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见领袖 | 马天平
2024.9.24日,金融管理部门宣布了一揽子政策,其中以“创设股票回购、增持专项再贷款,引导银行向上市公司和主要股东提供贷款,支持回购和增持股票”引人注目。
在2024.9.29日的《金融市场提供窗口期,等候实体经济的检阅》文章中,曾提出了“从证券基金保险经营部门可知,公司可以在缺钱时不再卖出权益资产,不再踩踏贱卖。当然,否有动力由此去新增权益资产的投资,尚不确定。政策的作用主要是“提高下限但不推高上限”。具体实施时,互换率是多少,如果互换后,权益资产价格下跌,以初始券数换回还是以金额换回?如果以金额换回,央行面临的亏损如何处理,是否披露?”等问题。
2024.10.18日,5000亿SFISF互换便利操作细则出炉:质押品既包括股性资产,也包括债性资产,质押率不超过90%,补仓线设置不低于75%。
我们可以看出什么?
01 为什么反复互换持续加仓买股有难度?
当市场流动性不足,面临恐慌时,强制卖出只会造成踩踏效应,现首批参与互换便利的证券、基金公司有20家,额度超2000亿元,相当于给各个金融机构送了一个“流动性期权”,以备不时之需。
但是金融机构否有动机不将其作为“不时之需”而是“日常之需”?例如质押后拿到国债和央票,对其卖出后用得到的钱继续买股票、继续买信用债,从操作细则可以看出,有难度。
一个金融机构持有100亿股性资产市值,质押得到90亿元,但在质押期间,股价不能快速下跌到75亿,否则就要给央行交钱补仓。
从权益指数资产波动率看,1周或者1个月的下行幅度确实很少超过25%,但个别如北证50、中证1000等,在2022年4月、2024年1月的1个月内,下跌在-25%左右。
金融机构从央行互换,花费互换费后,收到的国债利息归央行,得到的国债和央票不能转手卖出。如果要得到现金,需要再次按照回购质押的方式进行融资,再次付出回购成本。融资的近90亿元资金,如果继续买股票,不能完全对冲,只能对冲不足9亿元的资金规模。
02 为什么依赖于宏观研判和风控能力?
从宏观研判看,可以分成2*2的权益资产和利率资产四种变动情况:
一是权益资产走牛且利率资产走熊,股债跷跷板。
金融机构用付出互换费和回购费的方式获得新增资金,买入股票后获得资本利得及红利,同时利率债券资产价格下跌,偿还央行利率资产时获得“做空”收益。双重收益下,金融机构获益。
二是权益资产走牛且利率资产走牛,股债双牛。
同样,金融机构在付出互换费和回购费后,新增资金获得股性资本利得及红利,但需要扣除利率债上涨的资本利得损失,仅仅获得部分收益。
三是权益资产走熊且利率资产走牛,股债反向跷跷板。
金融机构付出相关成本费用,买入的股票资产下跌,遭受损失,如果下跌过大,不仅自身正遭受损失,还要额外新增现金补仓之前在央行的权益资产,为自己“加杠杆”付出代价。而且,利率资产走牛带来的反向资本利得,又是一种损失。双重损失下,金融机构的风险陡增。
四是权益资产走熊且利率资产走熊,股债双杀。
同理,金融机构付出成本后,买入的股票资产遭受损失,补仓央行风险增加,但利率资产的反向资本利得可以挽回一部分,一失一得。
从4种情况看,股牛债熊对金融机构是最优的双重利好,股债跷跷板的股熊债牛,对金融机构却是风险积累。
因此,金融机构在日常是否就有动力去吃SFISF这种“酸粉中的酸粉”,依赖于对宏观经济走势的研判和风控工具熟练运用。
SFISF并不是“只有收益没有损失”的一本万利套利工具,只是“救命”时的急需之药。
03 结束语
回到2024.7.31的文章《搞好股市就能搞好经济?还是搞好经济才能搞好股市?》看,股市资产价格的根基是经济基本面,经济基本面是釜底之薪。
对“薪”的优化和改变是根本,否则更多是防范某个时点的流动性枯竭危机。但如果只是持续“阴跌”,则不存在流动性危机。
尽管难以做到让釜中之水走向沸腾,但至少可以避免让釜中之水过快冷却。“不一定治病但可以救命”,已经很感谢央行。
本质上,这是“安全与发展”两大战略中,偏向安全一侧的战略,是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一种有力举措。至于是否促进股票指数上扬,相关系数不太高。
(本文作者介绍:全球宏观投资交易热爱者,大学老师,央行博士后,清华五道口金融学院兼职研究员。)
责任编辑:王馨茹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