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原创互动 > 正文
《转型中国》跋:转型中的探索力量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2月11日 16:53 新浪财经

  

图书封面

  总序:信任的年代,怀疑的年代

  林毅夫/文

  大概不会有人否认,我们正在处于一个转型时期。也许正是因为这一点是如此确定,所以很少有人思考“转型”的真正含义,以及我们何以处于转型之中?

  今日中国脱胎于计划经济体制,正在向市场经济转型。可是认真想来,我们要转向的市场经济,到底是什么样的?我们到底要沿着什么路径,走向市场经济?对于至关重要的这两点,我们其实并不确定。

  转型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潮流。作为一种制度,计划经济的效率不如市场经济。正如哈耶克指出,人类社会的未来是不确定的,所以,每个社会的发展都必须经过艰辛的探索。计划经济依靠少数精英制定社会的发展方向和具体策略,向“未知”探索;市场经济中,人们依靠市场机制互相联接,每个人都可以向不同的方向探索。计划经济体制在对付未来的不确定性中的有效性不如市场经济,因为市场经济可以尽可能地发挥每个人探索未来的可能性。由于每个人都可能找到适当的发展方向,而整个社会可以跟随其中一些成功的“幸运者”前进。事实上,我们多年的发展经验已经证明了这一点。这也是我们无论前途会遇到多少艰难险阻,仍然要实行转型的根本原因,而且,我们确实已经走出了至关重要的第一步。

  可是下一步要往哪里走,并没有现成的答案。世界上有许多成熟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的经验可供借鉴,然而也不是现成的答案。我们不能说,这些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已经完善,它们其实也在探索它们自己的发展道路。比如说日本,经过多年的高速发展之后,现在也掉入了停滞的泥潭,也在艰苦寻找出路。事实上,在人类社会的任何一个阶段,都需要进行不懈的探索。发达国家面临的未来的不确定性,甚至比我们还大。它们对前景几乎是无知的,而我们至少还有先行者的经验可以总结。

  更重要的一点是,中国在过去的发展过程中已经沿着既定的路径行进了很长时间,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这里存在着路径依赖,决定了中国的发展不能完全脱离历史。我们因此也不能完全将发达国家的经济制度照搬到中国。很遗憾,制度是异常昂贵的,中国要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制度,需要长期付出极高的成本。

  所有这些,都决定了我们转型时期的最基本特征只能是“探索”。我们这一代中国人所肩负的担子是沉重的,但正如吴敬琏先生所说,我们同时也是幸运的。因为我们正在风口浪尖上探索着中国未来的命运和发展路径,并和中国经济共同成长。

  为了尽可能减少转型时期的成本,我们首先需要一个共识:我们要向什么样的市场经济转型?市场交换本身并不能创造财富,创造财富的过程发生在交换前后的生产过程之中。在市场经济中,人们通过市场机制互相交换资源,得到自己最能擅长利用的资源,从而能够最大限度地创造财富。这是“市场作为配置资源的基本机制”的最根本含义。如果我们可以在这一点上达到共识,我们的讨论和实践就有了更为坚实的基础和起点。

  所谓市场经济,就是要以市场作为配置资源的基本机制。这是转型的依归,我们的探索,都应当是向这个方向靠拢。事实上,我们无从知道,市场经济的所有具体细节。我们不能确切知道,探索过程中具体会怎么走。由于最终的结果取决于具体的过程和步骤,我们需要一个基本的原则:不能偏离“以市场作为配置资源的基本机制”。

  但是理解到这个层面上仍然不够。在现实中,有许多过程是偏离这个原则的。我们需要进一步意识到,并不是有了一个市场,就是市场经济。市场经济还需要一整套支撑系统,也就是需要各种制度来支持市场的有效运转。其中最为基本的是产权制度。每个人的产权有所保障,是人们能够向一切方向探索的基本前提。我们同样要认识到,Rights should be right,所谓权利,首先应当被社会上大多数人认为是对的,这样才能使得产权保护的成本最低。这是社会要求公正的原因。这也是市场经济意义上的公正。所以,市场经济决不简单。在一个社会中,如果没有比较公允的公平来实现的市场经济,是不健康的市场经济,离我们的转轨目标差别甚远。

  中国在20多年的转型过程中历经沧桑。在认识和实践上,我们曾经、而且不可避免地将要面对数不清的困境。可喜的是,尽管在探索过程中荆棘密布,仍然不乏有人为此前仆后继,这是我们社会前进的动力所在。《财经》无疑是其中一股力量。

  《财经》本次发行的丛书,将其这种多年的努力汇编成册,以不同的方式见证此前数年中国的转轨历程。其中,《黑幕与陷阱》主要针砭资本市场中的时弊;《管制的黄昏》则再现中国各个主要产业部门走向市场经济过程中不断进行管制和管制改革的历程。上两者所面对的问题非常直接,更为接近一般意义上的“财经”。相比之下,本书《转型中国》的内容更为宽泛,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国有资产问题,房改,户籍改革,养老医疗改革,税制改革,土地制度改革,农村税费改革,粮食改革,棉花改革,农村医疗保险改革,失业问题,老龄化问题,扶贫,法治问题,非政府组织问题,村民自治问题,等等。其中一些主题似乎离“财经”稍远。

  然而,这些也是真正的财经问题,因为它们正是更为基础的所谓市场经济的支撑体系。我们需要一再地自我提醒,市场经济,绝对不止是一个市场。为了让“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基本机制”,我们需要上述方方面面——甚至其他本书所未曾囊括的方面——都实行真正的转型。因为只有当这些支撑体系得到完善,才能实现市场意义上的公正,减少市场机制的运作成本。如果一个社会失去市场经济的支撑体系,就难免要有的大量人力物力用于解决由此而引致的社会矛盾,这种市场经济,绝对不是健康的市场经济。我们必须避免。

  是的,转型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因此,需要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政府,企业,市场,民众,乃至整个社会,都应该围绕着我们的基本目标参与进来。转型,需要所有这些力量一起摸索前行。对于一个社会的发展而言,具有伟大精神和理想主义的精英固然是非常重要的,但建立一个基本框架,使得并不具备所谓“伟大精神”和“理想主义”的一般人从其自身利益出发,也能够参与到社会发展的探索中,并能对社会的发展有所贡献,这一点更为重要。

  作为新闻媒体,《财经》以其自主、独立的方式积极参与了这个过程。我们不必认为《财经》必定具有伟大的人文关怀,不必认为《财经》必定具有理想主义,是市场正义的代言人。我们只需要承认,《财经》所从事的工作,是对中国的未来、特别是在转型时期的一种探索。

  转型中的中国,我们会碰到许许多多似是而非的东西,对此,我们应当容许检验。转轨中的中国,我们需要探索;而探索中我们往往会碰到许多无法判断对错的事情,因此我们既需要不断试错,也需要自责,需要透明,需要批评。在伟大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过程中,不但需要足够的前进勇气,也需要足够的宽容。尤其是,当我们面临着重大的、而又不得不进行改革的难题时,当这些参与和批评有助于我们向转型的基本目标靠拢时,我们更当如此。

  承认我们对于未来是无知的;承认我们必须让整个社会参与、在所有方向上进行探索;承认《财经》作为探索未来的一种力量,给它以试错的机会;承认我们转型过程中将面临种种失误,并且宽容地对待来自包括《财经》在内的媒体的批评。若能如此,则《财经》幸甚,中国媒体幸甚,中国幸甚。

  转型是一股不断上涨的潮水,我们期许,社会上所有参与探索的力量将这股潮水变成汹涌澎湃的波涛。

   《管制的黄昏》跋:“管制”是否日近“黄昏”?

  《黑幕与陷阱》跋:真理与社会




发表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窗口

  新浪超炫彩色情人节站 激情体验心跳感觉!
  30M任你邮送相册,免费试用抽大奖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search 3530 滑雪 运动鞋
 
  新浪精彩短信


情人节彩信传情!
疯狂铃声 鸟叫铃声
《流星花园2》
[F4] Ask for more
一千零一个愿望
[和弦] 哆啦A梦
更多精彩铃声>>









图片专题:流氓兔!
诺基亚   西门子
摩托罗拉 三星
阿尔卡特 松下
爱立信   三菱
更多精彩图片>>



新浪商城推荐
IBM笔记本电脑
  • IBM T30-I9C
  • IBM T30-86C
  •   给最爱的他
  • 登喜路红瓶香水
  • 征服者性感香水
  •   理财新时尚-收藏
  • 网上钱币卡市场热
  • 邮品一族交易社区
     (以上推荐一周有效)
  • 更多精品特卖>>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3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电信公司营业局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