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数据及解读

7月新增人民币贷款8255亿超预期 M2同比增长9.2%
7月新增人民币贷款8255亿超预期 M2同比增长9.2%

7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62.9万亿元,同比增长9.2%,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2个和1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51.05万亿元,同比增长15.3%,增速比上月末高0.3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低10.1个百分点。[详情]

央行|2017年08月15日  16:01
7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22万亿 比上年同期多7415亿
7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22万亿 比上年同期多7415亿

初步统计,2017年7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22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7415亿元。其中,当月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9152亿元,同比多增4602亿元;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减少213亿元,同比少减188亿元[详情]

央行|2017年08月15日  16:00
7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168.01万亿 同比增长13.2%
7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168.01万亿 同比增长13.2%

2017年7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168.01万亿元,同比增长13.2%。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为114.31万亿元,同比增长13.5%;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余额为2.58万亿元,同比下降3.3%[详情]

央行|2017年08月15日  16:00
中金点评7月金融数据:财政存款飙升导致M2创新低
中金点评7月金融数据:财政存款飙升导致M2创新低

总体来看,7月份数据中较为超预期的是财政存款的大幅上升和M2的下滑。贷款投放整体仍偏快,信用债融资量有所恢复,因此社融增速有所回升,与M2形成背离。[详情]

新浪综合|2017年08月15日  17:43
海通姜超点评7月金融数据:贷款利率仍存上行压力
海通姜超点评7月金融数据:贷款利率仍存上行压力

从结果来看,银行间市场最具代表性的7天回购利率(DR007)总体在2.75%-3.0%的区间内运行,与16年上半年相比,DR007均值上行大约50bp,而同期银行一般贷款利率、房贷利率上行幅度不到20bp,这意味着贷款利率后续仍存上行压力。[详情]

新浪综合|2017年08月15日  17:37

投资消费数据及解读

统计局:前7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7.9% 增速回落
统计局:前7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7.9% 增速回落

2017年1-7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59761亿元,同比名义增长7.9%,增速比1-6月份回落0.6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投资40683亿元,增长10.0%,增速回落0.2个百分点。住宅投资占房地产开发投资的比重为68.1%。[详情]

国家统计局网站|2017年08月14日  10:01
前7个月民间固投增速回落至6.9% 东北同比下降9.8%
前7个月民间固投增速回落至6.9% 东北同比下降9.8%

2017年1-7月份,民间固定资产投资204640亿元,同比名义增长6.9%,增速比1-6月份回落0.3个百分点。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的比重为60.7%,与1-6月份持平。[详情]

国家统计局网站|2017年08月14日  10:01
前7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8.3% 第三产业增11.3%
前7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8.3% 第三产业增11.3%

2017年1-7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337409亿元,同比增长8.3%,增速比1-6月份回落0.3个百分点。从环比速度看,7月份比6月份增长0.61%。[详情]

国家统计局网站|2017年08月14日  10:00
统计局:7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4%
统计局:7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4%

017年1-7月份,全国网上零售额36617亿元,同比增长33.7%。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27820亿元,增长28.9%,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3.8%;在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中,吃、穿和用类商品分别增长24.9%、21.9%和31.7%。[详情]

国家统计局网站|2017年08月14日  10:02
1-7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8% 前值6.9%
1-7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8% 前值6.9%

2017年7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6.4%(以下增加值增速均为扣除价格因素的实际增长率),比6月份回落1.2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月加快0.4个百分点。[详情]

国家统计局网站|2017年08月14日  10:00
统计局解读7月经济数据: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强
统计局解读7月经济数据: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强

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生产需求平稳增长,就业物价形势稳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突出,转型升级和新动能成长步伐稳健,市场预期持续向好,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继续改善。[详情]

国家统计局网站|2017年08月14日  10:00

专家机构解读

统计局解读7月经济数据:洪涝高温去产能导致7月工业增速放缓
统计局解读7月经济数据:洪涝高温去产能导致7月工业增速放缓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毛盛勇表示,7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速比6月份有所放缓,主要原因有三个:一是今年7月份全国大面积的高温天气;二是今年部分南方地区洪涝灾害比较严重;三是加快淘汰一些环保不达标的过剩产能的力度。[详情]

证券时报|2017年08月14日  11:26
招商证券评7月经济数据:数据不及预期系市场过于乐观
招商证券评7月经济数据:数据不及预期系市场过于乐观

统计局周一公布数据显示,前7月工业累计增速达到6.8%,比去年同期高0.8个百分点。这表明今年的工业生产形势还是好于去年,经济稳中有进的整体形势并未打破,问题主要出在市场过于乐观的情绪,才使得本月经济数据看起来明显不及预期。[详情]

新浪综合|2017年08月14日  12:05
机构评7月经济数据:单月数据全面回落 走弱持续性仍需观察
机构评7月经济数据:单月数据全面回落 走弱持续性仍需观察

统计局周一公布数据显示,7月份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不及市场预期,同时较6月份大幅回落。机构分析师认为,7月经济无论是内外需求还是工业生产均拐头向下,这都意味着下半年经济依然面临较大下行压力。[详情]

一财网|2017年08月14日  13:05
姜超评7月经济数据:下半年依然面临较大下行压力
姜超评7月经济数据:下半年依然面临较大下行压力

经济依然承压。7月经济无论是内外需求还是工业生产均拐头向下。而地产销量大幅下滑、库存周期步入尾声、财政收支矛盾凸显、以及高基数效应来袭,都意味着下半年经济依然面临较大下行压力。[详情]

新浪综合|2017年08月14日  10:45
邓海清:经济数据全面不及预期 新周期论是后知后觉
邓海清:经济数据全面不及预期 新周期论是后知后觉

我们不认为央行需要进一步紧缩,而是应当维持“不松不紧”。一方面,此次7月经济数据全面低于市场预期,2017年大概率将维持1-2%的水平,这意味着央行不存在由于经济强复苏、再通胀而收紧货币政策的可能性。[详情]

新浪综合|2017年08月14日  11:25
机构评7月财政数据:下半年支出力度预计持续承压
机构评7月财政数据:下半年支出力度预计持续承压

财政部上周五公布数据显示,7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11.1%,比6月加快2.2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比增长5.4%,较上月回落13.7个百分点。1-7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10%。[详情]

界面|2017年08月14日  11:31
机构评7月经济数据:房地产面临继续下探压力
机构评7月经济数据:房地产面临继续下探压力

房地产将随着竣工期的到来,面临继续下探的压力,9月和11月是关键时点。受预算内资金、融资成本上升PPP对基建的支撑力度减弱、地方债务严监管等因素的制约,预计基建投资还将趋势性下滑,甚至由于上半年财政的透支可能会大幅回落。[详情]

新浪综合|2017年08月14日  11:04

CPI、PPI数据及解读

7月CPI涨幅回落至1.4% 猪肉价格下降15.5%
7月CPI涨幅回落至1.4% 猪肉价格下降15.5%

2017年7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4%。其中,城市上涨1.5%,农村上涨1.0%;食品价格下降1.1%,非食品价格上涨2.0%;消费品价格上涨0.5%,服务价格上涨2.9%。1-7月平均,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去年同期上涨1.4%。[详情]

国家统计局网站|2017年08月09日  09:32
7月PPI同比上涨5.5% 连续3个月持平
7月PPI同比上涨5.5% 连续3个月持平

2017年7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5.5%,环比上涨0.2%。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上涨7.0%,环比持平(涨跌幅度为0,下同)。1-7月平均,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6.4%,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上涨8.5%。[详情]

国家统计局网站|2017年08月09日  09:33
统计局解读:7月份CPI环比微涨 PPI由降转升
统计局解读:7月份CPI环比微涨 PPI由降转升

从环比看,7月份CPI上涨0.1%,走势基本平稳。食品价格下降0.1%,影响CPI下降约0.02个百分点。从同比看,7月份CPI上涨1.4%,涨幅比上月回落0.1个百分点。从环比看,7月份PPI由降转升,上涨0.2%,主要受钢材、有色金属等产品价格上涨影响。[详情]

国家统计局网站|2017年08月09日  09:34
邓海清评7月CPI:再通胀预期落空 PPI或回落至2%
邓海清评7月CPI:再通胀预期落空 PPI或回落至2%

7月CPI同比1.4%,再次低于市场预期,通胀数据依然维持在较为温和的水平。2016年以来,我们反复强调,“中国既没有滞胀,也没有通缩”,2016年以来中国CPI稳定在1-2%左右,我们的判断得到充分验证。[详情]

新浪综合|2017年08月09日  11:02

进出口数据及解读

7月进出口增速分别回落至14.7%和11.2% 顺差扩大1.4%
7月进出口增速分别回落至14.7%和11.2% 顺差扩大1.4%

据海关统计,今年前7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15.46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长18.5%。其中,出口8.53万亿元,增长14.4%;进口6.93万亿元,增长24%;贸易顺差1.6万亿元,收窄14.5%。[详情]

海关总署网站|2017年08月08日  10:09
邓海清:7月进出口创新低揭示经济动能高峰已过
邓海清:7月进出口创新低揭示经济动能高峰已过

7月进出口同比均创半年新低,反映出经济动能高潮已过,2017年经济没有“强复苏”,也没有“二次探底”。数据上看,7月出口同比11.2%,为上半年新低(2月低值属于春节因素),且低于2017年上半年同比14.92%。[详情]

新浪综合|2017年08月08日  11:39
专家评7月进出口数据:增速不及预期 基数效应显现
专家评7月进出口数据:增速不及预期 基数效应显现

7月出口增速低于市场预期,与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新出口订单分项回落一致。“综合来看,6月的高增速可能并非常态,叠加下半年出口基数的逐步抬升,需要修正10%以上出口增速将延续的预期。对下半年出口而言,增速与二季度持平即是改善。[详情]

界面|2017年08月08日  13:10

财新PMI及解读

7月财新服务业PMI微降至51.5 综合PMI升至四个月高位
7月财新服务业PMI微降至51.5 综合PMI升至四个月高位

8月3日公布的7月财新中国通用服务业经营活动指数(PMI),录得51.5,低于6月0.1个百分点。这一走势与官方服务业PMI一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服务业PMI为53.1,比上月回落0.7个百分点。[详情]

新浪综合|2017年08月03日  09:46
7月财新中国PMI分析:制造业再回暖 谨慎谈论新周期
7月财新中国PMI分析:制造业再回暖 谨慎谈论新周期

7月财新制造业PMI分项中,投入和产出价格指数继续攀升,均创四个月新高,但投入价格增速明显快于产出价格,所以我们或将看到7月PPI与PPIRM之间的倒挂缺口再度扩大,这会影响企业利润的进一步回升,也会拖累工业生产。[详情]

新浪综合|2017年08月03日  09:51

官方PMI及解读

7月制造业PMI为51.4% 比上月下降0.3个百分点
7月制造业PMI为51.4% 比上月下降0.3个百分点

2017年7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1.4%,比上月小幅回落0.3个百分点,与上半年均值基本持平,制造业总体走势平稳。[详情]

国家统计局网站|2017年07月31日  09:01
7月官方非制造业商务指数54.5% 环比回落0.4个百分点
7月官方非制造业商务指数54.5% 环比回落0.4个百分点

2017年7月份,中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4.5%,虽比上月回落0.4个百分点,但与上半年均值基本持平,非制造业继续保持稳中向好的发展势头。[详情]

国家统计局网站|2017年07月31日  09:04
统计局:石油加工及炼焦业等行业PMI连续3个月收缩
统计局:石油加工及炼焦业等行业PMI连续3个月收缩

调查结果显示,受产能过剩、结构调整等因素影响,石油加工及炼焦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行业PMI连续3个月位于收缩区间,低于制造业总体水平。此外,近四成企业反映劳动力成本上涨,企业用工成本压力依然较大。[详情]

国家统计局网站|2017年07月31日  09:03
邓海清评7月PMI:重申既没二次探底 也没经济过热
邓海清评7月PMI:重申既没二次探底 也没经济过热

对于央行货币政策,我们不认为央行需要进一步紧缩,而是应当维持“不松不紧”。此次7月制造业PMI数据出现一定回落,这意味着央行不存在由于经济强复苏而收紧货币政策的可能性;制造业PMI已连续10个月超过51,经济动力依然充足。[详情]

新浪综合|2017年07月31日  10:42
机构点评7月PMI:制造业投资稳定 并未现趋势性逆转
机构点评7月PMI:制造业投资稳定 并未现趋势性逆转

中信证券认为,7月份PMI回落属于正常波动,不能反映目前的中国经济周期趋势,经济向好的态势仍然没变。未来宏观政策从紧的大方向不会改变,但是在短期节奏上会有一些变化。在货币政策方面,上半年偏紧,下半年趋于缓和。[详情]

证券时报|2017年07月31日  10:48
兴证宏观评7月PMI数据:大中小企业分化进一步拉大
兴证宏观评7月PMI数据:大中小企业分化进一步拉大

产销放缓:生产调整快于需求,产品库存继续去化;量价分化:购进和出厂价格大幅跳升,PPI或短期回稳;大中小企业分化进一步拉大,供给侧的“分饼”仍在演绎;未来供给侧改革仍是主线,结构而非总量才是核心矛盾。[详情]

新浪综合|2017年07月31日  12:41
7月份工业利润增速放缓背后:短期因素影响
新华网 | 2017年08月27日 13:15
李大霄点评工业数据:效益改善利好股市
新浪财经 | 2017年08月27日 11:16
70城楼市整体降温 三四线城市房价上涨动力减弱
21世纪经济报道 | 2017年08月21日 00:03
70城房价环比涨幅持续降温 房贷收紧楼市加速去杠杆
新华网 | 2017年08月18日 17:32
7月房价数据:一线城市房价趋稳 热点城市活跃度再降
7月房价数据:一线城市房价趋稳 热点城市活跃度再降

  7月70城房价数据出炉:一线城市房价趋于稳定 热点城市活跃度再降 经济观察网 记者 谢敏敏 国家统计局今日发布了2017年7月份70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统计数据。 数据显示,7月份,15个一线和热点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同比涨幅继续全部回落,10个城市环比下降或持平;70个大中城市中一二线城市房价同比涨幅持续回落;70个大中城市中环比持平或下降城市个数增加。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刘建伟对该数据进行了解读。他指出,7月份,因地制宜、因城施策的房地产调控政策持续发挥作用,15个一线和热点二线城市房地产市场总体稳定。从同比看,15个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涨幅均比上月回落,回落幅度在0.8至4.9个百分点之间。从环比看,10个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下降或持平;5个城市微涨,最高涨幅为0.4%。 据测算,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价格同比涨幅均连续10个月回落,7月份比6月份分别回落1.7和2.0个百分点。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同比涨幅连续8个月回落,7月份比6月份回落0.8个百分点;二手住宅价格同比涨幅连续6个月回落,7月份比6月份回落0.5个百分点。 此外,7月份14个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持平或下降,比上月增加4个;16个城市二手住宅价格环比持平或下降,比上月增加6个。分城市看,一线城市房价环比趋于稳定,二三线城市涨幅有明显回落。初步测算,7月份,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持平,二手住宅价格下降0.1%。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价格环比均上涨0.4%,涨幅均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三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上涨0.6%,二手住宅价格上涨0.4%,涨幅均比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 安居客房产研究院首席分析师张波认为,这次数据强调了“二三线城市环比涨幅明显回落”,说明楼市调控效果已向二三线等城市进一步深化。 张波强调,从目前楼市的表现来看,政府调控在不断深化,和以往的调控不同,今年以来政府更注重解决楼市的根源性问题,无论是共有产权房还是租房政策,都是在长效机制上做文章,并通过不断试点,强化和积累经验。从安居客对用户的调研来看,7月购房者信心继续呈现下跌态势,购房者信心指数环比6月下降1.3%,这也是自今年5月以来,连续第3个月下跌。 另外,从安居客平台表现来看,7月份一线城市用户找房活跃度下降明显,活跃度平均下降了5.4%,其中深圳下降10.9%领跌。二三线活跃度平均下降了3.1%。 [详情]

经济观察网 | 2017年08月18日 13:57
北京深圳等9城新房价格下跌 专家预计楼市最高峰已过
北京深圳等9城新房价格下跌 专家预计楼市最高峰已过

  北京、深圳等9城新房价格都在跌,专家预计楼市最高峰已过去 澎湃新闻记者 陶宁宁 来源:澎湃新闻 8月18日,国家统计局今日发布2017年7月份70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统计数据显示,15个一线和热点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同比涨幅继续全部回落,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下降或持平城市扩大到10个,比6月份增加了一个城市。而在70个大众城市中,7月份有14个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持平或下降,比上月增加了4个。 全国房地产商会联盟主席顾云昌在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采访时表示,中国房地产市场本轮上升周期的最高峰已经过去,未来一段时间将会走向下行周期,2018年可能会出现房地产投资、销售和房价的低谷。 房价环比下降的城市又增多了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刘建伟解读7月份70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统计数据称,7月份,因地制宜、因城施策的房地产调控政策持续发挥作用,15个一线和热点二线城市房地产市场总体稳定。 从同比看,15个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涨幅均比上月回落,回落幅度在0.8至4.9个百分点之间。 从环比看,15个一线和热点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下降或持平的城市扩大到了10个。其中,有7个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出现下跌,北京、南京、郑州、成都均环比下跌0.1%;天津、福州、深圳则均下跌0.2%。另有三个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与上月持平,分别为上海、杭州和无锡。 而70个大中城市中,7月份有14个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持平或下降,比上月增加4个,其中9个城市环比下跌,5个城市环比持平;16个城市二手住宅价格环比持平或下降,比上月增加6个。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分析,7月份房屋销售市场继续降温,充分说明了购房政策效应的积极释放,房企在价格方面也会相对低调,适当会做让步,这样也会制约房价的上涨。 从房价涨跌城市数量来看,严跃进称,上涨的城市数量有所减少,而下跌的城市数量有所增加,这也充分说明了当前政策管控下,各类城市会基于不同的市场交易来决定产品的定价。 严跃进预测,随着淡季的到来,类似城市房价上涨的动力开始减弱,更多城市会加入适当降价促销的行列中来。 2018年可能是房地产周期低谷 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价格同比涨幅均连续10个月回落,7月份比6月份分别回落1.7和2.0个百分点。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同比涨幅连续8个月回落,7月份比6月份回落0.8个百分点;二手住宅价格同比涨幅连续6个月回落,7月份比6月份回落0.5个百分点。 分城市看,一线城市房价环比趋于稳定,二三线城市涨幅有明显回落。 根据国家统计局初步测算,7月份,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持平,二手住宅价格下降0.1%。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价格环比均上涨0.4%,涨幅均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三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上涨0.6%,二手住宅价格上涨0.4%,涨幅均比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 严跃进分析称,该数据说明房地产市场调控的有效,以及部分城市需求提前释放以后,当前交易开始降温,市场价格也开始回落或结束暴涨态势。 顾云昌也认为,此前各城市出台的一系列房地产调控措施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他指出,另一方面,房价增速的放缓甚至在一部分城市出现降价更多地是市场周期的规律。“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基本3年就有一个短周期。2016年底应该是本轮周期的最高峰,而现在已经出现回落。”顾云昌说,不同城市的表现会出现一定差异,但目前部分一二线城市已明显进入了下行周期,其他城市预计也会跟上。 顾云昌预测,中国房地产市场本轮周期的低谷预计将在2018年到来。“总体来说不会有大起大落的现象,但对于一些企业来说未来一段时间日子可能会比较难熬。我知道有些房企已经开始做准备了。” 完善租赁市场只是长效机制的一部分 除了因城施策各地从需求端发力的各种房地产调控政策之外,近期不少城市也密集出台了“租购并举”、“共有产权房”等政策。 那么租赁市场的完善和保障房体系的建设会不会对房价产生影响? 顾云昌解释,租赁市场此前的发展可谓相当缓慢,而现在一些人口净流入的大城市正在积极地完善租赁市场,而当租赁市场和保障房体系能在供应上形成一定大的体量时,确实可能会对城市的房价产生一定影响。 “但我们可以看到,在国外一些租赁市场相当健全的地区,房价仍然有可能出现短时间内大幅度的上涨。事实上,房价的波动与货币政策和土地的供应有着更密切的关系。”顾云昌说。 顾云昌表示,完善租赁市场和保障房体系只是房地产长效机制的一部分,而要令整个房地产市场更健康,则要从长效机制的各方面同时入手。“这将涉及到金融改革、土地改革和财税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详情]

澎湃新闻 | 2017年08月18日 13:46
7月70城房价同环比涨幅均收窄 二三线涨幅明显回落
路透社 | 2017年08月18日 11:30
统计局:7月一线房价趋于稳定 二三线环比涨幅回落
统计局:7月一线房价趋于稳定 二三线环比涨幅回落

  7月份一线城市房价趋于稳定  二三线城市环比涨幅明显回落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刘建伟解读7月份房价数据 国家统计局今日发布了2017年7月份70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统计数据。对此,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刘建伟进行了解读。 一、15个一线和热点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同比涨幅继续全部回落,10个城市环比下降或持平 7月份,因地制宜、因城施策的房地产调控政策持续发挥作用,15个一线和热点二线城市房地产市场总体稳定。从同比看,15个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涨幅均比上月回落,回落幅度在0.8至4.9个百分点之间。从环比看,10个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下降或持平;5个城市微涨,最高涨幅为0.4%。 二、70个大中城市中一二线城市房价同比涨幅持续回落 据测算,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价格同比涨幅均连续10个月回落,7月份比6月份分别回落1.7和2.0个百分点。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同比涨幅连续8个月回落,7月份比6月份回落0.8个百分点;二手住宅价格同比涨幅连续6个月回落,7月份比6月份回落0.5个百分点。 三、70个大中城市中环比持平或下降城市个数增加 7月份,14个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持平或下降,比上月增加4个;16个城市二手住宅价格环比持平或下降,比上月增加6个。分城市看,一线城市房价环比趋于稳定,二三线城市涨幅有明显回落。初步测算,7月份,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持平,二手住宅价格下降0.1%。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价格环比均上涨0.4%,涨幅均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三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上涨0.6%,二手住宅价格上涨0.4%,涨幅均比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 [详情]

国家统计局网站 | 2017年08月18日 09:33
7月外占结售汇双双改善 跨境资金流动趋于平衡
第一财经日报 | 2017年08月17日 03:59
任泽平:货币政策可能进观望阶段 不会很快降准
任泽平:货币政策可能进观望阶段 不会很快降准

  企业融资需求回升,验证新周期——点评7月金融数据 文  方正宏观固收任泽平、杨为敩、甘源 事件:7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 12200亿元人民币,预期 10000亿元人民币,前值17762亿元人民币。新增人民币贷款 8255亿元人民币,预期 8000亿元人民币,前值 15400亿元人民币。M2同比 9.2%,再创历史新低,预期 9.5%,前值 9.4%。M1同比 15.3%,预期 14%,前值 15%。 点评: 1、核心观点:7月融资表现出明显的韧性,中长期企业贷款和债券融资加速明显,与产能出清带来的ROA及毛利率的回升息息相关,验证供给出清新周期。流动性及预期出现了边际好转,新增贷款的期限明显拉长,债券融资出现了明显改善。7月贷款增速加快,剔除基数效应干扰,实际规模增速偏稳,而社融加快与信贷和直接融资加快有关。受银行对“两高一剩”行业限贷以及货币条件偏紧影响,未来社融和贷款难以显著回升,这将进一步压制新增产能,并放大供求缺口,拉长企业盈利改善和资产负债表修复的时间。M2的下降与去杠杆政策和地方政府债天量发行有关,M1加速显示风险偏好短时回升。但受货币条件紧张和去杠杆的影响,预计后期M2仍会稳中趋降,货币政策可能会进入稳健观望阶段,不会很快降准。 当前宏观形势最关键的问题是供求缺口扩大,在需求侧基本平稳的情况下,2012年以来市场自发出清,叠加2016年以来的供给侧改革和环保压力,以及2017年2-3季度第四批中央环保督查和供给侧改革加码扩围,供求缺口扩大,这是导致周期品价格大涨、企业盈利持续改善、资产负债表修复时间超预期的根本原因。近期有一些前期对经济乐观的观点开始转空,但我们维持经济多头判断。如果说2季度是检验经济多空的关键时点,最终以繁荣顶点和可怕时滞完败、商品和周期股在新周期论战升级中大涨结束,那么3季度是检验前期经济多头是基于供给侧出清还是基于需求侧波动的关键时点。 我们在2月首提新周期(《新常态新周期新牛市》),4月系统论证(《站在新周期的起点上——来自产能周期的多维证据》),6月以来加码推荐(《新周期宣言》)。我们再次强调,供给出清新周期是产能周期的第三个阶段,描述的是供给出清进入尾声、行业集中度提升、剩者为王、企业盈利改善、资产负债表修复、为新一轮产能扩张蓄积能量的状况。经过长达六年的去产能、通缩和资产负债表调整,我们正站在新周期的起点上。股市关注的是供给出清带来的企业盈利改善,债市关注的是需求波动带来的交易性和配置性机会。A股市场推荐两个方向:供给出清新周期,无论是消费、周期、金融还是成长,估值和业绩能够匹配;三季度主题投资活跃,比如一带一路、京津冀、雄安、国企混改、军工、新能源汽车等领域。 2、7月新增贷款为8255亿元,贷款余额同比增速为13.2%,比前值加快0.3%。贷款增速加快大部分为基数作用所致,去年7月新增贷款仅为4636亿元,较低的基数对贷款余额同比增速影响为0.5%;此外,7月对非银金融机构贷款净偿还851亿元,对狭义贷款的拉动为0.15%,此二者的影响基本可解释贷款余额增速的加快幅度。 3、7月贷款存在两个结构变化,其一是新增贷款期限明显拉长,短期贷款及票据融资增长较弱,尤其是票据融资净增量为-1662亿元,增速继续放缓1.4%;相应地,中长期贷款净增量为8876亿元,比前期有0.1%的加速;其二是居民户贷款在放缓,企业户贷款在加速。尤其值得重视的是中长期企业贷款新增4332亿元,比前期加速1.1%,而居民按揭贷款新增4544亿元,比前值减速0.8%。 贷款期限拉长源自于流动性及其预期自7月以来出现了好转,流动性出现了超越季节性的宽松,从而致使实体经济维持流动性稳定的资金需求出现下降;居民户按揭贷款放缓来自于房地产销售的减速,相应地,在经济韧性面前,中长期企业贷款继续保持高增态势。 4、7月社融新增规模为12200亿元,存量同比增速为12.8%,增速比前月回升0.4%,社融加快更多来自于企业中长期贷款和直接融资的超预期。其一是企业债7月净发行2840亿元,是去年11月以来的最高值,在流动性改善及二级市场交投更加活跃的环境下,二级市场正在带动一级市场回暖;其二是信托新增规模仍在高位,在更大程度上和房地产投资资金来源今年的整体缩水有关。 5、在资金利率的高企下,融资的韧性与产能出清带来的ROA及毛利率的回升息息相关。随着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及产能出清,实体ROA达到4.9%,毛利率达到19.1%,均为2011年以来最高;资金回报率的好转引致企业对资金成本的敏感性在变弱。但是,当前偏低的超储率仍然不容忽视,银行的流动性存量不足,导致融资从间接融资向直接融资的外溢比较明显。 但受货币条件紧张的影响,未来社融和贷款仍难以显著回升。银行仍然对“两高一剩”行业限贷,同时当前资金利率相对经济名义增长率和资金回报率来说明显偏高,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融资加快的空间。 6、7月M2增速为9.2%,比前值继续回落0.2%,主要原因有三。其一,去杠杆政策继续导致存款派生继续放缓;其二,M2并不包括财政存款,财政存款在7月明显上升11600亿元(与7月地方政府债巨量发行7538亿元有关),对M2存在明显负面影响;其三,贷款及派生存款的加速是基数导致的数字幻觉,并没有给M2带来增量。对于M1来说,其增速则加快0.3%,在更大程度上与直接融资活跃以及实体层面的风险偏好有所上升有关。 M1、M2可能延续稳中趋降。下半年去杠杆政策延续,继续对M2产生压制作用;M1的回升可能属暂时性回升,在融资继续加快的空间有限的情况下,实体层面的流动性和风险偏好很难明显改观。 7、货币政策可能会进入稳健观望阶段,不会很快出台降准等宽松政策。一则实体层面和融资层面的韧性不足以很快导致宽松政策的出台;二则在当前经济名义增长率偏高的情况下,去杠杆政策和房地产调控仍然延续,宽松的货币政策和扩张的期限利差明显与去杠杆政策的初衷相悖。[详情]

泽平宏观 | 2017年08月16日 08:30
7月份工业利润增速放缓背后:短期因素影响
7月份工业利润增速放缓背后:短期因素影响

  短期因素影响7月份工业利润增速放缓 新华社北京8月27日电(记者陈炜伟)国家统计局2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1至7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42481.2亿元,同比增长21.2%,增速比1至6月份放缓0.8个百分点。7月份当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16.5%,增速比6月份放缓2.6个百分点。 “利润增速放缓主要受极端高温天气条件下部分企业放假、停产等短期非经济因素影响。总体看,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企业效益同比呈现好转态势,工业利润继续保持较高增速。”国家统计局工业司工业效益处处长何平说。 1至7月份,在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37个行业利润总额同比增加,4个行业减少。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3.7倍,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1倍,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45.6%,汽车制造业增长11.9%,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15.3%,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由同期亏损转为盈利,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利润总额同比下降31.7%。 1至7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9.8万亿元,同比增长13.1%;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6.09%,同比提高0.41个百分点;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5.72元,同比减少0.04元;产成品存货周转天数为13.7天,同比减少0.8天;应收账款平均回收期为37.1天,同比减少1天。 7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5.8%,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 何平分析,工业企业降成本成效有所扩大,降低企业杠杆率取得积极进展,企业资金周转持续加快,利润率同比进一步提高。[详情]

李大霄点评工业数据:效益改善利好股市
李大霄点评工业数据:效益改善利好股市

  新浪财经讯 国家统计局8月27日公布,1-7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42481.2亿元,同比增长21.2%。保持了较高的增速,其中在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37个行业利润总额同比增加。对此,李大霄对新浪财经独家表示:这说明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企业效益同比呈现大面积好转态势,对股票市场回暖有明显正面作用,也对近段时间的强势行情提供强有力的支持。[详情]

70城楼市整体降温 三四线城市房价上涨动力减弱
70城楼市整体降温 三四线城市房价上涨动力减弱

  70城楼市整体降温 三四线城市房价上涨动力减弱 本报记者 张敏 北京报道 导读 房地产调控政策持续发酵,以及楼市传统淡季的到来,使得7月单月的楼市成交量骤降四成。这也成为引发房价涨幅收窄的主因。在传统的“金九银十”到来之前,这种趋势恐不会改变,但此后的变化情况仍需观察。 房地产调控与楼市淡季的叠加效应,使得全国房价涨势进一步回落。 8月1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报告显示,全国70个大中城市中,有14个城市的新建商品住宅(不含保障房)价格在7月出现持平或下跌,比6月增加4个,下跌的城市以热点一二线城市为主。 总体来看,70个大中城市的新房价格仍然呈上涨趋势,但无论环比还是同比,涨幅都有明显回落。其中,从今年4月以来,三四线城市就领跑涨幅榜,如今该趋势仍在持续,北海、南宁、金华、韶关成为房价涨幅较大者。 分析人士指出,房地产调控政策持续发酵,以及楼市传统淡季的到来,使得7月单月的楼市成交量骤降四成。这也成为引发房价涨幅收窄的主因。在传统的“金九银十”到来之前,这种趋势恐不会改变,但此后的变化情况仍需观察。 房价涨幅整体收窄 数据显示,今年7月,有9个城市的新房价格出现环比下滑,除安庆、泉州外,其余7个均为热点一二线城市,分别为北京、天津、南京、福州、郑州、深圳、成都,降幅为0.1%和0.2%。 5个房价持平的城市,同样以一二线城市为主,分别为上海、杭州、无锡、宜昌和惠州。 其余热点一二线城市中,大部分的新房价格涨幅出现收窄。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刘建伟在解读这一现象时表示,“因地制宜、因城施策的房地产调控政策持续发挥作用。” 由于承受的调控政策最为严厉,最近几个月来,热点一二线城市逐渐淡出房价涨幅榜,并出现下跌态势。北京的新房价格已经连续两个月环比下降,成都则连续三个月保持负增长。 房价上涨的城市,则以三四线城市为主。7月,北海的新房价格以1.5%的环比涨幅位居榜首,南宁、金华、韶关上涨1.3%,蚌埠、桂林上涨1.2%。 从今年4月开始,三四线城市就全面“接管”涨幅榜,这也体现出政策对一二线城市的调控效果,以及楼市资金向三四线城市的溢出效应。但随着这波需求释放,三四线城市的房价也出现颓势。今年5月,新房价格上涨最快的蚌埠,环比涨幅达到3.4%;到7月,涨幅最高的北海仅为1.5%。 伟业我爱我家集团副总裁胡景晖分析认为,在各种严格的限购、限贷甚至限售政策的制约下,一二线城市的交易热度不高,价格涨幅开始缩小或回调,整体调控成效较为显著。相比之下,三四线城市在去库存的政策引导下,楼市热度较高,房价普遍上涨,但涨幅也在回落,市场逐步趋向平稳。 “整体来看,房价涨幅放缓的趋势已经明确。”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表示。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今年7月,70大中城市新房价格平均环比上涨0.49%,涨幅创最近5个月的新低,正在接近本轮调控(今年3月)前的水平。70城新房价格平均同比上涨9.32%,创最近10个月以来的新低。 商品房成交缩量 若结合成交量数据来看,7月房价出现平稳并不显得意外。根据国家统计局此前发布的数据,7月单月,全国商品住宅销售面积10085万平方米,环比6月的16834万平方米,下滑40.1%;当月商品住宅销售额7789亿元,环比下滑38.4%。这两组数据均创下今年3月以来的新低。 其中,今年7月,东、中、西部的商品住宅成交量均由6月的上涨,转为下滑,东北区域的成交量则一直处于下滑过程中。 按照量价的互动逻辑,成交量的下滑,势必会传导到房价上,并对房价走势带来影响。 张大伟认为,房地产调控政策持续发酵,是导致成交量下滑的主因。今年3月以来,新一轮房地产调控政策席卷而来,并覆盖了几乎全部一二线城市和热点区域。受此影响,一二线城市的成交量迅速下滑。三四线城市曾因吸纳了楼市的溢出资金而一度火爆,但因市场体量较小,热度也很快冷却。 与此同时,7月是传统淡季。如果缺乏利好政策的刺激,成交量的下滑也是常态。 北京一上市房企相关负责人还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从上市企业的财务结算周期来看,为了把半年报做得“漂亮”,房企往往会在6月发力,甚至不惜透支下半年的业绩。因此,7月单月的业绩通常并不出色。 按照张大伟的观点,由于缺乏新的刺激性因素,这种趋势可能延续到8月。但在经过持续的去库存之后,不少城市(尤其是三四线城市)的库存规模已降至低位,若9月迎来市场旺季,房价恐有进一步上涨的动力。 上述房企人士也表示,今年的房地产市场最关键因素还是政策。“如果一二线城市的调控政策不放松,企业在这些区域的业绩,以及整体利润都会受到影响,企业的价格策略也会出现调整,有可能会出现降价出货的情况。”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还显示,最近几个月来,南京、上海、杭州、合肥、郑州等热点城市的新房价格都在涨与跌之间徘徊,并未出现明确的上涨或下跌态势。对于广州、深圳等城市来说,作为市场先行指标的二手房价格,多数时间内也保持着上涨态势。 上述受访者普遍认为,下半年的市场热度总体不及上半年,但市场的绝对交易规模仍然在高位。未来除关注三四线城市的房价变化外,也需强化一二线楼市调控政策的执行,并避免高价地等因素影响房价预期。[详情]

70城房价环比涨幅持续降温 房贷收紧楼市加速去杠杆
70城房价环比涨幅持续降温 房贷收紧楼市加速去杠杆

  新华社上海8月18日电题:70城房价环比涨幅持续降温楼市销量呈现整体回落 新华社记者郑钧天 18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7年7月份70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显示,以北上深为代表的热点城市楼市继续降温,三四线城市房价开始领涨全国。在房地产信贷持续收紧的环境下,全国楼市销量正呈现整体回落态势。 一二线城市房价降温并现下行态势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与6月相比,7月70个大中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价格上涨的城市有56个,比上个月少4个;下降的城市有9个,比上个月多3个。环比价格变动中,最高增幅为广西北海的1.5%,最大跌幅为安徽安庆的0.3%。 以一线城市为代表的全国热点城市房价持续降温。7月份,国家统计局监测的全国15个热点城市中,有10个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下降或持平;5个城市微涨,最高涨幅为广州的0.4%。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刘建伟称,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价格环比均上涨0.4%,涨幅均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三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上涨0.6%,二手住宅价格上涨0.4%,涨幅均比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 据国家统计局测算,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价格同比涨幅均连续10个月回落,7月份比6月份分别回落1.7和2.0个百分点。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同比涨幅连续8个月回落,7月份比6月份回落0.8个百分点;二手住宅价格同比涨幅连续6个月回落,7月份比6月份回落0.5个百分点。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认为,整体来看,全国房价涨幅放缓趋势已经明确。 三四线房价“逆袭”实现“接力上涨” 尽管一二线热点城市整体降温、并现下行态势,但三四线城市房价却实现“接力上涨”。例如,位列7月份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增幅前十位的城市,除西安以外均为三线城市。 中国指数研究院数据显示,三四线城市已成为行业销售增长的主要动力,如建德、余姚、清远、盐城等地的销售面积同比增幅已超过50%。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亦显示,今年前7月,虽然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均现回落,但三四线城市集中的中西部地区商品房销售量价却增长迅速。中部地区前7个月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分别同比增长18.0%和28%,西部地区增长20%和36.5%,远高于全国整体增速14.0%和18.9%。 克而瑞集团CEO张燕认为,在调控高压让一二线城市房价“哑火”的同时,三四线楼市今年一改颓势,成功“逆袭”。三四线城市房价之所以会“站在风口上”,主要是因为供求关系和需求外溢产生的“红利”。 此外,一二线楼市在调控政策持续收紧、成交整体降温的大环境下,房地产开发企业逐渐把三四线城市作为“拼规模”的主战场。如重点布局三四线城市的碧桂园和恒大均在今年前7月实现销售金额突破2800亿元的“佳绩”。“我们布局的方式是先抢占一二线城市,再辐射三四线城市。”旭辉集团董事长林中表示。 房贷收紧楼市加速去杠杆 去年以来,个人住房贷款占新增信贷比重过大的问题引发市场的高度关注。进入7月后,信贷有进一步收紧趋势。 央行近日发布数据显示,7月份,以房贷为主的居民中长期贷款增加4544亿元,环比回落289亿元,同比回落229亿元。 上海首套房利率优惠也在持续收紧,目前普遍在基准利率的9.5折及以上,更多的银行甚至开始实行基准利率甚至1.1倍利率。南京的房贷额度则更为“吃紧”。机构数据显示,7月份南京地区的17家银行中,首套利率最低为基准利率,最高为基准利率上浮20%。 全国多个二三线城市的银行首套房贷利率亦出现上浮。“融360”数据显示,7月全国首套房平均利率为4.99%,相当于基准利率1.02倍,环比上升2.25%,同比上升12.38%。7月份,全国35个城市的533家银行中,超九成的银行已无首套房房贷利率优惠。 申万宏源数据显示,7月全国房地产销售增速由6月的21.4%降至2%。上海中原地产高级分析师卢文曦认为,房贷额度吃紧、房贷利率提高以及放款时间增加,让购房者在价格谈判方面处于被动地位,因此入市意愿开始减弱。 易居智库研究总监严跃进认为,楼市去杠杆势在必行。在一二线城市紧控房贷的情况下,如果环一线城市的三四线楼市信贷宽松,将可能再度引发投资投机者的炒房热潮。持续加杠杆会让购买力本就不足的农民工等刚需望而却步,购房有效需求进一步减少。(完)[详情]

7月房价数据:一线城市房价趋稳 热点城市活跃度再降
7月房价数据:一线城市房价趋稳 热点城市活跃度再降

  7月70城房价数据出炉:一线城市房价趋于稳定 热点城市活跃度再降 经济观察网 记者 谢敏敏 国家统计局今日发布了2017年7月份70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统计数据。 数据显示,7月份,15个一线和热点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同比涨幅继续全部回落,10个城市环比下降或持平;70个大中城市中一二线城市房价同比涨幅持续回落;70个大中城市中环比持平或下降城市个数增加。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刘建伟对该数据进行了解读。他指出,7月份,因地制宜、因城施策的房地产调控政策持续发挥作用,15个一线和热点二线城市房地产市场总体稳定。从同比看,15个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涨幅均比上月回落,回落幅度在0.8至4.9个百分点之间。从环比看,10个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下降或持平;5个城市微涨,最高涨幅为0.4%。 据测算,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价格同比涨幅均连续10个月回落,7月份比6月份分别回落1.7和2.0个百分点。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同比涨幅连续8个月回落,7月份比6月份回落0.8个百分点;二手住宅价格同比涨幅连续6个月回落,7月份比6月份回落0.5个百分点。 此外,7月份14个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持平或下降,比上月增加4个;16个城市二手住宅价格环比持平或下降,比上月增加6个。分城市看,一线城市房价环比趋于稳定,二三线城市涨幅有明显回落。初步测算,7月份,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持平,二手住宅价格下降0.1%。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价格环比均上涨0.4%,涨幅均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三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上涨0.6%,二手住宅价格上涨0.4%,涨幅均比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 安居客房产研究院首席分析师张波认为,这次数据强调了“二三线城市环比涨幅明显回落”,说明楼市调控效果已向二三线等城市进一步深化。 张波强调,从目前楼市的表现来看,政府调控在不断深化,和以往的调控不同,今年以来政府更注重解决楼市的根源性问题,无论是共有产权房还是租房政策,都是在长效机制上做文章,并通过不断试点,强化和积累经验。从安居客对用户的调研来看,7月购房者信心继续呈现下跌态势,购房者信心指数环比6月下降1.3%,这也是自今年5月以来,连续第3个月下跌。 另外,从安居客平台表现来看,7月份一线城市用户找房活跃度下降明显,活跃度平均下降了5.4%,其中深圳下降10.9%领跌。二三线活跃度平均下降了3.1%。 [详情]

北京深圳等9城新房价格下跌 专家预计楼市最高峰已过
北京深圳等9城新房价格下跌 专家预计楼市最高峰已过

  北京、深圳等9城新房价格都在跌,专家预计楼市最高峰已过去 澎湃新闻记者 陶宁宁 来源:澎湃新闻 8月18日,国家统计局今日发布2017年7月份70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统计数据显示,15个一线和热点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同比涨幅继续全部回落,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下降或持平城市扩大到10个,比6月份增加了一个城市。而在70个大众城市中,7月份有14个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持平或下降,比上月增加了4个。 全国房地产商会联盟主席顾云昌在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采访时表示,中国房地产市场本轮上升周期的最高峰已经过去,未来一段时间将会走向下行周期,2018年可能会出现房地产投资、销售和房价的低谷。 房价环比下降的城市又增多了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刘建伟解读7月份70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统计数据称,7月份,因地制宜、因城施策的房地产调控政策持续发挥作用,15个一线和热点二线城市房地产市场总体稳定。 从同比看,15个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涨幅均比上月回落,回落幅度在0.8至4.9个百分点之间。 从环比看,15个一线和热点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下降或持平的城市扩大到了10个。其中,有7个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出现下跌,北京、南京、郑州、成都均环比下跌0.1%;天津、福州、深圳则均下跌0.2%。另有三个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与上月持平,分别为上海、杭州和无锡。 而70个大中城市中,7月份有14个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持平或下降,比上月增加4个,其中9个城市环比下跌,5个城市环比持平;16个城市二手住宅价格环比持平或下降,比上月增加6个。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分析,7月份房屋销售市场继续降温,充分说明了购房政策效应的积极释放,房企在价格方面也会相对低调,适当会做让步,这样也会制约房价的上涨。 从房价涨跌城市数量来看,严跃进称,上涨的城市数量有所减少,而下跌的城市数量有所增加,这也充分说明了当前政策管控下,各类城市会基于不同的市场交易来决定产品的定价。 严跃进预测,随着淡季的到来,类似城市房价上涨的动力开始减弱,更多城市会加入适当降价促销的行列中来。 2018年可能是房地产周期低谷 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价格同比涨幅均连续10个月回落,7月份比6月份分别回落1.7和2.0个百分点。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同比涨幅连续8个月回落,7月份比6月份回落0.8个百分点;二手住宅价格同比涨幅连续6个月回落,7月份比6月份回落0.5个百分点。 分城市看,一线城市房价环比趋于稳定,二三线城市涨幅有明显回落。 根据国家统计局初步测算,7月份,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持平,二手住宅价格下降0.1%。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价格环比均上涨0.4%,涨幅均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三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上涨0.6%,二手住宅价格上涨0.4%,涨幅均比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 严跃进分析称,该数据说明房地产市场调控的有效,以及部分城市需求提前释放以后,当前交易开始降温,市场价格也开始回落或结束暴涨态势。 顾云昌也认为,此前各城市出台的一系列房地产调控措施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他指出,另一方面,房价增速的放缓甚至在一部分城市出现降价更多地是市场周期的规律。“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基本3年就有一个短周期。2016年底应该是本轮周期的最高峰,而现在已经出现回落。”顾云昌说,不同城市的表现会出现一定差异,但目前部分一二线城市已明显进入了下行周期,其他城市预计也会跟上。 顾云昌预测,中国房地产市场本轮周期的低谷预计将在2018年到来。“总体来说不会有大起大落的现象,但对于一些企业来说未来一段时间日子可能会比较难熬。我知道有些房企已经开始做准备了。” 完善租赁市场只是长效机制的一部分 除了因城施策各地从需求端发力的各种房地产调控政策之外,近期不少城市也密集出台了“租购并举”、“共有产权房”等政策。 那么租赁市场的完善和保障房体系的建设会不会对房价产生影响? 顾云昌解释,租赁市场此前的发展可谓相当缓慢,而现在一些人口净流入的大城市正在积极地完善租赁市场,而当租赁市场和保障房体系能在供应上形成一定大的体量时,确实可能会对城市的房价产生一定影响。 “但我们可以看到,在国外一些租赁市场相当健全的地区,房价仍然有可能出现短时间内大幅度的上涨。事实上,房价的波动与货币政策和土地的供应有着更密切的关系。”顾云昌说。 顾云昌表示,完善租赁市场和保障房体系只是房地产长效机制的一部分,而要令整个房地产市场更健康,则要从长效机制的各方面同时入手。“这将涉及到金融改革、土地改革和财税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详情]

7月70城房价同环比涨幅均收窄 二三线涨幅明显回落
7月70城房价同环比涨幅均收窄 二三线涨幅明显回落

  中国7月70城房价同环比涨幅均收窄 二三线城市涨幅明显回落 路透北京8月18日 - 在信贷从严、调控不放松的环境下,中国房地产市场稳中趋缓,7月房价指数同环比涨幅均收窄,其中同比涨幅降至近一年低位,环比涨幅则是半年来首次收窄。 路透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周五公布数据测算,今年7月70个大中城市新建住宅销售价格指数同比升9.7%,连涨22个月,但涨幅连续第八个月收窄,为2016年8月来的低位。 从环比看,7月新建住宅销售价格较上月上涨0.4%,连涨27个月,但涨幅不及前月的0.7%,这也是环比涨幅半年来首度收窄。 “一线城市房价环比趋于稳定,二三线城市涨幅有明显回落。”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刘建伟表示,初步测算,7月份,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持平,二手住宅价格下降0.1%。 他指出,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价格环比均上涨0.4%,涨幅均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三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上涨0.6%,二手住宅价格上涨0.4%,涨幅均比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 统计局数据显示,重点城市中,北京与上海7月新建住宅销售价格指数同比分别上涨8.9%和7.3%,深圳则同比上涨0.5%。京沪深新建住宅价格指数环比分别为-0.1%、持平和-0.2%。 刘建伟称,7月份,14个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持平或下降,比上月增加四个;16个城市二手住宅价格环比持平或下降,比上月增加六个。 他并指出,因地制宜、因城施策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在7月持续发挥作用,15个一线和热点二线城市房地产市场总体稳定。从同比看,15个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涨幅均比上月回落,回落幅度在0.8至4.9个百分点之间。从环比看,10个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下降或持平;五个城市微涨,最高涨幅为0.4%。 路透测算并显示,70个大中城市二手住宅价格指数7月同比上涨8.8%,环比上涨0.4%。 刘建伟称,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价格同比涨幅均连续10个月回落,7月比6月分别回落1.7和2.0个百分点。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同比涨幅连续八个月回落,7月比6月回落0.8个百分点;二手住宅价格同比涨幅连续六个月回落,7月比6月回落0.5个百分点。 该数据为路透根据统计局数据测算所得新建住宅销售价格,统计局2011年2月起不再计算和发布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价涨幅的平均数。(完)[详情]

统计局:7月一线房价趋于稳定 二三线环比涨幅回落
统计局:7月一线房价趋于稳定 二三线环比涨幅回落

  7月份一线城市房价趋于稳定  二三线城市环比涨幅明显回落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刘建伟解读7月份房价数据 国家统计局今日发布了2017年7月份70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统计数据。对此,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刘建伟进行了解读。 一、15个一线和热点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同比涨幅继续全部回落,10个城市环比下降或持平 7月份,因地制宜、因城施策的房地产调控政策持续发挥作用,15个一线和热点二线城市房地产市场总体稳定。从同比看,15个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涨幅均比上月回落,回落幅度在0.8至4.9个百分点之间。从环比看,10个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下降或持平;5个城市微涨,最高涨幅为0.4%。 二、70个大中城市中一二线城市房价同比涨幅持续回落 据测算,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价格同比涨幅均连续10个月回落,7月份比6月份分别回落1.7和2.0个百分点。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同比涨幅连续8个月回落,7月份比6月份回落0.8个百分点;二手住宅价格同比涨幅连续6个月回落,7月份比6月份回落0.5个百分点。 三、70个大中城市中环比持平或下降城市个数增加 7月份,14个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持平或下降,比上月增加4个;16个城市二手住宅价格环比持平或下降,比上月增加6个。分城市看,一线城市房价环比趋于稳定,二三线城市涨幅有明显回落。初步测算,7月份,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持平,二手住宅价格下降0.1%。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价格环比均上涨0.4%,涨幅均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三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上涨0.6%,二手住宅价格上涨0.4%,涨幅均比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 [详情]

7月外占结售汇双双改善 跨境资金流动趋于平衡
7月外占结售汇双双改善 跨境资金流动趋于平衡

  外占结售汇双双改善 跨境资金流动趋于平衡 徐燕燕 人民银行周三(8月16日)公布,2017年7月外汇占款余额减少46亿元人民币,较6月的343.15亿元,降幅大幅收窄。国家外汇管理局同日公布了当月银行结售汇数据,结售汇逆差155亿美元,较上月的209亿美元,逆差规模进一步收窄。 加上此前公布的外汇储备余额也出现连续6个月小幅回升,种种迹象表明,我国跨境资金流动逐渐回到平衡的格局。招商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谢亚轩表示,下半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仍将是“双向波动”,中国跨境资本外流的压力虽不大,但依然存在。 外汇收支弱平衡 数据显示,7月央行口径外汇占款余额减少46亿元人民币,至21.5万亿元,为连续第21个月下降,但是降幅较6月的343.15亿元大幅收窄。 央行外汇占款自今年2月以来降幅就较此前减少,市场人士预计,随着外汇市场供求趋于平衡,跨境资金流出压力减缓,下半年央行外汇占款的缩减幅度将进一步收窄,甚至恢复小幅正增长。 谢亚轩表示,随着外汇市场供求已经相对均衡,央行向外汇市场供给外币的意愿减弱,而商业银行也可以自求平衡。这意味着央行外汇占款,与其他跨境资金流动指标,如结售汇、涉外收付款、央行官方外汇储备之间的差额和变动方向出现分化。 外汇局同日公布的银行结售汇数据佐证了上述判断。7月银行结售汇逆差155亿美元,环比下降26%,其中,银行代客结售汇逆差63亿美元,下降53%。当月远期结售汇签约顺差26亿美元,连续第4个月保持顺差。今年上半年银行结售汇累计逆差938亿美元,比2016年同期1738亿美元的逆差规模大幅收窄。 外汇局新闻发言人称,7月份我国跨境资金流动延续基本平衡格局,境内主体涉外收支行为更加平稳有序:第一,市场主体结汇意愿保持稳定,购汇意愿继续下降;第二,企业使用外币融资的积极性稳步提高;第三,个人购汇有所回落。 7月银行客户结汇与涉外外汇收入之比为62%,下降1个百分点;银行客户购汇与涉外外汇支出之比为63%,较6月回落4个百分点。企业用于偿还境内外汇贷款的购汇规模处于近几年较低水平,环比下降46%。7月个人购汇环比和同比分别下降35%和27%。 此外,外汇局近日公布的外汇储备数据显示,截至7月末,外汇储备余额3.08万亿美元,较6月底上升239亿美元,为连续第6个月回升,已站稳3万亿美元。专家预计,今年下半年外汇储备余额仍将维持小幅波动。 外汇局新闻发言人在答记者问中表示,今年以来,我国经济稳中向好态势更趋明显,市场预期更加稳定,推动外汇形势明显好转。未来我国跨境资金流动将保持总体稳定,经济基本面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国内市场扩大开放的效果有望逐步显现,境内主体对外资产负债调整也将趋于平稳。 资本外流压力仍存 资本外流压力趋缓,外汇收支趋于平衡,也与人民币汇率企稳有关。但这并不意味着资本外流的形势已经彻底扭转。谢亚轩表示,当前人民币汇率的“价”和跨境资本净变化的“量”已经出现背离。 二季度以来,美元整体走弱,主要货币对美元多数升值,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也有所升值。8月16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6779元,下调90个基点。但上周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连续五个交易日(8月7日至11日)上涨,人民币中间价调升586个基点。今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已累计升值约3.67%。 谢亚轩指出,人民币走强是内外多方面原因的结果:美元持续疲弱是最主要的外部因素,内部因素主要是逆周期因子被引入中间价报价机制。他观察国内跨境资金流动的多项指标显示,国际资本流动形势和国内外汇市场供求关系并非近期人民币走强的主要原因。 央行外汇市场自律机制秘书处今年5月末宣布,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报价模型中引入逆周期因子,进一步优化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逆周期因子有助于中间价更好地反映宏观经济基本面,有助于对冲外汇市场的顺周期波动,使中间价更加充分地反映市场供求的合理变化,并且提高报价机制的规则性和透明度。 央行近日发布的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也指出,引入逆周期因子不会改变外汇供求的趋势和方向,只是适当过滤了外汇市场的“羊群效应”。 谢亚轩认为,在加入逆周期调节因子之后,市场对人民币汇率的预期分化,不能简单由当前人民币汇率的持续升值来推断国内外汇市场供求关系变化。逆周期因子的引入并非单方向助推人民币升值,下半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仍将是“双向波动”。中国跨境资本外流的压力虽不大,但依然存在,央行外汇占款难以显著增长,通过该方式对银行流动性的补充较少、银行“负债荒”的局面难改。[详情]

任泽平:货币政策可能进观望阶段 不会很快降准
任泽平:货币政策可能进观望阶段 不会很快降准

  企业融资需求回升,验证新周期——点评7月金融数据 文  方正宏观固收任泽平、杨为敩、甘源 事件:7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 12200亿元人民币,预期 10000亿元人民币,前值17762亿元人民币。新增人民币贷款 8255亿元人民币,预期 8000亿元人民币,前值 15400亿元人民币。M2同比 9.2%,再创历史新低,预期 9.5%,前值 9.4%。M1同比 15.3%,预期 14%,前值 15%。 点评: 1、核心观点:7月融资表现出明显的韧性,中长期企业贷款和债券融资加速明显,与产能出清带来的ROA及毛利率的回升息息相关,验证供给出清新周期。流动性及预期出现了边际好转,新增贷款的期限明显拉长,债券融资出现了明显改善。7月贷款增速加快,剔除基数效应干扰,实际规模增速偏稳,而社融加快与信贷和直接融资加快有关。受银行对“两高一剩”行业限贷以及货币条件偏紧影响,未来社融和贷款难以显著回升,这将进一步压制新增产能,并放大供求缺口,拉长企业盈利改善和资产负债表修复的时间。M2的下降与去杠杆政策和地方政府债天量发行有关,M1加速显示风险偏好短时回升。但受货币条件紧张和去杠杆的影响,预计后期M2仍会稳中趋降,货币政策可能会进入稳健观望阶段,不会很快降准。 当前宏观形势最关键的问题是供求缺口扩大,在需求侧基本平稳的情况下,2012年以来市场自发出清,叠加2016年以来的供给侧改革和环保压力,以及2017年2-3季度第四批中央环保督查和供给侧改革加码扩围,供求缺口扩大,这是导致周期品价格大涨、企业盈利持续改善、资产负债表修复时间超预期的根本原因。近期有一些前期对经济乐观的观点开始转空,但我们维持经济多头判断。如果说2季度是检验经济多空的关键时点,最终以繁荣顶点和可怕时滞完败、商品和周期股在新周期论战升级中大涨结束,那么3季度是检验前期经济多头是基于供给侧出清还是基于需求侧波动的关键时点。 我们在2月首提新周期(《新常态新周期新牛市》),4月系统论证(《站在新周期的起点上——来自产能周期的多维证据》),6月以来加码推荐(《新周期宣言》)。我们再次强调,供给出清新周期是产能周期的第三个阶段,描述的是供给出清进入尾声、行业集中度提升、剩者为王、企业盈利改善、资产负债表修复、为新一轮产能扩张蓄积能量的状况。经过长达六年的去产能、通缩和资产负债表调整,我们正站在新周期的起点上。股市关注的是供给出清带来的企业盈利改善,债市关注的是需求波动带来的交易性和配置性机会。A股市场推荐两个方向:供给出清新周期,无论是消费、周期、金融还是成长,估值和业绩能够匹配;三季度主题投资活跃,比如一带一路、京津冀、雄安、国企混改、军工、新能源汽车等领域。 2、7月新增贷款为8255亿元,贷款余额同比增速为13.2%,比前值加快0.3%。贷款增速加快大部分为基数作用所致,去年7月新增贷款仅为4636亿元,较低的基数对贷款余额同比增速影响为0.5%;此外,7月对非银金融机构贷款净偿还851亿元,对狭义贷款的拉动为0.15%,此二者的影响基本可解释贷款余额增速的加快幅度。 3、7月贷款存在两个结构变化,其一是新增贷款期限明显拉长,短期贷款及票据融资增长较弱,尤其是票据融资净增量为-1662亿元,增速继续放缓1.4%;相应地,中长期贷款净增量为8876亿元,比前期有0.1%的加速;其二是居民户贷款在放缓,企业户贷款在加速。尤其值得重视的是中长期企业贷款新增4332亿元,比前期加速1.1%,而居民按揭贷款新增4544亿元,比前值减速0.8%。 贷款期限拉长源自于流动性及其预期自7月以来出现了好转,流动性出现了超越季节性的宽松,从而致使实体经济维持流动性稳定的资金需求出现下降;居民户按揭贷款放缓来自于房地产销售的减速,相应地,在经济韧性面前,中长期企业贷款继续保持高增态势。 4、7月社融新增规模为12200亿元,存量同比增速为12.8%,增速比前月回升0.4%,社融加快更多来自于企业中长期贷款和直接融资的超预期。其一是企业债7月净发行2840亿元,是去年11月以来的最高值,在流动性改善及二级市场交投更加活跃的环境下,二级市场正在带动一级市场回暖;其二是信托新增规模仍在高位,在更大程度上和房地产投资资金来源今年的整体缩水有关。 5、在资金利率的高企下,融资的韧性与产能出清带来的ROA及毛利率的回升息息相关。随着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及产能出清,实体ROA达到4.9%,毛利率达到19.1%,均为2011年以来最高;资金回报率的好转引致企业对资金成本的敏感性在变弱。但是,当前偏低的超储率仍然不容忽视,银行的流动性存量不足,导致融资从间接融资向直接融资的外溢比较明显。 但受货币条件紧张的影响,未来社融和贷款仍难以显著回升。银行仍然对“两高一剩”行业限贷,同时当前资金利率相对经济名义增长率和资金回报率来说明显偏高,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融资加快的空间。 6、7月M2增速为9.2%,比前值继续回落0.2%,主要原因有三。其一,去杠杆政策继续导致存款派生继续放缓;其二,M2并不包括财政存款,财政存款在7月明显上升11600亿元(与7月地方政府债巨量发行7538亿元有关),对M2存在明显负面影响;其三,贷款及派生存款的加速是基数导致的数字幻觉,并没有给M2带来增量。对于M1来说,其增速则加快0.3%,在更大程度上与直接融资活跃以及实体层面的风险偏好有所上升有关。 M1、M2可能延续稳中趋降。下半年去杠杆政策延续,继续对M2产生压制作用;M1的回升可能属暂时性回升,在融资继续加快的空间有限的情况下,实体层面的流动性和风险偏好很难明显改观。 7、货币政策可能会进入稳健观望阶段,不会很快出台降准等宽松政策。一则实体层面和融资层面的韧性不足以很快导致宽松政策的出台;二则在当前经济名义增长率偏高的情况下,去杠杆政策和房地产调控仍然延续,宽松的货币政策和扩张的期限利差明显与去杠杆政策的初衷相悖。[详情]

机构预测降准窗口可能开启 分析:降准外央行还有工具
机构预测降准窗口可能开启 分析:降准外央行还有工具

  金融去杠杆显效?M2增速创新低 分析称“降准”外央行还有工具,对刚需房贷支持力度不减 新京报讯 (记者宓迪 金彧 陈鹏)在五月跌入个位数后,广义货币M2增速连降,连续三个月低于10%,创近期新低。昨日央行公布的金融数据显示,7月末,M2余额162.9万亿元,同比增长9.2%。此外,被认为主要为房贷的住户部门中长期贷款增加4544亿元,占全部新增人民币贷款的55%。 分析认为,受去杠杆因素影响,广义货币增速略低于此前可能成为常态;而在一连串房地产调控政策之外,信贷结构中对刚需房贷支持力度仍然未减。 M2创新低 受金融系统去杠杆影响 广义货币M2是货币统计的一个口径,一般来说,包括了流通中的现金、活期存款以及定期存款等指标,这被金融机构当作判断经济运行、预测金融市场的风向标之一。 对于M2创下新低,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告诉新京报记者,这主要是金融去杠杆效果的影响。 “总的来看,尽管M2增速创下历史新低,但不必过于担忧。”温彬认为,这主要是金融去杠杆效果显现。此外,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也在逐渐加大。他援引数据称,银行正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增加表内信贷投放,这项数据比2014-2016年同期均值多出2000亿元。 对7月数据而言,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报告指出,信贷回落与财政存款增加构成M2稳中有降重要因素。“信贷较上月大幅回落7092亿,与此同时缴税因素使得财政存款7月大幅增加1.16万亿,两者共同作用下对7月M2增速形成了较强的拖累。” 实际上,央行相关部门负责人曾在5月份货币信贷数据答记者问时有过说明。“估计随着去杠杆的深化和金融进一步回归为实体经济服务,比过去低一些的M2增速可能成为新的常态。”上述负责人指出,“随着市场深化和金融创新,影响货币供给的因素更加复杂,M2的可测性、可控性以及与经济的相关性亦有下降,对其变化可不必过度关注和解读。” 降准?央行还有其他货币政策工具 近来,也有分析人士把降低存款准备金率这一选项提到台前,而这将给股市、楼市等市场带来全面影响。广发证券报告指出,基于外汇占款连续下降、人民币汇率稳中有升、去杠杆效果显现等因素,降准窗口可能会再次开启。 对此,中金所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赵庆明分析,在贯彻“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的目标上,央行可以在降准以及MLF等流动性管理工具(可以投放货币)之间作出选择。 “外汇占款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对新京报记者指出,“最初我们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时候,其中目的之一就是对冲外汇占款过多的增加。” 不过,2014年开始,外汇占款从之前的大幅增长变成了基本上下降的状态,这在2015年8·11汇改后更加明显。 “外汇占款对于基础货币,上升是做加号,下降是做减号,从这个角度来说,上升是要提准,下降是要降准。”他分析,“但是,恰恰是从2014年年初开始,央行又创造了PSL、MLF等一系列流动性管理工具,通过这些工具向市场注入流动性,这几个加起来可能达到八九万亿左右。” 赵庆明认为,未来是不是要降准,实际上是留给央行做的一个“选择题”:即在这些工具之间取得平衡,不降准,增加这些流动性管理工具的操作力度也是选项之一。 对刚需住房力度不减 从结构看,住户部门中长期贷款增加4544亿元,占全部新增人民币贷款的55%,较上个月回升24个百分点。温彬认为,房贷占比回升主要受企业贷款占比下降影响;而从新增房贷规模看,略低于今年前7个月的平均值,说明银行对刚需住房支持力度不减。 此前央行公布的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也强调了这一点。报告指出,截至6月末,全国保障性住房开发贷款余额为3.0万亿元,同比增长36.2%,保障房信贷支持力度仍然较大。 不过,个人住房贷款则在6月末增速回落至30.8%,较年内最高点低6个百分点;利率方面,个人住房贷款利率略有上升,6月加权平均利率为4.69%,显示紧缺程度有所提高。 央行此前第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严格执行差别化信贷政策,限制信贷流向投资投机性购房”将是下一阶段主要政策思路之一——这也和此前央行方面多次公开表态保持一致。[详情]

7月流动性缓和 连平:全面降准既没必要也不可能
7月流动性缓和 连平:全面降准既没必要也不可能

  7月流动性缓和 全面降准不太可能 徐燕燕 王佳昕 周二(8月15日)央行公布了7月信贷数据。其中,M2(广义信贷)增速9.2%低于预期,再度刷新历史新低;人民币贷款增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量同比均超预期。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这表明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仍保持快速增长,金融去杠杆之后,银行对实体经济支持不减。 由于前一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多项经济指标略有回落,有观点认为,为提高对实体经济的资金支持,存在降准的必要性。但接受第一财经采访的专家认为,目前全面降准既没有必要性也没有可能性。 M2续创新低,但信贷社融超预期 央行数据显示,7月末M2余额162.9万亿元,同比增长9.2%。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2个和1个百分点,亦低于市场预期。 今年以来,M2增速持续下滑,先是跌破10%,随后不断刷新历史低点。央行此前表示,未来M2增速低于10%将成为常态。 连平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M2增速持续降低主要还是因为最近一段时间监管收紧,规范表外业务,抑制同业业务的增长,给M2带来下行的压力。 而从考量实体经济融资情况的两个重要指标——信贷增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量来看,两者较去年同期有所增长,并均超出市场预期。 7月新增人民币贷款8255亿元,同比多增3619亿元。从结构来看,住户部门中长期贷款增加4332亿元,占全部新增人民币贷款的55%,较上月回升24个百分点。 7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22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7415亿元。比2014~2016年同期均值多2000亿元。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9152亿元,同比多增4602亿元,社融仍主要来自表内。包括委托贷款、信托贷款、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在内的表外社融则合计减少644亿元。 连平认为,社融增长规模较大,说明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保持了较快增长。同时,新增人民币贷款规模也超过了此前预期的8000亿元,7月份地方政府发债偿还银行贷款的规模有限,说明这一数据较真实地反映了实体经济的信贷需求。 “新增人民币贷款超预期的原因是,银行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同时,房贷占比回升主要受企业贷款占比下降影响。但从新增房贷规模看,略低于今年前7个月的平均值,说明银行对刚需住房支持力度不减。”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 温彬认为,尽管M2增速创下历史新低,但不必过于担忧。金融去杠杆效果显现,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加大。 值得关注的还有,7月企业债券融资显著回升至2840亿元,环比多增3009亿元,同比多增632亿元,申万宏源宏观首席分析师李慧勇表示,这反映出7月的流动性环境和市场情绪有所缓和。 央行近日发布的《2017年第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下称《报告》)中指出,逐步探索将更多金融活动和金融市场纳入宏观审慎管理框架。提出将进一步加强对同业业务的监管,拟于2018年一季度评估时,将资产规模5000亿元以上的银行发行的一年以内同业存单纳入宏观审慎评估体系(MPA)同业负债占比指标进行考核。 全面降准既没必要也不可能 就在7月信贷数据公布前,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主要经济数据出现不同程度的回落,超出市场预期。 同时,不可否认的是金融去杠杆的过程中,货币政策的“稳健中性”实则偏紧,已经传导至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央行《报告》显示,截至6月末,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小幅上升。6月,非金融企业及其他部门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5.67%,同比上升0.41个百分点。与此同时,从利率浮动情况看,执行上浮、基准利率的贷款占比上升。 有观点认为,金融去杠杆效果已经显现,为提高对实体经济的资金支持,存在降准的必要性,而人民币汇率企稳也给降准提供可能性。 连平认为,尽管货币政策不宜继续收紧,但目前的种种数据并没有显示出有全面降准的必要性。而且,根据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给出的政策基调来看,货币政策放松的可能性并不存在。 连平指出,降准一次对于银行业的资金量供给来说影响并不大,但是其信号作用很大,暗示央行的货币政策将朝向“松”的方向走。在目前的政策背景下,可能性极低。但并不排除结构性的降准,针对一些小微、三农、普惠金融的银行,支持其加大信贷投放。 中信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明明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货币政策的核心问题还是结构调整。去杠杆必然会导致货币增速下降,但重点还是要解决结构性问题。央行可以适当增加短期流动性的供给,但不是再走“大水漫灌”的老路。 央行周二公布的数据显示,7月货币市场利率已经较6月有所下调。7月份银行间市场同业拆借加权平均利率为2.82%,质押式债券回购加权平均利率为2.9%。而6月份同业拆借加权平均利率为2.94%,质押式回购加权平均利率为3.03%。 《报告》称下阶段货币政策将保持总量稳定,综合运用价、量工具和宏观审慎政策加强预调微调,调节好货币闸门。同时还指出,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组合,合理安排工具搭配和操作节奏,“削峰填谷”维护流动性基本稳定。 本周二,央行通过MLF(中期借贷便利)续作向市场净投放1120亿元中长期资金,创4月以来最高净投放。超量续作MLF,维稳资金面的意图明显,“央行已经在做了。”明明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详情]

前7月非金融类对外投资降幅收窄 房产文体同比降8成
前7月非金融类对外投资降幅收窄 房产文体同比降8成

  前7月我国对外投资结构持续优化 房产文体同比降八成承包工程显著带动出口 每经记者 李彪 8月15日,商务部合作司和外资司负责人分别介绍了今年前7个月我国对外投资合作情况和吸收外资情况。 2017年1~7月,我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境外企业新增非金融类直接投资同比下降44.3%。虽然同比降幅依然较高,但与今年1~6月相比降幅有所收窄。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对外投资行业结构持续优化。在对外非理性投资监管加强的背景下,房地产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对外投资同比分别下降81.2%和79.1%;另一方面,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大项目多,显著带动货物出口增长。 非金融类对外投资降幅收窄 2017年1~7月,我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48个国家和地区的4411家境外企业新增非金融类直接投资,累计实现投资572亿美元,同比下降44.3%,非理性对外投资得到进一步有效遏制。 而在2017年1~6月,我国境外投资者共对全球145个国家和地区的3957家境外企业进行了非金融类直接投资,累计投资额481.9亿美元,同比下降45.8%。这意味着,我国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降幅在进一步收窄,1~7月的同比下降幅度已经接近今年1月份水平。 中国产业海外发展协会秘书长和振伟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我国对外投资结构正在不断调整、优化,监管机构加强了对外投资的审核,以控制非理性对外投资。预计今年全年来看,对外非金融直接投资同比降幅应该会继续收窄的走势。 对于1~7月对外投资合作的情况,商务部合作司负责人介绍,主要存在三方面的主要特点: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合作稳步推进;行业结构持续优化;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大项目多。 据了解,今年1~7月,我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的50个国家有新增投资,合计76.5亿美元,占同期总额的13.4%,比去年同期增加5.7个百分点。在“一带一路”沿线的61个国家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合同额780.9亿美元,占同期总额的57.7%,同比增长32.6%;完成营业额382.3亿美元,占同期总额的49.3%,同比增长8.4%。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1~7月,在我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中,房地产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对外投资同比分别下降81.2%和79.1%,仅占同期对外投资总额的2%和1%,对外投资主要流向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以及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占比分别为28.7%、18.4%、12.9%和11.2%。和振伟认为,下一步对房地产、娱乐业对外投资的审查力度应当还会继续加强。 与此同时,我国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775.6亿美元,同比增长0.6%,新签合同额1352.7亿美元,同比增长18.7%。据商务部披露,1~7月,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在5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384个,合计1072.7亿美元。对外承包工程带动货物出口84.6亿美元,同比增长20.4%,高于同期货物贸易出口增幅。 新设立外资企业1.7万家 与对外投资的大幅下降相比,1~7月我国吸收外资继续保持平稳的状态。 商务部外资司负责人介绍,2017年1~7月,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7703家,同比增长12%;实际使用外资金额4854.2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2%。 在今年1月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出现同比下降9.2%之后,我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同比降幅逐步缩减,而6月单月实际使用外资金额还出现了2.3%的同比增长。 对此和振伟表示,我国实际使用外资的情况正在不断转好,各级政府对外资进入中国投资提出了一系列的优惠、便利政策,这方面的力度还在加大,下半年有望继续转好。 商务部外资司负责人称,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吸收外资继续增长。高技术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373.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3%。其中,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分别增长85.4%、9.8%和6.3%。 值得关注的是,在其他制造业中,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同比增长328.4%,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同比增长21.2%,通用设备制造业同比增长15.1%。其他现代服务业继续保持增长,如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同比增长12.9%,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同比增长23%,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同比增长20.8%。 而从区域来看,中部地区仍保持较快增长:1~7月,中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36.2%。[详情]

7月新增信贷同比大增 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不减
7月新增信贷同比大增 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不减

  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不减 7月新增信贷同比大增 ⊙记者 李丹丹 ○编辑 陈羽 表外转表内的趋势在持续,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亦没有减弱。 这是央行昨日公布的最新金融统计数据显示出的趋势。7月通常被视为传统的信贷小月,但是刚刚过去的7月,新增贷款却达到8255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78%。其中,中长期贷款依然占据较大比重。与此同时,当月社会融资增量中,表外融资继续收缩,合计减少644亿元。 虽然信贷和社会融资数据符合政策调控的意图,但是广义货币(M2)的增速却继续下跌,创下历史新低。市场主流观点认为,M2增速下滑以及超额存款准备金率下降由多方因素造成,货币政策的总基调并不会因此改变,仍将持续稳健中性。 表外回表内趋势延续 数据显示,7月新增人民币贷款8255亿元,同比多增3619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占比较大。 分部门看,住户部门贷款增加5616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1071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4544亿元;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增加3535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626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4332亿元,票据融资减少1662亿元。 从社会融资的结构看,银行体系“开正门,堵偏门”的动作仍在持续,表内信贷依旧占据大头,表外融资继续收窄。7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22万亿元,其中当月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9152亿元,而表外融资合计减少644亿元。表外融资统计口径包括委托贷款、信托贷款和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 中金固收团队指出,企业的融资需求从表外非标融资转回到表内贷款融资的趋势没有变化,压缩票据规模,投放居民和企业中长期贷款仍是银行目前主要的信贷策略。 值得指出的是,信用债融资明显恢复。7月企业债券融资增加2840亿元,为今年以来的最高值。而6月尚为减少209亿元。中金固收团队认为,恢复金融市场正常的直接融资功能符合货币当局的政策意图,下半年的企业债尤其是城投债的净融资仍将有所恢复。 M2虽低 货币政策有望不变 此次公布的系列数据中,M2因为持续保持低位继续受到市场关注。截至7月末,M2余额同比增长9.2%,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2个和1个百分点,继续创下历史新低。 究其原因,7月财政存款大幅增加,达到1.16万亿元,这导致居民和企业存款下降明显,进而拖累M2增速。确实,数据显示,7月住户存款减少7515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减少3697亿元。 目前市场的一个主流观点认为,随着去杠杆的深化和金融进一步回归为实体经济服务,M2低速增长或将继续。中金固收团队也认为,下半年M2虽然未必会继续明显下滑,但要出现大幅回升也较为困难,可能总体在9%-10%区间内震荡。 央行在最新一期的货币政策执行报告里指出,当前M2增速比过去低一些,需要全面客观认识。此前M2增长较快与金融深化有关,主要体现为同业、理财等业务发展较快,但金融深化进程并非是线性的,为了兴利除弊也会有一定起伏,比如近期M2增速有所降低正是加强金融监管、缩短资金链条、减少多层嵌套的合理反映。 “随着市场深化和金融创新,影响货币供给的因素更加复杂,M2的可测性、可控性以及与经济的相关性亦在下降,对其变化可不必过度关注。”央行如是说。 人民银行参事盛松成建议,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可视为M2的有益对照和补充,其对整个社会流动性状况衡量的准确性甚至可能超过M2。 最近有一些市场声音认为,由于M2、超额存款准备金率等较低,外汇占款持续下降,同时人民币汇率贬值压力减弱,降准的时间窗口已经打开。 对此,盛松成指出,当其他方式可以达到增加货币供应量的目的时,央行不一定要通过降准这一方式,降准最大的问题在于会向市场释放货币政策宽松的信号,而这与当前货币政策的总基调不符。因此,央行更倾向于通过SLF、MLF等工具达到调节流动性的目的。 上述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也强调,下一阶段将保持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实施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组合,合理安排工具搭配和操作节奏,“削峰填谷”维护流动性基本稳定。[详情]

新周期的虚与实:是可笑提法还是难得投资机遇期?
新周期的虚与实:是可笑提法还是难得投资机遇期?

  新周期的虚与实:是可笑的提法,还是难得一遇的投资机遇期? 澎湃新闻记者 蒋梦莹 来源:澎湃新闻 随着7月主要经济数据的公布,关于“新周期”的论战又进入了一个小高潮。 8月14日,国家统计局发言人毛盛勇在介绍7月经济数据时就“新周期”发表看法。他认为,这实际上是一个学术上的争论,核心问题是怎么看当前中国经济和下一步的走势。确实,激烈的新周期论战背后反映了市场对中国经济存在严重的多空分歧。 新周期论战的上一个小高潮发生在6月经济数据公布之时。6月数据的全面回暖,让新周期赞同者志得意满;而刚刚公布的7月经济数据较6月出现了明显回落,新周期反对者则显得扬眉吐气。 这一轮关于“新周期”论战的起点可追溯到今年2月,方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发表了题为《新常态 新周期 新牛市——2017年宏观经济展望》的演讲。任泽平认为,中国经济步入增速换挡期“经济L型”的一横,正站在“新周期”的起点上。 与一般讨论的经济周期包括短期的库存周期(基钦周期,3年左右)、中长期的设备投资周期(朱格拉周期,10年左右)、长期的建筑周期(库兹涅茨周期,30年左右)、超长期的创新周期(康德拉耶夫周期,60年左右)不一样,任泽平说的新周期为“产能周期”。他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一共经历了四轮产能周期,平均每轮周期持续10年左右,目前正处于去产能周期的尾部,也即新周期的起点上,而在股票市场上则对应新牛市。 天风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刘煜辉认为,新周期其实就是老故事,是一个周期的幻象,只是被人为地插上了“新周期”和“产能出清”的标签。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则向澎湃新闻表示,“产能周期”是可笑的提法,只有库存周期,就是补库存、去库存,不能编一个词来偷换概念,而历史上有无数个库存周期。李迅雷认为,这一轮还是处于经济结构的调整过程,不是新的周期,如果说处于经济学上的哪个周期,中国经济现在正处于库兹涅茨周期的下行阶段。 中国7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 6.4%,增速创今年1-2月份来新低,预期 7.1%,前值 7.6%。东方IC 资料 同样的数据,不同的解读 中国7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4%,增速创今年1-2月份来新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4%,增速创今年1-2月份来新低。1-7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名义增长7.9%,增速比1-6月份回落0.6个百分点;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8.3%,预期8.6%,前值 8.6%;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名义增长6.9%,增速比1-6月份回落0.3个百分点。 九州证券邓海清指出,7月经济数据全面不及预期,经济数据全面回落揭示经济动能高峰已过,“新周期论”实属“后知后觉”。海通证券姜超认为,库存周期是上半年工业回暖的主要驱动因素,而随着PMI(采购经理指数)产品库存和原材料库存增速见顶回落,库存周期步入尾声得到确认,下半年工业生产回落成为必然。姜超进一步认为,经济周期见顶,经济下行承压。 同样的数据,任泽平有另一种解读。任泽平认为,7月数据的下滑与环保督查和供给侧改革压制生产以及新增产能有关,而这进一步验证供给出清新周期。任泽平进一步认为,在需求侧基本平稳的情况下,2012年以来市场自发出清,叠加2016年以来的供给侧改革和环保压力,以及2017年二三季度第四批中央环保督查和供给侧改革加码扩围,供求缺口扩大,这是导致周期品价格大涨、企业盈利持续改善、资产负债表修复时间超预期的根本原因。 “产能周期”虚与实 除了对经济学概念的理解存在偏差之外,关于“新周期”的论战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对当前和未来中国经济形势的判断。 李迅雷认为,所谓的新一轮周期是源于钢材、水泥等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然而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只是表象,首先是众所周知的去产能的效果;以及基建投资和三四线城市房地产新开工面积的增速见底回升。 瑞穗证券亚洲董事总经理沈建光向澎湃新闻表示,钢材煤炭的上涨不仅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基建投资有关,跟全球经济回暖也有关系。所谓的新周期其有道理的方面在于煤炭钢铁的过剩产能被去除了,但另一方面也应该看到在全球经济复苏的背景下,出口增长由负转正,拉动了需求,这是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系不大的;同时,也应该看到过去的经济刺激下,杠杆率大幅提高了,对于赞成新周期的那一派是不能否认杠杆率过高存在的问题的。 李迅雷向澎湃新闻进一步指出,“新周期新在哪里,含糊其辞,新周期应该是新一轮的经济上行周期,现在还面临着经济下行的压力,中央经济会议认识到了经济下行的压力,才会提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才会提到‘新常态’,这是对经济形势的判断,今后两三年内还是走L型。” 李迅雷认为,中央对中国经济的一些判断,与新周期的说法是大相径庭的。李迅雷指出,2011年到现在经济仍旧处在一个下行的周期当中,也就是所谓的“新常态”,这对中国经济结构转型是有好处的,要去杠杆、去库存、去产能;如果新的经济周期开始,就应该是反过来的,应该增加产能才是,而现如今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三去一补”,是对前期杠杆率过高的问题逐一进行解决。 还有分析师认为,CPI的低位就是对“新周期论”最好的反驳,如果确实处于新周期,CPI应该相应升温。7月份CPI上涨1.4%,涨幅比上月回落0.1个百分点。CPI涨幅自2月份开始已经连续6个月低于2%,持续维持在低位运行。 不妨谈谈“改革周期” 除了通常意义上的经济周期之外,制度改革是影响中国经济走向的另一大要素。套用“周期”这一热词,中国经济亦随“改革周期”沉浮。 在1978年之后这一巨大的改革逻辑下,经济增速得到大力提升,但由于改革在各领域和各时间段的推行呈现出“停、缓、急”,这样也就相应地产生经济波动。新时代证券副总裁、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认为,以此作为解释逻辑,我们就会发现1978 年改革开放以来,以经济体制改革为背景来计算经济周期,中国就经历了整整两个完整的经济周期:第一轮改革经济周期起始于1978 年的改革开放政策的出台,结束于1992 年新的一轮改革启动;第二轮改革经济周期是1992 年中国政府开始启动新的一轮改革,到2013年新的一轮改革酝酿。 1978年至2013年这35年间,中国经济规模增长20多倍,年均实现了9.9%的高增速,某种意义上这是“制度创新”对潜在增速的释放。沈建光指出,1978年以来有好多轮的“供给侧改革”带来的增长,第一轮是从农业包产到户改革,第二轮是乡镇企业等工业改革,第三轮是国企改革,第四轮是房改以及加入WTO(世界贸易组织),现在可以算作是进入到第五个阶段,IT互联网行业、物流行业进入到了变革期。[详情]

商务部:前7月房地产业对外投资同比下降81.2%
商务部:前7月房地产业对外投资同比下降81.2%

  商务部合作司负责人谈2017年1-7月我国对外投资合作情况 8月15日,商务部合作司负责人介绍了2017年1-7月我国对外投资合作情况。 2017年1-7月,我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48个国家和地区的4411家境外企业新增非金融类直接投资,累计实现投资572亿美元,同比下降44.3%,非理性对外投资得到进一步有效遏制。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775.6亿美元,同比增长0.6%,新签合同额1352.7亿美元,同比增长18.7%。对外劳务合作派出各类劳务人员22.3万人。7月末在外各类劳务人员86.9万人。 该负责人指出,1-7月对外投资合作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合作稳步推进。1-7月,我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的50个国家有新增投资,合计76.5亿美元,占同期总额的13.4%,比去年同期增加5.7个百分点。在“一带一路”沿线的61个国家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合同额780.9亿美元,占同期总额的57.7%,同比增长32.6%;完成营业额382.3亿美元,占同期总额的49.3%,同比增长8.4%。 二是对外投资降幅收窄,行业结构持续优化。1-7月,我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降幅比1-6月减少1.5个百分点,进一步收窄。房地产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对外投资同比分别下降81.2%和79.1%,仅占同期对外投资总额的2%和1%,对外投资主要流向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以及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占比分别为28.7%、 18.4%、12.9%和11.2%。 三是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大项目多,带动出口作用明显。1-7月,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在5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384个, 合计1072.7亿美元,占新签合同总额的79.3%。 对外承包工程带动货物出口84.6亿美元,同比增长20.4%,高于同期货物贸易出口增幅。   [详情]

中金点评7月金融数据:财政存款飙升导致M2创新低
中金点评7月金融数据:财政存款飙升导致M2创新低

  【中金固收】贷款仍偏快推动社融增速回升,财政存款飙升导致M2创新低,货币政策可能仍不松不紧 作者:陈健恒、田昕明、唐薇 央行公布7月份金融数据。总体来看,7月份数据中较为超预期的是财政存款的大幅上升和M2的下滑。贷款投放整体仍偏快,信用债融资量有所恢复,因此社融增速有所回升,与M2形成背离。7月份金融数据和经济数据都有一个类似特征,即一些变量在季度末异常变化后,在季度初会反向变化,从而引发数据波动,因此不能仅以单月数据波动下结论。总体来看,如果剔除一些异常波动因素,金融数据尚未超脱正常范围,也不会引发货币政策明显的调整,货币政策在总量基调上可能仍是不松不紧。但结构上,在M2较低局面下,货币政策可能在贷款额度上会略有放松,也会稳定资金面预期来恢复债券融资,预计M2未来可能稳定在9%-10%区间。债券收益率年内可能随着房地产和基建放缓仍会有一定幅度回落,曲线变陡。 1、贷款投放仍偏快,未来额度受限可能导致居民贷款继续回落 7月份贷款为8255亿元,基本符合市场8000亿的预期。剔除非银贷款,社融口径中的贷款为9125亿,明显高于去年同期。从历史来看,6月份贷款冲高后,7月份贷款一般会季节性回落,尤其是企业短期贷款,16年7月回落尤其明显。今年7月企业短期贷款增加626亿元,为近四年来首次正增长。7月企业中长期贷款高达4332亿元,为历年同期最高值。不过反观7月社融结构,委托贷款、信托贷款进一步下降;企业的融资需求从表外非标融资转回到表内贷款融资的趋势没有变化。表内票据7月净减少1662亿元,去年11月至今连续9个月减少,表内外票据合计净减少3700亿。压票据规模,投放居民和企业中长期贷款仍是银行目前主要的信贷策略。二季度一般贷款利率为5.71%,比一季度末上升8bp;票据利率二季度上升62bp,达4.77%,票据压缩的情况,利率升幅也最明显,但仍低于其他贷款利率,因此银行仍可能继续压缩票据。 往后看,银行年内信贷额度使用过快,使得剩余时间贷款额度可能不足,银行信贷增量可能会相应放缓。但央行有可能会适度放松年内贷款额度。策略上而言,银行除了继续压缩票据以外,可能对利率不高的居民按揭贷款也会有所压缩(近期银行上浮房贷利率较为明显),重点保证企业类贷款。但企业中长期贷款中,财预50号文和87号文对城投平台贷款也有一定抑制作用,因此企业中长期贷款增量可能也受到影响。 2、财政存款大幅上升导致M2超预期下滑,下半年M2难有较大幅度回升 7月份M2超预期下滑到9.2%,低于市场和我们的预期。由于去年7月份M2基数偏低,此前预测7月份M2增速可能会有小幅回升。导致M2超预期下滑的主要因素是7月份财政存款增量大幅超预期,达到1.16万亿,是历史上单月最高的增量,也明显超过7月份的季节性。由于上半年财政支出增速偏快,进入下半年,财政支出开放放缓,导致7月份财政收支盈余开始回升(7月份财政收支盈余3000多亿),但仅仅是财政收支盈余不能完全解释财政存款的上升,7月份地方债发行量回升(达到8000多亿)也是财政存款上升的其中一个因素。财政存款的大幅上升导致居民和企业存款出现相对明显的下滑,也是存款和M2增速回落的重要因素。 由于上半年财政支出偏快,下半年财政支出总体放缓,因此下半年财政存款这个因素总体而言也是对M2不利的因素。如同我们在7月8日的周报《M2会继续下降么?》中所分析,我们认为下半年M2虽然未必会继续明显下滑,但要出现大幅回升也较为困难,可能总体在9%-10%区间内震荡。央行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也对M2进行了分析,认为M2进入偏低增长是“新常态”,未必会因此有较明显的放松,但一些结构性的放松保持M2稳定仍可能出现,比如信贷额度略为放松,资金面保持稳定并引导曲线重新变陡从而恢复债券融资功能等。 3、社融增量略高于预期,信用债净增量明显回升,非标回落 7月新增社融1.22万亿,略高于预期,主因是贷款增速略超预期,另外,企业债券融资有比较明显的恢复,社融余额同比增速为12.8%。本月社融结构有如下几个特点: (1)信用债融资明显恢复,本月企业债券融资从上月的减少209亿元转为增长2840亿元,为今年以来的最高值,恢复金融市场正常的直接融资功能也符合货币当局的政策意图,我们在之前的专题报告中也分析过,下半年的企业债(尤其是城投债)的净融资仍将有所恢复。(2)非标方面,委托贷款与信托贷款的增长和年初相比有明显下降。87号文发布之后,一方面三四线城市地方政府的资金来源受到限制,另一方面“终身追责”也会影响地方政府资本开支的意愿。地产方面,从最新披露了7月地产数据来看,销售,投资,资金来源等数据下滑均比较明显,这两点变化与社融数据相互印证,是否具有持续性尚需观察。(3)票据方面:本月表内外票据融资均有较大幅度回落,除监管,信贷额度方面的影响外,也需关注此数据是否与经济活动边际趋弱有关。[详情]

海通姜超点评7月金融数据:贷款利率仍存上行压力
海通姜超点评7月金融数据:贷款利率仍存上行压力

  海通宏观姜超、顾潇啸等【金融数据点评】社融仍高,M2再降 ①信贷支撑社融高增。 7月新增社融总量1.22万亿,同比多增7415亿。在经历了6月的高增长后,7月社融依然不低。其中对实体贷款新增9152亿,同比多增4602亿,表内贷款仍是社融增长的主要支撑;表外融资仍旧偏弱,委托贷款、信托、票据融资负增644亿;信用债发行短期回暖,净融资2840亿。 ②房贷是信贷主要支撑。 7月新增金融机构贷款8255亿,同比多增3619亿。其中居民中长贷增加4544亿,增幅环比回落但依然不低,三四线地产销售支撑房贷增长,但7月地产销售增速继续下降,再加上银行额度限制,居民房贷增长未来将呈放缓态势;7月企业中长贷增长4332亿,在表外融资低迷的情况下,信贷仍是企业融资主要途径。 ③政府融资短期高增,冲击M2再创新低。 在信贷同比多增的情况下,7月M2同比增速继续降至9.2%,再创历史新低,主因在于缴税的季节性因素、超万亿的政府债发行,导致财政存款大幅飙升1.16万亿,显示资金短期流向政府部门,这种情况与去年4月极为相似。二季度货政报告中指出,随着去杠杆深化和金融回归为实体服务,比过去低一些的M2增速可能成为新常态,表明央行对低货币增长的容忍度在提升。 ④贷款利率继续提高。 央行中性适度货币取向主要体现为“削峰填谷”,从结果来看,银行间市场最具代表性的7天回购利率(DR007)总体在2.75%-3.0%的区间内运行,与16年上半年相比,DR007均值上行大约50bp,而同期银行一般贷款利率、房贷利率上行幅度不到20bp,这意味着贷款利率后续仍存上行压力。[详情]

7月新增人民币贷款8255亿超预期 M2同比增长9.2%
7月新增人民币贷款8255亿超预期 M2同比增长9.2%

  2017年7月金融统计数据报告 一、广义货币增长9.2%,狭义货币增长15.3% 7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62.9万亿元,同比增长9.2%,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2个和1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51.05万亿元,同比增长15.3%,增速比上月末高0.3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低10.1个百分点;流通中货币(M0)余额6.71万亿元,同比增长6.1%。当月净投放现金151亿元。 二、7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8255亿元,外币贷款增加52亿美元 7月末,本外币贷款余额121.04万亿元,同比增长13%。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115.4万亿元,同比增长13.2%,增速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均高0.3个百分点。当月人民币贷款增加8255亿元(新浪财经注:预期值8000亿人民币,前值15400亿人民币),同比多增3619亿元。分部门看,住户部门贷款增加5616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1071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4544亿元;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增加3535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626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4332亿元,票据融资减少1662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减少851亿元。月末,外币贷款余额8379亿美元,同比增长7.4%。当月外币贷款增加52亿美元。 三、7月份人民币存款增加8160亿元,外币存款增加15亿美元 7月末,本外币存款余额165.83万亿元,同比增长9.8%。月末人民币存款余额160.48万亿元,同比增长9.4%,增速比上月末高0.2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低0.1个百分点。当月人民币存款增加8160亿元,同比多增3089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减少7515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减少3697亿元,财政性存款增加1.16万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增加7391亿元。月末,外币存款余额7946亿美元,同比增长23.1%。当月外币存款增加15亿美元。 四、7月份银行间人民币市场同业拆借月加权平均利率为2.82%,质押式债券回购月加权平均利率为2.9% 7月份银行间人民币市场以拆借、现券和回购方式合计成交68.7万亿元,日均成交3.27万亿元,日均成交比上年同期下降15.2%。其中,同业拆借日均成交同比下降44.6%,现券日均成交同比下降20.5%,质押式回购日均成交同比下降8.4%。 7月份同业拆借加权平均利率为2.82%,比上月低0.12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高0.7个百分点;质押式回购加权平均利率为2.9%,比上月低0.12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高0.82个百分点。 五、当月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发生3434亿元,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业务发生1115亿元 2017年7月,以人民币进行结算的跨境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及其他经常项目、对外直接投资、外商直接投资分别发生2388亿元、1046亿元、221亿元、894亿元。 注1:当期数据为初步数。 注2:2011年10月起,货币供应量已包括住房公积金中心存款和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在存款类金融机构的存款。 注3:自2014年8月份开始,转口贸易被调整到货物贸易进行统计,货物贸易金额扩大,服务贸易金额相应减少。 注4:自2015年起,人民币、外币和本外币存款含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放款项,人民币、外币和本外币贷款含拆放给非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款项。[详情]

7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22万亿 比上年同期多7415亿
7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22万亿 比上年同期多7415亿

  2017年7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统计数据报告发布 初步统计,2017年7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22万亿元(新浪财经注:预期 10000亿元人民币,前值由 17800亿元人民币修正为 17762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同期多7415亿元。其中,当月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9152亿元,同比多增4602亿元;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减少213亿元,同比少减188亿元;委托贷款增加163亿元,同比少增1612亿元;信托贷款增加1232亿元,同比多增1022亿元;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减少2039亿元,同比少减3079亿元;企业债券净融资为2840亿元,同比多632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536亿元,同比少599亿元。 注1:社会融资规模是指实体经济(境内非金融企业和住户,下同)从金融体系获得的资金。其中,增量指标是指一定时期内(每月、每季或每年)获得的资金额,存量指标是指一定时期末(月末、季末或年末)获得的资金余额。 注2:社会融资规模统计数据来源于人民银行、发改委、证监会、保监会、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和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等部门。 注3:社会融资规模中的本外币贷款是指一定时期内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获得的人民币和外币贷款,不包含银行业金融机构拆放给非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款项和境外贷款。 注4:2015年1月起,委托贷款统计制度进行了调整,将委托贷款划分为现金管理项下的委托贷款和一般委托贷款。社会融资规模中的委托贷款只包括由企事业单位及个人等委托人提供资金,由金融机构(即贷款人或受托人)根据委托人确定的贷款对象、用途、金额、期限、利率等向境内实体经济代为发放、监督使用并协助收回的一般委托贷款。 注5:当期数据为初步统计数,当月比上月、比上年同期的数据为可比口径数据。[详情]

7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168.01万亿 同比增长13.2%
7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168.01万亿 同比增长13.2%

  2017年7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统计数据报告 初步统计,2017年7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168.01万亿元,同比增长13.2%。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为114.31万亿元,同比增长13.5%;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余额为2.58万亿元,同比下降3.3%;委托贷款余额为13.81万亿元,同比增长12.9%;信托贷款余额为7.71万亿元,同比增长33.5%;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余额为4.27万亿元,同比增长4.9%;企业债券余额为17.9万亿元,同比增长7.6%;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余额为6.3万亿元,同比增长20%。 从结构看,7月末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的68%,同比高0.1个百分点;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余额占比1.5%,同比低0.3个百分点;委托贷款余额占比8.2%,同比持平;信托贷款余额占比4.6%,同比高0.7个百分点;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余额占比2.5%,同比低0.2个百分点;企业债券余额占比10.7%,同比低0.5个百分点;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余额占比3.7%,同比高0.2个百分点。 注1:社会融资规模存量是指一定时期末(月末、季末或年末)实体经济(境内非金融企业和个人)从金融体系获得的资金余额。 注2:数据来源于人民银行、证监会、保监会、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和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等部门。 注3:社会融资规模中的本外币贷款是指一定时期内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获得的人民币和外币贷款,不包括银行业金融机构拆放给非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款项和境外贷款。 注4:2015年1月起,委托贷款统计制度进行了调整,将委托贷款划分为现金管理项下的委托贷款和一般委托贷款。社会融资规模中的委托贷款只包括由企事业单位及个人等委托人提供资金,由金融机构(即贷款人或受托人)根据委托人确定的贷款对象、用途、金额、期限、利率等向境内实体经济代为发放、监督使用并协助收回的一般委托贷款。 注5:当期数据为初步统计数,同比增速为可比口径数据。[详情]

中信证券评7月经济数据:下半年经济反弹趋势未改
中信证券评7月经济数据:下半年经济反弹趋势未改

   下半年经济不存在“塌陷”风险,反弹趋势未改 来源:微信公众号 首席经济学家论坛 事项: 2017年8月14日,国家统计局公布2017年7月经济增长数据。1~7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3%,前值为8.6%,比上个月回落0.3个百分点。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7.9%,前值为8.5%,回落0.6个百分点;制造业增长4.8%,前值为5.5%,回落0.7个百分点;基建投资增长16.7%,前值为16.9%,回落0.2个百分点;7月份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4%,前值为7.6%,回落1.2个百分点;7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4%,前值为11.0%,回落0.6个百分点。 评论: 不存在“塌陷”风险,我们仍然对下半年中国经济抱“乐观态度” 7月份经济数据全面回落,尤其制造业和房地产投资数据大幅回落,使得市场对下半年中国经济出现比较大的下行压力有了几份担忧。我们认为7月份经济数据的回落有一定的偶然成分,并不代表中长期趋势。在全球经济回暖的背景下,全球和中国的资本开支都将趋于扩张,外需的回暖将使得各个国家均受益。“三四线”城市的房地产市场仍然环比上涨,房地产市场突然“塌陷”的可能性很小。由于工业品市场“供需”关系的扭转和产能出清,未来存货周期仍然保持扩张,对生产周期影响有限。下半年中国制造业投资增速仍然将反弹至6%~7%的增速。因此,我们对于下半年中国经济仍然抱“乐观态度”。存在“塌陷”风险的可能性不大。 制造业投资回落属于“数据扰动”,“朱格拉”反弹趋势未改 制造业投资反弹趋势未改。7月份制造业投资增速大幅回落。1~7月份制造业累计增长4.8%,比1~6月份回落0.7个百分点;7月份单月增长1.3%,比6月份回落5.3个百分点。这是否意味着制造业投资从此一蹶不振?我们认为目前制造业投资的回落属于“数据扰动”,并非“长期趋势”,未来半年至1年中国“朱格拉”周期反弹仍然将延续,资本开支的扩张是大势所趋,这也将拉动制造业投资继续反弹。 仍然持续看多制造业投资的逻辑有三个: 第一,截至8月14日,制造业投资增速已经连续1年8个月远低于名义GDP增速,目前制造业投资增速仍然低于名义GDP增长速度,存在均值回归的趋势; 第二,“朱格拉”周期反弹是全球现象,2017年以来全球经济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复苏,这将拉动中国的外需。从中国出口的结构来看,主要为机电产品,涉及行业主要为制造业,制造业出口的复苏将会进一步拉动耐用品和投资品需求的回暖,进而拉动制造业投资; 第三,截至7月份,通用设备和专用设备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增速一直维持在10%以上,而制造业投资增速只有4.8%,生产端的回暖将传导到制造业投资,最终将导致制造业投资增速的回升,目前制造业投资增速远低于设备购置的增速。 “房地产”仍然处于下行周期,8~12月份房地产投资仍然将继续回落 1~7月份房地产开发投资累计增长7.9%,比1~6月份回落0.6个百分点。预计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将回落至6%左右。随着房地产限购政策的影响逐渐发酵,房地产销售和投资增速将逐渐回落,房地产给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将在下半年有所加深。 7月份房地产销售和新开工数据存在“扰动”。7月份新开工面积单月下降-4.9%,前值为14.0%,大幅回落18.9个百分点;销售面积单月增长2.0%,前值为21.4%,大幅回落19.4个百分点。7月份数据出现“塌陷”并非经济基本面出现了恶化,而是由偶然因素导致,在“三四线”房地产市场环比仍然上涨的背景下,房地产销售和投资只会缓慢、平稳回落。 下半年基建投资仍然有望保持15%~16%左右增长 1~7月份基建投资增长16.7%,比1~6月份回升0.2个百分点。2017年财政收入好于预期:一方面,税收收入显著好于去年同期,2017年1~7月份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0.0%,高于去年同期3.5个百分点;另一方面,土地收入显著好于去年同期,1~7月份全国政府性基金收入增长31.6%,高于去年同期22.2个百分点。在财政收入大幅好于预期的背景下,即使今年财政预算执行进度较快,下半年基建投资仍然有望保持较快增长。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有望维持在8.0%以上 综上所述,制造业投资有望回升至6%~7%的区间,房地产开发投资有望维持在6%以上,基建投资有望维持在15%~16%的区间,那么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有望维持在8%以上。下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并不悲观。 工业生产不及预期,但无须担心 6月过高,7月回落属正常现象。7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较前值大幅回落1.2个百分点至6.4%,不及市场预期。我们认为,虽然从读数上来看,工业生产出现一定程度回落,但主要在于6月份的冲高。今年以来,除3月、6月工业增加值升到7%以上的高位,其余月份均在6.5%左右。因此7月的回落仍在合理区间内。行业大类中,7月高温天气导致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同比较上月上升2.5个百分点至9.8%,涨幅继续维持高位;制造业增加值受制于当月投资和工业限产整改的影响,同比较前值回落1.3个百分点之6.7%;供给侧改革的加速使得采矿业增加值萎缩继续扩大至-1.3%。从外需角度来看,7月进出口回落导致出口交货值单月同比增长较上月下降3个百分点,也对工业生产造成一定负面影响。然而全球经济复苏态势依旧明显,我们仍然看好未来外需对于国内工业生产的支撑。 单月回落不足为奇,资本开支扩张仍在途中。我们一直在强调朱格拉周期的开启对于中国经济增长的有力支撑。虽然本月制造业投资出现回落,但也属于单月扰动。从7月工业细分行业的增加值表现来看,企业资本开支仍处于扩张状态。通用设备制造和专用设备制造的增加值当月同比分别为11.5%和11.9%,虽较前值有较小幅度下行,但仍保持在今年以来两位数的高速增长区间。同时整个中游设备制造业行业(包括电气机械、通信计算机等)的增加值都维持在相对高位。向后看,我们认为随着无效供给的加速出清,工业生产的活力也将逐渐显现。虽然房地产下行趋势较为明确,但下行幅度有限也对终端需求的影响有限。3季度工业增加值或将维持6.5%左右的增长。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将小幅回落 7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4%,前值为11.0%,回落0.6个百分点。7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回落主要由于,一方面,7月份经济增速出现了大幅回落,工业增加值增速回落1.2个百分点;另一方面,物价涨幅也出现了回落。 展望8~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小幅回落。由于两方面因素将小幅回落:一方面,2016年下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增速有走高的趋势,基数越来越高,会给2017年下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增速的增速带来压制作用;另一方面,房地产限购政策影响将逐渐传导至家具、家电、建筑装潢材料等房地产相关行业消费品零售,将会导致社会消费品零售增速回落,但是由于下半年经济增长仍然平稳,因此社会消费品零售增速回落幅度有限。预计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在10.0%左右。(诸建芳系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副理事长)[详情]

7月经济数据短期波动 党报:担忧经济下行实无必要
7月经济数据短期波动 党报:担忧经济下行实无必要

  担忧中国经济下行实无必要(热点聚焦)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本报记者 邱海峰 8月14日,7月份中国经济数据甫一发布,市场随即“炸开了锅”。面对着工业、投资增速的回落,一时间,“7月经济数据全线回落”“两大投资增速双双下滑”等成为一些媒体、机构热议的话题,并有人直接将其解读为“今年经济将前高后低”“中国经济下半年会面临很大的下行风险”。对此,专家指出,从整体经济形势来看,过分担忧中国经济下行实在没有必要:一方面,今年下半年中国经济稳定增长仍有保障,实现全年增长6.5%左右的目标基本没有悬念,且中长期还将能保持中高速增长;另一方面,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新旧动能的加快转换,中国经济的竞争力、活力都将不断增强,经济韧性会更足。 数据回落理性看 7月份,中国经济部分数据出现了回落。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7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6.4%,增速比上月回落1.2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4%,增速比上月回落0.6个百分点;1-7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8.3%,增速比1-6月份回落0.3个百分点。 “就宏观经济而言,经济数据的短期波动是很正常的,特别是中国经济正处在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时期,新动能、旧动能的发展都还未完全稳定下来,这在宏观方面就容易表现为经济数据的波动。因此,对7月份数据的回落不宜夸大解读,应更理性去看。一方面工业、投资等增速总体是小幅回落,属于正常波动的范围;另一方面增速回落有其特殊、偶然因素,特别是7月份高温天气持续、洪涝灾害较严重,生产经营、投融资活动受此影响有所放缓。”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尽管7月份部分数据较上月或上半年有所回落,但较去年同期总体还是上升的:工业增加值增速比上年同月加快0.4个百分点,零售增速比上年同月加快0.2个百分点,前7个月投资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0.2个百分点。 提质增效更重要 速度之外,中国经济还有着更为重要的关注点。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毛盛勇表示,从当前来看,中国经济总体平稳、稳中向好,也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的一个重要窗口期。中国经济不仅要追求经济有“块头”,还得要有“肌肉”,要强健。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更多的关注点要放在中国经济的提质、增效、升级上来,这点更为重要。 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工业方面,7月份,高技术产业增加值的增速是12.1%,装备制造业增加值的增速是10.7%,分别比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增速要快5.7和4.3个百分点。在投资方面,传统的制造业投资增速在放缓,但高技术产业的投资、装备制造业投资都以比较高的速度在推进。基础设施投资里,环保领域投资大幅增长40%以上,比上年同期加快了13个百分点以上。就业形势稳中向好,城镇调查失业率7月是5.1%左右,较去年同期回落,城镇新增就业1-7月份增加了855万人,比上年同期多了20万人。 “7月份数据再次让市场看到,中国经济目前在结构转型升级、质量效益提升、创业创新发展及民生领域改善等多方面表现保持强势,而这些成绩体现的正是中国经济新旧动能的加快转换,是中国经济持续保持充足韧性的重要基础。”赵锡军说。 稳定增长有保障 随着下半年首月经济数据的发布,我们又该怎么看当前中国经济和下一步的走势?毛盛勇提出了三个观点:第一,中国经济当前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第二,从下半年来讲,中国经济稳中向好的态势能够延续下去,势头不会变。第三,从未来中长期来看,从发展空间和潜力、增长韧性、要素供给条件、改革创新红利不断释放等多个角度来看,中长期中国经济应该有条件维持中高速增长的水平。 具体就下半年经济而言,毛盛勇指出,从三大需求的角度来看,支撑下半年经济稳定增长是有条件的:在经济收入增长较快和消费结构升级步伐加快的情况下,消费还是有条件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在国内市场供求不断改善,世界经济呈现复苏,而且企业的盈利能力不断提升的情况下,投资也有条件保持总体平稳;在一系列稳外贸、促外贸的政策效应不断显现,同时世界经济也呈现出比较明显的复苏态势,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在不断增强的情况下,出口有望延续回稳向好的态势。 “总的来讲,中国经济发展空间大,回旋余地多,并且正在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自身素质,同时防止一些可能爆发的危险,尤其是金融领域的风险。相信只要抓好机会,可以维持6.5%以上的增长。”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说。[详情]

统计局:即使下半年GDP增速放缓0.2个百分点也合理
统计局:即使下半年GDP增速放缓0.2个百分点也合理

  7月份主要经济指标显示我国经济延续稳中向好势头 金融时报 本报见习记者 许婷 “从当前来看,中国经济总体平稳、稳中向好,也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的一个重要窗口期。中国经济不仅要追求经济有‘块头’,还得要有‘肌肉’,要强健。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更多的关注点要放在中国经济的提质、增效、升级上来,这点更为重要。”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毛盛勇在8月14日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国家统计局当天公布的数据显示,7月份,工业生产、消费、投资等主要经济指标较上月均出现了小幅回落,但明显好于去年同期。 招商证券宏观分析师张一平认为:“上半年经济形势好于预期以及近期周期股的表现使得市场对7月份数据过于乐观。夏季本是生产活动淡季,经济增速回落的季节性较强,工业生产和消费需求累计增速保持稳定并好于去年同期,表明国内经济形势依然较为稳定。” 稳中向好势头在延续 “从一些先行指标、增长指标、质量效益指标以及部分民生领域的指标来看,中国经济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势头在延续。”毛盛勇表示 。 7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6.4%,增速比上月回落1.2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月加快0.4个百分点。毛盛勇认为,一方面是由于今年7月份全国大面积高温天气,停产检修的企业比上年明显增加。另一方面,今年南方部分地区洪涝灾害比较严重,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工业生产带来了一些影响。另外,部分地区加快了淘汰一些环保不达标过剩产能的力度。 消费、投资保持平稳运行。7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4%,增速比上月回落0.6个百分点,同比加快0.2个百分点。1至7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8.3%,增速比1至6月份回落0.3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加快0.2个百分点。毛盛勇解释说,主要是因为气侯原因,天气热或者是洪涝灾害,而很多的投资项目都是在户外进行,所以项目施工进度受到一定程度影响,但是投资总体平稳的趋势不会改变。 此外,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7.9%,增速比1至6月份回落0.6个百分点。对此,毛盛勇表示,经过这一轮房地产调控,房地产市场过热局面开始降温,一线城市和热点二线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局面得到控制,投机性、投资性的购房需求得到控制。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去库存工作也在有效推进。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突出 “7月份,就业、物价形势稳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突出,转型升级和新动能成长步伐稳健,市场预期持续向好,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继续改善。”毛盛勇说。 数据显示,1至7月份,全国城镇新增就业855万人,比上年同期增加了20万人。全国企业职工7月份周平均劳动时间或者工作时间比上月提高了0.11个小时,连续3个月增加。 上半年,万元GDP能耗下降3.9%。6月份,全国338个地级以上城市PM2.5的浓度同比下降3.3%。 7月份消费者信心指数为114.6,比上月提高1.3。外贸出口先导指数也比上个月提高了0.4。 同时,新业态、新产业、新的商业模式不断涌现。据统计,1至7月份,日均新登记企业1.6万户。全国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33.7%,比1至6月份加快0.3个百分点。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3.8%,比上年同期提高2.2个百分点。7月份,高技术产业增加值的增速是12.1%,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速10.7%,分别比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快5.7个和4.3个百分点。“所以说制造业加快向中高端迈进的趋势还是比较明显的。”毛盛勇说。 今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四大任务成效非常明显。“三去一降一补”在扎实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突出,实体经济发展日益向好,房地产过热的局面有所降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不断显现,经济结构调整在不断优化升级,供给质量在不断提升。 下半年经济有条件延续稳中向好态势 近期,市场有声音称中国经济进入了经济新周期。在毛盛勇看来,今年下半年,中国经济稳中向好的态势能够延续下去,势头不会变,而从中长期来看,从发展空间和潜力、增长韧性、要素供给条件、改革创新红利不断释放等多个角度来看,中国经济应该有条件维持中高速增长。 从经济增速来看,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长的平稳性在不断增强。过去8个季度,GDP增速基本都稳定运行在6.7%至6.9%之间。“中国经济增速日趋平稳不是一个偶然现象,实际上是中国经济发展阶段的一个必然反映,也是中国经济结构调整深化的一个必然结果。”毛盛勇表示。 从消费、投资、出口“三驾马车”来看,下半年经济稳定增长是有条件的。毛盛勇解释说,经济收入增长较快和消费结构升级步伐加快;国内市场供求不断改善,世界经济呈现复苏,而且企业盈利能力不断提升;世界经济也呈现出比较明显的复苏态势,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在不断增强,出口有望延续回稳向好的态势。 近期,一些国际机构都纷纷调高了对中国经济今年和明年的增长预期,看好中国经济走势。毛盛勇认为,即使下半年经济增速或者GDP增速放缓了0.1个或者0.2个百分点,这实际上也是一种合理、正常的小幅波动。这样一个速度拿到世界上去,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仍然名列前茅。[详情]

7月部分经济指标增速放缓 下半年延续平稳增长态势
7月部分经济指标增速放缓 下半年延续平稳增长态势

  部分经济指标增速小幅放缓 下半年延续平稳增长态势 祝嫣然 [今年以来,中国经济呈现出比较明显的结构优化调整的态势,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就业、收入、物价等民生指标也不断改善,7月份也延续了总体平稳、稳中向好的态势] 国家统计局14日发布的多项宏观经济数据显示,虽然7月份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服务业等多项指标增速较之前有所放缓,不过中国经济运行仍保持在合理区间内。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毛盛勇14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当前中国经济稳中向好的态势在持续发展,主要指标增长平稳,就业形势稳中向好,物价形势总体平稳,质量效益持续提升,市场信心在不断增强。 毛盛勇表示,从未来中长期来看,从发展空间和潜力、增长韧性、要素供给条件、改革创新红利不断释放等多个角度来看,中国经济应该有条件维持中高速增长的水平。 工业增速有所放缓 7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6.4%,增速比上月回落1.2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月加快0.4个百分点。其中,高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2.1%和10.7%,增速分别比规模以上工业快5.7和4.3个百分点。 毛盛勇表示,7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速比6月份有所放缓,主要原因有三个:一是今年7月份全国大面积的高温天气,高温酷暑之下停产检修的企业比上年明显增加;二是今年南方部分地区洪涝灾害比较严重,也一定程度上给工业生产带来影响;三是按照新的发展理念的要求,一些地区加大了淘汰环保不达标的过剩产能的力度。 万博研究院新供给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刘哲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从产业来看,采矿业和制造业增速均出现了明显回落,主要原因在于新旧动能转化仍未完成,新兴制造业占比仍相对较低,而补库存周期接近尾声,对于传统制造业短期的拉动作用减弱。从经济类型来看,股份制企业和民营企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均出现回落。 同时,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也出现了回落。数据显示,1~7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337409亿元,同比增长8.3%,增速比1~6月份回落0.3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加快0.2个百分点。1~7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59761亿元,同比增长7.9%,增速比1~6月份回落0.6个百分点。 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制造业投资从去年四季度开始出现趋势性复苏,鉴于制造业投资在固定资产投资中占比高于基建投资和房地产投资,因此在房地产投资未来趋势性回落以及基建投资增长乏力的背景下,制造业投资的平稳增长至关重要。 此外,新华社报道称,服务业也保持了较快增长。7月份,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8.3%,增速比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月加快0.5个百分点。 同时,市场销售增长较快,网上零售增势强劲。统计显示,7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610亿元,同比增长10.4%,增速比上月回落0.6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月加快0.2个百分点。1至7月份,全国网上零售额36617亿元,同比增长33.7%,比1至6月份加快0.3个百分点。 下半年延续增长平稳态势 今年以来,中国经济呈现出比较明显的结构优化调整的态势,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就业、收入、物价等民生指标也不断改善,7月份也延续了总体平稳、稳中向好的态势。 关于下半年的经济走势,毛盛勇表示,判断经济运行的走势,要全面地、多个维度地看,也就是说,既要看经济增速,也要看结构调整、结构变化、质量效益,更要看民生领域一些指标变化的情况。 以就业为例,7月份,全国大城市的调查失业率继续低于5%,维持在较低水平,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1%左右,低于上年同期。1~7月份,全国城镇新增就业855万人,比上年同期增加了20万人。 生态环境也在不断改善。上半年万元GDP能耗下降3.9%;6月份,全国338个地级以上城市PM2.5的浓度同比下降3.3%。 “退一步来说,即使是下半年经济增速或者GDP增速放缓了0.1个或者0.2个百分点,这实际上也是一种合理、正常的小幅波动。这样一个速度拿到世界上去,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仍然是名列前茅的。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经济走势谈不上什么高低之分。”毛盛勇说。 刘哲表示,供给出清和新供给扩张是本轮经济企稳的根本驱动力,经济在经历持续6年下行之后,产销率和产能利用率双双企稳,供给出清已接近尾声,经济已处于L型平台,预计未来经济总体平稳。 “中国目前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深化体制改革,加快培育新动能,防止大宗商品暴涨对中下游企业利润挤压,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提高民间投资积极性等是今后改革的重点。”刘哲说。[详情]

前7月投资增长平稳 制造业技改获重金投入
前7月投资增长平稳 制造业技改获重金投入

  制造业技改获重金投入 前7月投资增长平稳 林小昭 作为经济稳增长的重要依托,前7月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虽然略有回落,但稳中向好的态势不会改变。 国家统计局14日公布的数据显示,1~7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337409亿元,同比增长8.3%,增速比1~6月份回落0.3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加快了0.2个百分点。其中,国有控股投资123013亿元,增长11.7%;民间投资204640亿元,增长6.9%,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60.7%。 投资平稳增长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毛盛勇14日就7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答记者问说,1~7月份投资和1~6月份相比有所放缓主要是气候原因,天气热和洪涝灾害较重,很多投资项目都是在户外进行,所以项目施工进度受到一定程度影响,但是投资有条件延续总体平稳的趋势。 他说,投资内部也呈现了明显的结构优化的趋势。制造业投资里,传统的制造业投资增速在放缓,但是高技术产业的投资、装备制造业投资都是以比较高的速度在推进。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数据显示,前7月,制造业投资104389亿元,同比增长4.8%,增速比上半年回落0.7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提高1.8个百分点。 国家统计局投资司首席统计师王宝滨介绍,目前制造业投资结构优化持续推进。首先是,转型升级投资较快增长。1~7月份,制造业中技改投资47576亿元,增长10.3%,增速比全部制造业投资高5.5个百分点,制造业中设备投资增长9.4%,增速比全部制造业投资高4.6个百分点。 其次,装备制造业投资带动作用增强。1~7月份,装备制造业投资43804亿元,增长8.8%,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5.2个百分点。三是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快速增长。1~7月份,高技术制造业投资14252亿元,增长20.7%。四是高耗能制造业投资降幅有所扩大。1~7月份,高耗能制造业投资下降1.6%,降幅比上半年扩大0.6个百分点。 广东省体改研究会副会长彭澎对第一财经分析,这两年在去产能方面做得比较到位,坚定不移地淘汰一些高耗能产业和低端产业,另外受制于产能饱和,制造业投资增速放缓很多。但同时,这几年通过技改,大力推进制造业的智能化、自动化,建设机器人产业园等举措,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在不断加快。 基建补短板 在制造业加快转型升级的同时,基建投资补短板的带动作用在持续增强。数据显示,1~7月份,基础设施投资72058亿元,同比增长20.9%。基础设施领域中,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投资增长45.9%;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增长24.9%;道路运输业投资增长24%;水利管理业投资增长16.9%,上述领域投资持续快速增长,补短板效应凸显。 毛盛勇说,基础设施投资里,环保领域投资大幅增长40%以上,比上年同期加快了13个百分点以上。所以投资速度比较平稳,投资内部结构在继续优化。 铁路和公路投资也都在加快。前7月,道路运输业投资增长24%,增速提高0.8个百分点;铁路运输业投资增长3.3%,增速提高1.4个百分点。 其中,铁路建设不仅可以有效扩大投资,而且是补短板、打造城市群的重要途径。今年6月,国家发改委召开铁路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协商会议,协调推进新开工项目和储备项目前期工作。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胡祖才在会议上强调,今年第三季度十分关键。要决战三季度,狠抓落实,确保如期完成新开工项目任务。 铁路建设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补齐发展短板的重要举措,是扩大合理有效投资的有力抓手。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要求“完成铁路建设投资8000亿元”。 彭澎说,目前基建如高铁、地铁、城际轨道等领域,无论是在中西部地区、粤东西北地区,还是在大城市内部,本身的需求量都还很大,还有很大的投资空间。这些领域的投资既能有效补短板,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同时还拉动经济的平稳增长。[详情]

7月工业增加值小幅回落 发电量增速创逾3年新高
7月工业增加值小幅回落 发电量增速创逾3年新高

  7月工业增加值小幅回落 发电量增速创逾3年新高 中国经济在新平台上出现短期小幅波动,特别典型地体现在工业增加值上。今年1~7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走出一个完整的“M”型。 国家统计局昨日公布的数据显示,7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6.4%,比6月份回落1.2个百分点,但仍比去年同月加快0.4个百分点。 采矿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3%,较6月降幅扩大1.2个百分点,是拉低工业增加值的主要原因。但是,7月份,高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2.1%和10.7%。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毛盛勇表示,工业内部升级态势仍然比较明显,制造业加快向中高端迈进的趋势明显。 值得注意的是,在7月工业增加值增速放缓的同时,钢材产量和发电量同比增速却创下新高。 每经记者 冯彪 每经编辑 毕陆名 关键词1:高技术产业 同比增长12.1%成新亮点 今年3月和6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均达到7.6%,成为近年来工业增速少有的高峰。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牛犁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7月工业增加值增速回落到6.4%,是向正常回归的表现。3月、6月是少数情况,近年超过6.5%都很少见。” 对于工业增速在7月份放缓的原因,毛盛勇解释说:一是今年7月份全国大面积的高温天气,高温酷暑之下,停产检修的企业比上年明显增加;二是南方地区洪涝灾害比较严重,一定程度上对工业生产带来了一些影响;三是按照新的发展理念的要求,有一些地区加快了淘汰环保不达标的过剩产能的力度。 牛犁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当前工业生产增速在企业补库存周期性放缓影响下略有回落,当前补库存周期趋于尾声,库存增速将放缓,补库存转为出库存,当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务有望取得实质性进展,初步预计,下半年工业增加值将增长6.5%左右,全年将增长6.7%左右。 当前工业经济新旧动能转换的迹象明显。在工业增速放缓的背景下,7月份高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2.1%和10.7%,增速分别比规模以上工业快5.7和4.3个百分点。 工业动能的转换在不同地区表现不同,分区域来看,各地工业增加值表现差异还比较明显。7月,东部地区增加值同比增长6.4%,中部地区增长7.9%,西部地区增长5.9%,东北地区增长0.6%。工业增加值增速中部高于东部,东部高于西部,西部高于东北的情况在去年同期也存在。 在牛犁看来,中部地区工业增速快于全国整体增速,有钢铁、煤炭等原材料行业价格上升的因素,东部地区则在高新技术和装备制造上领先。 关键词2:发电量 单月增速创3年多来新高 在7月工业增加值增速放缓的同时,钢材和发电量等指标却不降反升。7月钢材日均产量同比增长2.7%,仅次于今年1~2月的增速。7月日均发电量同比增长8.6%,是自2014年3月份以来的最高增速。 九州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认为,7月出现低工业增加值、低PMI和高发电量的情况,工业增加值与发电量走势再次偏离,发电量高可能主要在于夏季高温发电。 今年以来,除了前两个月和7月发电量持平或高于工业增加值增速外,其余月份,工业增加值均明显高于发电量增速1到2个百分点。邓海清认为,“低发电量+高工业增加值”表明轻工业增速高,而重工业增速低。 对于钢材走势,兰格钢铁经济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师陈克新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中国宏观经济L型企稳态势已经确立,由于世界经济复苏格局依旧,因此中国钢材需求将继续稳定增长,甚至是较大幅度增加。 在工业新旧动能转换的同时,经历化解产能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传统工业内部也呈现新的特点。 在方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看来,此前的过剩行业出现强者恒强的特点,龙头企业经过激烈的市场竞争和行业洗牌之后,正在通过技术进步、设备更新等提高行业进入门槛,建立“护城河”。[详情]

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连续3个月收窄
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连续3个月收窄

  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连续3个月收窄 北京商报讯(记者 蒋梦惟 张畅)全国房地产市场热度整体稳中有降。8月14日,国新办举行7月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发布会。会上,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毛盛勇披露,今年1-7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59761亿元,同比名义增长7.9%,增速自1-4月以来连续第三个月回落。不过同期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和土地成交款均出现快速增长。毛盛勇表示,房地产市场下一步平稳健康运行态势有望得到加强。 毛盛勇介绍,1-7月全国住宅新开工面积71746万平方米,增长11.9%,房屋竣工面积47021万平方米,增长2.4%,增速回落2.6个百分点。不过与此同时,今年前7个月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1241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1.1%,增速比1-6月提高2.3个百分点;土地成交价款增长41%,增速也提高了2.5个百分点。 在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看来,1-7月房地产开发投资数据增幅继续下滑,或与部分房企获取资金压力增加有关,即此前低利率环境下的各类投资节奏已经放开,但近期部分投资则开始受到资金面收紧的影响。“经过这一轮房地产调控,房地产市场过热的局面已经有所降温,一线城市和热点二线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局面得到了控制”,毛盛勇表示,房地产市场下一步平稳健康运行的态势会得到加强。[详情]

广发证券:中国处于朱格拉周期第一库存周期的回落期
广发证券:中国处于朱格拉周期第一库存周期的回落期

  广发证券:朱格拉周期的第一库存周期回落期 来源:微信公众号 郭磊宏观茶座 广发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  郭磊 博士 投资要点 第一,为什么今年工业数据特别呈现出季末跳升、季初回落的特征?我们的两个解释。 第二,排除季节性影响,原发性的需求仍在放缓,源头在于基建、地产两个条线回落趋势的确认。 第三,消费目前基本平稳,但Q4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是汽车销售基数的上升。 第四,所以如年初预期,三四季度将大概率出现经济的温和放缓,即我们所说的“全年不差,前高后低”。 第五,从周期位置来看,目前处于本轮朱格拉周期(2016年Q3-)的第一轮库存周期的回落期。2018初PPI触底后,第二轮库存周期可能会开启。 第六,当前的周期位置对我们认识资产价格有何启示?我们有三个关于时点的重要推论。 正文 为什么今年工业数据特别呈现出季末跳升、季初回落的特征?我们的两个解释。3月工业增加值为7.6%,显著超过1-2月累计的6.3%,而4月又快速下降至6.5%;6月工业增加值再度跃升至7.6%,显著超过4-5月的6.5%,而7月又快速下降至6.4%。从环比来看也一样,4月的0.55%、7月的0.41%是两个低点,这种比较奇怪的季节性特征近年已经少见。 我们判断这一点主要和两个因素有关: 一是外需和出口交货值的节奏影响。出口交货值与工业增加值的相关性在2015-2016年间并不强,2017年之后上升明显。今年出口交货值3月和6月是两个高点,增速分别为12.9%和11.7%,4月和7月是两个回落,工业增加值的节奏完全一致。 二是环保核查节奏的影响。今年第二批环保核查(7省市)对4月数据产生的边际影响较大;第三批环保核查(另外7省市)对7月数据产生的边际影响较大。以工业数据为例,十种有色金属的产量7月增幅大幅下降为0,前值为6.1%;焦炭7月基数极低,但同比增速只有0.1%;平板玻璃同比增速为4.5%,前值为8.4%。而受影响更大的电解铝只有-0.3%,而1-7月增幅为7.5%。以上几个领域也正是环保核查影响的重点行业。从以上经验推测,第四批(8省市)应该会对11月数据影响较大。 排除季节性影响,原发性的需求仍在放缓,源头在于基建、地产两个条线回落趋势的确认。如果我们排除季节性的影响,原发性的需求放缓依然存在,那就是我们前期报告中已经预判的基建、地产两个条线的回落。 7月基建单月增速温和回落了1.5个点,基于财政约束估算我们判断这一趋势会继续。7月基建增速为15.8%,依然不低,但较6月高点已经出现了明显回落。 从历史经验来看,基建支出和公共财政支出基本上同向变动。而2017年1-7月累计财政支出占全年预算支出比例来是过去15年最高,占比为60%。如果我们按预算支出的104%来估算财政支出(过去15年均值,亦是2012年后最高比例),则公共财政支出累计值会从目前的15%放缓至年末的8%左右,这一点应同步对应基建增速下行,和2016年下半年节奏类似。 脉冲衰减+基数上升,地产销售和投资亦基本确认一轮回落趋势。7月地产销售回落并不意外,高频数据的30城销售从6月的-33%回落至-40%,属二季度上行趋势以来首次转下行;全国地产销售数据则幅度更大,从6月的21%大幅回落至2%。基数影响并不明显,可能与本轮地产销售脉冲开始放缓有关系。 由于棚改货币化的基数对于三四线影响较大,如果7月地产销售就开始回落,8-9月低位趋势将相对比较确定。 从经验规律来说,新开工大致和销售同步,2016年以来更加明显。7月新开工至-4.9%,回落幅度比较大;但整体来看,8-12月新开工可能都将是低位。 地产投资完成额在历史上有小幅的滞后性,但近年滞后性并不是太明显。本月投资完成额单月增速亦回落3个百分点。 整体来看,一则9月开始棚改货币化对销售影响的基数开始上来;二则9月开始地产投资的基数也会有所上升,9-12月地产销售和投资将大概率是一轮放缓期。 关于基建和地产趋势的判断,亦可参照我们前期报告《着陆的经济、做实的资产、变窄的定价》、《房地产投资:预测方法及趋势判断》、《财政体系:基于财政赤字、财政乘数及基建投资的解读》等。 在库存周期(价格周期)的影响下,出口下半年增速也将略弱于上半年。在前期报告中我们指出,出口额主要受两个周期影响。一是朱格拉周期,2017年中美均处于一轮朱格拉周期起步阶段,出口整体水位不会太差;二是库存周期,出口额增速从量的角度基本上同步于库存周期,从价格的角度基本同步于HS2(PPI)的周期。在库存周期(价格周期)的影响下,出口的下半年将略弱于上半年的库存上升段,但仍高于朱格拉周期启动之前。具体分析见我们的报告《出口及航运周期:分析框架及趋势》。 消费目前基本平稳,但Q4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是汽车销售基数的上升。1-6月消费累计增速为10.4%,7月为10.4,虽低于6月高位,但大致平稳;实际消费为9.6%,低于6月但持平于4-5月。 四季度消费可能会面临汽车销售的拖累。以中汽协口径汽车销量为例,5-8月的基数一直为200万辆左右,9-12月剧烈上行至250至300万辆。今年Q4的汽车产销数据将面临强基数。 汽车系(汽车及石油制品)大约占社销零售总额的15%以上,简单估算,如果汽车销售额增速从目前的9.5%回落至6.5%,则可能会拖累消费增速0.4个点。 所以如年初预期,三四季度将大概率出现经济的温和放缓,即我们所说的“全年不差,前高后低”。如前所述,由于基建、房地产、出口、消费在9月至Q4均有较大概率趋于回落,目前至四季度经济整体处于放缓趋势中。 我们判断三季度经济大约在6.8左右;四季度大约在6.7左右。这一实际增速仍算不上低。经济不存在下行压力。 而且,与企业利润相关的GDP名义增速依然在偏高位。在三季度PPI5.2、四季度2.0的假设下,我们估算三四季度名义GDP大约在10.6和9.3左右的水平,比一二季度的11.8、11.1有所回落,但和2014-2016年的8.2、7.0、8.0相比,依旧是高水位。企业利润亦不会压力太大。 还是回到我们在去年Q4出品的年度报告《名至,实归》中的判断,名义增速重回高位是2017年中国经济的首要特征。我们对2017年一切经济现象的理解,都不能离开这一特征。 从周期位置来看,目前处于本轮朱格拉周期(2016年Q3-)的第一轮库存周期的回落期。2018初PPI触底后,第二轮库存周期可能会开启。周期位置的理解至关重要,否则我们就陷入类似于“新周期”这样似是而非的模糊概念,及“周期破灭”这样的错误认识之中。 2016年Q3开始,随着一轮库存周期开启,一轮朱格拉周期的上升期也正式启动。从以往经验来看,朱格拉周期长度一般为8-10年,其中包含2-3轮库存周期。 本轮朱格拉周期第一轮库存周期上升期从2016年Q3初至2017年Q2初,目前大概率处于库存第三个月下行期(5月是首个月下行,7月数据还没出来)。从CRB、PPI的基数及下行节奏看,PPI可能会于2018年Q1末前后见底,这样库存周期可能会于2018年Q2末Q3初见底。Q3开始,中国经济可能会开启新一轮库存周期。 从可比的2000-2008年的朱格拉周期来看(其中周期上升期是2000-2006年),第二轮库存周期(上升期2002年11月至2004年11月,后两个季度为被动上升)会比第一轮力度更强,基本面驱动的特征更明显,它会推动经济进入本轮朱格拉周期的景气高点。 当前经济数据对我们认识资产价格有何启示?几个重要推论。 推论一,5-8月的一轮原材料补库存大概率已经结束。4月第三周以来,原材料价格经历一轮快速上行,我们判断它属于一轮原材料补库存(《从高炉开工率反弹到PMI回升》、《如何认识原材料库存小周期》》)。本轮原材料补库存已经历3-4个月的时间,在8月初的报告《购进价格指数何时回撤》中,我们倾向于认为原材料补库存已经到了末端,购进价格指数的回撤随时可能发生。 我们前期提供的主要理由包括:1)一轮原材料补库存一般3-5个月;2)价格领先于库存,7月出现了价格的环比加速上行;3)第三轮环保核查对于价格的驱动可能于8月底之前达到边际最大;4)如果四季度需求回升,价格可能会上冲更长时间;但如果四季度需求是放缓的,那么原材料价格应该领先触顶。 7月经济数据进一步验证了第四点。即如果四季度经济边际上不是向上继续上冲而是向下缓和,那么价格领先,购进价格指数在9月底之前将大概率出现回撤。从购进价格指数、原材料库存与上证及沪深300的经验关系看,周期股可能会从我们所说的一轮“不确定性折价消失”的系统性机会进入到溢价回撤,及行业分化阶段。 实际上,近期的市场表现也完美验证了我们的这一框架。 推论二,如果环保核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工业的季节性分布,下一轮对于价格预期的影响和扰动可能处于11月初。包括环保核查在内的供给收缩是影响经济和资产价格的另一重要因素。 如前所述,今年第二批环保核查(7省市)对4月数据产生的边际影响较大;第三批环保核查(另外7省市)对7月数据产生的边际影响较大。从以上经验推测,第四批(8省市)应该会对11月数据影响较大。届时进入冬季,采暖季是否会出现雾霾也会对于环保政策预期产生一定影响。 推论三,如果2018年一季度PPI见底,二三季度中美再度启动本轮朱格拉周期的第二轮补库存,那么Q1将会提前呈现资产价格的一轮机会。如前所述,目前处于本轮朱格拉周期的第一轮库存周期的下行期。如果中期节奏大致如我们前述判断,即Q2中至2018年Q2库存下行,后期进入本轮朱格拉周期的第二轮更强的库存周期,那么,资产价格会领先于库存、大致同步于PPI出现一波机会。 主要风险:经济上行或下行压力超预期[详情]

7月经济数据不及预期 新周期到底还有多远?
7月经济数据不及预期 新周期到底还有多远?

  数据不及预期,“新周期”到底还有多远? 经济观察网 记者 李晓丹 7月经济数据不及预期:规模以上工业增、消费、固投等数据低于预期,尤其是固投数据中的基建、房地产以及制造业投资单月增速均有所减速,分别放缓了1.6个,3.1个和5.3个百分点。 今年前两个季度GDP增速达到6.9%,下半年第一个月的固投数据低于预期,引起了更多关注,下半年经济靠什么来稳住? 就在14日上午的数据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毛盛勇就经济“新周期”争论做出了回应。 毛盛勇表示,“新周期”争论的核心问题有两个,就是怎么看当前中国经济和下一步的走势。对此毛盛勇提出三句话:第一,中国经济当前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第二,从下半年来讲,中国经济稳中向好的态势能够延续下去,势头不会变。第三,从未来中长期来看,从发展空间和潜力、增长韧性、要素供给条件、改革创新红利不断释放等多个角度来看,中长期中国经济应该有条件维持中高速增长的水平。 固投为什么降了?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7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280605亿元,同比增长8.3%,增速创年内新低。 对于这一增速,招商证券在当天的分析报告中指出:固投回落的主要原因还是房地产投资增速回落幅度扩大。从分项数据可以看出,制造业投资增速小幅回落0.3%,基建投资依然保持较快增长,与上月增速基本持平。 天风研究的报告则认为,固投重现回落的一个影响因素是贷款增速下滑。 国金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边泉水则进一步指出,7月数据低于预期,与内在增长动能放缓、财政支出大幅下滑有关。 申万宏观首席分析师李慧勇也认为,新开工面积大幅回落,7月下跌4.9%,较6月回落19个百分点,是拖累地产投资的主因。而7月土地购置面积增长24%,较6月回升4.6个百分点,开发商拿地仍然积极。 “尽管地产销售有回落压力,但地产库存较低仍然对开发商拿地和地产投资有所支撑。”李慧勇说。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诸建芳表示,7月房地产销售和新开工数据存在“扰动”。他分析, 7月份数据出现“塌陷”并非经济基本面出现了恶化,而是由偶然因素导致,在“三四线”房地产市场环比仍然上涨的背景下,房地产销售和投资只会缓慢、平稳回落。 海通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姜超认为,地产销量大幅下滑、库存周期步入尾声、财政收支矛盾凸显、以及高基数效应来袭,都意味着下半年经济依然面临较大下行压力。 国信宏观固收的报告认为,8月房地产严控下销售逐渐降温,预计工业增速会进一步回落。 “新周期”还有多远? 在14日的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运行情况举行发布会上,毛盛勇在对经济“新周期”争论做出回应时给出了对下半年经济走势的判断,强调中长期中国经济应该有条件维持中高速增长的水平。 姜超认为,不靠房地产才有真正新周期。 天风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刘煜辉在近日的一场论坛上更为鲜明地给出了他对新周期的判断——没有新周期,只有老故事。 数据显示,7月的用电量和钢材价格仍在上涨。 7月宏观数据低于预期,显现出经济增长确实存在压力,但这不能意味着下半年的经济走势会持续回落,而关于经济新周期的争论,也更多地是在经济增长动能层面进行讨论,而非针对单一数据。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认为,7月经济指标回落是短期波动,没有改变经济稳中向好的大趋势。 不过,他也强调,经济稳中向好的基础仍需巩固,仍需警惕和注意一些情况,比如出口增速的回落,要警惕贸易保护、贸易战等情况的出现,以及美国货币政策的变数,对外需的形势不能过于乐观。 方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坚持认为,供给出清新周期是产能周期的第三个阶段,短期冲击不改中期趋势。 汇丰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则指出,未来几个月随着财政支出增速如期放缓,需求小幅降温的趋势不变,下半年经济下行风险显现,要更好地把握好金融去杠杆的力度以避免进一步误伤实体经济。[详情]

任泽平:环保督查导致有色产量大降 土地购置大幅回升
任泽平:环保督查导致有色产量大降 土地购置大幅回升

  方正宏观任泽平、卢亮亮点评7月经济数据【环保督查和去产能加码扩围制约生产,土地购置回升】 事件:中国7月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6.4%,预期7.2%,前值7.6%。1-7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8.3%,预期8.6%,前值8.6%。7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10.4%,预期10.8%,前值11%。 点评: 1)核心观点:环保督查和供给侧改革压制生产以及新增产能,导致工业生产和制造业投资回落。棚改政策扰动影响房地产销售,但土地购置持续上升托底下半年房地产投资。三季度需求韧性强、市场自发供给出清超预期、供给侧改革加码扩围、环保督查等导致供求缺口大,企业盈利持续改善,资产负债表持续修复,维持经济多头判断。 2)工业生产平稳,环保督查导致有色产量大降。7月规上工增同比6.4%,较6月下滑1.2个点,基本持平4月和5月的6.5%,比2016年7月加快0.4个点。7月粗钢、焦炭和发电量产量同比分别增长10.3%、0.1%和8.6%,较6月同比增长4.6、1.5和3.4个点;有色金属受环保督查影响7月产量同比较6月下滑了6.1个点。 受持续高温影响,电热燃水的生产和供应业7月增9.8%,较6月升2.5个点,制造业和采矿业则下滑1.3和1.2个点。产业升级带动高端制造业持续高增,工业机器人、微型计算机设备和智能手机同比涨90.4%、23.2%和3.5%,较6月增加29.3、4.3和3.6个百分点。新能源汽车7月同比增长48.6%,较6月升了19.4个点。 7月出口贸易增速回归正常,出口交货值增速放缓,7月同比增长8.6%,较上月减少3.1个百分点,但仍在相对高位。 3)制造业地产投资增速放缓导致固投下滑,环保和供给侧改革压制新增产能,利好企业盈利改善。7月固定资产投资当月同比6.5%,较6月回落2.3个点。其中,受环保督查和供给侧改革影响,制造业投资大幅回落至1.3%,成为拖累投资下行的主要力量,未来供给出清以及全球需求复苏将推动制造业投资回升。 基建投资当月增速15.8%,较6月的17.3%小幅回落,铁路和道路投资同比上升,但水利和公共设施管理投资以及电热燃水供应业投资回落。房地产投资7月增速为4.8%,较6月回落3个点。民间投资7月当月同比5.2%,较6月下降3.0个点,其中中部同比大幅回落10.1个点,东部和西部则分别回落1.0和微升0.6个点,可能与近期中部地区环保督查有关。 中央地方投资增速分化开始收敛,地方项目投资同比增长8.9%,增速回落0.6个点;中央项目投资同比下降7.2%,降幅收窄3.7个点。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累计同比增1.9%,较前值-1.2%上升了3.1个点。固定资产投资到位资金当月同比2.0%,较上月回落3.8个点,其中国家预算资金和自筹资金增速提高了4.0,而国内信贷和自筹资金增速回落17.0和1.6个点,企业内源性融资恢复但仍受外源性融资约束。 4)土地购置大幅回升,销售回落,棚改政策短期有扰动。7月地产投资当月增速4.8%,较6月回落3.1个点,其中住宅投资增速9.1%,下滑了1.7个点。分地区看,东部7月同比提高了2.6个点,而中部和西部分别回落了9.9和10.1个点,投资的重心仍在大都市圈附近。全国商品房销量当月同比由6月的21.4%下滑至2.0%,其中剔除30大中城市后的三四五线城市地产销量7月同比12.8%,较6月的30.9%下滑了18.1个点,可能跟棚改政策短期扰动有关。待售面积同比降幅再次扩大1.5个点,连续8个月库存下降。房企到位资金同比增9.7%,下降了1.5个点,其中信贷资金以及定金及预收款增速分别为19.8%和20.7%,有所回落但仍高增。自筹资金同比降幅收窄0.4个点。房屋新开工面积7月同比-4.9%,明显低于6月的14.0%。 房企拿地提速,与投资高度相关的土地购置面积同比7月录得24.3%,上升了4.6个点。预计在房企资金充裕、土地供应成交上升以及地产低库存的带动下,年内房地产投资仍将超预期。 5)消费名义实际增速略降,地产相关消费下滑仍高增。7月社会零售总额名义、实际增速为10.4%、9.6%,比6月分别下降0.6、0.4个点。分城乡看,7月城镇、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同比10.2%、11.7%,比6月分别下滑0.5、1.2个点。分类型看,7月餐饮收入、商品零售同比11.1%、10.3%,比6月分别下降0.8、0.6个点。在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中,除饮料类、石油及制品消费等消费增速稍有上升外,其他类型消费增速均有不同程度下滑。其中,7月汽车类消费7月同比8.1%,比6月下滑1.7个点。与地产销售相关的家用电器、家具和建筑装潢材料等消费7月同比13.1%、12.4%、13.1%,分别比6月下滑0.2、2.4、2.1个点,但仍高增。通讯器材、化妆品和文化办公用品同比7.9%、12.7%、10.8%,分别比6月下滑10.6、4.3、5.6个点。[详情]

前7月房地产投资增速回落 国家统计局称过热局面降温
前7月房地产投资增速回落 国家统计局称过热局面降温

  1-7月房地产投资增速回落,国家统计局:过热局面降温了 澎湃新闻记者 陶宁宁 8月14日,国家统计局公布2017年1-7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和销售数据。同日,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毛盛勇在国新办举行的7月份国民经济运行发布会上表示,经过这一轮房地产调控,房地产市场过热的局面已经有所降温,一线城市和热点二线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局面得到了控制,房地产市场下一步平稳健康运行的态势会得到加强。 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1-7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和商品房销售面积、销售额增速均同比有所回落。 2017年1-7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59761亿元,同比名义增长7.9%,增速比1-6月份回落0.6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投资40683亿元,增长10.0%,增速回落0.2个百分点。住宅投资占房地产开发投资的比重为68.1%。 1-7月份,商品房销售面积8635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4.0%,增速比1-6月份回落2.1个百分点。其中,住宅销售面积增长11.5%,办公楼销售面积增长33.7%,商业营业用房销售面积增长29.4%。商品房销售额68461亿元,增长18.9%,增速回落2.6个百分点。其中,住宅销售额增长15.9%,办公楼销售额增长27.4%,商业营业用房销售额增长38.7%。 不过,开发商买地热情依然高涨。 1-7月份,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1241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1.1%,增速比1-6月份提高2.3个百分点;土地成交价款5428亿元,增长41.0%,增速提高2.5个百分点。 此外,7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63496万平方米,比6月末减少1081万平方米。其中,住宅待售面积减少988万平方米,办公楼待售面积增加1万平方米,商业营业用房待售面积减少64万平方米。 对于这些最新出炉的数据,毛盛勇解释,经过这一轮的房地产调控,房地产市场过热的局面应该说是降温了,具体表现在:一线城市和热点二线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局面得到了控制,投机性、投资性的购房需求得到了控制。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去库存工作也在有效推进。 “房地产的商品房销售面积1-7月份增长14.0%,比上半年在放缓。包括房地产开发投资1-7月份增长7.9%,比上半年有所放缓,但比去年同期有所提高。所以,通过调控,房地产市场应该说是降温了。”毛盛勇说。 不过,毛盛勇同时指出,尽管商品房销售面积在放缓,但仍然保持了10%以上两位数的增长,房地产开发投资尽管增速小幅回落,但和去年同期比还是比较高的。“所以,我们觉得房地产市场尽管有所降温,但总体运行还是比较平稳的。” 毛盛勇说,下一步房地产市场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特别是在加快研究推出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运行的制度设计下,很多地方都在按照中央提出来的“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这个基本定位,结合当地的实际,纷纷推出一些新的尝试举措,这实际上是加快推进房地产市场长效机制建设的一些有益尝试。他预测,从这个角度来讲,房地产市场下一步平稳健康运行的态势会得到加强。[详情]

机构评7月经济数据:下半年经济仍面临下行压力
机构评7月经济数据:下半年经济仍面临下行压力

   机构:7月经济数据超预期全面回落 走弱持续性仍需观察 统计局周一(8月14日)公布数据显示,7月份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不及市场预期,同时较6月份大幅回落。机构分析师认为,7月经济无论是内外需求还是工业生产均拐头向下,这都意味着下半年经济依然面临较大下行压力。但剔除季末数据来看,单月下降幅度仍然可控,后续需关注经济各项数据走弱的持续性。 统计局8月14日公布数据显示,7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6.4%,预期7.1%,前值7.6%。 1-7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6.8%。 1-7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337409亿元,同比增长8.3%,增速比1-6月份回落0.3个百分点。从环比速度看,7月份比6月份增长0.61%。其中,民间投资204640亿元,增长6.9%。 1-7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59761亿元,同比名义增长7.9%,增速比1-6月份回落0.6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投资40683亿元,增长10.0%,增速回落0.2个百分点。住宅投资占房地产开发投资的比重为68.1%。 7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610亿元,同比增长10.4%,预期10.8%,前值11%。 机构分析: 海通证券宏观分析师姜超、顾潇啸等评7月经济数据指出,工业投资下滑,地产需求降温,7月经济无论是内外需求还是工业生产均拐头向下,这都意味着下半年经济依然面临较大下行压力。 ①工业增速回落。7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6.4%,较6月大幅回落,与6月全国制造业PMI下滑相印证。内外需均有所降温,库存周期渐入尾声,叠加高基数效应来袭,令工业生产大幅放缓。 ②投资增速回落。7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落至6.8%,并创今年以来新低。三大类投资增速全面下滑。其中,制造业、房地产投资增速均大幅回落,均创下16年8月以来新低;基建投资增速小幅回落,印证财政支出增速下降。 ③地产需求降温。7月地产销量同比增速大跌至2%,创16年以来新低。棚改政策力度减弱叠加房贷利率上升,下半年地产销量或将重回负增长。库存大幅去化和基数偏低令土地购置面积增速反弹,但受地产销量增速回落影响,地产新开工增速大跌转负。 ④消费普遍回落。7月社消零售名义、实际、限额以上零售同比增速分别为10.4%、9.6%和8.6%,均较6月下滑。其中,必需消费普遍下滑,可选消费涨少跌多,石油及制品低位反弹,但汽车、通讯器材,以及地产相关的家电、家具、建材均回落。 ⑤经济依然承压。7月经济无论是内外需求还是工业生产均拐头向下。而地产销量大幅下滑、库存周期步入尾声、财政收支矛盾凸显、以及高基数效应来袭,都意味着下半年经济依然面临较大下行压力。 天风证券固定收益分析师高志刚、孙彬彬7月经济数据点评:单月数据全面回落,走弱持续性仍需观察。 ① 7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4%,增速大幅回落1.2个百分点,环比增速为0.41%,总体生产水平明显回落,主要工业品中,钢材、有色、汽车、发电量同比均有所上升,但汽车、有色产品产量单月增速有所回落; ②固定资产累计增速8.3%,重现回落走势,受贷款增速大幅下滑影响,资金来源当月增速显著回落至2%,除国家预算内资金及利用外资增速大幅攀升以外,其余各渠道资金来源均明显回落; ③房地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速持续下滑至7.9%,增速继续下滑0.6个百分点,当月同比增速大幅回落至4.8%,土地购置面积当月同比增速继续反弹至24%,房屋新开工面积同比大幅下滑并转负(-5%),商品房销售额和销售面积单月经历反弹后显著回落,房地产销售、投资数据双双走弱; ④基建投资累计同比增速再次微跌,达16.67%,当月增速下降1.5个百分点至15.8%,制造业投资累计同比增速经历2个月回升后再次跌至4.8%,当月增速大幅回落至1.3%; ⑤社消同比增速10.4%,增速显著下滑,其中汽车、家具、建材、家电类单月同比增速均小幅下滑,整体消费边际走弱; ⑥经历2季度末的数据反弹后,7月单月经济数据全面走弱,但剔除季末数据来看,单月下降幅度仍然可控,后续需关注经济各项数据走弱的持续性。 为何7月份中国多项经济数据回落?官方回应 国新办就2017年7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举行发布会,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毛盛勇介绍2017年7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并答记者问。针对7月中国多项经济数据回落的问题,毛盛勇从工业和投资两方面分析了原因。他强调,下半年工业稳中向好不会改变;投资总体平稳的趋势不会改变。 发布会上,有记者对毛盛勇提问:“刚才您讲到,对全年的经济预判相对是乐观的。我们也确确实实看到这个月的数据包括前7个月的数据很多都在回落,能否解释一下这个回落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趋势能不能遏制住?” 对此,毛盛勇从工业和投资两个方面作出了回应。他指出,第一,工业总体来讲是运行平稳的。1-7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增速是6.8%,比上年同期加快0.8个百分点,幅度不小,比上半年低0.1个百分点,是基本持平的。7月当月增长6.4%,比上年同期加快0.4个百分点。所以说从去年3月份以后,每个月的工业增加值的增速基本稳定在6.0%以上的速度,今年以来,只有今年3月份、6月份高于7%,其他多数月份都在6.0%-6.5%之间,所以7月份6.4%实际上是一个比较合理、比较好的水平。 第二,工业内部升级态势仍然比较明显。7月份,高技术产业增加值的增速是12.1%,装备制造业增加值的增速是10.7%,分别比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增速要快5.7%和4.3个百分点,所以说制造业加快向中高端迈进的趋势还是比较明显的。 第三,7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速比6月份有所放缓,主要原因有三个:一是今年7月份全国大面积的高温天气,根据国家气象局的数据,今年7月份全国平均气温是1961年以来同期最高,而且高温天数也是1961年以来的最多,所以高温酷暑之下,停产检修的企业比上年明显增加。二是今年部分南方地区洪涝灾害比较严重,也一定程度上对工业生产带来了一些影响。三是按照新的发展理念的要求,有一些地区加快了淘汰一些环保不达标的过剩产能的力度。从统计学来讲,最好的比较方法是和上年同期比,这样的话能够规避一些季节变动带来的因素,但即使和上年同期比,今年7月份也有一些特殊的季节因素在里头。 第四,当前中国工业稳中向好的运行态势不会改变。市场供求关系在不断趋于平衡,市场供求关系在改善。世界经济也呈现出一定的复苏态势,产品的价格总体比较稳定,企业盈利能力比较强。所以,下半年工业稳定增长、稳中向好是有条件的,不会改变。 毛盛勇表示,“关于投资,我觉得总体也还是平稳的。”一是今年1-7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3%,和上半年比,确实放缓了0.3个百分点,但是和上年同期比还是加快了0.2个百分点。二是投资内部也呈现了明显的结构优化的趋势。制造业投资里,传统的制造业投资增速在放缓,但是高技术产业的投资、装备制造业投资都是以比较高的速度在推进。基础设施投资里,环保领域投资大幅增长40%以上,比上年同期加快了13个百分点以上。所以投资速度比较平稳,投资内部结构在继续优化。 毛盛勇说,“1-7月份投资和1-6月份相比有所放缓的主要原因主要是因为气侯原因,天气热或者是洪涝灾害,我们很多的投资项目都是在户外进行,所以项目施工进度受到一定程度影响,但是投资这种总体平稳的趋势不会改变。”[详情]

统计局:新增就业多于去产能带来的职工安置需求
统计局:新增就业多于去产能带来的职工安置需求

  8月14日消息,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毛盛勇上午在发布会表示,新动能的成长创造新的就业岗位,增加的就业容量比我们化解过剩产能带来的需要安置的职工数量相比,整个就业容量还是在增加的。 实录如下: 路透社记者:我的问题是关于就业市场和劳动力方面的。今年以来,中国去产能的力度在不断加大,这明显就意味着会有更少的劳工需求,而且企业破产数量也是非常高的,但是在官方的就业数字方面并没有体现这一点。所以,经济的某些领域、某些产业是否承受了比较大的就业压力?谢谢。 毛盛勇:谢谢你的提问。从当前中国经济的运行情况来看,一个很大的亮点就是就业形势总体平稳,而且稳中向好。今年以来,我们大城市的城镇调查失业率连续几个月都稳定在5%以下的较低水平,全国的城镇调查失业率前几个月也在5%以下,这个月是5.1%左右,跟去年同期相比还是回落的。所以,从调查失业率的数据来看,就业应该说是不错的。城镇新增就业1-7月份增加了855万人,比上年同期多了20万人。 从就业总体来看,形势是不错的。但是就业形势为什么这么好,而且是在我们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特别是加快推进淘汰落后产能,淘汰僵尸企业,化解过剩产能的情况下取得的,这中间有很重要的因素。 第一,我们国家经济进入新常态以后,新旧动能加快转换,很多传统行业的过剩产能在不断清除掉,同时我们也在不断培育新动能。制造业领域中,新兴制造业在不断成长;服务业领域中,新兴的服务业在不断成长。商事制度改革以后,“放管服”改革不断深化以后,1-7月份日均新登记企业是1.6万户,大量的新企业不断成长,还有很多新产业、新业态、新的商业模式在不断增长。所以,新动能的成长创造新的就业岗位,增加的就业容量比我们化解过剩产能带来的需要安置的职工数量相比,整个就业容量还是在增加的。 毛盛勇:第二,从产业结构上来讲,更主要的是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在持续提高,服务业发展速度比较快,总体来讲服务业是就业的蓄水池,所以对就业的吸纳能力比较强。我们也看到,尽管跟过去相比,整个经济增长速度还保持在中高速的水平,但是就业应该说是有增无减,总量还是在扩大。 第三,现在灵活就业、自主创业、弹性就业的情况也有所增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为上述各种就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条件。谢谢。[详情]

统计局回应新周期:经济中长期有条件维持中高速增长
统计局回应新周期:经济中长期有条件维持中高速增长

  8月14日消息,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毛盛勇上午在发布会表示,从未来中长期来看,从发展空间和潜力、增长韧性、要素供给条件、改革创新红利不断释放等多个角度来看,中长期中国经济应该有条件维持中高速增长的水平。 实录如下: 香港商报记者:近日,学界对中国经济新周期的判断有不同的观点。您判断中国经济是否已进入新周期?另外判断的标准是什么,新周期有什么样的特点?谢谢。 毛盛勇:所谓新周期的争论,我也注意到,这实际上是一个学术上的争论。从我个人来讲,我对这些概念,包括这些概念的理解,没有太多的研究。但我想,实际上核心的问题有两个,就是怎么看当前中国经济和下一步的走势。关于这方面,有三句话可以和大家一起分享。 第一,中国经济当前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向好。 第二,从下半年来讲,中国经济稳中向好的态势能够延续下去,势头不会变。 第三,从未来中长期来看,从发展空间和潜力、增长韧性、要素供给条件、改革创新红利不断释放等多个角度来看,中长期中国经济应该有条件维持中高速增长的水平。[详情]

统计局:经过这一轮调控房地产市场过热局面降温
统计局:经过这一轮调控房地产市场过热局面降温

  8月14日消息,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毛盛勇上午在发布会表示,经过这一轮的房地产调控,房地产市场这种过热的局面应该说是降温了,表现在什么地方呢,看一线城市和热点二线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局面得到了控制,投机性、投资性的购房需求得到了控制。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去库存工作也在有效推进。 实录如下: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我们注意到,近一段时间新增房贷占新增贷款的比重在不断回调,但是我们看到今天发布的数据当中,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在增长,包括7月待售面积比6月末有所减少。这样一种变化是怎么出现的,这跟新增房贷的占比回落矛盾吗?下一步,房地产市场还会进一步优化吗?谢谢。 毛盛勇:大家对房地产市场的情况都比较关注。第一,经过这一轮的房地产调控,房地产市场这种过热的局面应该说是降温了,表现在什么地方呢,看一线城市和热点二线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局面得到了控制,投机性、投资性的购房需求得到了控制。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去库存工作也在有效推进。所以,你刚刚讲到的房地产的商品房销售面积1-7月份增长14.0%,比上半年在放缓。包括房地产开发投资1-7月份增长7.9%,比上半年有所放缓,但比去年同期有所提高。所以,通过调控,房地产市场应该说是降温了。 第二,尽管商品房销售面积在放缓,但仍然保持了10%以上两位数的增长,房地产开发投资尽管增速小幅回落,但和去年同期比还是比较高的。所以,我们觉得房地产市场尽管有所降温,但总体运行还是比较平稳的。 下一步房地产市场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特别是在加快研究推出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运行的制度设计下,很多地方都在按照中央提出来的“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这个基本定位,结合当地的实际,纷纷推出一些新的尝试举措,这实际上是加快推进房地产市场长效机制建设的一些有益尝试。从这个角度来讲,房地产市场下一步平稳健康运行的态势会得到加强。[详情]

机构评7月财政数据:下半年支出力度预计持续承压
机构评7月财政数据:下半年支出力度预计持续承压

  机构评7月财政数据:单月支出增速下滑并非趋势性回落 分析师认为,7月财政支出增速显著下滑主要反映了支出节奏的改变,不必对赤字过分担忧。累计支出增速仍处于趋势性修复通道。 图片来源:海洛创意  财政部上周五公布数据显示,7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11.1%,比6月加快2.2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比增长5.4%,较上月回落13.7个百分点。 1-7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10%;1-7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比增长14.5%。1-7月累计,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同比增长31.6%,累计支出同比增长26.7%。 以下是部分券商机构机构对7月财政数据的点评: 华泰证券:支出增速回落反映节奏改变 不必担忧赤字  今年财政支出节奏的调整是核心变量,政府财政由于季末进度考核的原因,存在季末、半年末、年末集中花钱的情况,3、6、9、12月份的支出均高于其他月份,而且今年前半年多花钱更是明显,上半年支出进度已完成53.1%,历史上首次支出进度在上半年完成一半以上。7月份支出增速快速回落,仍然反映节奏的改变,不必担心政府财政赤字。 值得关注的是,在财政支出里面,债务支出一直维持高位,1-7月债务付息支出累计同比增长34.4%。虽然据我们估算,存量债务置换已至少完成9万亿元以上,超过今年到期债务规模,下半年没有必须置换压力,但债务成本仍然较高,预计下半年可能会提前置换地方政府存量债务。考虑到今年财政部主动调整上下半年发债节奏,预计下半年地方政府债发行会放量。 除基数因素以外,收入增速较高也印证上半年经济形势较好,经济在下半年存在下行压力,但韧性较强不会失速。 光大证券: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将回软  基数效应减弱叠加周期品价格继续冲高,导致增值税快速上涨和进出口相关税收继续增长,推升7月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1-7月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已完成年初预算的65.7%,去年同期为63.8%。受内需偏弱、PPI通胀回落和房地产销售下滑影响,预计未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将回软。 “稳增长”压力减弱,7月支出增速大幅下滑,但整体支出进度仍较快。尽管“稳增长”压力下降,但准财政受限,预算内支出仍存在一定压力。此外,受房地产限购导致的资金回笼下滑和开发贷受限影响,预计未来土地财政仍将缓慢回落。 长江证券:单月支出增速下滑并非趋势性回落  7月财政收入增速较上月再次明显回升,延续上半年改善趋势,累计同比增幅再创近年来历史同期新高。总体来看,财政收入增速仍处趋势性修复通道。财政收入的趋势性改善与近期经济的强劲表现有关。 结合历史经验来看,7月往往是年内财政支出低点之一,当月增速回落具有一定的季节性特征。1-7月累计同比增速14.5%,是2015年来的历史同期最高值,仍处于趋势性修复通道,单月财政支出增速回落属于单月扰动而非趋势性回落。 7月财政收支当月差额为盈余2961亿元,1-7月收支差额累计为赤字6217亿元。从赤字规模和赤字节奏来看,今年财政收支均有明显改善,相较去年财政投放整体节奏加快、力度加大。考虑到当前仍有0.5万亿元左右结转结余资金,叠加2.38万亿元年初预算赤字,下半年财政仍有空间。 招商证券:支出将略有回升保持常态增长  当前经济稳中向好,对财政收入增长提供有力支撑,但随着减税效应更加明显,进一步降费措施实施,房地产调控政策效应逐步显现等制约因素的累积,高增速恐难持续,预计后期收入增幅将放缓趋稳。 7月财政支出大幅回落可能只是对上半年支出较快的暂时性调整。此外,7月24日的政治局会议再度提出适度扩大总需求,意味着积极的财政政策基调不变,预计未来支出将略有回升,保持常态增长。 东吴证券:下半年支出力度预计持续承压  7月财政支出放缓可能有两方面原因:一是上半年财政支出节奏较快,下半年财政预算整体压力较大;二是过去六年中有四年财政支出在7月份同比增速明显下滑,体现出一定的季节性。 7月份支出较上月缩减50%,财政当月盈余2961亿元。但今年累计财政支出收入差额仍然高达6216.3亿元,占全年财政赤字的23.7%,占比远高于去年同期7%的水平。考虑到可用累计结余额度近年大幅减少、财政超预算空间有限,在财政收入增速平稳的预期下,我们认为下半年财政支出力度或将明显弱于上半年。 [详情]

统计局回应7月多个数据回落:工业和投资总体平稳
统计局回应7月多个数据回落:工业和投资总体平稳

  8月14日消息,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毛盛勇上午在发布会表示,从去年3月份以后,每个月的工业增加值的增速基本稳定在6.0%以上的速度,今年以来,只有今年3月份、6月份高于7%,其他多数月份都在6.0%-6.5%之间,所以7月份6.4%实际上是一个比较合理、比较好的水平。 1-7月份投资和1-6月份相比有所放缓的主要原因主要是因为气侯原因,天气热或者是洪涝灾害,我们很多的投资项目都是在户外进行,所以项目施工进度受到一定程度影响,但是投资这种总体平稳的趋势不会改变。 实录如下: 凤凰卫视记者:刚才您讲到,对全年的经济预判相对是乐观的。我们也确确实实看到这个月的数据包括前7个月的数据很多都在回落,能否解释一下这个回落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趋势能不能遏制住?谢谢。 毛盛勇:谢谢你的提问。关于你刚刚讲的主要指标回落,我先讲工业,再讲投资。 第一,工业总体来讲是运行平稳的,为什么这么说?1-7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增速是6.8%,比上年同期加快0.8个百分点,幅度不小,比上半年低0.1个百分点,是基本持平的。7月当月增长6.4%,比上年同期加快0.4个百分点。所以说从去年3月份以后,每个月的工业增加值的增速基本稳定在6.0%以上的速度,今年以来,只有今年3月份、6月份高于7%,其他多数月份都在6.0%-6.5%之间,所以7月份6.4%实际上是一个比较合理、比较好的水平。 第二,工业内部升级态势仍然比较明显。7月份,高技术产业增加值的增速是12.1%,装备制造业增加值的增速是10.7%,分别比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增速要快5.7%和4.3个百分点,所以说制造业加快向中高端迈进的趋势还是比较明显的。 第三,7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速比6月份有所放缓,主要原因有三个:一是今年7月份全国大面积的高温天气,根据国家气象局的数据,今年7月份全国平均气温是1961年以来同期最高,而且高温天数也是1961年以来的最多,所以高温酷暑之下,停产检修的企业比上年明显增加。二是今年部分南方地区洪涝灾害比较严重,也一定程度上对工业生产带来了一些影响。三是按照新的发展理念的要求,有一些地区加快了淘汰一些环保不达标的过剩产能的力度。从统计学来讲,最好的比较方法是和上年同期比,这样的话能够规避一些季节变动带来的因素,但即使和上年同期比,今年7月份也有一些特殊的季节因素在里头。 第四,当前中国工业稳中向好的运行态势不会改变。市场供求关系在不断趋于平衡,市场供求关系在改善。世界经济也呈现出一定的复苏态势,产品的价格总体比较稳定,企业盈利能力比较强。所以,下半年工业稳定增长、稳中向好是有条件的,不会改变。 毛盛勇:关于投资,我觉得总体也还是平稳的。一是今年1-7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3%,和上半年比,确实放缓了0.3个百分点,但是和上年同期比还是加快了0.2个百分点。二是投资内部也呈现了明显的结构优化的趋势。制造业投资里,传统的制造业投资增速在放缓,但是高技术产业的投资、装备制造业投资都是以比较高的速度在推进。基础设施投资里,环保领域投资大幅增长40%以上,比上年同期加快了13个百分点以上。所以投资速度比较平稳,投资内部结构在继续优化。 1-7月份投资和1-6月份相比有所放缓的主要原因主要是因为气侯原因,天气热或者是洪涝灾害,我们很多的投资项目都是在户外进行,所以项目施工进度受到一定程度影响,但是投资这种总体平稳的趋势不会改变。[详情]

统计局:洪涝高温去产能导致7月工业增速放缓
统计局:洪涝高温去产能导致7月工业增速放缓

  证券时报网08月14日讯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毛盛勇在14日国新办举行的发布会上表示,7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速比6月份有所放缓,主要原因有三个: 一是今年7月份全国大面积的高温天气,根据国家气象局的数据,今年7月份全国平均气温是1961年以来同期最高,而且高温天数也是1961年以来的最多,所以高温酷暑之下,停产检修的企业比上年明显增加。二是今年部分南方地区洪涝灾害比较严重,也一定程度上对工业生产带来了一些影响。三是按照新的发展理念的要求,有一些地区加快了淘汰一些环保不达标的过剩产能的力度。 他表示,从统计学来讲,最好的比较方法是和上年同期比,这样的话能够规避一些季节变动带来的因素,但即使和上年同期比,今年7月份也有一些特殊的季节因素在里头。 “当前中国工业稳中向好的运行态势不会改变。市场供求关系在不断趋于平衡,市场供求关系在改善。世界经济也呈现出一定的复苏态势,产品的价格总体比较稳定,企业盈利能力比较强。所以,下半年工业稳定增长、稳中向好是有条件的,不会改变。”他称。 (证券时报网快讯中心)[详情]

邓海清:经济数据全面不及预期 新周期论是后知后觉
邓海清:经济数据全面不及预期 新周期论是后知后觉

   经济数据全面不及预期 “新周期到来论”再次被证伪 来源:微信公众号 海清FICC频道 中国7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 6.4%,增速创今年1-2月份来新低,预期 7.1%,前值 7.6%。7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 10.4%,增速创今年1-2月份来新低,预期 10.8%,前值 11%。1-7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名义增长7.9%,增速比1-6月份回落0.6个百分点;1-7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 8.3%,预期 8.6%,前值 8.6%;1-7月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名义增长6.9%,增速比1-6月份回落0.3个百分点。 1、7月经济数据全面不及预期,经济数据全面回落揭示经济动能高峰已过,“新周期论”实属“后知后觉”。7月中国的经济数据,至今已经公布的包括:PMI、进出口数据、CPI、工业增加值、投资(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投资)、消费,经济数据全面回落、均大幅低于市场预期,揭示经济动能高峰已过,“新周期论”实属后知后觉。详细数据如下表。 指标 实际值 预期值 前值 PMI 51.4 51.5 51.7 出口同比 11.2% 14.8% 17.3% 进口同比 14.7% 22.6% 23.1% CPI同比 1.4% 1.5% 1.5% 工业增加值 6.4% 7.1% 7.6% 固定资产投资 (1-7月) 8.3% 8.6% 8.6% 房地产投资 (1-7月) 7.9% - 8.5% 社会消费品零售 10.4% 10.8% 11% 2、7月“低工业增加值+低PMI/高发电量”,工业增加值与发电量走势再次偏离,验证我们之前的判断:预测工业增加值,应当更看重PMI、而非发电量。我们在《“出口+消费”驱动,“二次探底”证伪,如何理解发电量与工业增加值的背离?》中指出,市场预测工业增加值主要有两种办法:一是从PMI预测;二是从发电耗煤量预测,两者预测结果可能出现背离,主要与经济结构、夏季异常高温有关。7月经济数据再次出现“低工业增加值+低PMI/高发电量”的组合,验证了我们通过PMI预测工业增加值的观点,同时,我们认为,此次7月发电量高偏工业增加值,可能主要在于夏季高温发电。 3、我们再次重申观点,2017年7月以来的所谓“新周期论”实属“后知后觉”,此轮中国经济“周期归来”真正启动于2016年初,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来看,中国经济动能的高峰已过,7月数据全面回落反映经济高点已现。 一方面,经济数据数据持续一年半的走好,验证了我们在2016年初提出“经济周期归来,偏执看空中国经济必犯大错”的观点。目前来看,数据上已经完全证实了我们的判断:一是2016年以来的PMI数据,2016年3月站上枯荣线达到50.2,之后持续走好,至今已经连续10个月超过51的水平;二是大宗商品价格,南华工业品价格指数在2015年11月见底1100左右便开始持续回升,2017年2月超过2000后,便一直处于高位震荡,中国经济已经回暖一年半之后,讨论所谓“新周期”实属“后知后觉”。 另一方面,我们认为,目前来看,新周期的微观动能趋弱,7月经济数据全面回落反映经济的高点可能已现,主要原因在于:(1)供给侧改革推动下的PPI同比在2017年2月出现了历史高点,之后逐渐面临回落,供给侧改革动能减弱;(2)2016年“930”、2017年“317”房地产调控政策,导致房地产价格的涨势不再、逐渐走平,房地产投资出现一定程度的回落;(3)发达经济体经济复苏阶段性震荡,中国出口动能高潮已过,因此,新周期归来的“供给侧+房地产+出口”三大微观动能趋弱,2017年下半年经济高点可能已现。(详见报告《大宗涨价现尾声证伪“新周期到来论”,“煤飞色舞”行情终会是陷阱》(作者:邓海清、陈曦)) 4、关于央行货币政策,我们不认为央行需要进一步紧缩,而是应当维持“不松不紧”。一方面,此次7月经济数据全面低于市场预期,2017年大概率将维持1-2%的水平,这意味着央行不存在由于经济强复苏、再通胀而收紧货币政策的可能性,另一方面,PMI数据已连续10个月超过51、进出口累计同比依然处于较高水平,因此,从经济增长、通胀的角度来看,央行将大概率维持“不松不紧”。 同时,央行在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的表态,同样能够验证下半年货币政策“不松不紧”。(1)央行表态当前“利率水平总体适度”,不存在放松或收紧货币政策,以调整利率水平中枢的可能性;(2)公开市场操作“削峰填谷”,稳定银行体系流动性;(3)央行表态“超储率下降不意味着银行体系流动性收紧和货币政策取向发生变化”,央行货币政策并没有收紧;(4)M2历史低位,央行表态“M2的可测性、可控性以及与经济的相关性亦在下降,对其变化可不必过度关注”,货币政策不会因此放松;(5)报告明确提出“降低实体经济成本”,央行货币政策不存在收紧的可能性。 5、关于债券市场,我们的观点是,由于经济强复苏、再通胀、资金面、海外四大利空因素全面转向,坚定看多2017年下半年债券市场牛市。上周五8月11日央行发布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罕见直接定调“维护债券市场平稳运行”,明确表态要重点发展直接融资、发挥债市的融资功能、促进货币市场平稳,这都意味着央行对债券市场的呵护态度明显,从政策层上看,2017年下半年债券市场难以持续走熊。 同时,我们认为,未来随着(1)“经济强复苏、经济过热”预期被证伪,(2)“稳”字基调下的商品价格出现回调,“经济再通胀”预期被证伪,(3)8月以来资金面的回暖将修正市场资金面的担忧,以及(4)海外债券市场全面回暖将带动中国债市走好,这意味着此前影响中国债市的四大利空因素将全面转向,债券市场将重回牛市,坚定看多2017年下半年债券市场牛市。 作者:邓海清,“海清FICC大资管频道”首席经济学家;陈曦,“海清FICC”大资管频道研究员[详情]

统计局:中国经济不仅追求有块头还得有肌肉
统计局:中国经济不仅追求有块头还得有肌肉

  新华网消息 14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就7月国民经济运行情况举行发布会,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毛盛勇表示,下半年中国经济将延续总体平稳态势。更多的关注点要放在中国经济的提质、增效、升级上。 毛盛勇表示,判断经济运行的走势,要全面地、多个维度地看,这样的话可能更加客观、更加科学。也就是说,既要看经济增速,也要看结构调整、结构变化、质量效益,更要看民生领域一些指标变化的情况。如果从经济增速来看,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长的平稳性在不断增强。过去8个季度,中国GDP增速基本都稳定运行在6.7%-6.9%之间。 毛盛勇认为,中国经济增速日趋平稳,这不是一个偶然现象,实际上是中国经济发展阶段的一个必然反映,也是中国经济结构调整深化的一个必然结果。经济运行实际上有自己内在的一些规律和惯性,按照这样的规律和惯性,下半年中国经济能够延续总体平稳的态势。 短期从三大需求角度来看,在经济收入增长较快和消费结构升级步伐加快的情况下,消费还是有条件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在国内市场供求不断改善,世界经济呈现复苏,而且企业的盈利能力不断提升的情况下,投资也有条件保持总体平稳;在一系列稳外贸、促外贸的政策效应不断显现,同时世界经济也呈现出比较明显的复苏态势,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在不断增强的情况下,出口有望延续回稳向好的态势。所以从三大需求的角度来看,支撑下半年经济稳定增长是有条件的。 毛盛勇指出,退一步来说,即使是下半年经济增速或者GDP增速放缓了0.1个或者0.2个百分点,这实际上也是一种合理、正常的小幅波动。这样一个速度拿到世界上去,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仍然是名列前茅的。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经济走势谈不上什么高低之分。 更重要的是近年来,包括今年以来,中国经济呈现出比较明显的结构优化调整的态势,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包括就业、收入、物价等民生指标也不断改善,所以说经济实际上延续了总体平稳、稳中向好的态势。全年经济运行的基本走势,用一个词来概括,我觉得最好的应该是稳中向好。 毛盛勇强调,近年来中国经济一直稳定运行在合理区间,物价可控制,居民可增收,就业有保证,生态能改善,在这样一个区间里,经济工作的着力点和主要的精力应该是放在推进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上。所以从当前来看,中国经济总体平稳、稳中向好,也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的一个重要窗口期。中国经济不仅要追求经济有“块头”,还得要有“肌肉”,要强健。从这个角度来说,更多的关注点要放在中国经济的提质、增效、升级上。[详情]

曾湘泉:劳动力五年少1800万 就业质量应纳入统计
曾湘泉:劳动力五年少1800万 就业质量应纳入统计

  专访曾湘泉:劳动力五年减少1800万 就业质量指标应纳入统计 在过去的一年间,我国就业完成了从阶段性低点到各项指标全线飘红的“逆转”,走出了去产能所带来岗位需求下降的阴影。就业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大亮点。 中国就业研究所发布的2017年第二季度《中国就业市场景气报告》显示,受企业用工需求增加,以及求职申请人数下降的影响,本季度CIER指数上升至2.26,表明就业形势呈现稳中向好的态势。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所长曾湘泉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劳动力市场出现的最大变化是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连续五年减少,累计减少总量达到1796万,劳动力供给的减少是我国近年来就业景气指数持续上升的重要原因。 曾湘泉认为,近年来劳动力市场的岗位数一直都多于求职者的数量,劳动者面临的最大问题不再是没有工作可做,而是就业质量不高。虽然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更高质量就业,但由于我国缺乏对工资、工时、社保等测量就业质量的指标,劳动者就业质量的状况难以反映在官方统计之中。 就业形势的“逆转” 第一财经:2016年第一季度,CIER(中国就业市场景气指数)回落到近年来的新低,当时政府和业界都担忧爆发局部性的失业风险,实际情况是,在过去的一年内,就业形势实现了从阶段性低谷到全面向好的转变,您认为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逆转的发生? 曾湘泉:从2015年初开始,受到宏观经济走弱的影响,CIER指数持续下跌,2016年第一季度降至1.71,同比降幅明显。去产能导致的传统制造业用工需求下降是就业景气指数下跌的主要原因,该季度智联招聘全站在线需求同比只增加了4%,官方数据也不太好,调查失业率出现上升,那是就业局势最令人担忧的一段时期。 从2016年第二季度开始,CIER指数出现企稳回升的态势。2017年第二季度,受企业用工需求增加以及求职申请人数下降的影响,CIER指数上升至2.26,智联招聘全站在线招聘需求同比增长了36%,就业形势呈现稳中向好的态势。 就业反弹的根本原因是宏观经济好转。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人民币汇率下降刺激了外贸的出口。外贸对中国经济影响很大,外贸企业大多数都是劳动密集型的企业,如果贸易(特别是中美贸易)出现问题,将直接影响到这些企业的用工情况。 另一个原因是去产能中没有出现大规模的失业,企业承担了安置职工的主要责任,没有将失业风险推向社会,而且经济回暖之后煤炭钢铁价格上涨,今年企业安置职工的压力没有去年那么大。此外,蓬勃发展的新经济新业态的就业弹性比较高,服务业、电商、物流、共享经济对就业拉动效果非常明显。 第一财经:虽然2015年到2016年间就业景气指数出现过阶段性回落,但从整体变动趋势来看,十八大这5年来,就业景气指数总体呈现上升的态势,您认为这5年就业总体向好的原因有哪些? 曾湘泉:首先必须归功于经济增长,虽然我国经济从两位数增长下降为6.5~7%的增长率,但这也是一个中高速的增长。在经济增长中还同时在进行结构调整,新行业新行业发展壮大,对拉动就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双创”和商事制度改革对就业的促进作用不容小觑。大量小微企业的诞生使单位就业规模有了大幅的提高。与80年代政府国企人员停薪留职创业不同,这次创业的主体是大学生和农民工返乡创业,政府在注册开办企业上的各种便利措施,从根本上改善了我国的创业环境。 劳动力供给曲线出现“向后弯曲” 第一财经:从2012年以来,我国劳动年龄人口第一次出现了净减少,人口供给状况的变动对于我国的就业带来了什么影响? 曾湘泉:从2012年起这5年来,我国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下降的总数近1800万,这种劳动供给下降的趋势还在持续。CIER指数会受到季节性影响,也会受到经济周期性变化的影响,但我们最看重的是趋势性的分析,最近这些年CIER指数一直在上升的最根本原因是劳动供给在减少。 劳动供给的减少一方面是因为农民剩余劳动转移已经基本到头了,另一方面是因为青年劳动力受教育程度年限的增加。劳动力供给减少意味着我国经济已经处于一个重大转折点上,企业最直观的感觉是招工难已经成为很普遍的现象。 第一财经:除了劳动年龄人口的减少,还有什么原因导致劳动供给下降? 曾湘泉:近年来由于劳动者工资上升等原因,我国劳动供给曲线出现了经济学上所称的“向后弯曲”的迹象。 “向后弯曲的劳动供给曲线”是指劳动供给量随着工资上升先增加后逐渐减少的特征。这源于工资增加的“收入效应”,即随着工资增加,劳动者对闲暇的需求增多,从而导致劳动供给减少。 社会保障水平和劳动供给也是一对矛盾,如果失业保险和最低保障水平比较高,失业者心目中的“保留工资”就会上升,工作搜寻意愿就会下降。近年来欧洲积极就业政策核心是从“福利”到“工作”,采取各种政策鼓励更多人参与劳动力市场中,试图降低失业率就是这个原因。 受“收入效应”和“保留工资”的影响,大学生中出现了“慢就业”或是“不就业”,一些求职者投递简历的数量在减少。与1998年下岗人员不同,这次去产能国企中的一些新4050人员由于有比较好的退养政策,他们对工作的期望和要求也随之提高,导致这些人工作搜寻强度减弱,重新找工作的意愿不强。 我们还发现一个现象,如今55岁以上劳动者的劳动参与率也比过去有了大幅下降,其原因是过去十多年连续上调养老金,使这个年龄段的劳动者“保留工资”明显上升,工作意愿迅速下降,这进一步降低了劳动供给。种种这些都说明我国的劳动供给出现了“向后弯曲”现象。如何提高劳动参与率,增加劳动供给,应该是下一步我国积极就业政策应该正视的问题。 完善就业失业统计制度 第一财经:从今年第二季度的中国就业景气指数报告来看,出现了大型企业招工需求增加,小微企业用人需求和薪资都下降的情况,这反映出当前我国经济正在什么变化? 曾湘泉:2017年第二季度,大型企业的CIER指数为2.46。在国家政策号召背景下,多家国有企业对产能过剩领域进行改革创新,在完成并购市场化重组后,效益得到稳步提升,吸纳人才的力度也随之增强。根据智联招聘数据显示,大型企业二季度用工需求同比增长42%,前景乐观。 第二季度出现的一个新现象是微型企业CIER指数出现了负增长,微型企业用工需求仅增加29%。原因是微型企业多处于“初创阶段”,在当下成本高企、资本荒等问题的困扰下,小微企业扩张乏力。小微企业用工需求下降反映出创业带动的就业是不稳定的,特别是大企业经营状况好转之后,求职者还是愿意去大企业工作,这也加剧了小企业招工难。 第一财经:今年普通高校毕业生达到795万的新高,但在线招聘公司的调查却反应出大学生投递简历的数量在减少,被动就业的情况增加,“慢就业”也成为一些学生的选择,应该如何看到这种情况? 曾湘泉:大学生就业是属于青年就业范畴,尽管大学生群体虽然看起来数量比较大,但放在全国16-24岁青年劳动力供给大幅下降的背景下,与以往相比,他们找工作的难度实际在下降。 “慢就业”、“不就业”、“被就业”以及“错就业”是大学生就业出现的新情况,对此需要深入开展研究,但我认为目前这个群体面临最大的问题是就业质量不高问题,比如工资低、工时长、缺乏社会保障、就业稳定性差等,这些都有待通过深化教育改革,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推动企业发展,完善就业环境等措施来加以解决。 第一财经:现在我国就业统计还存在那些问题,您对于完善我国的就业统计和失业统计有什么建议? 曾湘泉:我们应该破除失业率的认识误区,失业率不是高和低的问题,而是应该成为经济和就业市场的晴雨表。从发展中国家来看,失业率通常都不会高,这是与就业和失业的定义相关的,根据国际劳工组织的定义,在参考期(一周内)只要工作满一小时就算就业。因此,发展中国家失业率低并不能得出就业状况好的结论,因为不充分就业问题突出,加入就业质量指标才更有意义。 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推动实施更高质量的就业,虽然每年我国城镇新增就业数量可观,但一直以来,我国的就业统计中缺乏诸如工资、工时、社保等测量就业质量的指标,难以反映出劳动者的就业质量在这五年中的变化。就我国来说,进一步完善并及时发布包括就业、失业在内的各类统计指标体系已提到议事议程。 就失业率指标而言,不管是登记失业率还是调查失业率,最重要的是要建立一个与宏观国民经济的冷暖程度变化同步的指标。就我国的失业统计而言,调查失业率不公布,登记失业率几乎没有变动,这导致我国劳动力市场测量和统计缺乏及时性和有效性。为此,应及早公布调查失业率,完善失业登记制度,科学发布登记失业人数变动等数据。[详情]

机构评7月经济数据:房地产面临继续下探压力
机构评7月经济数据:房地产面临继续下探压力

  ①8月14日公布了7月的主要经济数据,结合此前已经公布的进出口数据,需求端和生产端在7月都出现了明显放缓。 ②7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6.4%,前值7.6%。三大门类中,采矿业同比(6月为-0.1%,7月为-1.3%)和制造业同比(6月为8.0%和6.7%)均出现了明显放缓,带动总的工业增加值增速回落。但从主要工业品产量数据,以及3月、4月工业增加值数据的变化情况看,我们认为经济实际情况可能难以解释数据如此大的波动。 ③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10.4%,前值11.0%,低于市场的预期。部分由于物价的影响,实际增速的降幅(10.0%降至9.6%)小于名义增速的降幅。由于地产销售增速放缓的滞后效应,与之相关的家具、建筑及装潢材料增速均有明显回落。 ④固定资产投资增速8.3%,前值8.6%,低于市场预期,三大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全线回落。房地产投资增速从8.5%下滑至7.9%,施工面积和新开工面积增速同样放缓。基建投资增速在6月由于财政扩张短暂逆转后,在7月重回下行通道。制造业投资同比4.8%,前值5.5%,与之同步性较高的民间投资增速也在放缓,还没有出现大规模的扩产能和设备更新。 ⑤往前看,经济放缓的压力依旧。实际利率拐点已过,以及上游对中下游利润的挤压,制造业投资将持续乏力。房地产将随着竣工期的到来,面临继续下探的压力,9月和11月是关键时点。受预算内资金、融资成本上升PPP对基建的支撑力度减弱、地方债务严监管等因素的制约,预计基建投资还将趋势性下滑,甚至由于上半年财政的透支可能会大幅回落。[详情]

统计局:即使下半年经济放缓0.2百分点也是合理波动
统计局:即使下半年经济放缓0.2百分点也是合理波动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定于2017年8月14日(星期一)上午10时在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厅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毛盛勇介绍2017年7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并答记者问。毛盛勇表示,中国经济增速日趋平稳,我想这不是一个偶然现象,实际上是中国经济发展阶段的一个必然反映,也是中国经济结构调整深化的一个必然结果。 以下为实录: 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记者:现在市场上有一种声音,很多人认为今年中国经济下半年会面临很大的下行风险。从刚刚公布的数据来看,很多数据出现了回落,可不可以说今年的经济基本上是前高后低的态势呢?谢谢。 毛盛勇:判断经济运行的走势,要全面地、多个维度地看,这样的话可能更加客观、更加科学。也就是说,既要看经济增速,也要看结构调整、结构变化、质量效益,更要看民生领域一些指标变化的情况。如果从经济增速来看,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长的平稳性在不断增强。过去8个季度,中国GDP增速基本都稳定运行在6.7%-6.9%之间。 中国经济增速日趋平稳,我想这不是一个偶然现象,实际上是中国经济发展阶段的一个必然反映,也是中国经济结构调整深化的一个必然结果。经济运行实际上有自己内在的一些规律和惯性,按照这样的规律和惯性,下半年中国经济能够延续总体平稳的态势。 毛盛勇:短期从三大需求角度来看,在经济收入增长较快和消费结构升级步伐加快的情况下,消费还是有条件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在国内市场供求不断改善,世界经济呈现复苏,而且企业的盈利能力不断提升的情况下,投资也有条件保持总体平稳;在一系列稳外贸、促外贸的政策效应不断显现,同时世界经济也呈现出比较明显的复苏态势,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在不断增强的情况下,出口有望延续回稳向好的态势。所以从三大需求的角度来看,支撑下半年经济稳定增长是有条件的。 退一步来说,即使是下半年经济增速或者GDP增速放缓了0.1个或者0.2个百分点,这实际上也是一种合理、正常的小幅波动。这样一个速度拿到世界上去,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仍然是名列前茅的。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经济走势谈不上什么高低之分。 毛盛勇:更重要的是近年来,包括今年以来,中国经济呈现出比较明显的结构优化调整的态势,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包括就业、收入、物价等民生指标也不断改善,所以说经济实际上延续了总体平稳、稳中向好的态势。全年经济运行的基本走势,用一个词来概括,我觉得最好的应该是稳中向好。 这里我想强调一点,近年来中国经济一直稳定运行在合理区间,也就是说我们的物价可控制,居民可增收,就业有保证,生态能改善,在这样一个区间里,经济工作的着力点和主要的精力应该是放在推进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上。所以从当前来看,中国经济总体平稳、稳中向好,也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的一个重要窗口期。中国经济不仅要追求经济有“块头”,还得要有“肌肉”,要强健。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更多的关注点要放在中国经济的提质、增效、升级上来,这点更为重要。谢谢。[详情]

姜超评7月经济数据:下半年依然面临较大下行压力
姜超评7月经济数据:下半年依然面临较大下行压力

  宏观姜超、顾潇啸等【经济观察】工业投资下滑,地产需求降温 ①工业增速回落。7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6.4%,较6月大幅回落,与6月全国制造业PMI下滑相印证。内外需均有所降温,库存周期渐入尾声,叠加高基数效应来袭,令工业生产大幅放缓。 ②投资增速回落。7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落至6.8%,并创今年以来新低。三大类投资增速全面下滑。其中,制造业、房地产投资增速均大幅回落,均创下16年8月以来新低;基建投资增速小幅回落,印证财政支出增速下降。 ③地产需求降温。7月地产销量同比增速大跌至2%,创16年以来新低。棚改政策力度减弱叠加房贷利率上升,下半年地产销量或将重回负增长。库存大幅去化和基数偏低令土地购置面积增速反弹,但受地产销量增速回落影响,地产新开工增速大跌转负。 ④消费普遍回落。7月社消零售名义、实际、限额以上零售同比增速分别为10.4%、9.6%和8.6%,均较6月下滑。其中,必需消费普遍下滑,可选消费涨少跌多,石油及制品低位反弹,但汽车、通讯器材,以及地产相关的家电、家具、建材均回落。 ⑤经济依然承压。7月经济无论是内外需求还是工业生产均拐头向下。而地产销量大幅下滑、库存周期步入尾声、财政收支矛盾凸显、以及高基数效应来袭,都意味着下半年经济依然面临较大下行压力。[详情]

前7个月民间固投增速回落至6.9% 东北同比下降9.8%
前7个月民间固投增速回落至6.9% 东北同比下降9.8%

  2017年1-7月份,民间固定资产投资204640亿元,同比名义增长6.9%,增速比1-6月份回落0.3个百分点。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的比重为60.7%,与1-6月份持平。 分地区看,东部地区民间固定资产投资96065亿元,同比增长9.4%,增速比1-6月份提高0.1个百分点;中部地区59200亿元,增长7.2%,增速回落1.4个百分点;西部地区39146亿元,增长6.2%,增速提高0.2个百分点;东北地区10230亿元,同比下降9.8%,降幅收窄2.5个百分点。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民间固定资产投资8562亿元,同比增长16.3%,增速比1-6月份回落0.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100485亿元,增长4.3%,增速回落0.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95593亿元,增长8.9%,增速回落0.1个百分点。 第二产业中,工业民间固定资产投资99759亿元,同比增长4.5%,增速比1-6月份回落0.6个百分点。其中,采矿业2689亿元,同比下降13.2%,降幅收窄1.2个百分点;制造业90744亿元,同比增长4.9%,增速回落0.7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6327亿元,增长7.5%,增速回落0.2个百分点。 2017年1-7月份民间固定资产投资主要数据 指标 2017年1-7月份 绝对量(亿元) 同比增长(%) 民间固定资产投资 204640 6.9 分地区 - - 东部地区 96065 9.4 中部地区 59200 7.2 西部地区 39146 6.2 东北地区 10230 -9.8 分产业 - - 第一产业 8562 16.3 第二产业 100485 4.3 第三产业 95593 8.9 分行业 - - 农林牧渔业 9469 15 采矿业 2689 -13.2 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775 -7.9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 92 -11.9 黑色金属矿采选业 300 -28.8 有色金属矿采选业 500 -13.9 非金属矿采选业 914 -11.4 制造业 90744 4.9 其中: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8331 0.7 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1654 -8.5 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2319 -8.4 通用设备制造业 6667 1.9 专用设备制造业 6007 4.2 汽车制造业 5682 10.3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 1224 7.6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6611 10.8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4390 28.9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6327 7.5 其中: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 4903 6.5 建筑业 930 -14.3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6630 3.3 其中:铁路运输业 89 -17 道路运输业 2483 5.6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9722 26 其中:水利管理业 682 6.4 公共设施管理业 8393 26.5 教育 1409 9.7 卫生和社会工作 1521 27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2378 15.3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739 -18 注:此表中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附注 1、指标解释 民间固定资产投资是指具有集体、私营、个人性质的内资企事业单位以及由其控股(包括绝对控股和相对控股)的企业单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建造或购置固定资产的投资。 2、统计范围 民间固定资产投资的统计范围根据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单位的工商登记注册类型和控股情况来确定,包括: (1)工商登记注册的集体、股份合作、私营独资、私营合伙、私营有限责任公司、个体户、个人合伙等纯民间主体的固定资产投资; (2)工商登记注册的混合经济成分中由集体、私营、个人控股的投资主体单位的全部固定资产投资。 3、调查方法 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属于固定资产投资中的一部分,其调查方法与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报表一致,按月进行全面调查(1月份数据免报)。 4、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的划分 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海南10个省(市);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6个省;西部地区包括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12个省(市、自治区);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3个省。 5、行业分类标准 执行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GB/T 4754-2011),具体请参见http://www.stats.gov.cn/tjsj/tjbz/hyflbz。[详情]

统计局:前7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7.9% 增速回落
统计局:前7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7.9% 增速回落

  2017年1-7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和销售情况 一、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情况 2017年1-7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59761亿元,同比名义增长7.9%,增速比1-6月份回落0.6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投资40683亿元,增长10.0%,增速回落0.2个百分点。住宅投资占房地产开发投资的比重为68.1%。 1-7月份,东部地区房地产开发投资32069亿元,同比增长8.5%,增速比1-6月份提高0.1个百分点;中部地区投资12612亿元,增长13.8%,增速回落2.2个百分点;西部地区投资12901亿元,增长5.1%,增速回落1.7个百分点;东北地区投资2179亿元,下降11.3%,降幅收窄2.7个百分点。 1-7月份,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70731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2%,增速比1-6月份回落0.2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施工面积483145万平方米,增长2.8%。房屋新开工面积100371万平方米,增长8.0%,增速回落2.6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71746万平方米,增长11.9%。房屋竣工面积47021万平方米,增长2.4%,增速回落2.6个百分点。其中,住宅竣工面积33543万平方米,下降0.7%。 1-7月份,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1241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1.1%,增速比1-6月份提高2.3个百分点;土地成交价款5428亿元,增长41.0%,增速提高2.5个百分点。 二、商品房销售和待售情况 1-7月份,商品房销售面积8635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4.0%,增速比1-6月份回落2.1个百分点。其中,住宅销售面积增长11.5%,办公楼销售面积增长33.7%,商业营业用房销售面积增长29.4%。商品房销售额68461亿元,增长18.9%,增速回落2.6个百分点。其中,住宅销售额增长15.9%,办公楼销售额增长27.4%,商业营业用房销售额增长38.7%。 1-7月份,东部地区商品房销售面积3832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9.3%,增速比1-6月份回落2.4个百分点;销售额39891亿元,增长11.7%,增速回落2.7个百分点。中部地区商品房销售面积22296万平方米,增长18.0%,增速回落1.9个百分点;销售额13318亿元,增长28.0%,增速回落3.4个百分点。西部地区商品房销售面积21668万平方米,增长20.0%,增速回落1.2个百分点;销售额12668亿元,增长36.5%,增速回落1.2个百分点。东北地区商品房销售面积4063万平方米,增长9.0%,增速回落4.3个百分点;销售额2584亿元,增长19.1%,增速回落2.6个百分点。 7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63496万平方米,比6月末减少1081万平方米。其中,住宅待售面积减少988万平方米,办公楼待售面积增加1万平方米,商业营业用房待售面积减少64万平方米。 三、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情况 1-7月份,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87664亿元,同比增长9.7%,增速比1-6月份回落1.5个百分点。其中,国内贷款15094亿元,增长19.8%;利用外资112亿元,增长20.6%;自筹资金27340亿元,下降1.9%;其他资金45118亿元,增长14.8%。在其他资金中,定金及预收款26937亿元,增长20.7%;个人按揭贷款13852亿元,增长4.1%。 四、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 7月份,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简称“国房景气指数”)为101.42,比6月份提高0.04点。 [详情]

1-7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8% 前值6.9%
1-7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8% 前值6.9%

  2017年7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4% 2017年7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6.4%(以下增加值增速均为扣除价格因素的实际增长率),比6月份回落1.2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月加快0.4个百分点。从环比看,7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月增长0.41%。1-7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8%。 分三大门类看,7月份,采矿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3%,制造业增长6.7%,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9.8%。 分经济类型看,7月份,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7%;集体企业下降3.6%,股份制企业增长6.7%,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6.7%。 分行业看,7月份,41个大类行业中有37个行业增加值保持同比增长。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6.0%,纺织业增长4.3%,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2.3%,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3.4%,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2.1%,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1.1%,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11.5%,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11.9%,汽车制造业增长11.8%,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3.3%,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11.7%,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11.8%,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9.7%。 分地区看,7月份,东部地区增加值同比增长6.4%,中部地区增长7.9%,西部地区增长5.9%,东北地区增长0.6%。 分产品看,7月份,596种产品中有398种产品同比增长。其中,钢材9667万吨,同比增长2.7%;水泥21283万吨,下降0.9%;十种有色金属447万吨,同比持平;乙烯148万吨,增长1.0%;汽车207.3万辆,增长4.3%;轿车86.6万辆,下降3.7%;发电量6047亿千瓦时,增长8.6%;原油加工量4550万吨,增长0.4%。 7月份,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97.9%,比上年同期提高0.3个百分点。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10621亿元,同比名义增长8.6%。 2017年7月份规模以上工业生产主要数据 -- 7月 1-7月 绝对量 同比增长 绝对量 同比增长 - - (%) - (%) 一、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 6.4 … 6.8 分三大门类 - - - - 采矿业 … -1.3 … -1 制造业 … 6.7 … 7.3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 9.8 … 8.3 分经济类型 - - - - 其中:国有控股企业 … 6.7 … 6.3 其中:集体企业 … -3.6 … 1.1 股份制企业 … 6.7 … 7 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 … 6.7 … 6.7 主要行业增加值 - - - - 农副食品加工业 … 6 … 7.1 食品制造业 … 7.2 … 8.7 纺织业 … 4.3 … 4.5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 2.3 … 4 医药制造业 … 11.3 … 11.6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 4.4 … 6.8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 3.4 … 5.2 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 2.1 … 0.7 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 1.1 … 2 金属制品业 … 5.4 … 7.9 通用设备制造业 … 11.5 … 11.2 专用设备制造业 … 11.9 … 12.1 汽车制造业 … 11.8 … 13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 … 3.3 … 5.1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 11.7 … 10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 11.8 … 13.6 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 … 9.7 … 8.3 主要产品产量 - - - - 布 (亿米) 63 2.8 412 4.7 硫酸(折100%) (万吨) 732 2.1 5319 4 烧碱(折100%) (万吨) 281 0.7 2030 4.5 乙烯 (万吨) 148 1 1045 -2.6 化学纤维 (万吨) 449 4.2 3008 4.3 水泥 (万吨) 21283 -0.9 132612 0.2 平板玻璃 (万重量箱) 6662 3.2 47902 4.6 生铁 (万吨) 6207 5.1 42420 3.5 粗钢 (万吨) 7402 10.3 49155 5.1 钢材 (万吨) 9667 2.7 64856 1.1 十种有色金属 (万吨) 447 0 3201 6 其中:原铝(电解铝)(万吨) 269 -0.3 1953 7.5 金属切削机床 (万台) 6 6.8 42 5.2 工业机器人(台/套) 12458 90.4 71631 57 汽车 (万辆) 207.3 4.3 1604.1 6 其中:轿车 (万辆) 86.6 -3.7 641.8 -1.7 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SUV)(万辆) 66.6 12.1 527.9 18.6 其中:新能源汽车(万辆) 5.5 48.6 26 19.8 发电机组(发电设备)(万千瓦) 895 -16.8 7427 -0.5 微型计算机设备 (万台) 2505 23.2 16677 7.3 移动通信手持机 (万台) 16357 0.9 110082 4 其中:智能手机(万台) 12509 3.5 82075 3.4 集成电路 (亿块) 133 17.7 878 23.7 原煤(万吨) 29438 8.5 200606 5.4 焦炭(万吨) 3728 0.1 25843 2.2 原油(万吨) 1625 -2.9 11279 -4.8 原油加工量(万吨) 4550 0.4 32071 2.9 天然气(亿立方米) 117 14.7 858 8.8 发电量(亿千瓦时) 6047 8.6 35698 6.8 火力发电量(亿千瓦时) 4334 10.5 26581 7.8 水力发电量(亿千瓦时) 1246 0.2 5857 -3.4 核能发电量(亿千瓦时) 231 16.5 1385 19.1 风力发电量(亿千瓦时) 180 11.6 1522 18 太阳能发电量(亿千瓦时) 56 26.7 352 36.3 产品销售率(%) 97.9 0.3 (百分点) 97.5 0.1 (百分点) 出口交货值(亿元) 10621 8.6 71672 10.5 [详情]

统计局解读7月经济数据:商品房待售面积减少
统计局解读7月经济数据:商品房待售面积减少

  7月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向好势头持续发展 (2017年8月14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7月份,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经济稳中向好、结构调整深化的发展态势进一步延续。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生产需求平稳增长,就业物价形势稳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突出,转型升级和新动能成长步伐稳健,市场预期持续向好,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继续改善。 一、工业增长基本稳定,企业效益明显改善 7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6.4%,增速比上月回落1.2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月加快0.4个百分点。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7%,集体企业下降3.6%,股份制企业增长6.7%,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6.7%。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3%,制造业增长6.7%,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9.8%。高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2.1%和10.7%,增速分别比规模以上工业快5.7和4.3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达到97.9%。从环比看,7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月增长0.41%。1-7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8%。7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51.4%,连续12个月处于扩张区间。 1-6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36338亿元,同比增长22.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5.69元,同比减少0.02元;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6.11%,同比提高0.42个百分点。6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5.9%,同比下降0.8个百分点。 二、服务业保持较快增长,商务活动指数持续向好 7月份,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8.3%,增速比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月加快0.5个百分点。1-7月份,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8.3%,比上年同期加快0.1个百分点。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保持两位数增长。1-6月份,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3.2%,比上年同期加快3.4个百分点。 7月份,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3.1%,比上年同月提高0.5个百分点。其中,航空运输业、邮政业、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互联网及软件信息技术服务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均连续位于60.0%以上的高位景气区间。从市场预期看,服务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60.4%,比上月提高0.4个百分点,连续3个月提高。 三、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强 1-7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337409亿元,同比增长8.3%,增速比1-6月份回落0.3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加快0.2个百分点。其中,国有控股投资123013亿元,增长11.7%;民间投资204640亿元,增长6.9%,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60.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10677亿元,同比增长14.4%;第二产业投资127150亿元,增长3.4%,其中制造业投资104389亿元,增长4.8%;第三产业投资199583亿元,增长11.3%。基础设施投资72058亿元,同比增长20.9%。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20.7%,增速快于全部投资12.4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到位资金341073亿元,同比增长1.5%,比1-6月份加快0.1个百分点。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286883亿元,同比增长1.9%,增速由负转正。从环比看,7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上月增长0.61%。 四、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回落,商品房待售面积减少 1-7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59761亿元,同比增长7.9%,增速比1-6月份回落0.6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投资增长10.0%。房屋新开工面积10037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8.0%,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增长11.9%。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8635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4.0%,其中住宅销售面积增长11.5%。全国商品房销售额68461亿元,同比增长18.9%,其中住宅销售额增长15.9%。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1241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1.1%。7月末,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63496万平方米,比6月末减少1081万平方米。1-7月份,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87664亿元,同比增长9.7%。 五、市场销售增长较快,网上零售增势强劲 7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610亿元,同比增长10.4%,增速比上月回落0.6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月加快0.2个百分点。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5474亿元,同比增长10.2%;乡村消费品零售额4136亿元,增长11.7%。按消费类型分,餐饮收入3204亿元,增长11.1%;商品零售26406亿元,增长10.3%,其中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12004亿元,增长8.6%。消费升级类商品销售增长较快,体育娱乐用品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分别增长26.6%和13.1%。从环比看,7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月增长0.73%。1-7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4%。 1-7月份,全国网上零售额36617亿元,同比增长33.7%,比1-6月份加快0.3个百分点。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27820亿元,增长28.9%,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3.8%,比上年同期提高2.2个百分点。 六、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工业生产者价格涨势趋稳 7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4%,涨幅比上月回落0.1个百分点。分类别看,食品烟酒价格同比下降0.1%,衣着上涨1.4%,居住上涨2.5%,生活用品及服务上涨1.1%,交通和通信下降0.2%,教育文化和娱乐上涨2.5%,医疗保健上涨5.5%,其他用品和服务上涨1.3%。在食品烟酒价格中,粮食价格上涨1.6%,猪肉价格下降15.5%,鲜菜价格上涨9.1%。7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环比上涨0.1%。1-7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4%。 7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5.5%,涨幅与上月持平,环比上涨0.2%。1-7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6.4%。7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上涨7.0%,环比持平。1-7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上涨8.5%。 七、进出口快速增长,一般贸易比重提高 7月份,进出口总额23223亿元,同比增长12.7%。其中,出口13217亿元,增长11.2%;进口10005亿元,增长14.7%。进出口相抵,贸易顺差3212亿元。1-7月份,进出口总额154627亿元,同比增长18.5%。其中,出口85306亿元,增长14.4%;进口69321亿元,增长24.0%。1-7月份,一般贸易进出口增长19.1%,占进出口总额的56.7%,比上年同期提高0.3个百分点。机电产品出口增长14.2%,占出口总额的57.1%。 7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10621亿元,同比增长8.6%。1-7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71672亿元,同比增长10.5%。 总的来看,7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向好势头持续发展,结构调整不断深化。但也要看到,国际环境依然复杂多变,国内结构性矛盾仍较突出,隐忧仍然不少。下阶段,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适度扩大总需求,加强预期引导,深化创新驱动,确保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确保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得到深化,确保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附注 (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及其分类项目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为实际增长速度;其他指标除特殊说明外,均按现价计算,为名义增长速度。 (2)规模以上工业统计范围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企业。 (3)为及时反映服务业经济活动的月度运行态势,国家统计局编制了服务业生产指数,并自2017年3月份起按月度发布。服务业生产指数是指剔除价格因素后,反映服务业报告期相对于基期的产出变化。 (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统计中限额以上单位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企业(单位)、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企业(单位)、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单位)。 网上零售额是指通过公共网络交易平台(包括自建网站和第三方平台)实现的商品和服务零售额之和。商品和服务包括实物商品和非实物商品(如虚拟商品、服务类商品等)。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包括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不包括非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 (5)进出口数据来源于海关总署。 (6)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附表 2017年7月份主要指标数据 指 标 7月 1-7月 绝对量 同比增长(%) 绝对量 同比增长(%) 一、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 6.4 … 6.8 (一)分经济类型 - - - - 国有控股企业 … 6.7 … 6.3 集体企业 … -3.6 … 1.1 股份制企业 … 6.7 … 7 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 … 6.7 … 6.7 (二)分三大门类 - - - - 采矿业 … -1.3 … -1 制造业 … 6.7 … 7.3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 9.8 … 8.3 (三)主要行业增加值 - - - - 纺织业 … 4.3 … 4.5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 2.3 … 4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 3.4 … 5.2 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 2.1 … 0.7 通用设备制造业 … 11.5 … 11.2 汽车制造业 … 11.8 … 13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 … 3.3 … 5.1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 11.7 … 10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 11.8 … 13.6 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 … 9.7 … 8.3 (四)主要产品产量 - - - - 发电量(亿千瓦时) 6047 8.6 35698 6.8 生铁 (万吨) 6207 5.1 42420 3.5 原煤(万吨) 29438 8.5 200606 5.4 粗钢 (万吨) 7402 10.3 49155 5.1 钢材 (万吨) 9667 2.7 64856 1.1 水泥 (万吨) 21283 -0.9 132612 0.2 原油加工量(万吨) 4550 0.4 32071 2.9 十种有色金属 (万吨) 447 0 3201 6 焦炭(万吨) 3728 0.1 25843 2.2 硫酸(折100%) (万吨) 732 2.1 5319 4 烧碱(折100%) (万吨) 281 0.7 2030 4.5 乙烯 (万吨) 148 1 1045 -2.6 化学纤维 (万吨) 449 4.2 3008 4.3 平板玻璃 (万重量箱) 6662 3.2 47902 4.6 微型计算机设备 (万台) 2505 23.2 16677 7.3 集成电路 (亿块) 133 17.7 878 23.7 汽车 (万辆) 207.3 4.3 1604.1 6 其中:轿车 (万辆) 86.6 -3.7 641.8 -1.7 (五)产品销售率(%) 97.9 0.3(百分点) 97.5 0.1(百分点) (六)出口交货值(亿元) 10621 8.6 71672 10.5 二、服务业生产指数 … 8.3 … 8.3 三、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 … … 337409 8.3 (亿元) - - - - 其中:国有控股 … … 123013 11.7 其中:民间投资 … … 204640 6.9 (一)分项目隶属关系 - - - - 中央项目 … … 12064 -7.2 地方项目 … … 325345 8.9 (二)分产业 - - - - 第一产业 … … 10677 14.4 第二产业 … … 127150 3.4 其中:工业 … … 125316 3.9 第三产业 … … 199583 11.3 其中:基础设施(不含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 … 72058 20.9 (三)分行业 - - - - 采矿业 … … 4825 -6.1 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 … 1413 1.6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 … … 1219 6.8 黑色金属矿采选业 … … 429 -20.5 有色金属矿采选业 … … 640 -21 非金属矿采选业 … … 974 -9.4 制造业 … … 104389 4.8 其中: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 … 2046 -11.8 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 … 2833 -5.2 通用设备制造业 … … 7151 1 汽车制造业 … … 7162 8.8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 … … 1666 9.1 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 - - - -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 … 7491 9.3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 … … 6868 27.2 设备制造业 - - - -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 … 16102 1.6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 … 31271 15.3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 … 42828 24.7 (四)分注册类型 - - - - 内资企业 … … 322411 8.9 港澳台商投资企业 … … 7521 -5 外商投资企业 … … 6388 -5.7 (五)分施工和新开工项目 - - - - 施工项目计划总投资 … … 1046956 19.4 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 … … 286883 1.9 新开工项目个数(个) … … 365197 15092(个) (六)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到位资金 … … 341073 1.5 其中:国家预算资金 … … 20122 5.4 国内贷款 … … 41171 5.6 利用外资 … … 1250 -10.7 自筹资金 … … 219101 -2.5 四、房地产开发 - - - - (一)房地产开发投资(亿元) … … 59761 7.9 其中:住宅 … … 40683 10 办公楼 … … 3708 4.7 商业营业用房 … … 8834 3 (二)房屋施工面积(万平方米) … … 707313 3.2 其中:住宅 … … 483145 2.8 办公楼 … … 33325 3.3 商业营业用房 … … 97647 2.7 (三)房屋新开工面积(万平方米) … … 100371 8 其中:住宅 … … 71746 11.9 办公楼 … … 3476 -8.9 商业营业用房 … … 11945 -5 (四)房屋竣工面积(万平方米) … … 47021 2.4 其中:住宅 … … 33543 -0.7 办公楼 … … 1858 43.2 商业营业用房 … … 5916 7.2 (五)商品房销售面积(万平方米) … … 86351 14 其中:住宅 … … 74876 11.5 办公楼 … … 2399 33.7 商业营业用房 … … 5967 29.4 (六)商品房销售额(亿元) … … 68461 18.9 其中:住宅 … … 57087 15.9 办公楼 … … 3340 27.4 商业营业用房 … … 6355 38.7 (七)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亿元) … … 87664 9.7 其中:国内贷款 … … 15094 19.8 利用外资 … … 112 20.6 自筹资金 … … 27340 -1.9 其他资金 … … 45118 14.8 土地购置面积(万平方米) … … 12410 11.1 商品房待售面积(万平方米) … … 63496 -11 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29610 10.4 201978 10.4 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 12813 8.6 89821 8.7 (一)按经营地分 - - - - 城镇 25474 10.2 173259 10.1 乡村 4136 11.7 28719 12.2 (二)按消费类型分 - - - - 餐饮收入 3204 11.1 21750 11.2 其中:限额以上单位餐饮收入 809 9 5342 8.5 商品零售 26406 10.3 180228 10.3 其中: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 12004 8.6 84478 8.7 粮油、食品类 1246 10.7 8949 11.3 饮料类 206 12.5 1311 12.7 烟酒类 334 7.6 2538 9.5 服装鞋帽、针纺织品 1060 6.4 8237 7.2 化妆品 184 12.7 1385 11.5 金银珠宝 207 2.6 1738 7.2 日用品 445 7.1 3140 8.7 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 824 13.1 5307 10.8 中西药品 745 13 5250 12.2 文化办公用品 284 10.8 1897 11.6 家具 247 12.4 1622 13.2 通讯器材 342 7.9 2416 9.8 石油及制品 1610 5.6 11285 9.8 汽车 3320 8.1 22779 5.6 建筑及装潢材料 292 13.1 1831 13.8 六、进出口(亿元) - - - - 进出口总额 23223 12.7 154627 18.5 出口额 13217 11.2 85306 14.4 进口额 10005 14.7 69321 24 七、居民消费价格 … 1.4 … 1.4 食品烟酒 … -0.1 … -0.7 衣着 … 1.4 … 1.3 居住 … 2.5 … 2.4 生活用品及服务 … 1.1 … 0.8 交通和通信 … -0.2 … 1.3 教育文化和娱乐 … 2.5 … 2.5 医疗保健 … 5.5 … 5.5 其他用品和服务 … 1.3 … 3 八、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 … 5.5 … 6.4 生产资料 … 7.3 … 8.6 采掘 … 15.8 … 26.2 原材料 … 9.3 … 12.4 加工 … 5.8 … 5.7 生活资料 … 0.5 … 0.7 食品 … 0.4 … 0.6 衣着 … 1.2 … 1.3 一般日用品 … 0.6 … 1.2 耐用消费品 … 0 … -0.2 九、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 … 7 … 8.5 注: 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及其分类项目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其他指标除特殊说明外,增长速度均按现价计算。 2、进出口数据来源于海关总署。 3、此表中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附图 [详情]

7月财政支出较6月减少一半 财政收入增速重回两位数
7月财政支出较6月减少一半 财政收入增速重回两位数

  7月财政支出较6月减少一半 财政收入增速重回两位数 每经记者 张钟尹 每经编辑 陈旭 一月之隔,财政支出却发生了巨大变化——上周五财政部发布的数据显示:7月份,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3496亿元,同比增长5.4%;而此前的6月份,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7016亿元。 7月的数额何以还不到6月的一半?财政部解释称,主要是前期支出进度加快,相关资金已提前拨付。而按照机构的分析,由于二季度主要经济指标好于预期,经济“稳增长”的压力减弱,以财政政策刺激经济的必要性有所减弱。值得关注的是,当“铁公机”等投入出现回落之时,各级政府仍持续加大对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支出的力度。 8月11日,财政部公布7月全国财政收支情况。 数据显示,7月份,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457亿元,同比增长11.1%。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的税收收入14429亿元,同比增长13.4%;非税收入2028亿元,同比下降2.9%。而此前的6月份,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8.9%,这也意味着,7月财政收入增速重新回到两位数。 此外,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3496亿元,同比增长5.4%。《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发现,今年以来,除4、5两月支出同比增速分别为3.8%、9.2%外,其余月份增速均超过两位数。 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教授冯俏彬预计,下半年支出增速可能会出现回调,主要是受到年度预算支出的约束。此外,地方政府债务监管、金融去杠杆等政策都会影响财政支出情况。 前7月财政收入同比增10% 7月份,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457亿元,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509亿元,同比增长9.6%;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7948亿元,同比增长12.8%。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的税收收入14429亿元,同比增长13.4%。 冯俏彬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从7月财政收入情况来看,延续了上半年收入增速较快的趋势。结合宏观经济分析,这主要是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等原因所致。 记者注意到,8月9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7月PPI同比上涨5.5%,连续8个月保持在5%以上。支撑PPI上涨的主要行业仍然是此前价格涨幅较大的钢铁、煤炭、石油、有色金属等。 从主要收入项目来看,国内增值税5032亿元,同比增长18.8%。财政部解释称,其中,改征增值税增长25.3%(上半年下降19.4%),主要是为保障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工作顺利实施,去年5月份,按季申报纳税的原营业税纳税人缴纳税款所属期为4月份的营业税,7月份缴纳所属期为5、6两个月份的改征增值税;今年相关纳税人恢复正常的按季申报,7月缴纳所属期为4、5、6三个月份的改征增值税,基数不可比体现的增收较多。 此外,土地和房地产相关税收中,契税365亿元,同比增长34%;土地增值税353亿元,同比增长15.4%;房产税261亿元,同比增长27.1%;城镇土地使用税287亿元,同比增长16.9%;耕地占用税43亿元,同比下降22.4%。 数据显示,1~7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08万亿元,同比增长10%。招商宏观一份研报分析认为,当前经济稳中向好,对财政收入增长提供有力支撑,但随着减税效应更加明显、进一步降费措施实施、房地产调控政策效应逐步显现等制约因素的累积,高增速恐难持续,预计后期收入增幅将放缓趋稳。 7月财政支出规模环比减半 7月份,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3496亿元,同比增长5.4%。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支出2328亿元,同比增长6.3%;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1168亿元,同比增长5.2%。 值得注意的是,7月支出规模约为上月的一半。6月份,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7016亿元。 记者注意到,上半年支出进度较快——1~6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03483亿元,同比增长15.8%。从月份来看,7月增幅5.4%仅高于4月增幅的3.8%,成为今年以来支出增速次低的月份。 中信建投一份研报分析认为,从7月数据来看,财政支出回落是导致当月盈余增加的主要原因。财政支出回落一方面受季节效应影响,另一方面二季度主要经济指标好于预期,经济“稳增长”的压力减弱,以财政政策刺激经济的必要性不大。 中金公司一份研报分析称,由于上半年支出进度加快,资金提前拨付,下半年财政支出增速放缓是必然趋势。 冯俏彬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为了保持经济平稳增长,上半年支出进度有所加快,尤其是一季度支出增速较快。按照她的预计,下半年支出增速可能会回调,主要受到年度预算支出的约束。此外,最近对地方政府债务监管趋严、去杠杆等因素也会带来部分影响。 不过,前述招商宏观研报认为,从以往月度财政支出情况看,7月数据通常会根据前期进度有所协调变化,此次支出大幅回落可能只是对上半年支出较快的暂时性调整;此外,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日前再度提出适度扩大总需求,意味着积极的财政政策基调不会发生大的改变,预计未来支出仍将保持常态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多个民生领域支出保持两位数增长。其中,教育支出17088亿元,增长15.3%;科学技术支出3413亿元,增长23.4%;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1524亿元,增长13.8%;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6127亿元,增长23.5%;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9387亿元,增长16.7%。 从基建相关支出项目来看,城乡社区支出11892亿元,增长20.1%;农林水支出8060亿元,增长10%;交通运输支出5507亿元,增长4.4%;住房保障支出2967亿元,增长8.7%。[详情]

CPI&PPI走势

进出口数据走势

PMI走势

微博推荐

更多

新浪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17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