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荣背后的隐忧 政府托市的尴尬--拯救股市(5)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12月09日 10:19 新浪财经 | ||||||||||
长期以来,投资者和证券公司认为中国股市存在以下规则:第一,在股市获利的关键是获得内部信息和操纵股价的能力。第二,政府总想将股价控制在“适当”的范围之内,并且拥有实现这一目标的所有手段,特别是当股价降到可能会影响社会稳定时,政府一定会入市干预。 但是,政府部门从过去干预市场的痛苦经历中似乎也已认识到,单纯依靠政府的干预
事实上,对政府而言,为维护社会安定去干预股市理由并不充分。很多在股市有投资的人说,股价下跌可能引起社会动荡。其实,在市场调整的过程中,虽然一些投资者会有损失,但如果政府进行干预,成本将会更大。一旦政府入市拉高指数,更多的投资者会进入股市,因为他们将政府的干预政策视为对冲投资风险的隐性保险。政府可能很快就会陷入一个恶性循环:股价越高,更多的投资者被套牢,政府托市的责任就越大。 政府也不能以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为名干预市场。不能将保护投资者利益和保证投资回报混为一谈。投资者必须理解,监管者的任务是维持一个公平和有序的市场,而不是保证股价。对投资者最好的保护是严格的监管和有效的执法。 从理论上讲,政府托市无外乎采取三种措施:一是向市场注入更多的资金,二是在媒体上发表官方讲话以提升人气,三是控制新股发行速度。然而,上述任何一项政策在执行中都会受到一系列的制约。 先说资金。除去银行贷款和保险公司及社保基金,政府没有其它的资源可用。目前商业银行坏账率高居不下,让它们更深地卷入股市似乎并不明智。由于利率倒挂和过去房地产投资失败的影响,主要的保险公司也有同样的呆坏账问题。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目前的状况未必好过银行,2001年基本社会保障赤字达到360亿元,而要充实所有的个人养老账户则需要相当于一年GDP的资金。 再说媒体放话。目前来看,在媒体发表官方讲话似乎也难以奏效。1999年5·19社论之后,股指出现强劲反弹。但社论遭到广泛的批评,投资者认为政府是最大的市场操纵者。表面上,社论刺激了市场人气,但实际上牛市背后真正的原因是政府连续7次降息。 最后一招是控制新股发行。政府或监管机构限制股票供给也很困难。在旧规则下,政府能够通过配额限制新股发行速度,但配额制度在2000年被取消了,现在只要公司符合上市要求,理论上就能在任何时候上市。 更为重要的是,政府过多地干预市场,失去的是政府信誉。一旦人们意识到政府会在压力下屈服,不管是合理还是不合理的,他们今后就不会认真看待政府的政策。所以,政府干预市场不会起到太好的作用,反而给股民一个虚幻的依赖心理。 (注:本文为蔡慎坤先生授权新浪网独家发布,严禁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