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交所创始人尉文渊谈“国有股与老八股”

2000年12月09日 10:00  北京青年报 

  从1990年12月上交所成立至今,已近十年了。十年后的今天,再采访上交所创始人、第一任总经理尉文渊时,证券市场的上市公司已从1990年的8家发展到今天的1063家;股市上募集的资金共达4645.80亿元。证券市场上股票总市值超过4.6万亿元,约为GDP的50%;投资者开户数超过5500万;专业证券公司近百家。

  这位当年被人称为“全球交易所中最年轻的老总”说,当他在十年前敲响上交所开市铜锣时,这些数字是未预料到的。

  国有股与老八股

  1990年初,上海酝酿浦东开发、开放。当年4、5月份,当时的朱基市长带团出访中国香港、新加坡和美国,讲到要建立上海证券交易所,而且1990年底就要开业。这使刚成立几个月的证券市场筹备小组备感紧张,因为谁都不懂。当时我年纪轻,希望吃点苦,做点儿成绩,主动要求从人行调任筹备组组长。

  通过寻找资料,结果发现全世界的交易所,一个地方一个样儿。在欧洲,银行参与证券交易;而美国,银证分开。最后,我们认为应先遵循最基本的法则设计证券交易所。即根据三公(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以及市场集中、竞价交易等基本规则去设计。

  9月份,模型样本出来的同时,难题又来了:会员不足。当时,上海经营证券业务的金融机构,申银、万国、海通等专业证券公司和专业银行的信托投资公司,只有六七家可以从事证券业务。为了扩大交易所的会员规模,就从城市信用社中挑出些规模大点儿的做会员。后来,上海有了十六家会员公司。

  市场成立在那个年代,就留下了不少那个时代的痕迹。比如,中国证券市场特有的国家股、法人股。当时考虑既要通过股票市场来筹措资金,又要坚持公有制为主导,所以国家占大股,或是全民、集体所有制性质的企业法人持有主要股份。而且这些股份不上市流通,是为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和保持控制权。

  当时的上市公司也有时代特点:起点低、规模小。最早的上市公司上海“老八股”中除了电真空(600602),其他全是乡镇或街道工厂。最小的爱使股份(600652),上市时只有40万股本,还不如今天的中户。“老八股”局面直到1992年初上海扩大试点才改变,新增了三十几家上市公司,1993年扩大到全国。

  有中国特色的红黄马甲

  有人曾问我,红马甲是券商,黄马甲是交易所的工作人员,当年这么设计是为符合国际惯例吗?其实,从红黄马甲产生的巧合能看出当年筹备交易所时我们的稚嫩。

  我将上交所大厅的色彩定为冷色调,交易人员穿红色,就为色彩比较鲜艳,气氛好。结果负责服装的同志去买布做马甲的时候,看黄颜色比红颜色好,就自己决定买了黄布。我一听就急了,告诉他,不能做黄马甲,立刻买红布做去。到交易所开业的时候,因为已经做了几件黄马甲,因此临时决定交易所人员穿黄马甲。一次错误的购买后为了节省原料,才产生了后来的红黄马甲。

  无纸化交易的来龙去脉

  上交所建立之初,我就希望把上交所建成全世界最先进的交易系统。那时,是“有纸化交易”,上交所的无纸化交易开始得也很偶然,

  最开始股票非常少,出于对防范风险的认识,设了涨跌停板。1991年3月,上交所只有二十多个席位处理交易,完全满足不了上海投资者的要求,在这种背景下,开始出现黑市。为打击场外的黑市交易,我决定,凡没有经过交易所场内交易的股票,不认可。有股票无场内成交记录也不过户。在黑市交易的股票只能是废纸一张。

  那时,我不懂什么叫“无纸化”,打击黑市打出了灵感,像货币信用卡一样,设立了股票帐户。从1991年5月开始,上交所向股民回收手中的股票,无纸化交易系统正式开始试运行。

  1991年10月份,兴业房产(600603)发行时,上海的证券印刷厂要印刷股票。我收股票,你再印股票,这怎么推广?当时争论很激烈,交易所坚持一张也不能发出去,否则不予上市。靠这种较“蛮横”的方法,使无纸化方式坚持了下来。

  现在看,如果没有当时这些故事,中国股市发展不到今天的规模,运行效率和成本都将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放开股价与第一次扩容

  1992年,我们花了很大精力推动市场化进程。第一个要闯的关,就是放开股价。当年的股票少,所以采取了股价涨跌幅与流量控制相结合的办法。但股价长期受涨跌停板限制,问题已经很大,放开股价势在必行。在思考很长时间后,我决定个人冒这个风险。1992年4月初,在没有通知任何部门的情况之下,我突然宣布,先对一部分股票的涨停板幅度大大放宽,取消一些流量控制。

  私自决定而宣布的金融规则,是要负责的。在做出决定的同时,我也做好了接受任何处理、包括被撤职的准备。我当时开玩笑说,我把这个官帽子摆在桌上,谁要拿走我都没有意见。在给市领导写信时也坦言准备被“撤职”。

  市场价格放开后,交易明显活跃。但市场规模太小,造成股价畸形上涨,扩容被提上议程。当时上海正在扩大本地股份制试点范围,有三十几家公司发行股票准备上市,这一矛盾得到缓解。但另一方面,投资者对扩容不适应,从当年6月开始,股价从1500多点下跌至300多点,这就是第一次“大熊市”。

  当然,现在看来,就中国经济规模和长远发展潜力而言,区区二三十家上市公司实在太小了。上交所顶着巨大的市场压力坚持不懈地扩大市场规模,到1992年底,上市公司总数已将近60家,完成了上海股市的第一次规模扩张。

  违规的文化广场营业部

  当时爱建信托的一个营业部在上交所隔壁。有一天深夜一两点,我发现营业部门口有很多人抱着被子、拿着躺椅,深夜排队领“委托单”,一元一张的委托单在黑市上竟卖到200多元一张。

  之后,交易所大幅增设场内交易席位,从最初的25个,扩大到500多个。1994年到了3000多个。同时,开始督促增开证券营业部的工作。在上海,我根据一封投资者来信的建议,在上海文化广场搞了一个超大型的证券营业部。

  现在的人肯定想象不出来,1992年6月1日,证券营业部第一次开门,来了4万人左右。由于怕安全上出问题,当天不得不临时关闭。后来,在副市长的支持下,6月9日,在做了相应准备之后,恢复了这个超大营业部的交易,高峰的时候大概有100多家证券公司在那儿开临时柜台。上海本地的相当多一批股民、上海交易所会员中相当多的一部分公司,都是从这个文化广场走出来的。

  自从人民银行上海分行1992年下半年支持开设证券营业网点后,这个“超级营业部”就在年底关闭了,它实际是个违反规定开设的证券经营场所。

  1995年我离开了上交所总经理这个位置。现在回头看,我们的证券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这十年,正是中国社会经济发生巨变的过程。现在,证券市场对社会经济发展所起的积极作用,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了。

  是思想观念的变化使证券市场诞生,而证券市场发展的这十年又反过来促进了人们思想观念的更新,这一点是令早期探索者们感到欣慰的。(采访整理/本报记者张阿方 摄影/滕科)

  尉文渊1955年出生,山西孝义人,上海财经大学毕业。曾任上海财经大学、北京金融学院、中国人民大学等校兼职教授。熟悉审计、金融、证券、投资银行、外贸等业务。

  1970年~1975年,在新疆服兵役

  1975年~1979年,在上海普陀区任宣传干部

  1979年~1983年,在上海财经大学财政金融专业学习

  1983年~1989年,任国家审计署处长

  1989年~1990年,任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处长

  1990年~1995年,任上海证券交易所总经理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

本文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季建业长期被传双规 港媒曝其多位情人
  • 体育欧冠-梅西扳平巴萨1-1米兰 切尔西3-0
  • 娱乐赵忠祥谈高薪:看我工资单?央视非暴发户
  • 财经人民日报刊文:房价上涨不能归于调控不力
  • 科技苹果发布iPad Air及视网膜屏iPad mini
  • 博客彪悍!成都女汉子半夜和男友打架(图)
  • 读书忘年之恋:李宗仁娶少妻婚后甜蜜(图)
  • 教育萌汉子千元打造最潮男生宿舍 国考报名
  • 钮文新:美国的失业率到底有多高
  • 王吉舟:湖南警方跨省抓记者大戏解码
  • 刘石:从央视乱批星巴克看定价误区
  • 张明:中国应如何多元化外汇储备
  • 周彦武:掠夺中产阶级的遗产税
  • 苏鑫:诺奖得主咋看中国房地产泡沫
  • 徐斌:未来你希望孩子移民哪个国家
  • 叶檀:房价上涨到令人绝望
  • 李迅雷:中国稳增长无助化解金融风险
  • 黄祖斌:中国没有征收遗产税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