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总体规划出台 宜居城市应养眼养性养心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5月09日 18:00 北京晚报 | ||||||||||||
生活其中你可以是个傻瓜 而不必成为万事通 本报讯 (记者 洪燕杰) 《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首次提出北京要建设成为宜居城市。究竟什么样的城市才能称得上宜居呢?今天上午,市发改委围绕“十一五
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研究所研究员辛向阳将宜居城市定义为养人的城市。他解释说,所谓养人可以简单地概括为养眼、养性、养心。养眼是指城市规划、建筑让人赏心悦目;养性是让生活在其中的市民可以陶冶性情;养心则是让市民时刻感觉到心情愉快而不是压力。 辛向阳认为,要达到宜居城市,一项重要的指标是政府在科教、文体、安全和环境四方面的投资要占到国民生产总值的50%,而北京要在2020年达到这个目标,在这四方面的投资必须每年提高1%左右。“买房要提防合同有陷阱,购物担心遇到假货,装修可能会遇到污染超标,消费者只有成为万事通才能避免各种陷阱,这与宜居城市的要求显然还有很大的距离。”在宜居城市生活,应该是一种完全放心的状态,你的一切行为都可以用简单的“傻瓜”方式操作,而不必成为万事通。 能源和城市开发成为座谈会上专家普遍关注的问题。针对能源紧张,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张象枢教授提出可以借鉴丹麦的做法。丹麦目前没有一个发电厂不供热,也没有一个供热锅炉不能发电。冷热电联产技术的广泛应用使丹麦在20多年内国民生产总值翻了一番,而能源消耗却基本没有增长。目前冷热电联产在美国占到50%以上,而我国只占12.8%。北京要建设宜居城市,应该在能源消耗上做足功课。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叶裕民认为,北京要建设宜居城市,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她建议北京推行12年义务教育体制,在义务教育上与发达国家接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