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消费市场 > 教育收费改革势在必行 > 正文
 
关于子女投资的7个问题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5月31日 09:48 《竞争力》

  给子女留下一堆“金子”还是一根“金手指”?

  保险代理人往往自诩为理财专家,有多少擅长为自己理财的?一个做了多年营销的代理人对记者说,90年代的时候每个月发了工资就赶紧去取钱,当时有个业务员却拿着两个存折去银行,把工资卡里的钱取出,存在另外一张卡中。“当时还想,这人真小气,还是不是男人啊”,多年以后才明白,那个业务员的理财观念不知超前自己多少,“每月的收入,
蔡依琳演唱会票价1元? 法拉利版奥林巴斯现身
海纳百川 候车亭媒体 财富之旅诚邀商户加盟
先花还是先存非常重要”。

  如果不懂得理财,金山银山也总有掏空的一天,而从小给孩子灌输家庭理财的观念,远比留给孩子巨额资产更有用处,很多观念及行为的建立往往是从小扎根的。老百姓对把理财当作一门技巧和学问并没有太多的经验,因为才刚刚过上兜里有“活钱”要想想去处的生活没多久。但是儿女们就幸运得多,不但过着有求必应的日子,而且手头相当宽裕,父母只要愿意言传身教传授理财观念,子女开始工作后会习惯性的规划收支并付诸行动。

  一个朋友的孩子16岁了,从今年开始,她给孩子办了一张灵通卡,每月划入1000元零花钱,不再理会孩子要钱而伸出的手。第一个月,孩子兴高采烈,但只维持了一天,疯狂地购物把钱花得精光,从第二个月开始,便开始冷静计划地消费了。收支的感性认识让孩子有一天想到“如果我毕业后,一个月拿不到1000元怎么办?”进一步的教育便可以顺理成章地进行了。

  如今的孩子都很聪明,很小便存在强烈的判断欲。家长放学后都来接孩子,自驾车的也很多,孩子之间的攀比心理会让他们告诉没有那么高档车的父亲把车停远一点,免得在同学前没面子。

  飞速发展的科技产品对追逐热点的孩子更是极大的诱惑,由此消费的目标金额也就越来越高。与其养成了孩子要什么,就给钱买什么的习惯,不如让他们懂得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必须付出一些代价,比如减少当期消费和避免不必要的支出。这一点是成年人们努力习得的经验,很多孩子会无师自通。

  还有压岁钱,“再富不能富孩子”的说法早已无人恪守,过年时家人更对掌上明珠慷慨解囊,很多孩子现在仅压岁钱的积累恐怕都有几万的身家。用好压岁钱可以培养孩子的金融意识。比如家长可以把储蓄的利率、种类、保险等金融知识介绍给孩子,让他们做出自己的压岁钱投向的初步判断。

  比如,对已经上小学三年级以上的孩子可以让他们存一份教育储蓄。教育储蓄的对象是在校中小学生,为零存整取定期储蓄,每户最低起存金额50元。教育储蓄的利率享受两大优惠政策,除免征利息税外,它还将享受整存整取利息。

  股票、债券基金等金融工具的基础知识很多成年人都不懂,那是因为出现得晚,成人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退化了,因而难以理解。如果从小就开始灌输相关的知识,孩子接受得肯定很快。比如说电脑,多少成年人还迷糊懵懂,而许多小学生却可以成为知名的“黑客”。

  理财的观念并非在任何时代都一成不变,如果现在还有专家说一定要拿出资金的一部分去买债券,那么大可对他不加理会。通过对孩子进行金融知识的教育,使其对投资与报酬之间的关系产生出感性认识,那么当经济条件变化后,孩子发现自己家庭所给予的理财观念可能跟不上时代,便可能主动学习来充实新知,培养属于自己的投资理财观。

  每一对有了后代的夫妻都是某种程度上的理财专家,否则一家3口的日子都没法过下去。量入为出,长期规划的原则说来简单,在没有外来压力的情况下更多的停留在口头。在负担增加,必须为以后的日子精打细算,并为孩子的成长、教育进行规划的时候,严格履行投资理财计划便势在必行。父母的伟大在于宁愿自己勒紧腰带,也要让孩子丰衣足食。辛苦半生为孩子留下的积蓄,被孩子挥霍一空尚不足惜,到那时才让孩子开始摸索理财的经验,做父母的恐怕于心不忍。

  不如现在先让他学会怎么勒紧裤带。

  该不该为自己留出“后路”?

  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具有最基本的社会功能,尤其在中国传统家庭中,人的一生就生活在一种相互依靠的家庭关系中,父母年老体衰时,惟有儿女的劳动成果来赡养父母,养儿育女对父母来说是为自己“养老”进行储备,即通常所说的“养儿防老”。随着社会的养老保障,失业保障,疾病、工伤保险制度的不断推出,家庭的保障功能逐步由社会来承担,家庭中子女已不再是“防老”、“养老”的惟一保障了。

  而根据调查显示,六成以上成年人认同不生育的主要理由除了“夫妻双方以事业为重,不愿意让孩子影响自己的工作”,以及“受经济条件的制约,认为自己现在的工作还不够稳定,希望能创造更好的经济条件,让孩子出生后有好的生活环境”之外,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相信社会保障功能的进步,认为‘防老’未必非得‘养儿’”。

  “防老”未必非得“养儿”,那么如果已经“养儿”是不是就要靠他养老呢,为人父母的,该不该为自己留条后路?

  一位老人晚年得了白血病,缠绵病榻,膝下的3个女儿都远在海外,儿子虽在身边但工作很忙,照顾看护的责任主要落在儿媳妇身上。临死之前,两个女儿都曾回国看望,但“都是礼节性的”,回来后,一个天天忙着和同学聚会,另外一个带着在国外出生首次回国的儿子畅游北京。小女儿没有回来,因为正在申请绿卡,回来就前功尽弃了。老人的儿媳妇是记者的朋友,聊起这事的时候没有不平,她认为“隔开时间长了,亲情慢慢的也就淡漠了。小女儿没回来也很正常,就算真的不顾一切回来了,老人心中也会不忍”。

  据调查,北京市民中对于如何度过自己的晚年生活,39.3%的人计划是自己生活,30.3%的人选择和子女在一起,30.5%的人选择在养老机构或老年公寓等社会机构度过。

  这一方面是因为现代人更为尊重彼此的私人情感和生活;另一方面也是我国长久以来计划生育带来的后果。“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国策的严格执行使得现代的中国家庭结构已逐渐变成了“4-2-1”型,即一对夫妇要供养四个老人和一个孩子,除自己外,人均要负担2.5人的生活费用。

  如果说今天夫妻双方的父母还愿意围绕着一个孩子转,将来这个孩子怎么围绕4位老人转?我国已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大部分市民做出自己生活的选择多半也出于情非得已。

  即使有了后代,也为之含辛茹苦几十年,但决心只负责到孩子大学毕业走上社会的父母们越来越多,儿女能够自立后,便回复到年轻时的以照顾好自己为中心的心态。

  既然“养儿防老”的观念已经不合时宜。所以,趁年轻又收入颇丰时,就该为自己的老年生活多做考虑,趁早制定一份完善的养老计划,真正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在为子女打算教育金的积累和投资时,不妨把自己的养老计划也纳入其中综合考虑,共同增值。专家提醒,由于积累期较长,期间不确定因素很多,保险保障和投资增值二者不可偏废。

  保险保障是基础,可以转嫁的风险很多,不仅仅是老年生活费用的出处,对于一些严重疾病的高额治疗费用来说,拥有健康保险实际上是有效的延长了自己的寿命。构造养老计划中的投资增值也应首先考虑证券投资基金,通过“定期定额”计划,每月在固定的时间购买固定金额的基金,价格高时买得少,价格低时买得多,长期下来,成本自然摊低。

  完善的养老规划当然是给自己留出的“后路”,可以免除老无所养的后顾之忧,其实这也是为子女最后尽了一份自己的责任。否则,“久病床前无孝子”,发现随年纪的增长越来越成为子女的负担,也不会始终心安理得。有些投资是没指望回报的,比如子女投资。

  前述的那个老人的儿媳妇不觉得自己的女儿将来也会因为地理上的相隔而淡化了亲情,“因为我们互相没有依赖和要求,我也不靠她养老,大家没有压力反而感情越来越深”。

  来中国旅游的外国游客中,经常可见到白发苍苍的夫妇携手而行,他们为儿女操劳一生后靠自己丰厚的养老金游遍全球,初见时国人还颇讶异,后来更多的则是艳羡。

  “等咱老了,想去美国去美国,想去瑞士去瑞士……”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亚洲杯精彩视频集锦
中国互联网统计报告
饶颖状告赵忠祥案开庭
影片《十面埋伏》热映
范堡罗航展 北京楼市
手机游戏终极大全
健康玩家健康游戏征文
环青海湖自行车赛
《谁搞垮了婚姻》连载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