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内人自曝学习机内幕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0日 15:19 《中国商界》杂志

  口述/王慧颖 原某品牌学习机代理

  整理/本刊记者 廖中华

  以某品牌E60(单词王)为例来说吧,其成本价大约在150元左右(如果出货量特别大,成本价可达130元),省级代理价为490元,地市级代理价为750元,县级经销价达到840元,在零售市场上,其售价为998元。

  不过,近期迫于其他品牌学习机的压力,价格都有所下降。

  另一款E90A成本价约200元,省级代理价为530元,地市级代理价为840元,县级经销价为940元,零售价为1080元。

  该品牌另一款学习机 E90(单词王,带MP3播放,但效果不好), 成本价220元,省级代理价590元,地市级代理价922元,县级经销价1000元,零售价1180元。

  这款产品在刚上市之初,一部分城市因供不应求曾私下提价至1280元。不过,现在这几款都因同行的打压以及自身的质量问题,价格都有所下调。

  该品牌曾在两个月之内,就向央视投放了4000万元的巨额广告费,凭的是什么?凭的是巨大的暴利空间。在销售的鼎盛时期,仅2004年6月至2004年12月的6个月时间,该品牌就在全国投放了4个亿做广告。

  曾在华夏大地上风行一时的“背背佳”,就是某公司的杰作。这种依靠大规模广告攻势,在短时间内塑造出的一个品牌,又在短时间内覆灭了它,这种急功近利的短线操作模式,决定了学习机未来的命运。

  但学习机这种长线电子消费产品显然不同于“背背佳”,不是“卷起钱”就能跑掉的。它将涉及电子类产品的售后服务、硬件升级等诸多环节,如果不在产品质量上把好关,将会留下很多隐患。事实已经证明了这一点,目前市场上的学习机返修率最高时达到了 20%。

  在市场操作上,学习机因为发展过于迅猛,许多大区域的分销代理权均为公司内部高层私人控制,在省市级这一层面的市场控制则依靠“裙带”关系来维持。由于大量的亲朋好友加入了这个“急功近利的暴利”行列,临时搭建的市场操作体系又不规范,偷逃税现象极为严重。

  出于渠道的压力,现在各竞争对手也开始互挖销售人才。前不久,深圳市某公司就开出了学习机销售代理的价码:新岗位的工资可以是原工资的1.3倍、1.4倍、1.5倍,只要你肯来,如果把原来的学习机销售团队带过来更好。

  这种业内互挖销售人才的做法,对整个行业来说,没有什么好处。

  下面是两种常见的操作手法:

  一、 障眼法。先是大打降价广告,以达到吸引消费者的目的。比如某新品上市时,价格号称998元,但促销员一般不会重点宣传该机型,而是去宣传另一款利润更高(售价1500元)的机型。大多数消费者本来是奔着998元的价格去的,但终端营业员却只说1500元的好处,一番口舌下来,大多数家长为“未来”着想,就会多掏500元,“反正总是买,不如买个好的。”

  二、 避重就轻法。促销员总是把自己的产品说得完美无缺,其实都大同小异,一般家长对学习机的功能知之甚少,促销员就采取避重就轻法,不谈消费者最关心的质量问题,只谈功能、只谈好处、只谈未来,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这就是我所亲历的中国学习机市场所面临的现实。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