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板市场即将推出,是中国资本市场一件盛事。然而至少在眼下,这个躁动于母腹之中却又迟迟不肯露面的二板还处于一片隐晦之中。
二板如何发牌
不是门槛,不是技术,而是证券市场的制度重建,才是二板面临的真正挑战。因为在起步之初,二板还是一个“概念”市场,其一举一动都将关及资本市场的开放度,因此严格的制度安排是不可或缺的。
与主板上市公司的终身制不同,二板即将建立的暂停上市制度、终止上市制度、持续保荐制度、独立董事制度以及信息披露制度将实现市场的优胜劣汰。按照这一制度设计,一些成长性较差的上市公司将被淘汰,从而使资金向高质量上市公司聚集。这个过程当然不会是和风细雨式的,相反,它将伴随着股市疾风骤雨般的振荡。于是风险亦随之产生。
经济学家王国刚认为,10年来中国证券市场之所以并不成功,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政府干预过多。这个问题不解决,创业板只能是主板的复制。目前,许多地方政府已经开始插手创业板,上市企业的推荐、预选,甚至公司的改制,都要由地方政府来决定。而且,许多国有风险投资公司在政府权力的配合下,大量参股或控股有条件在创业板上市的民营企业。这种情况持续下去,将滋生许多内幕交易,使上市企业的质量大打折扣。这些都势必葬送创业板的前途。
其实政府是不适合做风险投资的,因为任何投资失误,都将导致宏观失败。政府应该做的是规范和引导,而不是在里面掺和。就像中国证券业协会秘书长马庆泉说的:“政府应是浇水施肥而不是拔苗助长,应该是裁判员而不是运动员。”
博弈态势已拉开
如果不出意外,二板在今年的到来应该是可以期待的。而在此之前,各类创业投资公司、资产管理公司、民营投资基金,以及那些业已跻身中产阶级的投资者,都已嗅到了二板所孕育的巨大历史机遇,并且都表现得欣喜若狂。这不奇怪。因为二板意味着优先股、期股、期指、权证、管理层杠杆融资等全新的金融工具在这个市场上的第一次出现。随着越来越多的利益团体角逐和介入二板的程度不断深化,一个新的博弈态势已日渐清晰。
但不要忘了,任何一项制度创新,其背后都隐含着巨大的风险。尤其现阶段二板还面临着世界范围内整个创业板市场,特别是香港创业板持续低迷的压力,面临着产业政策不断调整和加入WTO后的冲击。到时候,千呼万唤始出来的二板会不会与人们期待中的大相径庭,甚至南橘北枳?没有了国家股、法人股,没有了市盈率概念的限制,二板会是一个什么局面呢————是万马齐喑,还是鸡犬升天?
还有,一直拖到今天都难于定稿的创业板规则,最终会是个什么样子?《公司法》条款中与之有抵触的部分将如何改?还有《证券法》将如何改?
可以预言的是,在中国基本大法和权力格局真正作出调整之前,某些机构一定还会把创业板作为圈钱和寻租的场所,将很差劲的企业虚假包装到二板上市,刚刚启动的保荐人制度和信息披露规则能否起到有效的监管作用,则还是一个变数。(周联)《国际金融报》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