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环境保护局7月8日表示,杜邦公司20多年来用于制造特富龙厨具的一种关键原料,可能会给人类健康带来潜在危害。
这个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消息来到我们身边的速度真快。“杜邦特富龙不粘锅等产品可能含致癌物”一说,在国内大大小小的媒体上已散播开来。
目前的基本情况是:杜邦公司对此予以了否认;国家质检总局还只是听说,具体情况还有待进一步核实;虽然个别商家已停售特富龙涂层的各品牌不粘锅,但其他商场还处于观望状态;购买不粘锅的消费者,有很多还不知情。
杜邦公司的否认,是为了捍卫企业利益;商场从媒体得知消息后,按理应当向消费者及时说明,但很多商场没有这么做,理由也许是此消息尚未最终确定,在销售利益与停售损失之间的权衡,商场选择前者,符合它的企业规则,虽然未必符合外界群体与之定义的“道德规则”;而有关职能部门任何步骤都是审慎的、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核程序,才能导出最后的结论。所以,在某种程度上,政府的反应总是“滞后”于媒体或其他民间消息传播渠道。
在“疑似”问题面前,老百姓无法在短时间内知道“这东西还能不能用”的确定性结论,尤其是官方结论;但老百姓起码应当享有知情权,在短时间内获得充足的信息,从而作为“我该不该选择这东西”的依据。现在的问题在于,还有很多消费者不知道此消息,他们在信息不畅的情况下做出了不完整的选择,这就是问题所在。
在媒体、企业、政府与消费者的信息链条中,消费者总是最后一个知情者,这基于消费者掌握的信息量与渠道,肯定比不过媒体、企业与政府,这是先天的信息不对称。完全消除这种差距不可能,但将这差距缩短到最小则是有可能的。第一时间掌握消息,从各种渠道源源不断地获取信息,通过对这些信息进行理性比较,从而做出最终的选择。就像杜邦特富龙不粘锅,如果消费者都已经从媒体或其他渠道获知了此消息,在此基础上,也许有的消费者最后决定放弃,有的会决定继续购买,取舍之间,因为知情而从容。
消费者总是最后一个知情者,这没错。如果其他各方都已掌握消息,却秘而不宣,让消费者兀自在信息封锁的迷宫里茫然而行,就无法让人接受了。现在,媒体是信息公开的坚实行动者,当然很好。但问题是,很多人很少看报、看电视,而且媒体也不是万能的信息掌握者,还有大量的信息,掌握在市场(企业)或政府手中。如果只有媒体单干,其他各方反应迟钝或根本就不反应,那消费者的权益就不能算获得真正的保障。
作者:毕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