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动态 > 行业专题--零售业 > 正文
 
零售财富的诱惑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5月10日 13:51 《竞争力》

  零售业版图重构

  2004年底,中国流通业全面对外开放,面对来势汹汹的外资巨头,中国零售企业尚显弱小,机遇和风险只在一线间。行业版图却注定改写,问题是谁来主宰

  当山姆.沃尔顿1962年在美国阿肯色州罗杰斯城创建第一家百货商店时,他也许并未
蔡依琳演唱会票价1元? 法拉利版奥林巴斯现身
海纳百川 候车亭媒体 财富之旅诚邀商户加盟
想到自己的公司会在40年后成为全世界销售额最大的公司。沃尔玛的业务已拓展至10个国家,拥有近5000家店铺,2003年营业额达到创纪录的2590亿美元,净利润90.5亿美元,在《财富》500强排名中连续第三年居于榜首。

  随之而来的是若干个超级富翁。在《福布斯》公布的最新一期全球富豪榜中,沃尔顿家族占据了前10名中的5个位置,财富总额达1000亿美元,富可敌国用在他们的身上丝毫不为过。零售业的财富效应超出高科技、石油、钢铁等行业,让人们重新认识其魅力。

  而1962年的中国,对经济建设的理解只偏重在工业生产上,消费者也没有更多的选择。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90年代以来,中国的商品流通体系发生了深刻变化,零售业的重要意义开始被各方认知,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

  根据万事达卡国际组织3月份在北京公布的“万事达卡零售业指数调查”结果显示,2004年上半年整个亚太地区零售业发展仍然会保持上扬势头,而中国内地将以14%的年增长率继续保持领先地位,预计零售业销售总额将达到24570亿元。这一数字不过与沃尔玛全年的销售额相仿。

  2004年对于中国零售业来说,却是意义非凡的一年。12月11日,我国将履行加入WTO的承诺,取消对外商投资商业企业在地域、股权和数量等方面的限制,全面开放。这意味着将会有更多的国外零售商进入中国这个潜力巨大的市场,而早已有所斩获的沃尔玛、家乐福们将得寸进尺。

  中国本土的零售企业也暗流涌动,兼并重组、做大做强似乎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2003年在上海市政府主导下诞生的百联集团今年将开始实质意义上的整合,而大商集团等区域巨头也开始展示出全国性视野。然而无法回避的是,中国零售业的规模仍然偏小,2003年前100位零售企业的销售额总计为4129.8亿元,只约相当于沃尔玛的20%。在此格局下,零售业将不可避免面临残酷“洗牌”。

  政府要培育巨头

  本刊曾在2002年8月以《战略战争》为题,全面报道了中国流通业的竞争格局及中外巨头的扩展战略,而后又在2003年5月独家报道了东方集团董事局主席张宏伟力反“流通业过度开放”,并最终影响有关管理部门决策的过程。在一次次的博弈中,各方对于零售业的认识逐渐趋向一致。

  3月16日,商务部副部长张志刚在全国流通改革发展工作会议上表示,国家力争在5~8年内,培育出15~20家拥有著名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核心竞争能力强、初步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大型流通企业集团。国家将从关系大型流通企业发展的各主要因素入手,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和扶持。而在3月5日的人大会议开幕式上,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发展一批大型流通企业。

  张志刚说,商业批发零售业中规模大、实力强的大型企业和成品油、汽车、钢材、农资、建材、医药销售等行业以及外贸企业中实力强大的流通企业将成为培育对象。国家将从关系大型流通企业发展的各主要因素(如体制、发展战略、管理、资金、网点、技术、人才等)入手,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和扶持。

  之前的2月20日,国务院副总理吴仪主持召开流通企业改革与发展座谈会,会后传出消息:中央计划重点扶持15~20家在国内领先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流通企业。这便是张志刚讲话内容的由来。

  在2月20日的会议上,包括上海百联、大连大商、北京物美、深圳华润万家等15家国内零售业的翘楚参加,并有5家企业代表发言,分别为:上海百联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新生、大连大商集团公司董事长牛钢、浙江省物产集团公司董事长胡江潮、武汉中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汪爱群、北京物美商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文中。吴仪副总理明确表示,要构建中国的大流通体系,必须培育出一批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大型流通企业,发展我们国家自己的“商业航母”。

  零售业的巨大空间

  “商业航母”从何而来?2003年甫一面世便被冠上“航母”称号的上海百联集团店铺达4357家,这与沃尔玛相差倒不远,但全年销售额485.2亿元(约合60亿美元),只相当于沃尔玛的20%。虽摆脱小舢板之列,但与航母仍相去甚远。

  据中国商业联合会、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统计,2003年我国零售业前100家销售额总计为4129.8亿元,与2002年零售业前100家相比,增长42.7%。平均每个企业销售规模为41.3亿元,比2002年的这一数据增加12.3亿元。

  在2003年度的排名中,连锁经营的超市、专业店占据了明显优势,有69家企业为连锁经营。而超大型零售企业的发展有加速之势,前10名企业的销售额总计为1672.1亿元,占前100家比重的40.5%;其中第一名上海百联集团销售额为485.2亿元,占前100家比重的11.7%,销售额比第二名企业高出300多亿元。

  与自身相比,这些成绩固然可喜,但是在面临全球竞争之际,国内零售企业已没有从容发展的机会。正如张志刚在全国流通改革发展工作会议上所言,近年来,尽管我国流通改革发展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流通业仍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薄弱环节,流通企业整体规模小,集约化程度低、管理水平落后、现代化程度不高,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在2004中国零售业高峰论坛会议上,博鳌论坛秘书长、前外经贸部副部长龙永图指出,今后15年,全球经济的主战场在中国,中国市场的潜力以及潜力的爆发速度,超过世界上任何国家。而按照我国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的目标,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速度年均要达到9%的增长水平,以2003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842亿元为基础计算,到202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达到20万亿元,是2003年的4.3倍,零售业发展空间巨大。

  外资企业肆意扩张

  可以给中国企业参照的依然是沃尔玛,其创立之际的1962年美国GDP总量5000多亿美元,在28年后的1990年沃尔玛成为美国第一大零售商。而2003年中国GDP总量约为1.4万亿美元,人均首次超过1000美元,并且整体国民经济仍处在较高的发展速度之中。

  2002年我国流通业对GDP的贡献率为7.8%,而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日本、英国、法国等发达国家流通业对GDP的贡献率就已达到15%以上。2002年,我国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为28.6%,其中流通业比重仅为6.7%,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

  中国市场的巨大空间吸引了国际巨头纷至沓来。沃尔玛1996年进入中国,在深圳开设了第一家沃尔玛购物广场和山姆会员店,经过7年的发展,目前已经在包括北京、哈尔滨、天津、南京、厦门、深圳等在内的17个城市开设了35家商场,包括沃尔玛购物广场、山姆会员店、沃尔玛社区店等三种业态,年营业额超过100亿元,这一业绩在中国零售业已可排在前三。而家乐福前期的违规开店也一直在业内争议不断,但扩张步伐却没有停止过。有业内人士估计,其在中国的实际营业额早已超出100亿元。

  德国麦德龙集团在中国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其在广东开设的第一家分店——东莞万江店3月中正式开业。这是1996年其进入中国后开设的第19家商场,今年麦德龙计划在广州、深圳、北京、大连等地新开大约10家商场,为其今后3~5年内在中国新开40家商场打下基础。泰国正大集团旗下的零售品牌“易初莲花”也在北京、山东等地开始营业,并将加快其扩张步伐。2月份,经过整改的家乐福在新疆开出其第42家分店,可以预期其随之而来的新一轮圈地运动。

  我国商业领域利用外资实际上是从1992年开始的,截至2003年9月,全国累计实际利用外资约30亿美元,批准设立外资商业企业264家,分店2200多个,其中绝大部分为新型流通业态。张志刚认为,外资的进入,对于迅速提高我国流通现代化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国内的流通企业也学到了世界上最先进的管理经验、营销技术和业态,促进了国内流通企业的发展。

  有专家认为,我国商业利用外资还处于较低水平,商业领域实际利用外资金额仅占全国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的0.6%左右,外商投资商业企业销售收入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不足3.5%。但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外资目前介入的主要是高端市场,不能简单地以此比例作为判断依据,一旦年底全面开放,对本土企业的冲击会更猛烈。

  在一线冲杀的企业家对外资进入有着更为直接的感触,就在不久前于杭州召开的第二届中国商业发展论坛会上,东方集团董事局主席张宏伟依然对本土零售企业的发展表示出忧虑:“这边,国内企业还没来得及在保护期内享受切实的保护措施;那边,外资企业已马不停蹄地在中国零售市场攻城略地。目前,外资已完成了在中国零售市场的高端布局。中国零售业面临全军覆没的危险。”

  龙永图却持有较为乐观的看法:“中国零售业正逐渐成为中国经济的晴雨表,开放零售业利大于弊。中国零售业不可能节节败退,而是会取得更快的发展。”

  中外优劣对比明显

  中国商业联合会在3月24日发布的白皮书中指出,中国零售企业不应该被外资零售企业所主导。据中国商业联合会行业发展部部长王耀介绍,在我国的大型综合超市中,外资企业占拥有1万平方米以上门店企业数的61.5%,已占据主导地位。在资本方面的限制取消以后,这些跨国零售企业集团完全可能凭借自己的实力在我国进行大规模并购。

  有业内人士在研究了三家外资大型零售商——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龙和三家中国零售企业——联华超市、华联超市、北京华联的财务数据后发现,中国企业资产负债率明显高于国外企业,不少企业都在70%以上。而中国销售额前10名的超市和中国连锁百强的毛利润率分别为12.8%及11.95%,而外资企业平均是20.56%;净利润率这一指标国内企业普遍在2%以下,而沃尔玛在2003年度为3.5%。

  这种高负债低利润率的经营方式对国内零售企业的扩张形成了巨大阻碍。由于利润率太低,依靠自身积累发展太慢,而进入资本市场仍在客观上面临诸多限制,资金成为扩张的最大制约。

  而在资金上具有明显优势的跨国零售集团则不会放过进一步抢夺地盘的机会。国外一家著名的咨询机构甚至预测,2005年后,中国60%的零售市场可能被沃尔玛、家乐福等少数几家跨国零售巨头占据。

  我国加入WTO以来,外资商业的进入已经从原来的区域性发展、单一业态,转向全国性、全方位的较量。中国商业企业与国外商业巨头无论在经营规模、综合实力还是经营能力上都存在着非常大的差距,国内商业流通企业加快发展、做大做强的是目前面临的迫切任务。在刚刚结束的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北京王府井百货集团常务副总经理刘冰呼吁,应尽快出台扶持大型流通企业的相关政策,加快国内零售企业的发展,以应对国外零售巨头的步步紧逼。

  而中国商业政策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万典武认为,政府从现在以后再出台任何措施来扶持国内企业,都只是“临时抱佛脚”,实际上应该是在刚入世时就立即采取措施;当然,“亡羊补牢,未为迟也”。他赞成商务部重点培育大型流通企业的措施,同时,他认为面临零售业开放,政府还应做的就是为零售业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保证国内外企业的公平竞争。

  政府能够有何作为

  从目前的迹象来看,本土零售企业要想依靠政府的扶持政策在竞争中取胜可能性并不大。在商务部起草的新的《外商投资商业企业管理办法》中,已不再使用“试点”概念,开放将会全面铺开;中国加入WTO的有关承诺也写入新的《办法》,对于外资违规的分级管理办法也已取消。

  在对外开放中走在前列的北京,市商务局3月22日印发了流通业发展分类指导目录,这个被业内人士称为“北京市商业白皮书”的目录明确指出了今年鼓励和限制发展的商业项目,提出了8类79项鼓励发展的项目目录,以及8个限制发展的项目目录。

  该目录称,地区级以上商业中心和规划的特色商业街区以外限制新增营业面积5000平方米以上的大中型零售商业设施;城区二环路以内,限制新增营业面积10000平方米以上的大型百货店、大型综合超市;城区三环路以内限制新增营业面积10000平方米以上的大型仓储式商场、大型专业超市、各类大型批发市场。而鼓励发展的项目包括综合超市、便利店、专业超市等。

  据北京市商务局新闻发言人阎立刚介绍,北京商业服务业对外开放的速度较快,仅去年利用外资就达32.7亿美元,包括美国沃尔玛、英国百安居、西班牙迪亚、法国欧尚、日本洋华堂等近30多家外资企业已悉数在京开店。外资商业零售业公司给国内企业带来的影响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来华外资企业中不乏排名全球500强的“高手”,这些外资高手带动了流通业整体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外资企业的大举进入,给国内的商业零售企业带来了空前的竞争压力。但这也催生了一批如物美、京客隆等有实力的内资商业零售企业。

  北京市商务局流通规划处处长王卫平表示:对开设大店设定限制并不仅仅是出于防止外资企业过快进入北京市场的考虑,“最终是要全面开放的,设置限制也没有用。大店的选址需要与就业、交通、周边环境、地区的整体发展相匹配。如果新开设一家大店而冲垮了周边的零售企业,政府就需要对此进行调控”。同时,他透露,2004年北京市将继续鼓励连锁经营企业通过收购、兼并、股份合作、特许加盟连锁等多种形式向社区、郊区延伸,进一步提高连锁便民超市、便利店的社区覆盖率。

  而奥运会在京举办将吸引更多的国内外资本投资于流通业,尤其是国际资本投资。大量外资的进入,对国内流通业带来挑战的同时,必将使国内流通企业在经营业态、经营理念和营销模式等方面发生根本性的变革,带动流通业整体水平的提升,使北京流通服务功能得到进一步增强。

  广州市政府在3月23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广州市商业网点发展规划(2003~2012)》已于17日起正式批准颁布实施,该《规划》提出,对面积在5000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商业网点,需进行专项详细规划和设施,并通过听证会议和联席会议审核。

  重组并购会掀巨浪

  中国加入WTO,开放服务贸易领域是其中的重要承诺,而零售业一直为外资并购的热点。由于零售企业经营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店址的选择,因此商业用地正在成为稀缺资源。而在同等条件下,外资进入后往往不具备这方面的优势,对其而言最好的方式就是与本土企业合作。比如沃尔玛和中信在上海牵手,组建华东沃尔玛百货;家乐福在上海与联华超市合作,并且在其他地区还与辽宁成大(SH 600739)等企业进行合作与合资;而西单商场(SH 600723)也引入了台湾太平洋百货的概念。

  一方面外资并购在虎视眈眈,另一方面国内零售商业企业也在纷纷利用自身资源进行加速扩张,内资的并购重组将会诞生一批大型的零售企业。2003年4月,在上海市政府的主导下,上海一百集团、上海华联集团、上海友谊集团、上海物资集团组合而成上海百联集团,意在打造中国最大的零售企业,与外资抗衡,目前已进入了实质性的资本整合阶段。

  与此同时,各地政府和强势零售商都在谋划对本地区零售商业的全面整合。南京分别以南京新百(SH 600682)和南京中商(SH 600280)为核心的两大商业集团;总部处在北京的华联综超(SH 600361)拟收购处在大连、长春、江西、安徽、呼和浩特、苏州等地的6家综合超市;广州也欲以广百集团和广州友谊集团为龙头整合广州市零售业。

  但是在国内零售企业整合加剧之际,却隐隐传来这样一种声音:不少国内零售业的经营者有意于外资,“做大好嫁人”。比如津劝业和南京新百都曾经有过外资并购的传闻。

  资讯:

  流产的第一个上市公司合并案

  1999年,有关方面曾经策划过第一个上市公司之间的换股合并案,即当时原水股份(SH 600649)与凌桥股份(SH 600834,现更名为申通地铁)之间的吸收合并。这个计划最终流产的原因是两家公司差异太大:一个股本大、净资产高、股价却低;另一个股本小、净资产低、股价却高。与此同时,当初设计的方案也未区分流通股、非流通股,这种种不吻合导致原水、凌桥的合并失败。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亚洲杯精彩视频集锦
中国互联网统计报告
饶颖状告赵忠祥案开庭
影片《十面埋伏》热映
范堡罗航展 北京楼市
手机游戏终极大全
健康玩家健康游戏征文
环青海湖自行车赛
《谁搞垮了婚姻》连载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