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角落有七类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17日 18:49 中国青年报 | ||||||||
“北京城区角落调查”课题组将北京的城区角落分为七种类型。 “文物保护”型 北京有很多需要保护的历史文物、历史风貌和历史街区,但其中许多正遭受着破坏。这种角落在四个内城区均有分布,最典型的就是崇文区的前门街道和宣武区的大栅栏街道辖
“内城遗忘”型 这种角落八个区都有,主要分布在四环以内和四环附近区域。具体又分为四种情况,一种是“楼房缝隙”型,主要是城市开发建设时由于各种原因被遗弃的小型角落。另一种是“老旧居民区”型,主要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盖的简易楼房和部分不景气企事业单位的职工宿舍。第三种是没有及时拆除的临时建筑、违章建筑和抗震棚。第四种是“规划待建”型,包括因开发建设停工、甩项和征地未建等各种情况形成的角落。 “城中村”型 这种类型的角落最受人关注,主要是指城市规划区内的行政村,主要分布在四环至五环之间及五环以外部分区域。这种角落的主要特征是存在着城乡两种不同的管理体制,居民与村民混居在一起,流动人口大量聚居。这类角落数量较多,占地面积和建筑面积较大,集中分布在城乡接合部地区的朝阳、海淀、丰台和石景山等区。 “厂中村”型 这种类型的角落数量不多,主要存在于大型工厂或其他单位内,与“城中村”有些相似,存在的问题和矛盾更为尖锐、突出。 “城市飞地”型 主要分布在铁路两旁、火车站附近、高压线下、河道两侧或管理交叉地区。由于管理体制不顺,缺乏开发价值,涉及的单位多且职能交叉,目前进出北京的各条铁路线两旁、火车站附近、高压线下和部分河道两侧都或多或少地存在这种角落。 “地下空间”型 在北京市还有一个庞大的“地下空间”。这种类型的角落目前还不太被人所关注,但数量和面积已经十分惊人,且在继续增多,仅宣武区就有地下空间1000多处,面积达140万平方米。目前对地下空间的管理还不太规范、不太到位,地下空间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可能成为危害北京城市公共安全的一个“黑洞”。 “特殊人群聚居”型 包括老年人、上访者、拾荒者、发廊女等聚居形成的角落。北京城区都有大量的老年人。老年人中由于种种原因,有不少处于空巢家庭,如东城区就有空巢家庭13190户,19910位老人,他们大多年老多病,生活不能自理,特别需要社会的帮助。信访接待站附近有不少上访户常年上访,他们在护城河边和桥下过道私搭乱建并聚居,在陶然亭桥下就出现过80多个上访人员聚居的现象,这种角落不停地被整治,又在不断地“重生”。再如西城区批发市场的商贩为降低成本在周边小区“人货混居”,形成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角落”。还有不少由发廊女、拾荒者等特殊群体聚集形成的角落。 (陈娉舒摘自《北京城区角落调查NO.1》) 相关报道: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