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9月16日北京召开的国际空调节能新技术研讨会上,来自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空调企业的技术专家介绍了最新空调节能技术的研究成果。但是,会上却听不到中国空调生产企业的声音。
实现空调节能,无非是研究新式空调压缩机并改进空调压缩机的设计以及整个系统的设计。美国专家提出了数码蜗旋技术,日本专家提出了提高和完善变频系统的设想,韩国专
家则介绍了开发多联式中央空调以合理解决能量调节分配……
在全球空调生产、加工产业中处于扛鼎地位的中国企业却三缄其口,人们不禁会产生这样的疑问:难道中国空调生产企业就没有拿得出手的空调节能新技术?答案是否定的。上海的两位专家分析了其中的原因,多年的价格战已使我国的空调生产企业无力增加技术投入。据专家核算,我国现有空调的利润,与合理的利润,相差30%,理论上讲,我国的空调生产企业几近无利可图。目前微薄的利润主要依靠廉价劳动力,知名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可以维持一定的利润,有的企业甚至靠降低技术投入来实现利润。
国际知名的空调企业都有自己的研发中心,这些研发中心为这些企业研发出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而我国空调生产企业的所谓研发,绝大部分还是改改外形,换个牌子,许多研发项目的周期只有一年,有些甚至不足一年,我国空调企业的少许核心技术,主要还是产品的外观设计,涉及节能等前沿领域的核心技术几乎是空白。而国际知名企业的绝大部分研发项目,至少有两年的技术储备,即至少瞄准两年后的市场需求,这次会议介绍的节能技术,恰恰是近年来国际知名空调企业核心技术最为集中的领域。
天津大学热能研究所所长马一太教授介绍,从20世纪80年代到现在,我国的空调生产企业一直处于跟踪阶段,主要生产的还是空调机的外壳。换热器先进的片型、管型都是进口的,即使是国内生产的,原材料也靠进口;压缩机或直接进口,或进口流水线。马一太说,我国空调生产企业要实现这些节能新技术,除了现有的技术储备,还有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即我国没有生产换热器、压缩机等关键部件的大型设备,缺少的是“母机”。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企业无力在大型设备上投入血本,这是需要国家从能源安全、环境安全上予以考虑的问题。
在市场竞争、价格竞争中日渐疲惫的中国空调生产企业,在改改外形、换换牌子的企业研发中,中国的空调节能又有多少处于国际前沿的新技术可言?对于这种状况,人们不禁担心,如今在技术研讨会上没有发言权,日后在市场上又能有多少发言权呢?
作者:本报记者 徐 风
(来源:本站原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