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策划之:迷惘的年轻人

2014年1月1日,新的一年又开始了。新年总让人想起青年和朝阳,满怀希望、心存梦想。

但理想常常过于脆弱。

经济危机让欧洲年轻人成为“失落的一代”。中国的年轻人从18岁开始为高考卖力;毕业之后忙就业,买房,男婚女嫁。与这一轨迹截然相反,欧洲年轻人的共识是,如果在年轻时没有被大麻,性和酒精麻醉过,就是辜负了大好青春。

遗憾的是,欧债危机当下,年轻人工作少了,工资低了,放纵青春的成本却日渐升高。

面对现实,许多欧洲青年选择“家里蹲”。截至目前,不上学也不工作的欧洲青年已达到1400万,占了青年总人口的15%。

这样的经济衰退和混乱同样困扰着日本与印度的青年人,在印度商业中心孟买,全国的名校精英汇聚,他们操着美式英语,群聚而居。租住的房子,时时都能闻到附近贫民窟飘过来的阵阵臭味。每天挤着全印度最繁忙的本地火车。大麻把他们与贫民窟连接起来,而酒吧的及时行乐成为他们单身生活的唯一消遣。大部分人把责任归因于羸弱又腐败的政府身上。

而在日本,不婚的年轻人成为多数派。结婚正在日本青年中间失去魅力。不想结婚的人越来越多,还有一大批因为经济原因想结却结不了婚的年轻人。“未婚化”愈演愈烈被日本学界普遍视为是“少子化”日益严重的关键要因,而正是“少子老龄化”造成日本元气大丧、竞争力持续减弱。

所以,我们最后想给你讲一个正能量的中国小城女青年的故事。这个故事的前半段跟“中国广大小城中寻常一员”相若:家境贫寒、高考失利,踏上打工之路,但姑娘总觉得自己能干点“大事儿”。后面的故事不剧透了,希望你能看完它,并且有所感触。

罗素曾经说过,真正的幸福来自于建设性的工作。人能从毁灭里得到一些快乐,但这种快乐不能和建设带来的快乐相比。祝所有新青年,在2014年不抱怨、不抛弃、不放弃。虽然人生在世会有种种不如意,但你仍可以在幸福与不幸中做选择。

重复的上班生活对他们无关紧要,抽大麻、泡酒吧、谈论女人,开心又沉醉,才是这帮孟买“屌丝”们真正的生活。
苏尼和他宿友几个人却经常光棍喝酒,找不到女伴。他们太年青,刚毕业不久,女同事会嫌他们太嫩又没钱。
苏尼所租的房子,时时能闻到附近贫民窟飘过来的阵阵臭味,但这样的房子也要1000万卢比(约100万人民币)左右。

印度名校青年:泡吧大麻女人

“Oh, shit! Oh, fuck! Man! 看看这个,看看这个,简直是不可思议!”德文德拉操着一口好莱坞电影里经常见到的美国腔,一边抽着苏尼新买的烟嘴,一边不断地感叹。[详细]

这个烟嘴其实不是用来抽烟丝的,而是用来抽大麻的。大麻这种在印度具有神力的东西,把苏尼的几个宿友和附近几个朋友紧紧团结在了一起。他们每天都要挤火车、系领带、上下班,但重复的上班生活对他们无关紧要,抽大麻、泡酒吧、谈论女人,开心又沉醉,才是这帮孟买“屌丝”们真正的生活。

没有大麻就没有生活

在孟买,租房子是一件棘手的事情。这里大部分的年青人工资没有北京、上海高,但租房的价格却比中国的同仁们高出不少。苏尼四人租着一幢刚好座落于贫民窟中间的高楼,每人房租加杂费约10000卢比(约1000元),加上吃饭,花掉他一大半的工资。而剩下的一半工资,一大部分则贡献给附近贫民窟卖大麻的小商贩。[详细]

在印度,抽大麻是违法的,但据说大学里经常抽大麻的男学生超过三分之一,政府也无法禁止贫民窟里的小商贩售卖大麻。苏尼只在家里抽,所以和上班前一样,下班后第一件事就是:脱掉像模像样的衬衣和领带,卷起一根大麻烟,狠狠抽上几口。然后开始哼歌、跳舞,并和宿友开玩笑。

没有女人的酒吧

苏尼所租住的房子,时时都能闻到附近贫民窟飘过来的阵阵臭味,但这样的房子也要1000万卢比(约100万元人民币)左右。对于这些普通白领,既不划算也几乎不可能。苏尼看起来从不为此忧伤,他有着印度人所特有的欢乐气质,而这种乐观情绪每周都适时地释放到孟买好莱坞影响住所附近的酒吧里。[详细]

印度每年新增2000万以上的青年劳动力,其中有一大群顶尖人士会加入苏尼的“屌丝”行列。虽然印度经济这两年出现了意外的滑坡,除了外部环境恶化之外,大部分人把责任归因于羸弱又腐败的政府身上。很多人在期待明年的大选能给印度政府带来耳目一新的一面,并重新焕起印度的活力。

路透社图片
由于所学专业工作机会较少,小Y正在存钱读硕士,但学费多达十几万,因此他几乎没有零用钱,失去了不少朋友。
风水师称贬值因为货币符号不吉利”
15岁至29岁青少年中近六成人投身一份全职工作最长不超过两年,甚至有“90后”6年换了23份工作。
新行长结束卢比自由落体?
25-34岁香港青年月收入中位数只有1.2万港元。每月存一半也要6.3年才能存够房屋首付。但这些年过去后,楼价累计升幅又将打破他们的梦想。

香港青年忍受低薪看不到未来

来自日本的“下流社会”概念,如今在香港的年轻人中渐渐凸显。20-29岁的全职工作青年,过去10年来薪酬中位数一直原地踏步,即便拿到大学学位,也往往要忍受低薪的工作。不能“乐业”之余也更难“安居”,80、90后夫妻,至少要6-8年才能存够买房首付。看不到未来的困顿香港年轻人,成为抨击政府各类政策及排斥外来人的主力。[详细]

不“乐业”难“安居”

香港的失业率虽然多年处于3%左右的低水平,职位空缺也总是高达数万个,但这并不代表求职者可以挑挑拣拣,选择高薪好工。与此相反,政府近期统计数据显示,香港年龄在20-29岁的全职工作青年,月薪中位数过去10年都维持在1万港元左右,计算上累计的通胀,薪酬实际上下跌了不少,令年轻人感到气馁。

难以“乐业”之余,更大的难题还是“安居”。有机构引用数据称,目前香港新界最便宜的“上车盘”(指最便宜的住宅,对象是首次置业的年轻人)价格约270万港元,以首付三成计算,首付连佣金、税项约87万港元。按照政府统计的15-24岁月收入中位数9000港元计算,一对夫妻即便每月能储蓄一半收入,也需要8.5年才能存够首付。

香港政府不久前首度划出本地贫困线,月收入低于中位数一半的市民被定义为“穷人”,这个群体人数高达102万人。这并不意味着许多人是背靠福利的懒汉,事实上,除去近30万老年人和十余万儿童之外,余下有54万人都属于“在职贫穷”,显示出许多人的薪酬不足以应付生活开支。[详细]

香港青年难“上流”

香港政府过于着重发展金融、地产业,产出了香港最大量的精英和高收入人士,但可惜这部分就业占整体还不足10%;由于内地“自由行”而兴起的零售、旅游业,则吸引了大批就业人口,贡献经济增长达1-2个百分点,但其中大多为低学历、低技术的就业人士,薪酬水平有限。

其次,香港的创业环境也相当不乐观,选择创业的年轻人比例较低。虽然政府提供创业基金、青年创业计划等自主,但仅房租、市场推广等高昂支出,就令不少年轻人却步。目前青年人的创业,大多还是集中在与居民生活、自由行游客等相关的餐饮、零售等行业。

最后,许多香港年轻人无奈“下流”,也与过去二十多年养尊处优的生活环境造就了一代“港孩”有关。香港青年协会在今年进行的一项有关青年就业的研究显示,15岁至29岁青少年中近六成人投身一份全职工作最长不超过两年,甚至有“90后”6年换了23份工作。有专家指,这体现了年青人解决问题能力和抗压能力较弱,对未来工作发展有很大阻碍。[详细]



Research Bank今年9月曾对1200名20岁至49岁的未婚男女进行问卷调查是否有此生结婚的意愿,多达39.4%的人给予否定回答。
不满20岁就结婚夫妻的80%以上、20岁至25岁结婚夫妻的50%以上都属于“奉子成婚”,而非发自内心的想结婚。
她把婚讯发到脸书,一大群朋友们点赞祝福。很多人调侃:“转眼间,你已从同龄人中的多数派变成了少数派。”

日本人不结婚造成国力渐弱

结婚正在日本青年中间失去魅力。“未婚化”愈演愈烈被日本学界普遍视为是“少子化”日益严重的关键要因所在,而正是“少子老龄化”造成日本元气大丧、竞争力持续减弱。[详细]

半数单身男人无结婚愿望

但凡“不婚”,无非就是两种情况:要么是“不想结”,要么是“不能结”。在日本,这两种情况都变得越来越普遍。首先,不想结婚的人越来越多,在日本生活的人恐怕对此有共鸣,一些较专业权威的调查统计也可佐证。

可以说,结婚正在日本青年中间失去魅力。日本总务省的调查更是透露,不满20岁就结婚夫妻的80%以上、20岁至25岁结婚夫妻的50%以上都属于“奉子成婚”,而非发自内心的想结婚。[详细]

年薪不足23万人民币导致结婚难

但也不可否认,日本社会也存在一大批想结婚却结不了婚的人。国立社会保障与人口问题研究所第14回出生动向基本调查显示,认为自己迟早会结婚的男性多达86.3%,女性也多达89.4%,但“未找到合适的结婚对象”被视为是迟迟不结婚的首要原因。

目前,很多日本未婚女性期望的婚后做家庭主妇,将来即使自己不工作,仅凭丈夫薪水也能养活一家人。2012年末,日本内阁府男女共同参划舆论调查就显示,44%的20岁至30岁日本女性赞同“男主外、女主内”家庭模式,比2009年上升了16%。

NHK曾专门播放特集节目分析认为,同处“未婚化”趋势中的法国,之所以未出现严重的“少子化”现象,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对男女同居、非婚生子持宽容态度。而日本则是既维持着较高的“未婚率”,同时整个社会对非婚生子的苛刻偏见仍未消除。

“未婚化”愈演愈烈被日本学界普遍视为是“少子化”日益严重的关键要因所在,而正是“少子老龄化”造成日本元气大丧、竞争力持续减弱。为此,日本社会除了需更加包容、进一步真正解放思想之外,还必须尽快找到解决“未婚化”的良策。毫无疑问,这些经验探索会为未来的中国提供镜鉴和参考。[详细]



欧洲青年的妈妈参观孩子们在青年旅馆的房间,无语于丢得满地的安全套,和沾在天花板上的精液。
截至目前,不上学也不工作的欧洲青年已达到1400万,占了青年总人口的15%,他们有很多是自己主动“抛弃”大学的。
文森失业两年后使尽浑身解数最终在苏黎世寻到一个职位,他的心态完全改变,接受新工作后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欧洲年轻人享乐完结工作难找

中国的年轻人从18岁开始为高考卖力;毕业之后忙就业,买房,男婚女嫁。与这一轨迹截然相反,欧洲年轻人的共识是,如果在年轻时没有被大麻,性和酒精麻醉过,就是辜负了大好青春。遗憾的是,欧债危机当下,年轻人工作少了,工资低了,放纵青春的成本却日渐升高。

那些疯狂的年轻人

从中国人的角度来说,危机当下应节衣缩食,但欧洲人的逻辑不是这样的。实际上,金融危机并没有灭掉欧洲年轻人的享乐主义,区别只是将预算减少。如果说以往的酗酒和放荡不羁只是与欧洲青年人的个性相关,那么现在在全欧洲范围内愈演愈烈的酗酒问题则部分源于一些青年人对现实的无望与愤怒。

在伦敦每个周五晚上,夜幕之下总会有成百上千的“疯狂女”以类似风格的装束上街。她们三五成群,摇摇晃晃走在不平整的伦敦街道上。先是酒吧的“快乐时光”,通常是几品脱的啤酒或是买一送一的鸡尾酒,跟着就是晚上10点后才真正开始的酒精派对,一直延续到凌晨。这些年轻人平时3镑一个三明治打发一顿午饭,这一个晚上下来,却可以一口气将几百英镑的周薪花去一半。[详细]

享乐,性和宿醉

酗酒,宿醉,这已经成了困扰英国人的一大社会问题。以往醉倒在街上的以男人居多,现在由于女性追求与男性同等的权利,结果是更多的女孩也会衣不遮体醉倒在街上。然后就是未成年人,不管超市和酒吧张贴多少张“不许出售酒精给未成年人”,未成年人醉酒还是十分普遍。[详细]

 如果说在英国,滥醉问题算是“传统”之一,那么随着金融危机带来经济衰退,即使是意大利和西班牙也开始出现同样的酗酒问题。领头的年轻人从一开始对经济前景的不以为是,到愤怒,甚至在酒精中麻醉愤怒。

失落的一代

更令人绝望的是,要改变如此乏味的工作和生活,几乎是很难实现。年轻人失业已经成为困扰整个欧洲的问题。根据各大机构最新的预计,欧元区经济整体会在明年增长大概1%,但是,年轻人失业率依然是非常严重的问题。

在2013年10月,欧洲范围内有350万25岁以下的成年人失业。在希腊和西班牙,年轻人失业率依然处在50%的高位。为了解决本地劳力问题,并为欧洲整体做贡献,除了金融援助之外,德国工厂还开始雇佣南欧的年轻人。但遗憾的是类似德国工厂这样依然有大笔订单的企业太少。大多数的年轻人拿着比父辈低了一截的工资,还要为自己几十年后的养老金犯难。[详细]



“土豪”小兄弟是属于当中脑子活泛、吃得苦、运气又特别好的那一拨,所以,早早的就赚得第一桶金。
高考失利,因家境贫困不忍再让父母掏一笔学费复读,于是开始了打工之路,但这姑娘总觉得自己能干点“大事儿”。
他在居民区里从一间摄影工作室做起,三年间靠自己努力,添置器材,积累人脉,买房买车,一点点给小事业添砖加瓦。

像小城青年一样去战斗

“一个90后小孩,好屌丝的,开个三十多万的小轿车在县城慢吞吞地溜达,一路都是熟人,一路头都伸在窗外跟人打招呼,给我指点,你看这楼,这楼,我承包盖的??”他们没有背景和技术,创业(他们一般管这叫“做点小生意”)的目的非常单纯,就是为了吃饭,为了活下去,所以很少去琢磨卖烤面筋会不会太低级,帮人淘宝下个单赚两块钱会不会太少。 [详细]

一年就要结束了,这一年跟以往的几年没什么一样,就业困难,分配不公,上升阻滞,老无所依??未来的许多年,可能也不会有很大改善,可也不能真的就不过了。所以,年末熬了这样一锅鸡汤,也许你可以看看这些跟你一样,甚至先天条件、社会资源还不如你的人,他们都在努力创造条件让自己活得更好一点,而且真的也都越来也越好了。既然如此,还是觉得应该正能量一点,吐槽可以,抱怨可以,但是起码拿出另一半积极的心态给对冲掉。

  

新的一年,少说多做,放得低,沉着气,祝愿阳光打在你的脸上。[详细]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出品

策划人:王元平 制作人:王元平 栗施路
重播 更多
导言
印度精英青年有大麻没女人
香港青年无奈“下流”
日本青年不结婚致国力渐弱
欧洲青年享乐终结
像中国的小城青年一样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