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官之源———干细胞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8月20日 07:32 中国质量报 | |||||||||
干细胞是一种未充分分化,尚不成熟的细胞,具有发育成神经、肌肉或血液等成熟细胞、再生各种组织器官或人体的潜在功能,医学界称之为“万用细胞”。人体干细胞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全能干细胞,可用于直接克隆人体;另一种是多功能干细胞,可直接复制各种脏器和组织。人类寄希望于利用干细胞的分离和体外培养,在体外繁育出组织和器官,并最终通过组织或器官移植,实现对临床疾病的治疗。
理论上讲,干细胞可以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但其最适合的疾病主要是组织坏死性疾病,如缺血引起的心肌坏死;退行性病变,如帕金森综合症;自体免疫性疾病,如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等。 人类疾病的产生一般是以器官、组织、细胞坏死或死亡作为病理基础的,比如角膜损伤或者病变会引起失明;胰腺的胰岛细胞不能分泌会导致糖尿病;大脑中某一部分神经细胞病变会引起痴呆或者是肢体的震颤麻痹等等。干细胞则可以修复那些不能再生的被损坏器官或组织,从而治疗癌症、心肌坏死、自身免疫疾病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等,并取代以往的异体间的器官移植。 造血是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部分,早在1909年迈克斯莫(Max?鄄mow)就推测血液中有一些细胞可以造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从动物的交叉输血实验中证实了外周血循环中存在着放射动物血细胞再生的细胞,由此证明了外周血干细胞的存在。近30年来,随着实验和临床血液学及其相关学科的发展,特别是对造血的发生与调控、造血干细胞的特性、移植免疫学的深入认识,人类白细胞抗原(HLA)配型技术、血液制品及抗生素等联合治疗有了很大的进展。过去造血干细胞的移植主要指骨髓移植,近10多年来,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快速发展起来。 造血干细胞含量极少,约为骨髓含量的1%。造血干细胞移植是20余种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及其某些遗传性疾病得到根治的最佳手段。我国科学家仅用20年的时间,就使该领域从无到有,蓬勃发展起来。通过移植造血干细胞,成年的白血病病人能长期在无病状态下生存,生存率从以前单用化疗的20%左右上升到移植后的70%~80%,数以万计的患者得以救治。 将脑部的干细胞培育成脑细胞并移植给脑患者,可以治疗脑部损伤、帕金森氏症等脑疾病。但是成年动物脑部的干细胞很少,大约每300个细胞中才有1个,它们在脑部的具体位置也不清楚。目前为止,科学家很难成功地提取出纯度超过5%的脑部干细胞群。 干细胞的应用还包括体外制造人体器官,然而这比体内移植干细胞要复杂得多。科学家设想利用干细胞和动物组织工程的结合来解决难题,比如通过形成嵌合体,在严格的控制下,使动物的某些器官来源于人体干细胞。这些来自人体干细胞的器官可应用于临床移植治疗。 应用干细胞治疗疾病与传统方法相比具有很多优点: 低毒性(或无毒性),一次有效; 不需要完全了解疾病发病的确切机理; 还可能应用自身干细胞移植,避免产生免疫排斥反应。 用干细胞技术治疗某些疾病仅仅才是开始,乐观的估计,大概需要3年~5年,这种“细胞或组织替代”技术可望用于糖尿病、帕金森病等。至于体外进行“器官克隆”以供病人移植,虽然“克隆”一词已不再陌生,但真正实现这一“美好愿望”所需的时间恐还很难作出一个精确的推断。 作者:泓 水 (来源:本站原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