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肖冰 刘兴祥)“目前要积极稳妥地推动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建立与发展,市场对于利率类衍生品的需求尤为强烈。”中国证监会期货监部副主任叶春和昨日在“中国深圳2002年国债市场发展高级研讨会”上作了上述表示。
叶春和指出,由于银行资金缺乏安全有效的投资渠道和品种,目前大量的存差资金进入国债市场,导致供求失衡,价格扭曲。据了解,目前1万多亿国债余额的约60%由商业银行
持有,商业银行资产中的债券比例达到12%至13%,其收益率很低,利率风险很大。另外,外资银行在华经营的货币业务资产急剧上升,而其在国内经营的货币业务可以通过国际金融市场上的期货、期权、远期、掉期等衍生品种进行套期保值和规避风险。相比之下,国内银行机构却不能运用这些工具,使其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因此,应创造条件推出利率类衍生产品,这对于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发现利率价格、分散利率风险和维护国有银行利益具有重要作用。
他同时表示,尽管我国对金融衍生品市场的需要强烈,而且目前也具备了一定条件,但由于我国处于经济转轨期间,市场发育还不健全,因此,开发衍生产品一定要积极稳妥,趋利避害,并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一个是处理好发展基础性金融市场与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关系,另一个是处理好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与开放中国金融市场的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