基础性地位,推动产业政策从差别化、选择性向普惠性、功能型转变。二、是提高科技创新对产业发展的支撑能力,下决心破解科技和产业发展两张皮的问题,强化目标导向、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打通基础研究应用伍、应用研究、产业化之间的衔接通道。三、是落实金融对制造业发展的支持政策,大力开发适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需要的金融类产品和服务。 以下为演讲摘编: 改革开放40年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制造业在快速发展,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也在大幅度的提升,近年来发达国家纷纷推进再工业化,加快对先进制造业重点领域的战略布局和政策支持,抢占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先机。制造业国际竞争呈现出日趋激烈的趋势。 同时,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也在明显抬头,冲击着全球战后形成的价值链和国际分工体系。基于规则的多边贸易体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像WTO,现在也酝酿着改革。虽然大家都同意改革,但是在怎么改的问题上出现了巨大的分歧。 我国的制造业发展外部环境也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在我国制造业发展处于转型升级、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面对新形势,新变化,习近平总书记在前不久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要坚定不移的建设制造强国,并把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2019年七项重点任务之首,作出了战略的部署,为制造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保持战略定力,办好自己的事的要求,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紧扣重要战略机遇期的新内涵,坚持新发展理念,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当中的决定性作用,加快构建引导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考核评价体系和政策体系。推动形成协调合理的产业结构,高效优化的资源配置,充满活力的供给主体和有效的制度供给,满足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的需求。 具体来讲要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工夫: 第一,着力提高创新的能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住了创新也就抓住了解决问题的牛鼻子。当前要加快在三个方面取得突破。 一是加强核心技术的攻关,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发挥国内市场优势,实施补短板工程,探索利用“揭榜挂帅”的机制加快突破关键领域的核心技术,把产业发展的主动权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 二是解决共性技术供给不足的问题,要面向关键领域的行业共性技术需求,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制造业创新中心,构建开放、协同、高效的共性技术研发的平台,打通从实验室产品到工厂化产品当中的共性技术的缺失问题。例如像专用的设备,专用的材料,先进的工艺、检测和标准等这些共性技术的平台,克服国外经常说的“死亡峡谷”,使我们科研成果的转化力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三是强化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作用,健全以需求为导向,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完善引导企业加大技术创新的投入,加大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力度,强化知识产权的保护和运用,形成有效的创新激励机制,激发企业创新创业的活力。 第二,着力优化结构,加快新旧动能的转换。我们要着眼于解决发展当中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加快传统产业的提质增效升级,要发挥好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性作用,加大制造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力度,引导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改造。推动制造模式和企业的形态发生根本性的转变,要引导要素资源向高科技、高附加值的行业去聚焦,加快发展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创造形成发展新动能。要推动现有的产业集聚区向先进制造业集群转型,提升产业链水平,培育和发展世界级的先进制造业集群。 第三,着力培育优质企业的集团,制造业强,企业必须强。近年来我国涌现出华为、格力等一批有些的企业,但总体而言这样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还是偏少,与发达国家相比,大多数企业在创新能力、品牌影响力和水平等方面与国际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要鼓励企业聚焦主业,做强做大,培育一批上下游协同,核心竞争力强的世界一流的制造业企业集团。要加大政策的扶持力度,优化公共服务,实施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行动计划,引导中小企业专注于细分领域,提升专业化的能力和水平,培育一批小巨人企业和单项冠军企业。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建设一支追求品质、追求卓越,勇于创新的企业家队伍。 第四,着力完善制度环境,当前要突出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优化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强化竞争性政策的基础性地位,推动产业政策从差别化、选择性向普惠性、功能型转变。鼓励引导各类所有制的企业内外资企业在开放、公平的环境下有效竞争,促进正向激励和优胜劣汰。 二、是提高科技创新对产业发展的支撑能力,下决心破解科技和产业发展两张皮的问题,强化目标导向、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打通基础研究应用伍、应用研究、产业化之间的衔接通道。要促进科技与产业的良性互动,协同发展。 三、是落实金融对制造业发展的支持政策,大力开发适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需要的金融类产品和服务。根据创新创业和企业城镇各阶段资金的需求特点,完善对制造业发展的全周期的金融服务。特别是加大对制造业中长期贷款的投入力度,现在贷款基本都是短期贷款,企业也无奈只能短贷长用。完善对先进制造业企业发行上市政策,完善融资担保机制,切实缓解制造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第五,着力扩大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制造业在不断地开放、合作、竞争中发展壮大,未来实现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也必然要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历史潮流,虽然现在有一些逆流,但是我们认为这个主流还是主导的,这是不可阻挡的。面向国际市场,全球资源,布局产业链和供应链,积极参与全球竞争,在竞争中实现共赢发展。要全面落实中央关于进一步扩大开放的决策部署,不断地提高制造业开放水平和层次,要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负面清单的管理制度,按照既定的时间点落实汽车、船舶、飞机等行业对外开放的政策。我们一般制造业都完成对外开放,没有特别准入的限制。要平等对待内外资的企业,切实保护外商的合法权益,特别是知识产权,为全球投资者营造一个稳定、公平、透明、法治化、可预期的营商环境。要更深度,更广泛的融入到全球的产业分工体系,推动“一带一路”的建设,鼓励企业加强国际合作,提高制造业服务全球市场的能力。 各位来宾,推动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与使命,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切实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总体部署,切实的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大力的推动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制造强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我们新的应有的贡献,谢谢大家![详情]

微博推荐

更多

新浪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1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