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林:愿金融圈不再寒冷

2019年01月04日10:45    作者:李德林  
视频加载中,请稍候...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微信公众号kopleader)专栏作家 李德林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尤其是在遭遇资本市场行业寒冬时,金融人士的压力不言而喻。资料显示,焦虑、抑郁、强迫等负面情绪在能源、金融等行业“指数”很高。

  2019年的第一场雪,比以往来得更早一些。这寒冷的北风再次吹到了金融圈。

  元旦刚过第二天,上海诚梵投资宣布了一个悲伤的消息:公司总经理乔晓光因病不幸离世。

来源 | 诚梵投资公众号来源 | 诚梵投资公众号

  市场人士说中国股市的春天不远了,但没等到春天来临,46岁的乔晓光却在寒冬里告别了他的同行。

  古人云,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在医学技术高度发展的现代社会,年龄不及五十却英年早逝,难免令人唏嘘。

  然而,回顾2018年金融圈,乔晓光的悲剧并不是个例。

  “如果我死了就算了,但凡我还有一口气在,我就一定要把投资者的钱赚回来。”中邮基金灵魂人物总经理周克在2012年遭受投资者质疑时做出了保证。

  3年之后,他带领中邮基金挂牌新三板,成为首家挂牌的公募基金。只是天妒英才,在他45周岁之际,周克离开了他热爱的金融行业。

  同样被病魔伤害的还有银华基金投资经理张林昌(37岁因病离世)、国内知名私募人士刘宏(54岁因病离世)以及中原证券首席风险官王静女士(50岁因病去世)。这些离世的金融圈人士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死亡年轻化。

  2018年,随着这些明星陨落,资本市场也更暗淡了。

  这一年,中国股市跌宕起伏。A股三大指数分别单边下跌高达24.59%、34.42%和28.65%,熊冠全球。市场寒冬之下,无论是公募还是私募,业绩一片惨淡。

数据来源:私募排排网数据来源:私募排排网

  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2018年高达80%以上的私募基金出现亏损。不少的明星基金经理旗下的产品亏损超过20%成为市场常态,甚至有知名私募的多只产品亏损甚至超过50%。另据数据统计,2018年的排名前三的股票型基金收益基本为负。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尤其是在遭遇资本市场行业寒冬时,金融人士的压力不言而喻。资料显示,焦虑、抑郁、强迫等负面情绪在能源、金融等行业“指数”很高

  “过劳死”是一个令人痛心的事件,然而在金融圈,这样悲剧依然发生着。

  2018年五月,夏季的炎热抵挡不住陈锦旗家人内心的悲伤。在网信证券上海投资银行部总经理陈锦旗离世后,其家属发了一封感人肺腑的信:

  “陈锦旗工作一向勤勉自律,虚心好学,事必躬亲,投身业界以来,加班加点已是习惯,通宵达旦不足为奇。而对于私事,却鲜有时间探视父母,甚至育儿计划因工作繁忙和压力,一直一拖再拖,至此竟一脉香火陨灭,让人悲伤至极!”

  当陈锦旗家人的忧伤尚未抹去,六个月之后,同样的悲剧也发生在了36岁的卖方研究员沈瑞君身上。

  那是一个灰蒙蒙的夜晚,当沈瑞君拖着疲劳的身躯回家,第一句话就告诉太太“我很累”。沈太太万万没想不到,这一次是她与丈夫见的最后一面。那一夜之后,沈瑞君永别了自己的妻儿。

  曾经多少金融人士活成了自己期望的样子:在中心商务区的高级写字楼俯瞰市区、穿着价钱不菲的西服、周旋于客户和上级之间并且用PPT展现着自己的投资专业。

  外表看似光鲜的背后,实则压力不小。

  值得关注的是,脉脉数据研究院在发表的年度报告中,将2018年的职场压力年度关键词定义为:。联系到金融行业,很现实地反映了当下金融人士的焦虑。

  一位著名的硅谷投资人曾提过自己的价值观:

  我们从事的大部分事情都是为了让自己的生活变得幸福美好,工作赚钱是手段之一。但很多人却不知不觉把目的和手段混淆了。

  2019,日子再苦,也出去看看世界;工作再忙,也别忘了照顾家人。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家庭是财富的土壤。千万别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本文作者介绍:著名财经作家、《德林爆语》主持人。三分钟财经脱口秀,每天一个资本真相,微信公众号:delinshe)

责任编辑:陈鑫

  德林社,最麻辣的财经脱口秀,官方微信公众号:delinshe

德林社
文章关键词: 商誉 金融 焦虑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该哭还是该笑?杭州一银行规定还房贷可还到80岁 同乡起底权健束昱辉:没上大学 曾因赌博破窗逃跑 2018年:历史性的拐点—中国人口开始负增长 泽平宏观:渐行渐近的人口危机 剩男问题日益严峻 65岁董明珠没打算退休 有望继续进入格力电器董事会 中国生育报告2019(下):拯救中国人口危机刻不容缓 库克致投资者信:未能预见大中华区的减速规模(全文) “没有我们骗不了的老人” 苹果承认中国市场销售疲软 比预期更严重 黄牛党打飞的炒茅台酒 机场:销售符合相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