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参事室主任纪敏:2024年经济展望及政策建议

2024年01月09日14:41    作者:纪敏  

  意见领袖丨中国金融杂志

  导读:2024年我国经济运行的有利因素进一步增多。进一步释放需求和增长潜力,要从增加具体政策措施的透明度出发,加大政策前瞻性指引和跨周期调节力度

  作者|纪敏‘中国人民银行参事室主任’

  面对复杂严峻形势,2023年前三季度我国GDP同比增长5.2%,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近期,主要指标进一步改善,工业生产有所加快,服务业增势良好,商品零售和服务零售增长加快,恢复态势更为显著,有望圆满实现年初提出的预期目标。

  如何看待需求和增长潜力释放

  当前经济运行中的需求偏弱问题,既有疫情疤痕效应延续的影响,也有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新旧动能转换接续的结构性影响,更是政策实施方式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结果。

  疫情疤痕效应犹存,会在一段时间内对消费、投资需求势能形成压制。疫情持续三年,居民面临的不确定性增加,导致风险偏好降低、预防性储蓄倾向明显上升,将更多的资金用于偿还债务和增加储蓄,而不是增加投资和消费。人民银行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显示,2023年第二季度,倾向“更多储蓄”的居民占比为58%,虽较2022年第四季度61.8%的最高值有所下降,但仍处于高位。疫情也对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资产负债表和投资意愿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2023年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7.6%,较2019年末上升1个百分点,其中私营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60.2%,较2019年末上升2.9个百分点。2023年1~11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9%,比2019年低2.5个百分点,其中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0.5%,比2019年低5.2个百分点,在全部固定资产投资中的占比由2019年的56.4%下降到51.1%。

  新旧动能转换接续的影响。一方面,经过多年建设发展,房地产、基建等传统动能需求高峰已过,随着供求关系发生变化,其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逐步下降;另一方面,新动能虽快速增长但体量不够。2022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4%,增速比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高3.8个百分点,在规模以上工业中的占比达到15.5%,比上年提升0.4个百分点。2023年上半年,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等“新三样”出口增长61.6%,但对整体出口拉动作用仅由2022年的1.7个百分点提高到1.8个百分点。

  政策实施更加注重高质量发展。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既要有量的合理增长,更要有质的有效提升,并非所有的手段都能用于推动经济增长,也并非所有的经济增长都是可以被接受的。过去以牺牲生态环境和过度消耗资源换取经济增长、以增加债务负担和积累风险隐患为代价驱动经济增长的模式,既不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又使得政策实施中量和质的平衡难度上升。比如在大规模节能减排技术尚未有效突破之前,一方面,绿色发展成本上升;另一方面,因其关系国计民生又难以涨价,二者均对低碳转型升级投资大规模提速形成掣肘。再如改变房企“高杠杆、高负债、高周转”的经营模式、推动其向新发展模式过渡,遏制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增量、健全债务风险防范长效机制,看似影响了房地产、基建增速,但本质上是政策主动还原房地产、基建真实供求关系和回报率,是坚持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2024年经济增长有利因素增多

  从国际看,外部环境存在一些有利因素。一是地缘政治冲突影响可能趋于减轻。俄乌战场内外形势均发生了不少新变化,且有可能在累积了各方变化后,出现新的转折。二是主要发达经济体宏观政策紧缩趋于见顶甚至转向。2023年11月份美国CPI同比涨幅回落至3.1%,在维护美联储2%的通胀目标方面取得显著进展,市场普遍预测美联储此轮加息已接近尾声。随着通胀压力缓解、经济衰退风险上升,主要发达经济体中央银行将适时结束加息,且有可能启动降息。三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处于加速期,人工智能、商业航天、量子科技、生物制造等领域技术加快突破,技术进步在促进生产力发展和降低成本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有利于加快培育形成新质生产力和推动新产业新动能快速成长。四是中美关系展露出积极迹象。旧金山会晤是习近平主席时隔6年再次访美,也是时隔1年中美元首再次进行面对面会晤。2024年是中美建交45周年,落实两国元首重要共识,让“旧金山愿景”落地,推动中美关系持续改善发展,符合两国人民利益愿望,也符合世界期待。

  从国内看,内需和政策空间潜力将进一步释放。2023年前三季度,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速高出GDP增速0.7个百分点,但人均消费支出占可支配收入的比例为66.4%,较2016~2019年同期67.8%的平均水平低1.4个百分点。居民存款新增14.42万亿元,同比多增9.2%,同时存款定期化趋势明显,9月末居民存款中定期存款占比达到71.5%,较上年同期提高2.7个百分点。随着经济继续复苏和住房、汽车等消费政策的优化,居民消费增长有望进一步恢复。投资方面,2023年第四季度中央财政增发1万亿元国债支持灾后重建和防灾减灾,实际投资支出将主要发生在2024年;保障性住房、“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和新动能的快速成长,均会对投资形成支撑。如,2023年1~11月份,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0.5%,增速比全部固定资产投资高7.6个百分点。受全球跨国直接投资持续低迷、上年同期基数较高等因素影响,2023年前10个月我国吸引外资规模同比下降9.4%,但高技术制造业外商直接投资加快,实际使用外资增长9.5%。从政策空间看,与其他经济体相比,我国政府债务负担并不算高,BIS数据显示,2023年第二季度我国政府杠杆率为79.4%,低于美国的110.4%、欧元区的90.4%和日本的227.2%。我国政府债务尤其是中央政府债务水平较低,加力实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有条件的。在产能过剩、需求不足的背景下,财政政策适度加力既不会影响财政可持续性,也不会产生挤出效应影响资源配置效率,更不会带来通货膨胀。货币政策方面,当前我国通胀压力小,加之美联储加息接近尾声、外部掣肘因素趋弱,货币政策通过扩大需求促进价格回升进而引导实际利率下降有一定空间。改革开放方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加大吸引外资力度,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将不断激发经营主体的积极性、创造性,为持续释放经济发展潜能注入强大动力。已经实施的降准降息、减税降费、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和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等存量政策效应将在2024年持续释放,叠加可能新出台的增量政策措施,政策效果的不断显现将带动社会预期逐步改善,高储蓄逐步向消费、投资转化,有力推动经济持续恢复向好。

  政策建议

  总体看,我国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支撑高质量发展的要素条件不断集聚增多,需求增长有潜力,宏观政策有空间,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更好地统筹消费和投资,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扩大有效益的投资,以政策适当支持引导需求潜力释放,促进居民消费从疫后恢复转向持续扩大,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一是加大宏观政策跨周期调节力度。当前经济运行面临的需求不足,不是简单的周期性问题,而是经济转型升级、增长动能接续转换中的青黄不接,在这一背景下需要加大跨周期宏观政策力度,弥补企业、居民投资消费意愿不足。要用好财政政策空间,在中期内保持积极,适度加力强化对国家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货币政策中期内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二是增加政策透明度改善预期。预期是影响消费、投资意愿以及资本市场走势的重要因素。要积极开展经济形势宣传、政策解读,强化预期管理和舆论引导,与宏观调控政策同频共振,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提供有力支撑。在预期偏弱的情况下,市场对政策透明度高度关注,既关注政策取向(应该如何),又关注政策举措等细节(能否做到)。如财政、货币政策、民企涉房贷款“三个不低于”“三大工程”建设等焦点问题,市场更为关注的是具体落地措施,并以此判断能否落实。因此,除提升政策细节透明度外,有必要发布中期政策的前瞻性指引,提升政策的可预期性。

  三是缓解银行息差下降和补充银行资本金。银行息差是内源资本补充的主要来源,我国上市银行股价普遍低于净资产,难以增发,资本补充更加依赖息差。近年来,受多种因素影响,银行息差持续收窄,2023年前三季度净息差已降至1.73%,接近资本约束边界。未来,住房利率下调、地方化债、普惠小微让利等因素仍将进一步收窄银行息差。为此,要拓宽银行资本金补充渠道,增强银行可持续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四是推动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我国城镇化仍处于发展阶段,新市民规模较大,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有很大潜力,房地产市场长期稳定发展具有坚实基础。要持续关注房地产市场走势,因城施策精准实施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更好地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加大对保障性住房建设等“三大工程”的支持力度,推动房地产行业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五是加强区域经济发展。通过改善投资环境和营商环境,提高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提升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能力。同时,发挥区位优势,强化与俄罗斯经济合作对东北振兴、与中亚经济合作对西北发展的促进作用,高水平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促进与东盟经贸合作。

  六是抓住物价低位运行的有利时机,推进价格改革。推动生产生活方式向绿色低碳转型、激发其中的巨大投资和消费潜力,理顺价格是关键。在当前物价涨幅明显低于目标的背景下,应加快理顺电、水、气等的价格形成机制,并对受影响较大的低收入人群适当发放价改补贴。

  (本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供职单位意见)

  (本文作者介绍:权威、专业、理性、前沿,宣传金融政策、分析金融运行、报道金融实践)

责任编辑:李琳琳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快讯:百度短线下挫跌超7% 文心一言正式发布 315晚会曝光假香米、非标水泥管等,多地连夜处置涉事企业 一图读懂丨“315晚会”都曝光了什么?点名了哪些企业? 刚刚!林毅,被查!2000亿白马跳水!上海突发!警方出手:刑拘! 女学员单飞歼11B向家人报喜笑得真甜 河南某县美术馆馆长群聊发不雅照 解释称手机中病毒 补壹刀:今天最大的国际笑话,但可能是一盘大棋! 视频|红色通缉犯郭文贵在美国被捕 奇葩的创维汽车:碰撞试验0分,专攻司机养生,创始人豪言“开车可续命” | 次世代车研所 “反华五人帮”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