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巧宁
《决定》中的一些新提法、新突破对下一步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将会产生哪些重大积极影响呢?带着有关问题记者采访了国家信息中心发展研究部副主任徐宏源。徐宏源认为,《决定》这一纲领性文件描绘出了资本市场的中长期发展规划与战略目标,在未来经济运行中资本市场将处于核心枢纽的位置,在资源配置中发挥“重中之重”的作用。
几个突破
徐宏源认为,《决定》在一些提法上有重大创新与突破,对资本市场的发展提出新要求。
一是,关于现代企业制度的概括。以前的提法是“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现在《决定》中明确提出“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保护严格、流转顺畅”为新加部分,非常有新意,这也为资本市场的发展提出要求。因为产权必须是流动的,才能达到调整结构和合理配置资源的目的,产权的流动需要资本市场提供平台。
二是,首次提出了“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混合所有制经济”,这就从某种意义上奠定了整个资本市场未来发展的基础。资本市场原来“为国有企业服务”的定位也由此会发生改变。
三是,对资本市场的认识可以说达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十年前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有关决定中对资本市场的提法就是两句话:“要积极稳妥地发展债券、股票融资”,“规范股票发行和上市,并逐步扩大其规模”,而十年后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对发展资本市场的有关论述用了整整一段完整的文字,由此看出,我们对资本市场的认识达到了一个崭新的、前所未有的高度。
几个首次
徐宏源说,《决定》中明确要将“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等要建设成为资本充足、内控严密、运营安全、服务和效益良好的现代金融企业”。这是第一次把证券公司与商业银行放置在同等的位置,充分表明证券公司在国民经济发展、金融体制改革上将扮演日益重要、不可或缺的角色。
在完善金融监管方面的有关论述中,明确提出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这也是第一次。这充分表明,投资者利益的保护问题已引起高度关注,从监管部门来讲,必须想办法把保护投资者权益落到实处,下大力气解决大股东占用、转移上市公司资产等侵害小股东利益的问题。特别是目前非流通股东与流通股东的矛盾已经到了极为激烈的地步,直接影响市场的稳定,应引起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
证券化比率有待加速提升
徐宏源说,目前,我国的资本化率还不到13%,而发达国家这一比率已达到50%至70%左右。《决定》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意味着证券化的比率要加速提升,肯定会比GDP的增长快得多。
他认为,我国资本市场是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这个市场不可避免地打着计划经济的烙印。改革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在市场的各个环节除掉这些烙印。包括审批机制、退市机制、交易机制等都应当遵循市场化的标准来设计模式。如交易机制,目前我们不允许作空,开放式基金就很难运作。发行机制要市场化,就要让真正好的企业上市,而不能以成份相论,要由交易所、投资者、投资银行来决定什么样的企业能上市、以什么样的价格来发行。
他还认为,改革的另一重要内容就是要建立多层次的市场体系,只有一个主板市场是远远不够的,要发展二板市场、三板市场和场外交易市场,甚至包括一系列的产权交易中心。决定中已明确指出,要“规范发展产权交易”,因此,在今后不长的时间内,全国性的产权交易市场和一批省市交易市场将可能会陆续建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