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募资投向频繁“变脸”现象增多

2001年07月23日 06:30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 

  (记者 王璐)

  上海消息 在上市公司融资能力及筹资规模不断增强的同时,一些公司募集资金投向频繁“变脸”的现象也在增多。据上海证券信息有限公司统计资料显示,去年以来,已有220家左右的上市公司变更了募集资金投向,其中近90家上市公司是再融资公司,上市公司变更募资投向的现象应引起重视。

  上市公司的融资是为了企业持续发展的需要,而在公司运作过程中为调整产业结构,使得利润最大化变更部分募资的投向也无可厚非,但现实情况却不尽人意。透视这220多家公司变更募资的具体情况可以发现,面对如此庞大的资金,上市公司显得过于随意,这主要表现为不少融资不到一年甚至半年的公司也忙着凑这个“热闹”,而且涉及金额大都在千万元以上,超过亿元的也不在少数。据深圳证券交易所巨潮资讯网站日前披露的上市公司回访报告分析报告显示,去年实施融资的56家上市公司中,接近半数的公司改变了募集资金投向。值得关注的是,还有部分公司前次募资因用途变更尚未使用完毕,却已经迫不及待地披露了再融资计划,且计划募集资金是前次募资的几倍。

  纵观这些公司变更募资的理由,不外乎“为更合理地运用募集资金,进一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且无一不说新项目是“经过充分调查论证”或“经过成熟考虑”的等等。对此,巨潮网分析报告认为,上市公司变更募资或许因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和产业结构加速升级换代的阶段,使得上市公司募资投向确定的“计划”赶不上市场的“变化”。然而,另一个原因可能是部分上市公司为了获得尽可能多的募集资金,融资前不得不临时拼凑一些项目,而不是真正要去投资。因此,当募集资金到位后这些临时拼凑的项目只得改变投向。有关统计资料显示,2000年能如期履约募资投向的上市公司尚不到五成,募集资金到位后,按原计划实际投入金额的公司更是有限。以2000年上半年上市、增发以及配股的公司为样本,至年底平均只投出了所募资金的46.15%。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据巨潮网统计,在56家去年融资的公司中,34家配股及增发新股的上市公司发股前后年度净资产收益率,有26家降低,仅有8家提高,收益率提高的公司占总调查数的四分之一。另有13家配股上市公司2000年净利润大大低于上一年净利润,情况不容乐观。对此现象,业内人士认为,一些再融资公司业绩的下滑,与其频繁变更募资导致资金使用效率下降有关。一些上市公司的非理性筹资行为,加上募资投向朝令夕改,这不仅不利于提高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也不利于我国证券市场健康稳定的发展。

  (资料链接)

  数码网络(0578)1999年实施配股,总共募集资金7483万元,承诺全部投入反季节蔬菜项目。2000年董事会认为该项目与公司重新定位的发展方向不符,变更为用5800万元收购信诚科技95%的股权,剩余1683万元补充该公司流动资金。2001年3月,公司公布增资配股预案,拟筹集资金32550万元,主要投向信息产业。2001年7月,董事会决定弃配股改增发,拟增发10000万股A股。但资金用途已变更为动用14亿元投资电力产业。

  燃气股份(0793)2000年2月实施配股,实际募集资金41141万元。2000年12月公告变更部分募资投向,涉及金额17958万元,所占募集资金比例达45%。

  科苑集团(0979)2000年5月发行新股募集资金38808万元。2000年内所筹资金仅使用12233万元,七个募资项目三个未实施。尚未使用的募集资金有26575万元。其中,购买4996.96万元国债,存入银行19800万元,其余补充流动资金。2001年5月,公司决定变更上述三个尚未实施的项目,涉及金额14300万元。天利高新(600339)2000年12月发行6000万股A股,实际募集资金42653.52万元,决定投向7个项目。2001年6月,董事会决定终止其中5个项目的投资,将资金投向“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市场风险相对小的”3个新项目。此次拟变更投向的资金计24738万元,约占首发募资总额的60%。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

本文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月薪5千延迟退休5年每月或多拿900养老金
  • 体育总决赛-李娜遭小威逆转无缘冠军 视频
  • 娱乐曝陆川秦岚分手 男方要结婚女方不愿安定
  • 财经养老金并轨试点被疑不改公务员利益
  • 科技快递单信息网上仍热卖:单日最多卖5万单
  • 博客七万低价房会调低全国房价吗
  • 读书揭秘:为何红军长征从来没中过埋伏
  • 教育90后大学生高学历环卫工每晚敷面膜(图)
  • 水皮:三中全会能让股市大涨吗
  • 光远:公司注册资本制度变革是大红利
  • 姚树洁:王岐山反腐重在震慑力
  • 小兵:一招把首都房价降到6千
  • 花木兰:银行将开始算计有房族
  • 曹凤岐:新型城镇化框架下的金融创新
  • 陶冬:联储动作再延后 汇率又争先
  • 张明:上海自贸区热的冷思考
  • 王吉舟:新快报大败局
  • 端宏斌:如何才能不被经济学家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