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3·15又到了,每到这个日子,各个维权机构受理的投诉总是特别多,并不是人们只有到这个时候才想起维权,而是只有在这个日子,人们才有维权的把握,才感觉解决的希望比较大。
红盾315维权中心的工作人员小柏最近忙坏了,这是她第一次以维权人员的身份经历3·15,在这个孤独的办公室中,这个忙碌的日子里,她感到她的力量确实有限。
又到3·15
推开“维权中心”的门,迎面是一张原木色的办公桌,桌上堆放着一些文件和一部黑色的旧电话机,话机上用铅笔写着:63510702,看起来和别的办公电话并无二致。桌旁的墙上醒目的位置贴着几张醒目的电话表,上面有工商局各执法大队、各区消协以及相关的一些投诉热线电话。
电话的主人小柏———一位小个子、短发、圆脸的女孩此刻正坐在一旁的电脑前用outlook接收网上的投诉信件。铃声响起———“您好,这里是红盾315。请问您有什么事情需要投诉?”女孩开始一边听电话,一边用笔在纸上记录着。“请您具体说一下是怎么回事好吗?”“你试过他们给的电话吗?是都打不通,还是没有人接?”“你有那个公司的电话吗?好的,我们会调查这件事情。再见。”
放下电话,小柏一脸无奈,“又是一个投诉租房中介的。”她在案头的卷宗里翻寻了一会儿,“找到了,又是投诉这家公司的。”在这份打印的卷宗上,清楚地写着:投诉人、被投诉人、事由以及用圆珠笔加上的说明:“已转工商局处理”。
“这位投诉人投诉这家中介公司给她虚假的房源,收了700块钱,给的电话要么没人接,要么是空号。”小柏搔搔头,“我上次也接过一个投诉这个公司的电话,这个公司很难打交道。”
小柏核对了一下电话,拨通了这家公司的电话:“你好,我是北京市工商局红盾315……对,我们是北京市工商局下属的。请问经理在吗?是这样的,我们接到一位消费者的投诉……”5分钟以后,小柏放下电话,“他说要过来面谈,30分钟以后到。”
小柏告诉记者,红盾315是北京市工商局下属的一个网站,主管网站名称注册和受理一些网上的投诉,这部热线电话也是受理消费者投诉的。她接手做这个工作才两个月,每天的工作就是从网站的投诉留言板、投诉信箱和热线电话中受理投诉,尽可能地调解,并一一给予回复。
刚接手这项工作两个月,就到了3·15,各大媒体的消费维权专题做了个红红火火,而对于小柏而言,最直接的改变就是这几天接到投诉的量翻了一倍。早上还在开办公室门,热线电话已经响个不停。对着手头积了一大摞的卷宗,小柏连上厕所都得小跑着去。
也许是到了3·15这个越来越深入人心的日子,最近几天接到的棘手的案子特别多:有投诉房屋质量问题的,有投诉汽车生产厂家的,还有一些不能解决的消费争议。可是电话打到被投诉人那边,要么打不通,要么没人接,有人接的也大多或推或挡,十分圆熟。“我特别希望你们媒体能帮我们多曝曝光,这样我们解决问题也能容易一些。”小柏连碰了几个“软钉子”之后,把期待的眼神投向了记者。
维权自述
我最早在陕西汉江钢铁厂做仪表工,后来因为工厂不景气,就辞了职,和先生一起去深圳打工,在东莞一个电子厂做会计。去年,因为他来北京,我跟他一起过来。
10月中旬的时候在红盾315找到这份工作,一直干到现在。刚开始进的是注册部,和数字打交道。我只知道红盾315是一个网上工作平台,做网站名称注册。今年元月上旬,领导找我谈话,让我干维权,我就说,试一下吧。
我从来没有接触过消费维权。当时的印象是,做维权就是接一些投诉,具体怎么处理我就不清楚了。上班第一天,我就写下了好多疑问:接到投诉该怎么办?该找谁?处理不了的该怎么办?怎么跟工商局联系?我现在还在摸索着干。我把“消法”之类的相关法规都找来看过了,跟工商、消协也都取得了联系。我常常还会上网查一些北京市解决一些问题的热线电话,遇到我不知道的问题,我再去打电话问人家。
这份工作并没有规定我必须解决多少投诉,但接到投诉,我都会尽最大努力去解决,解决不了的,也会给投诉者一个回复,起码要给人家一个说法。解决的方式主要是打电话和发EMAIL,你也看到了,就我一个人,我也没有办法再做更多。那些我实在解决不了的,我会转给消协或者工商局,由他们来处理。
我每次发信出去,我都会说“我们”,虽然只是我一个人。我每次给人打电话,往往会说是工商局红盾315。有时候我打电话过去,人家不相信我,还盘问我。我会非常坦诚地告诉他,你可以调查我,我可以给你留下电话,但事情你还得给人家解决。大部分的企业还是会买账的,毕竟我们是工商局下属的,但也有少数的会推来挡去,那种完全不合作的倒几乎没有。一般来说,做售后维修方面的,电话打过去,他们都会比较积极地配合,能力范围内的,都会尽快解决。比较棘手的还是房产、物业、中介等方面的,比如房屋出现质量问题,不履行合同,或是不按期交房。找开发商,他说我会处理,可是没有下文;找物业,物业又会推给开发商。这种情况,通过我打电话调解,根本不能解决问题。这就是我现在感到最矛盾的地方。
我有时候也想,如果我碰到这些问题,正好看到有个红盾315热线,我去投诉,肯定希望能帮我把问题解决了,因为它代表正义,维护消费者权益。可是从我个人来讲,好多问题我解决不了,觉得心里挺不舒服的。
有时候当我解决不了问题的时候,走在街上,我会想:“幸亏这些人都不认识我。”
有时候消费者还会说很难听的话。有一次有一位消费者在电话里说:“你们这个投诉电话有什么用?你到底是帮消费者还是帮他们?”这位消费者买了家具,让人帮他安装,当时是晚上,光线暗。第二天,发现木地板给划了一道痕。他找家具厂,家具厂不承认,说:“你怎么能确定是我划伤的?”我接到电话也是这么想,这得取证啊,“那你能证明伤痕是他们划的吗?”我只说了这一句,当时他非常生气,说:“我怎么觉得你不像是在维护我们的权益!”我当时觉得心里特别难受。
当然也有成功解决的时候,人家发信来表示感谢,说“你们的效率、你们帮助消费者的工作态度特别可敬”。我就觉得特别高兴,特别有成就感。这份工作与我以往的其他工作都不同。比如我干会计的话,对着数字,一点都不能差,你不用放什么感情在里面。干这个工作,我每天接到的不同的电话,不同的信件,面对的是不同的人。他给我打电话的时候,我听到他的声音,就能理解他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我是个外地人,第一次来北京,就做这样一份工作,好像跟北京市民贴得特别紧。我觉得北京人投诉意识特别强,有时候一件很小的事情,他就会想到来投诉。而如果我没干这份工作,我可能不会这样想的。以前买的洗发精,用用是假的,一想也没多少钱,就算了吧。干了这个工作,我买东西的时候还会想想:看看这个商标,看有没有防伪,看看保质期什么的。这份工作让我知道了一些以前不知道的问题。以前我看问题非常片面,现在就会分开看,看两面。如果接到投诉,我也会判断一下消费者说的情况是否属实,有时候两方面的说法出入很大,就得靠我自己的判断了。当然,经常会遇到是非很难判断的情况。更主要的是,这份工作把我的耐性磨出来了。
对于投诉人来说,每个投诉都是涉及到切身利益的个案,对我来说,接到的很多投诉都一样,干久了也会烦,但我又不能烦,自然而然就把耐性磨炼出来了。往年的3·15主要是从电视上看,一到3·15,好像就把消费维权提到一个高度上来说。今年对我来说,最直接的肯定就是:投诉会特别多。
我希望大家通过3·15,消费维权意识都会有所提高,而且能理解我们的工作。相关的一些部门,比如工商、消协,都能发挥他们的作用,能够在权限范围内,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
我能做的也很有限
虽然这份工作总能给她一种伸张正义的成就感,或者是一些困惑和思考,但对于小柏来说,这终归是一份月薪800元的工作。而她,始终是住在两对夫妇合租的一套月租950元公寓的外来的打工者。“我会尽力去解决每一件投诉,但是不可能每件都解决。如果因为这个我会失去这份工作,我也没有办法”。
小柏一边在键盘上快速地敲击着给投诉者的回信,一边告诉记者。下午五点半是小柏一天中最轻松的时候,她可以放下手头沉甸甸的投诉去享受自己难得的空闲时间,“我很少把工作的事情带到8小时以外,因为我想轻松一下,属于自己的时间太少了”。
小柏最理想的生活状态是可以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再把在陕西的父母接过来一起住。
这天下午,记者与小柏聊到很晚,直到走时,那位说“30分钟以后来面谈”的经理还是没有露面。“我还得接着给他打电话。”小柏在打印好的卷宗上用圆珠笔写上:“未解决。”
采访结束,小柏对记者欲言又止:“我希望你别把我写成特别能解决问题,我所能做的其实有限,我也很为难。”(文/实习记者文雪莲-摄影/韩晓刚)
所属特殊专题:3.15保护消费者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