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先卖一百元,提价到二百元,打五折,卖一百元,这是一种打折;本来值一百元,标价五百元,打五折,优惠价二百五十元,这是另一种打折……并非所有打折都是蒙人,但确有不少商家从给商品标价的那一刻起就想到了打折
与前几年盛行的“放血价”、“跳楼价”相比,如今京城商场举起了看似理性的打折牌,其势头之猛有过之而无不及。3月中旬,记者采撷到如下镜头———
3月18日晚7点至9点,北京朝阳区华堂商场。
一楼服装大厅,记者在黑色嘉日隆女式套装前驻足,“原价780元,现价200元,怎么降价幅度这么大?”售货小姐说:“号码不全。”记者顺手拨弄衣领,发现各种号码应有尽有。售货小姐赶忙解释:“因为定价高卖不出去,所以降价。”谁想到,时隔3日,3月21日上午10时,记者再度光顾嘉日隆,物依然,只是标签已变为“原价515元,现价200元”。
在欧佩尼小饰品专柜前,记者看中了两枚胸针,标价为48元买一送一。正欲掏钱之际,看到旁边还有一家饰品专柜,过去一问,同样的东西,24元买一送一!这家售货小姐低声告诉记者,别相信什么打折,因为商场一组织促销活动,有的柜台就在价签上做文章,你看他标着原价198元,现价98元,其实压根儿就卖98元!
如此欺骗消费者,商场怎么看?当记者找到该商场的有关负责人时,他却十分肯定地表明:“我们绝不允许先提价再打折。打折是商家的促销手段,消费者应该有鉴别能力。”
3月20日下午4点至6点,北京西城区华联商厦。
记者问:“为什么法娜妮新款女鞋一上市就打8折?”售货小姐说:“别人都打折,我们也打。”在二楼,两位女士看中了一套很时尚的新款玛丝菲套裙,标价1248元,央求打一点折,售货小姐坚持新品不打折,但可以买一送一。“这简直是强买强卖,送的衣服那么难看,就是逼着人买两套!”两位女士拂袖而去。
华联商厦有关负责人向记者明确表态:“新品绝对不打折。一般情况下只有过季商品,还有重大节假日和庆典才打折,一年大概搞三四十次。”
走出商厦,一位住在商厦附近的李小姐告诉记者,这里常年打折。
3月22日下午4点,记者来到北京物价局落实国家计委《关于商品和服务实行明码标价的规定》的试点商场———北京百货大楼股份有限公司。
记者看到降价商品全部明码标价,还标明了降价原因。在庄吉西服专柜前,记者与售货小姐讨价还价:“原价2350元,7折,原因是断码,可是我就想买的号全一些,我们公司员工可是胖瘦不均呀!”“行,我们可以协调,多买可打5.5折。”“真的?”“当然,厂家酬宾嘛!”
北京百货大楼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试点才一个星期,效果还不好说。其实对我们来说,换价签只是一夜之间的事,以前我们也是有调价单的。”当记者问是不是只要写好价签就可以了,至于上面标多少是厂家和商家的事,这位负责人说:“是的。”
3月27日,北京宣武区一位热心人在电话中告诉记者一句时下流行的顺口溜———七八九折不算折,四五六折毛毛雨,一二三折不稀奇。
“打折就是随意定价的结果,商家一开始就想好了用打折的办法‘钓鱼’、蒙人?”一位天津读者尖锐地说。
当然,我们不能把全部打折都冠以上述“罪名”,那恐怕会冤枉了真正打折者。但是,可以肯定,打折这一手段在消费者看来,已经“发霉变质”了。
———请看下篇《最低价会不会遭遇尴尬》(本报记者 宋明霞 实习记者 丁昱煜)《市场报》
所属专题:物价水平怎么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