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的那张资产负债表

2018年07月24日11:02    作者:刘晓春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微信公众号kopleader)专栏作家 刘晓春

  与一些企业家聊天,都感叹钱难找。我问:“目前的资产负债情况如何?”对方答:“负债率高,一些债务要到期了。”我又问:“既然这样,为什么还要投资这、投资那呢?”答:“这个项目有优惠政策、那个项目技术含量高,未来前景好。”

  与一些企业家聊天,都感叹钱难找。

  我问:“目前的资产负债情况如何?”对方答:“负债率高,一些债务要到期了。”我又问:“既然这样,为什么还要投资这、投资那呢?”答:“这个项目有优惠政策、那个项目技术含量高,未来前景好。”再问:“目前已有的业务怎么样?”“你看,这个板块很好,今后会有大的发展;那个项目技术领先,已经被用于国家重大项目;还有某某行业,未来也有大的发展空间。”我问:“为什么不卖掉一些业务,盘活资金呢?”企业家说:“这些板块和业务都很好,我好不容易弄到这个程度,只要再熬一熬,眼看就可以赚大钱了。”我说:“这些项目目前都没有什么现金流,帮不了眼前啊!”

  笔者几十年来与企业打交道,感觉以前企业家基本不知道资产负债管理。他们认为资产负债表那是财务的事。这些年,一些企业家,特别是上市企业的企业家,逐渐知道了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这回事,也了解了其重要性。但他们真正关注的还是利润。他们认为,自己是做决策的,关心的是投资、生产、销售,围绕这些去争取优惠政策和筹集资金。那三张表,是财务会计核算的事情,只要表面做好了,能应付银行、税收和投资者就行。

  事实上,企业家们片面领会了领导者的定位。企业家不仅是一个决策者,更是一个经营者。要真正做好经营,就要会管理好资产负债表。尤其是现在,企业的组织架构越来越复杂,资产与负债的品种、来源、运用渠道越来越多,资产负债管理在经营中的分量越来越重。

  对银行来说,分析企业资产负债,不仅仅局限于资产负债率、流动比、速动比、成本收入比、资产利润率、资本利润率等几个固定指标,而需要通过资产负债表分析更多的风险因素。

  改革开放初期,企业的架构相对简单。即使是集团,相互之间就是上下级关系。银行可以把集团当作一个整体进行风险评估,并且基本上可以把对集团的评估结果应用于分、子公司,对集团的总授信可以灵活地分配给各个分、子公司。

  现在的企业集团,许多是通过并购成为一个集团成员的,因此,集团边界的变动往往是不可控的,内部的关系也多种多样。有上下级、管理与被管理、合作、参股关系,甚至有纯粹的商业关系。对有些分、子公司,集团几乎没有影响力;而对有些分、子公司,集团也并不打算承担责任。

  集团,或者企业控制人,对不同集团成员的操作,也有不同的打算。比如,最简单的架构,就是集团和上市企业,有的会为了上市公司有好的财务表现,把好资产都装入上市企业,把坏资产、负债都留在集团。向银行介绍上市公司的良好业绩,申请贷款,却以集团作为借款人。也有反过来操作的。复杂的架构,手段更多。有企业家要融资,介绍了集团的各个板块。听上去没毛病,但仔细分析,那几个好的板块,虽然在集团名下,但它都指挥不了;而要融资的板块,根本不敢给它融资。所以,目前银行对企业集团的资产负债表分析,不能再像以前那样笼统了。需要统一授信额度,但这个额度不能简单地在集团成员间灵活通用。

  以前,企业的资金来源,除了股东(包括政府)的投入和积累、优惠政策补贴、其他渠道借款、应付款外,绝大部分是银行贷款。因此,资产负债管理的内容是比较简单的,主要关注的是资产负债率、流动比、速动比等。

  现在,随着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发展,企业的融资渠道越来越丰富,资金来源的品种越来越多。但是,这些不同渠道、品种的资金来源,有着不同的性质和运行规律。对许多企业家来说,融来的都是钱,花起来是一样的。一些企业家虽然对股权和债权进行区分,但这种区分还很初级。这就在期限错配之外,引出一个资金来源品种结构的错配问题,这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流动性风险。这是企业资产负债管理的一个新课题,也是银行管理信用风险的一个新课题。

  比如说负债中的债券。这两年许多企业管理者和我说,现在不需要找银行了,发债就行了。因为发债简单,找到承销商,签订协议,在监管部门登记备案一下就可以了。而且发债时不用担保、不用抵押;债券的融资成本就是利息加上承销费,也省去了与银行谈存款回报、中间业务回报等;此外,发债还有广告的作用,整个资本市场都知道企业发债了,是什么利率。如果发债利率比较低,企业则会感到很光荣。

  但企业或许忽视了一点,同样是债务,贷款和债券,两者的规律是不同的。当债券到期时,全市场都看到这个债券本金、利息能否兑付。如果企业出现临时性的流动性困难,暂时不能归还贷款,可以与银行协商一下,或许还有补救余地。但发债可就不一样了,债券违约了就确实违约了。如果债券持有人可以与发债企业坐下来商量,那已经是在谈判违约事件的处理问题。这时,企业在资本市场上的信用风险已经彻底暴露了。(本文首发于21世纪经济报道 )

  (本文作者介绍:浙商银行原行长)

责任编辑:谢海平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银行 资产负债表 债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长生生物官网被黑:不搞你 对不起祖国的花朵(图) 新乡检察院官微对中国药品监管微博爆粗口 已致歉 碧桂园为何大崩溃:9000亿债务压顶 去杆杠压力倍增 印度取消卫生巾进口关税:经期无法上学致女性辍学 全面放开生育影响多大?专家:鼓励生育比计划生育还难 经济学家钟伟:坚持20年不买房就是智商有缺陷 任志强谈房产税: 不符合中国历史现实 医疗保健行业销售费用1772亿元 研发投入319亿元 疫苗事件:有两位神秘的普通人 至今逍遥法外 抓钱猫APP发布公告:公安已立案侦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